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美術
① 有遠大志向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1、周恩來小時候的故事
周恩來從小志高,12歲就發出了立志讀書,報效祖國的誓言。
1911年年底,周恩來在沈陽東關模範學校上學,一天,魏校長親自為學生上修身課,題目是「立命」,正當魏校長講到精彩處突然停頓下來,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請問為什麼讀書?」
教室里鴉雀無聲,沒有一個學生回答。
「如果沒有人回答,我就一個個問了」
魏校長走下講台,指著前排一同學說:「你為什麼而讀書?」,這個學生站起來挺著胸脯說:「為光耀門楣而讀書!」。
魏校長點點頭,又問第二個學生,回答是:」為了明禮而讀書。「
第三個被問的學生是一個靴鋪掌櫃的兒子,他很認真地回答說:「我是為我爸而讀書的。」
同學們聽了鬨堂大笑,校長對這些回答都不滿意,搖了搖頭又到周恩來面前,問道:「你是為什麼而讀書?」
周恩來在學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剛剛成功,他在同學們中第一個剪掉了長長的辮子,這是很不簡單的一件事,因為滿清政府規定,所有漢人男子都必須像滿族人一樣留長辮子,以表示忠於清朝朝廷,不留辮子就要殺頭,因此同學們都非常敬佩他。
周恩來站起身來,教室里靜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來非常鄭重地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話,表達了周恩來從小立志振興中華的偉大志向。
魏校長沒有想到,竟然有這樣出眾的學生,非常高興。他示意讓周恩來坐下,然後對大家說:「有志者,當效周生啊!」意思是說,有志氣的青年,都要向周恩來學習。
是呀,我們應該向周恩來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從小就立下遠大的人生目標,然後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堅持不懈,勤奮學習,為人民,為國家做出貢獻,這樣才有真正的人生意義!
2、史記的故事
司馬遷,遵從父親遺囑,立志要寫成一部能夠「藏之名山,傳之後人」的史書。就在他著手寫這部史書的第七年,發生了李陵案。貳師將軍李陵同匈奴一次戰爭中,因寡不敵眾,戰敗投降。司馬遷為李陵辯白,觸怒漢武帝,被捕入獄,遭受殘酷的「腐刑」。
受型之後,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殺,可想到自己寫史書的理想尚未完成,於是忍辱奮起,前後共歷時18年,終於寫成《史記》,這部偉大著作共526500字,開創我國紀傳體通史的先河,史料豐富而翔實,歷來受人們推崇。
魯迅曾以極概括的語言高度評價《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3、美國作家傑克·倫敦
美國作家傑克·倫敦的房間里,不論是窗簾上、衣架上、櫥櫃上、床頭上、鏡子上,到處都掛著一串串小紙片,走近一看,原來紙片上都寫著美妙的詞語、生動的比喻,有用的資料。他把紙片掛在房間的各個部位。
是為了在睡覺、穿衣、刮臉、踱步時,隨時隨地都能看到,都能記誦。外出時他也在衣袋裡裝著不少紙片。他這樣刻苦學習,積累資料,終於寫出了《熱愛生命》、《鐵蹄》、《海浪》等引人入勝的作品。
4 、雷管的發明
諾貝爾決心把烈性炸葯改造成安全炸葯。1862年夏天,他開始了對硝化甘油的研究,這是一個充滿危險和犧牲的艱苦歷程,死亡時刻都在陪伴著他,在一次進行炸葯實驗時發生了爆炸事件,實驗室被炸的無影無蹤,5個助手全部犧牲,連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倖免。
但是,諾貝爾百折不撓,他把實驗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繼續實驗,經過長期的研究,他終於發現了一種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質--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決了炸葯的引爆問題,這就是雷管的發明。
它是諾貝爾科學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5、張海迪的故事
張海迪1955年出生在山東半島文登縣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里.5歲時因患脊血管瘤,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覺,生活不能自理,但是身殘志堅的張海迪沒有放棄生命更沒有放棄生活,他一面以堅強的毅力與決心同病魔作斗爭,一面用勤奮的學習和工作延續生命。
她不僅自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而且還自學了大學英語專業。後來又堅持學習日語、德語、和世界語,翻譯了16萬字的外文著作和資料。她刻苦學習潛心鑽研了《人體解剖學》、《內科學》、《針灸學》等十幾種醫學書籍。
她用學到醫學知識和針灸技術,為周圍群眾治病達一萬多人次。她還學過無線電技術、音樂、繪畫和書法等多門類知識與學科,以此做為人民服務的本領。提到80年代沒有一個名字比張海迪更深入人心,她影響了中國幾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