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斯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斯,作代詞, 「斯」假借為「此」,這,這個。例如:
1、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饞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2、而毅宗之語公主,亦曰:「若何為生我家?」痛哉斯言。—— 清· 黃宗羲《原君》
❷ 文言中「彼」「斯」和「乖」字的意思
一、彼,代詞。
1、那,與「此」相對
此土延續石耳。——宋· 沈括《夢溪筆談》
譯文:這是當地延續石耳。
2、另一個事物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孫子·謀攻》
譯文:知己知彼,作戰百次也不失敗。
3、他,他們
彼與彼年相若也。——唐· 韓愈《師說》
譯文:那個人同那個人(指老師和學生)年齡差不多。
二、斯
〈動〉
1、劈;砍。
墓門有棘,斧以斯之。——《詩·陳風·墓門》
譯文:墓門有棵?棗樹,拿起斧頭砍掉它。
2、扯裂
斯,裂也。——《廣雅》。
譯文:裂開了。
3、分開
斯而析之,精至於無倫,大至於不可圍。——《莊子》
譯文:這樣就分開的,精確到無倫,大到不可圍。
4、距離;離開
華胥氏之國…不知斯 齊國幾千萬里。——《列子·黃帝》
譯文:華胥氏之國…不知道斯齊國幾千里。
〈代〉
1、「斯」假借為「此」,這,這個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饞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譯文:在這時登上這岳陽樓啊,就會產生因被貶遠離國都而懷念家鄉,憂慮饞害怕批評,放眼望去,盡是蕭條的景象,感慨萬分而十分悲傷了。
2、則。就 ——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結論
人之性,心有憂喪則悲,悲則哀,哀斯憤,憤斯怒,怒斯動,動則手足不靜。——《淮南子》
譯文:人的性格,心有憂慮就會喪失悲傷,悲傷,哀,哀斯憤怒,憤怒勃然大怒,對這些行動,動不動就手腳不靜。
〈形〉
1、通「廝」。古時干粗雜活的奴隸或僕役。引申為卑賤
鄉官部吏,職斯祿薄。——《後漢書·左雄傳》上疏
譯文:鄉官部吏,職此祿薄。
2、白色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詩·小雅·瓠葉》
譯文:白頭野兔正鮮嫩,烤它煨它味道美。
〈助〉
1、表示結構,相當於「之」、「的」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詩·小雅·斯干》
譯文:秩秩的干,幽幽南山。
2、用在倒裝賓語和動詞之間,以確指行為的對象,相當於「是」
篤公劉,於京斯依。——《詩·大雅·公劉》
譯文:忠厚我祖好公劉,定都京師立鴻猷。
3、用在形容詞之後,相當於「然」
王赫斯怒,爰整其旅。——《詩·大雅》
譯文:文王對此勃然大怒,整頓軍隊奮勇進剿。
三、乖
〈動〉
1、背離,違背,不和諧
剛柔得適謂之和,反和為乖。——《賈子道術》
譯文:剛柔得當就是和,反和為違背。
2、分離;離別
昔我同袍,今永乖別。——魏· 曹植《朔風》
譯文:過去我們同袍,現在永遠分手。
3、斷絕;隔絕 。
〈形〉
1、不同;差異
人度量之乖舛,何相越之遼迥。——晉· 潘岳《西征賦》
譯文:人測量的錯誤,為什麼你越的遼迥。
2、反常;謬誤
衣服滓弊,行止乖角。——《太平廣記·韓愈外甥》引《仙傳拾遺》
譯文:衣服染弊端,行為違背角。
3、不順利;不如意。
4、邪惡;奸滑
煩君自入華陽洞,直割 乖龍左耳來。—— 唐· 韓愈《答張道士寄樹雞》詩
譯文:麻煩你自己進入華陽洞,直割乖龍左耳來。
5、表現好,順從,聽話
6、靈巧,聰明,伶俐
行者的眼乖。——《西遊記》十五回
譯文:行為人的眼相。
7、〈方〉∶漂亮 。
(2)文言文斯的意思擴展閱讀
1、彼此:[bǐ cǐ] :人稱代詞。
2、彼氏:[bǐ shì] :單指男性,是「他」的意思。
3、彼伏:[bǐ fú] :這里起來,那裡落下。形容接連不斷。
4、彼人:[bǐ rén] :那人。
5、彼己:[bǐ jǐ] :見「彼其」。
❸ 斯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動〉
1. (會意。從斤,其聲。其所以盛木柿。斤,斧子。本義:劈;砍)
2. 同本義 [split]
斯,析也。——《說文》
墓門有棘,斧以斯之。——《詩·陳風·墓門》
有斯明享。——《書·酒誥》。鄭注:「析也。」
廝(斯)輿之卒。——《漢書·嚴助傳》。注:「析薪者也。」
3. 扯裂 [tear]
斯,裂也。——《廣雅》。王念孫疏證:「今俗語猶呼手裂為斯。」
4. 分開 [divide]
斯而析之,精至於無倫,大至於不可圍。——《莊子》
5. 距離;離開 [leave]
華胥氏之國…不知斯 齊國幾千萬里。——《列子·黃帝》
1. 「斯」假借為「此」,這,這個 [this]
斯,此也。——《爾雅·釋詁》
斯言之玷。——《詩·大雅·抑》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饞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而毅宗之語公主,亦曰:「若何為生我家?」痛哉斯言。—— 清· 黃宗羲《原君》
2. 又如:斯世(此世,今世);斯人(此人);生於斯,長於斯
<連>
1. 則。就 [then]——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結論
人之性,心有憂喪則悲,悲則哀,哀斯憤,憤斯怒,怒斯動,動則手足不靜。——《淮南子》
〈形〉
1. 通「廝」。古時干粗雜活的奴隸或僕役。引申為卑賤 [humble;low]
旅瑣瑣,斯其所取災。——《易·旅》
鄉官部吏,職斯祿薄。——《後漢書·左雄傳》上疏
2. 又如:斯役(廝役。指干雜事的勞役);斯養(即廝養。奴僕)
3. 白色 [white]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詩·小雅·瓠葉》
〈助〉
1. 表示結構,相當於「之」、「的」 [of]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詩·小雅·斯干》
2. 用在倒裝賓語和動詞之間,以確指行為的對象,相當於「是」 [be]
篤公劉,於京斯依。——《詩·大雅·公劉》
3. 用在形容詞之後,相當於「然」 [function word]
❹ 文言文中,斯,什麼意思 原文是: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
斯
sī
1,這,這個,這里:斯人。斯時。以至於斯。
2,乃,就:有備斯可以無患。
3,劈:「墓門有棘,斧以斯之」。
4,古同「廝」,卑賤。
5,古同「澌」,盡。
6,連詞,那麼、就:理安,斯得人也。
7,句中句末語氣詞:哀我人斯。
❺ 文言文斯悲矣什麼意思
文言文斯悲矣的意思是:這種情況就很悲哀了。斯:這樣,這種情況。悲:悲哀。矣:語氣詞,了。
❻ 文言文中 斯 含義
斯
sī
<代>
「斯」假借為「此」,這,這個 [this]
斯,此也。——《爾雅·釋詁》
斯言之玷。——《詩·大雅·抑》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饞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而毅宗之語公主,亦曰:「若何為生我家?」痛哉斯言。——清·黃宗羲《原君》
又如:斯世(此世,今世);斯人(此人);生於斯,長於斯
斯
sī
<連>
則。就 [then]——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結論
人之性,心有憂喪則悲,悲則哀,哀斯憤,憤斯怒,怒斯動,動則手足不靜。——《淮南子》
斯
sī
<形>
通「廝」。古時干粗雜活的奴隸或僕役。引申為卑賤 [humble;low]
旅瑣瑣,斯其所取災。——《易·旅》
鄉官部吏,職斯祿薄。——《後漢書·左雄傳》上疏
又如:斯役(廝役。指干雜事的勞役);斯養(即廝養。奴僕)
白色 [white]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詩·小雅·瓠葉》
斯
sī
<助>
表示結構,相當於「之」、「的」 [of]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詩·小雅·斯干》
用在倒裝賓語和動詞之間,以確指行為的對象,相當於「是」 [be]
篤公劉,於京斯依。——《詩·大雅·公劉》
用在形容詞之後,相當於「然」 [function word]
王赫斯怒,爰整其旅。——《詩·大雅》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sīkāndìnàwéiyà bàndǎo
[Scandinavian Peninsula] 北歐大半島。包括挪威、瑞典兩國國土
斯文
sīwén
[culture or intellectual]∶指文化或文人
帶幾個近侍官,都扮作斯文模樣,一同信步出城。——《警世通言·俞仲舉題詩遇皇上》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楊。——唐·杜甫《壯游》
[refined;gentle]∶溫文爾雅
我俊秀,我斯文,不比師兄撒潑。——《西遊記》
斯文掃地
sīwén-sǎodì
[the intellectuals are not respected or do sth. shameful;cultural tradition toppled over;disgrace one's scholarly dignity] 不重視文化、不尊重文人,也指文人自甘墮落
斯須
sīxū
[a moment] 一會兒的功夫,片刻
斯須就斃
且停斯須
❼ 「斯」在文言文的那些句子中出現過代表什麼意思
讀音:【sī】
釋義:
這,這個,這里:斯人。斯時。以至於斯。
乃,就:有內備斯可以無患。
劈:「墓容門有棘,斧以斯之」。
古同「廝」,卑賤。
古同「澌」,盡。
文言文中出現【斯】的句子:
1、旅瑣瑣,斯其所取災。——《易·旅》
2、鄉官部吏,職斯祿薄。——《後漢書·左雄傳》上疏
代表意思:這里的【斯】為形容詞,通「廝」。古時干粗雜活的奴隸或僕役。引申為卑賤
❽ 文言文中斯 表示副詞 則就的意思有哪些句子
1、有備斯可以無患矣——莊子《說劍》
2、人之性,心有憂喪則悲,悲則哀,哀斯憤,憤斯怒,怒斯動,動則手足不靜。――《淮南子》
兩句夠了吧,想得好辛苦,望採納。
❾ 斯在文言文的那些句子中出現過代表什麼意思
很多文言文中都有「斯」,如「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斯有多種詞義,最常見的是代詞,表示:這、這個。
如:「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饞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其中的「登斯樓」就是「登上這座樓」。
❿ 「斯」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斯
sī
<代>
「斯」假借為「此」,這,這個 斯,此也。——《爾雅·釋詁》
斯言之玷。——《詩·大雅·抑》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饞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而毅宗之語公主,亦曰:「若何為生我家?」痛哉斯言。——清·黃宗羲《原君》
又如:斯世(此世,今世);斯人(此人);生於斯,長於斯
斯
sī
<連>
則。就 [then]——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結論
人之性,心有憂喪則悲,悲則哀,哀斯憤,憤斯怒,怒斯動,動則手足不靜。——《淮南子》
斯
sī
<形>
通「廝」。古時干粗雜活的奴隸或僕役。引申為卑賤 旅瑣瑣,斯其所取災。——《易·旅》
鄉官部吏,職斯祿薄。——《後漢書·左雄傳》上疏
又如:斯役(廝役。指干雜事的勞役);斯養(即廝養。奴僕)
白色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詩·小雅·瓠葉》
斯
sī
<助>
表示結構,相當於「之」、「的」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詩·小雅·斯干》
用在倒裝賓語和動詞之間,以確指行為的對象,相當於「是」
篤公劉,於京斯依。——《詩·大雅·公劉》
用在形容詞之後,相當於「然」
王赫斯怒,爰整其旅。——《詩·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