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小學美術教育論文

小學美術教育論文

發布時間: 2020-11-18 16:32:41

『壹』 求小學美術論文

小學美術手工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在當前小學美術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已成為一種普遍的教學模式。手工課是小學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手工課堂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對於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精神起著重要的作用。新課程標准中指出:「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靠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在手工課堂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幫助學生學會確定主題、收集資料、選擇工具、准備材料、創意設計、製作、展示等手工課堂中存在的諸多環節,讓學生在合作學習活動中真正掌握手工製作的基本技能、體會合作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培養審美情趣與團隊合作精神。
通過研究小組合作在小學美術手工課堂中的綜合探索,我在不斷實踐探索過程中,總結了一些小學美術手工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希望能進一步的完善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美術手工課堂中應用,趨利避弊,使小組合作學習落到實處,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 常規單一的小組合作形式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個體優勢,使得小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不能落到實處
問題:一開始在組織合作學習時,我一般都是採取就近組合或4個大組組合的方式,但在平時的教學中,由於班主任在安排學生座位時,一般未考慮到合作學習的需要,隨機組合就導致了有同組不異質的可能,不能保證分組的合理性。例如,在組建《我們的音樂會》這一課的學習小組時,我採取的是直接將學生按座位分為4組,每個小組的人數為10-12人,我在這四個小組中挑選出一個小組長之後就沒有對其他具體的事項進行分工,課堂上進行課堂討論的時候就立刻出現了問題,有的小組兩三人搶著發言,你說你的,我說我的,誰也不聽誰的;有的小組始終只有一兩個人發言,其他人心不在焉的坐著;有的小組互相推辭,誰也不發言;有的小組借機閑聊等,在合作製作的過程中,小組中一些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就充當了絕對的主角,而一些能力較差的學生就沒有事情干,默默的坐在一旁,覺得自己在小組中毫無作用,久而久之這部分學生就喪失了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由於手工課的環節復雜,凝固單一的小組合作形式,不能發揮學生的個體優勢,以及學生之間家庭背景、能力傾向、興趣愛好、動手能力、個性特徵等存諸多方面存在差異,導致學生之間的學習效果相差甚遠,所以常規的組合方式也無法滿足美術手工課堂對學生的合作要求。
對策:1、在組建學習小組前,我先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學生的性別、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家庭背景等進行綜合評定,然後將班級學生搭配成若干「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合作小組,採用「組內合作、組外競爭」的機制開展交流學習。
2、明確組內成員的分工,強化小組的團隊意識,在每一個階段每人都有相對側重的一項責任,擔任一個具體的合作角色,如:小組討論時的組織負責者、資料收集者、記錄者;課堂發展過程中的匯報者、評論者;作品製作過程中的材料准備者、圖形設計者、手工製作者等。細化責任,最大限度的發揮小組成員的個體優勢。在一定時間後,角色互換,從組織形式上保證了全體同學參與合作的可能性,改變學生在小組中長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學生始終處於控制地位,有的學生始終處於從屬地位,給每個學生提供發展的機會,使每個小組成員都有責任、有工作,都能從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鍛煉與提高的機會,讓學生感覺自己在小組中的地位是相對平等的,容易建立學生的自信心,不至於使小組合作學習成為少數尖子生表演的舞台,切實提高學生參與合作的效率與積極性。

二、 學生之間不會合作,缺乏合作技能的培養,合作學習缺乏成效
問題:現在的小學生自我表現慾望強烈,浮躁、自我,沒有合作精神,就算按照學生各自的特性進行分組之後,學生之間還是不會互相合作,他們認為相互合作就是幫別人做,一方面加重了自己的負擔,一方面覺得別人不會接受自己的意見,不如各做各的,使得學生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得不到共同進步的效果。例如,在《民族娃娃》一課中,我要求各個學習小組在課前分別去收集關於我國少數民族的各類相關資料,還要准備這節課需要的材料及工具。但上課的時候我卻發現,同一個小組收集的資料以及准備的材料重復的幾率非常高,這就說明了學生在課前缺少溝通,沒有將任務合理的分配給小組成員;在分組討論各民族的特點以及選定自己小組製作對象的時候,學生不會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意見,也不會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發生意見不合的時候也不會和平地解決問題;在作品的製作階段,我本來是要求每個小組合作製作2-3個組合的民族娃娃,但我發現很多小組的學生出現各做各的情況,或者完全不動手、還有部分同學是沒有動手的機會只看著別的同學做。
對策:1、要使學生有效的進行合作學習,就必須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例如,在《我們的大花瓶》一課中,我要先請學生欣賞一些漂亮的花瓶圖片,在欣賞過後,我請了一名表達能力比較好的學生從花瓶的形狀、紋樣等方面進行評述,學生說完之後,我再根據他的意見進行補充,然後請下面的學生針對其他作品模仿我剛才與學生的交流方法進行討論。在進行作業示範時,我請一個小組的學生到講台上來,與我組成一個組,對這些學生我進行了一些具體分工:比較有想像力的學生先進行圖形的構思,根據花瓶的基礎結構進行組合設計;繪畫能力比較好的學生負責起稿,畫出花紋裝飾;動手能力比較強、心思細膩的學生負責剪刻;對與那些能力稍弱的學生讓他做一些簡單的粘貼或者收撿的工作,在整個製作的過程中我與學生分工合作,完成示範作品,接下來請下面的學生模仿我與學生的合作方式進行合作,這樣由於我示範在先,學生可以模仿我與學生的合作進行合作,學生之間的合作就有了明確的方向,合作才得法,交流才有效。
2、小組長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充當非常重要的作用,培養一名合格的小組長,能夠提高小組合作的有效性。在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定過後,我會根據學生的特點先選定一名能力相對較強、發言積極、表現慾望強烈,有一定組織協調能力的學生擔任合作小組的組長,並對小組長進行集中培訓,督促組長積極主動的組織小組進行交流,使組員養成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培養合作的意識。指導組長在課前安排收集資料及准備工具與材料的時候要先做功課,了解清楚需要收集的資料以及需要准備的工具與材料之後,再合理的分配組員去做准備,細化工作,不至於給某一人造成負擔;指導組長在組織合作交流時,要先進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勵組員大膽發言,讓會說的先說,不會說的先聽後說,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指導組長在交流過程中進行靈活協調,如對於討論積極的同學報以掌聲,當出現意見分歧時,組長要先問為什麼,請組員說出理由,當出現冷場是,組長要能帶頭發言,起表率作用,指導組長收集組員在交流同一問題時做出的不同答案,並及時准確地向我匯報,讓我能夠及時了解情況給予指導,促進合作交流的有效進行,在大部分學生了解小組合作的方法後,我還會定期更換組長,平衡學生之間的差距,促使學生共同進步。

三、 忽視了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的組織與引導不到位
問題:開展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卻容易忽視老師的指導作用。在最初組織合作學習的時候,我認為應該將課堂完全交給學生,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我僅僅是安排一定的合作程序,鼓勵學生彼此合作,課前布置好專題→讓學生分組收集信息→課上讓學生自己交流展示→分組製作,但在過程中,不能及時、適度的給予學生點撥,由於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還不能達到一定的程度,小組合作是不能順利有效地進行的。例如,《表情豐富的臉》這一課是需要准備製作吹塑紙版畫的相關工具的,我安排學生課前先去了解關於製作版畫的資料、再根據收集的資料去准備上課時所需要的學習工具及材料,卻沒有在知識的重點、難點處進行引導,導致上課時學生准備的工具不全;在學生進行討論交流的時候,課堂次序比較混亂,學生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爭端或討論與學習無關的問題,使小組學習變成自由散漫的活動;在作品製作的階段,也會由於老師沒有合理協調而產生一系列的問題,使合作學習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對策:1、在收集資料階段,教師應合理引導,做足合作前的准備工作,比如說可以告訴學生查詢相應資料的網址,引導他們查詢,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觀察生活、收集生活中的小知識;促使學生在實際鍛煉中學如何與他人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如提供一套共同的學習材料,布置集體性作業,使學生不得不學習運用合作技巧來解決問題。
2、積極參與,為有效調控教學做好充分准備。在課堂討論時,走到學生中間,充當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在小組學習中提供適時的指導,成為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指導者、合作者、管理者,而不是旁觀者。讓每個學生真正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來,如讓習慣於誇誇其談佔去大部分討論時間的學生擔任記錄員,使其既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又懂得自我控制發言時間的必要性;讓愛調皮、喜歡給別人出難題的學生擔任組織者,使其既學會協調矛盾和沖突,又能夠矯正自己干擾合作學習的行為。針對課堂中出現的實際情況調換各種角色,還能使學生在形成一定的合作習慣的基礎上培養全面技能。
3、教師還要充當協調者的角色,製作過程中,對於組合中產生的強弱差異不同的小組,要根據每一小組能力的不同提出相應的要求,並對弱勢小組重點幫助,多啟迪他們思考,靈活運用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在小組合作的有效方式和形式上進行引導,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協調小組間的差異。

四、 評價方式單一,缺少激勵機制,課堂管理缺乏成效
問題:由於小學生年齡偏小,自控能力、穩定性差,課堂中的表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老師在課堂中的過程性評價方式,恰當的激勵評價機制,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在課堂中讓學生討論、製作是很容易的,但是如何調動他們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積極性,如何讓他們圍繞老師的問題積極開動腦筋,如何讓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討論、結束製作都比較難,在上課的過程中還會出現學生不聽指揮的情況,特別是在結束製作作品階段,由於有的學生還沉浸在製作活動的樂趣中,或者還沒有完成作品,就會對老師的話置若罔聞,使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有時還會出現學生因為某些問題爭執不下而不肯罷休,大吵大鬧的情況,嚴重影響課堂紀律;有時一整節課學生雖然能基本完成課程要求,但是整個過程當中表現不夠積極,一個小組只有一兩個學生在積極行動,其他同學既不發言,也不思考,袖手旁觀,缺乏合作熱情。這些問題都體現出課堂缺少激勵性語言,評價體制不到位,課堂管理缺乏成效,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失去了小組合作的意義。
對策:1、適當開展一些合作小組間的競賽活動,以激發合作熱情,小組合作學習通常不以個人的成績作為評價的依據,而是以各個小組在達成目標過程中的總成績作為評價與獎勵的標准,這種機制可以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出於達成共同目標的願望,小組成員之間需要分工協作,互幫互學,從而促使小組內部的合作,使學生在各自小組中各盡其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如在小組間進行遵守紀律的比賽,這樣即使有些學生沒有做好,小組其他成員為了小組的榮譽也會提醒他,從而改善課堂紀律的問題。
2、採用鼓勵教學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要多用激勵性語言,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的放矢的多給學生一些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機會,鼓勵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對材料的接觸感悟和多次的嘗試,從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關的手工技能技巧,在不斷的嘗試中去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提高,那麼課堂效果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3、豐富評價機制,評價是對學生的一種肯定,一種鼓勵,對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評價不僅要看學生的學習結果,還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行為。對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水平與課堂上在小組中的表現作深入的了解和仔細觀察,對合作較好的小組,積極參與學習的成員都要及時評價、表揚和激勵,讓他們充分體驗合作的樂趣,充分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使組內出現「互動、互助,互勉,互進」的局面,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也為「合作學習」步入成功注入新的催化劑。

總之,在小學美術手工課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在動手製作中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給每個學生提供交流與表現的機會,有效的提高參與度,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互補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合作能力、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但是,小組合作學習並非「萬能」的學習方式,它也需要適當的時間與「土壤」,因此,我們要深入鑽研教材,加強研究,努力探索,精心設計和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不斷提高合作學習的時效性。

『貳』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

淺談美術教學中的鼓勵教學方法
與我拍檔的老師經常問我:「那些學生怎麼那麼喜歡上你的美術課呢?」「你一不罵,二不罰學生,而學生上課的紀律是那麼的好,學習興趣是那麼的濃,是不是有什麼絕招?」其實那裡談得上有什麼絕招,要是說有什麼方法的話,只不過我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採用鼓勵教學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用欣賞的眼光去審視學生的每一幅習作,注重培養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與參與意識,力求達到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協調統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下面談談我在實施鼓勵教學方法過程中的幾點體會。

一、 鼓勵審美個性,培養審美意識

鼓勵審美個性,即是鼓勵學生不僅僅能學會欣賞藝術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審美判斷。美學家曾經說過:「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同一審美對象,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經歷、學識和情感個性,就會有不同的審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能事先就給某一審美材料規定一個統一的評價標准,而是充分地發揮學生的審美感受,鼓勵學生用自己獨特的視覺感受看藝術作品,使學生的情感與對象產生共鳴,審美的想像力自然會得到自由的發展。如:在欣賞梵高的《向日葵》時,我僅僅介紹了作品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情況,便讓學生看畫,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氣氛,並要求學生看畫的同時思考下面的問題:畫的是什麼?怎麼畫?色彩、用筆有什麼特色?哪個地方給你感觸最深?然後,鼓勵每個同學都說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單純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強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筆觸形成的視覺沖擊力;有的領略到的是一種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則從作品中體會到生命被壓抑而發出的納喊;有的則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團火焰,這是愛的最強光。可見,鼓勵學生的審美個性,可以啟發同學們對審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復雜性和深遠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二、 鼓勵自我體驗,激發參與意識

鼓勵自我體驗,即是鼓勵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對材料的接觸感悟和多次的嘗試,從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關的美術技能技巧。特別在美術工藝課里,我從來不要求學生依照范畫樣本製作,用什麼形式,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怎樣粘貼?不作統一規定,而是讓學生自己對材料進行反復觸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試驗,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和理解:原來,工具材料有這樣的性能特性;步驟不但可以是這樣的,還可以是那樣的;不但可以採用這種方法,還可以採用那種方法。在體現水彩畫、中國畫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點時,更要注意鼓勵學生親自動手,從初次作畫的失敗到反復嘗試練習後掌握工具的性能,從潤筆、著色、用水、點墨、行筆的體驗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另外,我還鼓勵學生多寫生,多觀察,多總結,每節寫生課都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分析大自然事物的形態特徵,在真實的事物面前觀察表現比對著范畫臨畫要形象生動得多,學生對形象的掌握也會更快而且准確。在圖案創作方面,通過錄像、圖片、標本、實物等讓學生自己觀察、分析,鼓勵學生自己去總結概括它們的造型特點,結果同學們所創作出來的圖案造型比起教師僅出示圖案范畫讓學生欣賞參考製作出來的效果要好得多,圖案作業造型要豐富、生動得多。

三、 鼓勵藝術表現,激發藝術創造

現代美術教育家伊頓說:「教育是一種勇敢者的探險——尤其是藝術教育,因為它涉及到人類的精神創造。」可見,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因此,我十分注意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藝術才華的空間,以提高學生的藝術創造力。在教學中我從來不隨意扼殺學生作品裡所體現的與眾不同的東西,因為美術不同於某道數學題只能有一個答案,美術作品的美具有多樣性,需要從不同的視覺角度去欣賞和評判,否則條條框框太多會限制學生的創作思路,使學生的作品顯得千篇一律,缺乏個性與活力。所以,不管學生的作品顯得誇張還是平淡,細膩還是粗獷,熱情還是寧靜,奔放還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內在的含義,是學生思維創造性的結晶,是學生心靈的反映。作業評講時我注意多講優點,多肯定學生具創造性的一面,激發學生創造、表現美的慾望,這樣做,同學們自然會變得更大膽、更充分、更主動地用自己的繪畫語言與外界交流,這樣才會給學生的藝術表現提供一個有利的條件。因此,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而且還要以一份真誠的心與學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見、交朋友、交心。讓同學們的藝術表現熱情培養起來,並留一個空間,讓學生的藝術個性表現出來。例如引導學生以「我愛家鄉風光美」為主題創作一幅風景裝飾畫,課前我先布置同學們回到自己的村子裡走一走,看看那一處景象你認為最能代表家鄉的美。上課時我先講了一點風景裝飾畫的基礎知識,然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觀察談談想法,結果由於每一個同學的生活環境、心理個性等都不同,他們對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樣。有的認為熱鬧的市場能體現家鄉的繁榮景象美;有的說寧靜的小街美;有的說幽靜的村前小園美;有的認為田野的春天大遍莊稼綠油油是生命的美,秋天碩果累累是豐收的美……。課堂活起來了,同學們的腦子動起來了,我對同學們細微的觀察、深刻的體會都一一給予充分的肯定,同時鼓勵同學們把自己的感受表現出來,並啟發學生思考、嘗試用怎樣的表現形式最能將自己獨特的意境構思表現出來。結果,同學們的作業沒有雷同,內容與形式都非常豐富,且較充分的體現了家鄉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可見在美術教學中,注意鼓勵教學方法的運用,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對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叄』 6000字左右的論文,小學美術教育方面的

沒那麼長的,幾個拼湊吧!
111111111111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可見「實踐」在指導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我們平時說理論聯系實際,即我們要接受新的知識獲得新的技能,僅憑口頭說教是不行的,必須得通過實踐。
對於美術的學習也是這樣。首先我們要明確學習的目的,即通過美術的學習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就要通過學習個體即學生本人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來體驗美術活動和樂趣。
而對於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其藝術實踐的能力卻可受到內在及處在諸多因素的影響。
其一,個人興趣是學生藝術實踐的源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某個領域非常熱愛的人,必將對這一領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美術是一門藝術學科,是進行審美教育的主要途徑,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美術教育,而出類拔萃者則為數不多,所以我們不能苛求將每一個學生都培養成為一名畫家,因為初中階段的教育是基礎教育,只有在整體培養的基礎上去發現,挖掘其具有藝術素養的學生,使其在文化修養提高的同時,藝術天賦也不至於被埋沒,丟失,這就需要課余時間多向這一方向傾向,以不至於象古時的方仲永,久而生疏,直至成為一名平庸之人。
其二,重視學生藝術實踐活動中學生的主導地位。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解放思想,一改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的學習,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參與者,這就要看教師通過什麼樣的方法和手段,能夠讓學生樂於學習,主動學習這也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在初中美術的教學中,我也嘗試過讓學生主動的觀察事物,表現事物,
讓他們體味其中的樂趣。而學生自身的頑皮性和依賴性以及意識形態的不成熟性,成為他們自主學習中的最大障礙,長期以來被動的接受,不動腦思考,老師布置點我完成點的思想在他們頭腦中根深蒂固,他們根本不會去挖掘教材之外的東西,也根本不會顧及課程的延伸與關聯。因此,此次新課改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徹底地進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力軍,能夠自己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自己參與校本課程的研究性學習。
其三,在學生價值觀,人生觀尚未完全形為重要成的前提下,學生藝術實踐中教師的指導作用也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在一堂寫生課中,我把學生分為四組,讓他們統一到操場上,然後分散,每個同學自己去找寫生對象。安排好任務後,我說三十分鍾後檢查,然後看了看錶,再看同學們,他們也是你看我,我看你,有的用嘴咬畫紙咬鑽筆,我說開始呀,他們仍無動於衷,一個大膽的學生突然說:老師,操場上空盪盪的,畫什麼呀?我說:同學們,仔細看看,咱們操場上有什麼呀?同學們都說,藍球架,單杠。我說,再往四周看看。「有樹,房子。」同學們都異口同聲,我因勢利導,:「第一組畫藍球架,第二組畫樹,第三組畫房子,第四組畫自行車。」同學們都找到寫生對象了。於是便分散開來,針對自己的寫生對象開始觀察了。通過這次課堂寫生實踐,我發覺到了老師指導作用的重要性。我們一方面在強調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的前提下,對於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正確引導,組織也不容忽視,因為我們必定受過專業的教育,人生觀,價值觀也相對形成,所以作為新課程的實施者,必須從著對學生負責,對自己負責的角度,做好自己應該做好的角色。
美術課是門技能,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審美能力的提高,藝術修養的形成,重要通過學生的藝術實踐來親身體驗,因此,新的課程改革也賦予美術教育工作者以新的任務,要求廣大美術教師以新的教學理念,方法對學生們實施教育,並能配合好其他各科教師,搞好課程資源的整合,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潛能,創造力,培養適應二十一世紀社會、科技、經濟發展的國際競爭力的
22222222222222
中外小學美術教育管窺 論文
http://www.henanart.com 2006-8-13 1:15:49 不詳

近十來年,中國美術教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從頒布《中小學美術教學大綱》之日起,以中國特色為 前提的基礎美術教育體系初步形成,特別是小學美術教育涉及面之廣大、體系之完備(大綱、課程、教材等) 讓人感到欣慰。然而,與境外發達國家、地區的美術教育比較起來雖各有優劣,但綜合權衡起來,又不得不承 認在許多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想就此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從美術教育的目的任務來看。
德國巴伐利亞州(1985年頒布)小學美術教育目的任務是,為兒童提供自由繪畫的機會,激發他們豐富的想像力;使兒童在自己的藝術創造中得到快樂,發展他們多方面的創造能力;教師應指導兒童有意識地注意和觀察,在熟悉製作的工具、材料和技能基礎上,發揮他們的表現能力(繪畫語言和表達方式);參觀教堂和博物館,使兒童有機會看到真正的藝術品;使兒童在年度的節日慶祝活動中進行裝飾布置和多種形式的游戲 表演。
日本文部省(1980年實施)新訂的小學美術學習指導精神(目的任務):①培養具有完美人性的孩子;②培養兒童熱愛自然和社會的審美情操;③努力發掘每一個兒童獨立思考的創造性智能和技能;④造就輕松、活潑、充實的校園生活氣氛;⑤在尊重普遍道德原則的同時、對孩子進行適合其個性和能力的教育;⑥精選教學內容,調整授課時間;⑦各校謀求更加具有彈性的教育,即根據各地區兒童的不同情況,制定貼切可行、 各具創意的教育方式。
我國1988年國家教委頒發的小學美術教學大綱中提出美術教育的目的是:①小學美術課應使學生掌握 淺顯的美術基礎知識和簡單的造型技能;②在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愛國主義情感,加強品德 、意志的培養;③逐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形象記憶能力、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
從大綱制定的教學目的來看,德國、日本的美術教育注重素質的培養,重視人的創造能力與評價能力,強 調個性形成,注意與其他學科的相互聯系,把美術教育作為全面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美術的教育獲得全 面諧調的人,將生活樂趣、藝術實踐、社會服務三者統一。我國的小學美術教育除了講究智力和才能的發展外 ,主要強調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掌握,特別考慮政治前提下的愛國主義為主題的美育。這說明中國在小學美術 教育立足民族的基礎和本國國情,正在逐步向以素質教育為主的方向轉換。
二、從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安排來看
德國、日本普遍重視美術,小學美術課時安排每周2—4小時,多於我國小學美術每周2課時(不能保證)的安排,從時間上保證了孩子們的學習。美術科在學校教育中與語言、數學等其它學科具有完全等同的地位。繪畫、立體製作和生活用品製作佔有很大比例。德國還把舞台表演與布置(綜合藝術)納入藝術造型藝術進行學習。教學內容的安排非常廣泛,德國沒有統一的教科書,只有以大綱形式印發的教學建議,低年級不單獨開設美術課,內容的選擇幾乎由美術教學全國規劃。日本雖有美術教科書,也體現出很大的自主性和靈活性。教學內容做到以提示、啟發、引導為主,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想像、實踐、創造能力。以小學一年級為例, 摘錄如下:
德國巴伐利亞州:①學習內容——用彩色鉛筆或粉筆進行繪畫(兒童遇到的人和物);學習目的——激發想像創造。題目的例子——我和我的圓錐形紙袋(德國風俗,新生入校第一天每人帶一個彩色圓錐紙袋);我喜歡的人;我們的街道;30號的孩子們;有兩個鼻子的女巫;山谷中旅行遇到了侏儒;修長的漢斯;肥胖的迪思。題目舉例——「這樣一個女巫」的教學,首先朗讀或講述,接用一個布袋木偶進行表演;兒童自己設想各種女巫,如天氣女巫,並描繪出她們的外表;爾後兒童繪畫;最後共同觀看完成的圖畫。
除以上內容外,還有②舞台的景象;③用管狀顏料印花;④用水彩色繪畫的基本常識;⑤填色畫;⑥觀看 圖畫等。
日本的低年級美術教學內容則包括:造型性的游戲(玩砂、化妝等)、繪畫立體(泥塑、紙模型等)表現、製作使用物品和觀賞作品。教科書很少介紹作畫和製作的必要知識,而是以學生們的作業(作品)再配上簡短生動的文字啟發、引導他們去思考、想像、創造。課題有:《畫相撲》、《買果汁》、《到了花之國》、《 賀卡》、《請柬》等等。
我國一年級美術教學內容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為例:有基本形狀和色彩的認識;畫出生活中與此形相似的某些事物,如方的手絹、圓的氣球和三角形的小旗、製作拉花、小彩旗、泥塑小動物等。有些省編教材,像湖南新編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美術第一冊還有撕貼、折剪等鄉土美術內容。在教材內容的安排上,受大綱指導,考慮得很完善、很周全,在某種程度上優於國外,但在美術課時的安排上歸類為「小三門」(音、體、美)之末,絕大多數學校(特別是鄉村小學)是不能完成教學任務的。我國的小學美術還只能是起調節語、數主科的間歇課,課程設置和實施與大綱教科書形成一定反差。中國的基礎美術教育還需從教學的條件上來保證貫徹落 實。
三、從教學的條件上來看。
德國、日本屬於經濟發達科技先進的國家,有能力多途徑支持教育,在小學美術教育上充分體現出來。德 、日兩國各學校均有專門的勞動、美術教學。教學設施相當完備,除了必需的繪畫工具材料外,還有各種木工、美工造型機械的工具,便於學生製作不同材質的工藝物品,各種標本、寫生教具一應俱全,讓學生按需所取,潛心投入美術的學習之中。有些學校的美術教學條件是中國專業畫家都無法相比的。兩個國家的教師工作都很忙,地位也很高,教師必須取得相應較高的職業文憑和執照才能當一名美術教師。多數學校的校園環境和校外環境都注意藝術的影響,學生能夠經常去博物館、美術館、展覽館參觀、欣賞品位較高的美術作品。
中國的經濟起步遲,教育的投入很少,相比德、日的教學條件就顯得寒酸。大、中城市的小學美術教學條 件很不健全,師資素質較低,缺少場地和設備,加之對學校美術課程的不夠重視,中國小學美術以素質培養為 主導的教學還顯得很薄弱。
四、從課程教學形式來看。
德日學校課堂授課完全是開放式的。教師只是提出任務,稍加啟示,大部分時間都是讓學生各取所需,各得其樂,讓學生在成功里進步,在失敗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教師是活動課程的准備者、組織者,只在學生有困難需要幫助時,教師才幫助他們,真正體現著以學生為主體。
我國小學課堂授課絕大部分採取的嚴謹的准備,一環一環進行教學程序,追求課堂的主動性,以保證完成教學任務,主要還是教師為主導,學生大多隻是被動地吸收。聽課看課都講究形式,實際效果如何是不管的。很多優秀的課,都只是以形式豐富多彩,像唱戲式的用上很多道具來評定的,講得細、講得全、講得穩,就是好。課堂授課還受到很多局限,教者費心,學者費力。
課堂授課的開放與束縛、靈活與機械對學生一生的學習和工作有著深遠的影響。從近期目的來說,中國的基礎教學好,而長遠來說,各種能力,包括學習的能力就顯得比外國學生差些,不少升入高一級學校就讀的學生並不是掌握了創造性的學習方法,而是通過大量的加強補習或「勤學苦練」來取得的,造成了有些學生高分低能、動手能力差的狀況。德、日學生就顯得有魄力、有能力、有闖勁。
五、從教學效果來看。
德、日美術教育以全國的重視和有利的條件,保證了美術教育以至藝術教育的普及與實施,學生整體藝術 素質要比我國的高,以至於所有國民對工作、對生活的藝術品位都顯得高雅、文明,對工作對事業也就求新、求異、講究創造性。由於社會制度的原因,德、日中小學生在升學、就業的多種學科選擇中,還直接影響到美術素養的提高與發展。進入美術院校學習或從事專業美術的人才畢竟是極少數。這並不影響到國家的美術教育 的目的。像日本和光大學教授藤澤典明所說:「我們通過這個學科(美術)的教育,目的不是培養理解美術知識和掌握相關技能的『美術修養』的人,更不是造就畫家、雕刻家和圖案設計師,而是在普遍一般的教育中,透過美術的教育獲得全面諧調能力的人,而非偏重智育的不平衡的人。」
我國的美術教育效果和現狀極不平衡,大中城市比鄉村要好,沿海地區比內地、比邊遠地區要好。全面發展尤為突出者有之,在國際繪畫、製作比賽中獲金獎者有之,畫家、美術家輩出,基礎教育好的一面是世界其它國家無法相比的。當然,這還得力於有條件進行校外培養教育的部門和家庭,從小從早望子成龍是中國教育的一種特殊現象。然而,破爛的校舍、缺少專業教師、沒有教學設備和沒錢上學的學齡兒童還客觀存在,這不 能不令人擔憂。中國美術教育要面向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經濟條件和不同受教育者,想必是艱難的。
綜上所述,我國美術教育的規劃設想、前景是好的,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在教育的目的、教學的內容、 條件、效果上看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的基礎美術教育事業將在不遙遠的將來,躋身 世界先進行列。這在近兩年來涌現的新型寄宿制學校里,開始得到體現,使我們看到了希望。湖南長沙麓山國際實驗學校憑借一流的設施、一流的師資、一流的管理水平推行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整體改革實驗,其中在美術教育方面就有較大的教改舉措,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現一並介紹如下:
1.完善美術教學設施,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學校備有專門的美術教室、專用課桌、石膏模型、畫板、 畫夾、實物投影儀、造型燈具等一應俱全。學生繪畫用的紙張、顏料、畫筆等工具材料,均由學校按需發給。 這樣既方便了教師指導,又有利於學生練習。
2.聘請專業教師執教,提高師資業務水平。學校在全省乃至全國范圍內選聘優秀教師,其中對美術教師的要求是很高的。凡被聘用的美術教師必須具有美術專科以上學歷,有專業強項,有三年以上美術教學經驗,有一定的教育教學成果,而且均須通過試教和試用考查。對正式聘用的美術教師,學校定期組織外出參觀學習 ,幫助他們積累經驗、開闊眼界、提高業務水平。
3.增加授課時量,保證學生訓練時間。普通班開足國家教委規定的美術課總量,每班每周兩課時。學校將兩課時連續編排,節約了課前准備和下課收拾用具時間,便於教師系統授課,保證了學生訓練時間。美術加強班的美術課每周安排6課時,另加4節課外活動,做到課內外有機結合。
4.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教學內容上以省編小學美術教材為藍本,參照其他教材和用書,靈活 的選擇,充實了兒童想像畫、記憶畫、手工製作、立體構成等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以啟發誘導、游戲活動為 主,注重培養學生觀察、想像、實踐創造的能力。
5.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優化教學環境。在美術教學方面,學校經常舉辦作品展優、組織參加各級繪畫比賽、促進學生的學習勁頭。同時重視隱型教育對學生美育的影響,隊報班刊、宣傳櫥窗的內容定期更換;教室內和走廊上張貼著偉人畫像、格言;會議室、活動室及大廳里懸掛著精美的壁畫或名畫;校訓、誓詞及巨幅標語鑲嵌在潔白的牆壁上……這一切的一切無不給學生以美的熏陶,愛的啟迪。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得以大大地提高。兩年來,學生的美術作品在省、市級刊物上發表的有20餘幅 ,在市級以上競賽中獲獎的有110多件。

『肆』 高分!求小學美術教學論文(要網上找不到的)3000字左右

美術教學離不開信息技術
素質教育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已經推行,伴隨信息時代的到來,二十世紀的今天藝術教育越來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視。美術教學就應該提上重要的議事日程,與工具性學科相提並論,孰重孰輕,誰也說不清了。現代的美術教學已不單是教會學生畫的技巧,更應該有「質」的體現,這就需要進行課堂教學的改革,而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主要以老師講、學生畫(做)為主,不能充分發揮學生認識的主體性。其主要原因是理性的知識太多了,而感性的材料太少了。信息技術的普遍應用,為各科教學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證,課堂教學變得豐富多彩。因此,美術教學離不開信息技術。
一、.激發興趣,創造教學環境
美術課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是實現形象教學,寓教於樂的最好選擇,它能清晰形象地顯示美術的圖畫,從而改變學生學習的單調性,使學生在歡樂愉悅的形式和氣氛中得到知識,還能形象地表現出語言難以描摹的情狀。如在低年級《小鳥找家》一課,我們可以這樣導課。首先打開錄音機播放小鳥的叫聲,同時,屏幕中出現了一隻正在哭泣的小鳥。這時旁白:「小鳥為什麼哭得這樣的傷心,小朋友們想知道嗎?」學生們一定會異口同聲地回答道:「想!」就這樣,在接下來的聽故事這一環節中學生很自然的融進故事情節中。
二、開闊視野,激發創作慾望
小學生年齡小,生活經歷少,接觸的事物不多,所以他們腦子里儲存的素材就少。通過多媒體教學能夠較直觀地把各種圖形顯示在同學們眼前,比單聽老師講,構圖要新,題材要奇,主題突出,色彩鮮艷,效果要好很多。根據有關專家科學實驗的結果,人類感官對信息的理解程度因刺激的方式不同而不同,視覺83%,聽覺11%,觸覺 3%、味覺2%、嗅覺1%,而綜合刺激才能產生最佳效果。音頻、動畫和音樂等豐富多彩的媒體,使原本單調的內容變得更為生動有趣,突破了課堂的狹小天地,大大加深並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如教學《海洋生物》時,課前我從網站上、「資料庫」中收集有關資料,製作課件用視頻、圖片、照片等展示海洋里各種生物,直觀性強,趣味性濃,學生興趣高漲,接受信息快,激發了學生創作熱情,開拓了學生的創作思路,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強調自己創作,可以任意想像魚的形狀、顏色等。通過多媒體教學,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想像能力、概括能力,同時提高了學生造型的創造能力,豐富了學生信息量。
三、教學互動,優化課堂教學
教學互動,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同時又是教師、學生與多媒體課件之間的互動。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個性發展的主體。教師的作用在於「導」,「導」得有方,學生方能學得有方,現代美術教學更注重精講多練,講不是為技巧而講,要為提高學生審美情趣而講,多練是為了讓學生有充分發揮的餘地,彰顯自己的個性。在課堂教學中,只有教師與學生協調一致,相互默契,積極配合,最佳結合形式教學合力才能使教學理想的進行。利用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環節能促使教與學的共振,使教師的「導」與學生的「學」最佳結合。如在教學《字的聯想》一課,我有目的的讓學生通過觀察認識了解文字的演變史,對字的音、形、義的聯想有初步的感知,觀察分析,認識規律,並找出規律。課件的運用,使學生學到了課本以外更多的知識,變書本上靜態感知為動態認知,在動畫演示過程中學生如同感受教師的設計引導,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學生能積極動腦思考,認真分析研究,對字的聯想有充分的認識,從而創作出更多有趣的字,學生的內心精神世界變得多彩多姿態。
四、適時反饋,有效調控過程
教學過程的控制主要是通過課堂信息反饋的基本方式來實現的。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有效控制及時糾正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偏差,採取補救措施,才能使之有序的直至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教學過程中的信息反饋對學生而言,可以使其認清自己的學習狀態,以便及時調節學習步伐,提高學習效率。與傳統教學相比,其優勢是方便、快捷、清晰地反饋了學生的學習現狀,使教師與學生都可有效調控。如《表情豐富的臉》一課的教學中,我用多媒體課件設計了一個簡單快捷的學生反饋知識的方式,讓學生在電腦上實際操作,學生在使用電腦的過程中發現,運用電腦會很快解決知識中的難點,同時將學生的作品及學習掌握情況運用視頻展示台或畫廊進行展示,通過自己介紹,嘗到成功之處;通過同學互評,使自身不足得到改進;通過教師點評,知識進一步完善。適時的反饋有利於學生自身的個性發展,更達到了教學相長的效果。現在的美術課節節要評價,堂堂要反饋。有教學專家指出,課堂上不單是教,也不只完成作業,還要及時反饋,才算是完成了一節課的教學任務,否則,不能算是一節成功的課。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信息技術必將在改革美術課堂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審美能力等方面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作為我們美術教師來講,只有不斷地學習和掌握信息技術,才能不斷適應時代的需要。當然,作為一名美術教師,不僅要會簡單操作電腦,而且要能自己動手製作出切實可行的課件,並獨立進行多媒體的使用。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反復溫習課程標准,充分調認真鑽研教材,緊扣教材選擇恰當而新穎的事例,依據教學需要,精心備好每節課,設計多媒體課件,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汲取傳統教學中的寶貴經驗,加強信息技術與美術課堂教學的整合,讓學生受到更多的審美教育。

『伍』 教學論文《淺談小學美術手工課如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在過去的美術教學中,教師只注重如何教,讓學生學會繪畫的技能和技巧,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模仿能力的培養。新美術大綱要求我們不能單純的讓學生來模仿老師的作品,因為統一的模型,統一的材料,統一的作業要求,學生很難在構圖、造型、色彩以及創造等方面展露自己的個性,作業成果整齊統一,缺少新意,幾十個作品交上來等於一個作品。新美術教學大綱要求我們培養學生各種能力,其中創新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那麼怎樣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培養創新能力呢?要讓學生從認識一些常用的手工工具材料入手,例如小剪子、雙面膠、透明膠、色卡紙、海綿紙、皺紋紙、瓦楞紙,橡皮泥等等,學生認識後一定會特別興奮,很想嘗試用這些材料做出新穎的物件來。要讓學生欣賞用各種材料做出的優秀作品,學生看後會感到新奇、喜歡,並從這些作品的製作中得到啟發,汲取知識。課堂上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培養學生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學習能力。讓學生明白,他們在這節課中要學習的是什麼,最後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和設計出完美的手工製作

『陸』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包含哪些部分章節呢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准》中指出:「課程的改革不僅是內容上的改革,也是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的改革。重視教學方法的改革,是本次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特點。」(美術課程標准研製組,2004)。葉瀾在《重建課堂教學價值觀》和《重建課堂教學過程觀》中就明確指出新時代的課堂教學要形成全新的教學價值觀念和教學過程觀。在新課程理念下,也必然導致中職美術課堂教學觀念的改變。菏澤中職美術鑒賞教學理念一貫是「學」依附於「教」,重教不重學,學生變成由教師隨意「灌輸」的「存儲器」,嚴重阻礙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忽視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和主體性的發展。美術鑒賞教學是由師生雙方共同參與的教育教學活動,教師、學生和教學內容構成鑒賞教學活動不可或缺的三個基本組成部分。構建學生主動參與、師生雙向引導與互動的鑒賞教學方式,培養適應社會與教學發展需要的創新人才。基於這樣的認識,在菏澤中職美術鑒賞課堂開展引導-互動教學探究便顯現得十分重要。本論文借鑒教學發展的歷史經驗,在建構主義和新課程理念下,對當前菏澤中職美術鑒賞教學存在的問題,從引導與互動下教與學、師與生關系的角度進行了一些相關的理論探討和教學實踐。通過實踐證明,在菏澤中職美術鑒賞課堂實施引導-互動教學,改變了中職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鑒賞教學的觀念,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團結精神和群體意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知識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和提高。全文共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從引導與互動概念闡述入手,對引導—互動教學的有關理論做了簡單的回顧,布魯納的發現教學為引導與互動教學理論先聲;第二部分分析了在建構主義框架下的新課程「引導-互動教學」,美術鑒賞新課程標准要求在教師的有效激勵和引導下,創設教學情境,因材施教,化難為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第三部分是中職美術鑒賞課程中實施「引導-互動教學」探究,首先分析目前菏澤中職學校的現狀,在理解新課程理念的基礎上,菏澤中職學校美術鑒賞教學必須樹立新課程理念,變革教學觀念,遵循「引導-互動教學」的基本方式,在引導與互動相結合的教學過程實行有效教學的實踐策略,以打破舊的教學觀念,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作為美術教學的核心,實踐教學表明,引導--互動美術鑒賞教學是切實可行的、有效的,促進了師生的共同發展。但是也出現了不少的問題,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和解決。本文主要採取了文獻調查法、案例研究法、比較研究法、實踐驗證法等研究方法。 tKxcjEQOzHC淫山7?de

『柒』 小學美術教育畢業論文

一、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審美誤導
1.研究緣起。隨著社會物質與精神文明的迅速發展,美術教育也日慚趨於包括整個社會和人的整個一生的方向,其本質也轉向培養受教育者的藝術審美和創造能力,促進其全面和諧地發展。但是,當前的中學美術教育卻多置美術之美育功能與任務於不順,只施以臨摹寫生的純技能訓練的應試教育;而小學美術教育又多是片面誇大稚拙童趣的藝術性,忽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教授,使「稚美」思想壟斷整個小學發展階段,造成兒童的審美素質與創造能力的長期「低幼化」。
2.現狀略析。以上所述的「有術無美」的功利主義教育與「有美無術」的自然主義教育其本質都是一種與全面發展相背的、殘缺偏窄的、停滯孤立的審美誤導,在實踐中產生了諸多矛盾。

(1)與教的矛盾首先,普通中小學的美術教育區別於專業學校的美術教育就是其具有普及性、基礎性、綜合性並有一定建立於興趣之上的應用性,皆著眼於螺旋上升的發展。而對技能的片面強化與對拙美的靜態依重均割裂了知識技能與情意美感內容的有機聯系,形成小學與中學間的智能斷層和中學畢業生審美素質的嚴重匱乏,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其次,美術教學必須遵循以審美教育為主線、精講多練講練結合、循序漸進等原則,遵循思想性與藝術性相結合、情感體驗與道德判斷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自覺性相結合的美育原則,在教學中也需要採用直觀、形象、情感與動作相結合的方法,而前述兩種顧此失彼的誤導都與此相去甚遠。

(2)與學的矛盾美術學習是一種促進主體美術知識、審美情感和表現技能逐漸准確和不斷發展的過程,是一種比其它學科學習還要復雜的生理和心理現象。

技能教育忽視了動機與興趣、情感與審美的心理基礎,忽視了學生身心發展的平衡性;小學誇張稚美的教育則忽視了學生在右腦神經系能控制與其它神經系統密切配合下的操作性,忽視了發展的生理基矗兩者都違背了學生身心發展特點。

另外,美術學習又是學生眼、腦、手和材料密切配合的智能、情感與操作活動,美術教學任務實現的具體表現也是促使學生的眼、腦、手協調並用,因而學習呈現著「觀察→思維(感受)→表現(創作)→觀察……」的循環漸進過程。而前述兩種教育均切斷了這個螺旋型過程,不能實現視有所惑、腦有所思、手有所政、料有所用的最佳結合,也違背了學習規律。

(3)與個體完善和社會需要的矛盾美術教育作為學校美育的主要課程之一,除了對受教育者的審美結構的美育功能之外,還具有倫理結構的德育功能、智力結構的智育功能以及身心結構的健康功能。只有這些功能的全面發揮,方能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健康發展的完善個體。而且,隨著文化科技的進步,藝術與生產、生活日趨融合,社會要求勞動者具有高層次的綜合素質,其中包括豐沛的藝術情趣與創造意識。而前途美育的欠缺與片面都是美術教育功能的畸型發揮,都將造成個體心靈、精神和行動能力的巨大失衡,使人格和個性平面化,使再生產勞動力的感官運動與審美創造相分離,從而影響民族綜合素質的提高,影響社會的順利發展。

二、中小學美術教育與發展的審美定位
1.美術的教育目的與發展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目的可簡單概括為審美教育、智力開發與美術知識技能培養三項。目的總是依賴於過程。如果說美術表現與創造活動是一種行為藝術的話,那麼這種行為本身就是智能、情緒、道德、知覺、美感、社會感與創造性等不斷成長提高的過程,而中小學美術教材也正從形式與內容上整體地表現出了這種發展性,並要求通過繪畫、欣賞、圖案、手工等課題予以實施。

2.美術的學科特點與發展作為視覺化的造型藝術學科,美術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即教學的直觀性、形象的審美性、美術的創造性及製作的技能性。教學必須以直觀性前提,以技能性為條件,運用審美性方法,追求創造性目的。故而要求不斷為學生創設感受環境、提供審美對象、教授表現與創作方法,提高其美術的創造能力(美化生活的能力、美化環境的能力及藝術的綜合創造力),這就體現了美術審美教育功能的特殊性--通過形體、色彩、材質、空間等方面直接感性的視覺審美能力的提高,發展學生對視覺對象的欣賞、表現與創造能力。

3.美術教育的現代化與發展隨著國家素質教育體制的完善與對藝術教育的不斷重視,現代美術教育已突破了學校教育的范疇,成為一種以美術智能和審美素質教育為核心的社會活動,旨在培養人高度的創造性,這就要求中小學美術教育首先要強化美術教育意識,轉變以往囿於學科內的美育思想,放眼整個社會生活空間,發掘並利用藝術、自然和社會中的一切審美因素進行全面的審美教育。

其次要加強美術教育的改革與研究,以適應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要求,適應二十 一世紀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再次,在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涌現的今天,傳統的教學內容、方法與手段已不能適應時代要求,故而引進新的教學內容、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也是美術教育的基本要求。

4.美術的素質教育與發展作為普及型立體型的美術素質教育,圍繞發展的核心表現出以下特徵:①科學性--基礎性與系統性的統一,即向學生實施具有輔德、益智、健體(心)的美術「雙基」,具有全面整體的、優化結構的、層次遞進的、有序發展過程的教育,②實效性--因材施教與以點帶面的統一,即以因材施教為根本,通過針對性的教學活動,達到以點帶面的全局性教育效應;③創造性--主體性與適應性的統一,即充分發揮教學雙方的主體能動性,做好相互間的合作與配合、促進教學活動從不適應向適應方面發展;④規范性--有一 定的教育評量體系與活動,即對學校美術教育實施綜合評估並納入教育、管理常規,根據甘一世紀學生美術素質的綜合要求與表現,建立健全一整套過程與結果並重的美術活動的評量規則,並使之在實踐中應用化;⑤發展性--以人為全面發展和「教育是基礎生產力」的統一為宗旨,即確立了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方向,使未來的勞動者具有審美方面的生產能力和美化生活的能力的教育任務,以及培養學生具有一定審美能力並能運用美術語言手段去感受、理解和創造美的教育目的。

三、發展的審美教育的實施
1.樹立「大美術」觀念,將審美教育融注於一切美術教育活動之中。採用開放式的素質教育,以廣義的美育思想指導學校、家庭和社會的美育活動,發揮多種美術教育要素、形態和范圍的綜合作用,形成美育的總體效應。

2.加強美術教研,促進美術教改。面向未來和世界,著眼於全面發展,廣泛深入地研究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內外因素,結合時代與學生主體特徵因材施教;加大教改力度,探索出一條適應個體與社會、有特色的中小學美育新路。

3.優化內容,改進方法,注重過程。首先以基儲應用和審美為前提,刪縮一些功能單一、難度不適的重復、生僻的教學內容,發揮地方教材優勢,增設一 些作用顯著、有時代特色的新內容。其次,教學方法力忌盲目隨意的純技術教育與純欣賞教育,而求講練結合、欣賞與創作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提倡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另外,要使整個教學活動有美有術,使學生的眼、手、腦都協調運用,對美術行為過程和結果(作品)都感興趣,培養其綜合素質。

4.建立並完善中小學美術教育過程和結果的評量標准與展賽機制。教育過程與結果的評量與展賽,是衡量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並能由此促進教育目標的實現。不能僅僅採用忽略主體創造和審美情意表現的、強調美術學科智能的外在的規范性評量規則,也不能只注重片面合混的、強調自我表現的內在的感覺式評量規則,而應建立一套以學生全面均衡發展為價值取向並兼顧形式、內容、思想、藝術與主體因素的,從自覺性、審美能力與造型能力三方面進行評量的標准與實施機制,以促進美術之審美教育的健康發展。

『捌』 小學美術優秀教學論文如何在小學

環保美術概念的提出是現代美術與現代理念相結合的產物,從小培養環保意識對於小學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現在的學生將是國家未來的主人,他們的環境意識的強或弱將直接影響我國今後的建設和發展。在美術教育中滲透環境保護教育,是每個美術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在課堂教學中,美術教師理應向學生傳遞環境保護的信息和重要性,使學生更能直觀地、形象地、具體地、潛移默化地得到一種由完全說教所無法感知的教育

『玖』 求助:關於小學美術論文一篇..

《美術新課標》指出:「美術教學要指導兒童自行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加強實踐和創造活動。」要讓學生富有創造精神,就要給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有拘無束地獨特思考的過程。通過教學實踐和經驗的積累,我深刻體會到「互助教學」在小學美術中發揮獨特的作用。下面筆者就如何恰當地在美術教學中實施「互助互動」這個問題,談談自己的做法和體會:

一、運用互助互動,進行想像能力的互補。

想像是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創造新形象的過程,表象是想像的材料,表象的數量和質量直接影響著想像的水平,表象豐富,想像就開闊而深刻,表象貧乏,想像也就狹窄而浮淺。人們常說眾人拾柴火焰高,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如果能同心協力討論如何解決問題,那一定會使問題迎刃而解。例如我在上蘇教版小學美術第11冊第4課《杯子的設計》時,讓他們從杯的形狀、材質、作用等方面談談自己的設想,暢所欲言,可以在他人設想的基礎上再加上自己的想法,比比誰想得更出色。他們有的說製作一個帶有藍貓的杯子。看到喜歡的杯子,就想起喝水。有的說在製作一個能在太空中用的杯子,還能保溫。國家與國家間的友誼杯,還有各式卡通杯、水果杯、學習杯。在學生討論互動的情形下,學生的創新思維一發而不可收。也帶動了一些思維並不活潑的同學,最後,學生的作品設計的都不錯。還有同學得了小小設計師的美譽呢!

二、運用互助互動,進行創作能力的互補。

在美術教學中,利用實物為發散點,開拓學生的形象思維,從而擴散出與圖形或實物有關的近似而不相同的很多種新形象。課上經過學生交流,學生腦中的印象深刻了,可以著手自己動手繪畫或者製作了,這時,再進行小組合作。例如我在上湘教版小學美術四年級上冊第5課《蔬菜的聯想》時,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一方面,組內成員多,帶的東西也就積少成多了,有的同學可能自己帶的不夠或是某一類多了,那就可以選擇自己需要的蔬菜。另一方面,可以合作,大家出謀劃策,進行添加,完善,使作品更加完美。讓大家體驗合作成功的愉悅。結果用茄子做的企鵝,用油菜做的魚,用菜花做的綿羊等等還真栩栩如生呢!之後,有不少學生還在課後寫了一篇日記,介紹了製作過程,還在學生刊物發表了呢!這就是合作的作用和樂趣。我在上《紙品樂陶陶》、《有人臉的器物》、《衣架的聯想》、《便簽盒的設計》等彩紙作品、泥塑作品、綜合材料作品時,也採用合作的方式,學生情緒高漲,製作出了比較大的或者組合作品,在愉悅的氛圍中體驗到了創作的樂趣。不僅手工可以協作,繪畫當然也行,根據課的需要,在一張大畫紙上,幾個同學一起通過分工,合作,也能繪出比平時更大更美的作品。

四、運用互助互動,進行審美能力的互補

《義務教育小學美術新課程標准》中指出:「美術課程應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為促進學生健全的人格的形成,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對於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審美能力較弱,審美意識還很模糊,而這一階段卻是進行審美教育的黃金時期,學生通過上美術課,不但要掌握一定的繪畫規律和認識能力,還應該逐步的提高和具備發現藝術世界中的美的能力。

同一題材的美術作業由於每個學生的想像力和表現能力不同,所以畫面無論從構圖上,還是從色彩上,還是在想法上也完全不同。所以有他的特殊性,也造成了評價的不一。學生的美術作業有可能畫得「很好」,但不應有「最好」。教師不能用自己主觀臆斷去評價。扼殺孩子自身的想法。因此在美術課的最後幾分鍾組織小組討論,進行互評、互議是很有必要的。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自己的美術作品評價較為客觀細致,充分地讓他在同學面前表現自我,評價自我,同伴之間進行借鑒學習,有利於培養孩子寬容的合作精神及敏銳的審美鑒賞力,也給了學生一個展示自己作品的機會。這種讓學生直接投身於審美創造的實踐活動,更能鍛煉他們的審美創造能力,提高審美意識。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達到主動探索,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運用互助互動,進行其他知識的互補。

我們說繪畫來源於生活,躍然於紙上的作品往往是經過觀察生活而表現出來的生活的再現,或是高於生活的再創造。所以在美術課伊始,可以採用交流的方式,進行生生互動,獲得自己未知,而其他同學所知道的知識,提高學生繪畫思維的發展。例如我在教學湘教版小學美術四年級第8課《剪紙的故事》時,讓學生在課前收集有關故事資料,他們興趣很高,有的是拍的照片,有的是掛歷,有的是科普讀物,有的是畫報,來源各不相同,收集到的故事也是五花八門,但個

人收集到的畢竟是有限的,沒有集體的力量大。於是我就讓同學之間進行介紹交流,使他們盡量看到更多的故事,這對他們能表現本課剪紙故事打好基礎。繪畫來源於生活,只有有更多的生活儲備,才能厚積而薄發,創造出自己滿意的作品。

總之,在「互助教學」中,學生處於放鬆狀態,不用時時刻刻揣摩老師的意圖,然後察言觀色地回答問題,而是可以充分地展示自我,個性張揚,從自覺參與中啟迪智慧,體驗探索新知識的樂趣,使學習成為一種享受。學生在自主的探索中,必然能迸發創造的火花。

熱點內容
教師教學日記 發布:2025-01-11 00:19:00 瀏覽:708
軒轅劍數學 發布:2025-01-10 23:23:31 瀏覽:683
國泰君安2016暑期 發布:2025-01-10 22:30:34 瀏覽:624
師德錘煉典型案例 發布:2025-01-10 21:48:58 瀏覽:6
使徒的氣息有什麼用 發布:2025-01-10 21:42:23 瀏覽:748
東營泰貝爾化學科技有限公司 發布:2025-01-10 19:59:16 瀏覽:443
八字教師 發布:2025-01-10 18:25:48 瀏覽:7
京東怎麼樣 發布:2025-01-10 18:11:48 瀏覽:81
小學語文教師隨筆 發布:2025-01-10 17:32:48 瀏覽:86
文章說英語 發布:2025-01-10 14:10:08 瀏覽: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