遇文言文
① 遇 在古文中的意思 具體點兒
譯文:
您也聽說過千里馬的事嗎?千里馬老了,駕著裝鹽的車爬太行山。它的蹄子僵直了,膝蓋折斷了,尾巴被浸濕,皮膚也潰爛了,口水灑到了地上,汗水滿身流淌。被鞭打著爬到山路的中間,再也上不去了。
伯樂遇到了它,從車上跳下來,抱住它痛哭,並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給它披上。
千里馬於是低下頭嘆了一口氣,又昂起頭高聲嘶叫,那聲音直上雲天,響亮得就好像金石發出來的一樣,這是為什麼呢?他知道伯樂是自己的知己啊。
② 路遇 文言文 翻譯
譯文:
有一個人赴宴後深夜回家,又趕上天下大雨,打著傘遮蔽自己。這時一個人站在房檐下,看見他打著傘就跑到傘下和他同行。走了很長一段時間,這人不說話,持傘者懷疑此人是鬼,就用腳踢他一下,恰好沒有踢到,就更加害怕,越發認為是鬼了。當走到一個橋上,持傘者就用力把那人擠到橋下,然後就急速地往前走。這時正趕上一家人起來做早飯,急忙跑到他家,說是遇到了鬼。不大一會兒,又見一個全身沾滿水的人踉踉蹌蹌跑來,嘴裡喊著「有鬼」,也投奔到這家。這兩個人相見後大為驚訝,心裡都明白了,於是都笑了
③ 文言文 遇熊
翻譯:甲乙兩人一起在樹林里走路,突然看到一隻熊來了,甲迅速的爬到樹頂,乙趴在地上裝死,熊走近嗅他,以為他已經死,丟下他離開了。甲看到熊走遠了才下來,笑著問乙說:「熊對你說了什麼話啊?」乙說:「熊告訴我『交友應該謹慎些,凡是看到別人有危險或困難卻不幫忙的人,不要與他結為朋友。」甲聽了非常慚愧.
④ "遇"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解釋
◎ 遇 yù 〈動〉 (1) (形聲。從辵( chuò),禺( yù )聲。本義:相逢,不期而會) (2) 同本義 遇,逢也。——《說文》 遇主於巷。——《易·暌》。崔註:「遇者,不期而會。」 乃遇汝鳩汝方。——《書·序》 諸侯未及期相見曰遇。——《禮記·曲禮》 子路從而後,遇丈人。——《論語》 夏,公及宋公遇於清;遇者何?不期也。——《公羊傳》 (3) 又如:遇庭(和父母相見);遇人不淑(指女子嫁了不好的丈夫);遇缺補正(指遇到員額出缺時,得補任為官) (4) 遭受 遇人之艱難矣。——《詩·衛風·中谷有蓷》 (5) 又 遇人之不淑矣。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史記·陳涉世家》 (6) 又如:遇厄(遭逢災難);遇疾(生病);遇讒(遭受讒言的陷害);遇譴(遭到譴責);遇難(遭到災難);遇謗(遭到毀謗);遇亂(遭遇戰亂) (7) 對待、相待 銜恩遇。——《廣絕交論》 公子遇臣厚。——《史記·魏公子列傳》 (8) 又如:冷遇(冷淡的待遇);禮遇(尊敬有禮的待遇);優遇(優待) (9) 抵擋;對付 無用吾之所短,遇人之所長。——《荀子·大略》 (10) 又如:遇敵(抵擋敵軍;對付敵方) (11) 遇合;投合 王何不與寡人遇。——《戰國策·秦策》。註:「合也。」 善仕不如遇合。——《史記·佞幸列傳序》 (12) 接觸 方今之時,臣以神遇,不以目視。——《莊子·養生主》 木遇之而葉脫。——歐陽修《秋聲賦》 ◎ 遇 yù 〈名〉 (1) 際遇;機會 百世之良遇也。——三國吳· 韋昭《博弈論》 (2) 又如:機遇(好的境遇;機會);良遇(好機會) (3) 酬金,薪水。如:厚遇;遇待(待遇) (4) 姓
⑤ 遇字的文言文翻澤
字在文言文里最常用的又跟今天意義不同的意思是「對待」,如「厚遇之」,就是很好地對待他。至於其他意思大多與現代意思相近,如「遇人不淑」是碰到的人不好;「尋隱者不遇」是尋找隱居者可是沒有遇到。這里的「遇」就跟現代的意思一樣了,是「遇到」「碰到」的意思。至於其他較少用到的意思,要根據上下文才能確定了。
⑥ 文言文中「遇」字的詞性及句例
文言文中「遇」yù 常見的有3種解釋:
①<動>遇到。《陳涉世家》:「公等~雨,內皆已失期。」容
②<動>會面;會見。《大鐵椎傳》:「北平陳子燦省兄河南,與~宋將軍家。」
③<動>接觸;感觸。《庖丁解牛》:「臣以神~而不以目視。」
⑦ "遇"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解釋
遇熊編輯本段文言文
甲乙二人
偕行林中
忽見熊來
甲猱登樹巔
乙僵卧地上
熊趨嗅之
疑其已死
舍之去
甲見熊去遠乃下
笑問乙曰
熊向君何語
曰
熊告我雲
交友宜慎
凡見人危難而不相救者
勿與為友也
甲大慚
翻譯
甲乙兩人一起在樹林里走路,突然看到一隻熊來了,甲迅速的爬到樹頂,乙趴在地上裝死,熊走近嗅他,以為他已經死,舍棄離開了。甲看到熊走遠了才下來,笑著問乙說:「熊對你說了什麼話啊?」乙說「熊告訴我『交友應該謹慎,凡是看到別人有危險困難卻不幫忙解救的人,不要與他結為朋友。」甲聽了非常慚愧.
⑧ 直到遇見你翻譯成文言文
至於遇君
句話不圈,翻譯不一樣的,如果加多句子一起翻譯也可能不一樣的,也可以能我翻譯錯了
⑨ 「越人道上遇狗」文言文
原文
越人道上遇狗。狗下首掉尾人言曰:「我善獵,與若中分。」越人喜,引而俱歸,食以粱肉,待之禮以人。狗得盛禮,日益倨(音jù),獵得獸,必盡啖乃已。或嗤(音chī)越人曰:「爾飲食之;得獸盡啖,將何以狗為?」越人悟,因與分肉,多自與。狗怒,嚙其首,斷其領足,走而去之。夫以家人豢狗,而與狗爭食,幾何不敗也!
——《伯牙琴》
翻譯
有一個越人在路上遇到一隻狗,那狗低頭搖著尾巴像人一樣說道:「我善於捕獵,捕到的獵物和你平分。」那越人很高興,拉著狗一起回家。喂給它精米和肉食,像對待人一樣對待它。狗受到盛情的款待,一天天地傲慢起來,獵取的野獸,都全部吃掉才停。有人就譏笑越人說:「你給它吃給它喝,捕獵到的野獸,它卻全部都吃了,那你為什麼還養它呢?」越人醒悟了,於是和狗分野獸的肉時,給自己留了多一點。狗很惱怒,咬他的頭,咬斷了他的脖子和腿,就跑著離開了。把狗當成家人養,然後卻又和狗爭食,哪有不失敗的呢!
注釋
1、掉:搖動。
2、若:你。
3、引:牽,拉,帶領。
4、俱:一起,一同。
5、食:吃。
6、粱:精米,上好的米。
7、以:用。
8、倨:傲慢,驕傲。
9、啖:吃。
10、已:停止。
11、或:有人。
12、嗤:譏笑。
13、嚙:咬。
14、領:頭頸。
15、悟:明白。
16、越:越國,也可指今江浙一帶。
17、人:像人一樣。
18、益:更加。
19、為:做,這里指養。
20、盡:都;全部。
21、飲食:讓····飲食。
句子翻譯
1、狗下首搖尾人言曰:狗低下頭搖動尾巴像人一樣說話。
2、我善獵,與若中分:我擅長於捕食,(如果捕到獸)跟你平分。
3、爾飲食之:你給它喝的吃的。
4、將何以狗為:那(你)為什麼還要養狗呢?
5、得獸,狗輒盡啖,將何以狗為?:捕獵到的野獸,狗卻全部都吃了,那你養狗還有什麼用呢?
對於惡勢力,不要姑息容忍。一旦到自己無法忍受的時候,那就難免自取其禍了。這就是所謂的「養虎為患」是也。
諺語有「人心不足,蛇吞象。」
⑩ 文言文中「遇」字是什麼詞性
文言文中「遇」yù 常見的有3種解釋:
①<動>遇到。《陳涉世家》:「公等~雨,皆已失期。」
②<動>會面;會見。《大鐵椎傳》:「北平陳子燦省兄河南,與~宋將軍家。」
③<動>接觸;感觸。《庖丁解牛》:「臣以神~而不以目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