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與教學科目
A. 科目和課程,有什麼區別
科目是計劃上必須有的,課程是具體實施的。
B. 考研考課程與教學論都考哪幾科
哈爾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論專業2016年考研招生簡章招生目錄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202俄語選一
③703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復試科目:
教學論與課程論
C. 課程即教學科目這句話對嗎
對。
課程是一個使用廣泛而又含義多重的術語,對於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里,課程可能意味著不同的事情。如果我們對周圍的人作一番簡單調查就會發現,幾乎所有的人都以為自己知道何謂課程,而對它的界定卻莫衷一是。
課程定義固然要有,因為這是溝通課程理論與實踐的一種必不可少的工具。重要的是在於使大家認識到,每一種課程的定義和用法,都隱含著某種特定的意識形態以及對教育的某種信念,並標明了最關注課程的哪些方面。
(3)課程與教學科目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在學校的網站內,會有每一門課程的簡單介紹,還會有課程安排的內容,大家可以將感興趣的專業集中起來,這樣更方便大家進行選擇。
而且可以更好的更具自己目前的情況來進行確定,只有逐層升入,才可以更好的將課程完整的學好,從而可以對未來的學習更有幫助。
如果大家想要使用AP或 A level考試的分數來兌換學分,一定要提前申請,這樣大家可以更快的進入課程的學習,開始選課,有更多的選擇。
D. 考數學課程與教學論得研究生,初試會考哪些科目
跨考教育為您解答
數學課程與教學論專業,一般為課程與教學論二級專業,其初試版科目,除開公權共課外,不同的學校,考的專業課科目是不一樣的~
考試科目
01)101政治理論
02)201英語或202俄語或203日語
03)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各個招生單位考試科目略有不同,以上以長春師范學院為例)
研究方向
01課程與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02基礎教育課程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註:各個招生單位研究方向略有不同,以上以長春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為例)
參考資料:http://www.kuakao.com/specialty/040102.html 《課程與教學論考研信息》
E. 教育學考研中的課程與教學論 是什麼意思考哪些科目
你要看你考的是哪個學校,再看他指定的參考書目,各個學校的招生簡章里應該說的很清楚的,到你想考的學校網站上看看吧
F. 科目的教育科目
小學一般有語文、數學、英語、科學、自然、社會、美術、音樂、體育、根據地方可能還有其他科目。這些東西就像磚頭,給後來的建設奠定基礎。初中一般會加政治、歷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學。這些像設計圖紙,給以後的人生定計劃。
高中的學科就會分必修和選修,這些像好比開始建設(基本的性質已定型)。
大學的就是專功,好比建設後的裝修。畢業後會取得學士學位。
研究生(碩士)和博士是少數人願意做的,在建設中也就是二期工程,建設後的宣傳,人生也會因此而有意義! 中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專業設置按「學科門類」、「學科大類(一級學科)」、「專業」(二級學科)三個層次來設置。
按照國家1997年頒布《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的學科、專業目錄》,分為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軍事學和管理學12大門類,每大門類下設若干一級學科,如理學門類下設數學、物理、化學等12個一級學科。一級學科再下設若干二級學科,如數學下設基礎數學、計算數學等5個二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就授至二級學科,一般意義上的博碩士點數指的就是可以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二級學科的數目。
所謂獲得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即是指在這個一級學科下的所有二級學科都有博士學位授予權,也就意味著,一個學生只要選擇了這個學科中的任何一個專業,進了校門就可以從本科一直念到博士。這能反映出一個大學或科研院所在這個學科的實力和水平。但要看這個學科是否全國領先,就要看它裡面的二級學科有沒有國家重點學科以及重點學科的多少。
中國高校學位點(碩士)的申報一般是依託二級學科來進行的,學位點申報成功後,也多設在二級學科之下。重點學科基本屬於二級學科範疇。
具體分類情況如下:
四位碼為一級學科
六位碼為二級學科
01 哲學
0101 一級學科:哲學
010101馬克思主義哲學010102 中國哲學
010103外國哲學010104 邏輯學
010105倫理學010106 美學
010107宗教學010108科學技術哲學
02 經濟學
0201 一級學科:理論經濟學
020101政治經濟學020102 經濟思想史
020103經濟史020104西方經濟學
020105 世界經濟 020106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0202 一級學科:應用經濟學
020201 國民經濟學 020202 區域經濟學
020203財政學020204 金融學
020205 產業經濟學 ☆ 020206國際貿易學
020207勞動經濟學020208統計學
020209 數量經濟學 020210 國防經濟
03 法學
0301 一級學科:法學030101 法學理論 030102 法律史
030103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030104 刑法學
030105 民商法學(含:勞動法學、社會保障法學)
030106 訴訟法學 030107 經濟法學
030108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030108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030110 軍事法學
0302 一級學科:政治學
030201 政治學理論 030202 中外政治制度
030203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030204 中共黨史(黨的學說與黨的建設)
030205 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
030206 國際政治 030207 國際關系
030208 外交學
註:0300206 行政學(部分)調至公共管理
0303 一級學科:社會學
030301 社會學 030302 人口學
030303人類學030304民俗學(含:中國民間文學)
0304 一級學科:民族學
030401 民族學 030402 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
030403中國少數民族經濟 030404 中國少數民族史
030405 中國少數民族藝術
04 教育學
0401 一級學科:教育學
040101 教育學原理 040102課程與教學論
040103 教育史 040104 比較教育學
040105 學前教育學 040106 高等教育學
040107 成人教育學 040108職業技術教育學
040109 特殊教育學 040110 教育技術學
0402 心理學
040201 基礎心理學 040202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040203 應用心理學
0403 體育學
040301體育人文社會學040302運動人體科學
(可授教育學、理學、醫學學位)
040303 體育教育訓練學 040304 民族傳統體育學
05 文學
0501 一級學科:中國語言文學
050101 文藝學 050102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050103漢語言文字學050104中國古典文獻學
050105中國古代文學050106中國現當代文學
050107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050108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0502 一級學科:外國語言文學
050201英語語言文學050202 俄語語言文學
050203 法語語言文學 050204 德語語言文學
050205 日語語言文學 050206印度語言文學
050207 西班牙語語言文學 050208 阿拉伯語語言文學
050209歐洲語言文學 050210亞非語言文學
050211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0503 一級學科:新聞傳播學
050301 新聞學 050302 傳播學
0504 一級學科:藝術學
050401 藝術學 050402 音樂學
050403 美術學 050404 設計藝術學
050405 戲劇戲曲學 050406 電影學
050407廣播電視藝術學050408 舞蹈學
06 歷史學
0601 一級學科:歷史學
060101史學理論及史學史060102 考古學及博物館學
060103歷史地理學060104 歷史文獻學(含:敦煌學、古文學)
060105 專門史 060106 中國古代史
060107中國近現代史060108世界史
07 理學
0701 一級學科:數學
070101 基礎數學 070102 計算數學
07010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070104 應用數學
070105 運籌學與控制論
0702 一級學科:物理學
070201理論物理070202 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070203 原子與分子物理 070204等離子體物理
070205 凝聚態物理 070206 聲學
070207 光學 070208 無線電學
0703 一級學科:化學
070301 無機化學 070302 分析化學
070303 有機化學 070304 物理化學(含:化學物理)
070305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0704 一級學科:天文學
070401 天體物理 070402 天體測量與天體力學
0705 一級學科:地理學
070501 自然地理學 070502 人文地理學
070503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0706 一級學科:大氣科學
070601 氣象學 070602 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
0707 一級學科:海洋科學
070701物理海洋學070702 海洋化學
070703 海洋生物學 070704 海洋地質
0708 一級學科:地球物理學
070801固體地球物理學070802 空間物理學
0709 一級學科:地質學
070901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070902 地球化學
070903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070904 構造地質學
070903第四紀地質學
0710 一級學科:生物學
071001 植物學 071002 動物學
071003 生理學 071004 水生生物學
071005微生物學071006 神經生物學
071007 遺傳學 071008 發育生物學
071009 細胞生物學 071010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071011 生物物理學 071012 生態學
0711 一級學科:系統科學
071101系統理論071102 系統分析與集成
08 工學
0801 力學 080102 固體力學 080103 流體力學 080104 工程力學
0802 機械工程 080202機械電子工程080204 車輛工程
080203 機械設計及理論
0803 光學工程 (不設二級學科) 0804 儀器科學與技術
0805材料科學與工程080501 材料物理與化學
0806 冶金工程
0807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080703動力機械及工程
0808電氣工程080801電機與電器 080802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080804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0809電子科學與技術080902電路與系統080904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0810信息與通信工程081001通信與信息系統☆ 081002信號與信息處理☆
0811控制科學與工程081103 系統工程 081104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0812計算機科學與技術081202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081203計算機應用技術
0813建築學
0814土木工程081401 岩土工程 081402 結構工程
081403 市政工程 081404 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
081405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081406 橋梁與遂道工程
0815 水利工程
0816測繪科學與技術081602攝影測量與遙感
0817 化學工程與技術 0818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0819 礦業工程 081903 安全技術及工程
0820石油與天然氣工程
0821 紡織科學與工程 0822輕工技術與工程
0823交通運輸工程082301道路與鐵道工程
082302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082303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
082304載運工具運用工程
0824船舶與海洋工程
0825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0826兵器科學與技術
0827核科學與技術0828 農業工程
0829 林業工程
0830環境科學與工程083002 環境工程
0831生物醫學工程0832食品科學與工程
09農學
0901 作物學 0902 園藝學
0903 農業資源利用 0904植物保護
0905 畜牧學 0906 獸醫學
0907 林學 0908 水產
10醫學
1001 基礎醫學 1002 臨床醫學
1003 口腔醫學 1004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1005 中醫學 1006 中西醫結合
1007 葯學 1008 中葯學
11軍事學
1101 軍事思想及軍事歷史 1102 戰略學
1103 戰役學 1104 戰術學
1105 軍隊指揮學 1106 軍制學
1107軍隊政治工作1108 軍事後勤學與軍事裝備學
12管理學
1201管理科學與工程
1202 工商管理
120201 會計學 120202 企業管理
120204技術經濟及管理
1203農林經濟管理1204 公共管理
1205 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 學科排名是指按照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頒布的《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對除軍事學門類外的全部81個一級學科進行整體水平評估,並根據評估結果進行排名,又稱「學科評估」。此項工作由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簡稱:學位中心)組織,各高校和科研院所自願申請參加。
學位中心於2006年開展第二輪學科排名工作,共有331個單位的2369個一級學科自願申請參加,參評學科數比第一輪增加了77%。第二輪81個一級學科分兩批完成,其中第一批31個一級學科的排名已於2007年公布,第二批剩餘50個一級學科的評估工作也已經完成。為方便讀者查閱,現將第二輪評估排名按高校(前10名)和科研院所分別公布如下,並列名次按學校代碼排列。全部排名可在學位中心網站上查詢。
G. 「課程教學」概念的提出及其內涵
一、課程與教學的概念
(一)課程
課程概念表述以及對課程內涵的界定,學界爭論不休,莫衷一是,形成了不同學說。
1.科目說。課程是指「實現各級各類學校培養目標而規定的全部教學科目及這些科目在教學計劃中的地位的開設的總稱」。與此類似的是,把課程理解成為實現各級學校的教育目標而規定的教學科目及其目的、內容、范圍、進程等的總和。
2.學科進程說。課程即課業及其進程。廣義指所有學科(教學科目)的總和,或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各種活動的總和;狹義是指一門學科。
3.經驗結果說。課程是學習者在學校環境中獲得的全部經驗,也是學習者在學校教師指導下獲得的全部經驗。
4.文化再生產說。課程是社會文化的反映,學校教育的職責主要是要再生產對下一代有用的知識。
5.社會改造過程說。課程不是要使學生適應或順從於社會文化,而是要幫助學生擺脫社會制度的束縛。但課程總是滯後於社會的變革。因此要求課程重點應該指向當代社會問題和社會的主要弊端,以及指向改造社會和社會活動規劃等方面。課程應該有助於促使學生社會化,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參與制定社會規劃。
教材中對課程的定義包括計劃和實施兩個層面:課程是按照一定的社會需要,根據某種文化和社會取向,為達到培養目標所制定的一套有目的、可執行的計劃。它應當規定培養的目標、內容和方法,應當有一套具體實施的策略,也應當具備恰當的評價方法。
(二)教學
教學有各種各樣的定義。教材中從教學概念指稱的不同寬度進行了歸納:
最廣義→廣義→狹義→更狹義→具體
一般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個層面來認識。
廣義:教學是指教者指導學習者進行的一切有目的的學習活動。
狹義:教學是指在學校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的學習活動。
(三)課程與教學的關系
1.相互獨立說
2.相互包含說
3.相輔相成說
二、課程與教學的教育學基礎
對課程與教學研究影響較大的教育學基本原理主要有教育本質論、教育功能論、教育目的論、師生關系論。
(一)教育本質論
現代教育的本質就是為現代社會培養人才,教育是興國之本。
教育本質論正確地揭示了教育的社會性質與功能。以其作為理論基礎,可以從教育與社會關系的高度去研究課程與教學的改革方向。課程與教學的活動作為教育活動的基本組成部分,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由落後到先進的過程,它不可能完全獨立於社會意識形態和政治經濟制度之外而發展,但它有一定的繼承性;它的發展水平和速度,更多地取決於培養人才的類型和要求,以及取決於社會生產力水平、經濟水平和科學技術水平。
(二)教育功能論
教育功能論是指教育對象——學生與教育之間關系的理論。人的發展受到遺傳素質、環境、教育等諸多因素影響與作用,其中,學校教育起主導作用。但學校教育也不是萬能,除了受學生遺傳素質、主觀努力以及社會客觀環境等因素制約外,還受到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制約。研究課程與教學時,必須充分考慮到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1)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順序性和階段性規律,課程與教學應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的發展;(2)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規律,在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期和成熟期,採用相應的課程與教學方法;(3)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穩定性和可變性規律,在課程安排與教學方法上要注意學生發展的穩定性,把握學生在各階段中的相對穩定的共同特點,同時注意學生發展的可變性,採取靈活有效的課程與教學,克服千篇一律的弊端;(4)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個別差異性規律,課程與教學實施要善於因人而異,靈活處理。
(三)教育目的論
教育目的受社會要求和人的身心發展規律所制約。單純從社會的需要去確定教育目的,過分強調教育的社會價值,這是教育目的的社會本位論;單純從人的本性、本能需要或從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去確定教育目的,片面注意教育的個體發展價值,這是教育目的的個人本位論。此外還有教育生活論與教育謀生論。
我國的教育目的,是以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為理論依據而確定的,是從我國教育實踐的具體實際出發的。基本點是「使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教育目的實現的程度與水平,是衡量課程與教學是否科學、是否先進、是否優良的重要標志。課程與教學的研究與創新,必須弄清楚教育目的價值取向,否則,就會誤入歧途。
(四)師生關系論
師生關系是教育學長期討論的一個重大問題。在課程實施與教學活動中,究竟是以教師為中心還是以學生為中心?師生各自充當何種角色,起什麼作用?這是教育學界長期爭論不休的問題。赫爾巴特與凱洛夫是典型的教師中心論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絕對權威,學生對教師要絕對服從。杜威是典型的學生中心論者,一切教育包括課程與教學的措施,都要圍繞兒童這個中心,根據兒童的興趣來組織課程教學。
我國學者認為,教師中心論與學生中心論都是片面的。在課程實施與教學活動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
新型師生關系應具有以下特點:愛生尊師;民主平等;心理相容;溝通理解;交往合作。
師生關系論為課程與教學的研究提供了兩點理論依據:
(1)課程與教學的研究必須從教師中心向學生中心轉移。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課程與教學,是現代先進的課程與教學。
(2)師生優化合作、協同活動,是課程與教學有效實施並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條件。
三、課程與教學的心理學基礎
(一)行為主義心理學
行為主義心理學由美國心理學家華生所創立,代表人物有桑代克、巴甫洛夫、斯金納等人。該理論強調課程設計、教學過程遵循一定的順序與步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知識獲得的速度。
行為主義心理學對課程與教學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主張把課程目標的內容分解成小單元,然後按照邏輯程序排列,步步遞進,強調程序教學,教學中的強化與矯正;
強調行為目標;
在課程內容方面強調由簡至繁的累積;
在教學方法上,強調基本技能的訓練;
主張採用各種媒介進行個別教學;
提倡教學設計或系統設計的模式;
主張開發各種教學技術;
注重教學績效、成本——效應分析和目標管理。
(二)認知主義心理學
代表人物是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該理論強調人的學習、心理的發展就是認知結構不斷豐富、建構、提高、發展的過程。
認知主義心理學認為,頭腦中的知識結構可看作認知結構,它涉及三個方面:知識的表徵、知識的類型、知識的組織。
1.知識的表徵
表徵是指知識或信息儲存於大腦的方式。
知識結構的三種方式:知識結構的再現形式;結構的經濟原則;結構的有效車力量。
知識結構的再現方式有三種:①動作表徵期,用適合於達到某種結果的一組行動來表示,即表演式再現表象;②影像表徵期,用可充當某個概念的代表,但還不能完全解釋這個概念的一組簡略的意象或圖解來表示,即肖像式再現表像;③符號表徵期,用一組符號命題或邏輯命題來表示,即象徵式再現表象。
2.知識的類型
知識的類型是指語義記憶的類型,語義知識可分為三類:
描述性知識,是屬於事實性知識,主要描述是什麼、怎麼樣等問題;
程序性知識,是指一系列操作程序或計算步驟;
策略性知識,是關於設計方法的知識,包括如何學習,如何思考,如何運用知識去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
要針對知識的不同性質特徵來進行有效的課程與教學設計,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3.知識的組織
知識的組織是指長時間記憶中知識的組織,包括圖式理論,群集研究,層次網路模型,流程圖等方面。這些理論強調知識的系統化、結構化,對課程編制和對教會學生如何有效掌握知識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認知主義心理學與行為主義心理學是相對立的。
(三)人本主義心理學
人本主義心理學創始人馬斯洛,代表人物羅傑斯。
在培養目標上,主張教學的目標應該立足於學生個性的發展;
在課程內容上,注重知識對學生個人的意義,強調課程、教學的適切性;
在課程與教學實施中,強調學生情感和個體經驗;
在課程與教學的評價上,提倡學生自我評價,主張評價方法的多元化;
倡導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非指導性教學。
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高度重視學習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尊重學生個體,有利於學生的學習風格和個性發展,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強調學生的主動精神。
(四)建構主義心理學
建構主義心理學理論認為,知識不是簡單地由教師自傳遞給學生,而是需要由學習者主動地建造到自己的腦海里,學生不是「得到」想法,而是「產生」想法。
具體主張:
每位學習者運用已有的知識、能力主動建立知識結構,是屬於有意義的學習。
學習者可以在教師的輔導下,發現和掌握解決問題所需的基本知識、能力。
每個人對經驗的詮釋受到知識背景、性別、年齡、族群等影響。
當知識由某一個人傳遞給另一個人時,某些層面會在傳遞中消失。
學習者自己作觀察、檢驗假設、獲得結論。
建構主義提倡的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中,包含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等四大要素。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動接收者;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識不再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習者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媒體也不再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方法,而是用來創設情境、進行協作學習和會話交流,即成為學生主動學習、協作式探索的認知工具。
H. 課程與教學論這個專業,考研都考什麼
您好,我是這個專業的。考研考的科目有:教育綜合、政治、英語、普通生物學(因為我是生物學科的)
還有不懂可追問
I. 課程與教學論 數學都考些什麼啊 求學長
1、不管是什麼學科,課程與教學論都是屬於學碩,一般來說是考教育學基礎綜合。
2、教育學基礎綜合有全國統考,也有招生單位自主命題。全國統考的科目代碼是311,考試內容涵蓋教育學原理、教育心理學、中外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等四門基礎科目。
3、建議去招生單位查看專業目錄和考試大綱(或參考書目)。務必以招生單位公布的要求為准。
J. 如何理解課程和教學的概念,本質以及二者的相互關系
一、教學的概念與本質
我們經常在日常生活中將教學當做教師的行為,並與學生的學習行為相對應。
1、我國現行教學論對教學的看法
我國現行對教學的概念理解主要受到了蘇聯教育學的影響,將教學理解為「教學過程」,並認為「教學過程一方麵包括教師的活動(教),同時也包括學生的活動(學)。教和學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彼此不可分割地聯系著。在教學過程中,講授起主導的作用:安排得當的講授是學生順利地掌握知識、技能和技巧的主要條件。」
王策三《教學論稿》中認為,「所謂教學,乃是教師教、學生學的統一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同時,身心獲得一定的發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李秉德在《教學論》中認為「教學就是指教的人指導學的人進行學習的活動。」顧明遠主編的《教育大辭典》認為「教學是以課程內容為中介的師生雙方教和學的共同活動。」
2、我贊同的對「教學」理解的觀點
華中師范大學陳佑清教授認為,在我國教學論中,長期只有一個整體的「教學」概念,而沒有分別確立與學生行為及教師行為相對應的「學習」與「教導」的概念。他認為只強調教和學的關聯性而不承認教和學的相對獨立性,簡單將它們混在一起,會導致以教代學或以學代教。因此,他得出結論:教學的本質是教師教學生學習的活動(不同於「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活動」的說法)。這里「教」是謂語,「學生學習」是「教」的賓語,即教「學」,教學生學習。
我認為把教和學分開來研究,是西方一些教育家從促進、幫助學生學習的角度來理解教的本質的思路來源,如布魯納認為:「教學,說到底是一種幫助或者促進人的成長的努力。」這樣有利於深入研究兩種行為的過程、機制,充分發揮教學過程主體的能動作用,更清晰地明白:教是促進學生能動而有效地學的條件,學生能動、有效地學是教師教的目的。所以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核心的問題是學生學習與發展的問題,教師的教服務於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
二、課程的概念與本質
1、國內外關於課程的定義
目前,關於課程概念的定義幾乎是每一個學者都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對課程下一個定義。但是稍加歸類,大約可以分為六種類型:
(1) 課程即教學科目。這個觀點在歷史上由來已久,比如禮、樂、射、御、書、數六藝,歐洲中世紀初的文法、修辭、算術、幾何等。這些學習的科目都是課程。我國現在一部分人習慣於這種認識,課程就是我們學校所開設的各個學科,例如語文、數學、英語、政治、歷史等。
(2) 課程即有計劃的教學活動。之所以有人這么定義,是考慮第一個定義不全面。他們認為只關注教學科目本身,對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情感、態度、體驗以及教師的作用、課堂環境等方面認識不足。因此他們建議把學校組織的所有有計劃的教學活動加進來,目的就是對課程有一個比較全面地認識。
(3) 課程即預期的學習結果。這一看法北美課程理論較為普遍,學者認為課程不應該指向活動,而是應該直接關注學習的結果,即把重點從手段轉向目的。這可能與美國的實用主義觀念有關系。
(4) 課程即學習經驗。這個定義中,課程關注的更多的是學生的個體體驗、感受,即學生個人的實際收獲,而不是學生再現學習的內容。這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新課程理念,強調課程的重點從教材轉向師生。
(5) 課程即社會文化的再生產。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任何課程都處在一定的社會文化中,都應該是這種社會文化的反映。學校教育的任務就是要在這種社會文化下,再發展社會文化。教育部根據國家需要來規定所教的知識技能等,並通過這些來發展社會文化。體現了這樣一種理論假設:個體是社會的產物,課程是個體社會化的途徑。
(6) 課程即社會改造。此觀點認為,課程不是使學生適應或者順從於社會制度,而是要使學生擺脫社會制度的束縛。他們認為,課程的重點應該是當代中學生比較關心的社會主要問題和弊端的解決。
2、我比較贊同的對於課程理解的觀點
上述六個觀點站在不同的課程流派對於課程作了不同的釋義,總感覺或多或少有些不足,我看了美國學者古德萊德對課程的定義,是按照課程的層次來定義的,我比較贊同。
他提出了課程層次理論:
第一層次是理想課程。此時的課程處於理論層面,由課程專家根據學生發展的需要及社會要求來確定。如提議在中小學開設性教育課程等。
第一層次是文件課程。這一課程在前一層次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包括課程計劃、課程標准和相應的教材等。
第三層次是理解課程。這一課程是指教師對前一課程內容的理解與領會。每位老師的理解都會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在具體實施中也會有所不同。
第四層次是實施課程。這一課程是指在學校課堂內具體實施的課程。即教師在課堂上說了什麼、做了什麼,學生從中得到了什麼。
第五層次是經驗課程。這一課程是指學生實際得到的東西。
這樣的課程層次理論很有邏輯性地、科學性地概括了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關於課程的多角度理解,對我們全面理解和把握課程的概念和本質有很大的幫助。
三、教學論與課程論的關系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教學內容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進入20世紀,隨著知識累積的速度增加,「教什麼」成為人們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1949年,泰勒的《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的出版,標志著課程脫離了教學母體,成為獨立的學科。那麼,課程論與教學論是什麼關系呢?
綜合國內和國外的一些看法,主要有一下幾個觀點。
(1) 二元獨立論
這種觀點認為,課程論和教學論有不同的研究領域。課程是學習內容或者教材,教學關注內容傳遞的過程與方法。課程是以價值-目標取向為主的學習內容,這些內容存在於書面教材中或者教師心中,當被教學活化的時候,就會導致學生行為的變化。
也有人認為課程是學習的結果,而教學是實現或者達到目標的手段。課程規定了教學的結果,但它並不規定用以達成成果的手段。
(2) 相互包含論
持此觀點的主要分為兩派:教學論包含課程論;課程論包含教學論。前者認為,課程只涉及教學內容,是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前蘇聯和我國的一些學者一直持這個觀點,這種只見教學、不見課程的觀點,限制了課程研究的視野,給課程的實施帶來一定的困難。後者認為,課程是一個大的概念,它的內涵和外延都比教學大。
(3) 相互影響論
這種觀點認為,課程與教學是各自獨立的系統,但是他們只見相互影響。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課程論和教學論一部分內容相互交叉,對共同部分的研究影響課程與教學的發展。二是兩者雖然獨立存在,但是存在互為反饋的關系,課程論發展影響教學論,比如對於課程標準的制定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改變教學方法和手段等。同時,教學論的發展也影響著課程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