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

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

發布時間: 2020-11-19 06:04:45

美術作品油畫—《父親》 的藝術語言是什麼

古銅色的老臉,艱辛歲月耕耘出的那一條條車轍似的皺紋;犁耙似的手,曾創造了多少大米、白面?那缺了牙的嘴,又扒進多少粗糧糠菜?他身後是經過辛勤勞動換來的一片金色的豐收景象,他的手中端著的卻是一個破舊的茶碗。
畫家以深沉的感情,用巨幅畫的形式,借超寫實主義手法,刻畫出一個勤勞、朴實、善良、貧窮的老農的形象。他咄咄逼人,發人深省。多少人曾在他面前黯然神傷。因為這位老農的形象已經遠遠超出了生活原型,他所代表的是中華民族千千萬萬的農民。正是他們辛勤的勞動,才養育出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他是我們精神上的父親!
此畫問世後,便引起強烈反響。尤其是在我們整個民族經歷了十年浩劫這個重大災難之後,它所激起的不只是觀者對老農個人身世的懸想,更是對整個中華民族這個農業大國命運的深深思索。
根據有關資料,對這副油畫做簡略的介紹:
一、關於《父親》的作者
1948年出生於重慶郊區,幼年在父親影響下學畫, 1968年從四川美院附中畢業後主動到大巴山農村生活10年。1980年在四川美院學畫,以一副超級寫實主義作品《父親》而一舉成名,該作品以紀念碑式的宏偉構圖,飽含深情地刻畫出了中國農民的典型形象,深深的打動了無數中國人的心,也由此被譽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畫壇的一面旗幟。 1982年從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畢業,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四川美術學院院長.
曾獲第二屆中國青年美展金獎、四川優秀作品獎。作品收藏於中國美術館、比利時國家歷史博物館、台灣山美術館。出版畫冊有《羅中立油畫集》、《羅中立油畫選》。
二、羅中立談《父親》的創作過程和創作意圖
羅中立在完成了《父親》一畫的創作之後,曾給《美術》編輯部去過一封談創作經驗的《信》。現摘錄如下。
"那是75年的除夕之夜,雨夾著雪粒不斷地向人們撲來,冷極了。在我家附近的廁所旁邊,守候著一位中年的農民,早晨我就注意到他在雪水中僵直的動態,他用農民特有的姿勢,將扁擔豎在糞池坑邊的牆上,身體靠在上面,雙手放在袖裡,麻木、呆滯,默默無聲叼著一支旱煙。一直到晚上,他都呆在那兒,不同的只是變換著各種姿勢"夜深了,除夕歡鬧的聲逐漸安靜下來,我最後一次去廁所,只見昏燈之下他仍在那兒,夜來的寒冷將他'擠'到糞池邊的一個牆角里,身體縮成了一個團,而眼睛,一雙牛羊般的眼睛卻死死地盯著糞池,如同一個被迫到死角里,除了保護自己之外,絕不準備作任何反抗的人一樣。這時,我心裡一陣猛烈的震動,同情、憐憫、感慨……一起狂亂地向我襲來,楊白勞、祥林嫂、閏土、阿Q……生活中的、作品中的、外國的,亂糟糟地擠了我的眼前。我不曾知道他今天吃了些什麼度過的,我回家取了兩塊月餅給他送去,好久他說不出一句話,真是個老實巴交的農民,一定因他太老實,才叫他來干這份苦差。事情常常是這樣的,老實的農民總是吃虧,這,我知道。'我要為他們喊叫

⑵ 高中鑒賞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教案怎麼

活動目標:

1、認識救護車的外形和用途;

2、知道打特殊電話120找救護車。

活動過程:

一、認識救護車

⑶ 來人加分!!!適合美術課的音樂 《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那課

維瓦爾第的 <四季> <春> 第一樂章,這個曲子很有意思,有別於其他的古典樂曲,
有一種版清新的春風撲權面而來的感覺,而且一般人聽了不像卡農那樣大家都聽吐了.

這個曲子很多公家的東西會用到,可一般性的場合很少人用.絕對適合你,
巴洛克的風格很藝術,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⑷ 美術家是如何進行表達的——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

美術所專門使用的、具有視覺傳達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其特徵就是具體性和形象性。 廣義地說,美術作品中參與作品表達的一切都具有語言的屬性,而狹義的則是指美術的基本語言元素和語言手段兩個方面。東西方美術形成各自的語言系統。 2、語言元素和語言手段的特徵和作用: 3、美術家是如何運用藝術語言的,列舉三種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讓學生討論並評價,老師最後歸納: (1)具象藝術:具象藝術的目的在於真實地再現現實。例如《韓熙載夜宴圖》 (2)意象藝術:意象藝術不以純客觀再現為目的,而是重在表達藝術家主觀的精神世界。例如《潑墨仙人圖》 (3)抽象藝術:運用美術的基本語言元素和語言手段進行獨立創作的美術類型。例如《即興》、《構成》三、鑒賞實踐,口頭表達 (活動四)探究美術家是如何進行表達的? (老師指出:美術作品的表達就是「創造美術形象、傳達思想感情、表現審美理想」的藝術活動)。 找一位學生敘說王二小的故事,啟發學生對油畫作品《王二小》的藝術語言進行感受、分析、討論和評價。學生體會美術鑒賞是「被動接受和主動參與的綜合性『再創造』的審美活動」。共同總結用「語言」表達藝術語言的基本方法,提高學生鑒賞美術作品的實際能力。 (原創:《王二小》2005年)
四、課後拓展,嘗試表達 嘗試用不同形式的美術語言構成三種不同的美術形象,或用美術的本體語言傳達不同的意圖和情感。

⑸ 美術的基本語言元素就是

美術的基本元素就是點、線、面、色,任何美術種類的任何語言表達方式都是在這四個基本元素的基礎上形成和演化開來的。

美術語言指造型藝術的基本構成因素,如點、線、面、形狀、色彩、結構、明暗、空間、材質、肌理等,以及將造型元素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樣統一、比例、對稱、平衡、節奏、對比、和諧等。

(5)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擴展閱讀:

相關特點:

1)美術語言是一種特殊的語言,他主要由形體、明暗、色彩、空間、材質、機理等視覺語匯組成。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不同與文學語言,在文學中,每個詞都有自己的獨立意義,比如「美麗」「漂亮」,而美術語言就必須經過藝術家的有機組合才能成為藝術語言。

比如一條圈,一條不規則的曲線或一條直線,這是毫無意義的,但是如果通過一定的創造法則,那麼就完全不一般了。(見課件)象馬蒂斯的《女人像》,就是用有變化的線條為藝術語匯,通過畫家的組合,形成一種獨特的藝術語言。

可以看到,線條具有驚人的抽象能力,色彩,明暗等一些藝術語匯全被省略掉了,線和點主宰著一切,富有彈性的線條和形象緊密的組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個俊美、靚麗的婦女形象。

與此同時,彈性有變化的線條產生了一種節奏感和生命活力感,傳達了一種躍然紙上的歡樂之情。如果在其中抽出一條線條,他將變得毫無意義。

(2)另外,由於畫家的性格情感的不同,他們選擇的藝術語言也會有不同。在十九世紀外國出現了許多的美術流派。什麼立體派、野獸派、抽象派等等。作品欣賞:委拉斯凱滋和畢加索《宮女》《第一次聖餐式》(略)

(3)由於社會的人文條件的不同,美術的語言也會有所差別,象中國與西方國家的繪畫特點就有明顯的差別。(作品欣賞)。

⑹ 形容美術作品的詞語

1.水墨畫:

悠遠 、清新復 、脫俗、 江南制煙雨 、雲霧繚繞、 時現謎影、 動感水墨 、構圖巧妙

2.油畫:

色彩豐富、 色調幽暗、 色調柔和 、對比強烈、 肌理感十足、 節奏明快 、古典韻律

3.素描線描畫:

線條流暢、 線條變化豐富、 運筆時快時慢 、明暗關系清晰 、塑造的形體優美、 空間層次分明 、三角形穩定構圖 、線條剛柔相濟

4.風景類動植物畫:

大自然的奇妙之作、 形似 神似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活靈活現、 躍然紙上 、身臨其境、 置身其中

5.形容藝術家:構思獨特 匠心獨運 很高的藝術造詣 觀察入微 眼光獨到 超群絕倫 具有藝術的靈魂

拓展資料

形容詞:

形容詞(Adjective),很多語言中均有的主要詞類中的一種。形容詞主要用來描寫或修飾名詞或代詞,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質、狀態、特徵或屬性,常用作定語,也可作表語、補語或狀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形容詞

⑺ 不同的美術作品中,美術家運用藝術語言的方式是不同的,可分為具象藝術、意象藝術和( )。

抽象藝術

⑻ 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特徵是

特徵,2個空 :具體性,形象性
3個空 :感性的,表象的,感情化的

⑼ 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的特徵

什麼是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板書):
(!)美術語言是一種特殊的語言,他主要由形體、明暗、色彩、空間、材質、機理等視覺語匯組成。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不同與文學語言,在文學中,每個詞都有自己的獨立意義,比如"美麗""漂亮",而美術語言就必須經過藝術家的有機組合才能成為藝術語言。比如一條圈,一條不規則的曲線或一條直線,這是毫無意義的,但是如果通過一定的創造法則,那麼就完全不一般了。(見課件)象馬蒂斯的《女人像》,就是用有變化的線條為藝術語匯,通過畫家的組合,形成一種獨特的藝術語言。我們可以看到,線條具有驚人的抽象能力,色彩,明暗等一些藝術語匯全被省略掉了,線和點主宰著一切,富有彈性的線條和形象緊密的組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個俊美、靚麗的婦女形象,與此同時,彈性有變化的線條產生了一種節奏感和生命活力感,傳達了一種躍然紙上的歡樂之情。如果在其中抽出一條線條,他將變得毫無意義。
1)形體:包括點、線、面、體。,
在美術的藝術語言中,點則 具有大小不同的面積或體積, 在平面上的點,由於大小、位置的不同, 可以使人產生不同的視覺感受,給人以不 同的情緒感染。在工藝美術的圖案設計中, 可以利用點構成各種優美的圖形。中國山 水畫中傳統的點苔法就是以各種形狀的點 來表現山石、地坡、枝幹上和樹根旁的苔 蘚雜草。這些點既是表現具體物象,又具 有一種獨特的美。在三維空間中,線是塑造形體的外輪廓線和標明形體 內部結構的結構線。所以,線在造型中具 有很重要的作用。線條能表現為一種心 理和情感的效果。(見課件:由學生選擇並簡單的講理由)水平直線給人以 平靜、沉穩、舒展、安寧的感受;垂直線 給人以挺拔、剛毅、庄嚴的感受;自由曲 線給人以自由、活潑、流動與愉悅的感受。 此外,線條還能表現出一定的空間關系。 例如兩條粗細不同的水平直線位於同一平 面時,粗的線使人感到它離人比較近,細 的線則使人感到離人比較遠。以線條作為 最基本的造型手段的中國傳統繪畫,在運 用線條這一藝術語言方面積累了極其豐富 的經驗。例如,以墨線勾描物象、多不著 色的白描,僅憑簡練的線條就可創造出動 人的藝術形象,如宋代著名的《朝元仙仗 圖》,或稱《八十七神仙卷》。中國古代 人物畫創造的"十八描" 就是為了表現中國古代人物衣 物褶紋而創造的用線方法。
面在美術的藝術語言中,比點、線更顯示 出具體的形,所以,談面實際上涉及到形。 各種幾何形給人以不同的視覺感受,例如 方形給人以方正、堅實的感覺;橫長方形 給人以平靜、沉重的感覺;豎長方形給人 以高聳、偉岸的感覺;等腰三角形給人以 向上與穩定的感覺。 以造型為主要特徵的美術,形的重要性遠 勝過於其他藝術,因為沒有形,也就沒有 美術。具有造型實體的建築藝術,其重要 藝術語言就是形。通常所說的一座建築的 立面,如希臘帕底農神廟和我國山西五台 山佛光寺大殿的正立面,體現了兩種不同 風格的建築美,同時,在立面的處理上都 運用了諸如對稱、均衡、比例、節奏、韻 律、虛實等一系列形式美法則。
體即體積,因此,體與形狀 體積是密不可分的。人對大小形體的感覺 是絕不相同的,大的體積,給人以雄偉、 沉重等感覺;小的體積,給人以靈巧、輕 松的感覺。例如,現今分布在江蘇南京及 其鄰近的許多南朝陵墓石刻,大多是表現 傳說中的瑞獸,它們都具有形體碩大,氣 勢逼人的特點,人們遠遠望去,其鮮明有 力的體形便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使人產生 一種敬畏的心理。再如,中國古代的樓閣 式佛塔和歐洲中世紀的哥特式教堂,兩者 都有高聳的體形,但體形並不完全相同, 中國佛塔的層層屋檐形成了許多水平線, 輪廓飽滿而富有張力;哥特式教堂的立面 充滿了垂直線,呈現出一種強烈的升騰之 勢,藉此體現了基督教徒嚮往"天國"的 精神。
(2)明暗:明暗是自然界的物理現象,有光必然會造成物體接受光的不規則性,從而產生了明暗變化。自達芬奇總結出"明暗轉移法"後,他就成為西方繪畫表現立體感主要藝術語言之一。他強調畫面上的明暗的過度是連續的,像煙霧一樣,沒有截然的分界線。
(3)色彩是最具有感染力的美術語言,例如,凡是偏向於紅、橙、黃的 色相,由於能引起人對太陽、火光等的聯 想,給人以暖和的感覺,被稱為"暖色"; 偏向於青、藍、綠的色相,使人聯想到天 空、海洋等,使人產生寒冷的感覺,這些 色相就被稱為"冷色"。明度和純度均高的色彩給人以 華麗的感覺;明度、純度均低的色彩使人 感到朴實。美術家們正是利用色彩的這些 特性結合其他藝術語言,創造出富有感染 力的藝術形象。
(4)空間:是指物質存在的一種客觀形式, 由長度、寬度、高度表現出來。各個門類 的美術總是存在於一定空間之中,所以, 美術又稱"空間藝術"。在美術中,因其 種類不同,空間性質不盡相同。一般說來, 空間意識產生於視覺、觸覺和運動覺中。 這些由人的感覺感知的空間,其性質也是 不同的。一般地說,繪畫、書法篆刻、攝 影藝術的空間性質依靠視覺;雕塑、工藝 美術和建築藝術,除視覺外,還依靠觸覺 與運動覺。具體地說,繪畫是通過透視、 色彩、明暗等手段,在平面上產生現實空 間的假象。繪畫、攝影藝術和雕塑藝術中 的浮雕上形成的空間的錯覺,使畫面上的 空間分為近景、中景和遠景 3個層次。具 有真實的體積感的空間是真實的實體。特 別是建築藝術,"空間是建築的主角"。 建築與其他藝術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它具有 可供人使用的空間而且空間的形狀、大小、 方向、開敞或封閉、明亮或黑暗,對人具 有強烈的情緒感染的作用。例如,一個寬 闊高大而又明亮的大廳,令人感到開朗舒 暢;小而平易的空間給人以溫馨,大而變 幻的空間使人感到迷惘;開闊的廣場令人 振奮, 四周圍有高牆的小廣場給人以威 懾……這些都說明建築的空間具有一種藝 術感染力量。
(5)材質和肌理:任何藝術都要依靠一定 的物質材料,如寫小說需要筆、紙和墨水, 但是,這些材料對於創造小說中的藝術形 象沒有多大的關系。然而,美術則不同, 各個門類的美術所創造的藝術形象與它使 用的物質材料密切相關。中國畫、油畫、 版畫等畫種的特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 使用的物質材料,用質地細膩、潔白的漢 白玉或大理石塑造的少女的雕刻,顯然比 用陶土塑造的形象更動人;現代流行的玻 璃幕牆建築顯然比使用一般材料的建築更 使人賞心悅目;中國傳統的書法、篆刻藝 術離開了它使用的物質材料是很難想像的; 攝影藝術更是與它使用的膠卷、洗印葯品 等物質材料的性能和質量密切相關。所以, 物質材料在美術創作中的運用,不僅是創 造藝術形象的手段,而且物質材料的性能、 質量的好壞也與審美價值密切相關。
所謂肌理,是指美術作品表面的質感, 具體地講,就是美術作品表面的紋理,經 觸覺和視覺所感受到的起伏、平展、光滑、 粗糙、精細的程度。在繪畫藝術中一般稱 為筆觸,即繪畫中之筆法。例如,在油畫 中,畫家常用稀薄的顏料、輕勻柔潤的筆 法渲染出縹緲的雲天和明凈的水面,而用 濃重的顏料,重疊堆砌的筆觸畫出堅硬的 岩石和厚實的土地。在工藝美術作品中, 光滑的綢緞與粗毛線的編織物呈現出兩種 不同的肌理美。所以,合理運用材料的肌 理效果,也可以增強美術作品本身的審美 價值。正因為如此,材質和肌理也是美術 的藝術語言之一。

⑽ 《美術鑒賞》 試題

《竹影》教案

安徽省廣德縣獨山中學 吳昊
教學目標:1、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領會藝術和美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
2、初步了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教學重點: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領會藝術和美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
教學難點:體會中國畫與西洋畫的不同。
教學方法:
採用「感知一品讀一遷移—小結」的教學模式,課前讓學生查找收集資料。倡導教師必要的牽引到放手,到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板書:

童真童趣

畫竹影

藝術體驗

讀——品——想——結

一、 導語

有些同學看到我,可能會在心裡說,這個老師怎麼長得這么小巧啊?我的回答是:因為我還保留了一顆童心,一顆熱愛自然熱愛藝術熱愛孩子的童心。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自然有關孩子有關藝術的課文《竹影》。

二、 、初讀課文

a) 有多少同學閱讀過這篇文章?請這位沒有讀過的同學猜想一下,這篇文章到底是寫什麼的,是寫景的嗎?是寫人的嗎?還是寫事的?為什麼要以竹影為題呢?

b) 由於這是篇自讀課文,需要同學們以自己的能力去完成這一課文學習。現在請同學們自由地閱讀課文,可以朗讀、可以默讀、可以掃讀等,只要是自己喜歡,怎樣的閱讀方式都可以。

不動筆墨不讀書,請同學們在讀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不明白的詞可以做下標記,並把自己認為寫的好的地方,或是和你產生了共鳴的地方,作下標記,可以劃線,可以作批註,簡要地記錄下你讀書時的情感體驗。讀完了,我還想請同學們對這篇文章進行簡單的概括。

c) 同學們讀得很仔細,現在請你們中說話最精練最簡短的同學來概括這篇文章。

他概括得好不好呢?你來評價一下吧,你認為怎麼概括才又簡短又深刻呢。可不可以用更簡練的詞語來概括呢?

(這篇文章以幾個少年描描畫畫的游戲,,及爸爸給我們講畫畫的知識,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獲得了藝術美的發現。)

三、 品味文章

一個蘋果兩個人分,一個蘋果只剩下半個。而一種思想兩個人分,一種思想會變成兩種。現在請同學們將你讀到的記下的與同學們一起分享。

學生們讀一讀自己劃的好句子,或是自己作的批註。他們可能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

1、 文章對孩子們的活動寫得很有童趣很真實:

如:弟弟發現一個只有孩子才能注意的問題:………成年人也許不會注意這樣的事情,誰又有這樣的細心這樣的時間去注意月光下的人影頭上冒出煙氣?這樣的問題成年人聽了,也許不以為然地一笑了之,而孩子們卻會追根究底的。大家爭論了一會兒,沒有解決。

如果成年人爭論一個問題,一定會水落石出的。華明的注意略去了轉向了別處,水門汀上熱心地描寫自己的影。如果是成年人一定挨批評,做事三分鍾熱情,但是孩子的天性如此,他們對世界如此好奇,不可能要求他們像成年人那樣專注某件事。搞不明白不一定非弄明白,吸引他們的事多著呢。作者把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寫得真實恰當。

作者並沒有一味地寫孩子新一輪的熱情,他們用木炭描這些天然的國畫,並聯想到平時見到的畫圖。孩子由童心童趣,不由得走到藝術的殿堂門口。於是領路人——爸爸出現了,他給孩子們講了一番中國畫的藝術特徵,因勢利導地給孩子們上了一堂藝術入門課。

2、 一些句子很生動,也是用孩子的眼光用藝術的眼光來看待景物。

略見教參.

3、 爸爸很會引導。經過爸爸的引導,你了解了哪些繪畫的知識?

(1)爸爸沒有批評他們在水門汀上畫畫,而是引導他們走進藝術的殿堂。爸爸和他們一起畫畫。

(2)爸爸在講中國畫和西洋畫的時候,打了個比方,「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講授二者的區別:西洋畫注重寫實,畫人則要按解剖學來畫,畫景要畫出立體感,而中國畫則不講究這些,畫人,則張揚人物的特點,畫景則山水重重疊疊,象是飛機中所見的,而且又不是一時所見,卻是飛來飛去,飛上飛下,幾次所看見的。想到哪畫到哪。而且很多中國畫只有寥寥數筆,卻傳達出畫者深刻的思想和感情。所以,西洋畫更講究形式,畫出的畫和照片一模一樣,而中國畫講究神似,如做文章一樣,只突出主題)

(1) 爸爸在講中國畫時,沒有用專業的術語,也沒有長篇大論,只是用了幾句話就概括了竹畫也是中國畫的要點:講究畫意(竹葉的方向、疏密、濃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體等)表現著一種美的姿態,一種活的神氣。

(2) 請繪畫最好的同學上黑板畫一幅竹影,大家按課文中的標准評價。

4、你還在文中讀到了什麼?為什麼以竹影呢?

意境很美。幾個小夥伴,借著月光畫竹影,你一筆,我一筆,參參差差,明明暗暗,竟然有幾分中國畫的意味。藝術和美就蘊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動中。

四、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過快樂的童年,也做過許多充滿童趣的游戲。但當時沒能像作者那樣從中獲得藝術美的體驗,所以大多已成了過眼煙雲,學了這篇文章,你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你兒時做過的哪一個充滿童稚的游戲也是可以讓你獲得類似的發現、體驗的?後來它發芽成長了嗎?

五、學習語文,很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善於小結。現在我們請同學們將自己在這節課中所學的所想的小結在作業中。

作業一:用一句話概括這節課的收獲。再分項寫出從內容上、思想上、寫法上的體會。

作業二:課後自己進行一次藝術上的創造,將自己的創造的過程、體驗用語言表達出來。字數300左右。

六.結全文。這節課,我們運用了:讀——品——想——結的方法,自己學習了這篇散文。以後,同學們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學習課本上的自讀課文、課外書上的美文。至於文中的一些細小的知識點如作家作品介紹,詞語解釋等,請同學們課後自己查資料,互相交流。最後,引用一下豐子愷在《藝術三昧》中的話來結束這節課:宇宙是一大藝術。人何以只知鑒賞書畫的小藝術,而不知鑒賞宇宙的大藝術呢?人何以不拿看書畫的眼來看宇宙呢?

師:同學們喜歡猜謎嗎?
我們來猜個謎語: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頭,燈前月下跟你走,就是從來不開口。(影子。)
請同學們再來聽首兒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後:影子是個小黑狗,常常跟著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個好朋友,常常陪著我。
每當我們唱起這樣的兒歌,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兒時的夥伴玩影子、玩各種有趣的游戲,從中獲得了對生活的美好體驗。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關於影子的文章—一《竹影》,希望今天的學習對同學們有所啟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猜謎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充滿童稚的兒歌,更能激發他們對童年趣事的美好回憶,以此為切入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與學習本文的熱情,為下面環節的展開作一個良好的心理准備。)
二、作者介紹
(學生交流收集的豐子愷的資料,講述有關作者生活創作的故事。)
師:豐子愷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在繪畫、散文創作方面成就頗豐,這些成就與他從小就愛在生活中去發現、思考是分不開的。下面,就讓我們從閱讀作者的文章開始,走近豐子愷。(用講故事的形式介紹作者,突破傳統的介紹方式,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也檢驗了課前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
三、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課文內容。
(配以輕音樂,學生輕聲朗讀。學生回答有因難,教師可提示,文題是「竹影」,它是以寫景為主,還是以寫人物活動為主?)
明確:敘述幾個少年描竹影的充滿童真、童趣的游戲。從中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從中獲得了藝術美的發現。
(朗讀是對課文語言及課文內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過自讀,學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寫作意圖,為品讀課文作好鋪墊。)
四、品味朗讀,體驗童趣
童心是天真爛漫的,童趣是發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戲,卻有了藝術美的發現。那麼,你覺得文中哪些描寫最生動地表現了童趣?找出來,有感情地朗讀。
(學生找到後在小組內朗讀,然後教師點名朗讀得好的學生示範朗讀,也可鼓勵學生自告奮勇來朗讀。)
(「課程標准」中要求學生「對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在品讀交流中,讓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引起共鳴,產生更多的火花,當學生有了心得之後,讀相關的語段時感情就會充沛、真摯。教師對學生的朗讀應鼓勵、肯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五、拓展欣賞
在一位獨具慧心的藝術啟蒙人「爸爸」的引領下,「我」和夥伴們從一次無意的游戲,走進了藝術的殿堂,並領略了中國畫與西洋畫各自的魅力。下面讓我們借這次語文課。也來簡單欣賞一下東西方文化不同的藝術魅力。
(多媒體展示幾幅中國畫和西洋畫,配音樂。)
(中國畫與西洋畫的區別,是一個很專一的理論,教師如果過多解釋,反而會「越描越黑」。藉助多媒體的視聽效果,加以音樂的陪襯,學生憑借自身的審美力、想像力,去感悟藝術的美。同時,擴充藝術的欣賞內容,也增加了語文課的容量,使學生得到藝術的熏陶,有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
六、口語交流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過快樂的童年,也做過許多充滿童趣的游戲。但當時沒能像作者那樣從中獲得藝術美的體驗,所以大多已成了過眼煙雲,學了這篇文章,你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你兒時做過的哪一個充滿童稚的游戲也是可以讓你獲得類似的發現、體驗的?後來它發芽成長了嗎?
(語文學習要基於教材,但又不能僅局限於教材,應向生活延伸。由童年的游戲引發的體驗,應避免圍繞竹子品格的空洞的說教,而應注重對藝術發現的認識,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引導,對學生自身修養的培養。)
七、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用一句話來歸納一下你的感受、收獲嗎?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演示板書。)
藝術並非是高不可攀的東西,它就蘊含在孩子們童稚的游戲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擁有一顆童心,你就能擁有陽光般的快樂;只要你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你就會發現在平凡的生活中,美無處不在。羅丹也曾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希望同學們能走進生活這個語文大課堂,用你們的慧眼去發現、去描繪、去贊美生活的美。
(學要有所得。大家的合作交流,觸動了學生的靈魂,就能讓學生說出自己最深的體會,教師的寄語,讓課堂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同時,讓學生由課堂走入生活去進行語文學習,拓寬了語文課堂的寬度。)
一、《安塞腰鼓》賞析

這是一首生命的贊歌,力量的贊歌。

在文章里,安塞腰鼓,並非只是單純地在作為人類生命力量的一個載體、一種象徵;其自身,就是人類生命力量的凝聚物,最充分、最徹底的表現。這樣,作者自然要傾注下全部的熱情與筆力歌之、頌之,一歌二頌難以盡致,則有三歌之、三頌之。

在作者筆下,幾乎分不出哪是形式與內容,哪又是客體與主體,兩者真正地獲得了無間的統一。

不取拖沓累贅、沉悶疲軟的長型句式,而多簡潔有力、脆生響亮的短句;也沒有冗長繁復的段落,一言兩語即自成起迄。

大量地運用排比,排比的形式又力求多樣:既有句內的排比,更多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的排比,又能連段而下,交錯互出。

不獨直接地描寫這腰鼓釋放的磅礴能量,也從人的感覺、人的聯想和群山、大地等周圍環境的回響上,多方位地渲染著它的奇特效應。

自始至終採用行進的、動態的描寫,不作靜止的形容,並使那人體的動作與腰鼓的聲響,在共時態中互激互溶,合二而一,從藝術上組成一個表現著生命之源和力量之泉的整體。

——這一切形式上的追求,在文章中造成了一種快速躍動的節奏,熾熱灼人的氛圍,排山倒海般的氣勢,恰與作者所要歌之頌之的人的生命力量相輔相契。

安塞腰鼓,是屬於黃土高原的。惟有生存於這方土地上的人群,才能創造出此等奇觀,也才能憑借它而釋放其內蓄的偉力。作者是陝西人,從其描寫中,可以看到他對黃土高原和安塞腰鼓的無限神往與傾心愛戀。惟其如此,他也才能寫得酣暢淋漓,曲盡其妙。

這一篇,與喬良的《高原,我的中國色》,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說,喬良的作品,是對中華民族性格特徵的總體性的把握,那麼劉成章的《安塞腰鼓》,則是把它對象化和具體化。讀者能把兩篇作品一並閱讀,相互比照,必將更深切地體察到我們民族性格的本色及其生命力量之表現。

(金梅,選自《中國散文鑒賞文庫?當代卷》,百花文藝出版社1993年版)

二、《安塞腰鼓》賞析

樂器往往是用來製造氣勢、渲染氣氛、表達感情的,它因地域和民族等的不同而有「西洋」和「民族」之分類,更因構造和「玩」的方式的不同而有管樂、弦樂、打擊樂等不同叫法,演奏出來的效果當然也是大不相同的。

安塞腰鼓是黃土高原的「絕活兒」,它的粗獷、雄渾、動力十足的風格正與當地自然環境、地理風貌、民風民情等渾然一體、不可分離。另外一點也頗有意味:它是人、鼓合一的,沒有一種樂器能夠像它這樣要求人和樂器的結合必須達到這樣的高度。人的表演和樂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勢、鼓借人威、酣暢淋漓,精、氣、神無阻無礙,一脈貫通。

散文《安塞腰鼓》正是抓住了「安塞腰鼓」的這一特點,把對人和鼓的描寫放在同等的位置上和盤托出。

一開始,人是靜的,靜得像一株株朴實的高粱。風吹葉動正襯托出他們的靜。鼓也一樣,「獃獃地」,「似乎從來也不曾響過」。這黃土高原上百十個以高粱為背景的鼓者是註定了要有一場不同凡響的表演的!

忽然之間就爆發了,爆炸了。作者用比喻的排比句來營造這「壯闊」「豪放」「火烈」的陣勢:「驟雨」「旋風」「亂蛙」「火花」「斗虎」。腰鼓改變了人們的感覺,引發了人們的聯想,而這一切的最高境界就是「掙脫了」——「束縛」,「沖破了」——「羈絆」,「撞開了」——「閉塞」。

真正的詩歌是需要反復詠唱的,這是《詩經》以來的傳統。反復和排比是製造節律、渲染氣氛、抒發感情的必要手段。需要提醒的是,「反復」不是「重復」,不是相同詞、句、段的兩次以上的簡單出現。在《安塞腰鼓》里,每一句「好一個安塞腰鼓」的出現都有新的感覺、新的內涵、新的情景。

「好一個安塞腰鼓」為全篇確定了基本的音高、色澤、氛圍和主要的精神走向,無論上、下文怎樣搖曳、生發、詞采飛揚,都不會走得太遠,這是作文常規之一,也是文章之所以「這樣」而不是「那樣」的根本。本文的「精神內涵」也在這里:「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這兩個緊密相連的段落是流動於所有動作、情景、章句里的不變的靈魂,以後的每一次感嘆和議論都不曾離開它。

請注意以下幾個地方:「隆隆隆隆的豪壯的激情……」一段里,「陣痛的發生和排解……」一句表達的是對改革開放以後,祖國走進新時代的振奮和自豪之情;「除了黃土高原,哪裡有這么厚這么厚的土層啊!」可以理解為對中華民族幾千年燦爛輝煌的歷史的比喻,是民族立足本土、再創輝煌的堅實前提和基礎;四個「愈捶愈烈」領起的短段和短段里短句的出現起到了深化主題、熱化感情、增強力度的作用。

開頭是靜悄悄的,結尾也靜成了「另一個星球」,這種猛然爆發和戛然而止的安排顯然別是一番匠心。它的直接效果是,主體部分因為首尾的安靜變得更加火紅、熱鬧、氣勢沖天了。

「安塞腰鼓」所表達的內涵是無比豐富的,但「詩無盡解」,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僅僅感受一下也行,這節奏、氣勢、色彩,這生命力旺盛的後生,這純粹的閱讀的快感。

熱點內容
手機怎麼使用北斗導航 發布:2024-10-19 06:22:07 瀏覽:492
關於教育論文 發布:2024-10-19 06:13:50 瀏覽:821
英語演講比賽稿 發布:2024-10-19 04:08:45 瀏覽:776
語文字音題 發布:2024-10-19 03:20:03 瀏覽:134
股指期貨歷史 發布:2024-10-19 03:16:24 瀏覽:377
整理房間教學反思 發布:2024-10-19 03:14:15 瀏覽:951
師生疫情防控具體舉措 發布:2024-10-19 03:13:38 瀏覽:894
認識除法教學反思 發布:2024-10-19 00:53:21 瀏覽:412
bl小說現代校園 發布:2024-10-19 00:13:19 瀏覽:661
兒童語文樂園 發布:2024-10-19 00:11:14 瀏覽: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