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文言文所以

文言文所以

發布時間: 2020-11-19 05:21:39

『壹』 語文古文中"所以"的全部意思

1、原因,情由。

《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聖人能知所以。」

釋義:天下之主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只有聖人才能知道怎樣。

2、表示因果關系。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

趙樹理《三里灣·放假》:「可是她每天都是第一個先到的,所以對這房子里邊的情況很熟悉。」

3、指實在的情由或適當舉動。

忘乎所以

4、所用;用來

《韓非子 五蠹》: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

釋義:施行仁義和機智善辯,都不是用來保持國家的辦法。

(1)文言文所以擴展閱讀

典故

《三國志·諸葛亮傳》卷三十五

作者:諸葛亮

原文: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譯文: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前漢所以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後漢之所以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時,每次與臣談論這事,未嘗不嘆息而痛恨桓帝、靈帝時期的腐敗。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人都是忠貞善良、守節不逾的大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麼漢朝的復興,就會指日可待了。

『貳』 在古文言文中,「所以」一詞,一般怎麼翻譯為什麼有的時候用「所以」而不單用「以」

「所以」一般翻譯為:「……的原因」表原因。「用來……的辦法(條件等)」表憑借。因為「所以」的用法比「以」廣泛,所以有時不會被「以」所替代。

一、所以拼音:suǒ yǐ

釋義:表示因果關系。

出處:漢代·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白話譯文:我們之所以離開親人來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節義呀。

二、以拼音:yǐ

釋義:

1、用,拿,把,將:以一當十。以苦為樂。以身作則。以鄰為壑。以訛傳訛。以往鑒來。

2、依然,順,按照:以時啟閉。物以類聚。

3、因為:以人廢言。勿以善小而不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在,於(指時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目的在於:以待時機。以儆效尤。

6、文言連詞,與「而」用法相同:夢寐以求。

7、用在方位詞前,表明時間、方位、方向或數量的界限:以前。以內。

8、用在動詞後,類似詞的後綴:可以。得以。

9、古同「已」,已經。

10、太,甚:不以急乎?

11、及,連及:富以其鄰。

(2)文言文所以擴展閱讀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予以[yǔ yǐ]

給以。

2、以外[yǐ wài]

方位詞。在一定的時間、處所、數量、范圍的界限之外。

3、以上[yǐ shàng]

表示位置、次序或數目等在某一點之上。

4、以期[yǐ qī]

用在下半句話的開頭,表示下文是前半句所說希望達到的目的。

5、藉以[jiè yǐ]

用在下半句的開頭,表示把上半句所說的內容作為憑借,以達到某種目的。

『叄』 「所以」在文言文中有什麼意思

1、原因,情由。《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聖人能知所以。」

2、可與形容詞或動片語成名詞性片語,仍表示原因、情由。《莊子·天運》:「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

3、用以,用來。《莊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

4、連詞。表示因果關系。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荀子·哀公》:「君不此問,而問舜冠,所以不對。」

5、連詞。表示因果關系。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史記·魏公子列傳》:「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

6、連詞。表示因果關系。上半句用「因」或「緣」,下半句用「所以」。後來發展為「因為……所以……」的句式。唐劉肅《大唐新語·諧謔》:「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團團。」

7、可以。《易·乾》:「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

8、所作,所為。

《論語·為政》:「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康有為註:「以,為也。」

(3)文言文所以擴展閱讀

所以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suǒyǐ,意思是指原因,情由,用以,用來。宋蘇洵《幾策·審勢》有記載:「故威與惠者,所以裁節天下強弱之勢也。」

基本解釋

今:表示因果關系,常與「因為」連用 他因為刻苦訓練,所以成績提高很快;

古:……的原因 例句: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晏子使楚》

指實在的情由或適當舉動忘乎所以

所用;用來 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

原因;緣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參考資料:網路-所以

『肆』 文言文中,」所以...者」是什麼句式什麼意思

文言文中,」所以...者」是判斷句。

「所以……者,乃……也」,意思是「之所以……,是因為……」 其中:「所以...者」就是「(事/物)之所以……(的原因)」。

(4)文言文所以擴展閱讀:

一、構成形式

構成古代漢語判斷句的基本條件是名詞性詞語直接充當謂語。並且,可以在謂語後面用語氣詞「也」加強判斷語氣。還可以在主語後面用代詞「者」復指主語。 這樣,根據用不用「者」、「也」的各種情況來看,古代漢語的判斷句共有四種基本形式。

1、主語,謂語+「也」。(「制,岩邑也。」)

2、主語+「者」,謂語+「也」。(「兵者,凶器也。」)

3、主語+「者」,謂語。(「兵者,凶器。」)

4、主語,謂語。(「兵,凶器。」)

二、句式特點

1、「者也」句式

1) 表示類屬關系。

「滕,小國也。」

白話文:「滕國,一個小國家。」

2)表示等同關系。

「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紂之三公也。」

白話文:「過去的九侯、鄂侯、文王,紂王的三公的。」

3)表示比喻。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白話文:「你的人,船啊;平民的,水啊。」

4)表示主語同謂語之間有某種邏輯關系。

「夫戰,勇氣也。」

白話文:「作戰,要靠勇氣。」

5)表示造成某種結果的原因。

「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白話文:「良庖歲改刀,割了;族庖月更刀,折斷了。」

2、「皆」「乃」句式

吾乃常山趙子龍。

白話文:我是常山趙子龍。

3、「為」「是」句式

余為伯儵。

白話文:我是伯鯈。

4、「非」「否」「莫」否定判斷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白話文:城牆不是不高啊,池塘也不是不深的,戰爭不是不精良的,糧食不是不多了,放棄它,這是地利不如人和」。

『伍』 文言文中」所以」的用法都有哪些

1、可以。《易·乾》:「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莊子·知北游》:「人倫雖難,所以相齒。」 王引之 《經傳釋詞》卷九:「言可以相齒也。」《文子·上仁》:「貴以身治天下,可以寄天下;愛以身治天下,所以托天下。」

2、所作,所為。《論語·為政》:「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康有為 註:「以,為也。」

3、連詞。表示因果關系。上半句用「因」或「緣」,下半句用「所以」。後來發展為「因為……所以……」的句式。 唐 劉肅 《大唐新語·諧謔》:「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團團。」 前蜀 貫休 《蜀王入大慈寺聽講》詩:「只緣 支遁 談經妙,所以 許詢 都講來。」《老殘游記》第一回:「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學也未曾進得一個。」 老舍 《黑白李》:「 黑李 是我的好友,因為常到他家去,所以對 白李 的事兒也略知一二。」

4、連詞。表示因果關系。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史記·魏公子列傳》:「 勝 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異日, 種 諫曰:『臣所以在(早)朝而晏罷若身疾作者,但為 吳 耳!』」《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所以相邀相公遠來者,正要相公游此間耳。」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 李自成 之所以敢於向東奔竄,是因為他聯絡 羅汝才 到 潼關 接應。」

5、用以,用來。《莊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史記·孟嘗君列傳》:「若急,終無以償,上則為君好利不愛士民,下則有離上抵負之名,非所以厲士民彰君聲也。」 宋 蘇洵 《幾策·審勢》:「故威與惠者,所以裁節天下強弱之勢也。」

『陸』 古文中 「所以」的意思

可能有多種情況。
1.原因,情由。《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聖人能知所以。」
2.可與形容詞或動片語成名詞性片語,仍表示原因、情由。《莊子·天運》:「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
3.用以,用來。《莊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
4.連詞。表示因果關系。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荀子·哀公》:「君不此問,而問

冠,所以不對。」
5.連詞。表示因果關系。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史記·魏公子列傳》:「

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
6.連詞。表示因果關系。上半句用「因」或「緣」,下半句用「所以」。後來發展為「因為……所以……」的句式。

劉肅
《大唐新語·諧謔》:「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團團。」
7.可以。《易·乾》:「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
8.所作,所為。《論語·為政》:「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柒』 在文言文中"之"的所有意思```

1、往:由京~滬。君將何~?

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於做賓語):求~不得。取~不盡。操~過急。言~成理。取而代~。有過~無不及。反其道而行~。

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不覺手之舞~,足之蹈~。

4、指示代詞。這;那:~二蟲。~子於釣。

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片語。

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心。鍾鼓~聲。以子~矛,攻子~盾。

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家。無價~寶。緩兵~計。千里~外。意料~中。十分~九。

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大。戰斗~激烈。大道~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就下,極為自然。

(7)文言文所以擴展閱讀

之組詞:之後、總之、兼之、之箇、之江。

1、之後:[zhī hòu]

單獨用在句子開頭,表示在上文所說的事情以後:~,他們又提出了具體的計劃。

2、總之:[zǒng zhī]

表示下文是總括性的話:政治、文化、科學、藝術,~,一切上層建築都是跟社會的經濟基礎分不開的。你愛唱歌,我愛下棋,他愛打乒乓球,~,都有個人的愛好。

3、兼之:[jiān zhī]

表示進一步的原因或條件,加以。

4、之箇:[zhī gè]

則個。助詞。略近於「著」、「者」。

5、之江:[zhī jiāng]

謂江流之曲折如「之」字者。如古 浙江 及今 錢塘江 下游 聞家堰 至 閘口 一段即有此稱。

『捌』 文言文中如何表達「全部」

  1. 在句子中做結構助詞時,表達都這種情況。

    俱【讀音】jù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內在涅,與之俱黑。——容出自《荀子•勸學》

    咸【讀音】xián

    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出自晉朝陶淵明《桃花源記》

    皆【讀音】jiē

    仲尼先飯黍而後啖桃,左右皆掩口而笑。——出自戰國韓非子《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2. 在句子中做形容詞時,表示所有的這種情況

    眾【讀音】zhòng

    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之類——出自戰國墨子《墨子•公輸》

    諸【讀音】zhū

    君子求諸己。——出自戰國孔子《論語•衛靈公》:

  3. 在句子中做副詞 表示時,表示全的這種情況

    盡【讀音】jìn

    餚核既盡,杯盤狼藉。——出自宋朝蘇軾《赤壁賦》:「

    窮 【讀音】qióng

    子子孫孫,無窮盡也。——出自戰國《列子•湯問》

    極【讀音】jí

    茂初在廣漢,夢坐大殿,極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輒復失之。——出自南朝范曄《後漢書•蔡茂傳》

『玖』 古文所以是什麼意思

好幾種意思:

suǒyǐ
1、......的原因
2、用來
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
3、原因;緣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拾』 文言文中「之」所有的意思

文言文中「之」的意思如下:
1、施行、進展。例如: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禮記》
譯文: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有賢德、有才能的人選出來(給大家辦事),
(人人)講求誠信,崇尚和睦。
2、出,生出,滋長。例如:
枝莖益大,有所之。——《說文》
譯文:枝莖逐漸生長壯大,有所增高。
3、去,到,前往。例如: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譯文:我准備到南海去,你覺得怎麼樣?
4、指示人或事物,相當於「這個」「那個」。例如:
虎因喜,計之曰。(之:這,指上文所說驢生了氣只能踢的情況。)——唐·柳宗元
譯文:老虎因此而欣喜,盤算此事。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稱,相當於他、她、它、他們。例如:
鄭商人弦高將市於周,遇之。——《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譯文:鄭國的一個叫弦高的商人正要去周朝的管轄地做買賣,半路上遇到了他們(秦國的部隊)。
6、指示代詞,相當於「其」、「他的」、「其他的」。例如:
紂王令推上法場,斬之老母。——《武王伐紂平話》
譯文:紂王命令推上法場,斬了他的老母親。
7、用於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沒有實際意義。例如:
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譯文:我看見軍隊出城,卻看不到軍隊回來。

熱點內容
小學班主任的成長故事 發布:2024-10-19 11:36:21 瀏覽:19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編制要求 發布:2024-10-19 10:58:05 瀏覽:469
內江歷史 發布:2024-10-19 10:50:55 瀏覽:209
廣平教師招聘2017 發布:2024-10-19 10:24:33 瀏覽:95
化學品海運 發布:2024-10-19 08:39:32 瀏覽:608
手機怎麼使用北斗導航 發布:2024-10-19 06:22:07 瀏覽:492
關於教育論文 發布:2024-10-19 06:13:50 瀏覽:821
英語演講比賽稿 發布:2024-10-19 04:08:45 瀏覽:776
語文字音題 發布:2024-10-19 03:20:03 瀏覽:134
股指期貨歷史 發布:2024-10-19 03:16:24 瀏覽: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