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學科
心理學與計算機科學的淵源頗深,兩者之間相互啟發促進由來已久。概因人腦與電腦,一碳一硅,本身就有很高的可比性。人工智慧學科的奠基人之一,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又譯司馬賀)既是一位心理學家也是一位計算機科學家,並獲1975年圖靈獎、197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以及美國心理學會的多項至高獎項。現如今美國等國尚有一些學者,一並兼任計算機系和心理系的教職,並且同時在計算機類和心理學類的期刊/會議上發表論文。而當代心理學的核心分支——認知心理學,其概念體系的最初形成,也是深受計算機系統結構的啟發。
當今心理學與計算機科學的交叉學科主要為兩大領域:人機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或CHI)和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這兩者都是非常宏大豐富的領域,各自又可分為多個子領域。
所謂人機交互,簡單講就是研究人與機器如何相互適應。幾十年的發展碩果累累,以下子領域的發展為其代表:
多通道用戶界面(Multi-modal User Interface)
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和可用性工程(Human-centered Design & Usability Engineering )
計算機支持的協同工作(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CSCW)
普適計算(Pervasive Computing,or Ubiquitous Computing)
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VR)
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AR)
腦機交互(Brain-Computer Interaction,BCI)
信息可視化(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人工智慧是另一個重要的交叉領域,不過其交叉性較人機交互為弱。如果說心理學的目標就是求解外界刺激與行為反應之間的「黑箱」,使其變為灰箱甚至白箱的話;人工智慧旨在創造出新的白箱,來實現同人類黑箱類似的效果,當然其間還有強人工智慧和弱人工智慧的區分。一些人工智慧的科學家,善於從人類黑箱的研究成果中獲得啟發,來發展人工智慧的理論,因此,心理學,尤其是認知心理學的研究,對人工智慧有啟示的功用。這一點不論在早期司馬賀等做的人類問題解決研究還是後來的人工神經網路都有體現。但總體上,人工智慧更是在計算機學科的體系下發展,心理學家較少且較難涉足,這與人機交互領域心理學家佔半壁江山的情況有所不同。人工智慧的以下子領域,都與心理學有一定關聯:
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
計算機視覺(Computer Vision)
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知識工程(Knowledge Engineering)
情感計算(Affective Computing)
Ⅱ 什麼是交叉學科
學科交叉逐漸形成一批交叉學科,如化學與物理學的交叉形成了物理化學和化學物理學,化學與生物學的交叉形成了生物化學和化學生物學,物理學與生物學交叉形成了生物物理學等。這些交叉學科的不斷發展大大地推動了科學的進步,因此學科交叉研究體現了科學向綜合性發展的趨勢。科學上的新理論、新發明的產生,新的工程技術的出現,經常是在學科的邊緣或交叉點上,重視交叉學科將使科學本身向著更深層次和更高水平發展,這是符合自然界存在的客觀規律的。
Ⅲ 心理學是一門什麼交叉的學科啊
心理學是一門獨特的學科,但心理學的基礎是個體心理學或普通心理學,在此基礎上產生的許多心理學分支均屬交叉性的學科,如政治心理學、倫理心理學、管理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均涉及到政治學、倫理學、管理學、社會學的內容。
Ⅳ 多學科交叉的優勢
其實一般學科交叉學科的範式是:A領域的研究問題,用B領域的方法。而這種研究方法和研究問題的重新組合,往往能產生很多新的發現,從而使得交叉學科能夠得以蓬勃發展。這也是最大優勢。
Ⅳ 什麼學科屬於交叉性學科
生物來物理、生物化學等等
所謂交叉源學科,指的是在以往的所謂單一學科的交叉領域進行研究的新興學科,由於這是之前很少有人涉足的領域,故比較容易出成果,而且交叉領域的研究可以借鑒更多單一領域的研究方法,這是很有趣的。
至於那幾門比較好,這個難說的很,由於目前交叉學科主要是自然科學發面的學科交叉,所以我建議你不要找所謂的「好」,而是找你自身適合的、喜愛的學科領域。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Ⅵ 什麼叫交叉學科、邊緣學科
交叉學科:
近代科學發展特別是科學上的重大發現和國計民生中的重大社會問題的解決,常常涉及不同學科的相互交充滿和相互滲透。學科交叉逐漸形成一批交叉學科,如化學與物理學的交叉形成了物理化學和化學物理學,化學與生物學的交叉形成了生物化學和化學生物學,物理學與生物學交叉形成了生物物理學等。這些交叉學科的不斷發展大大地推動了科學進步,因此學科交叉研究(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體現了科學向綜合性發展的趨勢。科學上的新理論、新發明的產生,新的工程技術的出現,經常是在學科的邊緣或交叉點上,重視交叉學科將使科學本身向著更深層次和更高水平發展,這是符合自然界存在的客觀規律的。由於現有的學科是人為劃分的,而科學問題是客觀存在的,根據人們的認識水平,過去只有天文學、地理(地質)、生物、數學、物理、化學六個一級學科;而經過20世紀科學的發展和交叉研究,又逐漸形成了新的交叉學科,如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等。
邊緣學科:
由原有基礎學科的相互交叉和滲透所產生的新學科的總稱。其共同特點是:運用一門學科或幾門學科的概念和方法研究另一門學科的對象或交叉領域的對象,使不同學科的方法和對象有機地結合起來。
19世紀70年代,恩格斯根據當時自然科學發展所顯示的突破原有學科界限的新趨勢,在分析各種物質運動形態相互轉化的基礎上指出,原有學科的鄰接領域將是新學科的生長點。此後在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質學、天文學等原有基礎學科相互交界的領域產生出了一系列的邊緣學科,如物理化學、生物化學、生物物理等等。現代科學的發展表明,不僅在相互鄰接領域,而且在相距甚遠的學科領域之間由於交叉和滲透,也不斷產生出新的邊緣學科,就是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這兩大門類之間,也不斷產生出相互交叉和滲透的邊緣學科。邊緣學科的出現是物質運動形式相互轉化的反映,它們越來越深刻地展示出自然界的動態過程。邊緣學科不但有助於理解各門學科的聯系,而且有助於更深刻地揭示每種物質運動形式的實質和自然界的統一性。例如,生物化學、生物物理的研究使我們對生命過程和本質及遺傳機制認識得更加清楚了。邊緣學科的不斷產生表明了當代科學發展的整體化趨勢。 20世紀 40年代以來,科學的不斷分化也可以看作是科學發展綜合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不斷出現的邊緣學科正日益消除各種傳統的學科界限,使各門科學結成一個完整統一的科學知識體系。邊緣學科的不斷產生大大擴展了科學研究的對象,揭示了自然界新的奧秘,開創了新的實驗技術,形成了新的理論思想,並且可以引起人類對整個客觀世界的認識在觀念上的深刻變化,給予社會實踐以巨大的影響。
Ⅶ 交叉學科與邊緣學科有什麼區別
相對於傳統基礎學科而言同時設計多個學科內容的都叫交叉學科,由於這個詞太熱門,所以基本上是個學科都比較喜歡自稱交叉學科,這樣容易混資金
Ⅷ 什麼是交叉學科
邊緣科學(Borderline Science / Boundary Science / Side Lines of Science) 邊緣科學是在兩門或多門傳統學科的邊緣交叉地帶產生出來的獨立的 學科。人們在進行科學研究時,對一些重大科學現象的解釋, 既涉及這個科學領域又涉及那個科學領域。於是, 隨著科學的發展和研究的深入, 便在有關學科領域之間的結合部形成了邊緣科學。 如人們在研究金屬腐蝕時,有些腐蝕現象既涉及物理學, 又涉及化學,便產生了邊緣科學——金屬物理化學。 有時人們運用某一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去研究另一學科領域時, 也會形成一些邊緣科學。
Ⅸ 什麼叫法學交叉學科
一看就是不帶國際法,其他都是法學和其他學科的交叉...我就這樣蒙一下
Ⅹ 學科與學科之間的交叉學科發展潛力很大!
很有潛力
事實上,我國交叉學科的研究總體數量並不少,但是質量高、影響大的成果還不太多。交叉學科為何發展難?
首先,交叉學科研究確實有一定難度。「交叉」不是將兩個學科簡單拼湊到一起,而是在對原有學科深耕細作的基礎上,找到與其他學科的內在邏輯聯系,相互作用培育出新的學術增長點,從而創造出「1+1>2」的效果。如果僅是為了交叉而交叉,流於形式,只會在創新的邊緣反復徘徊,白白浪費精力。
其次,交叉學科的「軟環境」還有待改善。由於我國科研體系是建立在傳統的學科分類上,師資、人才、資金甚至科研儀器等資源主要圍著單一學科轉,這使得從事交叉學科的科研人員常常被當成「四不像」,到底屬於哪個院系,參加什麼學術會議,論文該投給什麼學科期刊都不明確。到了科研項目申請、評審環節,就更尷尬了。專家評委多是單一學科出身,有時並非故意「遠親排斥」,而是確實不太懂交叉型研究,不敢輕易通過或打分,這使得一些科研前景廣闊的優秀項目常常錯失良機。這種身份和研究不被認同的尷尬,容易挫傷一些從事交叉學科研究人員的積極性。
此外,目前國內鼓勵交叉融合的科研氛圍還不夠濃厚。有的科研人員力求在一個學科上鑽到底,拒絕吸納其他學科的知識,心態不夠開放;有的科研人員習慣單打獨斗,和其他學科人員缺少交流和互動。反觀那些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學家,大多是善於學習、開放包容的。在精準醫療領域貢獻卓著的科學家謝曉亮曾說,他的本科專業是化學,但還旁聽了許多物理系、數學系的課程,在美國做研究生時又對生物感興趣,幾年前開始涉獵醫學領域。他還會經常關注新領域,並與其他學科的科學家交流溝通。他總結,自己「取得一點成績的重要原因就是重視學科交叉」。
要促進交叉學科發展,必須為其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首先要改變我國學科區分的現狀。要從根本上破除原有學科劃分的科研管理和學科組織模式,打造一套交叉、開放和共享的學科運行機制,培養復合型科研人才。目前,清華大學成立了腦與智能實驗室和未來實驗室,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等一批重點高校也在努力探索交叉學科的路徑。與此同時,科研項目申報和評審等配套政策也得跟上。對於一些交叉較為成熟的項目,應該明確加到申請指南中,放在主體專業下進行支持。而對於找不到「全能」評委的問題,可以在評審環節採用不同學科評委一起評審的模式,為交叉學科項目創造更為公正的評價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