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文言文
文言文中「越明年」的「越」是「到了」的意思。
② 文言文表示二十年的光陰怎麼說
廿余載、廿歲光陰、二十年矣、二十載春秋、廿歲有餘。
1、廿niàn二十。後也大寫作「念」。載zǎi年(唐虞時代用於年名)。春秋chūn qiū年歲;光陰:苦度春秋
詳解:
1、廿余載:形容二十多年。 造句:唱和廿余載,留得一江詩情。
2、廿歲光陰:形容二十年時間。光陰指時間。 造句:彈指已過廿歲光陰。
3、二十年矣:二十年。矣是助詞。 造句: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4、二十載春秋:二十年光陰。春秋指時間。 造句:二十載春秋何為真情?
5、廿歲有餘:二十多年。有餘指多。 造句:離開學校廿歲有餘。
(2)年的文言文擴展閱讀:
常見虛詞
而:表並列、遞進、承接、轉折、假設、修飾、因果關系。
且:相當於「啊」
何:什麼;怎麼樣;哪裡;多麼;為什麼;怎麼;啊;通「呵」,喝問。
若:如同,像
乎:表疑問;相當於「嗎」;表感嘆;表祈使或命令,相當於「啊」「呀」 。
所:也
乃:你,你的;他的;此,這;這樣,如此。
其:他(的),她(的),它(的);其中;難道;怎麼。
常見的虛詞還有:也、則、以、者、因、之、為、於、兮、焉、與、莫等。
③ 「年」的文言文怎麼說
世:《史記·淮南衡山列傳》:「萬~之後,吾寧能北面臣事豎子乎?」
秋:《史記·內梁孝王世家》:「上與容梁王燕餘,嘗從容言曰:『千秋萬歲後傳於王。』」
春:三國·魏·曹植《雜詩六首》之三:「自期三年歸,今已歷九~。」
以上是我憑記憶查字典確定後,手打上來的。望採納!!!
④ 古文中的「是年」是指什麼時間
是年,就是指這一年。
是(shì),在古文中常用作指示代詞,相當於「這」「此」。比如:「是日」就是這一天;「是處」就是此處、這一處;「是以」就是因此(賓語前置)。
例句:是可忍,孰不可忍。
白話文:如果這樣的事情都可以被容忍,還有什麼是不能容忍的。
年(nián),在古文中的用法與現代漢語相似,多指年景、年歲;十二個月為一年。
例句: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鄒忌諷齊王納諫》)
白話文:一年以後,有人即使想規勸,也沒有什麼說的了。
「是年」連在一起,用來表示時間,就是指這一年。
例句:
1、是年京師旱,田畝少所收。(韓愈《赴江陵途中寄贈王二十補闕李十一拾遺李二十六員外翰林三學士》)
白話文:這一年京都發生了旱災,田地里收成很少。
2、是年予通判越州事。(曾鞏《廣德湖記》)
白話文:這一年我任越州通判。
3、是年卒。贈太子太保,謚康介。(《明史·郭宗皋傳》)
白話文:這年去世。追贈太子太保,謚號康介。
(4)年的文言文擴展閱讀:
除了做代詞,「是」還有很多其他用法:
1、名詞,商業、職業或政府的事務、業務或國務,如:國是、共商國是。
2、形容詞,對的、正確的,與「非」相對,如:物是人非、是非場。
3、動詞,認為正確。
例句:國君之所是,必皆是之。(《墨子·尚同上》)
白話文:君王認為是正確的,一定是正確的。
4、結構助詞,用於賓語前置結構,常與「唯」連用,如:唯命是從、唯利是圖、唯馬首是瞻。
⑤ 文言文中十歲至九十歲的說法
襁褓來:未滿周歲的嬰兒源
孩提:指二三歲的兒童
垂髫:指幼年兒童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歲
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歲
而立之年:三十歲
不惑之年:四十歲
知命之年(知天命,半百)五十歲
花甲之年:六十歲
古稀之年:七十歲
耄耋之年:八九十歲
期頤之年:一百歲
⑥ 文言文中的歲字指什麼
1、歲星;木星。
《國語·周語》:「歲之所在,則我有周之分野也。」
譯文:歲星所在的星次,則是我們周地的分野。
2、年。
《捕蛇者說》:「積於今六十歲矣。」
譯文:累計到現在已經六十年了。
3、年齡。
《促織》:「成有子九歲。」
譯文:成名有個兒子,年九歲。
4、時間;光陰。
《論語·陽貨》:「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譯文:時間消逝了,光陰是不等待人的。
5、年成;收成。
《寡人之於國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譯文:大王不歸罪於年成,這樣天下的老百姓就到你這里了。
(6)年的文言文擴展閱讀:
說文解字:
白話版《說文解字》:歲,木星的別名。經過二十八星宿,走遍陰陽十二辰,十二個月一輪回。字形採用「步」作邊旁,「戌」作聲旁。古代律歷典籍稱代表五行的五星為五步。
相關詞彙解釋:
1、歲除[suì chú]
一年將盡,即一年的最後一天。
2、歲數[suì shu]
人的年齡:媽是上了歲數的人了。
3、辭歲[cí suì]
舊俗農歷除夕晚上家中晚輩向長輩行禮,互祝平安。
4、千歲[qiān suì]
封建時代尊稱王公等(多見於舊小說、戲曲):千歲爺。
5、初歲[chū suì]
指一年剛開始的時候。
⑦ 三年前用文言文怎麼說
三年文言可以用三歲,追溯到三年,溯之三歲,說 三歲前也行,就是容易有歧義,祝好
⑧ 請教年月日用古文怎麼寫
古代用「干支紀年法」。
如《五人墓碑記》:「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慘,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之役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與妻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應為辛亥。近世還常用干支紀年來表示重大歷史事件,如「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賠款」、「辛丑條約」、「辛亥革命」。 古代紀年月日的方法:①古代紀年法:有干支紀年法、帝王年號紀年法、王公年次紀年法、年號與干支兼用。②古代紀月法:干支紀月是用地支來記。③古代紀日法:有干支紀日法。十個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個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
⑨ 文言文中的「其年」是什麼意思
「其年」在文言文中有很多不同意思,具體做什麼講,需要看具體的語境。以下是「其年」的常見意思:
其年:
1、那一年。
2、他的年齡;他的年紀。
3、他的天年;他的天壽;他的壽命。
⑩ 前年,年底這些詞文言文怎麼講
前年,年底這些詞文言文怎麼講
前年,(昔歲,)
年底,歲余,歲末
文言文中表示時間的詞
歲:年.《捕蛇者說》:「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
期年:滿一年.《鄒忌諷齊王納諫》:「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積年:好幾年.《張衡傳》:「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
曩:從前.《捕蛇者說》:「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
向:先前.《捕蛇者說》:「向吾不為斯役.」
久之:很久.《狼》:「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良久:很久.《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
異日:將來.《黃生借書說》:「日姑俟異日觀雲爾.」
旦旦:天天.《捕蛇者說》:「豈若吾鄉鄰旦旦有是哉?」
旦日:第二天.《陳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日:一天天.《捕蛇者說》:「而鄉鄰之生日蹙.」
翼曰:明天.《促織》:「翼日進宰.宰見其小,怒呵成.」
翌日:次日.《(指南錄)後序》:「翌日,以資政殿學士行.」
旦:早晨.《術蘭詩》:「旦辭爺娘去,暮至黃河邊.」
質明:天剛亮.《(指南錄)後序》:「質明避哨竹林中.」
亭午:正午.《古風》:「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
宵:晚上.《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
暝:天黑了.《夢游天姥吟留別》:「迷花倚石忽已暝.」
即日:當天.《鴻門宴》:「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中夜:半夜.《祖逖傳》:「中夜聞雞鳴.」
失時:過時.《論積貯疏》:「失時不雨,民且狼藉.」
無何:沒有多久.《促織》:「無何,宰以卓異聞.」 』
爾來:從那時以來.《蜀道難》:「爾來四萬八干歲.」
嘗:曾經』.《勸學》:「吾嘗終日而思矣.」
素:一向,平素.《陳涉世家》:「吳廣素愛人.「
既:已經.《曹劌論戰》:「既克,公問其故.」
既望:陰歷十六.《觀潮》:「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
適:剛才.《孔雀東南飛》:「適得府君書.」
幾:將近.《論積貯疏》:「漢之為漢,幾四十年矣.」
初:剛開始.《赤壁之戰》:「初一交戰.」
未幾:沒多久.《口技》:「未幾,夫駒聲起.」
尋:不久.《桃花源記》:「未果,尋病終.」
已而:不久.《醉翁亭記》:「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遽:立刻、馬上.《察今》:「遽契其舟.」
瞬息:一眨眼.《活板》:「瞬息可就.」
頃刻:一會兒.《狼》:「頃刻兩斃.」
少頃:一會兒.《口技》:『『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
食頃:一頓飯工夫.《促織》:「食頃,簾動..片紙拋落.」
卒:同猝」,突然.《赤壁之戰》:「五萬兵難卒合.」
倏爾:忽然.《灌園叟晚逢仙女》:「如何半日上倏爾又變了?」
秋:時候.《出師表》:「此誠危急哿亡之秋也.」
朔:陰歷每月初一.《逍遙游》:「朝菌不知晦朔.」
望:陰歷每月十五日.《五人墓碑記》: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晦:陰歷每月最後一天.《登泰山記》: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
今者:現在.《齊桓晉文之事》:「今者,有人語此,力足以舉千鈞.」
夜闌:夜深.《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夜闌卧聽風吹雨.」
薄暮:傍晚.《岳陽樓記》:「薄暮冥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