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秋賦
這句話說不好什麼出處的,因為並沒有任何的事實記載。
應該說所有類似的話都是源於一葉知秋這個成語的。
像一落葉知天下寒之類的,都是一個意思。
那麼我們只能說說一葉知秋這個成語的來源了。
看見一片落葉,就知道秋天來臨。比喻由細微的跡象就能推知 事物發展變化的趨勢。
語本《淮南子·說山訓》:「以小明大,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宋唐庚《文錄》、陳元靚《歲時廣記》卷三引唐人詩:「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
所以,當要說出處應是《淮南子》,其他的都不算什麼出處的。
真的要在文言文當中找,基本找不到!
Ⅱ 求詳細解答:請閱讀下面的文言文,
1.C 2.A 3.C 4.(1)曲堤有個姓周人家的兒子周高橫行驕縱,殘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夠影響當地的權貴和豪紳,州縣的官吏都沒有人敢去追究。曾鞏逮捕了他,處以刑罰。 (2) 曾鞏寫文章,涉獵廣泛,當時擅長寫文章的人,很少能有超過他的。 (3)我所說的吝嗇,是指(說的是)他勇於作為,而吝嗇於改正過錯啊! |
Ⅲ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①曾鞏,字子固,建昌南豐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試作《六論》,援筆而
1.D 2.C 3.D 4.(1)曾鞏就招待他吃飯,送給他帽子和衣服,借給他車馬和騎從,在齊州四境誇示炫耀。 (2)當時擅長寫文章的人,很少能有超過他的。 |
Ⅳ 有什麼經典的古文和優美的文章
蘇軾的前後《赤壁賦》,有他樂觀的精神,和他質的蛻變。莊子的《逍遙游》,莊子的哲學,以及他的人生及價值觀。王勃的《滕王閣序》,句子優美,對寫景及屬文都有用。此外,寫愛情的《孔雀東南飛》,寫人生的《琵琶行》,寫人的曹植《洛神賦》,寫景的《秋賦》
Ⅳ 文言文節選自宋史儒林一,李覺,字仲明,譯文
李覺(947~993),字仲明,北宋官吏,青州人。李成子。曾任國子博士、水部員版外郎、司門員外郎等權職。988年(端拱元年)春,奉宋太宗之命,宣講《周易》之泰卦,眾大臣列坐聽講。他闡述「天地感通,君臣相應」的學說,宋太宗很高興,賜帛百匹。他曾兩次上疏論述蕃殖馬匹和控制糧價的意義與方法。他精通算術,曾與秘書閣校理吳淑等考試開封府秋賦舉人,談論起箅「堆免首足」法。李覺說:這種方法太繁瑣,我另有演算法。用題目來試,果然簡便,因著《算雉兔首足法》。另撰有《大衍義》,校《春秋正義》。他還曾多次上疏,詳述養馬、漕運、屯田三事,受到宋太宗的重視。
Ⅵ 古代用文言文來描寫秋天的文章
秋聲賦 歐陽修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於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予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童子曰:「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聲也,胡為而來哉?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雲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慄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號憤發。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蘢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餘烈。夫秋,刑官也,於時為陰;又兵象也,於行用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天之於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
「嗟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於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爭榮?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
童子莫對,垂頭而睡。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予之嘆息。
秋尋草自序 譚元春
予赴友人孟誕先之約,以有此尋也。是時,秋也,故曰《秋尋》。
夫秋也,草木疏而不積,山川澹而不媚,結束涼而不燥。比之春,如舍佳人而逢高僧於綻衣洗缽也。比之夏,如辭貴游而侶韻士於清泉白石也。比之冬,又如恥孤寒而露英雄於夜雨疏燈也。天以此時新其位置,洗其煩穢,待遊人之至。而遊人者,不能自清其胸中,以求秋之所在,而動曰:「悲秋」。予嘗言宋玉有悲,是以悲秋;後人未嘗有悲而悲之,不信胸中而信紙上,予悲夫悲秋者也。
天下山水多矣,老子之身不足以了其半,而輒於耳目步履中得一石一湫,徘徊難去。入西山恍然,入雷山恍然,入洪山恍然,入九峰恍然,何恍然之多?然則予胸中或有一「恍然」以來,而山山若遇也。
予乘秋而出,先秋而歸。家有五弟,冠者四矣,皆能以至性奇情,佐予之所不及。花棚草徑,柳堤瓜架之間,亦可樂也。曰「秋尋」者,又以見秋而外,皆家居也。誕先曰:「子家居詩少,秋尋詩多,吾為子刻《秋尋草》。」
盪婦秋思賦 蕭繹
盪子之別十年,倡婦之居自憐。登樓一望,惟見遠樹含煙;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幾千?天與水兮相逼,山與雲兮共色。山則蒼蒼入漢,水則涓涓不測。誰復堪見鳥飛,悲鳴只翼?秋何月而不清,月何秋而不明。況乃倡樓盪婦,對此傷情。
於時露萎庭蕙,霜封階砌;坐視帶長,轉看腰細。重以秋水文波,秋雲似羅。日黯黯而將暮,風騷騷而渡河。妾怨迴文之錦,君悲出塞之歌。相思相望,路遠如何?鬢飄蓬而漸亂,心懷愁而轉嘆。愁索翠眉斂,啼多紅粉漫。已矣哉!秋風起兮秋葉飛,春花落兮春日暉。春日遲遲猶可至,客子行行終不歸。
悲清秋賦 李白
登九疑兮望清川,見三湘之潺湲。水流寒以歸海,雲橫秋而蔽天。余以鳥道計於故鄉兮,不知去荊吳之幾千。於時西陽半規,映島欲沒。澄湖原闕湖字練明,遙海上月。念佳期之浩盪,渺懷燕而望越。荷花落兮江色秋,風裊裊兮夜悠悠。臨窮溟以有羨,思釣鰲於滄洲。無修竿以一舉,撫洪波而增憂。歸去來兮,人間不可以托此,吾將采葯於蓬丘。
秋陽賦 蘇軾
越王之孫,有賢公子,宅於不土之里,而詠無言之詩。以告東坡居士曰:「吾心皎然,如秋陽之明;吾氣肅然,如秋陽之清;吾好善而欲成之,如秋陽之堅百穀;吾惡惡而欲刑之,如秋陽之隕群木。夫是以樂而賦之,子以為何如?」
居士笑曰:「公子何自知秋陽哉?生於華屋之下,而長游於朝廷之上,出擁大蓋,入侍帷幄,暑至於溫,寒至於涼而已矣。何自知秋陽哉!若予者,乃真知之。方夏潦之淫也,雲烝雨泄,雷電發越,江湖為一,後土冒沒,舟行城郭,魚龍入室。菌衣生於用器,蛙蚓行於幾席。夜違濕而五遷,晝燎衣而三易。是猶未足病也。耕於三吳,有田一廛。禾已實而生耳,稻方秀而泥蟠。溝塍交通,牆壁頹穿。面垢落曁之塗,目泣濕薪之煙。釜甑其空,四鄰悄然。鸛鶴鳴於戶庭,婦宵興而永嘆。計有食其幾何,矧無衣於窮年。忽釜星之雜出,又燈花之雙懸。清風西來,鼓鍾其鏜。奴婢喜而告余,此雨止之祥也。蚤作而占之,則長庚澹澹其不芒矣。浴於暘谷,升於扶桑。曾未轉盼,而倒景飛於屋樑矣。方是時也,如醉如醒,如而鳴。如痿而行,如還故鄉初見父兄。公子亦有此樂乎?」公子曰:「善哉!吾雖不身履,而可以意知也。」
居士曰:「日行於天,南北異宜。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溫非其慈。且今之溫者,昔人炎者也。雲何以夏為盾而以冬為衰乎?吾儕小人,輕慍易喜。彼冬夏之畏愛,乃群狙之三四。自今知之,可以無惑。居不墐戶,出不仰笠,暑不言病,以無忘秋陽之德。」公子拊掌,一笑而作。
Ⅶ 請幫我文言文翻譯一篇:李覺,字仲明,本京兆長安人.太平興國五年舉《九經》
供參考:
李覺(947~993),字仲明,北宋官吏,青州人。李成子。曾任國子博士、水部員外郎、司門員外郎等職。988年(端拱元年)春,奉宋太宗之命,宣講《周易》之泰卦,眾大臣列坐聽講。他闡述「天地感通,君臣相應」的學說,宋太宗很高興,賜帛百匹。他曾兩次上疏論述蕃殖馬匹和控制糧價的意義與方法。他精通算術,曾與秘書閣校理吳淑等考試開封府秋賦舉人,談論起箅「堆免首足」法。李覺說:這種方法太繁瑣,我另有演算法。用題目來試,果然簡便,因著《算雉兔首足法》。另撰有《大衍義》,校《春秋正義》。他還曾多次上疏,詳述養馬、漕運、屯田三事,受到宋太宗的重視。
Ⅷ 古文 翻譯
1.有盜賊就擊鼓傳遞消息,相互援助,每次都能將盜賊擒獲。
2.當時擅長寫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過他的。
一時工作文詞者——當時擅長寫文章的人;
鮮能過也——很少有能超過他的。
提供原文、譯文及題目:)
原文:
曾鞏,字子固,建昌南豐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試作《六論》,援筆而成,辭甚偉。甫冠,名聞四方。歐陽修見其文,奇之。
嘉佑二年進士第,出通判越州。歲飢,度常平①不足贍,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諭告屬縣,諷富人自實粟,總十五萬石,視常平價稍增以予民。民得從便受粟,不出田裡,而食有餘。又貸之種糧,使隨秋賦以償,農事不乏。
知齊州,其治以疾奸急盜為本。曲堤周氏子高橫縱,賊良民,力能動權豪,州縣吏莫敢詰,鞏取置於法。章邱民聚黨村落間,號「霸王社」,椎剽奪囚,無不如志。鞏屬民為保伍,使幾察其出入,有盜則鳴鼓相援,每發輒得盜。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鞏飲食冠裳之,假以騎從,誇徇四境。盜聞,多出自首。鞏外視章顯,實欲攜貳其徒,使之不能復合也。自是外戶不閉。
徙洪州。會江西歲大疫,鞏命縣鎮悉儲葯待求,軍民不能自養者,來食息官舍,資其食飲衣衾之具,分醫視診。師征安南,所過州為萬人備。他吏暴誅亟斂,民不堪。鞏先期區處猝集,師去,市裡不知。
徙明、亳、滄三州。鞏負才名,久外徙,世頗謂偃蹇不偶。一時後生輩鋒出,鞏視之泊如也。過闕,神宗召見,勞問甚寵,拜中書舍人。
鞏性孝友,父亡,奉繼母益至,撫四弟、九妹於委廢單弱之中,宦學婚嫁,一出其力。為文章,上下馳騁,一時工作文詞者,鮮能過也。少與王安石游,安石聲譽未振,鞏導之於歐陽修,及安石得志,遂與之異。神宗嘗問:「安石何如人?」對曰:「安石文學行義,不減揚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輕富貴,何吝也?」曰:「臣所謂吝者,謂其勇於有為,吝於改過耳。」帝然之。
(節選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①常平:官倉名。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甫冠,名聞四方 甫:剛剛
B.賊良民,力能動權豪 賊:殘害
C.實欲攜貳其徒 貳:離間
D.安石輕富貴,何吝也? 輕:輕易
7.下列句子中,全部屬於曾鞏仁政措施的一組是(3分)
①民得從便受粟,不出田裡,而食有餘 ②又貸之種糧,使隨秋賦以償
③自是外戶不閉 ④鞏命縣鎮悉儲葯待求
⑤資其食飲衣衾之具 ⑥鞏先期區處猝集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曾鞏通判越州時,除了打開常平倉賑濟災民,還告示屬縣,勸說富人將十五萬石糧食以比常平倉儲糧稍高的價格賣給百姓,從而解決了飢荒問題。
B.曾鞏為了保護百姓,打擊盜賊,囑咐百姓編製成保伍,讓他們偵察盜賊行蹤,有情況就擊鼓傳遞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將盜賊捕獲。
C.曾鞏享有才名,卻長期做地方官,世人便認為他時運不好。而與此同時,一些晚生後輩卻春風得意仕途顯達,但曾鞏對此非常淡泊。
D.曾鞏在年輕的時候曾同王安石交往,當時王安石的聲譽不高,曾鞏把他引薦給歐陽修。但王安石得志後,竟然疏遠了曾鞏,將他視為陌路。
9.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 鞏飲食冠裳之,假以騎從,誇徇四境。
(2) 一時工作文詞者,鮮能過也。
(3) 臣所謂吝者,謂其勇於有為,吝於改過耳。
6.D(輕:以……為輕,輕視。 )
7.C(①③是仁政帶來的結果)
8.D(應是曾鞏和王安石疏遠。)
9.(1) 曾鞏就招待他吃飯,送給他帽子和衣服,借給他車馬和騎從,在齊州四境誇示炫耀。(3分,每小句1分。)
(2)當時擅長寫文章的人,很少能有超過他的。 (3分,前一小句2分,後一小句1分。)
(3)我所說的吝嗇,是指他勇於作為,而吝嗇於改正過錯啊!(3分,每小句1分。)
附參考譯文:
曾鞏,字子固,建昌南豐人。他從小就機智敏銳,十二歲時,曾嘗試寫作《六論》,提筆立成,文辭很有氣魄。到了二十歲,名聲已傳播到四方。歐陽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驚異。
嘉佑二年考中進士,出任越州通判。這一年發生了飢荒,他估計常平倉儲存的糧食不足以用來救濟,而鄉間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裡來購糧。曾鞏就張貼告示曉諭所屬的各縣,勸說富人如實申報自己儲存的糧食,共有十五萬石,讓他們將這些糧食比照常平倉的價格稍稍提高一點後賣給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買到糧食,又不出家鄉,而且糧食有餘。曾鞏又讓官府借給農民種子,讓他們隨秋季的賦稅一起償還,使得農事沒有耽誤。
任齊州知州,他的管理以根治邪惡、迅速嚴厲地打擊盜賊作為根本。曲堤有個姓周的人家的兒子周高橫行驕縱,殘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夠影響當地的權貴和豪紳,州縣的官吏都沒有人敢去追究。曾鞏逮捕了他,處以刑罰。章邱有百姓在鄉村裡聚眾結伙,號稱「霸王社」,殺人劫財,劫奪囚徒,沒有一件不能如願的。曾鞏讓百姓組成保伍,讓他們偵察盜賊的行蹤,有盜賊就擊鼓傳遞消息,相互援助,每次都能將盜賊擒獲。有一個名叫葛友的人,名列被追捕者之中,有一天,他到官府自首。曾鞏就招待他吃喝,送給他衣帽,給他配備了車馬和隨從,讓他四處誇耀。盜賊聽說了這件事,大多出來自首。曾鞏表面上看來是將此事到處張揚,實際上是想要離間分化那些盜賊,讓他們不能再糾合在一起。從此,齊州的人們連院門都不用關閉就可以安睡了。
調任洪州。適逢江西當年瘟疫大流行,曾鞏命令各縣鎮都儲存葯物以備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難不能養活自己的,就招來住在官舍,供應給他們飲食衣被等用品,分派醫生給他們治病。朝廷的軍隊征討安南,所經過的州要准備上萬人所需的物資,其他地方的官吏藉此機會橫征暴斂,百姓難以忍受。曾鞏則事先分別處理好了大軍突然集結時的吃住問題,因此,軍隊離開後,城鄉的百姓都不知道。
調任明州、亳州、滄州知州。曾鞏負有才名,長期在各地任地方官,世上不少人認為他命運不濟,時運不佳。這一時期,朝廷的一批晚生後輩出人頭地,曾鞏對此看得很淡泊。一次經過朝廷時,神宗召見他,對他慰勞問候,十分寵信,任命他為中書舍人。
曾鞏品性孝順父母,與兄弟友愛,父親去世後,他侍奉繼母更加無微不至,在家境衰敗,無所依靠的情況下,撫育四個弟弟、九個妹妹,他們的讀書、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辦。曾鞏寫文章,涉獵廣泛,氣勢很盛,當時擅長寫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過他的。年輕時與王安石交往,王安石當時聲譽不大,曾鞏將他引薦給歐陽修。王安石得志後,曾鞏對他有了不同的看法。神宗曾經問曾鞏:「王安石是怎樣的人?」曾鞏回答說:「王安石的文章學問和行為道義,不在揚雄之下,但因為他吝嗇的緣故所以比不上揚雄。」皇上說:「王安石對富貴看得很輕,怎麼說他吝嗇呢?」曾鞏說:「我所說他吝嗇,是說他勇於作為,但吝嗇於改正自己的過錯啊。」神宗贊同他的這個看法。
Ⅸ 古文在線翻譯
在嘉佑二年的時候中了進士。被調到太平州任司法參軍,召集人們編輯校對史館的書籍,搬遷館閣校對書刊,集子。
Ⅹ 文言文翻譯
燕國百姓推舉太子(姬平)為國王,這就是燕昭王,他在燕國被敵國擊破後留下的爛攤子上即位,弔祭死者,幫助孤寡家庭,和百姓同甘共苦,紆尊降貴發出高薪招募人才,他對郭隗說:"齊國會趁著我國內亂未定而偷襲我國,我深知我國實力小,不能抵抗它.但是我衷心希望採用人才來和我一同治理國家,以洗雪先王的恥辱.如果先生找到合適的人才,我一定親自為他服務效勞."郭隗說:"古代有一個皇帝命令一個太監帶著千金去購買千里馬,但是找到時馬已死了,於是那個太監用五百金買了馬頭回來.皇帝大怒,太監說:大王出願至誠,死馬都願意買,何況活馬呢?不久就會有人送千里馬來.結果不到一年,這個皇帝買到了三匹千里馬.現在大王你真心招募人才,不妨把我當作故事中的死馬一樣厚待,那麼四方勝過我的人才一定會像活的千里馬一樣來投靠你."於是燕昭王為郭隗從新蓋了一座規模如同宮殿一樣的公寓,對待郭隗像對待自己的老師一樣尊敬.於是天下的人才爭著來投奔燕國:其中著名的樂毅來自魏國,劇辛來自趙國.燕昭王封樂毅為亞卿,委任他重要職務.
兄弟你還算懂點文學歷史,希望繼續往下看,後面的"火牛陣"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