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在文言文
一、從出生到結婚以前的稱謂
1、度:指小兒初生之時。
2、湯餅之期:指嬰兒出生三日。舊俗小兒出生三日,設筵招待親友謂之「湯餅筵」,也作「湯餅宴」「湯餅會」。
3、赤子、襁褓:泛指不滿周歲的初生嬰兒。《孟子•離婁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4、周晬:指嬰兒周歲。
5、孩提:本指孩兒尚處襁褓發笑時。顏師古註:「嬰兒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兒笑也。」《老子》:「如嬰兒之未孩。」也作「孩抱」「提孩」。後泛指孩兒兩至三歲。唐•韓愈《祭十二郎文》:「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6、牙牙:象聲詞,嬰兒學語的聲音。如「牙牙學語」,因亦指開始學話的小孩。清袁枚《祭妹文》:「兩女牙牙,生汝死後,才周晬耳。」
7、垂髫、髫年、始齔、童齔、總角:泛指幼童時期。古代兒童尚未束發時,短發是自然下垂的,故稱之,也稱作「垂發」。晉•陶淵明《桃花源記》:「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女孩7歲換牙稱「髫年」,男孩8歲換牙稱「齠年」,故有七八歲又有「始齔」「童齔」之稱。有時束發為兩結,向上分開,形狀如角,故童年時期又稱「總角」。《詩經•衛風•氓》:「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8、黃口:指十歲以下兒童。本指雛鳥發黃的嘴,借指兒童。古代戶籍制度常稱小孩為黃。隋代以不滿三歲兒童為黃,唐代以剛生的嬰兒為黃。後來,十歲以下兒童皆泛稱為「黃口」。
9、幼學:十歲兒童。《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
10、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孝經•聖治》:「故親生只膝下。」
11、孺子:兒童。《孟子•離婁上》:「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也用作老人對年輕後生的稱呼。《史記•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
12、豆蔻年華:指十三歲的少女。唐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13、及笄:女子十五歲。《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14、碧玉年華、破瓜之年:指女子十六歲。《通俗編》:「功成當在破瓜年」。《通俗編•婦女》:「破瓜年紀小腰身。」鄉俗常把女子破身認為是「破瓜」,這處認識其實是不正確的。古文人把「瓜」字拆分為兩個「八」字以紀年,言其「二八十六」歲耳。
15、弱冠、初冠:古代指男子二十歲。古人男子二十歲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這時體猶未壯,故稱「弱」。後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不能用於女子。
16、桃李年華:指女子二十歲。可能出自陸游的詩:「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華。」
17、花信年華:指女子二十四歲。「花信」,開花時期。代指女子到了二十四歲。也泛指女子正處年輕美貌之時。宋•范大成《元夕後連陰》:「誰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揚州百面雷。」
18、紅顏:泛指少年或年輕人。唐•李白《贈孟浩然》:「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
19、處子、處女:「處子」,指未出嫁的女子。義同「處女」。成語「靜若處子,動如脫兔。」《孫子•九地》:「 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20、千金:對別人家女兒的敬稱,多指未婚者。來源說法不一,一種認為與伍子胥有關,說他「掘楚平王墓」報仇後,要報一女子恩情,但苦於不知道她家地址,於是投千金於她跳水之地。因而用「千金」指代女子。一種認為,出自元代曲作家張國賓的雜劇《薛仁貴榮歸故里》:「你乃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請自穩便。」
21、束發:指男子十五。古代男子到十五歲束發為髻。《禮記》:「束發而就大學,學大藝焉。」
22、及笄:指女子十五歲。笄,古代婦女束發用的簪子。女子束發貫之以笄,表示已經到成年。《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國語•鄭語》:「既笄而孕。」
23、成童:或八歲以上,或指十五歲以上。鄭玄:「成童,十五以上」。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二十篇:「少有成童之目,九齡作《梅花賦》驚其師。」
24、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齡。「《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後哀策文》:「愛自待年金聲夙振」。《禮記·曲禮上》:「女子許嫁,笄而字。」
25、幼艾:泛指美貌的青年男女。《楚辭•九歌少司命》:「竦長劍兮擁幼艾,蓀獨宜兮為民正。」
26、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願為有室,女子生命而願為有家。」朱熹集註:「男以女為室,女以男為家。」
27、怨女:指年齡大而沒有結婚的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內無怨女,外無曠夫。」
28、曠夫:指年齡大而沒有結婚的男子。出處同上。
二、中年的稱謂
1、克壯:正當壯年。古代三十歲為壯。唐•魏徵《是漸不克終疏》:「貞觀之初,時放克壯。」
2、而立之年:三十歲。《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舉。」
3、不惑之年:四十歲。出處同上。
4、知命之年:五十歲。出處同上。五十歲的人還常謙稱為是「未知之年」。
5、耳順之年:六十。出處同上。
6、半老徐娘:女子三十歲。
7、艾:五十歲
8、耆:六十歲。《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唐劉禹錫《汝州謝上表》:「伏蒙聖澤,救此天災,疲羸再蘇,幼艾同感。」
9、杖家之年:五十。
10、杖鄉之年:六十。
11、杖國之年:七十。
12、杖朝之年:八十。《禮記·工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子欲問焉,則就其室。」
三、老年的稱謂
1、垂白:白發下垂,形容老年。唐孫樵《與何易於》:「百姓入常賦,有垂老僂杖者,易於必召坐與食,問政得失。」
2、花甲:見前所述。
3、古稀:見前所述。
4、雙稀、雙慶:一百四十歲。
5、下壽:六十歲。
6、中壽:八十歲。
7、上壽:一百歲。《莊子•盜跖》:「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
8、耋:七十、八十歲。毛傳:「耋,老也,八十曰耋。」杜預註:「七十曰耋。」《醒世恆言施潤澤灘闕遇友》:「壽登耄耋,富貴不可勝言。」
9、耄:八十、九十。《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
10、期頤:百歲。《禮記·曲禮上》:「百歲曰期頤。」朱熹釋:「周匝之義,謂百年已周。頤,謂當養而已。」
11、黃耇:老年。《詩•小雅•南山有台》:「不只君子,遐不黃耇。」朱熹註:「黃,老人發黃也。耇,老人面凍梨色,如浮垢也。」也作元老。
12、黃發:指年老,也指老人。晉陶淵明《桃花源記》:「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13、皓首:白頭。指老年。漢李陵〈答蘇武書〉:「丁年奉使,皓首而歸。」丁年,成丁的年齡,即壯年。
14、台背:《詩•大雅•偉芾》:「黃耇台背。」《爾雅•釋詁》:「台背、耇、老,壽也。」
四、其它有關年齡的稱謂
還有一些別稱,其稱謂來源已無可考證。如:
指數之年——兒童九歲。
外傅之年——兒童十歲。
舞夕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歲。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歲。
金釵之年——女子十二歲。
【摘自 網路】
2. 「丈夫」在文言文只指男性嗎
一、對男人的一般性稱呼
1.丈夫
起初是指成年男子.後來未成年的男孩也可稱丈夫,例如稱兒子、男孩為丈夫子.
2.丈人
(1)古時對老年男性的尊稱.(2)指男性家長、主人.(3) 岳父.(4)對男性親戚長輩的通稱.
3.須眉
本義是鬍子和眉毛,借指男人.如:巾幗不讓須眉.
二、古代妻子對自己男人的稱呼
1.丈人
丈人到漢代又可以是女子對其配偶的稱呼,漢代樂府詩《病婦行》「……婦病連年累歲,傳呼丈人前一言.當言未及得言,不知淚下一何翩翩.」一般認為這里的「丈人」是指其配偶.
2.外子、外人
在南北朝,已有妻子對丈夫稱「外子」的,後來又稱「外人」,丈夫則稱自己的妻子亦稱「內人」.在別人面前,對妻子的謙稱還有「賤內」、「家內」.
3.良人
唐代張籍的《節婦吟》:「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
但是「良人」一詞顯示不出男女性別,妻子稱自己的丈夫為「良人」;丈夫稱自己的妻子亦可以稱「良人」;從這兒可以看出當時男女地位大抵還是比較平等的,但這種不加區別也給夫妻間稱呼帶來很多不便.
4.郎
李白《長干行》有「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義山詩有「劉郎已恨蓬山遠,又隔蓬山一萬叢」,花間詞中有「問郎花好儂顏好
5.郎君
在「郎」字後面加一個「君」字;在「娘」字後面加一個「子」字,成了表示親昵的「郎君」,「娘子」.(起先,「娘子」一詞僅用青春妙齡的少女.大約到了唐代就成了妻子的稱呼)妻子稱丈夫為「郎君」,是對丈夫的雅稱,丈夫稱妻子為「娘子」,是對妻子的愛稱.
6.官家、官人
出現於宋代,宋代是南北文化交流的時代.在夫妻間的稱呼上,也是稱謂較多的朝代.宮延中,出現了「官家」一詞;平民百姓中,有了「官人」這一稱謂.有的妻子稱自己的丈夫為「官人」.
7.相公
主要見於元代以後的戲劇.
3. 文言文中男子的之意
男性的成年人。《禮記·曲禮上》:「男子二十冠而字。」《新唐書·後妃傳上·太穆竇皇後》:「恨我非男子,不能捄舅家禍。」 [明]謝肇淛《五雜俎·地部一》:「[燕雲]奄豎多於縉紳,婦女多於男子。」《東周列國志》第二回:「卻說賣桑木弓箕草袋的男子,懷抱妖女,逃奔褒地,欲行撫養,因乏乳食。」巴金《寒夜》四:「她不是一個人,她和一個三十左右的年輕男子在一塊兒。」浮生四大美男。
丈夫
[清]李漁《比目魚·誤擒》:「想是我家男子,當初說話之間,不曾謹慎,得罪了譚官人。」茅盾《追求》:「湊巧那女客又和她的男子一同來的。」
剛強男人
《楚辭·天問》:「吳獲迄古,南嶽是止。孰期去斯,得兩男子。」《後漢書·楊彪傳》:「孔融魯國男子,明日便當拂衣而去,不復朝矣。」《秦並六國平話》卷中:「若非周霸真男子,魏國城池盡棘荊。」[明]倪元璐《袁節寰(袁可立)大司馬像贊》:「身恃之長城,面望之景星。須眉之謂男子,衣冠之有精理。」 [清]李漁《奈何天·擄俊》:「起先只說南方有人,不可輕敵;及至到了這邊,才知道偌大中原,竟沒有一個男子。」
成年男人
《東觀漢記·尹敏傳》:「永平五年,詔書捕男子周慮 。慮素有名字,與敏善,過候敏,敏坐系免官。」《後漢書·樂成靖王黨傳》:「有故掖庭技人哀置,嫁為男子章初妻。」李賢註:「稱男子者,無官爵也。」 [唐]元稹《與史館韓侍郎書》:「若甄生冕弁不加於其身,祿食不進於其口,於天寳蓋青岩之一男子耳。」[宋]司馬光《禮部尚書張公墓誌銘》:「先是,冀州男子李教醉酒妄言涉妖逆事覺,自經死。」
嫡長子
《後漢書·明帝紀》:「[中元二年夏四月丙辰詔]其賜天下男子爵,人二級。」李賢注引《漢書音義》:「男子者,謂戶內之長(zhǎng)也。」
4. 古文中的「中男」是什麼意思
女有情男沒有意思
女有情
男無意
男無意
女孤情
(只一方有意,在古時成語稱為『孤情寡義』。)
5. 男字的各種古文
生、夫、子、君、公、郎
少(去聲)、小、士、勇
仲、哥、弟、僮、倌
6. 描寫男性的古文
http://z..com/question/62455768.html?si=6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兒在襁褓中,有頭、身、臂膀,兩足象並起來的樣子。「子」是漢字的一個部首。本義:嬰兒)
(2) 同本義 [baby;infant]
子,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人以為偁。象形。古文從巛,象發也。籀文從囟,有發、臂、脛,在幾上也。——《說文》。按,象兒在襁褓中足倂也。
子,子息。——《廣韻》
居然生子。——《詩·大雅·生民》
子也者,親之後也。——《禮記·哀公問》
子者,父之合也。——《春秋繁露基義》
子者,父之陰也。——《漢書·杜欽傳》
干、 越、 夷、 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荀子》
(3) 又如:子衣(小兒的胎衣)
(4) 兒女。古人稱子兼男女 [child]
孀妻弱子。——《列子·湯問》
(5) 又
有子存焉。
(6) 又
(7) 又
孫又生子。
子墨衰絰。(晉襄公的喪服都染成黑色。子,指晉襄公。墨,動詞,染黑。衰,通縗,喪服,粗麻布做成。絰,頭巾和腰帶。)——《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8) 又如:子黨(兒女輩);子道(兒女對父母應遵循的道德規范);子姓(泛指子孫,後輩);子輩(兒女)
(9) 今則專指兒子,即某人直系血統的下一代男性 [son]
無子,有女二人。——唐· 陳玄佑《離魂記》
(10) 又如:子侄(本指子與侄。後用以通稱晚輩);子胤(子息,後嗣);子父(父和子);子母(母和子);子客(兒子的賓客)
(11) 子孫 [descendant]
(12) 通常指晚輩直系或旁系血親
聖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後也,執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荀子·正論》
(13) 系另一人或一個共同世系的後裔;後代
我本漢家子,將適單於庭。—— 石崇《王昭君辭》
(14) 人的通稱 [person]
招招舟子,人涉昂否?——《詩·邶風·匏有苦葉》
(15) 又如:樵子;舟子;子馬(人馬);子童(後妃或仙女的自稱);孤子(年少死了父親的人);才子(特別具有才華的人);女子(女性);小子(年幼的人;晚輩);內子(內人,即妻子);夫子(舊時對學者的稱呼;舊時學生稱老師);孝子(對父母十分孝順的人);遊子(離鄉在外或久居外鄉的人)
(16) 中國古代士大夫的通稱 [literate and officialdom (in feudal China)]
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亦稱「子」,若宣子、武子之類是也。——趙彥衛《雲麓漫鈔》
(17) 中國古代對男子的通稱 [man]
子年少。——晉· 干寶《搜神記》
而獨不足子所乎。——明· 劉基《賣柑者言》
子之說。——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子不聞藏書者乎?——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18) 古人對自己老師的稱呼 [master]
子曰:學而時習之。——《論語》
子墨子聞之。——《墨子·公輸》
(19) 又
子墨子解帶為城。
(20) 地支的第一位 [the first of the twelve Earthly Branches]
(21) 與天干相配,用以紀年
太歲在子日困敦。——《爾雅》
(22) 用以紀月,即農歷十一月
子,又以紀月。——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頤部》
(23) 用以紀日
不辟子卯。——《儀禮·士喪禮》
(24) 用以紀時,即夜半十一時至一時
子時得陽氣,而丑則雞鳴。——《西遊記》
(25) 又如:子夜
(26) 專指女兒 [daughter]
纘女維莘,長子維行。——《詩·大雅·大明》。毛傳:「長子,長女也。」
曹丞相因念令先君是絕代儒宗,夫人是名公愛子,不忍埋沒這白草黃雲之外。—— 明· 陳與郊《文姬入塞》
(27) 又如:子媳(女媳)
(28) 加在姓氏或數詞後面作為對人的尊稱 [honorific title with the surname]
此三子者。——《戰國策·魏策》
非鄭尹而快孫子。—— 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程氏子以蠹貧。——《聊齋志異·促織》
(29) 姓
詞性變化
--------------------------------------------------------------------------------
◎ 子 zǐ
〈形〉?
(1) 小 [small]
時大武軍子將 郝靈荃奉使在 突厥。——《資治通鑒·唐紀》
(2) 又如:子將(小將);子舍(小房);子閂(小門閂);子牆(院落內部的小牆);子亭(小亭);子城(大城所屬的小城)
(3) 嫩的或易咀嚼的 [tender]。如:子姜
(4) 幼小 [young]
郫縣子魚,黃鱗赤尾。—— 曹操《四時食制》
(5) 又如:子鴨(幼鴨,嫩鴨);子雞(小而嫩的雞)
(6) 屬於別人的,受別人控制的 [subsidiary]。如:子公司
◎ 子 zǐ
〈動〉
(1) 通「慈」( cí)。愛;尤指像對子女一樣地愛護 [love]
天迪從子保。——《書·召誥》。王引之雲:「子,當讀為慈。」
子以愛之。——《禮記·緇衣》
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唐· 柳宗元《封建論》
(2) 又如:子諒(慈愛誠信);子惠(惠愛百姓);子育(撫愛養育如己子)
(3) 收養為子 [adopt as son]
完母死,庄公令夫人 齊女子之,立為太子。——《史記·衛康叔世家》
(4) 結果實 [bear fruit]
李性堅,實脫(晚),五歲者始子。——《齊民要術·種李》注
(5) 盡兒女之道;善事父母 [serve one』s parents with filial devotion]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論語》
◎ 子 zǐ
〈副〉
(1) 表示限制,相當於「只」 [only]
睡不穩,子倚著個鮫綃枕頭兒盹。——《西廂記諸宮調》
也子強如你,但衣食。——《劉知遠諸官調·正宮錦·纏道》
子喝一聲,那時唬煞。——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
(2) 又如:子有(只有);子索(只得;只索)
◎ 子 zǐ
<連>
(1) 相當於「雖然」 [though, although]
老子老呵,猶兀自萬夫難敵。——楊梓《敬德不服老》
(2) 又如:有子有(有雖然是有;雖則有)
◎ 子 zǐ
〈代〉
(1) 你——尊稱對方,通常為男性 [you]
陳亢問於 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論語》
(2) 另見 zi
常用片語
--------------------------------------------------------------------------------
◎ 子部 zǐbù
[Zi radical] 我國古代圖書四部分類法(經史子集)中的第三大類。專列諸子百家及藝術、譜錄等書。也稱「丙部」
◎ 子城 zǐchéng
[a small city within a larger one] 指月城、翁城等這類附著於大城的小城
◎ 子丑寅卯 zǐ-chǒu-yín-mǎo
[underlying reasons] 十二地支依次序排列的前四個。比喻一套道理或原因
◎ 子畜 zǐchù
[young livestock;young animal;newborn animal] 幼小的牲畜
◎ 子代 zǐdài
[filial generation] 親代
◎ 子彈 zǐdàn
[cartridge;bullet] 步槍、滑膛槍或手槍發射的圓柱形彈(如用鉛制、鋼制或鉛芯鋼殼制)
◎ 子弟 zǐdì
(1) [son and younger brother;children]∶子與弟;亦泛指子侄輩
職工子弟
閼氏子弟在。——《漢書·李廣蘇建傳》
(2) 又
單於子弟發兵。
有子弟十人。——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juniors]∶泛指年輕的後輩
此必洄曲子弟。——《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子弟素健者。——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與子弟角。——《聊齋志異·促織》
(4) [those who patronize brothels]∶指嫖客
◎ 子弟兵 zǐdìbīng
[army made up of the sons of the people;people's own army] 對人民軍隊的親熱稱呼
◎ 子婦 zǐfù
[son and daughter-in-law;daughter-in-law] 兒子和兒媳婦兒,也專指兒媳婦兒
◎ 子宮 zǐgōng
[uterus ; womb] 雌性動物孕育幼仔的肌性器官
◎ 子公司 zǐgōngsī
(1) [subsidiary company]∶被另一擁有其過半數選舉股票的公司全部控制的公司
(2) [subcompany]∶附屬公司(如工業公司的附屬公司)
◎ 子貢 Zǐgòng
[Zigong--a student of Confucius] 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賜,字子貢。
◎ 子規 zǐguī
[cuckoo] 杜鵑鳥
◎ 子金 zǐjīn
[interest] 利息
◎ 子句 zǐjù
(1) [clause]
(2) 「從句」的舊稱(台、港仍沿用至今)。在某些語言(如英語)它是復合句的一個成分,自有其主語和謂語,尤指其功用同名詞、形容詞或副詞者
(3) COBOL語言中一個語句的一部分,用以說明一基本項的結構,分別對獨立的或成組的工作區暫存區給予初始值,或者重新定義由其他子句原來定義過的數據
◎ 子爵 zǐjué
[viscount] 中國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英國第四等級貴族的成員,位於伯爵之下,男爵之上
◎ 子口 zǐkǒu
[rim] 指器物與其蓋子重疊密合之處
◎ 子粒 zǐlì
(1) [grain;seed;kernel;bean]∶各種糧食作物(如小麥、燕麥、稻子、小米)穗上的種子或豆類作物豆莢內的豆粒
子粒飽滿
(2) [grain]∶泛指糧食
子粒不收
◎ 子路 Zǐlù
(1) [Zilu--a student of Confucius] 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孔子的弟子。公元前542年生,前480年死,春秋時卞地人
子路從而後。(子路與孔子同行,子路落在後面。)——《論語·微子》
(2) 又
子路行以告。(子路追上了孔子,把情況告訴了孔子。)
◎ 子棉 zǐmián
[unginned cotton] 未軋去棉籽的棉花
◎ 子母扣兒 zǐmǔkòur
[snap fastener] 亦稱「摁扣兒」。一對凹凸相合金屬片製成的扣子
◎ 子母鍾 zǐmǔzhōng
[controlling and controlled clocks] 某些公共場所懸掛的一組大鍾,其中有一座為母鍾,其餘為子鍾,子鍾受控於母鍾,由母鍾帶動其走時
◎ 子目 zǐmù
[specific item;subtile] 細目
叢書子目
◎ 子女 zǐnǚ
(1) [sons and daughters;children]∶兒子和女兒;兒女
亦無子女。——清· 袁枚《祭妹文》
幫助丈夫,教養子女,支持門庭,料量薪水。——《兒女英雄傳》
(2) [young man and woman]∶少年男子和女子
掠奪金帛子女
(3) [beauty;beautiful woman;young woman]∶美女;年青女子
今若以華堂大廈,子女金帛,令彼享用,自然疏遠孔明、 關、 張等。——《三國演義》
◎ 子時 zǐshí
[the period of the day from 11 p.m.to l a.m.] 舊式計時法指夜裡十一點鍾到一點鍾的時間
◎ 子實 zǐshí
[grain;seed;kernel;bean] 稻、麥、穀子、高梁等農作物穗上的種子;大豆、小豆、綠豆等豆類作物豆莢內的豆粒。也叫「子粒」
◎ 子書 zǐshū
[works of ancient philosophers other than those of Confucius] 古時圖書四部分類法的子部書籍,如《老子》、《墨子》、《荀子》、《韓非子》等書
◎ 子嗣 zǐsì
[son;male offspring] 兒子。指傳宗接代的人
◎ 子孫 zǐsūn
(1)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兒子和孫子
子孫荷擔者三夫。——《列子·湯問》
(2) [descendants;offspring;posterity]∶泛指後代
子孫相繼為王。——《戰國策·趙策》
(3) 又
子孫侯者。
人主之子孫。
遠者及其子孫。
◎ 子孫餑餑 zǐsūn-bōbō
[small mplings as food for the bride and groom] 舊時結婚新郎新娘吃的餑餑。舊時以為新婚夫婦食後可多子多孫
◎ 子孫後代 zǐsūn hòudài
(1) [posterity]∶一個祖先的直到最遠一代的後裔
使我們自己和子孫後代得到自由的幸福
(2) [offspring]∶動物和植物同種繁衍
◎ 子群 zǐqún
[sub group] 一數學群的子集,其本身也是群
◎ 子午線 zǐwǔxiàn
[meridian] 通過一顆行星或衛星自轉軸的兩極的大圓;地球表面上通過兩極和某地的大圓
◎ 子息 zǐxī
(1) [son;male offspring]∶子嗣
(2) [interest]∶利息
◎ 子弦 zǐxián
(1) [subchord]∶由鐵路或公路曲線上的一個切點到圍繞曲線的相鄰鏈測樁的弦長,這個弦長小於樁定鏈測樁時所用全弦距
(2) [fine silk string for musical instruments]∶較細的線弦,做三弦、琵琶、南胡的外弦用
◎ 子癇 zǐxián
[eclampsia] 妊娠後半期出現的病態,表現為血壓升高、水腫、蛋白尿以及痙攣或昏迷
◎ 子虛 zǐxū
[fictitious;unreal] 漢司馬相如所著《子虛賦》中的虛構代言人之一,他與另兩位代言人烏有和亡是公以問答形式敘述全書內容。後來以此形容虛無或毫無根據的事
子虛烏有。——《漢書·敘傳下》
◎ 子婿 zǐxù
[son-in-law] 女婿
◎ 子夜 zǐyè
[midnight] 半夜;午夜
◎ 子葉 zǐyè
[cotyledon] 種子植物胚的組成部分之—。植物發育時的第一片葉或者第一對或第一輪葉中之一個。它的功能是使內胚乳中儲藏的養料用於幼植物的發育,但有時也充當儲藏或光合作用器官
◎ 子一代 zǐyīdài
[first filial generation;F 1 ] 由親代特性不同的所有雜合的成員交配產生的第一代
◎ 子音 zǐyīn
[consonant] 輔音
◎ 子嬰 Zǐyīng
[ZiYin] 秦二世胡亥的侄子。趙高殺二世,立他為秦王,在位四十六天。劉邦攻破咸陽。子嬰投降。後為項羽所殺。——《史記·項羽本紀》
◎ 子鍾 zǐzhōng
[slave clock] 高精度天文鍾的輔助設備,它減少和代替幾乎所有後者的裝置,於是保證了性能的一致性
◎ 子侄 zǐzhí
[sons and nephews;juniors;the younger generation] 兒子和侄子,泛稱晚輩
◎ 子子孫孫 zǐzǐ-sūnsūn
[generation after generation of descendants] 子孫後裔,指一代接一代世代相延
子子孫孫,勿替引之。——《小雅》
子子孫孫無窮匱也。——《列子·湯問》
基本詞義
--------------------------------------------------------------------------------
◎ 子 zì
〈助〉
(1) 構詞後綴。
(2) 加在名詞後。如:房子;車子
(3) 加在動詞或形容詞詞素後。如;胖子;瘦子;墊子
(4) 個別量詞後綴
(5) 另見 zǐ
康熙字典
【寅集上】【子字部】 子
〔古文〕㜽𢀈𢀉𡐫𣕓【唐韻】卽里切【集韻】【韻會】【正韻】祖似切,𠀤音梓。【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為稱。【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為稱。 又【廣韻】息也。【增韻】嗣也。【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又【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又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眾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 又男子之通稱。【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王肅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稱。 又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見《禮記·曲禮》。又卿之妻曰內子。【儀禮·有司徹注】內子不薦籩。 又【禮·檀弓】兄弟之子猶子也。 又【前漢·嚴助傳注】令子出就婦家為贅壻,曰贅子。 又人君愛養百姓曰子。 又辰名。【爾雅·釋天】太歲在子曰困敦。【前漢·律歷志】孳萌於子。 又【禮·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疏】子者,奉恩宣德。 又左庶子,中庶子,官名。 又國名。【括地誌】子城,在渭州莘城縣。 又長子,縣名。周史辛甲所封,後為趙邑,屬上黨。 又姓。【史記·殷本紀】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又復姓。【左傳】鄭大夫子人氏,魯大夫子服氏,子家氏。 又子細,猶分別。【北史·源思禮傳】為政當舉大綱,何必太子細也。【正字通】子讀若薺,方語別也。俗作仔細。 又去聲,才四切。【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讀。 又與慈通。【禮·樂記】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韓詩外傳】子諒作慈良。 又葉濟口切,音走。【前漢·班固敘傳】侯王之祉,祚及孫子。公族蕃衍,枝葉暢茂。茂音某。 又葉子德切,音則。【詩·豳風】旣取我子,無毀我室。【楊愼·古音叢目】與朱傳同。
考證:〔女子亦稱子。【禮·曲禮】夫人自稱曰婢子。〕 謹按自稱曰婢子乃世婦以下之稱,非夫人也。夫人自稱曰小童,不曰婢子。據改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見禮記曲禮。〔【爾雅·釋歲】太歲在子曰困敦。〕 謹照原書釋歲改釋天。
說文解字
【卷十四】【子部】子
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人以為偁。象形。凡子之屬皆從子。㜽,古文子從巛,象髪也。𢀈,籒文子,囟有髪,臂脛在幾上也。卽里切〖注〗李陽冰曰:子在襁緥中,足並也。〖注〗𢀉、𡐫,古文。
子註解
--------------------------------------------------------------------------------
子
zǐ
(1) ㄗˇ
(2) 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女。~孫。~嗣。~弟(後輩人,年輕人)。
(3) 植物的果實、種子:菜~。瓜~兒。~實。
(4) 動物的卵:魚~。蠶~。
(5) 幼小的,小的:~雞。~畜。~城。
(6) 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彈(d刵 )。棋~兒。
(7) 與「母」相對:~金(利息)。~母扣。~音(輔音)。
(8) 對人的稱呼:男~。妻~。士~(讀書人)。舟~(船夫)。才~。
(9) 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先秦諸~。
(10) 地支的第一位,屬鼠:~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
(11) 用於計時:~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夜(深夜)。
(12)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
(13) 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後,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亂~。胖~。
(14) 個別量詞後綴(讀輕聲):敲了兩下~門。
(15) 姓。
(16) 鄭碼:YA,U:5B50,GBK:D7D3
(17) 筆畫數:3,部首:子,筆順編號:521
參考詞彙
--------------------------------------------------------------------------------
son child seed
女 父 母
詳細註解
--------------------------------------------------------------------------------
子
zǐ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兒在襁褓中,有頭、身、臂膀,兩足象並起來的樣子。「子」是漢字的一個部首。本義:嬰兒)
(2) 同本義 [baby;infant]
子,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人以為偁。象形。古文從巛,象發也。籀文從囟,有發、臂、脛,在幾上也。——《說文》。按,象兒在襁褓中足倂也。
子,子息。——《廣韻》
居然生子。——《詩·大雅·生民》
子也者,親之後也。——《禮記·哀公問》
子者,父之合也。——《春秋繁露基義》
子者,父之陰也。——《漢書·杜欽傳》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荀子》
(3) 又如:子衣(小兒的胎衣)
(4) 兒女。古人稱子兼男女 [child]
孀妻弱子。——《列子·湯問》
(5) 又
有子存焉。
(6) 又
(7) 又
孫又生子。
子墨衰絰。(晉襄公的喪服都染成黑色。子,指晉襄公。墨,動詞,染黑。衰,通縗,喪服,粗麻布做成。絰,頭巾和腰帶。)——《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8) 又如:子黨(兒女輩);子道(兒女對父母應遵循的道德規范);子姓(泛指子孫,後輩);子輩(兒女)
(9) 今則專指兒子,即某人直系血統的下一代男性 [son]
無子,有女二人。——唐·陳玄佑《離魂記》
(10) 又如:子侄(本指子與侄。後用以通稱晚輩);子胤(子息,後嗣);子父(父和子);子母(母和子);子客(兒子的賓客)
(11) 子孫 [descendant]
(12) 通常指晚輩直系或旁系血親
聖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後也,執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荀子·正論》
(13) 系另一人或一個共同世系的後裔;後代
我本漢家子,將適單於庭。——石崇《王昭君辭》
(14) 人的通稱 [person]
招招舟子,人涉昂否?——《詩·邶風·匏有苦葉》
(15) 又如:樵子;舟子;子馬(人馬);子童(後妃或仙女的自稱);孤子(年少死了父親的人);才子(特別具有才華的人);女子(女性);小子(年幼的人;晚輩);內子(內人,即妻子);夫子(舊時對學者的稱呼;舊時學生稱老師);孝子(對父母十分孝順的人);遊子(離鄉在外或久居外鄉的人)
(16) 中國古代士大夫的通稱 [literate and officialdom (in feudal China)]
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亦稱「子」,若宣子、武子之類是也。——趙彥衛《雲麓漫鈔》
(17) 中國古代對男子的通稱 [man]
子年少。——晉·干寶《搜神記》
而獨不足子所乎。——明·劉基《賣柑者言》
子之說。——清·黃宗羲《柳敬亭傳》
子不聞藏書者乎?——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18) 古人對自己老師的稱呼 [master]
子曰:學而時習之。——《論語》
子墨子聞之。——《墨子·公輸》
(19) 又
子墨子解帶為城。
(20) 地支的第一位 [the first of the twelve Earthly Branches]
(21) 與天干相配,用以紀年
太歲在子日困敦。——《爾雅》
(22) 用以紀月,即農歷十一月
子,又以紀月。——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頤部》
(23) 用以紀日
不辟子卯。——《儀禮·士喪禮》
(24) 用以紀時,即夜半十一時至一時
子時得陽氣,而丑則雞鳴。——《西遊記》
(25) 又如:子夜
(26) 專指女兒 [daughter]
纘女維莘,長子維行。——《詩·大雅·大明》。毛傳:「長子,長女也。」
曹丞相因念令先君是絕代儒宗,夫人是名公愛子,不忍埋沒這白草黃雲之外。——明·陳與郊《文姬入塞》
(27) 又如:子媳(女媳)
(28) 加在姓氏或數詞後面作為對人的尊稱 [honorific title with the surname]
此三子者。——《戰國策·魏策》
非鄭尹而快孫子。——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程氏子以蠹貧。——《聊齋志異·促織》
(29) 姓
詞性變化
--------------------------------------------------------------------------------
子
zǐ
〔形〕?
(1) 小 [small]
時大武軍子將郝靈荃奉使在突厥。——《資治通鑒·唐紀》
(2) 又如:子將(小將);子舍(小房);子閂(小門閂);子牆(院落內部的小牆);子亭(小亭);子城(大城所屬的小城)
(3) 嫩的或易咀嚼的 [tender]。如:子姜
(4) 幼小 [young]
郫縣子魚,黃鱗赤尾。——曹操《四時食制》
(5) 又如:子鴨(幼鴨,嫩鴨);子雞(小而嫩的雞)
(6) 屬於別人的,受別人控制的 [subsidiary]。如:子公司
子
zǐ
〔動〕
(1) 通「慈」(cí)。愛;尤指像對子女一樣地愛護 [love]
天迪從子保。——《書·召誥》。王引之雲:「子,當讀為慈。」
子以愛之。——《禮記·緇衣》
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唐·柳宗元《封建論》
(2) 又如:子諒(慈愛誠信);子惠(惠愛百姓);子育(撫愛養育如己子)
(3) 收養為子 [adopt as son]
完母死,庄公令夫人齊女子之,立為太子。——《史記·衛康叔世家》
(4) 結果實 [bear fruit]
李性堅,實脫(晚),五歲者始子。——《齊民要術·種李》注
(5) 盡兒女之道;善事父母 [serve one』s parents with filial devotion]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論語》
子
zǐ
〔副〕
(1) 表示限制,相當於「只」 [only]
睡不穩,子倚著個鮫綃枕頭兒盹。——《西廂記諸宮調》
也子強如你,但衣食。——《劉知遠諸官調·正宮錦·纏道》
子喝一聲,那時唬煞。——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
(2) 又如:子有(只有);子索(只得;只索)
子
zǐ
〔連〕
(1) 相當於「雖然」 [though, although]
老子老呵,猶兀自萬夫難敵。——楊梓《敬德不服老》
(2) 又如:有子有(有雖然是有;雖則有)
子
zǐ
〔代〕
(1) 你——尊稱對方,通常為男性 [you]
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論語》
(2) 另見zi
常用片語
--------------------------------------------------------------------------------
子部
zǐbù
[Zi radical] 我國古代圖書四部分類法(經史子集)中的第三大類。專列諸子百家及藝術、譜錄等書。也稱「丙部」
子城
zǐchéng
[a small city within a larger one] 指月城、翁城等這類附著於大城的小城
子丑寅卯
zǐ-chǒu-yín-mǎo
[underlying reasons] 十二地支依次序排列的前四個。比喻一套道理或原因
子畜
zǐchù
[young livestock;young animal;newborn animal] 幼小的牲畜
子代
zǐdài
[filial generation] 親代
子彈
zǐdàn
zǐsūn
(1)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兒子和孫子
子孫荷擔者三夫。——《列子·湯問》
子子孫孫
子孫後裔,指一代接一代世代相延
子子孫孫,勿替引之。——《小雅》
子子孫孫無窮匱也。——《列子·湯問》
7. 古文中代表男人的詞有哪些
君;弄璋:須眉;長刀短笠;甫;父(讀第三聲);夫子、、、、、
8. 喜歡一個人的文言文男
現代文與文言文對譯:「喜歡」用文言文可以意譯為「愛」。「一個」文言文詞語能夠用「一」。「人」這里用文言文詞語可以是「伊」。「喜歡一個人」用文言文可以這樣說:愛伊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