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課外閱讀
⑴ 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及答案
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及其答案(學習專題)2008年05月12日 星期一 07:07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及其答案(學習專題)
(一)文徵明習字《書林紀事》
【原文】
文徵明臨寫《千字文》,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平生於書,未嘗苟且,或答人簡札,少不當意,必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譯文】
文徵明監貼寫《文字文》,每天以寫十本作為標准,書法就迅速進步起來。他平生對於寫字,從來也不馬虎草率。有時給人回信,稍微有一點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寫過它,不怕麻煩。因此他的書法越到老年,越發精緻美好。
【閱讀訓練】
1. 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
①書遂大進 ②平生於書 ③文徵明臨寫《千字文》
④或答人簡札
2.將「少不當意,必再三易之不厭」譯成現代漢語。
譯文
3.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薛譚學謳
【原文】
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行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射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譯文】
薛譚向秦青學習唱歌,還沒有學完秦青的技藝,就以為學盡了,於是就告辭回家。秦青沒有勸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給他餞行,秦青打著拍節,高唱悲歌。歌聲振動了林木,那音響止住了行雲。薛譚於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來繼續學習。從此以後,他一輩子也不敢再說要回家。
【閱讀訓練】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響遏行雲。
2.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用法、意義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B.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C.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也相同 D.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也不同
3.翻譯:譚乃高壓求反。
譯文:
4.個故事給你以怎樣的啟示?
答:
5.薛譚身上有無可取之處?如果有,是什麼?
答:
(三)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譯文】
范仲淹兩歲的時候就失去父親,家中貧困無依。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沖頭洗臉。經常連飯也吃不上,就吃粥堅持讀書。做官以後,常常談論天下大事,奮不顧身。以至於有人說壞話被貶官,由參知政事降職作鄧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煉自己,吃東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僅自保養罷了。他經常朗誦自己作品中的兩句話:「讀書人應當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
【閱讀訓練】
1.給下列句中加點的字注音並釋義。
①啖粥而讀 音: 義:
②輒以水沃面 音: 義:
③食不給 音: 義:
④乃至被讒受貶 音: 義:
2.「每以天下為己任」的正確譯句是( )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為自己的責任。
B.常常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任務。
D.每天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3.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①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
4.這段文字的層次已在文中劃出,請簡要歸納層意。
①
②
③
5.「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所作《岳陽樓記》中的名句,與該文一樣,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
(四)司馬光好學《三朝名臣言行錄》
【原文】
司馬溫公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眾兄弟既成誦,游息矣;獨下帷絕編,迨能倍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溫公嘗言:「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譯文】
司馬光幼年時,擔心自己記誦詩書以備應答的能力不如別人。大家在一起學習討論,別的兄弟已經會背誦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馬光卻)獨自苦讀,像董仲舒和孔子讀書時那樣專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夠熟練地背誦為止,(由於)讀書時下的力氣多,收獲就長遠,他所精讀和背誦過的書,就能終身不忘。司馬光曾經說:「讀書不能不背誦,在騎馬走路的時候,在半夜睡不著覺的時候,吟詠讀過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獲就多了!」
【閱讀訓練】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患記問不若人 ②迨能倍誦乃止
③迨能倍誦乃止 ④詠其文
2.與「迨能倍誦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祗辱於奴隸人之手 B.才美不外見
C.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A. 用力多者收功遠。 B.其所精通乃終身不忘。
C. 書不可不成誦。 D.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4.文中「獨下帷絕編」意思是只有司馬光徇自苦讀。我們學過一個類似的成語也是形容讀書勤奮,這個成語是
(五)歐陽修苦讀《歐陽公事跡》
【原文】
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譯文】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閱讀訓練】
1.文中「教以書字」的「書」的含義,跟下面哪一句中的「書」相同?()
A.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
C.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D.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
2. 翻譯句子。
①歐陽修四歲而孤。譯文:
②惟讀書是務。 譯文:
3.就本文而言,歐陽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是:
4.歐陽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還有一個促進他成長的原因是
(六)王冕僧寺夜讀《宋學士文集》
【原文】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痴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琅琅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知。
【譯文】
王冕是諸暨縣人。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學堂,去聽學生念書。聽完以後,總是默默地記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王冕的父親大怒,打了王冕一頓。過後,他仍是這樣。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想讀書這樣入迷,何不由著他呢?」王冕由是離開家,寄住在寺廟里。一到夜裡,他就暗暗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裡拿著書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書聲琅琅一直讀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個個面目猙獰凶惡,令人害怕。王冕雖是小孩,卻神色安然,好像沒有看見似的。
【閱讀訓練】
1.結合文意,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竊入學舍 ②輒默記
③兒痴如此 ④恬若不見
2.與「曷不聽其所為」中「曷」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只有剩骨 B.滿坐寂然 C.坐佛膝上 D.可愛者甚蕃
3.與「依僧寺以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B.必以分人
C.屬予作文以記之 D.以刀劈狼首
5.從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後來之所以成為著名的畫家、詩人,其根本原因是
(七)張無垢勤學《鶴林玉露》
【原文】
張無垢謫橫浦,寓城西寶界寺。其寢室有短窗,每日昧爽執書立窗下,就明而讀。如是者十四年。洎北歸,窗下石上,雙趺之跡隱然,至今猶存。
【譯文】
張九成被貶官到橫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間一扇短窗,每天天將亮時,他總是拿著書本站在窗下,就著微弱的晨光讀書。這樣一直堅持了十四年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頭上,雙腳踏出的痕跡還隱約可見。
【閱讀訓練】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張無垢謫橫浦 ②每日昧爽輒執書立窗下
③就明而讀 ④如是者十四年
2. 翻譯劃線的句子。
譯文:
3.選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項()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其如土石何
A B
如是者十四年其寢室有短窗
4.這個故事敘述張九成勤奮學習的事跡。「天才出自勤奮」這是古今學者經過實踐總結出來的真理,請舉出幾個古今中外的有關這個方面的例子
(八)送東陽馬生序(節選)宋濂
【原文】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發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授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或有所聞。
【譯文】
我幼年時候,就喜好讀書,因為家裡貧寒,沒有辦法買到書看,常常向藏書的人家去借閱,親手抄寫,計算著約定的日子到時歸還。遇到天寒,硯台里結成堅冰,手指頭不能屈伸,(仍然堅持抄寫)一點也不敢偷懶。抄寫完,立刻送人家,從不敢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別人都願意把書借給我,我所以能夠讀了許多書。
到了成年,更羨慕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又恐怕沒有大師、名人來開導自己,曾經跑到百里以外,拿著經書向地方上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請教。先輩是德高望重的人,學生擠滿屋子,他說話態度從沒有流露一點客氣。我(畢恭畢敬地)站著侍候在先輩的左右,向他提出問題,詢問道理,彎著腰,側著耳朵專心地請教;有時遭到了斥責,態度越發恭敬,禮節越發周到,不敢回答一句話;等待他高興了,就向他請教問題。所以我雖然很愚笨,還是得了知識,增長了見聞。
【閱讀訓練】
1.下面「以」的用法與另外三項不同的是( )
A. 無從致書以觀 B.計日以還 C.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D.俯身傾耳以請
2.翻譯下列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②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3. 回答下列的問題。
①「余因得遍觀群書」的原因是什麼?
②「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的原因是什麼?
4.這則短文贊揚了宋濂怎樣的精神?
答:
(九)師曠論學
【原文】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譯文】
晉平公問師曠,說:「我已經七十歲了,想要學習主,但是恐怕已經晚了。」
師曠回答說:「為什麼不點上蠟燭呢?」
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開玩笑的呢?」
師曠說:「我是一個雙目失明的人,怎敢戲弄君主。我曾聽說:少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象初升的太陽一樣;中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象正午的太陽一樣;晚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象點蠟燭一樣明亮,點上蠟燭和暗中走路哪個好呢?」
平公說:「講得好啊!」
【閱讀訓練】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晉平公問於師曠曰 ②臣安敢戲其君
③孰與昧行乎 ④何不炳燭乎
2.文中師曠用了三個比喻,意在說明一個什麼道理?
答:
(一0)程門立雪《宋史》
【原文】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譯文】
楊時到洛陽求見程頤。楊時大概當時有四十歲了。一天拜見程頤的時候,程頤偶爾坐著打瞌睡。楊時與游酢站在門外等著沒有離開。等到程頤醒後,門外積雪已經一尺多厚了。
【閱讀訓練】
1. 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時與游酢侍立不去 頤既覺
2.你從文中得到什麼啟發?
答:
(一一)鑿壁借光《西京雜記》
【原文】
匡衡勤學而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發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譯文】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又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遍。」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閱讀訓練】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鄰居有燭而不逮 ②衡乃與其佣作
③資給以書 ④遂成大學
2. 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譯文:
②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
譯文:
3.與句中「資給以書」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何以戰 D.必以分人
4.出自這個故事的一個成語是,從字面上看,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現在用這個成語形容
(用四字短語作答)
(一二)七錄《明史"張溥傳》
【原文】
溥幼好學,所讀書必手鈔,鈔已朗誦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冬日手皸日沃湯數次,後名讀書之齋曰:「七錄」。
【譯文】
張溥從小就酷愛學習,凡是所讀的書一定要親手抄寫,抄寫後朗誦一遍,就把它燒掉,又要重新抄寫,像這樣反復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筆的地方,指掌上長了老繭。冬天手指凍裂,每天要在熱水裡洗好幾次,後來他把讀書的房間題名為「七錄」。
【閱讀訓練】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所讀書必手鈔 ②如是者六七始已
③日沃湯數次 ④後名讀書之齋曰……
2.與「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義相同的有()
A, 可以已大風攣瘺癘 B.鈔已朗誦一過
C.情不能自已 D.扁鵲已逃秦矣
3.翻譯句子。
①如是者六七始已
譯文:
②後名讀書這齋曰「七錄」
譯文:
4.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後名讀書之齋曰:「七錄」 ②名之者誰
③不能名其一處也 ④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也相同 B.①與②不相同,③與④也不相同
C.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相同 D.①與②不相同,③與④相同
5.張溥。之所以成為明末著名學者和文學家,從文中可以看出他從小在學習上就
(填四字短語),苦練基本功,因而練出了過硬的功夫,可見「
」(用一句名言回答)
(一三)學弈
【原文】
弈秋,通國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吾曰:非然也。
【譯文】
弈秋是僵最會下棋的人。讓他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裡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這樣雖然他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能說這是他的聰明才智不如前一個人嗎?我說:不是這樣的。
【閱讀訓練】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使弈秋誨二人弈 ②非然也
③思援弓繳而射之 ④為是其智弗若與
2.下列各句與「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項是()
A.夫戰,勇氣也 B.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蓮,花之君子者也
3.翻譯:惟弈秋之為聽
譯文:
4.本文通過學弈這件小事,作者意圖在說明一個什麼道理?
答:
(一四)李生論善學者
【原文】
王生好學而不得法。其友李生問這曰:「或謂君不善學,信乎?」王生不說,曰:「凡師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學乎?」李生說之曰:「孔子雲『學而不思則罔』,蓋學貴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終必無所成,何心謂之善學也?」王生益慍,不應而還走。居五日,李生故尋王生,告之曰:「夫善學者不恥下問,擇善者所應有邪?學者之大忌,莫逾自厭,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雖欲改勵,恐不及矣!」王生驚覺,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請銘之坐右,以昭炯戒。」
【譯文】
王生愛好學習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問他說:「有人說你不善於學習,是真的嗎?」王生不高興,說:「凡是老師所講的,我都能記住它,這不也是善於學習嗎?」李生勸他說:「孔子說過『學習,但是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學習貴在善於思考,你只是記住老師講的知識,但不去思考,最終一定不會有什麼成就,根據什麼說你善於學習呢?」王生更惱恨,不理睬李生,轉身就跑。過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訴他說:「那些善於學習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當成恥辱,選擇最好的人,跟隨他,希望聽到真理啊!我的話還沒說完,你就變了臉色離支,幾乎要拒絕人千里之外,哪裡是善於學習的人所應該具有的(態度)呢?學習的人最大的忌諱,沒有超過自己滿足,你為什麼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紀大了,貽誤了歲月,即使想改過自勉,恐怕也來不及了!」王生聽完他的話,感到震驚,醒悟過來,道歉說:「我真不聰明,今天才知道你說得對。我把你的話當作座右銘,用來展示明顯的警戒。」
【閱讀訓練】
1.給下列句中加點的離注音並釋義。
①吾悉能志之 音 義
②李生說之曰 音 義
③不應而還 音 義
④迨年事蹉跎 音 義
2.與「河曲智叟亡以應」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王生不說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見
3.翻譯下面的句子
「夫善學者不恥下問,擇善而從之,冀聞道也。」
譯句:
4.選出與「李生故尋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項()
A.公問其故 B.廣故數言欲亡 C.故為之說 D.桓侯故使人問之
5.李生認為怎樣才是「善學者」?(用原文回答)
答:
(一五)問說《孟塗文集》
【原文】
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於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
【譯文】
一個有見識的人,他做學問必然喜歡向別人提問請教。問和學,是相輔相成的,不學習鑽研不可能發現疑難,不提問請教不能使知識廣博。只是喜歡學習但不願時時向別人請教,還算不上是真正愛學習的人。即使你道理懂得了,也許你還不能用於實踐,即使你搞清楚了主要的東西,也許你還不了解它的細微末節,那麼除了向別人請教,又從哪裡去推斷解決呢?
【閱讀訓練】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非學無以致疑 ②而或不達於事
③非問無以廣識 ④舍問,其奚決焉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而」與「好學而不勤問」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然得而臘之以為餌
C.人不知而不慍 D.面山而居
3.翻譯:「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
譯文:
4.用自己的話概括本文的中心論點。(不超過10個字)
答:
(一六)教學相長(節選)《札記》
【原文】
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譯文】
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就不知道它的好處。因此,學然後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後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後才能自己刻苦地鑽研。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
【閱讀訓練】
1. 給下列句中加點的字在()中注音,在橫線上釋義。
①弗食不知其旨( ) ②教學相長( )
③雖有至道( ) ④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
2. 翻譯句子。
①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譯文:
故曰:教學相長也
②譯文:
3.《教學相長》集中論述了 與的關系問題,說明了 的道理。
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論述時先以「 」作比繼而引入「
」,進而又以教與學兩個方面加以說明,最後歸結到「 」這個結論。
答案:
((一)1.①書法②寫字③臨摹④有時 2.稍微不稱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厭倦。 3.本段文字贊揚了文明學習書法認真,一絲不苟的精神。(二)1.①不,沒有②阻止 2.D 3.薛譚於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來(繼續學習)。 4.有。是他那知錯能改,變驕傲為虛心的態度。(三)1.①dàn;吃。②zhé;往往,總是。③jǐ;供應。④Chán;說別人壞話 2.B 3.①有時夜裡疲憊睏倦,常常用冷水洗臉。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僅僅自足罷了。 4.①年少家貧而胸有大志。②做官後因直言而遭讒降職。③刻苦自勵而心憂天下。 5.岳陽樓記,揭示主題。(四)1.①擔心②等到③才④吟詠 2.D 3.C 4.韋編三絕
五)1.D 2.①歐陽修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②只是致力讀書 3.勤學苦練、專心致志 4.家長的善於教育,嚴格要求。(六)1.①私下的意思②總是(常常)③入迷④安祥的樣子 2.C 3.C 4.王冕幼時讀書專心致志,好學不倦,並且達到入迷的程度。這種堅定的志向,頑強的學習精神,是他後來成功的基石。(七)1.①降職遠調貶官②總是③光,光亮④這 2.雙腳踏出的痕跡還隱約可見。 3.A 4.略
(八)1.C 2.①因此別人都願意把書借給我②等到他高興了,(我)就又向他請教問題。3.①他好學,家貧,買不起書,但他借書不失信於人;抄書不畏艱苦,從而得以遍觀群書。②為求得先達的指導,常常遠行百里之外,登門請教,不恥下問,因此他能「卒獲有所聞」。4.學習勤奮刻苦,尊師,求學誠心。(九)1.①向②怎麼;開玩笑③在黑暗中走路④點燃蠟燭2.一個人要有活到才老學到老的精神。(一0)1.離開睡醒 2.楊時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學習。(一一)1.①到,及②僱用③供給,資助④大學問 2.見譯文 3.D4.鑿壁借光;鑿開牆壁,借鄰居家的燈光(讀書勤學苦讀。
(一二)1.①鈔通「抄」②才③洗④命名 2.A、C 3.見譯文 4.C5.一絲不苟天才出自勤奮(一三)1.①教誨②這樣③引,拉④聰明才智 2.只聽弈秋的教導 4.闡明了學習必須專心致志,才能有所收獲的道理。(一四)1.①zhì;同「識」記 ②shuì;勸說 ③xuán;同「旋」,轉身 ④cuō tuó光陰消逝 2.D. 3.那些善於學習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當成恥辱,選擇最好的人,跟隨他,希望聽到真理啊! 4.C 5.要點:①學貴善思 ②不恥不問,擇善而從之
(一五)1.①提出疑難 ②也許,或許 ③增加知識 ④判斷,解決 2.C. 3.問和學,是相輔相成的。 4.好學尤當勤問 (一六)1.①zhī;味美 ②zhǎng;增加,促進 ③雖,suī;即使; 道理,dào;道理 ④kùn;困惑,理解不透 2.①學然後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後才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②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道理。3.教;學;教與學互相促進的道理。 4.嘉餚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學不知其善;教學相長。(一七)1.C. 2.塗通「途」;邪通「耶」。 3.①讀書具分別炻日,就該重新另眼相看,大哥為什麼這么遲才改變演算法呢! ②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4.說明了讀書學習的重要性,一個人不論事務有多繁
⑵ 30篇課外文言文及答案
一.《詩畫皆以人重》(王士禛)( 濰坊市2002年中等學校招生考試)
予嘗謂詩文書畫皆以人重,蘇、黃遺墨流傳至今,一字兼金①;章敦、京、卞②豈不工書,後人糞土視之,一錢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書,獨其人之賢者傳遂遠,使顏魯公④書雖不工,後世見者必寶之,非獨書也。詩文之屬莫不皆然。
(選自《明清閑情小品賞析》)
註:①王士禛,清代詩人。②兼金,價值等於平常金子幾倍的好金子。③章敦、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長書法。④顏魯公,即顏真卿。封魯國郡公,人稱「顏魯公」。工書法,自創一體,對後世影響很大,人稱「顏體」。
18.下列句中加點「然」與其他三句中加點「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則弛然而卧 B.詩文之屬莫不皆然
C.雜然而前陳者 D.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19.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2分)
(1)一錢不直 直: (2)後世見者必寶之 寶:
20.翻譯下面句子。(4分)
(1)後人糞土視之
譯文:
(2)古之人率皆能書,獨其人之賢者傳遂遠
譯文:
21.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2分)
A.作者認為詩歌、文章、書法、繪畫是否受人重視都與人的品格有關。
B.作者認為蘇軾、黃庭堅的書法繪畫作品流傳下來不只是因為他們技藝高。
C.作者認為章敦、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於書法的人。
D.作者認為顏真卿的書法其實不好,後世喜歡的原因是顏真卿的品德好。
22.填空。(4分)
(1)「蘇、黃」中的「蘇」指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東坡。他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千古傳唱,其最後兩句「 , 。」表達了作者對親人的懷念和祝願。(2分)
(2)永叔,即歐陽修,字永叔,北宋文學家。初中課本里,他的《醉翁亭記》中描寫山間四時景色的句子是:野芳發而幽香, ,風霜高潔, ,山間之四時也。(2分)
二.閱讀文言文選段,完成4~13題。(15分)(2002年太原市中考題)
〔甲〕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
4在(甲)段橫線上填寫原文。 (1分)
5(甲)段描寫的內容是 (1分)
6「朝暉夕陰」的「暉」,意思是 (1分)
7 請你寫出兩句初中課內學過的含「涯」字的古詩名句,要求句中的「涯」與(甲)段中「橫無際涯」的「涯」表意相同。 (2分)
答:
〔乙〕余聞而愈悲。孔子日:「苛政猛於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8(乙)段引用了孔子的名言:「苛政猛於虎也。」孔子還有關於學習方法的名言,請寫出你在初中課內學過的一句。 (1分)
答:
9 (乙)段中有《捕蛇者說》一文的主旨句,請用現代漢語說說它的意思。(2分)
答:
10 (乙)段「今以蔣氏觀之」的「觀」與(甲)段 一句中的「觀」,表意相同。(1分)
〔丙〕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1請由(丙)段聯系全文,寫出《馬說》的主旨句。 (1分)
答:
12寫出兩句初中課內學過的含「見」字的古詩名句,其中的「見」與(丙)段畫線句中的「見」用法相同。 (2分)
答:
13聯系今天的現實生活,請你換一個角度,談談對人才問題的看法。(3分)
答:
三.藉助注釋和工具書,閱讀《熟讀精思》,理解大意,然後答題。(7分)
閱讀提示:朱熹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有豐富的治學和講學的經驗。「熟讀精思」是作者吸收前人的讀書經驗,概括總結出來的讀書方法,直到今天仍有借鑒意義。文章雖是文言,卻明白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
熟讀精思(節選) □ 朱熹(2002年湖北宜昌市中考)
凡讀書,須整頓幾案,令吉凈端正,將書冊齊整頓放,正身體,對書冊,詳緩①看字,子②細分明讀之。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③,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雲,「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甲到,乙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子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④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⑤。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①[詳緩]仔細從容。 ②[子]通「仔」。下同。 ③[牽強暗記]勉強硬記。 ④[漫浪]隨隨便便。 ⑤[急]要緊。
1.給「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中的「見」字註上拼音。(1分)
________
2.在我們學過的文言詞語中,還有哪些詞與文中加點的「余」字意思相同?請任寫一個。(1分)
_____________
3.根據上下文,在文中甲、乙兩個方框內各填一個字。(1分)
______ _ _________
4.寫出「不待解說,自曉其義」這句話的大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讀書要善於積累。古人關於讀書有許多名言名句,你積累過嗎?請任意寫一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樂工羅程者,善彈琵琶,為第一,能變易新聲。得幸於武宗,恃恩自恣。宣宗初亦召供奉。程既審①上曉音律,尤自刻苦。往往令倚嬪御歌,必為奇巧聲動上,由是得幸。程一日果以眥睚②殺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他工輩以程藝天下無雙,欲以動上意。會幸苑中,樂將作,遂旁設一虛坐,置琵琶於其上,樂工等羅列上前,連拜且泣。上曰:「汝輩何為也?」進曰:「羅程負陛下,萬死不赦;然臣輩惜程藝天下第一,不得永奉陛下,以是為恨。」上曰:「汝輩所惜羅程藝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③法也。」卒不赦程。(安徽省2002年初中語文競賽試題)
[注] ①審:明白,清楚。
②眥睚:怒目相視的樣子。借指小的怨恨。
③高祖:唐代開國皇帝李淵;太宗:唐太宗李世民。
2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8分)
⑴ 能變易新聲
⑵ 會幸苑中
⑶ 樂工等羅列上前
⑷ 卒不赦程
22.下列加點的詞中,意思相同的一組是(4分)
A.得幸於武宗 B. 必為奇巧聲動上
不得永奉陛下 置琵琶於其上
C.由是得幸 D.程一日果以眥睚殺人
會幸苑中 以是為恨
23.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1) 他工輩以羅程藝天下無雙,欲以動上意。
(2) 汝輩所惜羅程藝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法也。
24.用文中語句填空。(4分)
羅程「果以眥睚殺人」的原因是「 」,樂工為羅程求情的原因是「 」,宣宗不赦免羅程的原因是「重」高祖、太宗之法。
25.你從文中的故事得到哪些啟示?(每點啟示用一句話概述,標上序號)(4分)
五.《禮論》(節選) 苟子(6分)
禮起於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①。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②之,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使欲必不窮乎物,物必不屈③於欲,兩者相持而長,是禮之所起也。
註:①窮:困境。②分:區分,辨別。③屈:竭盡。
15.為下面語句加上標點符號。
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
16.寫出下面語句的大意。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自己的話概括這一語段的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閱讀《史記·項羽本紀》中的選文,回答問題。(8分)
項籍者,下相①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②項梁。梁 父 即 楚 將 項 燕為 秦 將 玉 翦 所 戮③ 者 也 項 氏 世 世 為 楚 將 封 於 項④ 故 姓 項 氏。
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⑤,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⑥學。
秦始皇帝游會稽⑦,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⑨籍矣。
【注釋】①下相:秦地名。②季父:諸叔父中的最小者。③戮:殺,這里指失敗自殺。④項:古地名。⑤去:放棄。⑥竟:完成。⑦會稽:山名。⑧族:滅族。⑨憚:畏懼。
16.(2分)用「/」給下面文字斷句。(注意:此題不要求加標點)
梁 父 即 楚 將 項 燕為 秦 將 玉 翦 所 戮 者 也 項 氏 世 世 為 楚 將 封 於 項 故 姓 項 氏。
17.(6分)項羽與劉邦爭霸,最後自刎烏江,他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悲劇英雄。選文表現了他哪些鮮明的性格特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2002年長沙市中考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店鋪),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
2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久而不聞其香」與「廣起,奪而殺尉」中「而」字的用法相同。
B.「與善人居」和「居五日」中的「居」意思相同。
C.「鮑魚之肆」代指污濁的環境,也比喻惡人聚集的地方。
D.「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可譯為:因此有道德有修養的人必須慎重地選擇和他相處的人。
22.根據文意,君子要「慎處」的原因,可用一個成語來概括,是:近朱者赤, (1分)
23.對這個成語所包含的觀點你有什麼看法?請簡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草書大王(2002年廈門市中考題)
張丞相好書而不工。當時流輩①皆譏笑之。丞相自若也②。一日得句③,索筆疾書,滿紙龍蛇飛動。使侄錄之。當波險處④,侄罔然而止。執所書問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視久之,亦不自識。詬其侄曰⑤:「汝胡不早問⑥,致余忘之。」
注釋:①流輩:人們。②自若:像自己原來的樣子,不變常態。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險處:書法中筆畫怪誕的地方。⑤詬(gòu):責罵。⑥胡:為什麼。
14.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
(1)張丞相好草書而不工 ( )
(2)使侄錄之 ( )
(3)侄罔然而止 ( )
(4)執所書問曰 ( )
15.解釋下列句中加橫線的代詞(4分)
例:予觀夫巴陵勝狀(我)
(1)皆譏笑之 ( )
(2)詬其侄曰 ( )
(3)汝胡不早問 ( )
(4)致余忘之 ( )
16.翻譯下列句子:(4分)
(1)此何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丞相熟視久之,亦不自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這則故事中該責怪的人是誰?為什麼?(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2002年廣東省湛江市中考題
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太行山),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 「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 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 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
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
2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 今者臣來 臣:我 B.方北面而持其駕 北面:向著北方;面向北方
C.我欲之楚 之:往,去 D.吾用多 用:用處
24.翻譯「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一句為現代漢語。(2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概括寫出這則寓言的寓意或給你的啟示。(不超過30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閱讀下面兩則文言短文或片斷,分別回答文後的問題。(2002年濟南市中考題)
(一)
弈之優劣,有定也,一著之失,人皆見之,雖護前者不能諱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無孔子,誰能定是非之真?然則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無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無有已時,曾觀弈者之不若已。
4.依據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各組一個成語。(2分)
①雖護前者不能諱也
②各是其所是
5.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彼此相嗤,無有已時,曾觀弈者之不若已。
6.作者說:「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無孔子,誰能定是非之真?」你對這句話是怎樣看的?請舉出具體事例說說自己肯定或否定的意見。(2分)
(二)楊布打狗
楊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緇[注]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楊布怒,將撲之。楊朱曰:「子無撲矣,子亦猶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來,豈能無怪哉?」(選自《列子》)
[注] 緇(zī):黑色。
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2分)
① 天雨,解素衣
② 豈能無怪哉
8.從下面的短語中任選一個,解釋其意思。(若兩個都解釋 ,則按第①個計分)(2分)
① 衣素衣而出
② 迎而吠之
9.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停頓兩次)。(2分)
向 者 使 汝 狗 白 而 往 黑 而 來
10.讀了這則故事,你明白了一個什麼道理?是怎樣悟出來的?(2分)
十一.《蜘蛛與蛇》薛福成(2002年寧波市中考)
嘗見一蜘蛛布網壁間,離地約二三尺,一大蛇過其下,昂首欲吞一蜘蛛,而勢稍不及;久之,蛇將行矣,蜘蛛忽懸絲而下,垂身半空,若將追蛇者;蛇怒,復昂首欲吞之,蜘蛛引絲疾上;久之,蛇又將行矣,蜘蛛復懸絲疾下,蛇復昂首待之,蜘蛛仍還守其網。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備,奮身飆①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動;蛇狂跳顛擲,以至於死。蜘蛛乃盬②其腦,果腹而去。(《庸庵筆記》)
註:①飆:暴風。這里指迅速。②盬(gǔ:)吸飲。
23.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4分)
①既克,公問其故 ②齊師敗績
③果腹而去 ④如是者三四次
2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登軾而望之 戰於長勺
(A) 而勢稍不及 (B) 苛政猛於虎也
蜘蛛乃盬其腦 以首俯地
(C) 今乃掉尾而斗 (D) 以尾擊柳
2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2分)
①嘗見一蜘蛛布網壁間 ②將鼓之 ③欲窮其林
④殫其地之出 ⑤我將東徙 ⑥溫故而知新
(A)①④ (B)①② (C)②⑤ (D)③⑥
26.下列句子的句式與例句「夫戰,勇氣也」相同的一項是(2分)
(A)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B)晏嬰,齊之習辭者也
(C)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D)微斯人,吾誰與歸?
27.把(甲)文中加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2分)
原文: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譯文:
28.①(甲)文中魯軍克敵制勝抓住了反攻的有利時機是在 之時;(乙)文中的蜘蛛是在蛇 之時,乘其不備,致蛇於死地。(請以文章原話回答)(2分)
②(甲)(乙)兩文揭示的一個共同道理是 (1分)
十二.(2002年溫州市語文中考題)
吾昔少年時,所居書室前,有竹柏雜花,叢生滿庭,眾鳥巢其上。武陽君①惡殺生,兒童婢僕,皆不得捕取鳥雀。數年間,皆巢於低枝,其鷇可俯而窺也。又有桐花鳳四五百,翔集其間,此鳥羽毛,至為珍異難見,而能馴擾③,殊不畏人,閭里間④見之,以為異事。此無他,不忮⑤之誠,信於異類也。
〔注釋)①武陽君:蘇軾的母親。②鷇(kòu):初生的小鳥。③馴擾:馴服順從。④間里間:這里指鄉里人。⑤忮():嫉妒,歧視。
27.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眾鳥巢其上(巢:鳥窩) B.其類可俯而窺也(窺:看)
C.武陽君惡殺生(惡:厭惡) D.至為珍異難見(至:極)
28.對下面句子的意思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翔集其間。意思是:(很多鳥)在樹間飛翔棲息。
B,殊不畏人。意思是:(這些鳥)很特殊,不怕人。
C.閭里間見之,以為異事。意思是:鄉里人見了,都認為是一件不尋常的事。
D.信於異類也。意思是:被鳥類所信賴。
29.簡要說說你從本文中得到的啟示。(3分)
答
2003年全國各省市中考課外文言文集萃答案
一.18.B (2分。A、C、D中的「然」,……的樣子,B然,這樣)19. (1)直,同「值」。 (2)寶,以……為寶(把……當作寶貝),或珍愛、喜愛、喜歡。 (2分。每詞1分)20.(1)後來的人們(都把他們的書法)看作糞土。 (2)古代的人大都會書法,只有那些品格高尚的人(的書法)才能流傳得久遠。(4分。每句2分,意思對即可)21.D (2分。作者假設即使顏真卿書法不好。因為他的品德好,也會受到後人的重視。說明品德對於書法的重要)22.(1)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2)佳木秀而繁陰 水落而石出者。(4分每句1分,有錯別宇該空不得分)
二.4 銜遠山,吞長江(錯字、多字、漏字均不得分)5 岳陽樓之大觀(或洞庭湖(岳陽樓)的雄偉景象)6 日光(或陽光)7 ①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或天涯若比鄰) ②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或斷腸人在天涯) (標准同4)8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寫半句不得分。或學而時習之,或溫故而知新,或默而識之,標准同4)9誰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這毒蛇更厲害的呢?評分說明:大意對1分(關鍵詞理解有誤不得分),表述1分(標准同2)。10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或予觀夫,或予觀夫巴陵勝狀)」11隻要答出「其真不知馬也」即可得分(標准同4)12 ① 風吹草低見牛羊 ② 路轉溪頭忽見 (標准同4)13 要點:人才不應屈服現實,甘被埋沒,應有「不用揚鞭自奮蹄」的精神,尋求機會,展示才華。評分說明:與原文觀點一致不得分,能換角度談l分,分析深刻有創新l分,表述1分(標准同2)。
三、1.Xiàn 2.予、吾、我(供參考。大意相近即給分) 3.眼、口(順序不可顛倒) 4.不等解釋,自然明白它的意思(供參考。大意相近即可得分) 5.無「標准答案」,只要所寫的是古人談讀書的句、言,均給分。錯一個字扣1分。
四.21.(8分)(1)變換。 (2)正好,恰好。(3)排列,排成行列。(4)終於22.(4分)D
23.(6分) (1) 其他的樂工們認為羅程的演奏技藝天下無雙,想利用這個理由使皇上改變主意。 (2) 你們這些人惋惜的只不過是羅程的技藝,我看重的是高祖、太宗傳下來和法律。
(各3分) 24.(4分)①恃恩自恣 ②惜程藝天下第一(或:以程藝天下無雙) (各2分)
25.(4分)示例:①英明的統治者會以國法為重,不會因偏愛和人情而廢法。 ②恃恩自恣終會釀成大錯。 ③ 人才雖能得,但法律是無情的,任何人在法律面前都應是平等的。 (答出一點得2分,答出兩點即可得滿分)
五、共30分。(一)共6分,每小題2分。15.標點正確,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16.大意明確,如:人生下來就會有慾望,有了慾望而得不到滿足,就不能不有所追求。17.用自己的話概括,語言准確、精練,如:制定「禮」的緣由。又如「禮」是怎樣制定出來的。
六.16.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前所戮者也/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 17.圍繞「輕視讀書學習(或學不專一),崇尚、炫耀武力,胸懷大志,(或叛逆性格)」等三方面來答即可。
七.14題考點分析:本題考查文言實詞掌握的程度。解法導引:1)短文已給六個注釋,這樣譯文則易。2)選項句詞義不難解。3)可結合句子、文段譯句之後再理解詞的用法。答案:(1)喜愛(歡);(2)叫、讓;(3)迷惑(迷惑的樣子)(迷惑而無所得);(4)拿,持。(4分,每題1分) 15題考點分析: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用法掌握的程度。解法導引:1)已有譯文和解土題的基礎。2)結合語境可解釋出來。答案:(1)他;(2)他的(或」他」);(3)你(4)我。
16題考點分析:本題考查文言譯句的能力。解法導引:有14題、15解題的基礎及思路,此題易解。答案:(1)這是什麼字(呢)?(2分);(2)(張)丞相(仔仔細細地)看了很久,自己也不認識。(2分)(16題只要基本正確即可得分) 17題考點分析:本題考查掌握內容發表見解的能力。解法導引:1)有做14題的基礎就能掌握內容。2)文中只有二人——張丞相及侄兒,因侄兒並沒有什麼不對。且該責備的原因文中已列出,自然易答。答案:該責怪的人是張丞相。(2分)原因:①自己書寫不好,還驕傲自滿,不聽勸告,不改正錯誤。②自己字跡潦草,還埋怨侄兒不早點問。(原因寫①或②都可得分)(2分)
八.23 D(「用」是「物資」、「財物」之意) 24 即使馬好,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錯譯、漏譯「雖」、「此」、「非」字每 字扣0.5分) 25 (做事)方向錯了,條件越好,結果越糟。(大意對或言之成理即可)
九.21.B 22.近墨者黑 23.能辯證地分析這個觀點,並能言之成理的給2分,表達不清楚的扣1分。
十.4.①舉例:諱莫如深 諱疾忌醫 直言不諱 供認不諱 ②舉例:獨行其是 各行其是 自行其是 是古非今 5.雙方互相譏笑,沒完沒了,簡直連觀看下棋的人都不如了。 6.略 7.①下雨②感到奇怪 8.①穿著白色的衣服出去②沖著楊布叫 9.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來 10.觀點舉例:①看問題要透過現象看到本質。②遇事要善於思考。
十一.23.①已經戰勝 ②潰敗 ③離開 ④像這樣24.D 25.B 26.B27.我看到他們的車轍混亂,又望見他們的軍旗倒下去了,所以(才請您下令)追擊他們。28.①彼竭我盈 意稍倦,以首俯地。 ②弱者如果能抓住機會,那麼弱小者也可以戰勝強大者。
十二.27.A 28.B 29.例如: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⑶ 幫我找一些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試題以及答案
原文
2、老馬識途
管仲,隰朋從於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導讀 :自然萬物都有其獨特的個性,人能善於向大自然學習,則萬物可為我所用, 為人類造福。
注釋:①管仲,隰(x )朋:皆齊桓公時大臣,幫助桓公成就了霸業。孤竹:古國名。② 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歸途。③掘:挖。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春往而冬反( ) 2、迷惑失道( ) 3、遂得水( )
二,翻譯
1、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是成語_____的來歷,現比喻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老馬識途
管仲,隰朋跟從齊桓公去征伐孤竹國,春天出發,冬天返回,迷了路找不到歸途。管仲說:「老馬的智慧能夠利用。」於是放開老馬,隊伍跟在後面,終於找到了歸途。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朋說:「螞蟻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住在山的北面, 蟻窩上的土高一寸,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會有水。」於是按此挖掘,果然找到了水。
一,1、通」返」,返回 2、道路 3、找到
二,1、管仲說:「老馬的智慧可以利用。」
2、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
三,老馬識途 有經驗, 能帶領新手工作
原文
3、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②,聞之於宋君。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於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導讀:傳言不可輕信,要實事求是。尤其」以訛傳訛」更要不得。 注釋:①常一人居外:經常派一個人在外面。②國人道之:全國人都在說這件事。③ 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說,家裡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節約一個勞動力,等於多得到一個人使用。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及其家穿井( ) 2、國人道之( ) 3、不若無聞也(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 吾穿井得一人 ( ) 2、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見之矣! ( )
2、 三,翻譯 1、國人道之,聞之於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訴我們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答案
穿井得人
宋國有個姓丁的,家中沒有井,只好到外邊去洗滌,打水,經常要一個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訴人家說:「我家打井得了一個人。」有人聽到這句話,就傳出去說:「丁家打井得了一個人。」全國的人都在說這件事,後來被宋國的國君聽到了。他就派人向那個姓丁的人家查問,姓丁的人回答說:「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個勞動力使用,並不是從井裡挖出一個人。」像這樣聽到傳聞,還不如不聽。
一,1、等到 2、說,講 3、不如
二,1、得到,獲得 2、找到 3、能夠
三,1、全國人都在說這件事,被宋君聽到。 2、多得到一個人使用,不是從井裡挖出一個人。
四,以訛傳訛
原文 4、南轅北轍
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 將奚為北面 」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
導讀 : 成語」南轅北轍」可謂人人皆知,如果行動和目的相反的話,所得結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馳。
注釋:①持其駕:拿著韁繩,駕著他的車子。②之:動詞,往,到。③ 用:資用,即路費。 ④御者:駕車的僕夫。
精練
一, 解釋加點的詞 1、我欲之楚( )2、將奚為北面( )3、吾馬良( )4、此數者愈善( )
二, 翻譯 1、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成語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南轅北轍
剛才我來時,在大路上碰見一個人,臉朝北方手裡拿著韁繩,駕著車,告訴我說:「 我想到楚國去。」我說:「您往楚國去,為什麼要朝北走呢?」他說:「我的馬好!」我說:「馬雖然好,這不是通向楚國的路啊。」他說:「我的路費多!」我說:「路費雖然多,這不是通向楚國的路啊。」他說:「我的車夫能幹!」這些條件越好,離楚國就越遠了。
一,1、想要 2、何,什麼 3、良好 4、越
二,1、馬雖然好,這不是通向楚國的路啊。 2、這些條件越好,卻離楚國就越遠罷了。
四, 南轅北轍 行動和目的相反
原文 5、千里之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於君曰:「請求之。」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骨五百金,返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① 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 天下必以王為能市③馬。馬今至矣!」於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
導讀: 「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 」,涓人的一句反問可謂直接點出其舉動的真正用意。而最後「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可謂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注釋:①安事死馬:要死馬做什麼 ②捐:白白費掉。③市:買。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 君遣之( ) 2、而捐五百金( ) 3、於是不能期年( )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義 1、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 ) 2、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 ) 3、而吾以捕蛇獨存( ) 4、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
三,涓人為什麼用五百金買下馬的骨頭 (用文中的話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翻譯
1、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於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千里之馬
古代有個國王,想用千金買千里馬,三年不能夠買到。有個宦官對國王說:「請讓我去買馬。」國王派他去了。三個月就得到了千里馬;但馬已經死了,他就用五百金把那匹馬的骨頭買來,回來向國王報告。國王大怒說:「所要買的是活馬,要死馬干什麼 白白地花費了五百金!」宦官回答說:「死馬尚且用五百金買下,何況活馬呢 天下人必定認為大王肯出高價買馬,千里馬這就要到了。」由此不到一年,買到三匹千里馬。
一,1、派遣,差遣 2、花費,此指白白費掉 3、一年,周年
二,1、用 2、認為 3、因為 4、用來
三,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
四,1。所要買的是活馬,要死馬干什麼 2。由此不到一年,買到三匹千里馬。
原文 6、趙威後問齊使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①,威後問使者曰:「歲亦無恙②耶 民亦無恙耶 王亦無恙耶 「使者不說③,曰:「臣奉使使威後,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後尊貴者乎 」。威後曰:「不然。苟無歲,何以有民 苟無民,何以有君 故有舍本④而問末者耶 」
導讀:本篇運用了排比和反問的修辭手法,使趙威後對齊使的反駁更具聲勢和說服力,言簡意賅。
注釋 :①發:啟封。②恙:災害,憂患。③說:通」悅」,高興。④本:根本的,重要的。 精練
一, 解釋加點的詞 1、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 ) 2、不然 ( )3、苟無歲( )
二,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試舉例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趙威後的言論體現了____思想,歷史上還有哪些哲學家,思想家有類似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故有舍本而問末者耶 「中包含有成語________,意義是_______________,形容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趙威後問齊使
齊王派使者問候趙威後,送給她的信還沒有啟封,威後問使者:「你們國家今年收成怎麼樣 百姓怎麼樣 國君怎麼樣 ?」齊國使者很不高興,說:「我奉命問候威後,可您現在不問候我們齊王,先問收成和百姓的情況,難道有先卑賤而後尊貴的道理嗎?」威後回答道:「不是這樣的。如果沒有每年的收成,哪有百姓 沒有百姓,哪有君王啊?怎麼能舍棄根本的而詢問次要的呢?」
一,l、問候 2、這樣 3、如果
二,排比:歲亦無恙耶 民亦無恙耶 王亦無恙耶
反問:苟無歲,何以有民
三,民本 孟子,主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事不可緩也;救民於水火之中。
四, 捨本逐末 舍棄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細枝末節 輕重倒置
原文 7、齊欲伐魏
齊欲伐魏,淳於髡謂齊王①曰:「韓子盧者,天下之疾犬也;東郭逡者,海內之狡兔也。韓於盧逐東郭逡,環山者三②,騰山者五。兔極於前,犬廢於後;犬兔俱罷,各死其處。田父見之,無勞倦之苦③,而擅其功。今齊魏久相持,以頓④其兵,弊⑤其眾, 臣恐強秦大楚承其後,有田父之功。」齊王懼,謝將休士也。
導讀 :淳於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諫君王,避免了一場戰爭,可謂大功一件。
注釋 :①淳於髡(k n):戰國時齊國的上大夫。齊王:齊宣王,戰國時齊國國君,姓田,名辟疆。②環山者三:相當於」三環山」,意思是圍繞著山追了三圈。③無勞倦之苦:意思是沒有費一點力氣。④頓:睏倦,這里是」使……睏倦」的意思。⑤弊:疲勞, 這里是」使……疲勞」的意思。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 天下之疾犬也( ) 2、各死其處( ) 3。臣恐強秦大楚承其後( ) 4、謝將休士也( ) ( ) 5、無勞倦之苦,而擅其功( )
二,翻譯: 1、東郭逡者,海內之狡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環山者三,騰山者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父見之,無勞倦之苦,而擅其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文中故事與寓言故事_________有異曲同工之處,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寓言故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齊欲伐魏
齊國要攻打魏國,淳於髡對齊王說:「韓子盧是天下跑得極快的犬;東郭逡是人所共知的極其狡猾的兔子。韓子盧追逐東郭逡,環山追跑了三圈,跳躍翻山追了五次。兔子筋疲力盡地跑在前面,犬疲憊不堪地跟在後面,犬與兔都疲憊至極,最後分別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農夫看見了,沒遭受任何勞碌之苦,就獨得了利益。現在齊國與魏國長期相對峙,以致使士兵困頓,百姓疲乏,我擔心強大的秦國和楚國會等候在身後,坐收農夫之利呀。」齊王害怕了,遣散了將帥,讓士兵回家休息了。
一,l、快 2、分別 3、怕,擔心 4、辭去,遣散 使(讓)……休息 5、獨得,據有
二,1、東郭逡是人所共知的狡猾的兔子。
2、環山追跑了三圈,跳躍翻山追了五次。
3、農夫看見了,沒有任何勞碌之苦,就獨得了利益。
三,鷸蚌相爭,漁人得利 不要因雙方相爭持,讓第三者得了利。
四,寄寓了一定道理,對人們有一定警示作用。
原文 8、趙襄子飲酒
趙襄子①飲酒,五日五夜不廢酒②,謂侍者曰:「我誠邦士也,夫飲酒五日五夜矣③, 而殊不④病!」優莫曰:「君勉之!不及紂二日耳!紂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懼, 謂優莫曰:「然則⑤吾亡乎 「優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紂二日耳,不亡何待」優莫曰:「桀紂之亡也,遇湯武,今天下盡桀也,而君紂也,桀紂並世,焉能相亡⑥! 然亦殆矣!」
導讀:趙襄子日夜飲酒不止,還不知醒悟,優莫將其與殷紂相比,使趙襄子霍然頓悟,優莫可謂善於勸諫的了。
注釋 :①趙襄子:名無恤,春秋末年晉國大夫。②廢酒:停止飲酒。③矣:語氣詞,了, 表示已經實現的事情。④殊:副詞,很,極。殊不,意思是,一點也不。⑤然則:(既然) 如此,那麼。⑥焉:疑問代詞,怎麼,哪裡。相亡:一塊兒滅亡。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 我誠邦士也( ) 2、君勉之!不及紂二日耳( )( ) 3、今天下盡桀也( ) 4、不亡何待( )
二,選文」然亦殆矣!」中」殆」的意思是______,我們還學過,_____,百戰不殆。
三,翻譯 1、夫飲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及紂二日耳,不亡何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優莫把趙襄子飲酒五日同紂的行為作_______,語意深長。
答案
趙襄子飲酒
趙襄子喝酒,五天五夜沒停止,對侍從說:「我真是國家的傑出人才呀,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點也不疲勞。」優莫說:「君主您多努力呀!比紂還差兩天罷了!紂喝酒取樂達七天七夜,現在您已經持續五天了。」襄子害怕了,對優莫說:「既然如此,那麼我也要滅亡了吧!」優莫說:「不會滅亡。」襄子說:「比紂就差兩天罷了,不滅亡,還等什麼呢?」優莫說:「桀紂之所以滅亡,是因為遇上了湯武,現在天下都是桀一樣的人,而您是紂一樣的人。桀與紂並存世上,哪能一同滅亡呢 不過,也危險了!」
一,1、確實 2、盡力,努力 比不上 3、全,都 4、等待什麼(其中」何」為疑問代詞,什麼)
二,危險 知己知彼
三,1、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點也不疲勞。 2、比紂就差兩天罷了,不滅亡還等什麼呢
四、對比
原文 9、沛公至咸陽
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沛公為漢王,以何為丞相。項王與諸侯屠燒咸陽而去。漢王所以具①知天下隘塞,戶口②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③。
導讀:「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一 「皆」一」獨」,將蕭何的」深謀遠慮」刻畫得淋漓盡致,劉邦得蕭何可謂天助也③。
注釋 :①具:通」俱」,全,都。②戶口:人口。③者……也:裹判斷。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 ) 2、以何為丞相( )( ) 3、漢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 )
二,翻譯
漢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蕭何是劉邦的謀士,奪得天下的功臣之一,劉邦得天下,其功不可沒,歷史上還有一個關於蕭何和韓信的著名典故,即___________。
答案
沛公至咸陽
劉邦攻破咸陽後,手下的一些將士們都爭先恐後地奔向秦朝的國庫,把裡面的金帛財物都分了,而蕭何唯獨先進入秦丞相府,把丞相,御史的律令,圖籍都收藏起來。後來,劉邦成為漢中王,任用蕭何做丞相。項羽和眾諸侯們到了咸陽,燒殺搶掠一番離去。劉邦之所以了解天下的各處險要,人口的密與稀,人民的強健與柔弱, 百姓的貧苦,都因為蕭何完備地得到了秦的圖籍。
一,1、跑 2、用 做 3、……的原因
二,漢王劉邦之所以了解天下各處險要,人口的密與稀,人民的強健與柔弱,百姓的疾苦,是因為蕭何得到了秦的圖籍。
三,蕭何月下追韓信
原文 10、四面楚歌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①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②,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賬中。有美人名虞, 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③。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④!」歌數闋⑤,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導讀:項王夜起悲歌,蓋世英雄的窮途末路在形象地描寫中呼之欲出。
注釋 :①諸侯:指淮陰侯韓信,建成侯彭越等。②楚歌:楚人之歌,用楚國方言土語唱的歌。③不逝:是說被困而不得馳騁。逝,向前行進。④奈若何:把你怎麼安排。若, 你。⑤數闋:幾遍。樂終叫闋。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 ) ( ) 2、項王則夜起( ) 3、自為詩曰( ) 4、莫能仰視( ) 二,翻譯
1、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歌數闋,美人和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項王兵敗垓下,在___自刎,有關歷史上這一典故,李清照曾寫詩:生當做人傑, 死 亦 為 鬼 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 達 對 項 王 的 _______________ 之情; 毛也寫過一首詩, 其中有: 宜將剩勇追窮寇,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四面楚歌
項羽的軍隊駐扎在垓下,士兵很少,糧食也沒有了。劉邦的軍隊和韓信,彭越的軍隊圍了好幾層。項羽在深夜聽到四面的漢軍都唱起了楚地的歌曲,於是大驚失色, 說:「漢軍都已經取得楚地了嗎 為什麼楚國人如此之多呢!」就起床,在帳中飲酒。 項王有一個美人,名叫虞姬,經常因寵幸而侍從在側;有一匹駿馬叫烏騅,常常騎它。於是項王就唱起了悲涼激憤的歌,自己作歌詞:「我的力氣能夠拔山啊,勇氣蓋過世人。時運不濟啊,烏騅馬也不能賓士了。烏騅不能賓士了可如何是好,虞姬啊虞姬,我將怎樣安置你呢!」唱了好幾遍,美人隨歌聲應和起來。項王流下眼淚,手下的人都哭了,沒有誰能夠抬起頭來看他。
一,1、和 幾 2、就 3、自己,親自 4、沒有人
二,1、漢軍都已經取得了楚地嗎 為什麼楚國人如此之多呢!
2、 唱了好幾遍,美人隨歌聲應和起來。
三,烏江。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惋惜 不可沽名學霸王
原文 11、孫叔敖遇狐丘丈人
孫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聞之①,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 」孫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問何謂三利,何謂三患 」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惡之;祿厚者,怨歸之②。此之謂也。」孫叔敖曰:「不然。 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祿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於患乎 」 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堯,舜其猶病諸③。」
導讀:狐丘丈人的「三利」「三患」之說,自古到今,很有道理,原因在於有些人得到「三利」之後縱情傲物,以至於物極必反,走向滅亡。而孫叔敖清醒從政,因而能善始善終,真是明智之人。世人在名譽,地位,金錢面前真要冷靜小心啊!
注釋 :①仆聞之:我聽說。仆,謙稱。②怨歸之:怨恨會集中於他。歸,歸結。③堯,舜其猶病諸:這種事連堯,舜他們都感到患苦。堯,舜,傳說中的聖君。病,患苦。諸」之乎」的合音。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 孫叔敖蹴(c )然易容曰( ) ( ) 2、仆聞之( ) 3、小子不敏( ) 4、官大者,主惡(w )之( )
二,翻譯 1、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祿益厚,吾施益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善哉言乎!堯,舜其猶病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狐丘丈人說」三利必有三患」,其原因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孫叔敖遇狐丘丈人
孫叔敖遇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說:「我聽說,有三利必有三害,你知道嗎 「孫叔敖驚訝地改變臉色說:「我很糊塗,怎麼知道。請問什麼叫三利,什麼叫三害」。狐丘丈人說:「爵位高的,人們會嫉妒他;官大的,君主會厭惡他;俸祿厚的,怨恨會集中於他。這就是三利三害。」孫叔敖說:「不是這樣的。我爵位越是高,心志越在於下層; 我的官越是大,做事越加小心謹慎;我的俸祿越是多,布施越加廣泛。這樣可以免於害嗎?」狐丘丈人說:「話說得好啊!這種事連堯,舜他們都感到患苦。」
一,1、吃驚 改變臉色 2、我,謙詞 3、聰明,才思敏捷 4、君主厭惡他
二,l、我的爵位越是高,越加關心下層的百姓;官越是大,做事越加小心謹慎;俸祿越是多,施捨越加廣泛。
3、 話說得好啊!這類事連堯,舜他們都感到患苦。
三,大多人得「三利」之後縱情傲物,放任自己,以至於以榮升開始而以失敗告終。
原文 12、孔子見羅雀者
孔子見羅雀者①,所得皆黃口②小雀。夫子問之曰:「大雀獨③不得,何也 」羅者曰:「大雀善驚而難得,黃口貪食而易得。黃口從大雀,則不得;大雀從黃口,亦可得。」孔子顧謂弟子曰:「善驚以遠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從為禍福。故君子慎其所從,以長者之慮則有全身之階,隨小者之戇而有危亡之敗④也。」
導讀:文章借羅雀者之口,說明「善驚遠害」,「貪食易得」的道理,孔子告誡弟子「以所從為禍福」,「君子慎其所從」,可謂警世之言。
注釋 :①羅雀者:張網捕鳥的人。②黃口:雛鳥的嘴為黃色。後又借指雛鳥。③獨: 表示轉折,相當於」卻」。④戇(zhu ng):愚。敗:禍亂,禍害。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 大雀從黃口( ) 2、孔子顧謂弟子曰( ) 3、利食而忘患( ) 4、善驚以遠害( )
二,翻譯
1、大雀善驚而難得,黃口貪食而易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君子慎其所從,以長者之慮則有全身之階,隨小者之戇而有危亡之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孔子教育其弟子要「慎其所從」,與親_____而遠_____有相似之義。
答案
孔子見羅雀者
孔子看到張網捕鳥的人,捕到的都是黃口的小鳥。夫子問捕鳥人:「唯獨大鳥捕不到,為什麼呢?」捕鳥人說:「大鳥容易警覺,所以不易捕到;小鳥貪吃,因此容易捕到。如果小鳥跟從易警覺的大鳥,就捕不到;如果大鳥跟從貪吃的小鳥,也能捕到。」孔子回頭對弟子說:「容易警覺就遠離了禍害,貪吃就忘記了災患,這是出自它的本性啊。但是因為所跟隨的不同就變成了福或者禍。因此君子應當慎重地選擇他所要跟隨的人,靠年長者的謀慮就有了保全性命的憑借,跟隨年少者的魯莽就會有滅亡的禍患。」
一,1、跟隨 2、回頭 3、貪圖 4、遠離
二,1、大鳥容易警覺故難以捕到,小鳥貪吃因此容易捕到。
2、 因此君子應當慎重地選擇他所要跟隨的人,靠年長者的謀慮就有了保全性命的憑借,跟隨年少者的魯莽就會有滅亡的禍患。
三,君子 小人
原文 13、教子
王大司馬①母魏夫人,性甚嚴正;王在湓城②時,為三千人將,年逾四十,少不如意, 猶捶撻之,故能成其勛業。梁元帝③時有一學士④,聰敏有才,為父所寵,失於教義,一言之是,遍於行路,終年譽之;一行之非,揜⑤藏文飾,冀其自改。年登婚宦⑥,暴慢日滋,竟以言語不擇,為周逖抽腸釁鼓雲。
導讀:文中列舉了正反兩個「教子」事例,孰好孰壞,讀者一目瞭然。作者用意也不難分辨。
注釋 :①王大司馬:即王僧辨( ~555 年),南朝梁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字君才,初仕北魏,歸粱後任湘東王蕭繹的左常侍及司馬。②湓(p n)城:也稱湓口,古城名。③梁元帝:即蕭繹(508~554 年),字世誠,南朝梁蘭陵(今江蘇武進西北)人, 梁武帝第七子。初封湘東王,鎮守江陵(今屬湖北),侯景叛亂時,派王僧辨,陳霸先等討景,事平後,在江陵即帝位。在位三年,為西魏所擄,被殺。④學士:官名,南北朝時,學士為編纂撰述之官。⑤揜:同」掩」,遮蔽,掩蓋。⑥婚宦:結婚和做官。此指成年。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性甚嚴正( ) 2、年逾四十( ) 3、少不如意( ) 4、揜藏文飾( )
二,翻譯
1、少不如意,猶捶撻之,故能成其勛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言之是,遍於行路,終年譽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將魏老夫人教子與梁元帝時一父親教子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作一正反_______,來說明教子的重要性,切不可一味嬌慣溺愛自己的子女。
四,試舉歷史上有名的教子故事。(正面,反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教子
大司馬王僧辨的母親魏老夫人,品性非常嚴謹方正;王僧辨在湓城駐守時,是統率三千人的將領,年齡已過四十歲,但稍有不合意的言行,老夫人還用棍棒教訓他,所以王僧辨才能成就功業。梁元帝的時候,有一位學士,聰明有才華,被父親嬌寵, 缺乏教養,他若有一句話說得有道理,他父親便在路上廣為宣揚,一年到頭都贊不絕口;但他若有一件事做錯了,其父便想方設法為他遮掩粉飾,希望他自己能改正。 待學士成年後,粗暴傲慢的性情日益增長,最終因說話不檢點,被周逖殺死,腸子被抽出,血被拿去塗抹戰鼓。
一,l、品性 2、超過 3、稍微 4、掩飾
二,1、(王僧辨)稍有不合意的言行,(老夫人仍用棍棒教訓他,所以(王僧辨)能成就功業。 2、一句話說得有道理,(他父親)便在路上廣為宣揚,一年到頭都贊不絕口。
三,方式 結果 對比 四,孟母三遷;傷仲永
⑷ 初中課外閱讀文言文答案
1.芒山盜
宣和間,芒山有盜臨刑,母親與之訣(jué)。盜對母雲:「願如兒時一吮母乳,死且無憾。」母與之乳,盜嚙斷乳頭,流血滿地,母死。盜因告刑者曰:「吾少也,盜一菜一薪,吾母見而喜之,以至不檢,遂有今日。故恨殺之。」嗚呼!異矣,夫語「教子嬰孩」,不虛也!
翻譯下面的句子。
(1) 吾少也,盜一菜一薪,吾母見而喜之,以至不檢,遂有今日
(2) 夫語「教子嬰孩」不虛也!
對下列句中的加點詞的意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1)芒山有盜臨刑 (3)願如兒時一吮母乳
(2)盜一菜一薪 (4)母與之乳
A、(1)與(2)相同,(3)與(4)不同
B、(1)與(2)不同,(3)與(4)也不同
C、(1)與(2)相同,(3)與(4)也相同
D、(1)與(2)不同,(3)與(4)相同
這個故事留給我們的啟示是?
2.師曠論學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翻譯文中句子。
1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2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臣聞之 B、如日出之光 C、默而識之 D、學而時習之
這則短文告訴人們一個什麼道理?
3.衰溺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絕湘水。中濟,船破,皆游。其一氓盡力而不能尋常。其侶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後為?」曰:「吾腰千錢,重,是以後。」曰:「何不去之?」不應,搖其首。有頃益怠。已濟者立岸上呼且號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貨為?」又搖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貨之溺大氓者乎?
翻譯下面的句子。
1.中濟,船破,皆游。
2.且若是,得不有大貨之溺大氓者乎?
這個故事留給我們的啟示是?
4.七錄
溥幼好學,所讀書必手鈔,鈔已朗誦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冬日手皸日沃湯數次,後名讀書之齋曰:「七錄」。
翻譯下面的句子。
1.如是者六七始已
2.後名讀書這齋曰「七錄」
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後名讀書之齋曰:「七錄」 ②名之者誰
③不能名其一處也 ④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也相同
B.①與②不相同,③與④也不相同
C.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相
D.①與②不相同,③與④相同
5.害群之馬
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為御,昌寓驂乘,張若、謵朋前馬,昆閽、滑稽後車;至於襄城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塗。
適遇牧馬童子,問塗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黃帝曰:「異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請問為天下。」小童曰:「夫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予少而自游於六合之內,予適有瞀病,有長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車而游於襄城之野。』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復游於六合之外。夫為天下亦若此而已。予又奚事焉!」黃帝曰:「夫為天下者,則誠非吾子之事。雖然,請問為天下。」小童辭。
黃帝又問。小童曰:「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
翻譯下面的句子。
1.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
2.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
選出下列句中加點詞解釋錯誤的一項。
A.適遇牧馬童子(適合)
B.問塗焉(通「途」,路)
C.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罷了)
D.黃帝再拜稽首(第二次)
讀了這篇文章你得到什麼啟示?
6.曾參教子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
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
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解釋下列句子。
1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
2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曾子對妻子說的話,主要闡述了什麼觀點?
7.盲人墜橋
有盲子道涸溪,橋上失墜,兩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墮深淵矣。過者告之曰:「勿怖,第放下,即實地也。」盲子不信,操楯長號,久之,力憊,失手墜地。乃自哂三聲,曰:「嘻!蚤知即實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執一隅以自矜嚴者,視此省哉!
解釋下列句子。
1.蚤知即實地,何久自苦耶?
2.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執一隅以自矜嚴者,視此省哉!
讀了這篇文章你得到什麼啟示?
8.外科醫
有醫者,自稱善外科。一裨將陣回,中流矢,深入膜內,延使治。乃持並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請謝。裨將曰:「簇在膜內者須亟治。」醫曰:「此外科事,不意並責我。」
解釋下列句子。
1.乃持並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請謝。
2.此外科事,不意並責我。
本文寫外科醫生的可笑,諷刺了什麼?
9.苛政猛子虎
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夫子問:「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
解釋下列句子。
1.然。昔者吾舅死於虎
2.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
這篇文言文寫出了生活中的什麼現象?
10.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
解釋下列句子。
1.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
從文言文中反應了子罕怎樣的品質?
⑸ 課外文言文閱讀練習
打撈鐵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鐵牛八維之,一牛且數萬斤。治平中,水暴漲絕梁,牽牛,沒於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懷丙以二大舟實土,夾牛維之,用大木為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轉運使張燾以聞,賜之紫衣。
注釋:1浮梁:浮橋。2維:系,連結。3治平:北宋英宗趙曙的年號。4真定:卻今天河北正定。5權衡:秤錘秤桿。
1、解釋下列加點字的含義。
(1)一牛且數萬斤。
(2)募能出之者。
(3)徐去其土。
(4)真定僧懷丙以二大舟實土。
2、翻譯:用大木為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
3、試說明懷丙和尚是怎樣把鐵牛從河中打撈出來的?
答案
1、且:幾乎,重達。
募:招募。
徐:慢慢的。
實:裝滿,充實。
2、用大的木材做成秤錘秤桿的形狀鉤住鐵牛,慢慢的去掉船里的土,船浮上來,鐵牛也被拉出來了。
3、懷丙和尚先用兩艘大船裝滿了土,放到鐵牛兩邊,系住鐵牛,然後用一根大木頭做成秤錘秤桿的形狀,保持兩船對鐵牛的拉力平衡,然後慢慢的去掉兩艘船中的土,依靠水的浮力,慢慢把鐵牛拉出來。
中考課外文言文專題練習
(一)師曠問學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秉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釋:1秉燭:點燭。當時的燭,只是火把,還不是後來的蠟燭。2盲臣:師曠為盲人,故自稱。
1、 解釋下面加點的字。
①問於師曠: 。
②安敢戲君乎: 。
③如日出之陽: 。
④臣聞之: 。
2、 將下列文言文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譯句: 。
3、 晉平公想學習,卻又「恐已暮矣」,他所說的「暮」指什麼?他為什麼有這樣的擔心?
。
4、 師曠的回答,說明他將「暮」理解成什麼意思?他為什麼要這樣理解?
。
5、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什麼?
。
(二)顏回好學
回年二十九,發盡白,蚤死。孔子哭之慟,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注釋:1回:顏回,又稱顏淵。2慟(tòng):哀痛之至。3門人益親:學生更加親近。4遷:轉移。5貳:重復。
1、本文選自《史記》。《史記》是我國古代著名史學家和文學家 用畢生精力寫成的我國第一部 體通史,魯迅稱它為「 ,
」。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 發盡白,蚤死
(2) 今也則亡
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
(1)門人益親( )
(2)弟子孰為好學( )
(3)不貳過( )
4、翻譯下面的句子。
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
6、 根據積累,再舉幾個名人好學的實例。
(三)螳螂捕蛇
張姓者,偶行溪谷,聞崖上有聲甚厲。尋途登覘,見巨蛇圍如碗,擺撲叢樹中,以尾擊樹,樹枝崩折。反側傾跌之狀,似有物捉制之。然審視殊無所見,大疑。漸近臨之,則一螳螂據頂上,以剌刀攫其者,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視額上革肉,已破裂雲。
注釋:1覘(chān):探看。2圍:此處指蛇的身圍。3殊:極、很,完全。4攧(diān):跌。
1、下列句中加點的「之」與例句中加點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似有物捉制之
A、 輟耕之壟上 B、受任於敗軍之際 C、悍吏之來吾鄉 D、環而攻之而不勝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
(1) 以剌刀攫其首 攫:
(2) 蛇竟死 竟:
3、翻譯下面句子。
然審視殊無所見。
。
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分析錯誤一項是( )
A、 螳螂最後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以已之長攻敵之短。
B、 蛇被小小的螳螂擊殺的根本原因是以尾擊樹不重戰術。
C、 姓張的是本文的線索人物,全文以他的所見所聞為線索。
D、 本文步步設疑,環環相扣,文雖短但情節卻緊張曲折。
(四)景公令出裘發粟與飢寒
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公被狐白之裘,坐堂側陛。晏子入見,立有間。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對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飢,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聞命矣。」乃令出裘發粟以與飢寒者。
注釋:1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動詞。2陛:宮殿的台階。3聞命:聽到辭命。聞,聽;命,辭命。
1、 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
(1)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 )
(2)立有間( )
(3)公被狐白之裘,坐堂側陛。( )
2、 翻譯
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飢,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
。
3、 景公為什麼聽了晏子的一番話,「乃令出裘發粟以與飢寒者」?
(五)勉諭兒輩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飲食衣服,若思得之艱難,不敢輕易費用。酒肉一餐,可辦粗飯幾日;紗絹一匹,可辦粗衣幾件。不饞不寒足矣,何必圖好吃好著?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則子子孫孫常享溫飽矣。
注釋:1費用:花費錢財。2紗絹:一種細薄的絲織品。3饞:這里是飢餓的意思。
1、 解釋下面加點的字。
(1) 可辦粗飯幾日
(2) 何必圖好吃好著
(3) 莫待無時思有時
2、 翻譯:不饞不寒足矣,何必圖好吃好著?
。
3、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就節儉問題,向我們提出什麼要求?
。
4、 在市場經濟繁榮的今天,商品供應充足,我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還有必要提倡節儉嗎?
。
(六)打撈鐵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鐵牛八維之,一牛且數萬斤。治平中,水暴漲絕梁,牽牛,沒於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懷丙以二大舟實土,夾牛維之,用大木為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轉運使張燾以聞,賜之紫衣。
注釋:1浮梁:浮橋。2維:系,連結。3治平:北宋英宗趙曙的年號。4真定:卻今天河北正定。5權衡:秤錘秤桿。
1、 解釋下列加點字的含義。
(1) 一牛且數萬斤。
(2) 募能出之者。
(3) 徐去其土。
(4) 真定僧懷丙以二大舟實土。
2、 翻譯:用大木為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
3、 試說明懷丙和尚是怎樣把鐵牛從河中打撈出來的?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27925557.html?si=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