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猿翼山
⑴ 幫我翻譯3個文言文
小石潭記
譯文:
從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水聲,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環相碰擊發出的聲音,我的心裡對此感到高興。在竹林中,砍伐出一條小道,向下看見一個小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成為水中高地,成為小島嶼,成為不平的岩石。青青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大約有一百來條魚,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靠也沒有。 陽光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有時獃獃地一動也不動;有時卻忽然向遠處游去。往來輕快敏捷的樣子,好像在與遊人相逗樂。 向水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流水)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兩岸的地勢像狗牙那樣參差不齊,不能知道它的源頭。 我們坐在水潭旁邊,四面有竹子和樹木圍繞,寂靜空寥,沒有一人,感到心情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氣息。因為這里的環境過於凄清,不能長久地停留,便提下字離開了。 同行的人有:吳武陵和龔古,我的弟弟宗玄。隨從的兩個姓崔的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岳陽樓記
翻譯:
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為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安居樂業,各種荒廢了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增它舊有的規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詩賦刻在上面。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它連接著遠方的山脈,吞吐著長江的水流;浩浩盪盪,寬廣無邊;早晴晚陰,氣象萬千。這是岳陽樓盛大壯觀的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然而北面通向巫峽,南面直到瀟湘,被貶的政客和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不同吧?
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陰冷的風怒吼,渾濁的波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辰隱藏起了光輝,山嶽也潛伏起了形體;商人和旅客不能前行,桅桿倒下、船槳斷折;傍晚的天色暗了下來,虎在咆哮猿在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啊,就會產生被貶離京,懷念家鄉,擔心誹謗、害怕譏諷的情懷,(會覺得)滿眼蕭條景象,感慨到了極點而悲傷。
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白鷗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游來游去;岸邊的小草,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顏色青翠。有時大片的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浮動的光閃著的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漁夫的歌聲一唱一和,這種樂趣哪有窮盡呢!在這時登上岳陽樓,就有心懷開闊,精神愉快;榮耀和屈辱一並忘了,端著酒杯對著風,那心情真是快樂極了。
唉!我曾經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心情,是什麼原因呢?不因為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為百姓擔憂;不在朝廷上做官就為君主擔憂。這樣看來是在朝廷做官也擔憂,不在朝廷做官也擔憂。既然這樣,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之後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寫於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9月15日)。
醉翁亭記
譯文: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巒,樹林和山谷尤其優美,遠遠看去樹木茂盛、幽深秀麗的,是琅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地聽到潺潺的水聲並看到一股水流從兩個山間飛淌下來的,是釀泉。山勢回環,道路彎轉,有一個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於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造亭子的人是誰?是山裡的和尚智仙。給它起名的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來命名的。太守和賓客來這里飲酒,喝得不多就醉了,同時年齡又最大,所以給自己起了個別號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於山光水色中。游賞山水的樂趣,有感於心而寄託在酒上罷了。
至於太陽一出,林間的霧氣消散,煙雲聚攏而山谷洞穴昏暗了,或暗或明變幻無定,這是山中的早晨和傍晚的景色。野花開放而散發出幽微的香氣,美好的樹木枝繁葉茂而一片濃陰,天氣高爽霜色潔白,溪水低落隱石顯露,這是山中的四季的景色。早晨進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
至於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後面的應答,老老少少,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是滁州人們的出遊啊。到溪邊來捕魚,溪水深魚兒肥;用泉水來釀酒,泉水清酒水香,山上野味菜蔬,雜七雜八擺放在面前的,這是太守的酒宴啊。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於音樂,投壺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站著或坐著大聲喧嘩的,是歡悅的眾位賓客。臉色蒼老、頭發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間的,這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夕陽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亂一地,是賓客跟從太守回去。樹林茂密陰蔽,到處的叫聲,是遊人走後鳥兒在歡唱啊。然而鳥兒(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遊人的樂趣;遊人知道跟著太守遊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是以遊人的快樂為快樂。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著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就是廬陵人歐陽修。
2629回答者: czxczx
⑵ 幫忙翻譯文言文
譯文:
從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高山連綿不絕,沒有一點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到了於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絕了。有時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須急速傳達,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兩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風,也沒有這樣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時候,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迴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長著姿態怪異的柏樹,懸泉和瀑布在那裡飛流沖盪。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橫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結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叫,聲音持續不斷,異常凄涼,空盪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的漁民唱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注釋:
自:從,此處有「在」之意。三峽:指長江上游重慶、湖北兩省間的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峽全長實際只有四百多里。
略無:毫無。闕:空缺。
嶂(zhàng):屏障似的高峻山峰。
停午:一作「亭午」,中午。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
夏水襄陵:夏天大水漲上了高陵之上。襄,上。陵,大的土山。
沿:順流而下。溯(sù):同「溯」,逆流而上。
或:有時。王命:朝廷的文告。宣:宣布,傳達。
朝發白帝:早上從白帝城出發。白帝:城名,在重慶市奉節縣。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
奔:賓士的快馬。御風:駕風。
以:認為。此句謂和行船比起來,即使是乘奔御風也不被認為是快。或認為「以」當是「似」之誤。(見清趙一清《水經注刊誤》)
素湍:浪花翻滾的急流。綠潭:綠色的潭水。
回清倒影:迴旋的清波倒映著岸上景物的影子。
絕巘(yǎn):險峻的山峰。巘,凹陷的山頂。
懸泉:從山頂飛流而下的泉水。飛漱:飛流沖盪。漱,噴射。
清榮峻茂:清清的江水,欣欣向榮的樹木,高峻的山峰,茂盛的野草。
晴初:初晴的日子。霜旦:打霜的早晨。
屬(zhǔ):連續。引:延長。凄異:凄涼異常。
哀轉久絕:悲哀婉轉,很久才能消失。
巴東:漢郡名,在現在重慶雲陽、奉節一帶。
沾:打濕。
裳:(cháng)
⑶ 《九思》文言文翻譯
第一節 九思
《九思》寫作時間在漢順帝時,創作目的,王逸自己說:「逸與屈原,同土同國,悼傷之情,與凡有異。竊慕向褒之風,作頌一篇,號曰《九思》,以禪其辭。」
《九思》在藝術上,善於運用比喻和象徵的表現手法,深化主題,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全詩由九個短篇組成,代屈原抒發憂憤之情。
本節包括 逢尤、怨上、疾世、憫上、遭厄、悼亂、傷時、哀歲、守志 共 9 篇作品。
第一篇 逢尤
詩寫現實黑暗,是非不分。
悲兮愁,哀兮憂。
天生我兮當暗時,被諑譖兮虛獲尤。
心煩憒兮意無聊,嚴載駕兮出戲游。
周八極兮歷九州,求軒轅兮索重華。
世既卓兮遠眇眇,握佩玖兮中路躇。
羨咎繇兮建典謨,懿風後兮受瑞圖。
愍余命兮遭六極,委玉質兮於泥塗。
遽傽遑兮驅林澤,步屏營兮行丘阿。
車軏折兮馬虺頹,蠢悵立兮涕滂沱。
思丁文兮聖明哲,哀平差兮迷謬愚。
呂傅舉兮殷周興,忌嚭專兮郢吳虛。
仰長嘆兮氣噎結,悒殟絕兮咶復甦。
虎兕爭兮於廷中,豺狼斗兮我之隅。
雲霧會兮日冥晦,飄風起兮揚塵埃。
走鬯罔兮乍東西,欲竄伏兮其焉如?
念靈閨兮隩重深,願竭節兮隔無由。
望舊邦兮路逶隨,憂心悄兮志勤劬。
魂煢煢兮不遑寐,目眽眽兮寤終朝。
第二篇 怨上
直接埋怨楚懷王忠奸不辨,以致奸臣當政。
令尹兮謷謷,群司兮譨譨。
哀哉兮淈淈,上下兮同流。
菽藟兮蔓衍,芳虈兮挫枯。
朱紫兮雜亂,曾莫兮別諸。
倚此兮岩穴,永思兮窈悠。
嗟懷兮眩惑,用志兮不昭。
將喪兮玉斗,遺失兮紐樞。
我心兮煎熬,惟是兮用憂。
進惡兮九旬,退顧兮彭務。
擬斯兮二蹤,未知兮所投。
謠吟兮中野,上察兮璇璣。
大火兮西睨,攝提兮運低。
雷霆兮硠礚,雹霰兮霏霏。
奔電兮光晃,涼風兮愴凄。
鳥獸兮驚駭,相從兮宿棲。
鴛鴦兮噰噰,狐狸兮徾徾。
哀吾兮介特,獨處兮罔依。
螻蛄兮鳴東,蟊蠽兮號西。
蛓緣兮我裳,蠋入兮我懷。
蟲豸兮夾余,惆悵兮自悲。
佇立兮忉怛,心結縎兮折摧。
第三篇 疾世
表現痛恨黑暗現實,尋求理想境界。
周徘徊兮漢渚,求水神兮靈女。
嗟此國兮無良,媒女詘兮謰謱。
鴳雀列兮嘩喧,鴝鵒鳴兮聒余。
抱昭華兮寶璋,欲炫鬻兮莫取。
言旋邁兮北徂,叫我友兮配耦。
日陰曀兮未光,闃睄窕兮靡睹。
紛載驅兮高馳,將咨詢兮皇羲。
遵河皋兮周流,路變易兮時乖。
濿滄海兮東游,沐盥浴兮天池。
訪太昊兮道要,雲靡貴兮仁義。
志欣樂兮反征,就周文兮邠歧。
秉玉英兮結誓,日欲暮兮心悲。
惟天祿兮不再,背我信兮自違。
逾隴堆兮渡漠,過桂車兮合黎。
赴崑山兮馽騄,從昂遨兮棲遲。
吮玉液兮止渴,嚙芝華兮療飢。
居嵺廓兮尠疇,遠梁昌兮幾迷。
望江漢兮濩渃,心緊絭兮傷懷。
時昢昢兮且旦,塵莫莫兮未晞。
憂不暇兮寢食,吒增嘆兮如雷。
第四篇 憫上
運用對比和比喻的手法,揭露現實的黑暗。
哀世兮睩睩,諓諓兮嗌喔。
眾多兮阿媚,骫靡兮成俗。
貪枉兮黨比,貞良兮煢獨。
鵠竄兮枳棘,鵜集兮帷幄。
蘮蕠兮青蔥,槀本兮萎落。
睹斯兮偽惑,心為兮隔錯。
逡巡兮圃藪,率彼兮畛陌。
川穀兮淵淵,山峊兮峉峉。
叢林兮崟崟,株榛兮嶽嶽。
霜雪兮漼溰,冰凍兮洛澤。
東西兮南北,罔所兮歸薄。
庇蔭兮枯樹,匍匐兮岩石。
踡跼兮寒局數,獨處兮志不申。
年齒盡兮命迫促,魁壘擠摧兮常困辱。
含憂強老兮愁無樂。須發薴悴兮顠鬢白。
思靈澤兮一膏沐,懷蘭英兮把瓊若。
待天明兮立躑躅,雲蒙蒙兮電倏爍,孤雌驚兮鳴呴呴。
思怫鬱兮肝切剝,忿悁悒兮孰訴告。
第五篇 遭厄
悼念屈原遭逢厄運自沉汨羅。
悼屈子兮遭厄,沈王躬兮湘汨。
何楚國兮難化,迄於今兮不易。
士莫志兮羔裘,競佞諛兮讒鬩。
指正義兮為曲,訿玉璧兮為石。
殦雕游兮華屋,鵕鸃棲兮柴蔟。
起奮迅兮奔走,違群小兮謑訽。
載青雲兮上升,適昭明兮所處。
躡天衢兮長驅,踵九陽兮戲盪。
越雲漢兮南濟,秣余馬兮河鼓。
雲霓紛兮晻翳,參辰回兮顛倒。
逢流星兮問路,顧我指兮從左。
徑娵觜兮直馳,御者迷兮失軌。
遂踢達兮邪造,與日月兮殊道。
志閼絕兮安如,哀所求兮不耦。
攀天階兮下視,見鄢郢兮舊宇。
意逍遙兮欲歸,眾穢盛兮沓沓。
思哽饐兮詰詘,涕流瀾兮如雨。
第六篇 悼亂
哀悼亂世,意欲避世歸隱。
嗟嗟兮悲夫,餚亂兮紛挐。
茅絲兮同綜,冠履兮共絇。
督萬兮侍宴,周邵兮負芻。
白龍兮見射,靈龜兮執拘。
仲尼兮困厄,鄒衍兮幽囚。
伊余兮念茲,奔遁兮隱居。
將升兮高山,上有兮猴猿。
欲入兮深谷,下有兮虺蛇。
左見兮鳴鵙,右睹兮呼梟。
惶悸兮失氣,踴躍兮距跳。
便旋兮中原,仰天兮增嘆。
菅蒯兮野莽,雚葦兮仟眠。
鹿蹊兮■■(←足→斷),貒貉兮蟫蟫。
鸇鷂兮軒軒,鶉鵪兮甄甄。
哀我兮寡獨,靡有兮齊倫。
意欲兮沉吟,迫日兮黃昏。
玄鶴兮高飛,曾逝兮青冥。
鶬鶊兮喈喈,山鵲兮嚶嚶。
鴻鸕兮振翅,歸雁兮於征。
吾志兮覺悟,懷我兮聖京。
垂屣兮將起,跓竢兮須明。
第七篇 傷時
和《遭厄》、《悼亂》一樣,著重抒發詩人去國戀國的內心矛盾。
惟昊天兮昭靈,陽氣發兮清明。
風習習兮和暖,百草萌兮華榮。
堇荼茂兮扶疏,蘅芷凋兮瑩嫇。
愍貞良兮遇害,將夭折兮碎糜。
時混混兮澆饡,哀當世兮莫知。
覽往昔兮俊彥,亦詘辱兮繫纍。
管束縛兮桎梏,百貿易兮傳賣。
遭桓繆兮識舉,才德用兮列施。
且從容兮自慰,玩琴書兮游戲。
迫中國兮窄狹,吾欲之兮九夷。
超五嶺兮嵯峨,觀浮石兮崔嵬。
陟丹山兮炎野,屯余車兮黃支。
就祝融兮稽疑,嘉己行兮無為。
乃回朅兮北逝,遇神孈兮宴戲。
欲靜居兮自娛,心愁戚兮不能。
放余轡兮策駟,忽飆騰兮浮雲。
跖飛杭兮越海,從安期兮蓬萊。
緣天梯兮北上,登太一兮玉台。
使素女兮鼓簧,乘戈和兮謳謠。
聲噭啕兮清和,音晏衍兮要淫。
咸欣欣兮酣樂,余眷眷兮獨悲。
顧章華兮太息,志戀戀兮依依。
第八篇 哀歲
哀嘆歲月匆匆流逝,抒發詩人報國無門的悲傷。
旻天兮清涼,玄氣兮高朗。
北風兮潦洌,草木兮蒼唐。
蛜蚨兮噍噍,蝍蛆兮穰穰。
歲忽忽兮惟暮,余感時兮凄愴。
傷俗兮泥濁,蒙蔽兮不章。
寶彼兮沙礫,捐此兮夜光。
椒瑛兮湟污,枲耳兮充房。
攝衣兮緩帶,操我兮墨陽。
升車兮命仆,將馳兮四荒。
下堂兮見蠆,出門兮觸蜂。
巷有兮蚰蜓,邑多兮螳螂。
睹斯兮嫉賊,心為兮切傷。
俯念兮子胥,仰憐兮比干。
投劍兮脫冕,龍屈兮蜿蟤。
潛藏兮山澤,匍匐兮叢攢。
窺見兮溪澗,流水兮沄沄。
黿鼉兮欣欣,鱣鯰兮延延。
群行兮上下,駢羅兮列陳。
自恨兮無友,特處兮煢煢。
冬夜兮陶陶,雨雪兮冥冥。
神光兮熲熲,鬼火兮熒熒。
修德兮困控,愁不聊兮遑生。
憂紆兮鬱郁,惡所兮寫情。
第九篇 守志
一首遊仙詩。
陟玉巒兮逍遙,覽高岡兮嶢嶢。
桂樹列兮紛敷,吐紫華兮布條。
實孔鸞兮所居,今其集兮惟鴞。
烏鵲驚兮啞啞,余顧瞻兮怊怊。
彼日月兮暗昧,障覆天兮祲氛。
伊我後兮不聰,焉陳誠兮效忠。
攄羽翮兮超俗,游陶遨兮養神。
乘六蛟兮蜿蟬,遂馳騁兮升雲。
揚彗光兮為旗,秉電策兮為鞭。
朝晨發兮鄢郢,食時至兮增泉。
繞曲阿兮北次,造我車兮南端。
謁玄黃兮納贄,崇忠貞兮彌堅。
歷九宮兮遍觀,睹秘藏兮寶珍。
就傳說兮騎龍,與織女兮合婚。
舉天畢兮掩邪,彀天弧兮射奸。
隨真人兮翱翔,食元氣兮長存。
望太微兮穆穆,睨三階兮炳分。
相輔政兮成化,建烈業兮垂勛。
目瞥瞥兮西沒,道遐迥兮阻嘆。
志蓄積兮未通,悵敞罔兮自憐。
亂曰:天庭明兮雲霓藏,三光朗兮鏡萬方。
斥蜥蜴兮進龜龍,策謀從兮翼機衡。
配稷契兮恢唐功,嗟英俊兮未為雙。
更詳細的看這http://www.ccview.net/xml/chuci.htm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2326229.html
回答者:匿名 1-19 01:18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謝謝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0 個人評價
好
50% (0) 不好
50% (0)
其他回答 共 2 條
馬英九他老爸就是通過九思才給他起的名字
回答者:家在桃園 - 魔法師 四級 1-19 01:47
第一節 九思
《九思》寫作時間在漢順帝時,創作目的,王逸自己說:「逸與屈原,同土同國,悼傷之情,與凡有異。竊慕向褒之風,作頌一篇,號曰《九思》,以禪其辭。」
《九思》在藝術上,善於運用比喻和象徵的表現手法,深化主題,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全詩由九個短篇組成,代屈原抒發憂憤之情。
本節包括 逢尤、怨上、疾世、憫上、遭厄、悼亂、傷時、哀歲、守志 共 9 篇作品。
第一篇 逢尤
詩寫現實黑暗,是非不分。
悲兮愁,哀兮憂。
天生我兮當暗時,被諑譖兮虛獲尤。
心煩憒兮意無聊,嚴載駕兮出戲游。
周八極兮歷九州,求軒轅兮索重華。
世既卓兮遠眇眇,握佩玖兮中路躇。
羨咎繇兮建典謨,懿風後兮受瑞圖。
愍余命兮遭六極,委玉質兮於泥塗。
遽傽遑兮驅林澤,步屏營兮行丘阿。
車軏折兮馬虺頹,蠢悵立兮涕滂沱。
思丁文兮聖明哲,哀平差兮迷謬愚。
呂傅舉兮殷周興,忌嚭專兮郢吳虛。
仰長嘆兮氣噎結,悒殟絕兮咶復甦。
虎兕爭兮於廷中,豺狼斗兮我之隅。
雲霧會兮日冥晦,飄風起兮揚塵埃。
走鬯罔兮乍東西,欲竄伏兮其焉如?
念靈閨兮隩重深,願竭節兮隔無由。
望舊邦兮路逶隨,憂心悄兮志勤劬。
魂煢煢兮不遑寐,目眽眽兮寤終朝。
第二篇 怨上
直接埋怨楚懷王忠奸不辨,以致奸臣當政。
令尹兮謷謷,群司兮譨譨。
哀哉兮淈淈,上下兮同流。
菽藟兮蔓衍,芳虈兮挫枯。
朱紫兮雜亂,曾莫兮別諸。
倚此兮岩穴,永思兮窈悠。
嗟懷兮眩惑,用志兮不昭。
將喪兮玉斗,遺失兮紐樞。
我心兮煎熬,惟是兮用憂。
進惡兮九旬,退顧兮彭務。
擬斯兮二蹤,未知兮所投。
謠吟兮中野,上察兮璇璣。
大火兮西睨,攝提兮運低。
雷霆兮硠礚,雹霰兮霏霏。
奔電兮光晃,涼風兮愴凄。
鳥獸兮驚駭,相從兮宿棲。
鴛鴦兮噰噰,狐狸兮徾徾。
哀吾兮介特,獨處兮罔依。
螻蛄兮鳴東,蟊蠽兮號西。
蛓緣兮我裳,蠋入兮我懷。
蟲豸兮夾余,惆悵兮自悲。
佇立兮忉怛,心結縎兮折摧。
第三篇 疾世
表現痛恨黑暗現實,尋求理想境界。
周徘徊兮漢渚,求水神兮靈女。
嗟此國兮無良,媒女詘兮謰謱。
鴳雀列兮嘩喧,鴝鵒鳴兮聒余。
抱昭華兮寶璋,欲炫鬻兮莫取。
言旋邁兮北徂,叫我友兮配耦。
日陰曀兮未光,闃睄窕兮靡睹。
紛載驅兮高馳,將咨詢兮皇羲。
遵河皋兮周流,路變易兮時乖。
濿滄海兮東游,沐盥浴兮天池。
訪太昊兮道要,雲靡貴兮仁義。
志欣樂兮反征,就周文兮邠歧。
秉玉英兮結誓,日欲暮兮心悲。
惟天祿兮不再,背我信兮自違。
逾隴堆兮渡漠,過桂車兮合黎。
赴崑山兮馽騄,從昂遨兮棲遲。
吮玉液兮止渴,嚙芝華兮療飢。
居嵺廓兮尠疇,遠梁昌兮幾迷。
望江漢兮濩渃,心緊絭兮傷懷。
時昢昢兮且旦,塵莫莫兮未晞。
憂不暇兮寢食,吒增嘆兮如雷。
第四篇 憫上
運用對比和比喻的手法,揭露現實的黑暗。
哀世兮睩睩,諓諓兮嗌喔。
眾多兮阿媚,骫靡兮成俗。
貪枉兮黨比,貞良兮煢獨。
鵠竄兮枳棘,鵜集兮帷幄。
蘮蕠兮青蔥,槀本兮萎落。
睹斯兮偽惑,心為兮隔錯。
逡巡兮圃藪,率彼兮畛陌。
川穀兮淵淵,山峊兮峉峉。
叢林兮崟崟,株榛兮嶽嶽。
霜雪兮漼溰,冰凍兮洛澤。
東西兮南北,罔所兮歸薄。
庇蔭兮枯樹,匍匐兮岩石。
踡跼兮寒局數,獨處兮志不申。
年齒盡兮命迫促,魁壘擠摧兮常困辱。
含憂強老兮愁無樂。須發薴悴兮顠鬢白。
思靈澤兮一膏沐,懷蘭英兮把瓊若。
待天明兮立躑躅,雲蒙蒙兮電倏爍,孤雌驚兮鳴呴呴。
思怫鬱兮肝切剝,忿悁悒兮孰訴告。
第五篇 遭厄
悼念屈原遭逢厄運自沉汨羅。
悼屈子兮遭厄,沈王躬兮湘汨。
何楚國兮難化,迄於今兮不易。
士莫志兮羔裘,競佞諛兮讒鬩。
指正義兮為曲,訿玉璧兮為石。
殦雕游兮華屋,鵕鸃棲兮柴蔟。
起奮迅兮奔走,違群小兮謑訽。
載青雲兮上升,適昭明兮所處。
躡天衢兮長驅,踵九陽兮戲盪。
越雲漢兮南濟,秣余馬兮河鼓。
雲霓紛兮晻翳,參辰回兮顛倒。
逢流星兮問路,顧我指兮從左。
徑娵觜兮直馳,御者迷兮失軌。
遂踢達兮邪造,與日月兮殊道。
志閼絕兮安如,哀所求兮不耦。
攀天階兮下視,見鄢郢兮舊宇。
意逍遙兮欲歸,眾穢盛兮沓沓。
思哽饐兮詰詘,涕流瀾兮如雨。
第六篇 悼亂
哀悼亂世,意欲避世歸隱。
嗟嗟兮悲夫,餚亂兮紛挐。
茅絲兮同綜,冠履兮共絇。
督萬兮侍宴,周邵兮負芻。
白龍兮見射,靈龜兮執拘。
仲尼兮困厄,鄒衍兮幽囚。
伊余兮念茲,奔遁兮隱居。
將升兮高山,上有兮猴猿。
欲入兮深谷,下有兮虺蛇。
左見兮鳴鵙,右睹兮呼梟。
惶悸兮失氣,踴躍兮距跳。
便旋兮中原,仰天兮增嘆。
菅蒯兮野莽,雚葦兮仟眠。
鹿蹊兮■■(←足→斷),貒貉兮蟫蟫。
鸇鷂兮軒軒,鶉鵪兮甄甄。
哀我兮寡獨,靡有兮齊倫。
意欲兮沉吟,迫日兮黃昏。
玄鶴兮高飛,曾逝兮青冥。
鶬鶊兮喈喈,山鵲兮嚶嚶。
鴻鸕兮振翅,歸雁兮於征。
吾志兮覺悟,懷我兮聖京。
垂屣兮將起,跓竢兮須明。
第七篇 傷時
和《遭厄》、《悼亂》一樣,著重抒發詩人去國戀國的內心矛盾。
惟昊天兮昭靈,陽氣發兮清明。
風習習兮和暖,百草萌兮華榮。
堇荼茂兮扶疏,蘅芷凋兮瑩嫇。
愍貞良兮遇害,將夭折兮碎糜。
時混混兮澆饡,哀當世兮莫知。
覽往昔兮俊彥,亦詘辱兮繫纍。
管束縛兮桎梏,百貿易兮傳賣。
遭桓繆兮識舉,才德用兮列施。
且從容兮自慰,玩琴書兮游戲。
迫中國兮窄狹,吾欲之兮九夷。
超五嶺兮嵯峨,觀浮石兮崔嵬。
陟丹山兮炎野,屯余車兮黃支。
就祝融兮稽疑,嘉己行兮無為。
乃回朅兮北逝,遇神孈兮宴戲。
欲靜居兮自娛,心愁戚兮荒堋?
放余轡兮策駟,忽飆騰兮浮雲。
跖飛杭兮越海,從安期兮蓬萊。
緣天梯兮北上,登太一兮玉台。
使素女兮鼓簧,乘戈和兮謳謠。
聲噭啕兮清和,音晏衍兮要淫。
咸欣欣兮酣樂,余眷眷兮獨悲。
顧章華兮太息,志戀戀兮依依。
第八篇 哀歲
哀嘆歲月匆匆流逝,抒發詩人報國無門的悲傷。
旻天兮清涼,玄氣兮高朗。
北風兮潦洌,草木兮蒼唐。
蛜蚨兮噍噍,蝍蛆兮穰穰。
歲忽忽兮惟暮,余感時兮凄愴。
傷俗兮泥濁,蒙蔽兮不章。
寶彼兮沙礫,捐此兮夜光。
椒瑛兮湟污,枲耳兮充房。
攝衣兮緩帶,操我兮墨陽。
升車兮命仆,將馳兮四荒。
下堂兮見蠆,出門兮觸蜂。
巷有兮蚰蜓,邑多兮螳螂。
睹斯兮嫉賊,心為兮切傷。
俯念兮子胥,仰憐兮比干。
投劍兮脫冕,龍屈兮蜿蟤。
潛藏兮山澤,匍匐兮叢攢。
窺見兮溪澗,流水兮沄沄。
黿鼉兮欣欣,鱣鯰兮延延。
群行兮上下,駢羅兮列陳。
自恨兮無友,特處兮煢煢。
冬夜兮陶陶,雨雪兮冥冥。
神光兮熲熲,鬼火兮熒熒。
修德兮困控,愁不聊兮遑生。
憂紆兮鬱郁,惡所兮寫情。
第九篇 守志
一首遊仙詩。
陟玉巒兮逍遙,覽高岡兮嶢嶢。
桂樹列兮紛敷,吐紫華兮布條。
實孔鸞兮所居,今其集兮惟鴞。
烏鵲驚兮啞啞,余顧瞻兮怊怊。
彼日月兮暗昧,障覆天兮祲氛。
伊我後兮不聰,焉陳誠兮效忠。
攄羽翮兮超俗,游陶遨兮養神。
乘六蛟兮蜿蟬,遂馳騁兮升雲。
揚彗光兮為旗,秉電策兮為鞭。
朝晨發兮鄢郢,食時至兮增泉。
繞曲阿兮北次,造我車兮南端。
謁玄黃兮納贄,崇忠貞兮彌堅。
歷九宮兮遍觀,睹秘藏兮寶珍。
就傳說兮騎龍,與織女兮合婚。
舉天畢兮掩邪,彀天弧兮射奸。
隨真人兮翱翔,食元氣兮長存。
望太微兮穆穆,睨三階兮炳分。
相輔政兮成化,建烈業兮垂勛。
目瞥瞥兮西沒,道遐迥兮阻嘆。
志蓄積兮未通,悵敞罔兮自憐。
亂曰:天庭明兮雲霓藏,三光朗兮鏡萬方。
斥蜥蜴兮進龜龍,策謀從兮翼機衡。
配稷契兮恢唐功,嗟英俊兮未為雙
網址:http://www.ccview.net/xml/chuci.htm
⑷ 翻譯文言文
《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魚為生。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一天)他順著溪水劃船,忘記了路程的遠近。
忽逢桃花林,夾(jiā)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水的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鮮嫩而美麗,墜落的花瓣繁亂交雜。
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他對此感到非常詫異。繼續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盡頭。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
桃林的盡頭正是溪水的發源地,便看到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隱隱約約好像有光。
便舍船,從口入。
漁人便下了他的船,從洞口進去。
初極狹,才通人。
起初洞口很狹窄,僅容一個人通過。
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寬闊明亮了。
土地平曠,屋舍(shè)儼(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呈現在他眼前的是)土地平坦寬廣,房屋排列整齊,有肥沃的土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雞鳴狗叫之聲都可以互相聽到。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zhuó),悉如外人。
黃發垂髫(tiáo),並怡然自樂。
老人和孩子們都神情愉快,自得其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
(那裡的人)看見了漁人,都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
具答之。便要(yāo)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漁人詳細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裡去,擺了酒,又殺雞做飯(來款待他)。
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村裡的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就)都來打聽消息。
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yì)人來此絕境, 不復出焉,遂(suì)與外人間(jiàn)隔。
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領著妻子兒女和同縣的人來到這個跟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他們)問現在是什麼朝代,竟然不知道漢朝,更不用說魏朝和晉朝了。
此人一一為(wèi)具言所聞,皆嘆惋(wǎn)。
漁人把自己聽到的事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聽罷)他們都感嘆,惋惜。
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其餘的人各自又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
停數日,辭去。
漁人逗留了幾天後,向村裡人告辭。
此中人語雲:「不足為(wéi) 外人道也。」
(臨別時)村裡人囑咐他道:「(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啊。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漁人)出來以後,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來時的路劃回去,處處都做了記號。
及郡(jùn)下,詣(yì)太守,說如此。
到了郡城,去拜見太守,報告了這番經歷。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去,尋找先前所做的記號,最終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南陽劉子驥(jì),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
南陽人劉子驥是個志向高潔的隱士,聽到這件事後,高高興興地打算前往。
未果,尋病終。
但未能實現,不久,他因病去世。
後遂無問津者。
此後就再也沒有人探尋(桃花源)了。
《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麼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生命是我所喜愛的,正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麼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正義了。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禍我並不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如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話,那麼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種手段不能用呢?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話,那麼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禍的事情,哪種事情不會做呢?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採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採用;採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採用。
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由此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東西(那就是「不義」)。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其實人人都有,只不過賢人能夠做到不喪失罷了。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一碗飯,一碗湯,吃了就能夠活下去,不吃就會餓死.
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可是吆喝著給別人吃,連過路的飢民也不會接受;用腳踢著給別人吃,連乞丐也不肯接受。
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
有的人見了高位俸祿就不分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
萬鍾於我何加焉?
這樣,高位厚祿對我有什麼益處呢?
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大小老婆的侍奉和所認識的窮人感激我嗎?
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以前(為了「禮義」),寧肯死也不願接受(施捨)。現在(有人)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以前(為了「禮義」),寧肯死也不願接受(施捨)。現在(有人)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卻接受了;以前(為了「禮義」),寧肯死也不願接受(施捨)。現在(有人)為了所認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這種做法難道不應該停止嗎?
此之謂失其本心。
這就是所謂的喪失了人的天性。
《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山不在於有多高,有了仙人就有了名氣;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水不在於有多深,有了龍就有了靈氣。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屋子的主人)的品德高尚(屋子就不顯得簡陋了)。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平時和我交談的都是博學的人,沒有無學問的平民。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古琴,閱讀珍貴的佛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沒有嘈雜的奏樂聲來擾亂我的耳朵,沒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心勞累。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雲(西漢文學家揚雄)的玄亭。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孔子雲:「何陋之有?」
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雲(西漢文學家揚雄)的玄亭。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記承天寺夜遊》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脫下衣服准備睡覺時,月光灑入門戶,(於是)高興地起床外出。
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想到沒有(可以)一起交談取樂的人,於是我就到承天寺去找張懷民。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的地面上,如清澈透明的積水,水中水草縱橫交錯,原來是月光下竹子和柏樹的影子。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們兩人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三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在七百里長的三峽路程中,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沒有中斷的地方。
重岩疊嶂,隱天蔽日。
重重疊疊的險峻的高峰像屏障一樣,遮住了天空和太陽。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xi)月。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見看太陽,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見月亮。
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
到了夏天漲潮的時候,順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隻都無法前進。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有時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有時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其間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騎著賓士的快馬,駕著風,也沒有這樣速度快。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到了春、冬兩季時,白色的急流迴旋的清波,綠色的深潭,映著山石林木的倒影。
絕巘(yǎn )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懸掛著的瀑布,沖盪在怪柏間。
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樹茂,山高,草盛,實在有很多樂趣。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每到秋季晴天降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十分清冷寂靜。經常有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叫,聲音連續不斷,在空盪的山谷里傳來回聲,悲哀婉轉,很長時間才消失。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所以打漁的人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舜從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說從築牆工作中被舉用,膠鬲從販賣魚鹽的工作中被舉用,管仲從獄官的手中被推舉出來,孫叔敖從隱居的海邊被推舉出來,百里奚從集市中被舉用。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上天將要降落重大責任在這個人身上,必須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飢餓,使他受貧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顛倒錯亂,使他的心驚動,性情堅韌,增加他不具備的才能。
人恆過, 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人經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內心困苦,思慮阻塞,然後才能有所作為;這一切表現到臉色上,抒發到言語中,然後才被人了解。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在一個國內如果沒有堅持法度的世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敵對國家和外患,便經常導致滅亡。
然後知生於 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這就可以說明,憂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樂使人萎靡死亡。
《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yì)麗。
鄒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形體容貌光彩美麗。
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早上,他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問他的妻子:「我與城北徐公比,誰更美呢?」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他妻子說:「你美極了,徐公怎麼能比得上你呢!」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
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
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就又問他的小妾:「我與徐公相比,誰更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小妾說:「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
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
第二天,有客人來訪,鄒忌和他坐下交談。鄒忌問客人:「我和徐公相比,誰更美呢?」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客人說:「徐公不如你漂亮。」
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又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打量他,自己認為不如徐公美;照鏡子看看自己,覺得自己遠遠不如徐公美。
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到了晚上鄒忌躺在床上思考這件事,心想:「我的妻子認為我美,是因為偏愛我;小妾認為我美,是因為害怕我;客人認為我美,是因為想要有求於我。」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
於是鄒忌入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的確)知道自己沒有徐公美。但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小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於我,就說我比徐公美。
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
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土地,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妃子左右的近侍,沒有一個人不偏愛大王的;朝廷的大臣沒有一個不害怕大王的;全國范圍內沒有一個不對大王有所求的。
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這樣看來,大王受蒙蔽很深了。」
王曰:「善。」
齊威王說:「好!」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於是下令:「所有的大小官員和百姓能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人,可接受上等的賞賜;上書勸諫我的人,可接受中等的賞賜;能在公共場合指責我的過錯,並能傳到我的耳朵里的, 可接受下等的賞賜。」
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命令剛剛頒布,許多大臣們都來進諫,宮廷熱鬧得像集市一樣;
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
幾個月之後,不時有人來進諫;
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滿一年之後,即使想要進諫,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了。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燕國、趙國、韓國、魏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朝見齊威王。這就叫做在朝廷上戰勝別國。
《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
從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樣子,隔著成林的竹子,就能聽到水聲,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環相碰發出的聲音,(我)心裡很是高興。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
砍伐竹子,開出道路,向下看見一個小水潭,潭水特別清澈。
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
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坻、嶼、嵁、岩各種不同的形狀。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覆蓋、纏繞、搖動、連結,參差不齊,隨風飄盪。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潭中游魚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託都沒有。陽光向下直照潭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魚影)獃獃地一動不動;忽然間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
似與游者相樂。
好像在與遊人一起逗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向水潭西南方向望去,(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溪水)像長蛇爬行那樣彎曲,(望過去)一段看得見,一段看不見。那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互相交錯,不能夠知道它的源頭。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坐在石潭邊,四周有竹子、樹木包圍著,靜悄悄的沒有其他人,使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寂靜極了,幽深極了。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因為那種環境過於凄清,不能夠長時間停留,就記下這番景緻離開了。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同我一起游遠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帶著一同來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岳陽樓記》
慶歷四年春,滕(téng)子京謫(zhé)守巴陵郡。
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職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
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於是重新修整岳陽樓,擴大它舊時的規模,刻唐代的賢士和現在的名人的詩詞文章在上面,
屬(zhǔ)予(yú)作文以記之。
囑托我寫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予觀夫(fú)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優美的景色,全在洞庭湖。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shāng),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包含著遠處的連山,吞吐著滔滔的江水,浩浩盪盪,寬闊無邊;早晚陰晴變化,景象變化無窮。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yǐ)。
這是岳陽樓雄偉的景象,前人的記述很詳盡了。
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既然這樣,那麼北面通向巫峽,南面直到瀟水、湘水,降職遠調的人和詩人,大多在這里聚集,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若夫霪雨霏霏(fēi),連月不開,陰風怒號(háo),濁浪排空。
像那連綿的雨下個不停,接連幾個月不放晴,陰冷的風怒吼著,渾濁的波浪沖向天空,
日星隱耀(yào),山嶽潛(qián)形;商旅不行,檣(qiáng)傾楫(jí)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太陽和星星隱藏了光輝,山嶽隱沒了形跡;商人和旅客不能出行,桅倒下,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老虎號叫,猿猴哀啼。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登上這座樓,就會有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讒言,害怕譏諷的情懷,滿眼望去,一片蕭條的景象,感慨萬千,十分悲傷。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qǐng),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zhǐ)汀(tīng)蘭,鬱郁青青。
又如春風和煦,陽光明媚,沒有驚濤駭浪,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游著泳;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蘭花,香氣很濃,顏色很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然而有的時候大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浮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漁夫的歌聲一唱一和,這樣的樂趣哪有窮盡!
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登上這座樓,就有心情開闊,精神愉快,榮耀和屈辱一並忘了的感覺,在清風吹拂中端起酒來喝,那是快樂到了極點。
嗟(jiē)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唉!我曾經探求過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心情,為什麼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為那百姓擔憂;不在朝廷做官,就為那君主擔憂。
是進亦憂,退亦憂。
這樣在朝廷做官也擔憂,不在朝廷做官也擔憂。
然則何時而樂耶(yé)?
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
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yū)?
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吧?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哎!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寫於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
《醉翁亭記》
環滁皆山也。
環繞著滁州城的都是山。
其西南諸峰,林壑(hè)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它西南面的各個山峰,樹林、山谷尤其優美,遠遠望去那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琅琊山。
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沿著山路走六七里,就漸漸聽到潺潺的水聲,從兩座山峰中間飛瀉出來的,是釀泉。
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勢回環,路也跟著拐彎,有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坐落在泉水邊上的,是醉翁亭。
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
修建亭子的人是誰?是山中的和尚智仙。
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給它命名的人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號(醉翁)來命名的。
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太守和客人到這里來喝酒,喝一點就醉了,而且年齡又最大,所以給自己取個別號叫醉翁。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於喝酒,而在於秀麗的山水之間。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它在心裡,寄託它在喝酒上。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像那太陽出來,樹林中的霧氣消散,暮雲回聚攏來,山裡就昏暗了,或明或暗,變化不一,這是山間的早晨和傍晚。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野花開放,散發清幽的香氣,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濃郁的綠陰,風高霜潔,水位低落,石頭顯露,這是山裡的四季的景色。
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樂趣也沒有窮盡。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yǔ)僂(lǚ)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
至於背著東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喚,後面的人答應,老人小孩絡繹不絕,這是滁州人出遊。
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sù),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到溪水捕魚,溪水深,魚兒肥,用釀泉的水釀酒,泉水香而酒色清澈,山中野味,野菜,交錯地在前面擺著,這是太守舉行的酒宴。
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gōng)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
酒宴上飲酒的樂趣,不在於管弦音樂。投壺的人中了目標,下棋的人得勝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人們有時站立,有時坐著,大聲喧嘩,賓客們(盡情)歡樂。
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臉色蒼老,頭發花白,醉醺醺地在賓客們中間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不久夕陽落山,人影縱橫散亂,太守回歸而賓客跟從。
樹林陰翳(yì),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
這時樹林里濃蔭遮蔽,鳥兒到處鳴叫,遊人離開後禽鳥在快樂了。
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然而禽鳥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人的樂趣,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遊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因為他們的快樂而快樂。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享受快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是廬陵的歐陽修。
《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水上,陸上各種草和木的花,可愛的非常多。
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污泥中長出來,卻不受到污染,在清水裡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節的,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裡,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貼近去輕慢地玩弄啊。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寶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唉!對於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了。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對於蓮花的愛好,像我一樣的人還有什麼人呢?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對於牡丹的愛好,人數當然就很多了。
《論語十則》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
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溫習)它,不也高興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到這里)來,不也快樂嗎 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復習過呢 "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後,能有新體會,新發現,憑借這一點就可以當老師了."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有害.
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孔子說:"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孔子說:"看見賢明的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明的人要反省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說:"幾個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 到死為止,(路)不也(走得)很遙遠嗎 "
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這以後(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後落葉的."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我整了3個辦小時啊.........................................
⑸ 求幾篇文言文的譯文
逍遙游:http://ke..com/view/27478.htm#4
前赤壁賦:http://ke..com/view/30680.htm
琵琶行:http://ke..com/view/33438.htm
衛風氓:http://ke..com/view/1072168.htm
離騷:http://ke..com/view/30575.htm
蜀道難:http://ke..com/view/155370.htm
其實有很多的的顧問翻譯都可以去網路查,很方便的。
⑹ 巫山神女酈道元文言文翻譯
《巫山神女》翻譯:
江水繼續東流,穿過巫峽,巫峽是杜宇所鑿,以疏通江水。郭仲產說:按《地理志》,巫山在巫縣縣城西南,但現在縣城東卻有巫山,或許這是郡縣治所地址常有遷移變動的緣故吧。
江水穿過山峽東流,經過新崩灘。漢和帝永元十二年(100),此處山崩,晉太元二年(367)再次山崩。山崩那天江水倒流一百多里,水涌高達數十丈。現在灘上有很多巨石,圓的如飯籮,方的如房屋,都是從山崖上塌下的,致使急流奔騰怒吼,所以叫新崩灘。
崩塌後留下的石峰,與許多別的山嶺相比起來,顯得還是相當高峻的。下流十多里有大巫山,這座山的高峻不但是三峽所沒有的,而且可以與岷山和峨眉山一爭上下,與衡山和九嶷山互比高低,周圍相連的群山,都是高入青雲,只有攀登到天上,才分辨得出它們的高下。
大巫山是司法之神孟塗的居處。《山海經》說:夏啟的臣子孟塗,在巴做了司法之神,巴人到孟塗的住所來告狀,他只把衣服上有血跡的人抓住,決不濫殺無辜,而有好生之德。他住在山上,在丹山西面。郭景純說:丹山在丹陽,屬巴郡。
丹山西就是巫山。此外,赤帝的女兒也住在這里,就是宋玉所說的天帝的小女兒,名叫瑤姬,她還沒有出嫁就死了,葬在巫山的南面,精魂化成草,結成靈芝。這就是所謂居於高唐險阻處的巫山神女,早上她是飄盪的雲,向晚她是游移的雨,每天早晚,都在陽台下面。
次日一早,楚王起來一看,果然像神女所說的一樣,於是就為她修建廟宇,稱為朝雲。山峽從起點到終點長一百六十里,稱為巫峽,大概就是因山而得名的。
《巫山神女》原文:
江水又東逕巫峽。杜宇所鑿,以通江水也。郭仲產雲:按《地理志》,巫山在縣西南,而今縣東有巫山,將郡、縣居治無恆故也。江水歷峽東逕新崩灘。此山,漢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晉太元二年又崩,當崩之日,水逆流百餘里,湧起數十丈。
今灘上有石,或圓如簞,或方似屋,若此者甚眾,皆崩崖所隕,致怒湍流,故謂之新崩灘。其頹岩所余,比之諸嶺,尚為竦桀。其下十餘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峽所無,乃當抗峰岷、峨,偕嶺衡、疑,其翼附群山,並概青雲,更就霄漢,辨其優劣耳。
神孟塗所處。《山海經》曰:夏後啟之臣孟塗,是司神於巴,巴人訟於孟塗之所,其衣有血者執之,是請生。居山上,在丹山西。郭景純雲:丹山在丹陽,屬巴。
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謂天帝之季女,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於巫山之陽,精魂為草,寔為靈芝。所謂巫山之女,高唐之阻,旦為行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旦早視之,果如其言。故為立廟,號朝雲焉。其間首尾百六十里,謂之巫峽,蓋因山為名也。
此文出自北朝北魏·酈道元所著的《水經注·江水》《巫山神女》
(6)文言文猿翼山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水經注》中山川景物的描寫,還被作為文學作品受到後人高度評價。書中的缺點也有:他因為是北朝人,所以南方水系的記錄有些簡單,其中還有些差錯。
當然,如此宏富的巨作,受到當時時代和條件的限制,難免存在不少錯誤。唐代杜佑在《通典》中即已明確指出其黃河河源問題上的「紕繆」。
另外由於他不可能到邊遠地區和南方進行實地調查,這方面錯誤也較多些。有些地方的引書也不盡可信等等,但這些並不損害全書價值。
作者簡介:
酈道元(466或472--527)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字善長。范陽(今河北涿縣)人。出身於官宦世家,他也先後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市)和洛陽擔任過御史中尉等中央官吏,並且多次出任地方官。
自幼好學,博覽群書,並且愛好游覽,足跡遍及河南、山東、山西、河北、安徽、江蘇、內蒙古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勢,探溯源頭,並且閱讀了大量地理著作,積累了豐富的地理知識。
⑺ 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共之。接下來所有文言文{到此言雖小,可以喻大也}求翻譯。
翻譯:
李廣為官清廉,得到賞賜就分給他的部下,飲食總與士兵在一起。李廣一生到死,做二千石俸祿的官共四十多年,家中沒有多餘的財物,始終也不談及家產方面的事。
李廣身材高大,兩臂如猿,他善於射箭也是天賦,即便是他的子孫或外人向他學習,也沒人能趕上他。李廣語言遲鈍,說話不多,與別人在一起就在地上畫軍陣,然後比射箭,按射中較密集的行列還是較寬疏的行列來定罰誰喝酒。
他專門以射箭為消遣,一直到死。李廣帶兵,遇到缺糧斷水的地方,見到水,士兵還沒有完全喝到水,李廣不去靠近水;士兵還沒有完全吃上飯,李廣一口飯也不嘗。李廣對士兵寬厚和緩不苛刻,士兵因此愛戴他,樂於為他所用。
李廣射箭的方法是,看見敵人逼近,如果不在數十步之內,估計射不中,就不發射。只要一發射,敵人立即隨弓弦之聲倒地。因此他領兵有幾次被困受辱,射猛獸也曾被猛獸所傷。
沒過多久,石建死了,於是皇上召見李廣,讓他接替石建任郎中令。元朔六年(前123年)李廣又被任為後將軍,跟隨大將軍衛青的軍隊從定襄出塞,征伐匈奴。許多將領因斬殺敵人首級符合規定數額,以戰功被封侯,而李廣的軍隊卻沒有戰功。
過了兩年,李廣以郎中令官職率領四千騎兵從右北平出塞,博望侯張騫率領一萬騎兵與李廣一同出征,分行兩條路。行軍約幾百里,匈奴左賢王率領四萬騎兵包圍了李廣,李廣的士兵都很害怕,李廣就派他的兒子李敢騎馬往匈奴軍中賓士。
李敢獨自和幾十名騎兵飛奔,直穿匈奴騎兵陣,又從其左右兩翼突出,回來向李廣報告說:「匈奴敵兵很容易對付啊!」士兵們這才安心。李廣布成圓形兵陣,面向外,匈奴猛攻,箭如雨下。漢兵死了一半多,箭也用光了。
李廣就命令士兵拉滿弓,不要放箭,而李廣親自用大黃弩弓射匈奴的副將,殺死了好幾個,匈奴軍才漸漸散開。這時天色已晚,軍吏士兵都面無人色,可是李廣卻神態自然,更加註意整頓軍隊。軍中從此都很佩服他的勇敢。
第二天,又去奮力作戰,博望侯的軍隊也趕到了,匈奴軍才解圍退去。漢軍非常疲憊,所以也不能去追擊。當時李廣軍幾乎全軍覆沒,只好收兵回朝。按漢朝法律,博望侯行軍遲緩,延誤限期,應處死刑,用錢贖罪,降為平民。李廣功過相抵,沒有封賞。
單於得到李陵之後,因平素就聽說過李陵家的名聲,打仗時又很勇敢,於是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李陵,使他顯貴。漢朝知道後,就殺了李陵的母親妻兒全家。從此以後,李家名聲敗落,隴西一帶的人士曾為李氏門下賓客的,都以此為恥辱。
太史公說:「《論語》里說:『在上位的人自身行為端正,不下命令事情也能實行;自身行為不正,發下命令也沒人聽從。』這就是說的李將軍吧!我所看到的李將軍,老實厚道像個鄉下人,開口不善講話,可在他死的那天,天下人不論認識他的還是不認識他的,都為他盡情哀痛。
他那忠實的品格確實得到了將士們的信賴呀!諺語說:『桃樹李樹不會講話,樹下卻自然地被人踩出一條小路。』這話雖然說的是小事,但可以用來比喻大道理呀。」
原文:
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共之。終廣之身,為二千石四十餘年,家無余財,終不言家產事。廣為人長,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雖其子孫他人學者,莫能及廣。廣訥口少言,與人居則畫地為軍陳,射闊狹以飲。專以射為戲,竟死。
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其射,見敵急,非在數十步之內,度不中不發,發即應弦而倒。用此,其將兵數困辱,其射猛獸亦為所傷雲。
居頃之,石建卒,於是上召廣代建為郎中令。元朔六年,廣復為後將軍,從大將軍軍出定襄,擊匈奴。諸將多中首虜率,以功為侯者,而廣軍無功。後二歲,廣以郎中令將四千騎出右北平,博望侯張騫將萬騎與廣俱,異道。
行可數百里,匈奴左賢王將四萬騎圍廣,廣軍士皆恐,廣乃使其子敢往馳之。敢獨與數十騎馳,直貫胡騎,出其左右而還,告廣曰:「胡虜易與耳。」軍士乃安。廣為圜陳外向,胡急擊之,矢下如雨。漢兵死者過半,漢矢且盡。
廣乃令士持滿毋發,而廣身自以大黃射其裨將,殺數人,胡虜益解。會日暮,吏士皆無人色,而廣意氣自如,益治軍。軍中自是服其勇也。
明日,復力戰,而博望侯軍亦至,匈奴軍乃解去。漢軍罷,弗能追。是時廣軍幾沒,罷歸。漢法,博望侯留遲後期,當死,贖為庶人。廣軍功自如,無賞。
李陵既壯,選為建章監,監諸騎。善射,愛士卒。天子以為李氏世將,而使將八百騎。嘗深入匈奴二千餘里,過居延視地形,無所見虜而還。拜為騎都尉,將丹陽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張掖以屯衛胡。
數歲,天漢二年秋,貳師將軍李廣利將三萬騎擊匈奴右賢王於祁連天山,而使陵將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餘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專走貳師也。陵既至期還,而單於以兵八萬圍擊陵軍。
陵軍五千人,兵矢既盡,士死者過半,而所殺傷匈奴亦萬餘人。且引且戰,連斗八日,還未到居延百餘里,匈奴遮狹絕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虜急擊招降陵。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匈奴。其兵盡沒,余亡散得歸漢者四百餘人。
單於既得陵,素聞其家聲,及戰又壯,乃以其女妻陵而貴之。漢聞,族陵母妻子。自是之後,李氏名敗,而隴西之士居門下者皆用為恥焉。
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此文出自漢代·司馬遷所著的《史記·李將軍列傳》
(7)文言文猿翼山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稱「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也省稱「太史公」。據現知材料考證,最早稱司馬遷這部史著為《史記》的,是東漢桓帝時寫的《東海廟碑》,此前「史記」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開始,「史記」由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名。
史記獨特的敘事藝術,非常注重對事件因果關系的更深層次的探究,綜合前代的各種史書,成一家之言,縱向以十二本紀和十表為代表,敘寫了西漢中期以前的各個歷史時代,橫向以八書、三十世家和七十列傳為代表,統攝各個階層、各個民族、各個領域和行業,形成縱橫交錯的舒適結構。
另外,《史記》的章法、句式、用詞都有很多獨到之處,別出心裁,不循常規,以其新異和多變而產生獨特的效果。
《項羽本紀》是《史記》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從歷史上說,具體記錄了楚漢相爭時期波瀾壯闊的歷史風雲。
從文學上說,本文是中國散文中最早的以人物為中心的敘事藝術傑作,文中描繪的一幅幅驚心動魄的戰爭畫卷,塑造的項羽經典的悲劇英雄形象,對後世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都產生過巨大的影響。
作者簡介: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 ,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 。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宋人贊司馬遷,其著名者為馬存贊司馬遷的壯游和鄭樵贊司馬遷的五體結構。
馬存認為司馬遷平生喜游,足跡不肯一日休。司馬遷壯游不是一般的旅遊,而是盡天下大觀以助吾氣,然後吐而為書。所以他的文章或為狂瀾驚濤,奔放浩盪;或為洞庭之波,深沉含蓄;或春妝如濃,靡蔓綽約;或龍騰虎躍,千軍萬馬。
司馬遷世家龍門,念神禹立大功;西使巴蜀,跨劍閣之鳥道;彷徨齊魯,睹天子之遺風。所以,天地之間,萬物之變,可驚可愕,可以娛心,使人憂,使人悲者,子長盡取為文章,因而子長的文章變化無窮。
⑻ 這篇文言文怎麼翻譯急!!
全文翻譯。李廣的祖先是秦朝將軍李信李廣,曾率軍戰敗燕太子丹。李廣接受世傳弓法,射得一手好箭。 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大舉入侵邊關,李廣以良家子從軍抗擊匈奴。因善於用箭,殺死和俘虜了眾多敵人,升為漢中郎,以騎士侍衛皇帝。多次跟隨文帝射獵,格殺猛獸,文帝曾慨嘆:「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劉邦)時,萬戶侯豈足道哉!」(《史記·李將軍列傳》) 漢景帝即位後,李廣為隴西都尉,不久升為騎郎將。吳楚七國之亂時,李廣任驍騎都尉跟隨太尉周亞夫抗擊吳楚叛軍。因奪取叛軍帥旗由此在昌邑城下立功顯名。雖有功,但由於李廣接受了梁王私自授給他的將軍印,回朝後,沒得到封賞。 諸王叛亂平定後,李廣任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戰。典屬國公孫昆邪上書:「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恐亡之。」(《史記·李將軍列傳》)於是被任為上郡太守。後李廣又在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等地做太守,以打硬仗而聞名。 匈奴入侵上郡(郡治膚施,今陝西榆林東南魚河堡),景帝派一個寵信宦官同李廣一起統率和訓練軍隊抗擊匈奴。一次宦官帶幾十個騎兵出獵,路遇三名匈奴人騎士,與其交戰,結果,匈奴人射殺了所有隨從衛士,還射傷宦官,宦官慌忙逃回報告給李廣。李廣認定三人是匈奴的射鵰手,於是親率百名騎兵追趕三名匈奴射鵰手。 匈奴射鵰手因無馬而步行,幾十里後被追上,李廣命令騎兵張開左右兩翼,自己親自射殺二名匈奴射鵰手,生擒一名。剛把俘虜縛上馬往回走,匈奴數千騎兵趕來,見到李廣的軍隊,以為是漢軍誘敵的疑兵,都大吃一驚,立刻上山擺開陣勢。李廣的一百名騎兵,也十分害怕,都想掉轉馬頭往回奔。李廣說:「吾去大軍數十里,今如此以百騎走,匈奴追射我立盡。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為大軍之誘,必不敢擊我。」(《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命令所有的騎兵說前進,一直走到離匈奴陣地不到二里多路的地方才停了下來。李廣又下令道:「皆下馬解鞍!」(《史記·李將軍列傳》)他手下的騎兵說:「虜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說:「彼虜以我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堅其意。」(《史記·李將軍列傳》)匈奴騎兵果真不敢冒攻。這時一名騎白馬的匈奴將領出陣來監護他的士兵。李廣騎上馬,帶十幾個騎兵,射殺白馬將,然後重回到他的隊里,卸下了馬鞍。他命士兵都放開馬匹,睡卧地上。這時天色已晚,匈奴兵始終覺得他們可疑,不敢前來攻擊。半夜時分,匈奴以為漢軍在附近有伏兵,想乘夜襲擊他們,便引兵而去。第二天一早,李廣回到了部隊。 但「大軍不知廣所之,故弗從。」身為主將冒然追擊而不通知大軍,此不可取。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即位,眾臣認為李廣是名勇將,武帝於是調任李廣任未央宮的衛尉。這時程不識也任長樂宮衛尉,他倆從前都以邊郡太守的身份統帥軍隊,卻有截然不同的帶兵方法。程不識曰:「李廣軍極簡易,然虜卒犯之,無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樂,咸樂為之死。我軍雖煩擾,然虜亦不得犯我。」士兵人人自便,晚上不打更巡邏自衛,但如果匈奴進攻,大軍沒辦法抵擋。程不識則以嚴格治軍而聞名,他注重部隊的編制,隊列和陣式。晚上敲刁斗巡邏,軍中事務繁瑣,卻不怕匈奴進犯。可是士兵卻苦於程不識之嚴,都喜歡跟隨李廣作戰,這是程不識對老戰友李廣委婉的批評。程不識景帝時因數次直諫而被任為太中大夫,為人清廉,謹於文法。 漢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漢用馬邑城(今山西朔縣)誘匈奴軍臣單於入塞。派大軍埋伏在附近的山谷中,李廣擔任驍騎將軍,受護軍將軍韓安國節制。最後軍臣單於察覺了漢軍的謀劃撤退,馬邑之圍無功而返。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又一次興兵南下,前鋒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懷來縣)。漢軍四路出擊。車騎將軍衛青直出上谷,騎將軍公孫敖從代郡(治代縣,今山西大同、河北蔚縣一帶)出兵,輕車將軍公孫賀從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出兵,李廣任驍騎將軍,率軍出雁門關,四路將領各率一萬騎兵。衛青首次出征,直搗龍城(匈奴祭掃天地祖先的地方),斬首700人。李廣終因寡不敵眾而受傷被俘。匈奴單於久仰李廣威名,命令手下:「得李廣必生致之」(《史記·李將軍列傳》)匈奴騎兵便把當時受傷得病的李廣放在兩匹馬中間,讓他躺在用繩子結成的網袋裡。走了十多里路,李廣裝死,斜眼瞧見他旁邊有個匈奴少年騎著一匹好馬,李廣突然一躍,跳上匈奴少年的戰馬,把少年推下馬,摘下他的弓箭,策馬揚鞭向南賓士,匈奴騎兵數百人緊緊追趕。李廣邊跑邊射殺追兵,終於逃脫,收集余部回到了京師。漢朝廷把李廣交給法官,法官判李廣部隊死傷人馬眾多,自己又被匈奴活捉,應當斬首,後用錢贖罪,成為平民。但李廣展現出的驚人騎射技術給匈奴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正是匈奴稱其為「漢之飛將軍」的由來。 李廣賦閑期間,曾和潁陰侯灌嬰的孫子灌強到藍田南山(藍田南山,今陝西藍田縣東。藍田南山是顯官屏居游樂的地方。魏其侯竇嬰謝病,亦屏居藍田南山下數月。)中隱居遊玩。曾有一次在夜間帶著一個隨從騎馬外出,跟別人在鄉間飲酒。歸來時路過霸陵亭,霸陵夜間宵禁,霸陵亭尉喝醉了酒上前大聲呵斥李廣不讓通行。李廣的隨騎說:「這是前任的李將軍。」亭尉說:「就是現任將軍尚且不能夜間通過,何況是前任將軍!」於是就扣留了李廣等人,留宿霸陵亭下。過了不久,匈奴攻入遼西,擊敗了屯兵漁陽的韓安國。於是皇帝召李廣,封他為右北平太守。李廣隨即請求武帝,准許派遣霸陵亭尉一同前去。到了軍中李廣就把亭尉殺了,然後向皇帝上書謝罪。皇帝回報說:「將軍,是國家的爪牙。《司馬法》講:登車不撫車前橫木以禮敬人,遇到喪事不根據親疏關系穿規定的喪服,振兵興師去征伐不順服的人,出征時,要統率三軍之心,協同戰士之力,這樣才能做到一怒千里驚懼,威振則萬物歸順,是以名聲顯露於夷貉,神威使鄰國畏懼。報仇除害這是我期望於將軍的,您若叩頭請罪,這豈是我所指望的!」看來皇帝並沒有因此而責備李廣,倒欣賞他的這種做法。但這件事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李廣心胸的狹窄。 同樣是同時代的御史大夫韓安國,他坐牢的時,獄吏田甲辱安國。韓安國說:「你就不怕我死灰復燃?」田甲此人很幽默:「你復燃,我當灑尿滅之。」後韓安國被拜為梁內史。田甲知後,逃走。韓安國更幽默說:「不逃走就不殺,如果逃走,就滅其九族。」田甲不敢走,向韓安國認罪。韓安國笑著說:「你給我灑泡尿看看。」韓安國不僅放走了田甲,而且還善待了他。這就是韓安國一種大人不計小人過的氣度。但李廣卻做不到。 李廣任右北平太守後,匈奴畏懼,避之,數年不敢入侵右北平。 李廣出獵,看到草叢中的一塊石頭,以為是老虎,張弓而射,一射箭去把整個箭頭都射進了石頭里。仔細看去,原來是石頭,再射,就怎麼也射不進石頭里去了。李廣一聽說哪兒出現老虎,他就常常要親自去射殺,居守右北平時一次射虎,惡虎撲傷了李廣,李廣帶傷也終竟射死了這只虎。 李廣為將廉潔,常把自己的賞賜分給部下,與士兵同吃同飲。他做了四十多年俸祿二千石的官,家裡沒有多少多餘的財物,始終不談購置家產的事,深得官兵愛戴。李廣身材高大,臂長如猿,有善射天賦,他的子孫和他人李廣學射箭,但都不及李廣。李廣不善言辭,與人閉居時亦以射箭來賭酒為樂,一生都以射箭為消遣。李廣愛兵如子,凡事能身先士卒。行軍遇到缺水斷食之時,見水,見食,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邊;士兵不全吃遍,他不嘗飯食。對士兵寬緩不苛,這就使得士兵甘願為他出死力。李廣射殺敵人時,要求自己箭無虛發,所以非在數十步之內不射,常常是箭一離弦,敵人應聲而亡。也由此多次被敵人圍追,射猛獸時也由於距離太近而幾次受傷。 不久,郎中令石建死,李廣被任命為郎中令,「郎中令」是掌管宮殿門戶的官,但實際權力很大,是皇帝禁內的主要職能官員。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李廣再為後將軍,跟從大將軍衛青的軍隊出定襄,擊匈奴。諸將大多因立功而被封侯,而李廣軍無功而還。 公元前121年,李廣以郎中令身份率四千騎兵從右北平出塞,與博望侯張騫的部隊一起出征匈奴。李廣部隊前進了數百里,突然被匈奴左賢王帶領的四萬名騎兵包圍。李廣的士兵們都非常害怕,李廣就派自己的兒子李敢先入敵陣探察敵情。李敢率幾十名騎兵,沖人敵陣,直貫匈奴的重圍,抄出敵人的兩翼而回。回來後向李廣報告說:「匈奴兵很容易對付。」李廣的軍士聽了才安定下來。李廣布成圓形陣勢面向四外抗敵。匈奴猛攻漢軍,箭如雨下,漢兵死傷過半,箭也快射光了。李廣就命令士兵把弓拉滿,不要發射,他手持強弩「大黃」射殺匈奴裨(副)將多人,匈奴兵將大為驚恐,漸漸散開。這時天色已晚,漢官兵都嚇得面無人色,但李廣卻意氣自如,更加致力於整飭軍隊。軍中官兵從此都非常佩服李廣的勇氣。第二天,他又和敵兵奮戰,這時博望侯張騫的救兵才趕到,解了匈奴之圍。李廣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李廣功過相抵,沒有得到賞賜。博望侯張騫延誤行程,當斬,後用錢贖罪,成為平民。 李廣前後與匈奴作戰四十多年,卻始終得不到封侯,當年同他一起為漢中郎的堂弟李蔡,「蔡為人在下中」,「下中」,即《漢書古今人物表》之第八等,下等之中。名聲也遠在李廣之下,景帝時,李蔡積功勞至二千石。元朔五年為輕車將軍,後封為樂安侯,元狩二年中,代公孫弘為丞相,位至三公。李廣的許多部下也被封侯,而李廣卻未得爵邑,官職也沒有超過九卿。一次李廣與望氣算命的王朔交談,說:「自擊匈奴而廣未嘗不在其中,而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擊胡軍功取侯者數十人,而廣不為後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豈吾相不當侯邪?且固命也?」(《史記·李將軍列傳》)王朔說:「將軍想想難道做過什麼可悔恨的事情么?」李廣想想說:「我為隴西太守時,羌族人造反,我引誘他們投降,來降的有八百多人,在他們投降的當天我就殺了他們。至今最大的悔恨只有這事。」王朔說:「罪過沒有比殺已降的人更大了。這就是你不得封的原因了。」 元狩四年(前119年),大將軍衛青與驃騎將軍霍去病深入漠北打擊匈奴。李廣多次請求隨軍出征,武帝認為他年老未被啟用。直到元狩四年才被任命為前將軍,隨衛青出征。出塞,衛青得知單於的駐扎地,衛青決定自率部隊正面襲擊單於,而命前將軍李廣與右將軍趙食其從東路夾擊。東路道迂迴且遠,水草極少,不利於行軍。李廣希望做為先鋒正面對抗單於,說:「臣部為前將軍,今大將軍乃徙令臣出東道,且臣結發而與匈奴戰,今乃一得當單於,臣願居前,先死單於。」(《史記·李將軍列傳》)可是武帝認為李廣年老又命數不好,出征時總是遇到各種狀況,暗地裡囑咐衛青不要讓李廣與單於正面對陣。李廣堅決拒絕調動。衛青不接受他的請求,命令長史下道文書,讓李廣趕快到所在部隊去,照文書說的辦。李廣沒有向衛青告辭就動身了,內心極其惱怒地回到營中,領兵與右將軍會合,從東路出發。部隊因無向導或者向導死亡(軍亡導),迷失了道路,落在大將軍後面,耽誤了約定的軍期。漠北之戰,衛青「見單於兵陳而待」,李廣趙食其卻「失期」戰時不曾趕到,衛青當機立斷,創造性地運用車騎協同的新戰術,命令部隊以武剛車「自環為營」,以防止匈奴騎兵的突然襲擊,而令5000騎兵出擊匈奴。伊稚斜單於乃以萬騎迎戰。此戰漢軍追擊200餘里,俘斬敵軍1.9萬余名,但伊稚斜單於「視漢兵多面士馬尚強,戰而匈奴不利」,遂趁夜幕降臨,跨上一匹善於奔跑的精騎,率領數百壯騎殺出重圍向西北方向逃去。衛青乘勝向北挺進,攻入顏山(今杭愛山南面的一支)趙信城,繳獲了匈奴屯集的大批糧食和軍用物資。漢軍在此駐留一日,然後放火燒毀趙信城及城內未能運走的余糧,回師南下。到達漠南之後,衛青與李廣、趙食其會合。 會合後,由於要向武帝匯報此戰的經過,衛青派長史拿了干糧酒食送給李廣,順便問起李廣等迷路的情況。李廣沒有回答,衛青便「使長史急責廣之莫府對簿」,「之」,前往。 「簿」指文書法令。這里的「莫府」,有兩種可能性,一為衛青的幕府,一為李廣的幕府。兩幕府都有文書為依據,皆可對質。李廣說:「諸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回到軍部,對他的部下說:「廣結發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於兵,而大將軍又徙廣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筆利如刀的主辦文案的官吏)。」(《史記·李將軍列傳》)言畢引拔刀自刎。李廣部下軍士大夫一軍皆哭。百姓聞之,無論認識與不認識他的,無論老者青年,皆為之流淚。
⑼ 高中文言文翻譯 。高分懸賞。在線等
是《史記·李廣傳》吧?
李廣,隴西成紀人也(1)。其先曰李信,秦時為將,逐得燕太子丹者也(2)。廣世世受射(3)。孝文十四年(4),匈奴大入蕭關(5),而廣以良家子從軍擊胡(6),用善射,殺首虜多(7),為郎(8),騎常侍(9)。數從射獵,格殺猛獸,文帝曰:「惜廣不逢時,令當高祖世,萬戶侯豈足道哉!」
(1)隴西:郡名。治耿道(在今甘肅臨洮)。成紀:縣名。在今甘肅通渭東。(2)燕:戰國七雄之一。太子丹:燕王喜之子,曾派荊軻刺秦王政,未遂,後為秦軍俘獲。(3)世世受射:世代相傳射箭的方法。(4)孝文十四年:即公元前166年。(5)蕭關:在今寧夏固原縣東南。(6)良家子:自給車馬的平民子弟;不是出身於醫、巫、商賈、百工之家。(7)首虜:敵人的首級。(8)郎:官名。帝王恃從官的通稱,有議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名。是郎中令(後改光祿勛)的屬官。(9)騎常侍:郎官的加銜。
景帝即位,為騎郎將(1)。吳楚反時,為驍騎都尉(2),從太尉亞夫戰昌邑下(3),顯名。以梁王授廣將軍印,故還,賞不行(4)。為上谷太守(5),數與匈奴戰。典屬國公孫昆邪為上泣曰(6):「李廣材氣,天下亡(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確(角)(7),恐亡之。」上乃徙廣為上郡太守(8)。
(1)騎(jì)郎將:官名。郎官有車、戶、騎三將,騎郎將即其一。(2)驍騎(xiáojì)都尉:率領驍騎(輕騎兵)的軍官。(3)亞夫:即周亞夫,詳見《周勃傳》附周亞夫傳。(4)以梁王授廣將軍印等句:言李廣本是漢將因私受梁王(劉武)的將軍印有過,故還軍後不予封賞。(5)上谷:郡名。治沮陽(在今河北懷來縣東南)。(6)典屬國:官名。掌管民族事務。上:這里指漢景帝。(7)角:角勝敗。(8)上郡:郡名。治膚施(在今陝西榆林縣東南)。
匈奴侵上郡,上使中貴人從廣勒習兵擊匈奴(1)。中貴人者將數十騎從,見匈奴三人,與戰。射傷中貴人,殺其騎且盡。中貴人走廣,廣曰:「是必射鵰者也(2)。」廣乃從百騎往馳三人。三人亡馬步行,行數十里,廣令其騎張左右翼,而廣身自射彼三人者,殺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鵰者也。已縛之上山,望匈奴數千騎,見廣,以為誘騎,驚,上山陳(陣)(3)。廣之百騎皆大恐,欲馳還走。廣曰:「我去大軍數十里,今如此走,匈奴追射,我立盡。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為大軍之誘,不我擊。」廣令曰:「前!」未到匈奴陳(陣)二里所(許),止,令曰:「皆下馬解鞍!」騎曰:「虜多如是,解鞍,即急,奈何?」廣曰:「彼虜以我為走,今解鞍以示不去,用堅其意。」有白馬將出護兵。廣上馬,與十餘騎奔射殺白馬將,而復還至其百騎中,解鞍,縱馬卧。時會暮,胡兵終怪之,弗敢擊。夜半,胡兵以為漢有伏軍於傍欲夜取之,即引去。平旦(4),廣乃歸其大軍。後徙為隴西、北地、雁門、雲中太守。
(1)中貴人:皇帝寵信的宦官。勒習兵:統領訓練部隊。(2)雕:似鷹的猛禽。(3)陣:擺開陣勢。(4)平旦:清晨。
武帝即位,左右言廣名將也,由是入為未央衛尉(1),而程不識時亦為長樂衛尉(2)。程不識故與廣俱以邊太守將屯(3)。及出擊胡,而廣行無部曲行陳(陣)(4),就善水草頓舍,人人自便,不擊刁斗自衛(5),莫(幕)府省文書(6),然亦遠斥候(7),未嘗遇害。程不識正部曲行伍營陳(陣),擊刁斗,吏治軍簿至明,軍不得自便。不識曰:「李將軍極簡易,然虜卒(猝)犯之,無以禁;而其士亦佚(逸)樂,為之死。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是時漢邊郡李廣、程不識為名將,然匈奴畏廣,士卒多樂從,而苦程不識。不識孝景時以數直諫為太中大夫(8),為人廉,謹於文法。
(1)未央衛尉:官名。掌管未央宮的警衛。(2)長樂衛尉:官名。掌管長樂宮的警衛。(3)將屯:帶兵駐守。(4)行:行軍。部曲:軍隊的編制。行陣:行軍的陣列。(5)刁斗:可容一斗糧的銅鍋。晝炊飯食,夜擊巡邏。(6)幕府:軍隊的司令部。省:簡化之意。(7)遠斥候:在遠處布置偵察兵。(8)太中大夫:官名。郎中令的屬官,掌朝議。
後漢誘單於以馬邑城(1),使大軍伏馬邑傍,而廣為驍騎將軍(2),屬護軍將軍(3)。單於覺之,去,漢軍皆無功。後四歲,廣以衛尉為將軍,出雁門擊匈奴(4)。匈奴兵多,破廣軍,生得廣。單於素聞廣賢,令曰:「得廣必生致之(5)。」胡騎得廣,廣時傷,置兩馬間,絡而盛卧(6)。行十餘里,廣陽(佯)死,睨其傍有一兒騎善馬(7),暫騰而上胡兒馬(8),因抱兒鞭馬南馳數十里,得其餘軍。匈奴騎數百追之,廣行取兒弓射殺追騎,以故得脫。於是至漢,漢下廣吏(9)。吏當廣亡失多(10),為虜所生得,當斬,贖為庶人。
(1)馬邑:縣名。今山西朔縣。(2)驍騎:當時將軍的冠號。冠號將軍於戰時方任命。(3)護軍:也是將軍的冠號。當時護軍將軍是韓發國。(4)雁門:指雁門山(在今山西代縣西北)上的雁門關,為當時北方要塞。(5)生致之:把活人送來。(6)絡:網。(7)睨(nì):斜視。(8)暫騰:突然躍起。(9)下廣吏:將李廣交給執法官處理。(10)當(dàng):判決。
數歲,與故潁陰侯屏居藍田南山中射獵(1)。嘗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間飲。還至亭,霸陵尉醉(2),呵止廣(3),廣騎曰:「故李將軍。」尉曰:「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故也!」宿廣亭下。居無何(4),匈奴入遼西(5),殺太守。敗韓將軍(6)。韓將軍後徒居右北平(7),死。於是上乃召拜廣為右北平太守。廣請霸陵尉與俱,至軍而斬之,上書自陳謝罪。上報曰:「將軍者,國之爪牙也。《司馬法》曰:『登車不式(軾)(8),遭喪不服(9),振旅撫師,以征不服;率三軍之心,同戰士之力,故怒形則千里竦(悚)(10),威振則萬物伏;是以名聲暴於夷貉(11),威稜憺(憚)乎鄰國(12)。』夫報忿除害,捐殘去殺,朕之所圖干將軍也;若乃免冠徒跣(13),稽顙請罪(14),豈朕之指(旨)哉!將軍其率師東轅(15),彌節白檀(16),以臨右北平盛秋。」廣在郡,匈奴號曰「漢飛將軍」,避之,數歲不入界。
(1)故潁陰侯:舊時的潁陰侯灌氏。《史記》謂「潁陰侯孫」,則是灌嬰之孫灌強。屏(bǐng)居:退隱鄉居。藍田:縣名。在今陝西藍田縣西。(2)霸陵:縣名。在今陝西西安市東南。尉:指縣尉,主管武事。(3)呵(hē)止:喝令止步(不讓通過)。(4)居無何:過不久。(5)遼西:郡名。治陽樂(今遼寧義縣西)。(6)韓將軍:指當時為材官將軍的韓安國。(7)右北平:郡名。治平剛(在今遼寧凌原縣西南)。(8)不軾:不撫車軾。軾:車前橫木。(9)不服:不服喪服。(10)悚(sǒng):恐懼。(11)夷貉(hé):泛指少數民族。(12)威稜(léng):威勢。(13)免冠徒跣(xiǎn):脫去頭冠,赤足步行。(14)稽顙(sǎng):叩頭。(15)轅:行館。(16)彌節:猶駐節。彌,止也。白檀:縣名。在今河北灤平縣北。
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矢,視之,石也。他日射之,終不能入矣。廣所居郡聞有虎,常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射殺之。
石建卒(1),上召廣代為郎中令。元朔六年(2),廣復為將軍,從大將軍出定襄(3)。諸將多中首虜率為侯者(4),而廣軍無功。後三歲,廣以郎中令將四千騎出右北平,博望侯張騫將萬騎與廣俱(5),異道。行數百里,匈奴左賢王將四萬騎圍廣,廣軍士皆恐,廣乃使其子敢往馳之。敢從數十騎直貫胡騎,出其左右而還,報廣曰:「胡虜易與耳。」軍士乃安,為圓陳(陣)外鄉(向)(6),胡急擊,矢下如雨。漢兵死者過半,漢矢且盡。廣乃令持滿毋發(7),而廣身自以大黃射其裨將(8),殺數人,胡虜益解(9)。會暮,吏士無人色,而廣意氣自如(10),益治軍(11)。軍中服其勇也。明日,復力戰,而博望侯軍亦至,匈奴乃解去。漢軍罷(疲),弗能追。是時廣軍幾沒,罷歸。漢法,博望侯後期,當死,贖為庶人。廣軍自當,亡(無)賞。
(1)石建:萬石君石奮之子,曾為郎中令,為官謹慎。(2)元朔六年:前123年。(3)大將軍:指衛青。定襄:郡名。治成樂(在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土城子)。(4)中首虜卒:符合斬獲敵首的標准。中(zhòng):達到;符合。率(lù):標准,規定。(5)張騫:本書有其傳。(6)圓陣外向:列成圓形陣,兵士面向外對敵。(7)持滿毋發:拉開弓勿發射。(8)大黃:黃色的大弩,可以連發、遠射。神(pí)將:副將。(9)益:逐漸之意。(10)意氣自如:神色如常。(11)益:更加之意。
初,廣與從弟李蔡俱為郎,事文帝。景帝時,蔡積功至二千石。武帝元朔中(1),為輕車將軍,從大將軍擊右賢王,有功中率,封為樂安侯。元狩二年(2),代公孫弘為丞相(3)。蔡為人在下中(4),名聲出廣下遠甚,然廣不得爵邑,官不過九卿(5)。廣之軍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廣與望氣王朔語雲(6):「自漢擊匈奴,廣未嘗不在其中,而諸妄校尉已下(7),材能不及中(8),以軍功取侯者數十人。廣不為後人(9),然終無尺寸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豈吾相不當侯邪?」朔曰:「將軍自念,豈嘗有恨者乎(10)?」廣曰:「吾為隴西守,羌嘗反(11),吾誘降者八百餘人,詐而同日殺之,至今恨獨此耳。」朔曰:「禍莫大於殺已降,此乃將軍所以不得侯者也。」
(1)元朔:漢武帝年號(前128—前123)。(2)元狩二年:前121年。(3)公孫弘:本書有其傳。(4)下中:下中等。漢時分人為九等,下中為第八等。(5)九卿:西漢包括太常、郎中令、衛尉、太僕、廷尉、少府、鴻臚、宗正、大司農等。(6)望氣:占候之術。這里指望氣者。王朔:漢代著名的望氣者。(7)諸妄:《史記》作「諸部」。妄:猶凡。(8)中:中等之人。(9)不為後人:不在他人之後。(10)恨:悔恨。(11)羌:少數民族,西漢時散居於今甘肅、青海一帶。
廣歷七郡太守,前後四十餘年,得賞賜,輒分其戲(麾)下,飲食與士卒共之。家無余財,終不言生產事。為人長,愛(猿)臂(1),其善射亦天性,雖子孫他人學者莫能及,廣吶(訕)口少言(2),與人居,則畫地為軍陳(陣),射闊狹以飲(3)。專以射為戲。將兵乏絕處見水,士卒不盡飲,不近水,不盡餐,不嘗食。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其射,見敵,非在數十步之內,度不中不發,發即應弦而倒。用此,其將數困辱,及射猛獸,亦數為所傷雲。
(1)猿臂:喻臂長而靈活。(2)訥(nè)口:語言遲鈍。(3)畫地為軍陣,射闊狹以飲:這是一種游戲。即在地上劃闊狹(寬窄)不同的線,從遠處射之,比賽射箭的准確度,輸者罰飲酒。
元狩四年(1),大將軍票(驃)騎將軍大擊匈奴(2),廣數自請行,上以為老,不許;良久乃許之,以為前將軍。
(1)元狩四年:前119年。(2)驃騎將軍:指霍去病。本書有其傳。
大將軍青出塞,捕虜知單於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1),而令廣並於右將軍軍(2),出東。東道少回遠(3),大軍行,水草少,其勢不屯行(4)。廣辭曰:「臣部為前將軍(5),今大將軍乃徒臣出東道,且臣結發而與匈奴戰(6),乃今一得當單於,臣願居前,先死單於。」大將軍陰受上指(旨)(7),以為李廣數奇(8),毋令當單於,恐不得所欲(9)。是時公孫敖新失侯(10),為中將軍,大將軍亦欲使敖與俱當單於,故徒廣。廣知之,固辭。大將軍弗聽,令長史封書與廣之莫(幕)府(11),曰:「急詣部(12),如書。」廣不謝大將軍而起行,意象慍怒而就部(13),引兵與右將軍食其合軍出東道。惑失道(導)(14),後大將軍。大將軍與單於接戰,單於遁走,弗能得而還。南絕幕(漠)(15),乃遇兩將軍。廣已見大將軍,還入軍。大將軍使長史持糒醪遺廣(16),因問廣、食其失道狀,曰:「青欲上書報天子失軍曲折(17)。」廣未對。大將軍長史急責廣之莫(幕)府上簿(18)。廣曰:「諸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於今自上簿。」
(1)走:追逐之意。(2)並:合並。右將軍:指趙食其(yìjī)。(3)少回遠:稍迂迴而道遠。(4)不屯行:不能結隊前進。(5)臣:自謙稱。部:率領,引申為職務。(6)結發:指成年束發。(7)陰:暗中。(8)數奇(jī):言命運不佳。古代占卜,以偶為吉,以奇為凶。(9)恐不得所欲:言恐怕不能勝敵。(10)公孫敖:公孫,復姓,敖,名。曾封為合騎侯,又因怯敵而失侯。(11)幕府:這里指大將軍衛青行軍府。(12)詣(yì):往。(13)意象溫(yùn)怒:內心怒表露於外。慍,含怨。(14)導:向導。(15)南絕漠:向南渡過沙漠。絕:橫渡。(16)糒(bèi):干飯。醪(láo):濁酒。遺(wèi):送給。(17)曲折:言具體情況。(18)上簿:申狀受審。
至莫(幕)府,謂其麾下曰:「廣結發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於兵,而大將軍徒廣部行回遠,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餘,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矣(1)!」遂引刀自剄。百姓聞之,知與不知(2),老壯皆為垂泣。而右將軍獨下吏,當死,贖為庶人。
(1)刀筆之吏:掌管文書之官吏。古時書簡,以筆記事,以刀削誤。刀筆連用,有增減隨意之意。(2)知:熟識。
廣三子,曰當戶、椒、敢,皆為郎。上與韓嫣戲(1),嫣少不遜,當戶擊嫣,嫣走,於是上以為能。當戶早死,乃拜椒為代郡太守,皆先廣死。廣死軍中時,敢從票(驃)騎將軍。廣死明年,李蔡以丞相坐詔賜家地陽陵(2),當得二十畝,蔡盜取三頃,頗賣得四十餘萬,又盜取神道外壖地一畝葬其中(3),當下獄,自殺。敢以校尉從票(驃)騎將軍擊胡左賢王,力戰,奪左賢王旗鼓,斬首多,賜爵關內侯,食邑二百戶,代廣為郎中令。頃之,怨大將軍青之恨其父,乃擊傷大將軍,大將軍匿諱之。居無何,敢從上雍,至甘泉宮獵(4),票(驃)騎將軍去病怨敢傷青,射殺敢。去病時方貴幸,上為諱,雲鹿觸殺之。居歲余,去病死。
(1)韓嫣(yān):漢武帝之寵臣。(2)陽陵:縣名。在今陝西高陵縣西南。(3)神道:墓前通往外面的大道。壖(ruán)地:空地。(4)甘泉宮:原為秦朝離宮,這時是漢武帝游獵避暑之處。
敢有女為太子中人(1),愛幸。敢男禹有寵於太子,然好利。亦有勇。嘗與侍中貴人飲,侵陵之,莫敢應,後訴之上,上召禹,使刺虎,縣(懸)下圈中,未至地,有詔引出之。禹從落(絡)中以劍斫絕縲(2),欲刺虎。上壯之,遂救止焉。而當戶有遺腹子陵(3),將兵擊胡,兵敗,降匈奴。後人告禹謀欲亡從陵,下吏死。
(1)太子:時太子為武帝長子劉據。中人:未有封號的宮人。(2)縲:索也。(3)遺腹子:夫死而孕妻所生之子。
陵字少卿,少為侍中建章監(1)。善騎射,愛人,謙讓下士,甚得名譽。武帝以為有廣之風,使將八百騎,深入匈奴二千餘里,過居延視地形(2),不見虜,還。拜為騎都尉(3),將勇敢五千人(4),教射酒泉、張掖以備胡(5)。數年,漢遣貳師將軍伐大宛(6),使陵將五校兵隨後(7)。行至塞,會貳師還。上賜陵書,陵留吏士,與輕騎五百出敦煌(8),至鹽水(9),迎貳師還,復留屯張掖。
(1)侍中:官名。侍從皇帝,出入應對。這里是建章監的加官。建章監:建章官守衛營的長官。(2)居延:澤名。又名居延澤,在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3)騎都尉:在邊郡掌管騎兵訓練的長官。(4)勇敢:勇敢之士。(5)酒泉:郡名。治祿福(今甘肅酒泉)。張掖:郡名。治得(在今甘肅張掖西北)。(6)貳師將軍:指李廣利。大宛(yuàn):西域國名。在今蘇聯吉爾占斯共和國境。(7)校:漢軍隊編制,一校七百人。(8)敦煌:郡名。治敦煌(在今甘肅敦煌西)。(9)鹽水:地名,在今新疆吐魯蕃東。
天漢二年(1),貳師將三萬騎出酒泉,擊右賢王於天山(2)。召陵,欲使為貳師將輜重(3)。陵召見武台(4),叩頭自請曰:「臣所將屯邊者,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5),力扼虎,射命中,願得自當一隊,至蘭干山南以分單於兵(6),毋令專鄉(向)貳師軍。」上曰:「將惡相屬邪(7)!吾發軍多,毋騎予女(汝)。」陵對:「無所事騎(8),臣願以少擊眾,步兵五千人涉單於庭(9)。」上壯而許之,因詔強弩都尉路博德將兵半道迎陵軍。博德故伏波將軍(10),亦羞為陵後距(拒)(11),奏言:「方秋匈奴馬肥,未可與戰,臣願留陵至春,俱將酒泉、張掖騎各五千人並擊東西浚稽(12),可必禽(擒)也。」書奏,上怒,疑陵悔不欲出而教博德上書,乃詔博德:「吾欲予李陵騎,雲『欲以少擊眾』。今虜入西河,其引兵走西河(13),遮鉤營之道(14)。」詔陵:「以九月發,出遮虜障(15),至東浚稽山南龍勒水上(16);徘徊觀虜,即亡(無)所見,從浞野侯趙破奴故道抵受降城休士(17),因騎置以聞。所與博德言者雲何?具以書對。」陵於是將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北行三十日,至浚稽山止營,舉圖所過山川地形,使麾下騎陳步樂還以聞。步樂召見,道陵將率得士死力,上甚說(悅),拜步樂為郎。
(1)天漢二年:前99年。(2)天山:指南祁連山,在今甘肅、青海之間。(3)輜(zī)重:這里指輸送物資的運輸部隊。(4)武台:殿名。在未央宮內。(5)荊楚:指長江中游地區。(6)蘭干山:在今甘肅蘭州市南。(7)惡(wù):不願,羞恥之意。(8)無所事騎:不必要騎兵。(9)涉:到達之意。(10)路博德:漢將,曾為伏波將軍。(11)拒:捍拒之義。(12)浚(jùn)稽:山名。在今蒙佔西南部戈壁阿爾泰山脈。(13)西河:古時稱西部地區南北流向的黃河為「西河」,這里指今寧夏與內蒙古間自南而北的一段。 (14)鉤營:地名。具體地點不明。(15)遮虜障:障名,在今內蒙額濟納旗境,漢武帝時所築。(16)龍勒水:在今蒙古杭愛山脈東南。(17)趙破奴:漢將,封為浞野侯。受降城:在今內蒙古白雲鄂博西南。
陵至浚稽山,與單於相直,騎可三萬圍陵軍(1)。軍居兩山間,以大車為營。陵引士出營外為陳(陣),前行持戟盾,後行持弓弩,令曰:「聞鼓聲而縱(2),聞金聲而止。」虜見漢軍少,直前就營,陵搏戰攻之,千弩俱發,應弦而倒。虜還走上山,漢軍追擊,殺數千人。單於大驚,召左右地兵八萬余騎攻陵。陵且戰且引(3),南行數日,抵山谷中。連戰,士卒中矢傷,三創者載輦(4),兩創者將車,一創者持兵戰(5)。陵曰:「吾士氣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軍中豈有女子乎(6)?」始軍出時,關東群盜妻子徙邊者隨軍為卒妻婦,大匿車中。陵搜得,皆劍斬之。明日復戰,斬首三千餘級。引兵東南。循故龍城道行(7),四五日,抵大澤葭葦中(8),虜從上風縱火,陵亦令軍中縱火以自救。南行至山下,單於在南山上,使其子將騎擊陵,陵軍步斗樹木間,復殺數千人,因發連弩射單於,單於下走。是日捕得虜,言「單於曰:『此漢精兵,擊之不能下,日夜引吾南近塞,得毋有伏兵乎?』諸當戶、君長皆言『單於自將數萬騎擊漢數千人不能滅(9),後無以復使邊臣,令漢益輕匈奴。復力戰山谷間,尚四五十里得平地(10),不能破,乃還。』」
(1)可:大約。(2)鼓聲、金聲:古時作戰,擊鼓沖鋒,鳴金(鉦)收兵。(3)引:退。(4)創(chuāng):創口,傷處。(5)兵:指武器。(6)軍中女子:古時軍中有女子,則有士氣不揚之說。(7)龍城:又稱龍庭,為匈奴祭天之處。漢初龍城在今內蒙古烏蘭察布盟陰山一帶,元狩四年後北遷到今蒙古烏蘭巴托。故龍城,指元狩四年前的龍城。(8)葭(jiā)葦:蘆葦。(9)當戶、君長:泛指匈奴大小各部的首領。(10)尚:庶幾;差不多。
是時陵軍益急,匈奴騎多,戰一日數十合,復傷殺虜二千餘人。虜不利,欲去,會陵軍候管敢為校尉所辱(1),亡降匈奴,具言「陵軍無後救,射矢且盡,獨將軍麾下及成安侯校各八百人為前行,以黃與白為幟,當使精騎射之即破矣。」成安侯者(2),潁川人(3),父韓千秋,故濟南相(4),奮擊南越戰死(5),武帝封子延年為侯,以校尉隨陵。單於得敢大喜,使騎並攻漢軍,疾呼曰:「李陵、韓延年趣(促)降!」遂遮道急攻陵。陵居谷中,虜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漢軍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6),五十萬矢皆盡(7),即棄車去。士尚三千餘人,徒斬車輻而持之,軍吏持尺刀,抵山入狹谷。單於遮其後,乘隅(8),下壘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後,陵便衣獨步出營,止左右:「毋隨我,丈夫一取單於耳(9)!」良久,陵還,太息曰:「兵敗,死矣!」軍吏或曰:「將軍威震匈奴,天命不遂,後求道徑還歸,如浞野侯為虜所得,後亡還,天子客遇之,況於將軍乎!」陵曰:「公止!吾不死,非壯士也。」於是盡斬旌旗,及珍寶埋地中(10),陵嘆曰:「復得數十矢,足以脫矣。今無兵復戰(11),天明坐受縛矣!各鳥獸散,猶有得脫歸報天子者。」令軍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判)冰(12),期至遮虜障者相待。夜半時,擊鼓起士,鼓不鳴。陵與韓延年俱上馬,壯士從者十餘人。虜騎數千追之,韓延年戰死,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軍人分散,脫至塞者四百餘人。
(1)軍侯:部曲中每曲有軍侯一人,掌軍紀。(2)成安侯:指韓延年。(3)潁川:郡名。治陽翟(今河南禹縣)。(4)故濟南相:往昔的濟南王國相。(5)南越:國名。在今兩廣及越南一帶。元鼎六年始改設九郡。(6)未至鞮汗山一日:言李陵距離鞮汗山僅一日之程。鞮(dī)汗山:在今蒙古南部。(7)五十萬矢皆盡:言李陵部所帶五十萬矢全部用完。(8)隅(yú):邊側。(9)一取:言一身獨取。(10)珍寶:這里指將軍所用器具、衣物等。(11)兵:指矢、矛、戟等武器。(12)判(pàn):大片。期:希望。
陵敗處去塞百餘里,邊塞以聞。上欲陵死戰,召陵母及婦,使相者視之,無死喪色。後聞陵降,上怒甚,責問陳步樂,步樂自殺。群臣皆罪陵,上以問太史令司馬遷(1),遷盛言:「陵事親孝,與士信,常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其素所畜(蓄)積也(2),有國士之風(3)。今舉事一不幸,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糵其短(4),誠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蹂戎馬之地,抑數萬之師,虜救死扶傷不暇,悉舉引弓之民共攻圍之。轉斗千里,矢盡道窮,士張空弮(5),冒白刃,北首爭死敵(6),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將不過也。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於天下(7)。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初,上遣貳師大軍出,財(才)令陵為助兵(8),及陵與單於相值(9),而貳師功少。上以遷誣罔(10),欲沮貳師(11),為陵游說,下遷腐刑。
(1)太史令:官名。掌天文歷法等,屬太常。司馬遷:即《史記》的作者,本書有其傳。(2)蓄積:平素修養之意。(3)國士:國中傑出人物。(4)媒糵(niè):媒,酒母;糵,曲。媒糵,醞釀之意。比喻構陷害人以罪。(5)空弮:言有弓無箭。(6)北首:北向。(7)暴:顯露。(8)才:但,僅。(9)相值:相遇。(10)誣罔:誣陷欺騙。(11)沮(jǔ):暗譏之意。(12)腐刑:又稱宮刑,割去生殖器。
久之,上悔陵無救,曰:「陵當發出塞,乃詔強弩都尉令迎軍。坐預詔之(1),得令老將生奸詐(2)。」乃遣使勞賜陵余軍得脫者。
(1)坐:犯錯。(2)老將生奸詐:指路博德羞為李陵後拒,而生詐上奏,致使李陵失救。
陵在匈奴歲余,上遣因桿將軍公孫敖將兵深入匈奴迎陵。敖軍無功還,曰:「捕得生口(1),言李陵教單於為兵以備漢軍,故臣無所得。」上聞,於是族陵家(2),母弟妻子皆伏誅(3)。隴西士大夫以李氏為愧(4)。其後,漢遣使使匈奴,陵謂使者曰:「吾為漢將步卒五千人橫行匈奴,以亡(無)救而敗,何負於漢而誅吾家?」使者曰:「漢聞李少卿教匈奴為兵。」陵曰:「乃李緒,非我也。」李緒本漢塞外都尉,居奚侯城(5),匈奴攻之,緒降,而單於客遇緒,常坐陵上。陵痛其家以李緒而誅,使人刺殺緒。大閼氏欲殺陵(6),單於匿之北方,大閼氏死乃還。
(1)生口:活人,指俘虜。(2)族:族誅,殺全家。(3)弟:疑是衍文,李陵是遺腹子,不當有弟。(4)以李氏為愧:恥李陵不能死節。(5)奚侯城:未詳何地,可能在邊塞。(6)大閼氏:匈奴單於之母。
單於壯陵,以女妻之(1),立為右校王,衛律為了靈王(2),皆貴用事。衛律者,父本長水胡人(3)。律生長漢,善協律都尉李延年(4),延年薦言律使匈奴。使還,會延年家收,律懼並誅,亡還降匈奴。匈奴愛之,常在單於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議。
(1)妻((qì):嫁。(2)丁靈:又稱丁令、丁零。活動於今蘇聯貝加爾湖一帶。(3)長水:河名。謂水支流,源於藍田。長水胡:指屯居或生長於長水地區的胡人。(4)協律都尉:官名。掌制樂律。李延年:中山人,漢武帝時音樂家。
昭帝立,大將軍霍光、左將軍上官桀輔政(1),素與陵善,遣陵故人隴西任立政等三人俱至匈奴招陵(2)。立政等至,單於置酒賜漢使者,李陵、衛律皆侍坐。立政等見陵,未得私語,即目視陵,而數數自循其刀環(3),握其足,陰諭之,言可還歸漢也。後陵、律持牛酒勞漢使(5),博飲(6),兩人皆胡服椎結(7)。立政大言曰:「漢已大赦,中國安樂,主上富於春秋(8),霍子孟、上官少叔用事。」以此言微動之。陵墨(默)不應,孰(熟)視而自循其發,答曰:「吾已胡服矣!」有頃,律起更衣,立政曰:「咄,少卿良苦!霍子孟、上官少叔謝女(汝)(9)。」陵曰:「霍與上官無恙乎(10)?」立政曰:「請少卿來歸故鄉,毋憂富貴。」陵字立政曰:「少公(11),歸易耳,恐再辱,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