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美術扎染
1. 扎染的工藝特色
蠟染和扎染都是在雲南若干種民族中流行的傳統印染方式,兩者的原理相似,工藝上略有區別。蠟染就像照相術一樣,照相術是利用光化學原理,首先對負片(底片)進行光化學反應,按照光的強度,反應程度就不一樣,最後形成了越黑的影象物體越透明,越白的影象越黑,被蠟附著的面料就沒有,仍然保持原來面料的顏色,在蠟附著的邊緣,由於蠟的滲透,被染的顏色也形成了滲透的樣子,並且顏色有從無到有的過渡效果,當年煉金的人如果繼續研究化學及蠟染的話,可能就可以發明照相機了。
扎染與蠟染的染料是可以一樣的,但扎染的方法更加生動,面料不是靠蠟來附著,而是依靠繩子來裹扎一部分面料,被扎住的部分不放到染料中,其他部分一樣就形成了與染料一致的顏色,捆紮部分也由於液體的浸透形成了顏色的過渡。
用蠟染和扎染工藝製成的壁掛、其他工藝品,極富民族特色,一直深得國內外遊客的青睞。若是花色呢就是扎染更自然一些。但要是論圖案畫呢!就應該是蠟染圖案更加豐富多彩,形象地再現了人物風貌、山水花鳥、耐人鑒賞。更加生動活潑。 數碼藝術是信息化、數字化時代產物下的一種新興藝術門類,反映著強烈的現代文化氣息。拉薩爾—新航藝術學院視覺系主任古納南(Gunalan Nadarajan)說:「數碼藝術指的是那些運用電腦科技各方面的新發展,尤其是資訊、傳播、圖像、生物科學等研究成果,進行創作的藝術形式和過程」(②)。這種藝術創作的形式與以往的模式有所改變。它打破了以往單純設計師創作的模式和思維,能夠把電腦科技以及相關的新信息、新技術進行集合,實現了將電腦強大的存儲功能、編輯功能和設計師的創意能力組合起來,進行「人機互動」設計的超強功能的整合,進而使設計師最大化地對各種事物、各個學科體系的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與裂變,產生出陌生驚奇、獨具一格、令人難忘和充滿未來感的全新視覺形象。
以市場為導向,在相應的載體上創造出新的視覺圖案,形成獨具創意、適銷對路和具有藝術附加值的紡織服飾產品滿足市場需求,是現代扎染進行產業化藝術實踐活動的最終目的。因此,扎染藝術突破傳統、經典工藝和材料的限制,借鑒數碼藝術進行現代扎染圖案設計,可謂「與時俱進」。它既有一定的理論研究價值,又有著很強的應用實踐性。
幫助幼兒形成積極的個性特徵和良好的心理品質,為其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如何在幼兒一日生活中融入與挖掘美術教育元素呢?
一、在環境創設中融入美術教育元素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綱要》的這一理論要求我們把環境作為一種「隱形課程」,帶領幼兒一起去設計和創設,創設環境的過程也就是教師、幼兒合作,幼兒以主人的身份參與的教育過程。幼兒無法運用文字表達,美術便成為孩子們表達心聲、表現自我的最佳手段,讓孩子們積極運用美術手段與環境互動起來是我們美好的願望。環境創設中無不滲透著豐富多彩的美術教育元素。
二、在游戲活動中融入美術教育元素
游戲是幼兒的生命,一日活動中游戲是貫穿於始終的主要活動。除了游戲本身的教育作用外,游戲在創造性和合作性培養中是極好的手段。教師為幼兒提供豐富的美術活動材料:蠟筆、粉筆、油畫棒、各種紙張等。還發動家長、幼兒共同收集:蛋殼、瓜子、紅豆、各種樹葉進行拼貼添畫,當孩子們用幾片樹葉拼貼成美麗的金魚;用毛線粘貼成一盆盛開的菊花,看見孩子們完成了一幅幅作品後,我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孩子們自豪的告訴我,這是「我」做的,我分明從他們的臉上讀到用金錢買不到的東西――自信。
每個班級都設置了開放的美工區游戲,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在自由活動時間參與活動,並自覺遵守自己制定的規則。針對不同水平的幼兒,設計相應的游戲活動,引發孩子的興趣,培養了幼兒間相互的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不僅有利於調動幼兒的美術積極性、主動性,還能使每個幼兒都相應有所提高,同時活動也賦予幼兒以滿足感和成就感。真正把游戲融合到幼兒的美術教育中去,讓孩子在游戲中不知不覺地完成美術教學活動,自由、自主、愉快地獲得各種能力的發展。
三、在各領域資源中融入美術教育元素
(1)將音樂活動融入美術活動之中
美術活動有一定的創造性。所謂創造性的美術活動,是指啟發幼兒運用擴散的方式進行思維,以訓練和誘發幼兒的創造性為主要目的的美術活動。創造性美術活動有利於幼兒處於萌芽狀態的智力開發,所以在一日生活中,我班嘗試開展「畫音樂」的活動。我讓幼兒先欣賞一些較熟悉的樂曲,引導幼兒對樂曲的理解,然後要求幼兒用筆畫出來。如讓幼兒畫《龜兔賽跑》之前,先組織幼兒欣賞《龜兔賽跑》的樂曲,通過優美動人的樂曲,啟發幼兒的思維和聯想,使他們充分發表感受、感想。有的說:「我好像看到有小猴子,小鹿來賽場看烏龜和兔子的賽跑。」有的說:「我好像看到大象用哨子發出賽跑的口令。」有的說:「我好像看到烏龜正在慢慢向前爬。」有的說:「我好像看到小兔子追烏龜,追的滿頭大汗。」然後讓幼兒自己對音樂最深的印象畫出來。幼兒在此項活動中充分發揮了想像力,畫出了與別人不同的畫面。所以很巧妙地把音樂的美與美術的美融合與一體,使美術活動生動而有趣。
(2)將語言、科學、社會等融入美術活動之中
將美術同語言、科學、社會等學科的橫向聯系,並考慮其教育效果,使之真正成為美術教學的補充和延續。如:在語言詩歌《吹泡泡》活動中,(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露珠是小草吹出的泡泡,葡萄是藤兒吹出的泡泡……),美術活動可選擇畫吹泡泡的內容。再如為語言活動《金色的房子》製作小布書,在開展繪制小布書的活動中,先讓幼兒談談自己熟悉、喜歡的故事,然後用已掌握的美術技能將故事內容表現出來,繪制好的小布書放在圖書角,讓幼兒之間相互「交流」,促進語言提高。如在社會領域中有認識了解國旗、長城、天安門、家鄉等內容,美術活動內容可以選擇畫國旗、長城、天安門、美麗的家鄉等。在科學活動《有用的紙》中,運用紙的特徵進行美術製作(折疊、剪紙、繪畫、扎染等)。這種整合,可以幫助幼兒建立起各種學習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鞏固他們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提高綜合素質能力。因此各個學科加入美術元素而變得更加有趣味,老師願意教,幼兒願意學。
四、在日常生活中挖掘美術教育元素
1、根據陳鶴琴先生「玩中學」的精神,我們注重在幼兒園日常生活活動中創設情境,引導幼兒進行美術創作。如:在「認識標記」這節課後,教師鼓勵幼兒為本班設計製作了規則標記,然後讓孩子們自己評選一幅(幼兒都能讀懂的),貼在相應的地方,提醒大家共同遵守。在洗手間有「節約用水」的標記、午睡室有「安靜入睡」的標記等
2、節日裝飾幾乎是幼兒園最普遍的日常美術活動。兒童節、國慶節、迎新年往往是孩子們最為熟悉、興奮的節日。也是讓幼兒大展身手的好時機。一把剪刀,幾張彩紙就在孩子的手中轉動、跳躍著,不一會,綵帶,拉花、窗花便一下子涌現出來。可別小看他們,但哪兒貼窗花,哪裡該掛綵帶,他們一點也不含糊。在自己布置的環境中去慶祝自己的節日,心裡可別提多高興啦。
3、在日常活動中教師經常帶領幼兒走出園門,走進大自然中;讓幼兒在無拘無束的生活活動中,觀察周圍的動態環境,觀察生活中事物的變化和發展;讓幼兒在跑跑、跳跳、說說、笑笑、看看、摸摸、聞聞的動作中,感知事物的外部形態和內在結構;從平凡的生活尋找美、發現美,為從感性生活經驗形成表象和意象打下基礎。如在創作「美麗的春天」時,我就帶領去戶外玩,讓幼兒一點一點地積累自己對春天的所見所聞,並讓幼兒把自己的所見所聞說給老師和同伴聽,等時機差不多了,就開展命題畫《春天》,指導幼兒結合樹葉、天氣、穿衣、春天的農作物、春天小朋友的活動等特色,畫出春天的主題畫,這樣,幼兒既不感到陌生,畫面又豐富生動。所以說美術的表達表現無處不在,美術活動融入了幼兒的日常生活與學習中。
五、在親子活動中挖掘美術教育元素
親情是生活中最珍貴的情感,親子活動是家園合作中最重要的途徑。在美術活動中,家長對幼兒美術創作的理解、支持會激發幼兒興趣,家長的積極參與、引導會促進幼兒美術能力的發展。我們綜合運用多種策略,指導幼兒、家長走進美的時空,創造美的作品。不僅陶冶了孩子們的審美情感,更讓大家感受到人間濃濃親情。
總之,美術教育是一日活動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通過美術教育這個工具,使美術成為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手段,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提高,增強幼兒發現和感受美的能力,使他們將來的生活豐富多彩、充滿樂趣。
3. 美術課上學扎染,染完色密封了拿回家了,然後怎麼辦啊
放置一晚上或者24小時,打開洗干凈,就可以了
4. 小學美術教學視頻《小扎染》的觀後感該怎麼寫。緊急求助
主要寫這三方面的內容:
1、知識與技能方面的
2、教學方法
3、教學後讓學生學會了什麼
5. 送給媽媽的衣服扎染美術教案有哪些
活動名稱:送給媽媽的衣服 (美術)
活動目標:
1.遷移已有的染紙經驗,嘗試在較大的紙張上多次折染
2.體驗更豐富的對稱或重復、發散的圖案以及多種色彩印染變化的美。
3.嘗試有創意地運用不同的染紙圖案剪貼衣服。
活動准備:
1.幼兒用書、掛圖。
2.幼兒有過染紙的經驗。
3.顏料、毛筆、剪刀、漿糊、彩紙和4開宣紙等人手一張、8開宣紙若干、幼兒的染紙作品三張、幼兒已有繪畫作品「衣服設計圖」。
活動過程 個性化的修改
一、 通過談話,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
二、 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的染紙經驗,交流不同的折法所出現的不同圖案。
1. 出示幼兒染紙作品,引導他們欣賞、討論。
師:你喜歡哪個花紋?
師:猜猜看是怎樣折的?怎樣塗染的?
2. 引導幼兒邊討論邊嘗試更多的折法和染發?
3. 出示個別幼兒染出的變化更豐富的作品,引導幼兒欣賞對稱、重復或發散的圖案及顏色相互印染所產生的美感。
師:這個是怎樣的?顏色有什麼變化?
三、 幫助幼兒遷移已有的經驗,鼓勵他們探索在一張紙上用不同的方法反復折染。
師:我們會這么多的折法,能不能在一張紙上染出幾種圖案?
師:個別幼兒嘗試在一張較大的紙上先折染一次,再換一種方法折染一次。
四、 幼兒嘗試用較大的宣紙進行多次折染。
五、 展示、欣賞幼兒的染紙作品。
師:你喜歡的花紋是什麼樣的?
師:猜猜是如何折染的?
六、按照「衣服設計圖」裁剪。
6. 兒童扎染可以用水粉顏料嗎美術班孩子上一節課,不想買扎染燃料了!
兒童畫的形式包括水粉色彩國畫蠟筆油筆水彩筆扎染等。而其中色彩水粉都屬於色彩。
7. 大理扎染藝術風格形成的原因
魯本斯一生的創作中,主要是宗教神話題材,他在基督教題材的創作中,不可避免要受到教會的制約,但在神話題材創作中,就可以自由發揮自己的藝術個性。魯本斯從威尼斯大師們那裡獲得色彩造型的啟迪,在自己的創作中,色彩藝術得到了盡善盡美的發揮,已經超過了他所尊重的威尼斯畫派的成就。
魯本斯是一位偉大的人文主義畫家,即使宗教神話是他創作的主要題材,但他還是以世俗的人物和自然去描繪神界人物,正如法國美術史家丹納所言:他的作品表面上塗著一層天主教的聖油,而骨子裡的風俗、習慣、思想感情,一切都是異教的。在魯本斯的作品中體現出熱愛生活,對生活充滿美好理想、豐富的想像力,通過藝術形象肯定人的力量和人生的歡樂,他善於運用健康豐滿、生機勃勃的形象,洋溢著樂觀與激情的性格,去表現自己的審美理想與趣味。由於他所處的上流社會環境,迎合上層貴族的審美要求,所以他筆下的人物,尤其是婦女幾乎都是貴婦人,體態胖肥,皮膚細嫩,騷首弄姿,扭捏作態,而男子都是浪盪公子一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蘭德斯貴族資產者的追求享樂和驕奢淫逸的生活情趣。魯本斯一生創作極為豐盛,作品多具有宏大的場面,強烈的運動感,雄健的造型,富有想像力和戲劇性情節;對比鮮明、響亮飽滿的色彩;流動的線條、激動人心的畫面藝術效果,給人以一種富麗堂皇、華美火熱、歡騰鼓舞的藝術感受。
魯本斯一生過著王子般的生活,49歲時愛妻去逝,53歲時又與一位16歲的妙齡少女海倫·富爾曼結婚,仍然過著幸福生活。在他63歲時走完了自己藝術的一生,為人類藝術寶庫貢獻了三千餘幅藝術珍品。法國美術史家丹納說:佛蘭德斯只有一個魯本斯,正如英國只有一個莎士比亞,其餘的畫家無論如何偉大,總缺少一部分天才。
8. 天津剪紙扎染藝術家任秉鑒
天津剪紙大致分為剪刀剪紙和刀刻剪紙兩種。清初的剪紙以剪刀剜剪,用於年節室內外門窗裝飾及服裝綉花圖案,線條流暢,紋理清楚的特色。天津剪紙的表現手法多以諧音和象徵寓意手法示意追求吉祥如意。
9. 中班美術活動教案頭巾
設計服裝教案--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一條剛剛放人角區的扎染頭巾立刻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真好看!」「哇,這個地方就像小珍珠一樣!」「我也要在布上畫這樣的花。」聽了孩子們這些有趣的話,我對他們說:「孩子們,這些圖案可不是畫上去的。」「那是怎麼弄上去的?」「這是用扎染的方法染出來的。」「扎染?」「扎染是什麼?」幼兒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起來。美好的事物和漂亮的藝術作品對於幼兒有著天然的吸引力,同時,幼兒亦是天生的小藝術家,因為他們對於藝術活動具有很強的學習潛能,扎染活動對於中班幼兒來說,既陌生又新鮮,幼兒在學習了解扎染的製作過程中,能夠體驗到扎染帶來的樂趣,感受不同的扎染方法會帶來顏色、圖案多種變化。
設計服裝教案--活動目標:
1、嘗試使用各種材料,根據自己設計的圖稿來進行扎染活動。
2、感受不同的扎染方法與圖案變化之間的關系。
設計服裝教案--活動准備:
經驗准備:已嘗試過簡單的扎染方法,製作單層布作品。
物質准備:設計好的圖稿、染料、鍋、鹽、白背心、電磁爐、水盆、石頭、皮筋、棉線繩、竹夾子、鐵夾子、筷子、冰棍棍等。
設計服裝教案--重點、難點:
重點:能根據自己設計的圖稿進行製作。
難點:能在背心兩面扎染出不同的圖案。
設計服裝教案--活動過程:
1、出示幼兒已經設計好的圖稿,引導幼兒回憶自己的設計方案,並能說出與圖案相對應的扎染方法。
教師:這是上次大家自己設計的扎染圖稿,圖稿中的符號都代表著不同的扎染方法,請大家分別來說說這些圖形都代表著哪些扎染方法?
幼兒:圓圈表示用捆紮法。
幼兒:小正方形表示用竹夾子夾。
幼兒:長長的線是用鐵夾子夾。
幼兒:長方形是要用筷子和線繩捆的方法。
2、請幼兒根據自己的設計圖稿來進行扎染活動。
教師:現在大家就可以根據自己圖稿中設計的圖案來製作自己的服裝啦。
幼兒進行扎染製作,教師指導個別有困難的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