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關於說文體的文言文

關於說文體的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25 14:59:36

文言文四種文體說轉記序

1、說: 是古代的一種散文體裁。從內容上看,文體可以敘述事情,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發表議論;大多是一事一議,要求說出作者對某個問題的深刻見解。這種「說」,它的敘事及議論,都是為了表明作者對社會生活中的某個問題或某種現象的看法,從本質上說,它是屬於議論性的文體,與現代的雜文或雜感小品相似。初中階段所學的有《馬說》《愛蓮說》等。
2、傳:記述個人生平事跡的文章。一般來說多為記述那些在歷史上較有影響而事跡突出的人物的生平事跡。多採用敘述、描寫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風貌。這種文體,慣用於史書。一般為他人所寫,也有寫自己的傳記,如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
3、記:是古代的一種散文體裁。文言文標題中的「……記」,相當於現代文「記……」的形式。如「小石潭記」,就是「記小石潭」,即記述游小石潭的行蹤以及小石潭的景物。這類文章當中,大多數是游記,一種用來記敘旅途見聞和某地政治生活、社會面貌、風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勝古跡等的散文體裁。其次是些普通的敘事性散文或者「雜記」(包括如《桃花源記》這樣的詩前序文)。初中階段,還有《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滿井游記》(與《小石潭記》同類可屬於游記)、《核舟記》(類於「記核舟」,但類似於說明文多些)等。
4、序:序 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古代另有一種序是惜別贈言的文字,叫做「贈序」,內容多是對所贈親友的贊許、推重或勉勵之辭,如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即是作者寫給同鄉晚輩的贈序。還有一種是寫在詩歌前面的序,叫「詩序」,多交代所詠故事的有關內容或作詩的緣起,如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前面有一段序:「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這段小序即交代了作詞的緣起與過程。

② 以說為文體的 長篇 古文 生僻的都行!!!

還有《問說》《馬說》《師說》《黃生借書說》
1、《問說》
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於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
賢於己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問焉以求一得,所謂「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也。等於己者,問焉以資切磋,所謂交相問難(nàn),審問而明辨之也。《書》不雲乎?「好問則裕。」孟子論:「求放心」,而並稱曰「學問之道」,學即繼以問也。子思言「尊德性」,而歸於「道問學」,問且先於學也。
古之人虛中樂善,不擇事而問焉,不擇人而問焉,取其有益於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聖人擇之,芻蕘(ráo)之微,先民詢之,舜以天子而詢於匹夫,以大知而察及邇言,非苟為謙,誠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學而無問,朋友之交,至於勸善規過足矣,其以義理相咨訪,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未之多見也,況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學有未達,強以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賢於己者,忌之而不願問焉;不如己者,輕之而不屑問焉;等於己者,狎xiá之而不甘問焉,如是,則天下幾無可問之人。人不足服矣,事無可疑矣,此唯師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謹護其失,寧使學終不進,不欲虛以下人,此為害於心術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不然,則所問非所學焉:詢天下之異文鄙事以快言論;甚且心之所已明者,問之人以試其能,事之至難解者,問之人以窮其短。而非是者,雖有切於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學之所以不能幾(jī)於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問者,由心不能虛也;心之不虛,由好學之不誠也。亦非不潛心專力之敵,其學非古人之學,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問宜也。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聖人所不知,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聖人之所不能也。理無專在,而學無止境也,然則問可少耶?《周禮》,外朝以詢萬民,國之政事尚問及庶人,是故貴可以問賤,賢可以問不肖,而老可以問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恥下問,夫子賢之。古人以問為美德,而並不見其有可恥也,後之君子反爭以問為恥,然則古人所深恥者,後世且行之而不以為恥者多矣,悲夫!

2、《黃生借書說》
黃生允修借書。隨園主人授以書,而告之曰:
書非借不能讀也。子不聞藏書者乎?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然天子讀書者有幾?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強(qiǎng)假(jiǎ)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見之矣。」若業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guǐ)藏焉,曰「姑俟異日觀」雲爾。
余幼好書,家貧難致。有張氏藏書甚富。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其切如是。故有所覽輒(zhé)省記。通籍後,俸去書來,落落大滿,素蟫(yín)灰絲時蒙卷軸。然後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
今黃生貧類予,其借書亦類予;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與不幸,則其讀書也必專,而其歸書也必速。
為一說,使與書俱。

3、《師說》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雲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③ 文言文中「說是一種文體,可以_________ 也可以__________

說」是( 古代)的一種文體, 既可以( 發表議論 ), 也可以( 記事 ), 都是為了( 表明作者的見解,說明寄寓的道理)

④ 古文"說"這種文體的知識

說」是古代用以記敘、議論或說明等方式來闡述事理的文體。既可以發表議論, 也可以記事,都是為了表明作者的見解,說明寄寓的道理。往往是借一件事情或一種現象來表述作者對某些事物或問題的見解,篇幅一般不長。跟現在的雜文大體相似。
《文章辨體序說》:「說者,釋也,解釋義理而以己意述之也。」「說」的語言通常簡潔明了,寓意深刻;寫法較靈活,跟現代的雜文大體相似,通常采以小見大的辦法,借講寓言故事、狀寫事物等來說明事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托物寓意」。
「說」就是「談談」的意思,比如「馬說」從字面上可以解作「說說千里馬」或「說說千里馬的問題」
《愛蓮說》、《馬說》《捕蛇者說》、《師說》、《黃生借書說》就屬這一文體。
源自網路 http://ke..com/view/258460.htm#sub9146513

⑤ 說在古文中是什麼文體

說是一種文體,可以發表議論,也可以記敘事物或說明事物,但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絕對的標准答案

⑥ 寫出你學過的文言文中屬於書,記,銘,說四種文體的作品

書:《與朱元思書》
記:《小石潭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滿井游記》
銘:《陋室銘》
說:《馬說》《愛蓮說》

⑦ 說在古文中是什麼文體

中國的小說抄是從神話發展起來的,最早是口耳相傳,然後文人整理成搜神記之類的志怪小說。到了唐代出現了傳奇,著名的有鶯鶯傳、柳毅傳等。宋代有了話本,就是說書人用的本子。明朝章回小說開始興盛,到了清朝是古代小說的巔峰了。具體你可以去網路的。
文體是文學體裁的縮寫,可以認為就是上面所說的對小說的各種稱呼。只是很長一段時間小說在中國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勉強用現在的文學批評的視角也未嘗不可,只是感覺有些怪異…

⑧ 以說為文體的文言文

周敦頤的《愛蓮說》,用的就是托物言志的手法,用蓮花出淤泥而不染來表達對高潔品格的贊美之情。

熱點內容
教學資質掛靠 發布:2024-11-05 10:58:06 瀏覽:262
班主任拉黑 發布:2024-11-05 10:53:04 瀏覽:115
高二物理是必修幾 發布:2024-11-05 10:49:31 瀏覽:255
老師的肩膀作文 發布:2024-11-05 10:13:50 瀏覽:898
高考答案四川英語 發布:2024-11-05 10:13:10 瀏覽:684
自然地理學專業 發布:2024-11-05 09:46:16 瀏覽:354
教師書法比賽方案 發布:2024-11-05 07:56:39 瀏覽:6
小學英語備課 發布:2024-11-05 07:45:47 瀏覽:157
教師風采錄 發布:2024-11-05 07:39:13 瀏覽:441
孕婦葉酸要吃多久 發布:2024-11-05 06:44:02 瀏覽: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