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清蓮而不妖的文言文
① 文言文翻譯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2)。晉陶淵明獨愛菊(3)。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4)。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5),濯清漣而不妖(6),中通外直,不蔓不枝(7),香遠益清(8),亭亭(9)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10)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11)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12);蓮,花之君子(13)者也。噫(14)!菊之愛(15),陶後鮮有聞(16);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17)眾矣!
[作者簡介]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宋朝道州營道(現在湖南省道縣)人。初為分寧(現在江西省修水縣)主簿,後知南康軍(現在江西省星子縣一帶)。他是宋朝理學的開山祖,著有《太極圖說》《通書》及《周元公集》。宋朝有名的理學家程顥、程頤兄弟二人,都是他的弟子。前人稱贊他「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他家幾代住在營道的濂溪。後來他住在廬山蓮花峰前,峰下有溪,西北流合於湓江,他也名之為「濂溪」。學者稱他濂溪先生。卒謚「元公」。
[注釋]
(1)愛蓮說: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說」,是古代論說文的一種體裁,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論述道理。
(2)蕃:多。
(3)晉陶淵明獨愛菊: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東晉潯陽(現在江西省九江縣)人,著名的詩人。他很愛菊花,常在詩里寫到,如《飲酒》詩里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向來稱為名句。
(4)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唐朝以來,人們很愛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世人,社會上的一般人。唐人愛牡丹,古書里有不少記載,如唐朝李肇的《唐國史補》里說:「京城貴游,尚牡丹……每春暮,車馬若狂……種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數萬(指錢)者。」
(5)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單單喜歡蓮花,喜歡它從污泥里生出卻不被沾染。淤泥,池塘里積存的污泥。
(6)濯(zhuó)清漣而不妖:在清水裡洗過卻不妖艷。濯,洗滌。清漣,水清而有微波的樣子,這里指清水。妖,美麗而不端莊。
(7)不蔓不枝:不牽牽連連的,不枝枝節節的。
(8)香遠益清:香氣越遠越清。益,更,越。
(9)亭亭:聳立的樣子。
(10)褻(xiè)玩:玩弄。褻,親近而不莊重。
(11)隱逸者:隱居的人。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願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污,便隱居避世。
(12)牡丹,花之富貴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13)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嘆詞,相當於「唉」。
(15)菊之愛:對於菊花的愛好。
(16)鮮(xiǎn)有聞:很少聽到。鮮,少。
(17)宜乎:宜,當,這里和「乎」連用,有「當然」的意思。
[譯文]
水上陸上草本木本的花,可愛的很多。晉朝的陶淵明單單愛菊花。從李氏的唐朝以來,社會上的人很愛牡丹。我卻喜歡蓮花,喜歡它從污泥里出來卻不被沾染,在清水裡洗過卻不妖艷,它的莖中間空,外部直,不生藤蔓,也不生旁枝,它的氣味越遠越清香,它又端莊又潔凈地挺立在水中,可以遠遠地欣賞它,卻不能輕慢地玩弄它。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人」,蓮花是花中君子。唉!愛菊花的人,在陶淵明以後不大聽到了;愛蓮花的人,象我一樣的還有誰呢?愛牡丹的人,當然是很多的了!
「說」,古代文體之一,它往往借描繪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頤的《愛蓮說》正是這種托物言志的文體中一篇不可多得的傳世佳作。
周敦頤,北宋人,其人一生澹泊名利,不求聞達。他的這種高潔的人品,誠如北宋文學大家黃庭堅所譽:「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而他的傳世散文佳作《愛蓮說》恰恰正是他酒落胸懷所透射而出的精神折光。
蓮花,是古往今來文人筆下高歌詠嘆的對象,但大多數文人都是驚嘆於它的清姿素容,並將其形諸筆端;而這筆散文精品卻獨辟蹊徑,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
從內容上看,這篇文章可明顯分為二部分:前一部分對蓮花高潔的形象極盡鋪排描繪之能事;第二部分則揭示了蓮花的比喻義,分評三花,並以蓮自況,抒發了作者內心深沉的概嘆。
文章的前一部分,寫出了蓮花之美就在於其一個「潔」字。首先,「出淤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寫出了蓮花身處污泥之中,卻纖塵不染,不隨世俗、潔身自愛和天真自然不顯媚態的可貴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寫出了它里外貫通、外表挺直、表裡如一、不牽扯攀附的高尚品質;再次「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寫出了蓮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樣,決不被俗人們輕慢玩弄。
前文所說的一切,事實上是作者人格的寫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證。正如作者所說:「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其間的潛台詞就是感慨於象他一樣具有蓮花之潔的人實在太少了。
在寫法上,《愛蓮說》具有「說」這一文體的共同特點,即托物言志。文章從「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濃墨重彩描繪了蓮的氣度、蓮的風節,寄予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棄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時,文章還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在文中幾次以菊、牡丹反襯蓮之美;還把菊花的隱逸,牡丹的富貴和蓮花的高潔相對比,使「愛蓮」之一主題得以加深,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通過三種形象的對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謂高明之極。而且,文章以一個「愛」字貫通全文,使得文章結構謹嚴。
這首詩在語言上也同樣富有特色,那就是優美簡煉,的確是如蓮之美——「不枝不蔓」,沒有多餘的無用之語
原文: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文:水中、陸地上的各種花草樹木,可愛的很多。晉朝的陶淵明惟獨喜愛菊花。自從唐代以來,世上的人們都很喜愛牡丹。我惟獨喜愛蓮花,它從淤泥中成長出來,卻不受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並不顯得妖艷。蓮花的葉柄中間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節的,香氣傳播得越遠就越顯的幽香;筆直的挺立在那裡,只可以在遠處看,而不可以在近處玩弄。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人;蓮花,是花中君子。啊!對於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之後就很少有聽聞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喜愛,當然很多了。
課文分析:
1.不提「愛蓮」,而是又說「晉陶淵明獨愛菊」,為什麼?
作者寫陶淵明獨愛菊,正是對他不隨波逐流、不同流合污的高潔品質的贊頌;同時也襯託了作者的「獨愛蓮」。
2.文中為什麼要寫牡丹?
因為牡丹雍容華貴,歷來人們把它當成富貴的象徵。「世人甚愛牡丹」說明人貪慕富貴,追名逐利。這種世風,這種人生態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寫牡丹實際上是從反面襯托蓮的君子形象。
3.為什麼作者只愛蓮花呢?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技,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4.蓮花有哪些可愛之處?應怎樣理解它的象徵意義?
"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漣而不妖":不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賞。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達正直,行為端正。
"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志潔行廉,美名傳揚。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儀態莊重,令人敬重。
這里描述的既是作者愛蓮花的緣由,也是作者心目中君子的形象,包含著自律自況。
5.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繪了蓮的形象。
作者從生長環境方面,描繪了蓮的高潔和質朴;從體態香氣方面,寫了蓮的正直和芳香;從風度方面,寫了蓮的清高。
6.從作者對蓮花的描寫和歌頌中,可以看出他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人生觀,以及對當時追名逐利、貪慕富貴的社會風氣的慨嘆和鄙棄。
7.作者對"愛菊"、"愛牡丹"、"愛蓮"的態度分別是什麼?
作者用三種花象徵三種人,用三種愛象徵三種生活態度。"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表達對菊及愛菊者並不反感,只是慨嘆真正隱逸之士極少。蓮正像品德高尚的君子。"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借反問語氣感慨君子太少。"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表達對牡丹及愛牡丹者的厭惡鄙棄,諷刺貪圖富貴、追求名利的世態。
8.文章怎樣表現了蓮的品質。
文章表現蓮的高潔品質,從三個方面入手:直接描寫形美,菊和牡丹烘托,作者抒情議論。
9.文章用了兩個「獨」字,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生活態度。
兩個「獨」字,都表現出倚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生活態度。但「我」愛蓮又與陶淵明的愛菊又有所不同。
10.全文的主體形象和陪襯形象。
全文的主體形象是蓮,陪襯形象是菊和牡丹。
11.蓮與君子有哪些相似之處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高潔、質朴);「中通外直」——通達事理,行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權貴;「香遠益清」——美名遠揚。「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志潔行廉,儀態端正,令人敬重(清高)。
12.寫作手法
托物言志(象徵手法)
作者借物(蓮花)來表達自己的志向。值得注意的是所託之物的特點必須與志的特點相通。
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映襯
13.中心思想
作者贊美蓮的優美形象的高貴品質,說明自己潔身自愛的品格,抒發了鄙棄追慕富貴的惡濁世風的思想感情。
14.文章結尾幾句,運用了哪些句子,發了哪些感慨?
一嘆愛菊者「鮮」(「菊之愛,陶鮮有聞」)。「鮮」不僅有「少」之意,更有「難得」之意;
二嘆愛蓮者少,用短問句(「蓮愛,同予者何人?」)發人深省;
三嘆愛牡丹者眾,用感嘆句(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嘆貪慕富貴的俗人太多,暗示作者厭惡爭名奪利的世態,
練習精編: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①自李唐來( ) ②不蔓不枝( )
③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 ④可愛者甚蕃( )
⑤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 ⑥宜乎眾矣( )
2.選出加點詞詞義不同的一項 ( )
A.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B.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可以調素琴
C.獨:晉陶淵明獨愛菊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陸草木之花 蓮之愛
3.下面分析不準確的一項是 ( )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
B.「香遠益清,亭亭凈植」比喻君子志潔行廉,芳名遠播。
C.「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數人的理解。
D.「出淤泥而不染,濯請漣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詡.
4.簡答。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②比喻君子美名遠揚的句子是:
5.文中最能概括蓮的高貴品質的一句話是:
6.這篇文章在寫法上一個突出特點是:
答案:1.①從 ②枝蔓 ③親近而不莊重 ④多 ⑤認為 ⑥應當 2.D 3.C 4. ①出淤泥而不染 ②香遠益清 5.蓮,花之君子者也 6.托物言志
回答者: ф國ゃ湶喌ゃ - 江湖大俠 八級 10-20 21:17
我來評論>>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太謝謝了,就是長了點!您覺得最佳答案好不好? 目前有 5 個人評價
80% (4)
20% (1)
相關內容
• 愛蓮說 文言文
• 文言文翻譯!!!!速度~~~
• 預初文言文翻譯《愛蓮說》(急!)
• 愛蓮說 陋室銘 核舟記 大道之行也 翻譯
• 初二語文第五單元的文言文所有的翻譯幫幫忙把
查看同主題問題:愛蓮說 文言文
其他回答 共 7 條
《愛蓮說》原文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愛蓮說》譯文
水裡、陸上各種草木的花,可愛的很多。晉代陶淵明只愛菊花。自從李氏的唐朝以來,世上的人都很喜愛牡丹。我只愛蓮花,它從污泥里長出來卻不被沾染,在清水裡洗滌過但是並不顯得妖媚。荷梗中間貫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沒有旁枝,香氣傳送到遠處,更加使人覺得清幽,筆直、潔凈地挺立水中,可以在遠處觀賞,但不能貼近去玩弄。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愛菊花的人,在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了。愛蓮花的人,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喜愛牡丹的人,當然是很多了。
② 關於蓮花的古文詩句
紅白蓮花開共塘,兩般顏色一般香,恰似漢殿三千女,半是濃妝半淡妝。
——楊萬里
荷花
淥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荷花嬌欲語,愁殺盪舟人。
——李白
荷花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李商隱
荷花·愛情·傷感
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
——李白
夏天·荷花·李白·贊美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周敦頤
廉潔·文化·尊嚴·古代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楊萬里
夏天·荷花·古代·寫景
池面風來波瀲瀲,波間露下葉田田,誰於水面張青蓋,罩卻紅妝唱采蓮。
——歐陽修
荷花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孟浩然
夏天·荷花·贊美·冬天
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
——杜甫
夏天·荷花·贊美·勵志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
——李白
荷花·夏天·寫景
結亭臨水似舟中,夜雨瀟瀟亂打篷,荷葉曉看元不濕,卻疑誤聽五更風。
——楊萬里
荷花
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白居易
荷花
綠蓋半篙新雨,紅香一點清風,天賦本根如玉,濂溪以道心同。
——宋伯仁
荷花
攀荷弄其珠,盪漾不成圓。
——李白
荷花·夏天·古人
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
——李白
荷花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劉禹錫
國學·古代·寫景·高考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王昌齡
③ 愛蓮說 文言文翻譯
原文: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版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權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文:
水中、陸地上的各種花草樹木,可愛的很多。晉朝的陶淵明惟獨喜愛菊花。自從唐代以來,世上的人們都很喜愛牡丹。我惟獨喜愛蓮花,它從淤泥中成長出來,卻不受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並不顯得妖艷。蓮花的葉柄中間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節的,香氣傳播得越遠就越顯的幽香;筆直的挺立在那裡,只可以在遠處看,而不可以在近處玩弄。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人;蓮花,是花中君子。啊!對於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之後就很少有聽聞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喜愛,當然很多了。
④ 濯清漣而不妖 文言文翻譯
官場黑暗,除了逃避與遠離,顯得純凈而不妖媚的本質
實際上,不過是作者的一種良好願望罷了。而「濯清蓮而不妖」,因為他不想同流合污,哪有不濕鞋的道理,就如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那麼難。常在河邊走,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就是,因為在大環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獨善其身的原文的表面意思是說蓮花的出自於淤泥而不沾染污穢的高潔。這也是他為官的經驗總結。這也是作者的感嘆吧。或者如他那樣兢兢業業的守著自已的一份志節?所以百花之中獨蓮而能為,要在官場上保持自已高潔的品格,經過清水的洗滌,彌足可貴也
⑤ 請問一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句古文可以用來形容女子么
可以,這兩句意思是:蓮花從污泥中生長出來,卻不被沾染污穢,它經過清水的洗滌,卻內不顯得妖艷;容用來比喻從污俗的環境中走出來,卻能保持純真的品質而不沾染壞習氣。
《愛蓮說》
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⑥ 濯清漣而不妖 文言文翻譯
原文的表面意思是說蓮花的出自於淤泥而不沾染污穢的高潔,經過清水的洗滌,顯得純凈而不妖媚的本質
實際上,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就是:官場黑暗,要在官場上保持自已高潔的品格,就如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那麼難。這也是他為官的經驗總結,因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蓮而不妖」,不過是作者的一種良好願望罷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獨蓮而能為,彌足可貴也。這也是作者的感嘆吧,因為在大環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獨善其身的,除了逃避與遠離。或者如他那樣兢兢業業的守著自已的一份志節。
⑦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出自文言文《荷花吟》里的詩,那它是什麼意思呢
全文解釋:周敦頤
【原文】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皆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寶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文】
水上或陸地上的草木及花,受人喜歡者特別的繁多。東晉陶淵明偏愛於菊;自李唐王朝以來,世上的人都特別的喜歡牡丹;可是我獨獨喜愛蓮花的出自於淤泥而不沾染污穢的高潔,它經過清水的洗滌,顯得純凈而不妖媚。它內心通達而外形剛直,不像藤蔓四處蔓延,也不像枝幹四處縱橫。香氣遠而清純芬芳,亭亭玉立如在水佳人,只可以遠遠的欣賞而不可以肆意的褻玩也。
原文的表面意思是說蓮花的出自於淤泥而不沾染污穢的高潔,經過清水的洗滌,顯得...形容高士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漣而不妖的意思:形容高士潔身自好
⑧ 求 出淤泥而不染濁清漣而不妖 的文言文一篇文章
樓上正解 望採納
⑨ 《愛蓮說》和《卜運算元·詠梅——毛澤東》文言文答案 請幫助!!!!!!
1.出淤泥而不染抄,濯清漣而襲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2.《愛蓮說》用_菊花__、_牡丹_襯託了蓮花的形象,乙文__嚴寒環境____、____百花爭艷___等自然環境來烘托梅花的形象。
3.兩文所歌頌的對象在精神品質上有什麼相似之處?
以花喻人,說明人之高貴品質。
⑩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出自文言文《愛蓮說》里的詩,那它是什麼意思呢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意思是: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
2、具體全文如下: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3、賞析:
這篇文章可明顯分為二部分:前一部分對蓮花高潔的形象極盡鋪排描繪之能事;第二部分則揭示了蓮花的比喻義,分評三花,並以蓮自況,抒發了作者內心深沉的慨嘆。
作者起筆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選用「可愛」二字,包羅群芳,表明托物寄興,並不刻意求工,極見其立言斟酌之妙。接著敘說「晉陶淵明獨愛菊」。陶淵明不肯為五斗米折腰,解綬歸隱後,飲酒賦詩,安享「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逸趣。「獨愛菊」,顯示淵明雅緻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更加明確了題意:陶淵明可以愛菊抒懷,我怎不可獨愛蓮呢?繼寫「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寫了唐人,特別是統治階層「甚愛牡丹」的好尚,這幾句像是重復,但實為加深語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讓對比感更為強烈,為其求蓮之高潔鋪下了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