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科融合
㈠ 學科融合的沿革
從科學發展的歷史進程來看,所有學科最初都以混沌不分的形態包含於哲學范疇內,從15世紀末和19世紀初開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若干學科分別從哲學中分離出來,到20世紀上半葉,最終在大學中確立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中若干經典學科獨立的學科地位。學科的分化是學術研究深入和細化的必然結果,也有效地促進了科學的發展。但是從20世紀後半葉開始,由於研究一些復雜的問題需要多個學科的知識,學科發展又出現了融合的趨勢,傳統經典學科間的界限被不斷打破,學科的邊界被重新劃分,一些交叉學科(如物理化學、分子生物學)和多學科的研究領域(如女性研究、城市研究、腦科學研究)開始大量出現,並且在大學中也逐漸確立了學科的合法性。可見學科的發展從「合」到「分」,現在正在走向新一輪的「合」。兩個「合」的含義迥然不同,前者是混沌不分的含義;後者是學科融合的含義,即在承認學科差異的基礎上不斷打破學科邊界,促進學科間相互滲透、交叉的活動。學科融合不僅是學科發展的趨勢,也是學術研究產生重大創新性成果的方式之一。據統計,在1901~2008年間,頒發的自然科學類諾貝爾獎(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獎三項)中學科交叉的研究成果占獲獎總數的52%,在各個被統計的時間段中學科交叉研究成果占獲獎總數的比例一直呈上升趨勢,最近8年這一比例已達到66.7%。可見學科融合與交叉是科學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重要途徑。學科的融合需要學者經常性地在學科的邊界開展交叉學科的研究,具有多種學科知識背景的學者更容易將知識通匯交叉,產生創新的思想。
㈡ 學科融合如何走出「初級階段」
下,學科融合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廣泛受到關注。但從認識和實踐兩方面看,某些學校的學科融合還存在理解的偏頗和操作的失誤,影響了教學改革的實際效果。
學科融合實踐操作層面的誤區
學科融合是多門學科的參與和介入,但不是簡單的跨學科教育。學科融合雖然涉及不同學科元素的參與,但卻不是幾個學科的大雜燴,而是在堅持主導學科個性和特質的前提下,有統整,有主次,有多門學科知識的融入。
首先,學科融合不是簡單的點綴,而要切實發揮不同學科資源的效能和作用。比如在科學課上教學「認識地球表面」時,有的老師用古詩詞對地貌進行直接描述,諸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這些古詩詞的應用對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文學審美情趣的確有很大幫助,但對於研究地貌和了解地球表面的基本情況卻並沒有多少實質性的作用。
其次,學科融合不能喧賓奪主,其目的在於增進教學目標的有效性。比如「折形狀」相關的教學內容,出發點是測試不同形狀的承重能力。但有些老師卻是把主要精力花在了指導學生折各種形狀以及如何折出不同形狀上來,以表明這節科學課引導學生應用了技術和工程學方面的知識。殊不知,這樣的跨學科教學偏離了教學的初衷和主題,失去了應有的教學意義。
學科融合是相關學科知識的自然介入和參與,不應牽強為之。比如教學「力在哪裡?」一課,其主旨在於通過各種活動引導學生發現力的存在,並能夠找到力的作用點、大小和方向。但某些教師為了能將工程學和美學方面的知識應用到科學課上,花了很多時間引導學生用一次性水杯或木棒搭建一些非常漂亮的「城牆」和「碉堡」,再讓學生以紙球為子彈向這些漂亮的「建築物」發射,用以比較誰搭建的「建築物」更為牢固。顯然,這些活動與本課主題的「力在哪裡」沒有任何聯系,只是為了刻意體現美學和建築學的學科融合而有意為之,偏離了教學目標。
學科融合應遵守的內在規定性
學生的學習和認知是一項綜合性活動。一項學習和認知活動,需要多門類知識的參與,即使是簡單的認知活動,僅僅單靠一門學科的知識也是很難解決的。比如,探究「摩擦力」時,首先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諸如用手寫字、用筷子夾菜、穿防滑鞋等都要用到摩擦力,這些現象有助於學生了解什麼是摩擦力,以及摩擦力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引出這種「摩擦力」概念的前提是學生應有一定的生活「常識」,對於不具備「摩擦力」生活常識的孩子來說,很難弄明白摩擦力的相關問題。接下來,研究「摩擦力大小」問題時,需要反復統計數據,這就用到了數學和統計學知識,對一組組統計出來的數據進行規律性總結時,就需要有較好的語文基礎(概括與表達),最後,當研究為什麼粗糙的冰面比光滑的玻璃面更滑時,就要用到物理學知識……因此,學習和認知的過程是一個多學科知識積極參與的過程,也是學習者主動調動和發揮綜合知識技能的過程,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
學科融合應以有效探究問題為出發點。在教學上,學科融合的目的和價值主要體現在解決問題上,也就是說,學科融合的目的在於有效地解決問題。一切學科融合都應為解決問題服務,這是學科融合的根本取向。但在實際教學中,一些老師為了突出和體現自己的學科融合思想,便會多方嫁接其他學科知識,不論有無需要,也不考慮與主體問題的關聯性有多大,自以為多多益善,到頭來不光無益於問題的解決,更讓學生一頭霧水,不知所以然。如在教學「沉浮的秘密」時,有的老師引出了阿基米德洗澡時發現浮力的故事(歷史)、 「泰坦尼克號」沉船的畫面(電影)、游泳時的沉浮現象(物理)、潛水艇的應用(工學),這些都體現了該教師對學科融合教學的努力,遺憾的是,其教學僅僅停留在引導學生感知沉浮現象上,並未引發學生對沉浮秘密的探究。這些沉浮現象的例子只是在外圍上打轉轉,沒能進入問題本質的探究。相反,如能以「泰坦尼克號」為導引,在組織學生模擬船的浮沉時轉入對船的排水量與船和水的比重的相關研究,便使學科融合有了明確的問題指向。
學科融合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如何矯正
學科融合不是簡單地用其他學科知識來點綴一下,更不是多門類學科知識的混搭,而是基於一定教學需要進行的有效鏈接,具有內在的規定性和要求。
學科融合要圍繞一個核心目標展開。每一課的教學,都有明確的目標。教學上的每個環節以及每個知識板塊的處理都要指向一定的目標,在目標引領下,相關教學活動才能形成一個清晰的認知路線,所有探究活動都必須沿著這條路線行進。由此可見,學科融合不是諸多學科簡單無序或不疼不癢的粘連和介入,而是在目標導向下,加入一些經過篩選的具有價值的內容。高明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會以教學目標為統領,將眾多參與進來的學科知識進行有效組織,使這些學科知識形成合力直奔教學目標的達成。如「光」的一課教學,主要目標是了解和認識光的性質。為了拓寬學生的認知視野,也為了應用不同學科知識深化對光的認識,教學時老師可以以光纜技術的應用說明光的速度(信息與計算機科學),可以以兩千多年前中國古代的「小孔成像」來展示光的直線傳播(歷史),可以以「五彩繽紛」或「五光十色」來描述光的色散現象(語文),可以以「時間最少原理」來解釋「光不是沿著最短路徑而是沿著費時最少的路徑行進」(數學)。這種指向核心目標的學科融合是有效的,也是我們教學的努力方向。
在我看來,學科融合的最佳境界就是模糊學科界限,教師在講解時似乎只是信手拈來,一切知識都來得悄無聲息、不留痕跡,但又恰到好處。作為教師,若要模糊學生的學科界限,平時必需強化自己的學科的訓練和積累。不只要涉獵不同門類的學科知識,更要在認知事物和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加強學科融合的嘗試和探索,自覺地應用不同門類的學科知識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不斷培養學科融合的學習習慣和思維品質。歷史上有很多領域的學者和專家,都在學科融合上做到了自然妥帖、游刃有餘。比如:居里夫人授課時,經常以生動有趣的故事形象地詮釋某一科學問題;愛因斯坦在講到非常深奧的相對論時,總是以音樂的唯美和詩一般的想像進行一番風趣的描述……他們都是當下教師可以學習的榜樣。
㈢ 小學語文教學如何與各學科融合
葛慧玲(周口市紡織路小學,河南 周口 466000)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992(2010)08A-0263-01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針對這一要求,怎樣把各學科滲透到語文中去呢?筆者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作了一些探索和嘗試。 一、語文教學中融入音樂 音樂是人類的第二語言,對於凈化孩子的心靈,陶冶性情,自然地形成良好完美的性格具有不可低估的功能。愛因斯坦就是在音樂中發展了自己的理想和夢想。羅曼·羅蘭也是在音樂的海洋中發展了他的思維,獲取了創作的源泉。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嘗試從下面幾個方面運用音樂輔助教學。 1.恰當運用名曲,提高教學效率。 小學生好玩、易動,課間常做一些運動量較大的活動,上課後一時難以安靜下來。這時我設計「請你欣賞」的環節,讓學生聽一些節奏明快、優美動聽、刺激性不強的音樂,如小提琴曲、鋼琴曲、長笛曲等。這樣不但起到轉移興奮、鎮靜安撫的作用,而且能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美育教育。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兒童的腦神經易疲勞,有意注意能力較低,20幾分鍾的學習注意力已很難集中。這時我又讓學生聽一些節奏緩慢、勻稱而庄嚴能給人以舒適安寧感的樂曲,如舒曼的《夢幻曲》、門德爾松的《春之聲》等,同時讓學生或默讀課文或做鞏固練習。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效果較理想。 2.運用音樂,啟發想像。 音樂也是一門富於幻想的學科。利用音樂來激發和培養學生的想像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海底世界》一課中,在進入拓展練習環節時,我要求學生以《海底見聞》為題寫一則短文。同時,我是這樣運用音樂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想像的:邊放課文錄音,邊放一曲有海浪、海鳥、海底動物叫聲的自然音樂,讓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這樣他們彷彿置身於茫茫大海中,看到了五彩斑斕的景色,摸到了形狀各異的礦石,聽到了各種各樣的聲音……之後,再讓學生把自己的所見所想寫下來,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語文教學融入美術 繪畫對孩子的最大好處是可以豐富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而在語文教學中融入美術,則可把課文中平淡的語言描述化為形象生動的圖形,學生在這過程中既理解了課文知識,又培養了他們的動手和想像能力。 1.以圖激趣。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即在授課時將一幅幅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掛圖展示出來,或在上課時根據授課內容,邊講邊作一些簡筆畫,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文,在導入新課時,就用投影顯示圓明園被毀滅後殘垣斷壁、破損不堪的景象,再通過聲情並茂的談話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圓明園曾經是一座建築宏偉、收藏著無數珍奇異寶的皇家園林,卻在8天之內化為一片灰燼。到底誰是罪魁禍首呢?此時學生處於「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狀態下進行學習,效果極佳。 2.以圖誘說。圖畫的直觀性在幫助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方面具有獨特的功能。在看圖說話、作文、編故事時可以應用。如指導二年級的看圖編故事《小鴨子得救了》時,通過電腦顯示畫面,再引導學生觀察,展開合理想像,誘導學生進行說話訓練。 3.以圖導思。教材中的插圖除了畫面上能看出的意思,往往還包含著深刻的「弦外音」。教學時,引導學生藉助畫面深入思考,配合文章重點段的描述,以領悟文章中心。如《豐碑》一文的教學,文中插圖可與第七自然段文字結合教學,用投影顯示畫面、文字,然後指導學生透過軍需處長的神態、動作、衣著等深入剖析,聯繫上下文描寫,體會天氣之「冷」及軍需處長為了革命,勇於犧牲的精神。 4.以圖促寫。即讓學生在作畫中學寫,在讀文中學畫。例如學生在學習美術第五冊《玩具》一課時,語文教師可同美術教師聯系,在學習畫玩具後布置學生為自己美麗的玩具配上一篇小作文,題為《我喜歡的玩具》。又如在學習《美麗的公雞》一文後,教師可讓學生拿出自己的畫筆,畫畫「我心中最美麗的公雞」,看誰畫得最美(外表、姿態、行為……)。 三、語文教學中融入自然學科 清華大學教授吳文虎說過:我們的教育教學中實踐環節不夠,使我們培養的學生動手能力不強。而我們的語文教學中對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更是少之又少。在教學中對「是什麼」講的多而「為什麼」講的少,這種教學不利於學生能力的發展。在語文教學中如引入小實驗這一方法,既可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又可以培養他們合作、協同的精神。 在教《趙州橋》這課時,學生在預習中提出這樣一個問題:「50多米長的橋,下面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怎麼支撐得起那麼長的橋面呢?如不做成拱形可以嗎?」為體現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的「問題意識」,我指導學生做了一個小實驗。先讓學生准備一張長方形的畫紙和兩塊小木塊,之後讓學生把小木塊放在兩邊,再把畫紙平鋪其上,然後把橡皮放在紙中間,當放到兩塊時紙便完全陷下去了。第二次,讓學生把兩木塊稍移近固定住,再把畫紙彎曲呈拱形,兩頭分別頂在木塊上,然後將兩塊橡皮放在頂部,紙不會凹陷,放三塊橡皮仍不會凹陷。實驗後,我讓學生根據所提問題組織討論,並說說從中懂得了什麼?學生很快便得出了結論:拱形橋比平面橋能承受更大的重量。學生雖不懂其中的力學原理,但已為他們的繼續學習設置了懸念,也培養了他們主動探索的精神。
㈣ 如何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進行融合
中學物理教學所要達到的教育改革的途徑和目標就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有機整合來實現一種理想的學習環境和全新的、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學習方式,從而徹底改革傳統的教學結構,達到培養大批具有21世紀能力素質的人才的目的。教育部明確提出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信息技術進入物理教學課堂,對物理學教學帶來的不僅僅是在課程資源拓展和教學手段的改變上,它將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將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克服和矯正學生在物理學學習上的困難,使他們充分發揮各自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成績,是廣大中學物理教師不斷探索並致力於解決的難題,是全面提高中學生物理教學質量的關鍵。
㈤ 學科融合的措施
構建交叉學科的研究組織是促進學科文化融合的重要措施。現代科學發展對於復雜問題的研究需要多學科的知識,而大學的正式學科組織卻是以學科分類而劃分,追求的是單個學科的專業化與精深化;而交叉學科組織卻以跨域多學科的研究主題和研究領域而建立,體現的是學科間的相互聯系和作用。高校一方面調整現有的學科組織,將細分的院系進行整合,讓一個大的學院下設多個系,包含廣泛的學科,以消解目前狹窄學科組織間的壁壘,另一方面靈活地建立各種形式的交叉學科研究中心,如成立於2000年的北京大學生物醫學跨學科研究中心,圍繞研究的主題讓多學科的教師開展合作研究。
㈥ 學科融合的介紹
學科融合是指承認學科差異的基礎上不斷打破學科邊界,促進學科間相互滲透、交叉的活動。學科融合既是學科發展的趨勢,也是產生創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徑。
㈦ 學科整合的意義
和整合的意義就是能夠使多種學科在一起,受到多種教育,但是要聯系在一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