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文言文
❶ 《去私》文言文翻譯(大概翻譯)
戰國呂不韋《去私》的翻譯:
天的覆蓋是沒有偏私的,地的承載是沒有偏私的。日月照耀四方是沒有偏私的,四季的運行是沒有偏私的。它們都是各自施行它們的恩德,所以萬物才能得以生長。
黃帝說:「音樂禁止過分,色彩禁止過分,衣服禁止過分,香氣禁止過分,飲食禁止過分,宮室禁止過分。」堯有十個兒子,但是不把王位傳給他的兒子卻傳給了舜;舜有九個兒子,但不傳位給他的兒子卻傳給了禹。他們最公正了。
晉平公向祁黃羊詢問道:「南陽沒有縣令,誰能來擔當這個縣令的職務呢?」祁黃羊回答說:「解狐可以擔當這個職務。」晉平公說:「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祁黃羊回答說:「您是問可以不可以,並沒有問誰是我的仇人。」晉平公說:「你說得好。」於是晉平公任用了解狐做了南陽的縣令,國人都對此說好。
過了一段時間,晉平公又問祁黃羊說:「國家沒有尉,誰可以擔當這個職位?」祁黃羊回答道:「祁午可以擔當這個職務。」晉平公說:「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祁黃羊說:「您是問可以不可以,沒有問誰是我的兒子。」晉平公說:「你說得好。」
於是又任用了祁午,國人對此說好。孔子知道這件事後說道:「祁黃羊的說法好!推舉外人不避開仇人,推舉家裡的人不避開自己的兒子。祁黃羊可以說是最公正的人了。」
墨家有個大師教腹純,住在秦國。他的兒子殺了人。秦惠王對他說:「先生現在已經年紀大了,又沒有其他的兒子。我已經下令給這件事相關的官員,讓他們不殺您的兒子,先生在這件事上就聽我的吧。」
腹純回答說:「墨家的法規上說:『殺人的就應該被處死,傷人的就應該給予刑罰。』這是用來制止傷人害命的。禁止傷人害命,這是天下的大道義。大王您雖然給予了我兒子寬恕,下令有關官員不殺他,我腹解卻不可以不奉行墨家的法規。」
腹純沒答應惠王饒他兒子一死,然後腹純處死了他自己的兒子。兒子是人們偏愛的,忍痛割愛而奉行天下的大道義,這位大師可以說是公正的人。
廚師調制的飲食自己卻不敢吃,所以才可以做廚師。如果是廚師烹調食物自己吃了,就不能用他當廚師了。當王侯和伯的人也是這樣子的,誅殺殘暴卻不私吞他們的財產,而是將其分封給天下的賢人們,所以這樣的人才可以當王、伯;如果是當王、伯的人誅殺殘暴的人卻私占他們的財產,那就不能夠當王、伯了。
原文:
天無私覆也,地無私載也,日月無私燭也,四時無私行也,行其德而萬物得遂長焉。黃帝言曰:「聲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堯有子十人,不與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與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晉平公問於祁黃羊曰:「南陽無令,其准可而為之?」祁黃羊對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國人稱善焉。居有間,平公又問祁黃羊曰:「國無尉,其誰可而為之?」對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國人稱善焉。孔子聞之曰:「善哉!祁黃羊之論也,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祁黃羊可謂公矣。
墨者有巨子腹,居秦,其子殺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長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誅矣,先生之以此聽寡人也。」腹對曰:「墨者之法曰『殺人者死,傷人者刑』,此所以禁殺傷人也。夫禁殺傷人者,天下之大義也。
王雖為之賜,而令吏弗誅,腹尊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許惠王,而遂殺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義,巨子可謂公矣。
庖人調和而弗敢食,故可以為庖。若使庖人調和而食之,則不可以為庖矣。王伯之君亦然,誅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賢者,故可以為王伯;若使王伯之君誅暴而私之,則亦不可以為王伯矣。
(1)去文言文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在戰國時期,魏國有信陵君,楚國有春申君,趙國有平原君,齊國有孟嘗君,他們都禮賢下士,結交賓客。並在這方面要爭個高低上下。呂不韋認為秦國如此強大,所以他也招來了文人學士,給他們優厚的待遇,門下多達三千人。
呂不韋知道許多善辯之士曾著書立說,廣為流傳,不但天下聞名,還可傳之後世,永垂青史,這一點尤其令呂不韋眼熱。呂不韋本是商人出身,沒有條件去著書立說,但他可以藉助這些擅長舞文弄墨的門人,來實現自己的抱負和願望。那時各諸侯國有許多才辯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書立說,流行天下。
待到一切准備就緒,呂不韋就令門下凡能撰文者,每人把自己所聞所見和感想都寫出來。等到文章交上來後,五花八門,寫什麼的都有,古往今來、上下四方、天地萬物、興廢治亂、士農工商、三教九流,全都有所論及,許多文章還有重復。呂不韋又挑選幾位高手對這些文章進行篩選、歸類、刪定,綜合在一起成書,取名叫《呂氏春秋》。《去私》也就是《呂氏春秋》中的一篇。
賞析:
《去私》記述具體,重點突出,引事說理,說服力強。《呂氏春秋》的作者鼓吹分封,從反對帝王將天下視為一己一家之私產,任意揮霍享樂這一點來說,它具有積極的意義。
作者簡介:
呂不韋(前292年—前235年),戰國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姜子牙的23世孫。他憑著一人之力、三寸不爛之舌,就促成了自己終生的榮華富貴。就謀略而言,呂不韋不僅謀得深、算得遠,而且謀得全,算得廣。主要成就是扶立秦莊襄王,任秦國相邦。滅東周國,主持編纂《呂氏春秋》。
❷ 文言文中去的意思還有例句
就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例句:
①<動>接近;靠近;趨向。《勸學》:「木專受繩則直,金就礪屬則利。」《赤壁之戰》:「邂逅不如意,便還就孤。」
②<動>上;上登。《信陵君竊符救趙》:「乃謝客就車。」
③<動>就任;就職。《陳情表》:「臣具以表聞,辭職不就。」
④<動>參加;參與。《芋老人傳》:「知從郡城就童子試歸。」
⑤<動>承受;接受。《餚之戰》:「使歸就戮於秦。」
⑥<動>擇取;效法。《原君》:「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⑦<動>成就;成功。《樂羊子妻》:「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荊軻刺秦王》:「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⑧<動>看;觀賞。《過故人庄》:「等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⑨<介>向;從;跟。《獄中雜記》:「余嘗就老胥而求焉。」
⑩<介>就著;根據。《芋老人傳》:「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賢夫並老人而芋視之者。」
⑾<連>即便;即使。《三國志·蜀書·法正傳》:「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⑿<副>即,便。《紅樓夢》:「至院外,就有跟賈政的小廝上來抱住。」
❸ 「去年」用文言文怎麼說
去年用文言文還叫「去年」,"前年",也可以叫「去歲」,「前歲」,「經年」。
❹ 文言文去私的翻譯
天沒有出於私心來要覆源蓋的,地沒有出於私心要承載的。,日月沒有私心照耀著大地,四季不出於私心來運行,按照自然規律來運行,萬物就得以順利地生長了。(德,指四季得以順次交替的自然規律。遂,順利地成長)。
堯有十八個兒子,他沒有把君位交給他的兒子而交給了舜。舜有九個兒子,他不把君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卻傳給了禹,這就是大公無私到極點了!
晉平公問祁黃羊說:「南陽沒有地方官,誰能去做?」祁黃羊回答說:「解狐可以去。」平公說:「解狐不是您的仇人嗎?」祁黃羊回答說:「您問誰可以,沒問誰是我的仇人啊?」平公說:「好。」於是讓解狐去南陽任職。全國百姓都說好。過了不久,平公又問祁黃羊說:「國家沒有太尉,那誰能勝任呢?」祁黃羊回答說:「祁可以。」平公曰:「祁午不是您的兒子嗎?」祁黃羊回答說:「您問誰可以,沒問誰是我兒子啊。」平公曰:「好。」於是又任用了祁午。全國百姓都說好。孔子聽說了這件事說:「太好了!祁黃羊的主張,推薦外人,不避仇家;推薦家人不避自己的兒子。」祁黃羊可以說是大公無私了。
❺ 「去工作」 用文言文怎麼說
出差。
去工作是指已經有工作,而去做與之相關的事。用文言文表達就是出差,也就是「出去處理差事」。
讀音:[ chū chāi ]
釋義:被派遣去做的事。
出處:《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回:「上得岸時,便去訪尋我伯父;尋到公館,說是出差去了。」
白話譯文:等到上岸的時候,就去尋找我的伯父,找到公館的時候,說是出去工作了。
(5)去文言文擴展閱讀
近義詞:出訪、出工
一、出訪
讀音:[ chū fǎng ]
釋義:到外國訪問。
出處:徐遲 《哥德巴赫猜想·向著二十一世紀》:「近來,准備出訪,到流體力學的領域去旅遊觀光。」
二、出工
讀音:[ chū gōng ]
釋義:出發上工;出勤。
出處:老舍 《龍須溝》第二幕:「對著青天,我起誓:一出工,我就去挖溝。」
❻ 古代文言文中去是什麼意思
古代文言文中去的意思為:離去;離開。
去拼音: qù
釋義:
1.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跟「來」相對):~路。~向。從成都~重慶。他~了三天,還沒回來。
2.離開:~國。~世。~職。~留兩便。
3.失去;失掉:大勢已~。
4.除去;除掉:~病。~火。~皮。這句話~幾個字就簡潔了。
5.距離:兩地相~四十里。~今五十年。
6.過去的(時間,多指過去的一年):~年。~秋(去年秋天)。~冬今春。
7.婉辭,指人死:他不到四十歲就先~了。
8.表示離開說話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時用「去」,表示到說話人所在地參與某件事時用「來」。
9.的「去」可以一前一後同時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如:他~聽報告~了。
10.用在「大、多、遠」等形容詞後,表示「非常…」,「…極了」的意思(後面加「了」):這座樓可大了~了!。他到過的地方多了~了! ⑿去聲:平上~入。
11.扮演(戲曲里的角色):在《斷橋》中,他~白娘子。
12.用在動詞後,表示人或事物隨動作離開原來的地方:拿~。捎~。
13.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繼續等:信步走~(=過去)。讓他說~(=下去)。一眼看~(=上去)。
(6)去文言文擴展閱讀
漢字演變:
相關組詞:
1.上去[shàng qù]
由低處到高處去:登著梯子~。
2.去歲[qù suì]
去年。
3.去任[qù rèn]
(官吏)去職。
4.去除[qù chú]
除掉;除去:~污跡。~顧慮。
5.去路[qù lù]
前進的道路;去某處的道路:擋住他的~。
6.故去[gù qù]
死去(多指長輩):父親~快三年了。
7.除去[chú qù]
去掉;除掉:~雜草。~弊端。
❼ 古文中「去」的意思
去有四個含義1,離開,如:陽虎去齊走趙。2,除掉,去掉。如:除殘去穢。3,距離。如:去門十里以為界。4,前往,如:有敢去柳下季壟而樵採者,死不赦。
❽ 『去』在古文當中的所有意思
一、動詞
1、本義:會意兼形聲。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離開洞口或坑坎而去。
2、離開。
東向馳去。——清· 魏禧《大鐵椎傳》(向東邊飛奔離開。)
3、去除。
去死肌,殺三蟲。——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去掉腐肉,滅殺各種蟲子。)
4、相距,遠離 。
去村四里。——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距離村子四里路。)
5、前往,到別處,跟。
公然抱茅入竹去。——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大庭廣眾之下抱著茅草到竹林中去。)
6、失掉; 失去。
大事去矣,可痛惜哉。——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大業已經失去,真的十分遺憾。)
7、拋棄,舍棄。
是君臣、父子、兄弟盡去仁義,懷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孟子》
(當臣子的心懷利害關系以侍奉國君,作為兒女心懷利害關系以侍奉父母,作為弟弟心懷利害關系以侍奉兄長,是君臣、父子、兄弟之間最終會舍棄相互親愛的關系和最佳行為方式,心懷利害關系的目的來交往,這樣的交往最後不消亡,是沒有的事。)
8、去世,死亡。
日月還復周,我去不再陽。——晉· 陶淵明《雜詩》(日月還會周而復始,而我死去之後便不會復活。)
二、形容詞
1、過去了的 。如:去歲(去年,上一年);去事(往事);去日(過去的歲月)。
2、通「怯」。膽小,畏縮 。
三、介詞
在。表示時間或處所。
去裡面一字兒擺著三隻大酒缸。——明代施耐庵《水滸傳》
(在裡面一字擺著三隻大酒缸。)
(8)去文言文擴展閱讀
「去」的字源演變
去,甲骨文(大,人)+(囗,聚邑),像一個人跨步離開村邑。
造字本義:動詞,離開住地,前往他方。
金文基本承續甲骨文字形。篆文將金文字形中的「囗」(村邑)寫成「凵」(厶)。有的篆文在「去」的字形上加「戶」(門),強調「出門遠行」。隸書將篆文字形中的「凵」 草寫成「折」加「點」的「厶」。
楷書將隸書字形中的「人」簡化成了「土」;至此「去」的字形中「大」(人)形消失,「囗」(邑)形消失。從本義看,「出」是離開本邑本營而他征;「去」是離開某一聚居區而至他鄉。
❾ "去"古文怎麼說
之
如「輟耕之壟上(史記·陳涉世家)」,之:去,到
意思是停止耕作來到壟上
有時也可以用「去」,但不多,最常用的應當就是之
❿ 子其去之中去的文言文意思
子其去之:你把這東西拿走。
去 是 拿走,弄走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