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耕美術
⑴ 學習某種藝術過程中發生的故事和感受
藝術作文,是語文綜合水平的體現。但是,對於好多同學(其實包括原來的我)來說,總覺得藝術作文很深奧,不好寫。其實不然,我覺得,要寫好藝術作文,只要注意下面這幾點,並持之以恆,經常練習寫作,寫出一手好的藝術作文也是不難的。
第一,就是詞語積累。藝術作文,要有佳詞妙句才有文采,才能吸引人。一篇藝術文章,假如沒有佳詞妙句,無論這件事情多麼精彩,你寫出來的藝術文章也是平淡無味,怎麼能夠吸引人,讓人去欣賞呢?你寫的這篇藝術文章也就等於白寫。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班的黎老師就很注重在這方面對我們的教育和引導。我在看文章、閱讀時也很注意這點。
第二個方面,就是注意留心觀察。寫藝術作文,不是在屋子裡憋出來的,而是要到實際生活中去觀察、去體驗。因為,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嘛!有些人,他是出去「觀察」了,可是他只是走馬觀花,忽略了細節。所以寫出來的藝術作文只是條條綱綱,根本沒有要點、細節。所以,在觀察時要留心,要仔細,才能寫出與眾不同的好的藝術作文。記得外出時,爸爸經常會指這指那,問這問那,以引起我的注意與思考。
第三嘛,就是多看課外書。這是積累詞語的重要渠道,也是寫藝術作文的關鍵所在。包括家裡訂閱的書籍和書店的各種圖書。只要有空,我就會到書店看看各種各樣的課外書。當然,不是只看就能寫出完美無缺的藝術作文的,關鍵還要注意積累、牢記和運用。才能實現「人為我用」,這樣在寫藝術作文時,才能做到隨心所欲、揮筆自如。
參考資料:網路知道
⑵ 小學生六年級美術第九課齊白石農耕圖賞析
齊白石農耕圖賞析
中國漢民族的農耕文化起源於男耕女織之說,人們在長期的農業生產活動中形成的一種風俗文化,它以農業服務和農民自身娛樂為中心,不斷地積淀它的文化內涵。漢族農耕文化集儒家文化及各類宗教文化為一體,產生了中國的農耕文明社會。
以漁樵耕讀為代表的農耕文明是幾千年來漢族生產生活的實踐總結,是華夏先民以不同形式延續下來的精華濃縮,並傳承至今的一種文化形態,應時、取宜、守則、和諧的理念早已深入民心,它所體現的哲學精髓正是傳統文化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精神資源。而早期先民提倡並遵守的耕讀傳家的文化傳統,高度概恬了漢民族在傳承農耕文明的同時,對於農耕社會普遍存在的價值觀念始終沒有改變。
⑶ 小學生六年級美術第九課齊白石農耕圖賞析
中國漢民族的農耕文化起源於男耕女織之說,人們在長期的農業生產活動中形成的一種風俗文化,它以農業服務和農民自身娛樂為中心,不斷地積淀它的文化內涵。漢族農耕文化集儒家文化及各類宗教文化為一體,產生了中國的農耕文明社會。
以漁樵耕讀為代表的農耕文明是幾千年來漢族生產生活的實踐總結,是華夏先民以不同形式延續下來的精華濃縮,並傳承至今的一種文化形態,應時、取宜、守則、和諧的理念早已深入民心,它所體現的哲學精髓正是傳統文化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精神資源。而早期先民提倡並遵守的耕讀傳家的文化傳統,高度概恬了漢民族在傳承農耕文明的同時,對於農耕社會普遍存在的價值觀念始終沒有改變。
---101ppt
⑷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麼意思啊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又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不僅有大量的物質文化遺產,而且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我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的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是連結民族情感的紐帶和維系國家統一的基礎。保護和利用好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對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是國家在21世紀初進行的一次大規模的文化普查,是掌握全國及各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蘊藏狀況和了解民情民心的重要手段。
普查所得的資料和數據,作為全面分析國情的重要資料之一,是國家或地區主管機構制定文化政策乃至制定國策的重要依據。
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又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有效地保護,對瀕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搶救的基礎。因此,根據國務院統一部署,對全國各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所進行的普查,無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和發展,還是對國情的調查,都具有重要意義。
(4)農耕美術擴展閱讀
一個城市有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構成了有別於其它城市的特色與風格。近年來,伴隨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行動的啟動,全球性的保護、珍視口頭和非物質遺產逐漸掀起熱潮。
然而,申遺不等於保護,僅僅是申遺,遠遠不夠,重要的是有效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不能像文物一樣被保護起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是死的,我們要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
⑸ 中國古代兒童美術教育有哪兩種傾向,其內涵為何
斯瑪特兒童美術中心 如何幫助兒童提高繪畫創造的能力
為什麼孩子初學畫時常膽小不敢下筆呢?也許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疑問。那是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尤其是在陌生的環境中,常常會害怕自己畫不好而遭到其他人的批評,所以在精神上感到拘束和壓抑,因而不知從何下筆。而在他熟悉的場合里卻會和其他孩子一樣玩耍、游戲。因此,家長對初學畫畫的孩子需要有耐心,不要急於求成和責備。當孩子熟悉了老師及周圍的環境時,就會自然地擺脫害怕的心理,沉浸在繪畫的美妙世界中。
培養兒童繪畫創造的能力,也是培養兒童創造性思維的能力。最關鍵是多鼓勵孩子增強自信心,要讓孩子大膽地去畫,詳盡地描述自己所觀察的事物,不斷地啟發兒童的藝術構思,不要譏笑兒童那種看起來很荒謬怪誕的畫作。很多小朋友在剛開始學習漫畫的時候,在對事物的設置上,常局限在人物的特徵,如外貌、性別、個性、服飾方面,會出現重復或者單一的情況,不敢大膽去創新。這時候,老師或家長應及時鼓勵兒童,贊美他們的想法,並激勵他們多從逆向思維和放射思維的角度去思考,打破常規。一些看似平常的贊美,會喚起和激發孩子繪畫的勇氣和自信心,使他們能夠展開創造思維的翅膀,舞動稚拙的畫筆,自由、輕松地去創造屬於兒童自己的藝術感覺。
⑹ 我國有56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有哪幾個
55個少數民族分別是:
阿昌族、鄂溫克族、傈僳族、水族、白族、高山族、珞巴族、塔吉克族、保安族、仡佬族、滿族、塔塔爾族、布朗族、哈尼族、毛南族、土家族、布依族、哈薩克族、門巴族、土族、朝鮮族、蒙古族、佤族、達斡爾族、赫哲族、苗族、維吾爾族、傣族、回族、仫佬族、烏孜別克族。
德昂族、基諾族、納西族、錫伯族、東鄉族、京族、怒族、瑤族、侗族、景頗族、普米族、彝族、獨龍族、柯爾克孜族、羌族、裕固族、俄羅斯族、拉祜族、撒拉族、藏族、鄂倫春族、黎族、畲族、壯族。
55個。少數民族是指多民族國家中除主體民族以外的民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除主體民族漢族以外的其餘55個法定民族均是少數民族。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漢族人口比重最大,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91.51%左右,其它55個民族總人口偏少,約佔全國總人口的8.49%左右。
中國各民族分布的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居住。漢族地區有少數民族聚居,少數民族地區有漢族居住。這種分布格局是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間相互交往、流動而形成的。中國少數民族人口雖少,但分布很廣。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少數民族居住,絕大部分縣級單位都有兩個以上的民族居住。
(6)農耕美術擴展閱讀
少數民族的分布區域:
中國歷史悠久,各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生活習俗。而民族的分布特點則是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居住。漢族地區有少數民族聚居,少數民族地區有漢族居住。這種分布格局是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間相互交往、流動而形成的。中國少數民族人口雖少,但分布很廣。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少數民族居住,絕大部分縣級單位都有兩個以上的民族居住。
中國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新疆、寧夏、廣西、西藏、雲南、貴州、青海、四川、甘肅、黑龍江、遼寧、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灣、重慶市等省、自治區。中國民族成分最多的是雲南省,有25個民族。
雲南是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是偉大祖國多民族的縮影。據1990年11月20日人口普查統計,全國有56個民族。
其中雲南僅少數民族就有25種(每種少數民族均超過5000人),他們是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壯族、苗族、僳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景頗族、藏族、布朗族、布依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蒙古族、水族、滿族、獨龍族。在這25種少數民族中,有15種少數民族是雲南省獨有,他們是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納西族、景頗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基諾族、怒族、德昂族、獨龍族。
雲南各民族總人口3782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250萬人,佔全省人口總數的1/3。其分布地區約佔全省總面積的2/3以上(待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出來後予以更新)。
⑺ 關於56個民族的資料
56個民族:
壯族、藏族、裕固族、彝族、瑤族、錫伯族、烏孜別克族、維吾爾族、佤族、土家族、土族、塔塔爾族、塔吉克族、水族、畲族、撒拉族、羌族、普米族、怒族、納西族、仫佬族、苗族、蒙古族、門巴族、毛南族、滿族、珞巴族。
僳僳族、黎族、拉祜族、柯爾克孜族、景頗族、京族、基諾族、回族、赫哲族、哈薩克族、哈尼族、仡佬族、高山族、鄂溫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獨龍族、東鄉族、侗族、德昂族、傣族、達斡爾族、朝鮮族、布依族、保安族、布朗族、白族、阿昌族、漢族。
中國各民族分布的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居住。漢族地區有少數民族聚居,少數民族地區有漢族居住。這種分布格局是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間相互交往、流動而形成的。
中國少數民族人口雖少,但分布很廣。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少數民族居住,絕大部分縣級單位都有兩個以上的民族居住。中國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新疆、寧夏、廣西、西藏、雲南、貴州、青海、四川、甘肅、黑龍江、遼寧、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灣等省、自治區。
(7)農耕美術擴展閱讀:
中國的民族識別大體分為三個階段:
一、中國成立到1954年為第一階段。
這個時期民族識別的主要工作是進行調查研究,並確定一批民族成分。經過這一階段的民族調查識別,除已經公認的蒙古、回、藏、維吾爾、苗、瑤、彝、滿、黎、高山等民族外,經過識別和歸並。
又確認了壯、布衣、侗、白、哈薩克、哈尼、傣、傈僳、佤、東鄉、納西、拉祜、水、景頗、柯爾克孜、土、塔吉克、烏孜別克、塔塔爾、鄂溫克、保安、羌、撒拉、俄羅斯、錫伯、裕固、鄂倫春等民族,共計38個少數民族。
二、1954年到1964年為第二階段。
在基本掌握各族體的族源、歷史、現狀與語言的基礎上,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民族識別,主要集中在西南和中南的一些省份,尤其是雲南省。雲南260多個不同族稱,經識別歸並為22個民族。
經過這一階段的調查識別,從1964年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之前自報的183個不同稱謂的民族名稱中,新確定了16個少數民族,即土家、畲、達斡爾、仫佬、布朗、仡佬、阿昌、普米、怒、崩龍(現改為德昂)、京、獨龍、赫哲、門巴、毛難(現改為毛南)、珞巴等民族。
另將74個不同民族名稱歸並到54個少數民族中。還有幾十個在識別中自動撤銷原登記的民族名稱。至此,對已填報的族體的識別大體上得以基本解決,有待繼續識別的已為數不多。
三、1964年到80年代末為第三階段。
這一階段,民族識別工作的重點是在一些地區對一批人的民族成分進行恢復、更改,對一些自稱為少數民族的人們共同體進行辨別、歸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