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初一課外文言文閱讀

初一課外文言文閱讀

發布時間: 2020-11-25 16:57:13

A. 初一課外文言文閱讀(及答案)

一、楚人學舟 楚①人有習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師之是聽。於是小試洲渚之間,所向莫不如意,遂以為盡操舟之術。遂遮謝舟師,椎③鼓徑進,亟犯④大險,乃四顧膽落,墜槳失柁⑤。
【注釋】①楚:古國名。②折:調頭。旋:轉彎。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戰,前進時以擊鼓為號。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1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其始折旋疾徐( ) (2)乃四顧膽落( ) 12.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的句子。 (1)遂以為盡操舟之術。___________ (2)椎鼓徑進…… ____________ 13.本文告訴人們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
二、魯人徙越 讀下列這則文言文,回答14~16題 魯人身善織屨①,妻善織縞②,而欲徙於越。或謂之曰:「子必窮矣!」魯人曰:「何也?」曰:「屨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發。以子之所長,游於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乎?」(選自《韓非子·說林上》) 【注釋】①屨:麻鞋。②縞:白絹,周人用縞做帽子。③履:鞋,這里用作動詞,指穿鞋。④跣:赤腳。
14.解釋句中加點字的含義。 (1)或謂之曰 (2)以子之長
15.翻譯劃線句。 屨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發。
16.這篇短文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三、農夫毆宦 嘗有農夫以驢負柴至城賣,遇宦者(太監)稱「宮市」取之;才與絹數尺,又就索「門戶」(指「門戶」稅),仍邀(強要)以驢送至內。農夫涕泣,以所得絹付之;不肯受,曰:「須汝驢送柴至內。」農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後食。今以柴與汝,不取直而歸,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毆宦者。 1.解釋文中加點詞: (1)才與絹數尺 (2)農夫涕泣
(3)不取直而歸 (4)遂毆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以」與「仍邀以驢送至內」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以刀劈狼首 B、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3.把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後食。 4.文中賣柴農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樣的社會現實? 四、敝帚自珍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傅毅之於班固①,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與弟超書曰:「武仲以能屬文,為蘭台令史,下筆不能自休。」夫人善於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里話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見之患也。 注釋:①傅毅、班固均為東漢文學家,史學家。②[超]班超。班固之弟,東漢名將。③[自休](冗長鬆散)自己也止不住。④[自見]即見自,表現自己的長處。⑤[體]體裁⑥[里語]俗語,民間諺語。 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字: (1)自古而然( ) (2)而固小之( ) (3)鮮能備善( ) (4)斯不自見之患也( ) 2.選出與「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中加點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項:( ) A、武仲以能屬文 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蓋亦以精力自致者 D、策之不以其道 3.文中分析「文人相輕」的原因是什麼?

五、樊重樹木 樊重欲作器物,先種梓漆,時人嗤之。然積以歲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來求假焉。引種植之不可已出。諺曰:「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此之謂也。
註解:樊重:人名。梓漆:梓樹和漆樹。 1.解釋句中的加點詞: (1)向之笑者 (2)咸來求假焉 (3)然積以歲月 2.下列句中的「之」與「時人嗤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悵恨久之 B、何陋之有 C、親戚畔之 D、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3.用現代漢語翻譯句子。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
4.「此之謂也」說的是什麼道理?對你有何啟示?
道理:

啟示:
六、齊人有好獵者 齊人有好獵者,曠日持久而不得獸,入則羞對其家室。出則愧對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於耕作。」獵者曰:「何為?」人不對。獵者自思,得無欲吾致力於耕作有獲而後市良犬乎?於是退而疾耕。疾耕則家富,家富則市得良犬,於是獵獸之獲,常過人矣。非獨獵也,百事也盡然。 1.解釋下列各句中的帶點詞。 (1) 入則羞對其家室 (2) 其所以不得之故 (3) 君宜致力於耕作 (4) 於是退而疾耕 2.和「曠日持久而不得獸」的「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於是退而疾耕 B、環而攻之而不勝 C、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D、殺所不足而爭所有餘 3.將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得無欲吾致力於耕作有獲而後市良犬乎?
4.讀了這則故事,你受到了什麼啟發? 七、張良受書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後,何也?」去,曰:「後五日早會。」 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復怒曰:「後,何也?」去,曰:「後五日復早來!」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後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遂去。無他言。不復見。 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之,常習讀誦之。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 (1)遂去,無他言 (2)與老人期 (3)喜曰:「當如是」 (4)良因異之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與「常習誦讀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孤之有孔明 B、寡助之至 C、公將鼓之 D、公將馳之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

八、趙人患鼠 趙人患鼠,乞貓於中山①,中山人予之。貓善撲鼠及雞。月余,鼠盡而雞亦盡。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於雞。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③,壞傷吾器用。吾將飢寒焉,不病於無雞乎?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飢寒猶遠。若之何④而去夫貓也?
注釋:①中山:地名 ②盍:何不 ③垣墉:牆壁 ④若之何:為什麼 1.解釋下列加點字; (1)吾之患在鼠( ) ( 2)告其父曰:「盍去諸?」( ) (3)是非若所知也( ) (4)不病於無雞乎?( ) 2.聯繫上下文,將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譯: 3.對上面這則寓言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 A、這則寓言告訴人們,若想解決問題,必須首先考慮自己的主要目標是什麼。只要達到了這個目標,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損失,也尚在所不惜。 B、一個人如果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什麼事都想做成,但又什麼代價都不想付出,到頭來只能是一事無成。 C、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評價任何事物,應著他的主要方面是好是壞,不能吹毛求疵。
D、「有失才會有得」是本文的主旨。 九、劉羽沖偶得古兵書 劉羽沖偶得古兵書,伏讀經年①,自謂可將十萬。會有土寇,自練鄉兵與之角。全隊潰覆,幾為所擒,又得古水利書,伏讀經年,A自謂可使千里成壤。經圖列說干②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試於一村。B溝洫甫成③,水大至,順渠灌入,人幾為魚。由是抑鬱不自得,恆獨步庭聽,搖首自語曰:「古人豈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發病死。

B. 七年級上冊 語文 課外文言文比較閱讀專項練習 答案。記住是答案哦

一、畫皆以人重

子嘗謂詩文書畫皆以人重,蘇、黃遺墨流傳至今,一字兼金①;章、京、卞②④豈不工書,後人糞土視之,一錢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書,獨其人之賢者傳遂遠,使顏魯公③書雖不工,後世見者必寶之,非獨書也。詩文之屬莫不皆然。
注釋:①兼金:價值等於平常金子幾倍的好金子。
②章、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長書法。
③顏魯公:即顏真卿。封魯國郡公,人稱「顏魯公」。工書法,自創一體,對後世影響很大,人稱「顏體」。
閱讀訓練
l、下列句中加點「然」與其他三句中加點「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若聽茶聲然 B. 詩文之屬莫不皆然
C.雜然相許 D. 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①一錢不直:_
②後世見者必寶之:_
3、翻譯下面句子。
①後人糞土視之
譯文:

②古之人率皆能書,獨其人之賢者傳遂遠
譯文:

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A.作者認為詩歌、文章、書法、繪畫是否受人重視都與人的品格有關。
B.作者認為蘇軾、黃庭堅的書法繪畫作品流傳下來不只是因為他們技藝高。
C.作者認為章 、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於書法的人。
D.作者認為顏真卿的書法其實不好,後世喜歡的原因是顏真卿的品德好。
5.填空。
①「蘇、黃」中的「蘇」指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東坡。他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千古傳唱,其最後兩句「 」表達了作者對親人的懷念和祝願。
②永叔,即 ,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參考答案

1、B(這樣),……的樣子;

2、① 值 ②把……當寶貝,珍愛、喜愛;

3、①後來(世)的人們都把他們的書法看作糞土
②古代的人大都會書法,只有那些品格高尚 的人(的書法)才能流傳得久遠;

4、D; \

5、①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②歐陽修

二、以學自損,不如無學

夫學者,所以求益①耳。見人讀數十卷書便自高昂大,凌忽②長者,輕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仇敵,惡之如鴟(chī)梟(xiāo)。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
(選自南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
注釋:①求益:求得長進。②凌忽:凌,欺侮;忽,輕視。③同列:同輩。④疾之;怨恨他。

⑤鴟梟:兩種惡鳥,這是古人的看法。

閱讀訓練
1、解釋句中加點的字。
①所以求益耳 ②人疾之如仇敵
2、指出下列句子屬何種句式。
人疾之如人仇敵,惡之如鴟梟。( )
3、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中「此」指代的內容。

4、短文告誡人們的一個道理是

◆參考答案

1、①用來…… ②痛恨;

2、狀語後置;

3、讀數十卷書,便自高自大,凌忽長者,輕慢同列;
4、學習要永不滿足,做人要謙虛,切忌傲氣。

三、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①,輒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給,啖④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⑤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選自宋·歐陽修《資政殿學士戶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銘並序》
注釋:①昏怠:昏沉睏倦。②輒:往往,每每。③沃;澆。這里當」洗」講。④啖;吃、⑤讒:說人壞話。

閱讀訓練
1、給下面句中加點字注音並釋義。
①啖粥而讀 音: 義:
②輒以水沃面 音: 義:
③食不給 音: 義:
④乃至被讒受貶 音: 義:
2.「每以天下為己任」的正確譯句是( )
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為自己的責任。
B.常常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任務。
D、每天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3、將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①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
4、這段文字的層次已在文中劃出,請簡要歸納層意。






5.「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的名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參考答案

1、①dan吃; ②wo洗 ③ji供應 ④chan說別人壞話;

2、B;
3、①有時夜裡疲憊睏倦,常常用冷水沖頭洗臉 ②妻子的孩子的衣食僅僅自足罷了;

4、①年少家貧而胸有大志
②做官後因直言而遭讒降職

③刻苦自勵而心憂天下;

5、揭示主題

四、司馬光好學

司馬溫公①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眾兄弟既成誦,游息矣;獨下帷②絕編③,迨④能倍⑤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溫公嘗言:「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注釋:①司馬溫公:司馬光死後被封以溫國公稱號,故稱司馬溫公。

②下帷:原指漢代董仲舒下帷講學,三年不看窗外這件事。這里藉此指讀書專心。
③絕編:原指孔子讀《易經》時,反復翻閱,多次將穿簡冊的牛皮繩子翻斷這件事。這里指讀書刻苦。

④迨:等到。

⑤倍:同「背」,背誦。

閱讀訓練
l.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患記問不苦人 ( ) ②迨能倍誦乃止 ( )
③迨能倍誦乃止 ( ) ④詠其文 ( )
2、與「迨能倍誦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子墨子九距之 B.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C.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用力多者收功遠。 B.其所精通,乃終身不忘。
C.書不可不成誦。 D.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4、文中「獨下帷絕編」意思是只有司馬光獨自苦讀。我們學過一個類似的成語也是形容讀書勤奮,這個成語是:

◆參考答案

1、①擔心 ②等到 ③才 ④吟詠;

2、 D;

3、C;

4、韋編三絕,懸梁刺股 ,鑿壁偷光
打撈鐵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鐵牛八維之,一牛且數萬斤。治平中,水暴漲絕梁,牽牛,沒於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懷丙以二大舟實土,夾牛維之,用大木為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轉運使張燾以聞,賜之紫衣。
注釋:1浮梁:浮橋。2維:系,連結。3治平:北宋英宗趙曙的年號。4真定:卻今天河北正定。5權衡:秤錘秤桿。
1、解釋下列加點字的含義。
(1)一牛且數萬斤。
(2)募能出之者。
(3)徐去其土。
(4)真定僧懷丙以二大舟實土。
2、翻譯:用大木為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3、試說明懷丙和尚是怎樣把鐵牛從河中打撈出來的?
答案
1、且:幾乎,重達。
募:招募。
徐:慢慢的。
實:裝滿,充實。
2、用大的木材做成秤錘秤桿的形狀鉤住鐵牛,慢慢的去掉船里的土,船浮上來,鐵牛也被拉出來了。
3、懷丙和尚先用兩艘大船裝滿了土,放到鐵牛兩邊,系住鐵牛,然後用一根大木頭做成秤錘秤桿的形狀,保持兩船對鐵牛的拉力平衡,然後慢慢的去掉兩艘船中的土,依靠水的浮力,慢慢把鐵牛拉出來。
中考課外文言文專題練習

(一)師曠問學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秉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釋:1秉燭:點燭。當時的燭,只是火把,還不是後來的蠟燭。2盲臣:師曠為盲人,故自稱。
1、 解釋下面加點的字。
①問於師曠: 。
②安敢戲君乎: 。
③如日出之陽: 。
④臣聞之: 。
2、 將下列文言文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譯句: 。
3、 晉平公想學習,卻又「恐已暮矣」,他所說的「暮」指什麼?他為什麼有這樣的擔心?

4、 師曠的回答,說明他將「暮」理解成什麼意思?他為什麼要這樣理解?

5、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什麼?

(二)顏回好學
回年二十九,發盡白,蚤死。孔子哭之慟,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注釋:1回:顏回,又稱顏淵。2慟(tòng):哀痛之至。3門人益親:學生更加親近。4遷:轉移。5貳:重復。
1、本文選自《史記》。《史記》是我國古代著名史學家和文學家 用畢生精力寫成的我國第一部 體通史,魯迅稱它為「 ,
」。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 發盡白,蚤死
(2) 今也則亡
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
(1)門人益親( )
(2)弟子孰為好學( )
(3)不貳過( )
4、翻譯下面的句子。
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6、 根據積累,再舉幾個名人好學的實例。

(三)螳螂捕蛇
張姓者,偶行溪谷,聞崖上有聲甚厲。尋途登覘,見巨蛇圍如碗,擺撲叢樹中,以尾擊樹,樹枝崩折。反側傾跌之狀,似有物捉制之。然審視殊無所見,大疑。漸近臨之,則一螳螂據頂上,以剌刀攫其者,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視額上革肉,已破裂雲。
注釋:1覘(chān):探看。2圍:此處指蛇的身圍。3殊:極、很,完全。4攧(diān):跌。
1、下列句中加點的「之」與例句中加點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似有物捉制之
A、 輟耕之壟上 B、受任於敗軍之際 C、悍吏之來吾鄉 D、環而攻之而不勝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
(1) 以剌刀攫其首 攫:
(2) 蛇竟死 竟:
3、翻譯下面句子。
然審視殊無所見。

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分析錯誤一項是( )
A、 螳螂最後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以已之長攻敵之短。
B、 蛇被小小的螳螂擊殺的根本原因是以尾擊樹不重戰術。
C、 姓張的是本文的線索人物,全文以他的所見所聞為線索。
D、 本文步步設疑,環環相扣,文雖短但情節卻緊張曲折。
(四)景公令出裘發粟與飢寒
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公被狐白之裘,坐堂側陛。晏子入見,立有間。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對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飢,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聞命矣。」乃令出裘發粟以與飢寒者。
注釋:1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動詞。2陛:宮殿的台階。3聞命:聽到辭命。聞,聽;命,辭命。
1、 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
(1)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 )
(2)立有間( )
(3)公被狐白之裘,坐堂側陛。( )
2、 翻譯
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飢,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


3、 景公為什麼聽了晏子的一番話,「乃令出裘發粟以與飢寒者」?

(五)勉諭兒輩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飲食衣服,若思得之艱難,不敢輕易費用。酒肉一餐,可辦粗飯幾日;紗絹一匹,可辦粗衣幾件。不饞不寒足矣,何必圖好吃好著?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則子子孫孫常享溫飽矣。
注釋:1費用:花費錢財。2紗絹:一種細薄的絲織品。3饞:這里是飢餓的意思。
1、 解釋下面加點的字。
(1) 可辦粗飯幾日
(2) 何必圖好吃好著
(3) 莫待無時思有時
2、 翻譯:不饞不寒足矣,何必圖好吃好著?

3、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就節儉問題,向我們提出什麼要求?

4、 在市場經濟繁榮的今天,商品供應充足,我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還有必要提倡節儉嗎?

(六)打撈鐵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鐵牛八維之,一牛且數萬斤。治平中,水暴漲絕梁,牽牛,沒於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懷丙以二大舟實土,夾牛維之,用大木為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轉運使張燾以聞,賜之紫衣。
注釋:1浮梁:浮橋。2維:系,連結。3治平:北宋英宗趙曙的年號。4真定:卻今天河北正定。5權衡:秤錘秤桿。
1、 解釋下列加點字的含義。
(1) 一牛且數萬斤。
(2) 募能出之者。
(3) 徐去其土。
(4) 真定僧懷丙以二大舟實土。
2、 翻譯:用大木為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3、 試說明懷丙和尚是怎樣把鐵牛從河中打撈出來的?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27925557.html?si=7

C. 初一課外文言文練習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1—25題。

【甲】張姓者偶行溪谷,聞崖上有聲甚厲。尋途登覘,見巨蛇圍如碗,擺撲叢樹中,以尾擊柳,柳枝崩折。反側傾跌之狀,似有物捉制之,然審視殊無所見,大疑。漸近臨之,則一螳螂據頂上,以刺刀攫其首,顛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視額上革肉,已破裂雲
【乙】嘗見一蜘蛛布網壁間,離地約二三尺,一大蛇過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勢稍不及;久之,蛇將行矣,蜘蛛忽懸絲而下,垂身半空,若將追蛇者;蛇怒,復昂首欲吞之,蜘蛛引絲疾上;久之,蛇又將行矣,蜘蛛復懸絲疾下,蛇復昂首待之,蜘蛛仍還守其網,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備,奮身飆①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動;蛇狂跳顛擲,以至於死。蜘蛛乃盬②其腦果腹而去。
【注釋】①飆:暴風。這里指迅速。②盬(gū):吸飲。
2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5分)
⑴聞崖上有聲甚厲 ⑵漸近臨之 ⑶久之,蛇竟死
⑷嘗見一蜘蛛布網壁間 ⑸蜘蛛乃盬 ②其腦果腹而去
22.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不同意義。(4分)
⑴之 ①反側傾跌之狀 ②蛇復昂首待之
⑵以 ①以刺刀攫其首 ②以首俯地
23.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⑴然審視殊無所見

⑵蜘蛛仍還守其網,如是者三四次

24.甲文中的螳螂和乙文中的蜘蛛是最後是怎樣殺死大蛇的?請你分別用文中原話回答。(4分)

25.讀了這兩則短文後,你從中悟出了什麼道理?

答案

21. ⑴聽到 ⑵從上往下看 ⑶ 終於 ⑷ 曾經 ⑸離開
22.⑴之 ① 的 ②它,指蜘蛛 ⑵以 ① 用 ②把
23.⑴然而仔細看看,什麼也沒有看到。
⑵蜘蛛仍然退回在它的網里,像這樣有三四次。
24.甲文:螳螂據頂上,以刺刀攫其首,顛不可去。
乙文:蜘蛛乘其不備,奮身飆①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動。
25.只要以已之長攻敵之短,就能克敵制勝,弱者也可以戰勝強者。或:弱有所長,強有所短,弱者要相機而動,善於鬥智,就能戰勝強敵。

D. 初中文言文閱讀技巧

第一步:快速瀏覽題目
課外文言文閱讀試題有個特點:有的題目選項出示了文中某些關鍵字詞的意思:有的題目則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瀏覽題目,有助於同學們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首先應該快速瀏覽文段後的題目。

第二步:仔細分析標題
一般而言,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都會給出標題,而大部分標題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例如,在一次測試中,考了一個「楚人學舟」的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這個主謂結構的標題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內容,我們看了標題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內容了。總之,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可使我們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

第三步:結合注釋速讀全文
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對於一些難懂的文言字詞一般都會給出注釋。這些注釋有助於同學們准確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所以,千萬別忽略這些注釋,而應結合注釋速讀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閱讀全文的過程中,碰到「攔路虎」,千萬別停下來苦苦思索,而應繼續閱讀。總之,速讀全文,不求完全讀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對症下葯」解答問題。

課外文言文閱讀問題設計有三種類型,即詞語解釋題、句子翻譯題和內容理解題。對於不同的題目則採用不同的解題方法:
(1)詞語解釋題:這類題目多數是考查文言實詞中一詞多義的現象,而這些文言實詞基本上都是同學們在課內文言文中學習過的。解題時,應先套用我們學習過的文言實詞的意思,再聯繫上下文檢驗,經檢驗意思通順,則為正確答案。

(2)句子翻譯題:翻譯句子應該在直譯的基礎上意譯。首先,在草稿上把關鍵的字詞的意思解釋出來(直譯);然後,將句子的大致意思寫出來(意譯)。在翻譯句子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①年號、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書名、國名等專有名詞保留原樣,不用翻譯。例如:「慶歷(年號)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謫守巴陵郡(地名)」。可把這個句子譯為: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沒有實際意義的詞語應刪去。例如:「陳勝者,陽城人也」。「者„„也」表判斷,無義,應刪去。可把這個句子譯為:陳勝是陽城人。③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後置等倒裝句)和現代漢語的語序不一樣,翻譯時要作適當的調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謂倒裝)!」可把這個句子譯為:你的不聰明也太嚴重了。④所翻譯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則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補出來。例如:「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省略主語)。」可把這個句子譯為:他們(主語)就用硃砂在綢子上寫上『陳勝王』三個字。

(3)內容理解題。解決這種類型的題目有三種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三種方法,採用第一、二種方法回答准確率較高。

E. 初一課外文言文練習題答案及原文翻譯是什麼

一.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題(12分)

先公(指歐陽修)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與蘆葦相似的草本植物)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使學為詩。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抄錄未畢,已能誦其書,以至晝夜忘寢食,唯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1、選出下列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

A、以荻畫地以:用B、教以書字用書:寫

C、使學為詩為:作為D、及其稍長把及:等到

2、歐陽公"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歐陽修聰明過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閭里士人家慷慨借書D、歐陽修刻苦攻讀

3、將下列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多誦古人篇章。

(2)唯讀書是務。

答案:1、C2、D3、多讀古人的文章只是致力於讀書.

二.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至7題。

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世說新語?容止》

4、簡要分析魏王是個怎樣的人。

5、"捉刀"流傳下來已成為一個固定詞語。不查詞典,模仿推敲的寫法,對"捉刀"進行解釋。()

[推敲]傳說唐代詩人賈島騎著驢做詩,得到"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兩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猶豫不決,就用手作推、敲的樣子,無意中碰上了韓愈,向韓愈說明原委。韓愈想了一會兒說,用"敲"字好(見於《苕溪漁引叢話》卷十九引《劉公嘉話》)。後人就用"推敲"來比喻斟酌字句,反復琢磨。例:反復推敲/推敲詞句。

6、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一成語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當?為什麼?

7、用匈奴使的眼光,對魏王作一個肖像描寫。

只見那床頭捉刀人,

答案:4.他狡詐,怕自己形陋,叫人扮自己接待使者:他多疑,事畢後派間諜聽消息;他殘酷,怕匈奴使對自己不利,派人追殺。

5.曹操叫崔琰代替自己接見匈奴使臣,自己卻持刀站立床頭。接見完畢,叫人問匈奴使臣:"魏王何如?"回答說:"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見於《世說新語?容止》)後來把代替別人做文章(代人做事)叫捉刀。

6.不恰當。因為匈奴使就是從相貌上看出"此乃英雄也"的;而"人不可貌相"常用在外表上看不出,實際上卻很有本領的場合。

7.能寫出傳神的眼神和氣勢,就是佳作

三.閱讀文言短文《鄭人買履》,完成8-11題。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8、給加點字注音並解釋。

(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3)寧信度()()

9、翻譯下列句子。

鄭人有欲買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10、《鄭人買履》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現五次,它們的意思一樣嗎?任意選擇三句,說說句中的"之"是什麼意思,或有什麼作用。

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 而忘操之()

反歸取之() 何不試之以足()

答案:8.(1)dúo量(長短)(2)dù尺寸尺碼(3)dù尺寸尺碼

9.鄭國有個想買鞋子的人,他先自己測量腳的尺碼,然後把測量出的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10.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辦事過於死板,只信教條,講形式,不相信實際的人,告訴人們做事不能過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實際。

11.而置之其坐(腳的尺寸)至之市(到、往)而忘操之(腳的尺寸)

反歸取之(腳的尺寸)何不試之以足(鞋子)

四.閱讀下面文段,回答12--14題。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者也力。

12、解釋文段中加點的詞語。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

③顧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④是故聰與敏___________

13、翻譯劃橫線的語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分別舉"貧者""富者"的例,採用的是一種________方法,這樣寫,是為了說明人之為學,關鍵在____________。

答案:12.①邊境。②到。③反而。④所以。

13.您憑借什麼到(南海)?14.對比,立志。

五.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至16題。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而觀。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5、給加點字解釋(8分)

①華()而()去之②歆()書而()

16、翻譯下列句子。

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給加點字解釋:捉:撿擲:扔廢:放下觀:觀看

16.句子翻譯:管寧劃開席位分開而坐,說:"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六.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7至18題。

(季梁)往見王曰:"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駕③②,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④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⑤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

注釋:①大行(háng):大路。②方:正在。③持其駕:拿著韁繩,駕著他的車子。④奚為:何為,做什麼。⑤御者:車夫。

17.翻譯下列句子。

①吾欲之楚。

②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

18.①用一個成語概括本文內容,這個成語。

②讀了這則短文後,你受到什麼啟發?

答案:17、①我想要去楚國②馬雖好,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

18、①南轅北轍或背道而馳。②要想達到預期的目標,必須認清努力方向。如果行動與目標完全相反,即使有許多優點和長處,也不一定能獲得成功。

七.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9至20題。

北人生而不識菱1者,仕於南方,席上食菱,並殼入口。或曰:"食菱須去殼。"其人自護所短,曰:"我非不知,並殼者,欲以去熱也。"問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後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於水而曰土產,此坐2強不知以為知也。

[注釋]1菱:俗稱菱角,水生植物,果實可以吃。2坐:因為。

19.理解文中加點詞語,完成題目。

(1)席上菱食(2)欲以熱也去

20.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的句子。

夫菱生於水而曰土產,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

19、(1)吃(2)除掉、去掉。20、菱角生長在水中卻說成是在土裡生長的,這是因為他硬把不知道的說成說成知道的。(關鍵詞:曰,土產,強,知)

8、閱讀並翻譯。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以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1.【譯文】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2.【譯文】魏武帝曹操將要接見匈奴來的使節,自己認為外貌不好,不足以震服遠方的國家,於是便命令崔季扮成自己去接待,武帝則拿著刀站在座位的旁邊。已經接見完畢,命令間諜問匈奴來的使節:"魏王怎麼樣?"匈奴的使節回答說:"魏王風采高雅,非同一般;但是座位旁邊拿刀侍立的人,這個人才是個英雄。"曹操聽說這件事,連忙派人追趕,殺掉了那個使者。

3.【譯文】鄭國有一個人想去買一雙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後畫了一個底樣的尺碼放在座位上。他匆忙走到走到集市上去買鞋子時,忘記把量好的尺碼帶在自己身上。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說:"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碼來了。"於是,趕緊跑回去拿底樣。等他趕回來時,集市已經散了,鞋子也就沒有買成。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鞋子呢?"

他說:"我寧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4.【譯文】四川的偏遠山區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貧窮,一個富有。有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去南海朝佛,你看行嗎?"富和尚說:"你依靠什麼去呢?"窮和尚說:"我只要一隻水瓶和一個飯缽就夠了。"富和尚不以為然:"我幾年前就想雇條船順江下南海,到現在還沒去成;你一無所有,就別做美夢吧!"可第二年,窮和尚竟然從南海朝佛回來了。他把自己的雲游經過講給富和尚聽,富和尚聽了,慚愧得羞紅了臉色。

四川距離南海,不知道有幾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達可是窮和尚到達了。一個人立志求學,難道還不如四川邊境的那個窮和尚嗎?

5.【譯文】管寧和華歆一起鋤菜園子.掘出了一塊金子.管寧如同沒見到一樣.照常幹活,華歆將金子拿到手裡看了看.然後扔掉了.管寧和華歆一起同席讀書.門外邊有官員的儀仗喧嘩而來.管寧聽而不聞照樣念書.華歆則放下書跑出去看熱鬧去了.等華歆回來.管寧已經將坐席割開.表示志趣不同.要和華歆分座.

6.【譯文】魏王准備攻打邯鄲,季梁聽到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來,來不及舒展衣服皺折,顧不得洗頭上的塵土,就忙著去謁見魏王,說:"今天我回來的時候,在大路上遇見一個人,正在向北面趕他的車,他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我說:'您既然要到楚國去,為什麼往北走呢?'他說:'我的馬好。'我說:'馬雖然不錯,但是這也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說:'我的路費多。'我說:'路費即使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方向啊。'他又說:'我的車夫善於趕車。'我最後說:'這幾樣越好,反而會使您離楚國越遠!'

7.【譯文】北方人生來不認識菱角的,(有個北方人)在南方當官,酒席上吃菱角,連角殼一起放進口裡。有人(就)說:"吃菱角必須去掉殼。"那人自己保護自己的缺點,說:"我不是不知道,連殼一起吃的原因是,想用來清熱解毒。"有人問道:"北方也有這種東西嗎?"回答說:"前山後山,什麼地方沒有!"

菱角生長在水中卻說是在土裡生長的,這是因為他硬把不知道的說成知道的。

8.譯文:我小時侯就非常好學,但因家中貧窮,沒錢來買書看,因此常常向有書的人家借書看,並親自抄錄,按預定的日期歸還。天氣寒冷時,硯台上的墨水都凍成堅實的冰了,手指凍僵了,屈伸很不靈便,但抄錄從不怠慢。抄錄完了,急忙把書送還,一點也不敢超過預定的日期。所以人家都願意把書借給我,我因此能夠讀到大量的書。

F. 初一課外文言文閱讀訓練

華隆好弋①(yì)獵。畜(xù))一犬,號曰「的尾」。每將自隨②。隆後③至江邊,被一大蛇圍繞周身。犬遂咋④(zé)蛇死焉。而華隆僵仆無所知矣。犬彷徨(páng huáng)嗥吠(háo fèi),往復路間。家人怪其如此,因隨犬往。隆悶絕⑤委地。載歸家,二日方蘇。隆未蘇之前,犬終不食。自此愛惜,如同於親戚焉。
[注釋:]①弋:射。②將自隨:帶著它跟隨自己。③後:以後有一次。④咋:咬。⑤悶絕:窒息。
1、解釋加橫線的字。(4分)
(1)華隆好弋獵 ( ) (2)犬遂咋蛇死焉( ) (3)家人怪其如此( ) (4)隆悶絕委地 ( ) 2、下列句子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華隆/好弋/獵 B、被一/大蛇/圍繞/周身
C、家人/怪其如此,因/隨犬往 D、自此/愛惜,如同/於親/戚焉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2分)
家人怪其如此,因隨犬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狗對主人的義氣」表現在哪幾個方面?(用自己的話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挑吧

G. 通城學典七年級課外文言文閱讀為學之道篇的答案

為學
原文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與庸也。吾資之聰,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聖人之道,卒於魯也傳之。然則昏庸聰敏之用,豈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力者也。

譯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只要肯做,那麼困難的事情也變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麼容易的事情也變得困難了。人們做學問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只要肯學,那麼困難的學問也變得容易了;如果不學,那麼容易的學問也變得困難了。

我天資愚笨,趕不上別人;我才能平庸,趕不上別人。我每天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也可翻譯為:每天不停地學習,)等到學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與平庸了。我天資聰明,超過別人;能力也超過別人,卻不努力去發揮,即與普通人無異。孔子的學問最終是靠不怎麼聰明的曾參傳下來的。如此看來聰明愚笨,難道是一成不變的嗎?

四川邊境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貧窮,其中一個富裕。窮和尚對有錢的和尚說:「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麼樣?」 富和尚說:「您憑借著什麼去呢?」 窮和尚說:「我只需要一個盛水的水瓶一個盛飯的飯碗就足夠了。」
富和尚說:「我幾年來想要雇船沿著長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沒有成功。你憑借著什麼去!」 到了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回來了,把到過南海的這件事告訴富和尚。富和尚的臉上露出了慚愧的神情。

四川距離南海,不知道有幾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達可是窮和尚到達了。一個人立志求學,難道還不如四川邊境的那個窮和尚嗎?因此,聰明與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著聰明與敏捷而不努力學習的人,是自己毀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學習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學成的。

字詞解釋

1.為學:做學問。

2.之:代詞,它,指天下事。

3.亦:也。

4.矣:了。

5.則:就。

6.者:…的事情;…的人。

7.資:天資

8..庸:平庸。

9 .去:到

10.逮:及。

11.旦旦:天天。

12.怠:懈怠。

13.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

14.之:它,指代學問。

15.蜀:四川。

16.之:的。

17.鄙:讀(bǐ)音,邊遠的地方。

18.語:讀(yù)音,告訴,對…說。

19.於:對。

20.欲:想要,要。

21.之:到…去,往,到。

22.何如:如何,怎樣,怎麼樣?

23.恃:憑借,倚仗。

24.何:怎麼樣?這是商量語氣

25.缽:佛教徒盛飯的用具。

26.足:足夠。

27.數年:幾年。

28.下:順流而下。

29.還:回來。

30.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31.越:到了。

32.明:第二。

34.自:從。

35.慚色:慚愧的神色。

36.顧:難道。

37.焉:加強語氣的助詞。

38.哉:表示反問語氣,相當於「嗎」。

39.恃:憑借,依靠,倚仗。

40.買舟:雇船。

41.以:介詞,相當於「把」、「拿」、「將」。

42.猶:還,仍然。

43.顧:反而,還。

44.至:到達。

45.去:距離。

46.色:神色,臉色。

47.之:在句子中不用翻譯。

意義: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只有立下了目標,努力去實現,才會獲得成功。主觀努力是成敗的關鍵。人貴立志,事在人為。人要立長志,不要常立志。人之為學,貴在立志,無論客觀條件的好壞,天資的高低,關鍵在於主觀努力。

關於文中「吾一瓶一缽足矣」的:兩個「一」字表現貧者對物質要求極低,一個「足」字體現了他戰勝困難的堅定信心,表現了貧者面對困難知難而進的勇氣和實現遠大理想的堅定信念,以及無所畏懼的堅強意志和敢於大膽實踐的精神

成功←行動,堅持←立志

文中以四川兩個和尚去南海的故事為例,生動形象地說明了難與易的辯證關系,告訴我們事在人為的道理。

手法:

作者分別舉「貧和尚」「富和尚」的例子,採用的是對比的手法,這樣寫,是為了說明人之為學,關鍵在勤奮堅定的信念。貴在立志,事在人為,立志而為。

各段的意思

第一段提出為學難易可以相互轉化的觀點。

第二段說明了成功與天資並無多大關系。

第三段用蜀鄙二僧的故事,來論證「只要立志,終將難事變為易事」的深刻道理。

第四段總結全文:為學貴在立志,實踐才能變難為易。

H. 金牌閱讀 初中課外文言文 七年級上 答案

抄同學答案就行了,為毛非在網上找呢,
誰有那麼大的耐性去打那麼多字?

熱點內容
二年級語文園地一 發布:2024-11-05 21:10:25 瀏覽:684
2017二卷數學文科 發布:2024-11-05 19:23:13 瀏覽:401
歷史課評語 發布:2024-11-05 16:16:22 瀏覽:117
信用卡多久能下來 發布:2024-11-05 15:10:20 瀏覽:842
一年級語文上冊聽課記錄 發布:2024-11-05 14:31:54 瀏覽:4
細思極恐的文言文 發布:2024-11-05 14:15:26 瀏覽:574
學校師德建設先進集體事跡材料 發布:2024-11-05 14:11:23 瀏覽:190
scientist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4-11-05 13:03:28 瀏覽:943
物化學習方法 發布:2024-11-05 12:20:33 瀏覽:544
鄭的英語 發布:2024-11-05 11:29:04 瀏覽: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