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與美術
① 簡單說一說生活與美術的關系。
生活與美術處處相關,你的穿衣打扮,對物品和人的印象都是因為你看到他的第一眼,如果包裝好看了,給你的視覺效果達到了,讓你沖動的去買了,那麼 它就成功了,一個人的性格也能從他的穿衣打扮上看出一些來,還有就是對不同風格的欣賞,讓人呈現出不同的氣質,美術不僅滿足了人的一種視覺享受,更是時代進步時尚潮流的代表
② 美術與生活之間的關系
它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是對生活的概括和總結讓它附有情感和美感
一切美術作品都是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根據的
提高到思想的高度
③ 美術在學習生活中的影響及作用是什麼
美術的社會作用 從上面所談的美術的范圍可以知道,美術不僅與人們的精神生活有關,而且與人們的物質生活也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因此,美術的社會作用,除了體現在一般藝術作品所共有的教育作用、認識作用和審美作用以外,它還具有其他藝術所無法比擬的實用的價值,那就是人類還要創造出更多更好更美的各種物質產品,以滿足人類不斷增長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這在工藝美術和建築中體現得尤其明顯。
④ 美術與生活的名言名句
1、愛因斯——坦我們所經歷的最美好的事情是神秘,它是所有真正的藝術和科學的源泉。
2、歌德——藝術家對於自然有著雙重關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隸。
3、米開朗基羅——藝術家用腦,而不是用手去畫。
4、羅丹——雕刻無須獨創,它需要的是生命。
⑤ 美術與生活的關系
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這是家喻戶曉的名言。生活是什麼呢?生活是指人在自然界中的一切活動。如:種田、吃飯、旅遊、休息等等。藝術是什麼呢?藝術是指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動中,對自然現象進行的體驗、感悟、提煉、加工,並用藝術的形式去表現它。例如:用音樂去表現高山流水,用繪畫中去表現梅蘭竹菊,用書法去表現陰晴圓缺。總之用藝術詮釋自然、生活之規律。其目的是:從宏觀上說,使人們了解自然、認識自然、溶入自然、人和自然能更好地協調發展。從微觀上說,達到凈化心靈、陶冶情操之目的。
生活中充滿著藝術
在生活中,到處都是藝術。從視覺上,我們看到藍藍海洋之寬闊、小河流水之細膩、花兒盛開之美麗、春風撫柳之溫心;從聽覺上,我們聽到驚濤拍岸、高山流水、鳥兒爭鳴;從嗅覺上,我們嗅到花兒的清香、從味覺上、我們嘗到酸甜苦辣;從肢體上,我們感覺到冷熱溫涼、粗糙光滑;我們從這些生活中感悟出美好,感悟出藝術無處不在。但生活是有限的,生活是在自然當中的,不是所有的人都登過喜馬拉雅山,不是所有的人都登過太空;世界太大了,我們沒有去過的地方太多了,可這不等於我們不了解喜馬拉雅山、不了解太空,因為書本、電視去過哪個地方,所以我們在自然中感受不到的,可以到書本、電視那裡尋找,一定能找到的,這樣藝術的資源就更加豐富了,就能為創造更好的藝術做好鋪墊。
生活不全是藝術
現實生活不全是藝術。怎麼說呢?藝術的形成是需要選擇、需要取捨的,而不是純粹地照搬自然。比如說沙子裡面有金子,但沙子並非全是金子,要想獲取金子必須經過提煉才能獲得,而不是把沙子全部收藏起來。如果把金子比做藝術的話,那麼沙子就是自然,我們要想獲取金子,就必須要具備獲取金子的工具,還要有篩選、分離、冶煉、提純一整套技術。我們要掌握藝術就要具備獲取藝術的工具和技術,達到技術熟練、精湛,知道怎麼去選擇,怎麼去取捨,從而創造出更優秀的藝術。
藝術來源於生活
藝術中到處都體現著生活、體現著自然。藝術來源生活,生活來源自然。生活是千姿百態的,自然是變化無窮的,因此,藝術也是豐富多彩的。在書法中,王羲之的平和,如春暖花開,風和日麗;米芾的飄逸,如春風拂柳,婀娜多姿;顏真卿的粗獷,如彪形大漢,威猛魁悟;趙松雪的柔眉,如窈窕淑女,豐韻挺拔;弘一的空靈,如禪房入座,清新幽靜等等,這些都是用自然、用生活來述說藝術家心靈的。
藝術高於生活
藝術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藝術是生活的提煉、加工和再創造。藝術家從生活中提取有價值的、有意義的內容,運用到藝術中去,反過來又充實人們的生活,給人們帶來新的享受。作為藝術的表現方法,決不是生搬硬套生活、或者重復生活,而是有取捨地提取生活中的精華。在這個提取過程中,由於每個人的生活的時代不同、內容的不同、環境不同、感受也不相同等等,所以產生的作品也不相同,正是這些不同,才能滿足不同人的需要。人們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審視、品味作品,從中得到美的享受。
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他們相互依存,相互促進。自然、生活給藝術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藝術盡情地表現自然,表現生活,並使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我們在自然、生活中體驗到花兒的開放、鳥兒的歌唱、江河的奔騰、高山的聳立,通過認知,產生感悟,花兒為誰開放?鳥兒為誰歌唱?江河為誰奔騰?高山為誰聳立?抒發我們對自然、生活的情感;把這些情感轉換成其他的藝術形式,如書法、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等,使我們能更好地融合在自然中。
⑥ 美術與生活的關系論文
文降重的問題一直是廣大畢業生寫作論文過程中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不過困難總比方法多,降重方法主要包括翻譯法,同義詞替換法等等,另外還可以使用論文修改的工具軟體
⑦ 美術與人類生活的關系舉例
藝術實際上在人們的生活里可以說是無所不在.藝術不僅給人帶來美的享受,更主要的是給人創造的精神營養,其價值是無可估量的喲!
選最普通的說: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服飾設計的美可以說是要求越來越高了吧;對禮品的講究不單單是看其質量,其外觀包裝也往往在購買者的視線里佔有很高的分量吧!這樣的列子,不勝枚舉.......生活中處處都有啦!
⑧ 談談如何讓美術表現生活
———小學美術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曹瑞芳小學《美術課程標准》的基本理念中指 出:「應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 緊密聯系在一起,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 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 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這充分說明美術 教育不是知識的灌輸,不是技能的克隆,而 是作為一種文化生活學習,它根植於生活, 表現於生活,贊美於生活,運用於生活,並給 生活以導向和啟迪。讓小學美術走進生活, 從小培養學生對事物敏銳的觀察能力,使他 們綜合素質得到協調發展。 1 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美術在實際 生活中的實用價值 在美術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根據學 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體驗,有效地創設生活 情境,讓學生體驗自己生活中存在的美術, 讓學生身臨其境,去體驗,去感悟,從而體會 到生活與美術的聯系,感受到美術在實際生 活中的實用價值。 1.1 將知識巧用於生活中。知識起源於生 活,又應用與生活,作為教師要緊密聯系生 活,讓美術和生活親密接觸,這樣,才能使學 生真切的感受到美術的實用價值。在實踐 中,我們發現巧妙的將知識寓於生活的環境 中,不僅使學生親身感受到美術的實用價 值,而且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更好的學 習知識。在《巧用對稱形》一課中,我們結合 學習的內容,課前巧妙的利用黑板,創設了 與知識相關的生活環境,我們巧用對稱的圖 形做成掛飾、拉花,把黑板裝飾起來,使學生 被黑板漂亮的布置所吸引,課上學生不僅學 到了知識,還親身感受到所學的知識還可以 美化生活呢!即美術在實際生活中的實用價 值,從而更激發了學生學習知識的熱情。 1.2 將知識寓於有趣的游戲中。學生的天 性是喜歡游戲,於是,我們巧妙的把知識寓 於有趣的游戲中,並與生活緊密相連。在二 年級《實物拓印》一課教學中,我們採用了猜 猜看的游戲形式導入新課,教師用課件出示 生活中鞋底上拓印下來的花紋局部,讓學生 猜像什麼?是什麼物體上的花紋?學生怎麼 也想不到是鞋底的花紋,當教師將鞋底完整 拓印的花紋的展示出來,並展示出實物鞋 時,他們卻意外發現這么美的花紋,就在我 們身邊,從而體會到美術在實際生活中的實 用價值。象這樣創設生活情境進行教學,不 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貼近學生生活, 促使他們主動求索,更重要的是增強了學生 對生活之美的理解和感悟,體會到生活與美 術的聯系,感受到美術在實際生活中的實用 價值。 2 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 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對於我們的眼 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在於人 的發現,這里的發現是尋找生活中的美。生 活與美術是一體的,生活是美術得以生長的 土壤,離開了生活,美術是無法進行「無土栽 培」的。觀察是人類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 2.1 整體特點觀察。在《巧用對稱形》一課 中,我們注意引導學生觀察知識在生活中的 巧妙應用。教師是這樣問的:在生活中,你見 過哪些地方巧妙地應用了對稱形?引導學生 發現、觀察生活中的實例,在此基礎上進一 步引導學生觀察,老師也找到了一些例子, 出示課件引導學生觀察哪些地方應用了對 稱形、是怎樣巧妙應用的?通過引導學生觀 察建築物上、中式服裝上、藝術品上、背包上 的對稱形,了解了對稱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2.2 層層遞進觀察。在講《色彩的強烈對比 和柔和對比》一課中,我們緊密結合生活,讓 學生在觀察、體驗中感受。首先讓學生動手 實踐,在比較中感受色彩之間的差別,引入 什麼是色彩對比。在此基礎上觀察生活中大 自然的圖形,感受其色彩,引出什麼是柔和 對比和強烈對比,接著觀察色彩在色相環的 位置,找不同,總結規律,講解知識。然後出 示實物圖片觀察,體會色彩在生活中的應用 及對生活的影響。接著讓學生觀察身邊的生 活,找生活中的色彩對比,體驗色彩在生活 中的應用,深刻的感到生活處處充滿著美。 3 讓學生用美術語言表現生活 3.1 挖掘身邊的創作素材,再現美好的生 活。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它不僅豐富著人的 感情,也激發著人們的靈感和創作激情。因 此教師要善於利用生活素材,拓展學生創作 的空間,以便展現每個學生對生活的獨特認 識、體驗和感悟。在美術教學中,我們注意引 導學生挖掘身邊的創作素材,把美好的生活 表現出來。如在講《多彩的秋天》一課時,為 了讓學生切身體驗秋天,表現好秋天,我們 讓學生課前參觀校園,找一找秋天,引導學 生仔細觀察樹、花、草、同學、老師都有什麼 樣的變化?通過學生有目的的觀察,讓學生 感知秋天的來臨和季節的變化,在尋找中發 現生活美、自然美,培養學生有意識的發現 生活美的良好習慣。在觀察的基礎上再創 作,學生所創作的作品不再是只用紅色和黃 色去表現秋天的樹葉,而用上了橙色、中黃、 赭石等色,畫面色彩比以前豐富了。 3.2 巧用所學的知識技能,創作美化生活。 新課程標准十分注重美術與現實生活的聯 系,鼓勵學生用學到的知識技能美化生活, 從學以致用的角度激發學生的動力,努力追 求學生生活的藝術化。為此,我們在教學中, 應注重讓學生聯系生活來探求美術知識,把 美術問題生活化,真正體驗到美術「源於生 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增強了學生的應 用意識,如:《生活中的標志》一課,在學生掌 握設計標志的方法基礎上,我們聯系實際生 活中校園環境及校園環境中一些不好現象 的照片,引導學生為學校需要設置標志的地 方設計一個標志以此來提示大家規范自己 的言行。 總之,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引生活 之水,灌美術之園。給學生一雙慧眼,讓他們 觀察生活。引導學生用美的眼睛去觀察生 活,用美的心靈去感悟生活,按美的法則去 表現生活,從而創作出個性獨特的真正屬於 自己的作品,讓小學美術教學實現新的騰 飛。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庄浪路 第二學校
⑨ 美術在生活中的美和影響
美術是人類特有的精神產品,是人類在長期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生存而以自然和人造材料,通過平面和立體的形式,表達人類思想、情感和意識形態的精神的物質化顯現。可以說,有了人類,就有了美術。為了更好地理解美術,人們做出了各種努力。由於美術是由人創造並最終服務於人類,所以自西方文藝復興時期開始,美術就被歸入人文學科,與自然學科並列。在這其中,又由於美術的塑造性而被稱之為造型藝術,與表演、詩歌、文學、音樂等藝術並列。但「造型藝術」這個概念也是有局限的,因為像舞蹈、戲劇、藝術體操等表演藝術也同樣強調造型性。於是,人們又根據各個藝術門類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特點而把美術劃分在「空間藝術」的范疇之內。
由於美術既是一種具體的社會歷史現象又是流動的文化精神形態,其中包含了豐富的美術現象、美術形態和美術門類,同時,美術的創作和鑒賞又是復雜而開放的,與不同時期、社會、歷史、種族、文化、觀念、心理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⑩ 美術在生活中有什麼作用
眾所周知,產生於人類社會實踐過程中的美術現象和美術作品,一開始就是就作為人類社會生活的一種認識需要而出現的。因此,美術可為人們學習生活、掌握經驗提供一貫「窗口」,使人們認識許多真實、具體、廣泛的生活圖景和各方面的知識。具體地說它可以滿足人們的認識需要。
例如,觀賞我國古代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可使人們通過畫中所描繪以橋為中心的兩岸的車船運輸、商業貿易活動、以及城門內外的街道、店鋪、車水馬龍繁榮熱鬧的景象,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情態。觀賞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可使人們通過畫中象徵真理的耶穌和象徵邪惡的猶大之間的戲劇沖突,認識人物不同的內心世界、精神境界。民間美術或民間工藝來說。而青銅玉器、陝北剪紙或編織藝術等,就既是藝術活動,還是生產活動。還有當今電腦美術與現代工藝,又是另一種生活的經驗、高科技的審美文化知識與技能活動。
有位名人曾經說過:「美術的審美本質決定了它對人們有著美化人的心靈、美化生活的意義與作用。因此,通過這種教育活動,可升華人的感情,凈化人的靈魂,培養人的審美能力以及陶冶人的性情,美化人的生活。」
眾所周知,美術的社會意義與作用主要不是藉助於理性的啟示,而是著重是以「美」起真。我們就拿中學課本中的美術欣賞學習來,日觀賞印度的佛教美術作品,其欣賞的過程就是神聖與凈化的過程,又是一種審美享受的過稱。這是因為宗教是人性的另一種表現的異化,是主觀審美對客觀對象的理想,在欣賞中,由於審美的介入,人的的本質得到了肯定與贊揚。人們是通過審美的欣賞活動,從感情的角度反映了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中國現代美學家們幾乎都十分強調審美、藝術的獨立性。王國維肯定地說,哲學和藝術是「天下最神聖、最尊貴而無與當世之用者」,「願今後之哲學美術家,毋忘其天職,而失其獨立之位置」。
我們生活中離不開審美活動的過程,即感受美、理解美、創造美或審美的發現、藝術的構思、情感的表達。因為我們在創作活動中,「不僅是單純的美術技法,而是藝術情感的表達來實現審美的價值。」„
美術欣賞具有調節精神與情緒的節奏,豐富學習內容能使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還能進化我們的生活。如:學習書籍裝幀到為自己裝飾筆記本與作業本,從學習服裝設計地沒自己裝扮衣服,從學習環境藝術到沒自己美化居室等等。這就是一些美化生活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表現。
人們掌握美術這一交流手段,在交際活動中能夠增強自身的群體意識和認同感。這種群體意識與認同感通過美術的中介活動,便反映為人類情感的共同性或人類精神的感召力。人一旦進入此境,便踏上了通往他人、通往群體、通往社會乃至通往全人類心靈的道路。正如瑞士心理學家容格所說:「只有在藝術中,人們才理解到一種能允許所有人去交流他們情感的韻律,從而使人結合成一個整體。」…所以藝術又被幽默地稱為調節人際關系的特殊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