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與學科
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的研究方向是致力於課程、教學理論、教師、課堂、學習問題及基礎教育教學改革中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研究。主要是三個方向內容,即教育基本理論研究、學科課程改革與教師專業發展研究、成人教育課程與教學論研究。
而學科教育專業的研究是突出以學科為基礎的實踐研究,切實推進我國學科課程與教學改革;通過學科課程統整研究,帶動綜合理科與社會科課程與教材的開發;通過學科教學行動與實驗研究,切實推動學科教學模式的改革;通過學科與課程與教學論的融合,實現學科課程與教學論的理論創新。
也就是學科教育專業,更傾向於實踐;而課程教學論,則比較注重理論啦(比如說什麼教學方法,建構主義之類)。(說實在的,兩個差別不是特別大)
拓展資料:
教學過程的成效取決於教師對教材教法的選擇以及對學生身體、智力、情緒、精神生活成熟過程的了解,並施以有利的影響,促進這個過程的發展。學科教學心理學其要旨在於造就不僅能適應社會,而且能改造社會的人。每門學科均可根據其特點在為學習者提供知識工具、培養智力和形成個性及習慣方面發揮作用。
學科教學心理學是各科教學法的基礎。它研究的目的有兩個:
①用實驗心理學的方法,研究各科教學法及學習法,把各執一端的、零散的教學經驗和學習經驗加以系統化,提高到具有客觀規律性的水平;
②根據實驗的結果和確切的事實立論,評價現行的教本編輯以及教法使用的得失,尋求提高教學效果的最優途徑。
學科教學心理學研究的范圍很廣。所有中小學教學計劃所列的各門學科,諸如語文、數學、外語、體育、歷史、地理、音樂、美術、自然科學以及其他社會科學均包括在內。可以把中小學分開研究,成為「小學各科心理學」和「中學各科心理學」等。也可以對各科分別進行研究,構成其本身獨立的學科心理學體系,如語文教學心理學、數學教學心理學、外語教學心理學等。
【教學論】 又稱教學法、教學理論,是研究教學一般規律的科學。教學論是教育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是由教學在整個教育活動中的地位與作用、教學目的、任務、教學過程的本質與規律、教學原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手段、教學評價等內容組成的。在當代,隨著教育科學的發展,它已形成為相對獨立的學科。
教學論的研究是在教育學的一般理論基礎上,對教學理論的歷史遺產、現實的教學實踐經驗以及各科教學法的研究成果加以理論概括。國家開設了諸多相應的學科理論教學課程,課程與教學論成為它的二級學科。在培養教學隊伍的建設中將教學論的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如:中學教學論與教學實踐系列教材,《中學語文教學論》、《中學數學教學論》、《中學英語教學論》等,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教師。
教學論既是一門理論科學又是一門應用科學。教學原理部分闡明了基礎理論和教學的一般理論。在基礎理論方面著重探討知識與教學、教學過程、教學與發展等內容。在一般理論方面主要研究課程理論、智能理論、知情意結合理論、交往理論、活動理論、最優化理論等內容;應用性體現在教學模式和教學活動兩部分。
教學模式 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是教學理論應用於教學實踐的中介環節。教學活動是教學論體系中應用性最強的部分,它是教學原理的具體運用,是各種教學模式必不可少的、共有的組成部分。
『貳』 論述課程與教學的關系
1、二元論模式
在二元論模式中,課程位於一邊,而教學則位於另一邊,二者從不相遇,兩個實體之間存在著一條鴻溝,在教師指導下的課堂中所發生的一切似乎與課程計劃中所闡述的課堂中應該進行什麼沒有什麼關系,課程設計者和實際教學工作者互不理睬,對課程的探討與課堂中實際傳授的內容相脫節。
在這種模式中,課程和教學過程的變化沒有什麼互相影響。
2、連鎖模式
在這一模式的每一種形式中,教學和課程的位置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無論在左邊還是右邊,都暗含著同樣的關系。這一模式清楚地說明了這兩個實體相結合的關系,如果把一個同另一個分離開來,對兩者都會構成嚴重的損害。
3、同中心模式
在同中心模式中,相互依賴是同中心模式的主要特點。這一模式中,課程與教學並不是兩個獨立系統,一個被視為另一個的亞系統,A、B的變化表達了當一個實體占據主導位置時,另一個則處於次要的地位。
同中心模式A使教學變成了課程的一個亞系統;同中心模式B則把課程納入教學的一個亞系統。這一模式反映出了一種清晰的等級關系,在模式A中課程占優勢,教學不是一個獨立的實體,從屬於課程;在模式B中,教學占優勢,課程則從屬於教學。
4、循環模式
在循環模式中,課程與教學兩個實體具有一種連續的循環關系。課程對教學產生了一種連續的影響,相反,教學也影響課程。教學決策的制定在課程決策之後,反過來,課程決策在教學決策實施和評估後被修改。這一過程是連續的、重復的、無止境的。
對教學過程的評估影響下一輪課程決策的制定,繼而又影響教學的實施。課程與教學用圖表為兩個獨立實體,但又不被看成是獨立實體,而是一個圓體的兩個部分,它們之間循環往復,以促使兩個實體的不斷適應與改進。
(2)課堂與學科擴展閱讀
課程作用
1、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
2、實現學校教育目標的基本保證。
3、學校一切教學活動的中介。
4、對學校進行管理與評價提供標准。
5、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依據,是師生聯系和交往的紐帶。
6、國家檢查和監督學校教學工作的依據。
7、實現教育目的、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保證。
教學在人類文明的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推動了重大的科學技術進步。
教學任務:向學生傳授系統的科學知識,訓練學生形成基本技能、技巧,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培養學生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共產主義的道德品質。使學生身體正常發育,健康成長。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審美觀點和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知識和能力。
使學生掌握現代工農業生產的基本知識,學會使用基本生產工具的技能。教學要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上述任務,一個至關重要的方面是必須遵循教學規律,處理好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相結合的關系,傳授知識和提高思想覺悟的關系,傳授知識和發展智力的關系,以及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調動學生積極性、自覺性的關系。
『叄』 課堂教學應該怎樣從學科教學走向學科教育
一、高效課堂的局限性
高效課堂的理論基礎是三個關鍵詞:效果、效率、效益。但實際上人們最為關注和可以量化的是效率,所以高效課堂會不自覺的引導人們關注知識學習的高效率:高效課堂=學習的知識/學習的時間。這就產生了我們經常聽到的衡量高效課堂的一些標准和措施,如「大容量、高效率、快節奏」、「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等。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努力追求課堂高效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將高效作為課堂追求的唯一目標或者是主要目標,必然會忽視學生精神及生命成長的需要,影響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可持續發展,進而影響到創新人才培養這一根本任務。因此,我們認為,高效課堂雖然極大推動了課堂教學改革,但高效課堂是有局限性的,不能說是我們追求的理想課堂。
二、魅力課堂的基本內涵
自2012年開始,中國當代著名教育專家曾軍良校長提出了魅力課堂的概念,並在實踐過程中對魅力課堂的內涵進行了初步的研究和界定,初步構建了魅力課堂理論。
「魅力課堂」是基於尊重學生美好天性,激發學生精神動力,努力讓課堂迸發五彩的魅力光芒,讓學生感知快樂的心理體驗,從而推動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創新發展的改革行動。
「魅力課堂」以尊重人的生命發展需要為出發點,目的是為學生的學習注入動力,從而激發學習活力,達到學習高效目標的。因此,魅力課堂改革更加關注過程的魅力,更加充滿了人性的溫情。
魅力課堂是「引力場」、「思維場」、「情感場」,並最終走向人的「生命發展場」。這樣的「魅力課堂」,將努力使學生的學習是基於內在興趣和需求的推動,強大的內驅力使學生學習成為一種生命成長本身的需要。
「魅力課堂」的目標追求是提升「三力」,即提高課堂學力,激發學習活力,增強教學魅力。並逐步將課堂從「知識傳授型課堂」向「激情、溫暖、美麗、思考、開放、分享的課堂」轉變,讓課堂成為師生快樂成長的殿堂。
「魅力課堂」是一種理想的課堂境界,是教師對理想課堂的追求,我們要逐步探索「提高課堂學力」的途徑,探討「激發學習活力」的辦法,深究「增強教學魅力」的策略。
「魅力課堂」追求一種理想的教育境界。在這種課堂上,教師對學生是真正的尊重、成全、關注;學生擁有足夠的思考空間,思維高度活躍,表達充滿自信,教師和學生都進入了一種主動成長的境界。
「魅力課堂」追求以愛育愛、以情激情的精神世界。教師心懷真愛,讓學生在愛中成長,在愛中懂得愛、珍惜愛、理解愛、學會愛、付出愛,在教育的過程中生發出不竭的愛;教師有激情,只有教師充滿激情,才能激發學生的激情,才能催生靈動的思維,才能燃起智慧的火花。
「魅力課堂」激活了師生成長的動力,改進了師生關系,提升了師生的幸福指數,教師的魅力也大大增強,育人的質量也得到全面提升。
三、魅力課堂與高效課堂的共同價值追求
魅力課堂和高效課堂改革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在課堂層面落實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二者都是課堂教學改革的產物,都是學校綜合課程改革的一部分。魅力課堂不排斥高效,魅力課堂和高效課堂有很多共同的價值追求,高效課堂的探索為魅力課堂的構建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素材,可以說魅力課堂是在繼承高效課堂精華基礎上的發展。
我們將魅力課堂和高效課堂加以認真研究和對照,不難發現:二者都反對灌輸式教學,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新課程理念;都重視師生的角色定位,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領者、合作者;都重視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以及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都重視對學生的多元評價;都強調與生活實踐的接軌和課程的校本化改造;都強調面向全體學生,注重不同層次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都強調課堂的開放與生成;都強調學科特點,重視不同學科、不同課型的不同教學形態。這些都是魅力課堂和高效課堂的共同價值追求。
『肆』 論文:淺談小學教學活動課與學科課的區別和聯系
數學這門學科,自古以來就被認為為是理性最強的學科,需要聰明的大腦和天賦才能學好的,其實不然,對於天真浪漫的小學生來講,他們接受各種文化知識的能力是等同的,那麼如何才能學好數學呢?我認為關鍵在於如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分析,不論學生自身的因素還是學校、家庭環境對學生自身興趣的影響都與教師有直接關系,就像鄧小平曾說的:「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同樣,能否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關鍵也是在教師,如何調動學生學數學的積極性呢?教師在學生學習中又處於什麼地位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學中的幾點淺見:
一、先從本身著手,讓學生喜歡上你,從而喜歡上你的課。
作為教者本身來講,要從各方面來完善自己,比如,師德修養,文體方面等等,讓學生從內心尊重你,要和學生結交成各方面的朋友,從而使他們喜歡你的同時,也喜歡你所教的學科。現在很多教師在思考如何讓學生學好數學時,經常考慮的是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卻忽視了自身的素質要求,如果自身不修邊幅、口無遮攔的,如何讓學生喜歡上你,更不用說喜歡上你的課了。學生一開始就抵觸你,即使你再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都只是「剃頭擔子一頭熱」。
二、其次先要誘發興趣,通過游戲性活動,讓學生喜歡上你上的數學課。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也是智力開發的原動力,「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誘發學生從新課剛開始時就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是至關重要的。愉快的游戲能喚起學生的愉悅感,引起學生的直接興趣,並由無意注意引導到有意注意,發展間接興趣。因此,教師導入新課時,根據教學內容,可選擇組織學生做數學游戲的方法,讓學生人加,能很快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在學習100以內二位數加減二位數中,我讓一部分學生當作售貨員,一部分學生當作買東西的顧客,讓他們從實際出發,從一買一賣中得到樂趣,更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更讓學生們懂得了學習數學的重要性,何樂而不為呢?
三、再次要設計疑點,激發思維火花,「勾引」出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起於思,思起於源」。心理學認為。疑是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維也就應運而生。例如:我在教學中,經常會問,如果是你,你會怎麼樣?通過換位思考,改變以前學生被動學習的境況,讓學生設身處地的思考問題,讓學生產生「疑」。引起思考,是需要學習的開始。疑問使學生萌發出求知的慾望。同學們躍躍欲試,開始了對新知識的探求。
四、通過讓學生進行「爭吵」,在爭論中提出問題,開拓思維能力升華興趣。
學習數學是一項艱苦而又細致的勞動。學習的直接興趣不是與生俱有的,而是學生在刻苦學習,認真鑽研的學習活動中得到發展升華的。一個懶於學習,不願思考的學生,是很難對數學產生興趣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創設條件,讓學生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機會,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大膽發表與教師不同的看法;培養學生善於獨立思考的習慣,要求學生遇事要勤於思考,善於思考,豐富想像,開拓思維。這樣,對升華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其次,課堂上組織學生討論是開拓學生思維能力,升華興趣的一個好辦法。因此,教師可採用同桌、小組、全班等討論形式,組織學生對某一個問題進行開放式的討論,讓學生思維的火花互相觸發,交流各自對問題的不同看法,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概括。利用這個方法的目的是引起更深入地鑽研某些問題的更高興趣。
五、最後通過表揚、鼓勵,讓學生體驗喜悅,延長學習的興趣。
學生有了興趣,還要想方設法使興趣持久。因為小學生的興趣既不穩定,又不長久。一位心理學家曾說過:「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意念和勝利的欣慰,便會激發追求無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這種無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也就是學生興趣的源泉。對學生來說,老師的一點點鼓勵,一次的肯定,一次表揚,都是他成功的標志,他都能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這時學生的興趣就如同永不枯竭的源泉,就會濃厚、持久。綜上所述,是我在教學中的點滴體會,總之,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認真鑽研教材,把握學生的學習心態,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就能激發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
『伍』 如何提高課堂的教與學
近年來,教師們通過各種形式參與不同層次的學習,教師隊伍的學歷整體有了很大提高,就連我們的村校教師大都是專科以上學歷,有的是本科及以上,但有學歷不一定有文化素養。所謂文化素養是科學素養、人文素養和審美素養的總和。從本質上說,這三方面是有機統一不可分割的,他們共同構成一個人的整體素質。而教師的文化素養是教師職業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在擁有一定文化知識並加以內化的基礎上形成的,反映教師的人格、氣質、情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的個性品質。由於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教師文化素養應該包括廣博的文學知識和文學素養;能駕馭本學科教學的學科文化素養;體現自身教育態度和理念的教育文化素養三個領域。所以,作為教師要多讀書,博覽群書,知古通今,成為學者型的教師。教委在「五個一」的工程中,就要求每位教師每期要讀一本教育專著,讀一讀新的課程標准,只有書讀多了,教師掌握的知識就豐富了,在課堂上才能滔滔不絕,更好地駕馭課堂,更好地用淵博的知識引導學生、組織學生開展生動有趣的活動,課堂才能生動活潑,學生才可能學有所獲,否則,將會導致課堂的僵化,不受學生歡迎。
二、不斷創新,提高專業素養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有智慧地、創造性地傳授給學生知識。要做到這一點,得做到以下幾點:
(一)認真學習《課程標准》,學習新的課程理念,認真學習每一冊《教師用書》中的說明或寫給教師的話,在不斷學習中了解學科的特點,明確學科的基本理念和教學要求,掌握本冊教材的重難點及學習方法,讓自己學有實效,用有效的時間學習有用的東西。
(二)認真學習研讀新教材,不斷創新教材。教師要由教材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課程資源的開發者、使用者,只有做到整體研究教材,把握教材體系,深入了解教材內容,才能尋找到整本教材的價值取向,才能靈活地運用教材。研讀新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為只有教材中的文本才是學生和教師共同的關注點和集合點。雖然目前人們對課本的處理方法很多,各不相同。但始終離不開文本內容,研讀文本的目的是讓教師在上課之前認真備好課,備好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這樣教師在課堂上才能以飽滿熱情講授知識,以濃濃的情感影響學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游刃有餘於課堂教學,並以自己富於情感的舉手投足和課堂語言去影響學生。教師有了這個「研讀新教材」的功夫,才會在教學過程中自然地引導學生去關注、去合作、去交流,「悅」讀課本、「悅」讀課堂,體味過程。因此,教師研讀新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前提和良方。
教師還不能孤立地使用教材,要以教材為藍本,自己拓寬教材,創新使用教材,拓寬學生學習的知識面,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精心設計,努力實施
課堂教學是實施「有效教學」的核心環節。我們在先進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在認真鑽研教材,吃透教材、認真備課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個好的教學方案和設計,要付諸教學實踐並收到良好的教學成效,必須依託課堂教學,沒有一節節好課作支撐,再好的教學策略也只能是無效的處方。
(一) 關注「三維」。
現代課程理論和改革的基本理念是:能力發展是核心,知識、文化積累是基礎,情感態度養成是靈魂,是保證能力發展和知識、文化積累的必要條件。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課程目標,都是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提出來的,三個維度相互滲透,融為一體,具有很強的整體性和立體感。三維目標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整體,是一個完整的人在學習活動中實現素質建構的三個側面。因此,課堂教學應該全面關注「三維」目標,並將它整合於統一的教學活動過程之中。
(二)注重全面。
1、關注學生課堂上的情緒和情感體驗
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更要關注他們在課堂活動中所表現的情感和態度。有經驗的的教師在上課前都是採用多種激趣的方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把學生的注意力或學習興趣激發起來,讓學生一開課就喜笑逐顏開,把精力集中在你的身上,上課時學生自然會精力集中聽課、思考、回答問題、完成作業;如果一上課就板著一副吃人的面孔,給學生一陣批評,批評之後,學生綳著臉聽課,可想而知這樣的教學效果會怎麼樣。「師生情緒對立時,學生會拒絕接受來自教育者的一切要求。」看來這句話的確不假。
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上進心。在課堂上,時常有個別學生自我控制力差,搞小動作,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不要大聲呵斥他們,可以突然停止講課,以目示意,那些不注意聽講的學生此時一定會抬頭看,發現老師正看著自己,心中自然會明白該怎樣做。這樣,課堂秩序穩定,學生的自尊心得到了保護。課下再找這些學生談心,耐心說服教育,在指出其不足的同時,多一份鼓勵,多一份信任,多一份贊揚,這些學生大多能樂觀,愉快地改掉缺點。
「新課程理念倡導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寬松、和諧、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很多教師把這句話當作形式,並沒有真正領會,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後,你自然就會明白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教師要努力把微笑帶進課堂,把表揚帶進課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滿足學生的表現欲,不輕易批評學生的活躍好動,巧妙應用激勵性語言、動作、神態,激發學生的學習創新慾望,使課堂成為學生自由揮灑的天地。
2、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
北師大心理系教育心理專業博士凱說:「個性化教學」是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重視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並通過教學喚起學生的求知慾,和對個人全面發展的企求,同時指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獲取信息、實現知識能力和人格的協調發展,這一教學方式,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正確認識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個性發展的獨特領域,使每一個學生在每一堂課中都有所獲,從而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3、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
每個學生都有才,每個學生都有用,通過良好的教育和訓練,每個學生都能成才、成功,這是教育的真諦。孩子們知識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是一個教、學雙方都要付出心血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認知水平還存在一定局限的學生,需要我們去關心、呵護,去尊重、引導,犯錯是孩子們的天性,要允許孩子們犯錯誤和改正錯誤,如果一個孩子天生就不犯錯誤或者說天生就什麼都會,還要我們老師做什麼呢?家長把孩子交給我們就是要我們幫助他們改正缺點和錯誤,引導他們求知、成人、成才,因此,教師要藉助教學內容、用教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影響學生,打動好學生,讓學生在學習或成長的過程中逐步經歷豐富的情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
四、認真開展校本教研,做好「同行引領」、「同伴互助」。
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有效途徑是教師間的相互學習。目前,在我們這些經濟還不很發達的地區,要讓每一位教師走出去學習或者請專家到學校來長期輔導是不現實的,因此,我們只能依拓校本教研,依靠教師間的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來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因為校本教研是新課程改革下,教師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是教師在課改實踐中走向成熟的專業行為。同時,校本教研是學校的命根,唯有加強校本教研的有效開展,發揮校內資源。另外,還要提倡同行引領、同伴互助。同行引領、同伴互助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讓我們發現同伴身上的優點,也有助於我們認識自己身上的不足,同時我們還會在這種互助交往的過程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發展教師的自主性和專業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這樣才能形成學校特色。
4.優化教學方法,調動學生激情,培養學生創新。
教師在教學理念上的更新只有通過實實在在的教學才能表現出來。而如何優化教學過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法的優劣主要看它是否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於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從學科的特點出發。依據學生心理和個性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採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優化教育過程。盡可能做到生動活潑,靈活發揮;通過新異的刺激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創設愉快的氣氛圍,以符合學生喜新好奇,情緒易變,趣味多樣的性格特徵,發揮學生的個性和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學習主動性和積極的性就能得到最大的限度的發揮。所以教師首先要從學生的立場出發,去了解學生希望學習到什麼,希望了解到什麼,並十分注意對學生「投其所好」使教師所教的東西能被學生主動吸收和掌握,避免師生之間關系的僵化和教與學之間的脫節。寓教於樂,教師在教學中要十分注意調節課堂氣氛,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避免教學過程中的過分死板和嚴肅,從而達到師生互動。
總之,在新課程實施的今天,教師不僅要不斷學習新知識,合理地運用教材,研讀文本,還要注意尊重學生,關注學生,向同伴學習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效率。我想,既然我們已經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我們就應該有責任、有信心、有準備去接受社會給與我們的挑戰,做新課程推進的完善者和促進者。
『陸』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將學科知識學習與技能訓練有效結合
在課堂教學中將學科知識學習與技能訓練有效結合,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明確目的,培養興趣。學習一門學科的知識,掌握使用學科知識的能力,是新世紀對公民的基本要求。教師在學科課堂教學中要不斷強調本學科在未來生活、工作中的地位,使學生明確只有掌握了該學科的知識和能力,才能適應將來工作與經濟發展的需要。同時要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尋求知識、探索真理的精神力量。
2、勇於嘗試,敢於質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克服畏懼心理和困難。鼓勵他們大膽地進行創造性嘗試。在指導學生運用字典、導讀導練資料、多媒體設備學習的基礎上,為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創造條件。使學生養成積極思考、敢於提出疑難問題的習慣。
3、活動導學,創新模式。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運用知識的主要場所。在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活化教材,精心設計活動,吸引學生參與,在生動真實的情況下,進行信息輸入和輸出。適當的活動能較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學會知識,提高技能。
4、巧設練習,激勵評價,學習知識和技能訓練應面向全體學生,力求為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創造條件。因此,布置作業時要將練習題分為基礎題、鞏固題、發展深化題,讓學生選做,不但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也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創造了條件。
『柒』 學科教育與課程與教學論有什麼區別嗎
你好,我是10年考得教育學類的研究生,據我所知,教育碩士一般是教育工作者才有資格參加,要求有一定的教學經驗,應屆畢業生沒有資格參加。而學科教學與課程論是全日制學術型研究生,只要達到本科學歷都可以報考的,我就是10年報考的學科教學論(屬於課程與教學論)。呵呵,說的有點亂,這樣說不知道你能不能明白
『捌』 五要素課堂包括哪些
一、課堂教學要給學生學科知識
通過課堂教學要把學科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科知識一要科學、准確;二要形成網路。學科知識要科學、准確,這是個基本要求,一般來說課堂教學最好不要出現科學性的錯誤。知識要形成網路是十分重要的。每個學科的知識都有自己的體系、框架和網路,每個知識點之間都有自身的規律。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師要指導學生自我編織學科的體系、框架和網路,也就是把一個個知識點連接起來,形成知識的連接點。每年的高考考查知識的題目往往是考查知識的連接點,也就是考查學生對知識網路和內部規律的認識程度。
二、課堂教學要給學生學科能力
教學大綱、課程標准中對每個學科都提出了能力要求,比如化學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和自學能力;物理的理解、推理、分析綜合和運用數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以及實驗能力;數學的空間想像能力、運算能力、思維能力和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中考、高考的命題指導思想是在考查知識的同時,側重考查學科能力。因此我們的教學無論是從素質教育角度出發,還是從考試角度的出發,都要完成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科能力。前面講到給學生學科知識時要注意落實知識點和知識的連接點,其實在知識的連接點上還可以繁衍出知識的生長點。所謂知識的生長點的生成過程就是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也就是能力的生成過程。
三、課堂教學要給學科思想
每一個學科都有自己的學科思想,一定意義上說學科思想是學科知識和學科能力的綜合體現。比如數學的函數方程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劃歸的思想、分類討論的思想等,把握了學科思想就把握住了學科精髓。
四、課堂教學要給學生學科學習方法
每一個學科都有每一個學科的學習方法,教師在課堂教學的自始至終都要注意向學生傳授學科學習方法。葉聖陶先生講「教是為了不教。」意思是說一定要把學科學習方法給學生。陶行知先生說的更明確:「先生的責任不在於教,在於教學。」教師教會學生學習是教師的責任。
五、課堂教學要給學生學科意識
這是個更高層次的要求。學生每學一門學科都應具備這門學科的意識,諸如語文意識、數學意識、物理意識、化學意識等。有一次我帶各科教研員去雲南旅遊,一位語文教研員在少數民族地區買了一雙裝飾精美的銀筷子,物理教研員過來說:銀筷子太重,不好用,這是物理意識。化學教研員則說:這雙筷子是生銀還是熟銀?是否有污染?這是化學意識。另一位語文老師則表示這些是無關緊要的,包裝製作如此精美的一雙少數民族的銀筷子具有保存價值,具有觀賞價值。這是語文老師的文化意識。如果學生每學一門學科都具有一定的學科意識,那麼學生就掌握了多角度、多層面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玖』 信息技術課堂與其它學科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
1)飛速發展:信息技術科學是一門年輕而發展迅速的科學。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無論是理論還是應用,都以加速度向前發展,必然帶動學科教學內容的不斷發展。
(2)廣泛應用:作為現代科學技術的核心,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應用幾乎已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它作為一種信息處理工具,改變了人們的工作、生活方式,也影響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已成為信息時代的「第二文化」和現代人才必備的素質。
(3)高度綜合:計算機科學最初的理論基礎是數學、邏輯學、物理基礎和電子學。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它越來越多地與其它學科發生密切的聯系,如語言學、心理學、工程學、資訊理論、控制論、系統論、材料學、光學、生物學等等,也促進了其它學科的發展。
(4)應用與理論幾乎同步:沒有一種學科能象計算機這樣,應用理論幾乎同步發展,少有滯後性。新的理論很快便見諸應用,最先進的技術很快便普及開來,尖端科技成為大眾常識和普通人掌中之物。
與其他學科最大的不同就是其實踐性強。
『拾』 學科教育(數學)與課程與教學論(數學)有什麼區別嗎哪個好一些
學科教育(數學):國內的還是以理論為主。但是國外的一些當地商學院的數學專業還是不錯。會有一些實際的項目做。不過數學確實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學科。但是在中國還沒有得到重視。
所以如果只是在國內發展,也不打算將來搞學術的話,就目前而言不建議你學
課程與教學論(數學)
很多學校都有這個方向,特別是師范類的院校,比如好點的 華東師大,北京師大,東北師大,華南師大,中等的,江西師大,遼寧師大,等等,稍差點的 贛南師院,等, 初試考教育學統考,復試按照學校規定的考試,一般是數學分析與高等代數,還有可能是數學教育概論。江西,遼寧都是二類學校,我還知道廣西師大也不錯,還是3類的,英語要求很低。我是數學課程與教學論的方向的,讀起來很有意思,希望你能如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