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無朋文言文翻譯
『壹』 小人無朋文言文求答案
「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祿也;所貪者,貨財也。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
作者的觀點——「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
理由——小人:好利、逐祿、貪財「見利而爭先,利盡而交疏」。
君子:守道、行忠、惜名。「同道而相益,同心而共濟」
『貳』 文言文《小人無朋》的翻譯
原文
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祿也;所貪者,貨財也。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
堯之時,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為一朋,君子八元、八愷十六人為一朋。舜佐堯,退四凶小人之朋,而進元、愷君子之朋,堯之天下大治。及舜自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並立於朝,更相稱美,更相推讓,凡二十二人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書》曰:「紂有臣億萬,惟億萬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紂之時,億萬人各異心,可謂不為朋矣,然紂以亡國。周武王之臣三千人為一大朋,而周用以興。後漢獻帝時,盡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為黨人。及黃巾賊起,漢室大亂,後方悔悟,盡解黨人而釋之,然已無救矣。唐之晚年,漸起朋黨之論。及昭宗時,盡殺朝之名士,或投之黃河,曰:「此輩清流,可投濁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異心不為朋,莫如紂;能禁絕善人為朋,莫如漢獻帝;能誅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亂亡其國。更相稱美推讓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後世不誚舜為二十二人朋黨所欺,而稱舜為聰明之聖者,以能辨君子與小人也。周武之世,舉其國之臣三千人共為一朋。自古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興者,善人雖多而不厭也。
嗟呼!治亂興亡之跡,為人君者,可以鑒矣!
譯文
臣聽說關於朋黨的說法,從古代就有了,只是希望國君能夠分清楚他們是君子還是小人就好了。一般說來,君子和君子是因為志趣相同而結為朋黨,小人和小人則是因為利益相同而結為朋黨,這是自然的道理啊!
然而臣下我認為小人是沒有朋黨的,只有君子才有。這是什麼緣故呢?小人所愛好、所貪圖的是薪俸、是錢財啊!當他們利益相同的時候,暫時相互牽引,勾結而成為朋黨,這是假的。等到他們看到利益後就爭先恐後了,有時利益沒了就交情疏遠,甚至反過來互相傷害,即使是兄弟親戚這么親近的人,也不能互相保護了。所以臣下我認為小人是沒有朋黨的,他們雖然暫時結為朋黨,卻是假的啊!君子就不是這樣了,他們所堅持的是道義,他們所履行的是忠信,他們所愛惜的是名節,用這些來修養自己,就會志趣相同而互相助益;用這些來為國家做事情,就會心思相同而互相幫助,始終如一。這是君子的朋黨哪!所以做君主的人,應當斥退小人的假朋黨,進用君子的真朋黨,那麼天下就可以太平了。
唐堯的時候,小人共工、歡兜等四人結為一個朋黨,君子八元、八凱等十六人結為一個朋黨。舜輔佐堯,斥退了四凶的小人朋黨,而進用元、凱的君子朋黨,堯的天下因此而大為治理。到了舜自己做天子,皋陶、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同時列位於朝,互相贊美、互相謙讓,一共二十二個人結為一個朋黨,而舜都重用他們,天下也因此而大為治理。《書經》上說:「紂王有億萬名大臣,卻有億萬顆心;周有三千名大臣,卻只有一條心。」紂王的時候,億萬人的心各個不同,可以說並沒有結為朋黨,然而紂王因此而亡國。周武王的大臣,三千人結為一個大朋黨,可是周朝用了這些人而興盛。後漢獻帝的時候,把全天下的名士都囚禁了起來,把他們當黨人看待;等到黃巾賊造反,漢朝大亂,後來才懊悔覺悟,釋放了所有黨人,然而國家已經無可挽救了。唐朝末年,逐漸產生了朋黨的爭論,到了唐昭宗的時候,殺光了朝廷的名士,把他們都丟到黃河裡去,並且說:「這些人自命清流,可以把他們丟到濁流里去啊!」唐朝也就隨之滅亡了。
前代君主,能夠使人人不同心思,不結為朋黨的,誰也比不上紂王了;能夠禁止好人結為朋黨的,誰也比不上漢獻帝;能夠殺害清流的朋黨,誰也比不上唐昭宗的時候。然而(這些人)結果都讓國家紛亂滅亡。互相贊美,彼此推讓,一點兒也不自相猜疑的,誰也比不上舜的二十二名大臣;舜也毫不懷疑地都進用了他們。然而後代並不譏笑舜被二十二人的朋黨所欺騙,反而稱贊舜是個聰明睿智的聖君,這是因為他能分辨君子和小人啊!周武王時,全國所有的大臣三千人共同結為一個朋黨,自古以來,作為朋黨又多又大的,沒有比得上周朝的了,然而周朝因此而興盛,這是因為善人雖多卻不嫌多啊!
前代治亂興之的過程,當君主的人實在可以引為借鑒啊!
理解
這是一篇議論文,圍繞「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展開議論。作者認為真正的友誼是建立在「道義」的基礎上的,至於小人則「以同利為朋」,故作者認為小人無朋,其暫時結為朋友,也是虛假的。文章緊扣「小人之朋」和「君子之朋」的實質區別作對比分析,鮮明地揭示其真偽和對國家的利弊。文章思路清晰,是非分明,頗具辯論色彩。
『叄』 文言文《朋覺論》中小人無朋解析
原因:(小人所好者,利祿也;所貪者,貨財也.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文言文的答案
翻譯:小人所愛好、所貪圖的是薪俸、是錢財啊!當他們利益相同的時候,暫時相互牽引,勾結而成為朋黨,這是假的.等到他們看到利益後就爭先恐後了,或者利益消失而交情疏遠,甚至反過來互相傷害,即使是兄弟親戚這么親近的人,也不能互相保護了.所以臣下我認為小人是沒有朋黨的,他們雖然暫時結為朋黨,卻是假的啊!
蕭蕭倝o 2014-12-16
『肆』 文言文:【小人無朋】
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
『伍』 文言文小人與無朋的注釋
在文言文中,「小人」和「無朋」均是復音詞。在不同的語義環境中,它們有著不同的意思:
一、「小人」的多種意思
1、平民百姓。指被統治者。例如:《書·無逸》:「生則逸,不知稼穡之艱難,不聞小人之勞,惟耽樂之從。」又如:《漢書·董仲舒傳》:「《易》曰:『負且乘,致寇至。』乘車者君子之位也,負擔者小人之事也。此言居君子之位而為庶人之行者,其禍患必至也。」
2、舊時男子對地位高於己者自稱的謙詞。例如:《左傳·隱公元年》:「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又如:《三國志·蜀志·霍峻傳》:「小人頭可得,城不可得。」
3、對平輩自稱的謙詞。例如:《三國志·魏志·陳登傳》:「君(指許汜)求田問舍,言無可采……如小人(劉備自稱),欲卧百尺樓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牀之間邪?」又如:《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小人情願伏侍小娘子前去。」
4、古時老師對學生的稱呼。《孔子家語·觀周》:「孔子既讀斯文也,顧謂弟子曰:小人識之,此言實而中,情而信。」
5、識見淺狹的人。例如:《論語·子路》:「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 樊須 也。』」金 王若虛《<論語>辨惑二》:「其曰硜硜小人、小人樊須,從其小體為小人之類,此謂所見淺狹,對大人而言耳。」
6、人格卑鄙的人。例如:《書·大禹謨》:「君子在野,小人在位。」又如:《朱子語類》卷七十:「君子小人只是箇正不正。」
7、特指小偷。例如:《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九:「忙敲樓窗向鋪里叫道:『隔壁仔細,家中敢有小人了?』鋪中人驚起,口喊『捉賊!』」
8、舊指仆隸。例如:《論語·陽貨》:「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朱熹 集註:「此小人亦謂仆隸下人也。」
9、下等的酒。例如:唐 杜甫松《醉鄉日月·飲論》:「凡酒……以家醪糯觴醉人者為君子,以家醪黍觴醉人者為中人,以巷醪灰觴醉人者為小人。」
二、「無朋」的兩種意思
1.無可比擬。例如:《詩·唐風·椒聊》:「椒聊之實,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碩大無朋。」 毛 傳:「朋,比也。」 又如:唐 楊敬之《華山賦》:「天雨初霽,三峯相差。虹蜺出其中,來飲 河湄。特立無朋,似乎賢人守位,北面而為臣。」
2.沒有友誼。例如:宋 歐陽修《朋黨論》:「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
『陸』 求初一語文文言文作業答案:小人無朋與永某氏之鼠
1.貪圖 所以 疏遠 朋黨
2、然而臣下我認為小人是沒有朋黨的,只有君子才有
3、小人所好者,利祿也;所貪者,貨財也
4真正的友誼是建立在「道義」的基礎上的,至於小人則「以同利為朋」,故作者認為小人無朋,其暫時結為朋友,也是虛假的。
1.敘述了永州某人對待老鼠的故事,把那些自以為「飽食而無禍」的人作老鼠, 深刻有力地諷刺了封建剝削階級丑惡的人情世態,諷刺了縱惡逞凶的官僚和猖獗一時的丑類。 暗喻小人得志雖能囂張一時,卻不能長久。依仗權勢的小人會遭到徹底被消滅的下場。
2、點明主旨
3、1家裡的倉庫、廚房,全任憑老鼠放縱橫行。2大白天,老鼠常常和人在一起活動3唉!這些老鼠以為可以一輩子過著那種吃飽喝足而又無災無禍的日子。
『柒』 文言文 小人無朋君子有朋,小人沒朋。這是作者的觀點,為什麼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因為君子真心待人,以誠相對,所以有真正意義上的朋友;小人以利為先,虛與委蛇,大難臨頭各自飛,,所以沒有真正的朋友。
『捌』 文言文小人無朋當中的一句話其故何哉
你好!
你說的這篇文言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著名文學家歐陽修《朋黨論》中的一句。
「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其」在這里作代詞,代指上句所說的「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這種情況。「故」在這里解釋為「緣故、原因」。全句是用疑問句來設問,然後自己在後文陳述作答。
結合上面解釋,文言文「其故何哉?」用現代漢語應理解為「這是什麼緣故呢」。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使你滿意!祝你事事順心如意!
『玖』 [小人無朋]譯文
[原文]
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祿也;所貪者,貨財也。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
[譯文]
臣聽說關於「朋黨」的說法是自古就有的,只希望吾君能辨識他們是君子還是小人罷了。大體說來,君子與君子,是以理想目標相同結成朋黨;小人與小人,以暫時利益一致結成朋黨。這是很自然的道理呵。
然而臣又認為小人沒有朋黨,只有君子才有。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小人所喜的是利祿,所貪的是貨財。當他們利益一致的時候,暫時互相勾結而為朋黨,這種朋黨是虛偽的。等到他們見利而各自爭先,或者到了無利可圖而交情日益疏遠的時候,卻反而互相殘害,即使對其兄弟親戚也顧不得。所以臣認為小人無朋黨,他們暫時為朋黨,是虛偽的。君子就不是這樣。他們所依據的是道義,所奉行的是忠信,所愛惜的是名譽和節操。用它們來修養品德,則彼此目標相同又能夠互相取長補短;用它們來效力國家,則能夠和衷共濟,始終如一,這就是君子的朋黨。所以做君王的,只應該廢退小人虛偽的朋黨,而任用君子真正的朋黨,只有這樣,才能天下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