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簡單的文言文

簡單的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19 05:57:19

『壹』 文言文簡單

文言文是相對白話文而來的,其特徵是以文字為基礎來寫作,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標點,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古文等多種文體。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書面語言寫成的文章」。而「白話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頭語言寫成的文章」。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摘自》網路·作業幫

『貳』 簡單的文言文

您好:

出師表

原文

前出師表

諸葛亮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依、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得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之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穆,優劣得所也。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慮,恐付託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當獎帥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依、允等之任也。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復之言,則責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雲。

譯文:
先帝創建大業尚未完成一半卻中途去世,現在天下分成三國,益州地區困苦窮乏,這實在是國家危急存亡的時刻。然而在朝中侍衛大臣毫不懈怠,在外面忠誠將士捨身忘死,這是因為他們追懷先帝對他們有特殊的恩遇,想將此報答給陛下啊。陛下確實應當擴大聽聞,廣開言路,使先帝留下的美德得以光大,使忠臣志士的精神得以振奮,不應該隨便看輕自己,自暴自棄,任意稱引譬喻,言而失義,因之堵塞忠誠勸諫的道路。
宮廷中的官員和丞相府的官員,都是一個整體,獎善罰惡,不應該不一樣。如果有邪惡不正、觸犯法令的人和盡忠行善的人,應當交付主管官評判他們應得的懲罰和獎賞,來表明陛下公正明察的治理,不應當出於私情偏袒一方,使得內遷外府法度不一。
侍中侍郎攸之、費禕、董允等人,這都是賢能老實、志向心思忠誠純正的人,因此先帝選拔出來留給陛下。我認為宮廷里的事,不論大小,都同他們商量,然後再去辦,這樣一定能增加益處,彌補不足,收到更好的效果。
將軍向寵,品性良善,辦事公正,精通軍事,當年試用他的時候,先帝稱贊他有才能,因此群臣舉薦他作中部督。我認為軍中的事,都同他商量,這樣一定能使軍中將士和睦相待,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安排得當。
君王接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先漢得以昌盛的原因;君王接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後漢落到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時,每次和我談論到這事,沒有不感到非常可嘆,對桓、靈二帝深為遺憾。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人都是忠貞賢能,能以死殉節的忠臣,希望陛下接近他們,信任他們,那麼漢朝的興盛就可以計日而待了。
我本來是個平民百姓,親自在南陽耕田種地,只想在動盪不安的亂世中姑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諸侯那裡顯聲揚名,先帝不因為我身份低微,學識鄙陋,而降尊屈駕,親自三次到草廬來拜訪我,向我征詢對當代大事的看法,故此我甚為感動,於是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後來遭逢戰敗,在戰事失利之際我接受了任命,在艱危困境之中我領受了使命,從那時以來已經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謹慎小心,所以臨終之時把國家政務託付給我。領命以來,我日夜憂慮嘆息,惟恐完不成先帝的託付,因而損害先帝的明見,所以在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荒涼不毛之地。現在南方已經平定,武器軍備已經充足,應當勉勵並率領大軍進兵北方,平定中原,我希望能竭盡自己駑鈍之才,鏟除邪惡勢力,復興漢朝天下,返回到故都去。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先帝,效忠陛下所應盡的本分。至於考慮興利除弊,進獻忠言,那就是修之、禕、允等人的責任了。
希望陛下把完成討伐奸賊,復興漢朝王業的任務交給我,如果我做不出成效,那就懲處我的罪過,來上告先帝的英靈。如果沒有發揚盛德的言辭,那就責罰攸之、禕等人的輕忽職守,來顯明他們的過失。陛下也應當自己謀劃,征詢治國的好辦法,明察並採納正確的話,深切追念先帝的遺詔訓示。這樣,我就受恩感激不盡了。
現在該遠行了,面對奏表我眼淚落下,不知道自己說了些什麼。先帝創建大業尚未完成一半卻中途去世,現在天下分成三國,益州地區困苦窮乏,這實在是國家危急存亡的時刻。然而在朝中侍衛大臣毫不懈怠,在外面忠誠將士捨身忘死,這是因為他們追懷先帝對他們有特殊的恩遇,想將此報答給陛下啊。陛下確實應當擴大聽聞,廣開言路,使先帝留下的美德得以光大,使忠臣志士的精神得以振奮,不應該隨便看輕自己,自暴自棄,任意稱引譬喻,言而失義,因之堵塞忠誠勸諫的道路。
宮廷中的官員和丞相府的官員,都是一個整體,獎善罰惡,不應該不一樣。如果有邪惡不正、觸犯法令的人和盡忠行善的人,應當交付主管官評判他們應得的懲罰和獎賞,來表明陛下公正明察的治理,不應當出於私情偏袒一方,使得內遷外府法度不一。
侍中侍郎攸之、費禕、董允等人,這都是賢能老實、志向心思忠誠純正的人,因此先帝選拔出來留給陛下。我認為宮廷里的事,不論大小,都同他們商量,然後再去辦,這樣一定能增加益處,彌補不足,收到更好的效果。
將軍向寵,品性良善,辦事公正,精通軍事,當年試用他的時候,先帝稱贊他有才能,因此群臣舉薦他作中部督。我認為軍中的事,都同他商量,這樣一定能使軍中將士和睦相待,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安排得當。
君王接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先漢得以昌盛的原因;君王接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後漢落到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時,每次和我談論到這事,沒有不感到非常可嘆,對桓、靈二帝深為遺憾。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人都是忠貞賢能,能以死殉節的忠臣,希望陛下接近他們,信任他們,那麼漢朝的興盛就可以計日而待了。
我本來是個平民百姓,親自在南陽耕田種地,只想在動盪不安的亂世中姑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諸侯那裡顯聲揚名,先帝不因為我身份低微,學識鄙陋,而降尊屈駕,親自三次到草廬來拜訪我,向我征詢對當代大事的看法,故此我甚為感動,於是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後來遭逢戰敗,在戰事失利之際我接受了任命,在艱危困境之中我領受了使命,從那時以來已經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謹慎小心,所以臨終之時把國家政務託付給我。領命以來,我日夜憂慮嘆息,惟恐完不成先帝的託付,因而損害先帝的明見,所以在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荒涼不毛之地。現在南方已經平定,武器軍備已經充足,應當勉勵並率領大軍進兵北方,平定中原,我希望能竭盡自己駑鈍之才,鏟除邪惡勢力,復興漢朝天下,返回到故都去。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先帝,效忠陛下所應盡的本分。至於考慮興利除弊,進獻忠言,那就是修之、禕、允等人的責任了。
希望陛下把完成討伐奸賊,復興漢朝王業的任務交給我,如果我做不出成效,那就懲處我的罪過,來上告先帝的英靈。如果沒有發揚盛德的言辭,那就責罰攸之、禕等人的輕忽職守,來顯明他們的過失。陛下也應當自己謀劃,征詢治國的好辦法,明察並採納正確的話,深切追念先帝的遺詔訓示。這樣,我就受恩感激不盡了。
現在該遠行了,面對奏表我眼淚落下,不知道自己說了些什麼。

這只是我的愚見,希望能幫助到您,謝謝!

『叄』 簡單的古文句子

1、總在不經意的年生。回首彼岸。縱然發現光景綿長。

2、相忘誰先忘,傾國是故國。泠泠不肯彈,蹁躚影驚鴻。

3、有一種隱忍其實是蘊藏著的一種力量,有一種靜默其實是驚天的告白。

4、待浮花浪蕊俱盡,伴君幽獨。

5、總在不經意的年生。回首彼岸,縱然發現光景綿長

6、—我自是年少,韶華傾負。

7、靜水流深,滄笙踏歌;三生陰晴圓缺,一朝悲歡離合。

8、回首遙望長安,已不再許多年。

9、情更濃,緣如風,錦微冷,翠袖凝寒扶病月容中。

10、幻化成西天星光是你輪回的終點,寂滅到永生沙漏流轉了多少時間,你在三途河邊凝望我來生的容顏,我種下曼佗羅讓前世的回憶深陷。

11、既不回頭,何以不忘。既然無緣,何須誓言。今日種種,似水無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12、風華是一指流砂,蒼老是一段年華。

13、只緣感君一回顧,使我思君朝與暮。

14、生生的兩端,我們彼此站成了岸。

15、看那天地日月,恆靜無言;青山長河,世代綿延;就像在我心中,你從未離去,也從未改變。

16、風習裊裊,盈水展千華,飛檐亭角清鈴響。猶記當初,你回眸莞爾,一笑傾城百日香。

17、人生若只如初見當時只道是尋常!

18、誰應了誰的劫誰又變成了誰的執念。

19、百千夜盡,誰為我,化青盞一座,誰倚門獨望過千年煙火。夜星寥落,誰為我,執一息燈火,誰倚門獨候過千年寂寞。

20、丹青卷,鐵扇晝白,望紅塵,韶華如筍,夜色似我。

21、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過去,回不了當初。

22、終是誰使弦斷,花澆肩頭,恍惚迷離。

23、聽弦斷,斷那三千痴纏。附花煙,煙沒一朝風漣。花若憐,落在誰的指尖。

24、緣聚緣散緣如水,背負萬丈塵寰,只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25、劍起渺渺峰巒,遙見繁煙紛飛落,百花謝,大夢似長歌。

26、蒼茫大地一劍盡挽破,何處繁華笙歌落。斜倚雲端千壺掩寂寞,縱使他人空笑我。

27、一年老一年,一日沒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輩催一輩一聚一離別,一喜一傷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夢里尋一夥相識,他一會咱一會那一般相知,吹一會唱一會。

28、月光稀,是誰搗寒衣,望天涯,想君思故里,一夜落雪未滿,北風急

29、幽露如啼眼,煙花不堪剪,當時眼底蘭舟悠悠去天用我三生煙火,換你一世常熟。

30、用我三生煙火,換你一世迷離。

31、菱花銅鏡涼,眉添黛料香,魂飛散,只盼望,君健在安康。

32、一朝春去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33、燈火星星,人聲杳杳,歌不盡亂世烽火。

34、山河拱手,為君一笑。

35、與彼共醉兮,桃花飛往兮,偷偷弄墨塗畫你睡臉兮。

36、長街長,煙花繁,你挑燈回看,短亭短,紅塵輾,我把蕭再嘆。

37、念君化燭,淚盡相思灼,舊時堂燕今朝何漂泊。

38、寄君一曲,不問曲終人聚散

39、幾段唏噓幾世悲歡,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40、寄君一曲,不問曲終人聚散。

41、手中鏡頭穩健,千年之間,千秋夢斷情愫可懂,不知千年之後,誰的面容,重塑此時月正濃,歷史躍出書中,叫囂重重,還原一世夢,夢里金戈鐵馬,熱血戰梟雄。

42、飛花飄絮,霓裳翩翩舞,幾多情愫心飛揚。

43、這次我離開你,是風,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擺一擺手,一條寂寞的路便展向兩頭了。

44、聽弦斷,斷那三千痴纏。墜花湮,湮沒一朝風漣。花若憐,落在誰的指尖。

45、我獨自站在雲水之涯,眺望我求不得的你啊,掌間盛開了凍傷的優缽羅花。一生就唱了這么一支歌,褪盡鉛華後等你來和,靜靜地。

46、就這樣吧,從此山水不相逢。

47、血染江山的畫,怎敵你眉間,一點硃砂,覆了天下也罷,始終不過,一場繁華。

48、風過天地肅殺,容華謝後,君臨天下,登上九重寶塔,看一夜,流星颯沓。

49、紫帳一指一泣,相離難相忘。劍冢一式一傷,徒求心無妄。

50、丹青筆,揮毫寫意繞指,柔腸卻韶華去,是前世曾痴迷,還是你今生無法忘記,秦淮河夜雨糾纏水滴,誰吹長笛,是前世欠你的愛意,化作今生情思記憶,金陵城燈火蕭瑟秋意,青絲換霜雨。

『肆』 簡短的文言文

智子疑鄰

朝代:先秦

作者:韓非

原文:

宋有富人,天雨牆壞。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雲。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參考翻譯

作者:佚名

譯文
宋國有個富人,因下大雨,牆坍塌下來。他兒子說:「如果不(趕緊)修築它,一定有盜賊進來。」他們隔壁的老人也這么說。這天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這家人很贊賞兒子聰明,卻懷疑偷盜是隔壁那個老人乾的。

注釋
智其子:以為他的兒子很聰明,聰慧,機智。
宋:宋國。 
雨:下雨(名詞作動詞)。.
壞:毀壞,損壞。
築:修補。
盜:偷盜。動詞活用作名詞。
富人;富裕的人。
亦雲:也這樣說。雲:說。亦:也。
暮:晚上。
而:無義。表示承接關系。
果:果然。
亡:丟失。
父:(fǚ,第3聲,譯為「老人」指鄰居家的老人)鄰居家的老人。
甚:很。
而(疑鄰人之父):表示轉折關系。15、家:家裡的人。

古今異義
1、亡古意:丟失 今意:死亡
2、其鄰人之父亦雲古意:說 今意:常做「雲朵」講,在空中懸浮的有水滴、冰晶凝聚形成的物體

一詞多義
1.暮:
夜晚(暮而果大亡其財)
年老(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2.果:
果然(暮而果大亡其財)
結果( 未果, 尋病終)
3.亡:
丟失(暮而果大亡其財)
逃跑(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通「無」沒有(河曲智叟亡以應)
4.其:
其子曰(代詞;代他的)
其家甚智其子(代詞;代這)
5.之:
他/她。(的//語氣助詞:不譯//去、到)
6.而:
暮而果大亡其財(表承接)
而疑鄰人之父(表轉折;卻)
告誡人們,如果不尊重事實,只用親疏和感情作為判斷是非的標准,就會主觀臆測,得出錯誤的結論

『伍』 文言文簡單

文言文語簡而含意卻深,特別善於闡述哲理。

『陸』 簡單易背的古文和意思

一、薛譚學謳
【原文】
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行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射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譯文】
薛譚向秦青學習唱歌,還沒有學完秦青的技藝,就以為學盡了,於是就告辭回家。秦青沒有勸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給他餞行,秦青打著拍節,高唱悲歌。歌聲振動了林木,那音響止住了行雲。薛譚於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來繼續學習。從此以後,他一輩子也不敢再說要回家。
二、司馬光好學
原文】
司馬溫公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眾兄弟既成誦,游息矣;獨下帷絕編,迨能倍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溫公嘗言:「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譯文】
司馬光幼年時,擔心自己記誦詩書以備應答的能力不如別人。大家在一起學習討論,別的兄弟已經會背誦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馬光卻)獨自苦讀,像董仲舒和孔子讀書時那樣專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夠熟練地背誦為止,(由於)讀書時下的力氣多,收獲就長遠,他所精讀和背誦過的書,就能終身不忘。司馬光曾經說:「讀書不能不背誦,在騎馬走路的時候,在半夜睡不著覺的時候,吟詠讀過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獲就多了!」
三、歐陽修苦讀《歐陽公事跡》
原文:
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譯文: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就失去了父親,家境貧窮,沒有錢供他上學。母親用蘆葦稈在地上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等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可讀,就向街坊里做官的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進行抄寫。還未抄完,就已經能背誦文章,以至於白天黑夜廢寢忘食,唯一的任務只是讀書。他從小時候起所寫的詩歌文章,就像大人做的一樣有文采。
四、張無垢勤學
原文:

張無垢謫①橫浦,寓城西寶界寺。其寢室有短窗,每日昧爽輒②執書立窗下,就明③而讀。如是④者十四年。洎北歸,窗下石上,雙趺之跡隱然,至今猶存。
[編輯本段]
譯文 :

張無垢被貶官到橫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間一扇短窗,每天天將亮時,他總是拿著書本站在窗下,就著微弱的晨光讀書。這樣一直堅持了十四年之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頭上,雙腳踏出的痕跡還隱約可見,直到現在還留存著。
五、誇父逐日
山海經》
誇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譯文】
誇父與太陽競跑,一直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黃河、渭水喝水。黃河、渭水的水不夠,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還沒趕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遺棄的手杖,化成桃林。
六、鄭人買履
原文】
鄭人有欲買履者(有者說是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七、自相矛盾

韓非子•難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莫之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應也。」
八、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為宋國笑。
九、師曠論學

【原文】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詞語】1、炳燭:把蠟燭點燃。 2、盲臣:瞎眼的臣子,師曠是個瞎子所以這么說。 3、陽:這里制陽光。 4、孰與:一種固定格式,用來比較,相當於「比……怎麼樣」。 5、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譯文】
晉平公問師曠,說:「我已經七十歲了,想要學習,但是恐怕已經晚了。」
師曠回答說:「為什麼不點上蠟燭呢?」
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開玩笑的呢?」
師曠說:「我是一個雙目失明的人,怎敢戲弄君主。我曾聽說:少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象初升的太陽一樣;中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象正午的太陽一樣;晚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象點蠟燭一樣明亮,點上蠟燭和暗中走路哪個好呢?」
平公說:「講得好啊!」
十、自護其短(《雪濤小說•知無涯》)
【選文】
北人(1)生而不識菱者,仕(2)於南方。席上啖菱,並殼入口。或曰:「啖菱須去殼。」某人自護(3)其短,曰:「我非不知。並殼者,欲以清熱也。」問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後山,何地不有?」
【注釋】
(1)[北人]北方人。(2)[仕]做官。(3)[護]掩蓋,遮掩。
十一:鑿壁偷光(《西京雜記》)
【選文】
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1),衡乃穿壁(2)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3),家富多書,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主人怪而問衡,衡曰:「原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4)給以書,遂成大學(5)。
【注釋】
(1)[逮]及。(2)[穿壁]在牆上找洞。(3)[文不識]姓文名不識。(4)[資]借。(5)[大學]大學問家。
十二:鐵杵磨針(《方輿勝覽》)
選文】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釋】
(1)[媼]ǎo,年老的婦女。(2)[卒]完成。

『柒』 簡短的文言文

1. 鑿壁借光《西京雜記》
【原文】
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譯文】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不識字,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又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主人,我想讀遍你家所有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西漢時期,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裡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啟示】
它贊揚了匡衡勇於戰勝艱苦的條件,勤奮的讀書的精神;為我們樹立刻苦讀書的好榜樣。
【注釋】
匡衡:西漢經學家
逮:到,及。不逮,指燭光照不到。
穿壁:在牆上打洞。穿:鑿
邑人:謂同縣的人。古時「縣」通稱為「邑」。
大姓:富戶;大戶人家。
文不識:指文名不識。
與:給。
佣作:被僱傭勞作。
償:值,指報酬(回報)。
怪:感到奇怪。
遍:盡
資:借。
映:映照。
遂:最終
大學:大學問家。
(結論)從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環境和條件)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和堅強毅力,終於一舉成員。這就說明內因才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和第一位的原因,外頭因只是影響事物變化的條件,它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
條件再艱苦並不能成為學習的障礙,缺乏條件可以創造條件,學習關鍵在於願意學習以及擁有頑強的意志。
匡衡字稚圭,勤奮好學。可是家境貧寒,晚上想讀書而無燭照明。鄰居家倒是每到夜晚,總燭光明亮,可惜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裡。怎麼辦呢?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鄰舍的那堵牆壁鑿開以引鄰居家的燭光來讀書。後人即用「鑿壁、空壁、偷光、偷光鑿壁、鑿壁借輝、借光」等指勤學苦讀,有時也引申為求取他人教益。出自這個故事的成語是鑿壁偷光(主人公匡衡好學)。這個成語表面上的意思是借鄰舍的燭光讀書。而現在用這個成語來形容勤學苦讀。
2. 刻舟求劍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鍥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文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劍掉下去的地方刻了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來後,他便從自己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尋找劍。
船已經向前走了,而劍沒有,像這樣找劍,豈不是太糊塗了嗎?

『捌』 簡單的古文句子

1、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2、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3、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4、立志欲堅不欲銳,成功在久不在速。
5、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
6、忍令上國衣冠淪於戎狄,相率中原豪傑還我河山。
7、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
8、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
9、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10、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望採納,謝謝!

1.流年似水,看不透的是紅塵中鏡花水月;往事如煙,揮不去的是歲月荏苒一過往;待得繁華落盡,只余回憶。
2. 獨倚西樓,望不盡十里翠微;碧落紅塵,參不出半闕離殤;一江秋水,隔斷多少痴戀?
3.柳岸斑騅,那系馬高樓的浪人,可是朱雀橋外清嘯昂首的游俠兒?西風原上,踏落滿地風塵,龍泉在鞘,只嘆不似少年時。
4. 素弦聲咽,怎奈枝頭片片飛花弄情;蒙蒙殘雨,快風吹海立,三生痴戀斷為誰?
5.月光散落一地,映射出破碎的秋心。莫問緣愁長幾許,白發三千丈! 6.醉眼迷離,看不到庭院深深的意韻;亂紅點點鋪滿舊日來來回回的小路:足跡依然,而酥手不見。
7.一夜西風,凋了碧樹;一樽芳酒,醉了紅顏;一曲舊詞,心弦悸動;一別之後,山長水闊… 8.依依楊柳嘗不出山木有枝的悅君之哭,紅箋小字說不盡生平悵然失意,百般煎熬夢一長,流年不再 !
9.黃樓夜景,月白如霜。有多少歡怨重尋難覓,有多少落寞散入人間。幾時夢覺,來路何處?
10.桃源深處,霧失樓台。歲月迷津,靜等千年,引渡人歸否?

『玖』 10個比較短的經典文言文有什麼

1、《執竿入城》 三國魏 邯鄲淳

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聖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2、《刻舟求劍》 漢 劉向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3、《葉公好龍》 漢 劉向

葉公好龍,室中雕文盡以為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拖尾於堂。葉公見之, 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神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夫似龍而非龍也。

4、《鄭人買履》 戰國 韓非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5、《自相矛盾 》 戰國 韓非

楚人有賣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6、《守株待兔》 戰國 韓非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為宋國笑。

7、《畫蛇添足》 漢 劉向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我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取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8、《狐假虎威》 <戰國策>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吾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已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9、《北冥有魚》 <莊子>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10、《士別三日》 <三國志>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11、《不恥下問》 <孔子>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12、《高山流水》 <列子>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嵋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余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13、《鑿壁借光》 漢 葛洪

匡衡勤學而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發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14、《曾子殺彘》 <曾子>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5、《黃粱一夢》 <枕中記>

開成七年,有盧生名英,字萃之。於邯鄲逆旅,遇道者呂翁,生言下甚自嘆困窮,翁乃取囊中枕授之。曰:『子枕吾此枕,當令子榮顯適意!』時主人方蒸黍,生俛首就之,夢入枕中,遂至其家,數月,娶清河崔氏女為妻,女容甚麗,生資愈厚,生大悅!於是旋舉進士,累官舍人,遷節度使,大破戎虜,為相十餘年,子五人皆仕宦,孫十餘人,其姻媾皆天下望族,年逾八十而卒。及醒,蒸黍尚未熟。怪曰:『豈其夢耶?』翁笑曰:『人生之適,亦如是耳!』生撫然良久,稽首拜謝而去。」經此黃粱一夢,盧生大澈大悟,不思上京赴考,反入山修道去也。

『拾』 給我10篇簡單短一點的文言文!!!

(一)文徵明習字《書林紀事》
【原文】文徵明臨寫《千字文》,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平生於書,未嘗苟且,或答人簡札,少不當意,必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譯文】文徵明監貼寫《文字文》,每天以寫十本作為標准,書法就迅速進步起來。他平生對於寫字,從來也不馬虎草率。有時給人回信,稍微有一點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寫過它,不怕麻煩。因此他的書法越到老年,越發精緻美好。

(二)薛譚學謳
【原文】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行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射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譯文】薛譚向秦青學習唱歌,還沒有學完秦青的技藝,就以為學盡了,於是就告辭回家。秦青沒有勸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給他餞行,秦青打著拍節,高唱悲歌。歌聲振動了林木,那音響止住了行雲。薛譚於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來繼續學習。從此以後,他一輩子也不敢再說要回家。

(三)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原文】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譯文】范仲淹兩歲的時候就失去父親,家中貧困無依。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沖頭洗臉。經常連飯也吃不上,就吃粥堅持讀書。做官以後,常常談論天下大事,奮不顧身。以至於有人說壞話被貶官,由參知政事降職作鄧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煉自己,吃東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僅自保養罷了。他經常朗誦自己作品中的兩句話:「讀書人應當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

(四)司馬光好學《三朝名臣言行錄》
【原文】司馬溫公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眾兄弟既成誦,游息矣;獨下帷絕編,迨能倍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溫公嘗言:「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譯文】司馬光幼年時,擔心自己記誦詩書以備應答的能力不如別人。大家在一起學習討論,別的兄弟已經會背誦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馬光卻)獨自苦讀,像董仲舒和孔子讀書時那樣專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夠熟練地背誦為止,(由於)讀書時下的力氣多,收獲就長遠,他所精讀和背誦過的書,就能終身不忘。司馬光曾經說:「讀書不能不背誦,在騎馬走路的時候,在半夜睡不著覺的時候,吟詠讀過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獲就多了!」

(五)歐陽修苦讀《歐陽公事跡》
【原文】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譯文】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六)張無垢勤學《鶴林玉露》
【原文】張無垢謫橫浦,寓城西寶界寺。其寢室有短窗,每日昧爽執書立窗下,就明而讀。如是者十四年。洎北歸,窗下石上,雙趺之跡隱然,至今猶存。
【譯文】張九成被貶官到橫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間一扇短窗,每天天將亮時,他總是拿著書本站在窗下,就著微弱的晨光讀書。這樣一直堅持了十四年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頭上,雙腳踏出的痕跡還隱約可見。

(七)王冕僧寺夜讀《宋學士文集》
【原文】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痴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琅琅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知。
【譯文】王冕是諸暨縣人。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學堂,去聽學生念書。聽完以後,總是默默地記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王冕的父親大怒,打了王冕一頓。過後,他仍是這樣。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想讀書這樣入迷,何不由著他呢?」王冕由是離開家,寄住在寺廟里。一到夜裡,他就暗暗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裡拿著書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書聲琅琅一直讀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個個面目猙獰凶惡,令人害怕。王冕雖是小孩,卻神色安然,好像沒有看見似的。

(八)送東陽馬生序(節選)宋濂
【原文】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發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 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 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授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或有所聞。
【譯文】我幼年時候,就喜好讀書,因為家裡貧寒,沒有辦法買到書看,常常向藏書的人家去借閱,親手抄寫,計算著約定的日子到時歸還。遇到天寒,硯台里結成堅冰,手指頭不能屈伸,(仍然堅持抄寫)一點也不敢偷懶。抄寫完,立刻送人家,從不敢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別人都願意把書借給我,我所以能夠讀了許多書。
到了成年,更羨慕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又恐怕沒有大師、名人來開導自己,曾經跑到百里以外,拿著經書向地方上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請教。先輩是德高望重的人,學生擠滿屋子,他說話態度從沒有流露一點客氣。我(畢恭畢敬地)站著侍候在先輩的左右,向他提出問題,詢問道理,彎著腰,側著耳朵專心地請教;有時遭到了斥責,態度越發恭敬,禮節越發周到,不敢回答一句話;等待他高興了,就向他請教問題。所以我雖然很愚笨,還是得了知識,增長了見聞。

(九)師曠論學
【原文】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譯文】晉平公問師曠,說:「我已經七十歲了,想要學習主,但是恐怕已經晚了。」師曠回答說:「為什麼不點上蠟燭呢?」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開玩笑的呢?」師曠說:「我是一個雙目失明的人,怎敢戲弄君主。我曾聽說:少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象初升的太陽一樣;中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象正午的太陽一樣;晚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象點蠟燭一樣明亮,點上蠟燭和暗中走路哪個好呢?」平公說:「講得好啊!」

(一0)程門立雪《宋史》
【原文】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譯文】楊時到洛陽求見程頤。楊時大概當時有四十歲了。一天拜見程頤的時候,程頤偶爾坐著打瞌睡。楊時與游酢站在門外等著沒有離開。等到程頤醒後,門外積雪已經一尺多厚了。

熱點內容
化學品海運 發布:2024-10-19 08:39:32 瀏覽:608
手機怎麼使用北斗導航 發布:2024-10-19 06:22:07 瀏覽:492
關於教育論文 發布:2024-10-19 06:13:50 瀏覽:821
英語演講比賽稿 發布:2024-10-19 04:08:45 瀏覽:776
語文字音題 發布:2024-10-19 03:20:03 瀏覽:134
股指期貨歷史 發布:2024-10-19 03:16:24 瀏覽:377
整理房間教學反思 發布:2024-10-19 03:14:15 瀏覽:951
師生疫情防控具體舉措 發布:2024-10-19 03:13:38 瀏覽:894
認識除法教學反思 發布:2024-10-19 00:53:21 瀏覽:412
bl小說現代校園 發布:2024-10-19 00:13:19 瀏覽: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