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美術起源

美術起源

發布時間: 2020-11-19 06:24:27

1. 原始美術的起源

大象通過繪畫得到了飼養員更多的香蕉,對它來說就是『工作』解決了『生存』,得不到吃的,它還會畫么?

原始的美術更象是一種記錄,記錄勞作,記錄時間,記錄數量。在以生存下來為基本追求的原始人眼中,任何的藝術,都應該是源於『勞動』,並服務於『勞動』。而後才衍化成所謂的『美術』。

2. 中國美術的起源與發展

史前時代—漢朝時期
舊石器時代的粗石器,已能磨光、雕琢、鑽孔,符合對稱、均衡等形式美法則,初具節奏和線條的韻律美。
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中,可以找到中國美術的早期形式,這種形式一直延續直公元前6世紀。早在紅山文化時期,就已經有玉雕的龍形及其他佩飾作品出土,從半坡遺址中可以發現,仰韶時期已經有陶藝存在。早期的陶瓷製品沒有畫上去的圖案,但是有滾花。有很多畫有以對稱形式展開的魚或者人的面部的圖案。
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從幾何紋飾進展到動植物紋樣,其中以仰韶文化和馬家窯文化的彩陶紋樣最為豐富生動。除彩陶之外,具有獨立審美價值的人像、動物陶塑也同時出現。
商、周和春秋時期以富有想像力和裝飾性的青銅器作為這一時期美術成就的標志。中國目前已經發現最早的繪畫為長沙楚墓出土的帛畫《龍鳳仕女圖》以及戰國時期的《御龍圖》。
漢時畫跡今已幾乎無存,最完整的為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描繪了墓主人的地上和地下生活。山東肥城孝堂祠、嘉祥武梁祠石刻尚存,可窺見漢時古拙有力的繪畫風格特徵。
戰國、秦漢,以秦始皇陵兵馬俑和霍去病墓石刻為代表,雕塑藝術成就卓著。繪畫品類繁多,帛畫、壁畫、畫像石、畫像磚,異彩紛呈。篆隸形成中國書法藝術。
魏晉南北朝時期
佛教公元1世紀進入中國。到8世紀,它在藝術領域已經展現了卓著的效應,尤其在大型宗教塑像方面。魏晉、南北朝,佛教藝術勃興,敦煌石窟、雲崗石窟、龍門石窟等相繼開鑿,大量的壁畫和泥塑,在描繪宗教內容的同時,反映著現實的生活;除民間畫工外,士林畫家大量涌現。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現存摹本)是早期人物畫的代表作,該畫用筆如春蠶吐絲,緊勁連綿,形神兼備,格調古逸,內容是宣傳封建女性的德行修養。中國傳統人物畫注重「成教化,助人倫」的教育功能,由此可見一斑。
隋唐時期
隋唐則「君子之於學,百工之於藝,自三代歷漢,至唐而備矣。」尤以繪畫、雕塑成就輝煌。就繪畫而言,唐代周昉、張萱的仕女畫標志著人物畫的進一步完善。山水畫已擺脫了作為人物畫背景的附屬地位而成為一個獨立的畫種,隋代展子虔的設色山水《游春圖》,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第一幅以風景為主題的繪畫,李思訓的金碧山水,王維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潑墨山水,已經形成了中國畫山水畫的北派和南派的雛形。唐代薛稷的鶴,邊鸞的孔雀,刁光胤的花竹,也說明花鳥畫已開始興起。隋唐雕塑最引人注目的當推陵墓雕刻。昭陵石刻中那組以描繪李世民生前所騎六匹戰馬的浮雕像(習稱「昭陵六駿」)雕工精細,形體准確,造型生動,是中國雕塑史上的傑作。
五代兩宋時期
五代、兩宋是中國繪畫藝術的鼎盛期。隨著畫院的設立,宮廷繪畫呈現興旺活躍的景象,後世文人畫通常將繪畫傳統回溯至此時。新的繪畫內容如民俗畫也開始出現,如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以長卷式構圖,生動地描繪汴京(今開封)的繁華景象,如實地展示了當時的社會生活風貌。這一時期山水畫最後人著墨最多的部份,五代時生活在中原的荊浩、關仝,活動於江南的董源、巨然,分別以不同的筆墨技法描繪不同地域的山川景象,畫風各異,對後世山水畫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北宋李成的平遠畫風,范寬的崇山峻嶺,許道寧的林木野水,郭熙的巨嶂高壁,惠崇、趙令穰的抒情小景,米芾、米友仁父子的雲山墨戲,使北宋山水畫呈現高度成熟的狀態。到了南宋,大山堂堂的繪畫風格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留白的繪畫方式,李唐繼承前朝,但開展出了獨特的斧劈皴技巧來畫山石,後來的院畫家如馬遠、夏圭基本上追隨李唐的風格,然而在畫面上注重剪裁、大片留白渲染,呈現空氣感,被稱作是詩意山水,一變為纖巧,反映了山水畫的不斷變革和發展。
花鳥畫也有著長足的進步。五代時徐熙的汀花野竹,黃筌的奇花異鳥分別具有野逸和富貴兩種不同的風格。到了北宋,花鳥畫從對稱的裝飾性轉變為寫實生動,強調擬真,趙昌的折枝花卉,易元吉的猿猴,崔白的敗荷鳧雁可以看作是北宋早中期的代表。到了趙佶主政,刻意經營畫院,仿效科舉考試納才,增加畫院的待遇,讓徽宗朝成為宋代繪畫的高峰,其院體花鳥畫,強調精細寫實,栩栩如生。南宋梁楷、法常的花鳥畫已水墨寫意之先河,文同的墨竹可說是最早沒骨花鳥的傑作。
陶瓷方面,宋代亦到高峰。此時的單色瓷工藝到達極致,北宋末期所燒制的汝窯是迄今認為單色瓷發展的極致,色澤溫潤,有珠玉光澤,以枝釘滿釉燒造,工藝技術高超,今日傳世品稀少,不足一百件。其他如定窯、耀州窯、磁州窯、建窯都有非常高度的發展,並有大量外銷,影響周邊東亞等地。南宋官窯則被認為是繼承汝窯,供給宮廷使用的高級瓷器,龍泉窯與景德鎮此時也有大量生產,供應外銷,考古發現的海底沉船可為佐證。
遼金西夏
遼、金、西夏是中國北方民族所建立的國家,控制華北自10世紀到13世紀,直到忽必烈統一中國為止。傳統中國史學以宋代為正統,對北方政權並不在意,然而他們對中國繪畫史的影響力,應該要加以重視並深入研究。
遼代起於唐末混亂,五代十國之際,與後來的北宋分庭抗禮。在藝術表現上,傳世的藝術品不多。然而透過不斷出土的重要墓葬,如遼慶陵、陳國公主墓、葉茂台遼墓等,幫助我們對遼代美術有更多了解。遼代美術在某種程度上,比宋代美術更多的繼承唐代美術的風格,兼具契丹北方古樸渾厚的氣質。
金代遼而起,滅北宋之後,與南宋南北對峙。由於金代接收北宋首都汴京,並改為南京,可以推測大量北宋內府收藏進入金的宮廷,大幅提高金代皇室的文化與藝術素養。最為著名的皇帝為金章宗,不僅其書法刻意模仿宋徽宗的瘦金體,甚至學習宣和年間的內府收藏機制,其收藏印是後代鑒別古畫的一個重要的根據。
金代畫家於中國繪畫史常被人忽略,但歐美學者很早就發現,古代書畫中許多佚名的宋代山水作品,可能是金人所作。而如今存有名字的畫家,如武元直、李山、王庭筠等,其山水竹石畫作,比起同時南宋院畫家的作品,似乎更顯出「文人」的品味。
元代
元代未逾百年,然在中國繪畫發展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山水畫方面,由於蒙古朝廷輕視漢人,多所貶抑,漢人知識分子有不願出仕異族朝廷者,多避居山林,與友朋往來,其中不乏有以書畫交誼。此時的繪畫脫離了宮廷氣氛,文人畫獲得了突出的發展。文人畫多取材山水、花鳥,藉以抒發「性靈」和個人抱負。畫家標舉士氣,崇尚品藻,講究筆墨情趣,脫略形似,強調神韻,並開啟重視詩、書修養的文人條件。此類畫家以「元四家」(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為代表,並開啟後來中國山水畫主流。
入仕元朝的畫家也對中國繪畫有重要影響。如趙宋後嗣的趙孟頫,官拜刑部尚書的高克恭,以及如朱德潤、柯九思、任仁發、唐棣等。趙孟頫提倡復古,主張青綠設色和古樸的山水構圖,著名的作品如《鵲華秋色圖》可為代表。而由於道教藝術在元代頗為活躍,多有壁畫及外銷畫作流傳,《永樂宮壁畫》是此類繪畫的代表作。
元代是景德鎮真正馳名的時期,最著名的瓷器即為青花瓷和釉里紅。此時的瓷器外銷極為暢行,所以有研究認為青花的紋樣是伊斯蘭教客戶的要求而出現。龍泉窯的青瓷也非常著名,外銷日本與朝鮮半島的數量甚多,亦大量外銷到東南亞一帶。
明代
明代初期,宮廷畫家師承南宋院體風格,稱之為「浙派」(代表畫家為戴進和吳偉),雖然被晚明董其昌等人貶低,但是影響范圍廣及日本朝鮮等地,並一直透過民間畫師的傳承下來,今日台灣地區廟宇壁畫仍是浙派的延續。
另一方面,文人官僚以元四大家為學習對象,出現後來成為文人畫傳統的「吳派」(代表畫家是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與浙派為明代畫壇的兩大主要派別。由於晚明崇尚吳派而貶低浙派,致使吳派在中國傳統繪畫中成為山水畫的主流,影響力一直持續到民國初年,甚至國民政府遷台初的繪畫教育,依然以吳派繪畫為主。
此外,陳淳、徐謂的大寫意花鳥,創潑辣豪縱一格,給中國傳統繪畫帶來了新的活力。陳洪綬和崔子忠是明末有名的人物畫家,號稱「南陳北崔」。前者作品,形象誇張甚至變形,格調高古,對版畫的發展作出了貢獻。此一畫風,後世學者常稱為變形主義。
清代
清代延續晚明以來尊崇吳派的傳統,出現所謂四王,稱其畫風為「正統畫派」。然而民間出現一種嶄新的畫風,構圖大膽,別開生面,以前朝遺民八大山人及石濤最為人所知。清代中葉江南地區富裕,揚州一帶出現以賣畫為生計的文人畫家,書畫均不落俗套,奇特新穎,後來學者將其中重要的八位稱之為揚州八怪。
清代亦為西方繪畫逐漸進入的時期,最著名的就是乾隆時期任職於宮廷的郎士寧,然而這種西方的風潮並沒有影響到民間。但中國當時唯一對外的口岸廣州,出現專門替歐洲商人以油畫作畫的畫工,此是西方繪畫進入中國民間之始。晚清上海闢作通商口岸,由於地處輻輳,成為重要港口,也帶動油畫的需求與發展,中國畫家逐漸學會透視法等西洋繪畫方式,並使用進口顏料作畫,影響傳統繪畫的風貌。
清末上海取代揚州為商業中心,職業畫家群也從揚州轉移到上海,出現了海派風格,可謂中國傳統繪畫的最後一脈。民初高劍父兄弟吸收日本畫的西洋式畫風,開創出嶺南畫派。兩者均代表了中西結合的新畫風,為中國畫的發展作出了有益的嘗試。清代民間美術的興隆值得稱道。木版年畫這一傳統民間美術品種在清代獲得了前所末有的發展。其製作地區遍及大江南北的一些城鎮鄉村,並形成了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濰縣楊家埠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年畫。與此同時,南京誕生了中國最早的美術高等教育院校。
辛亥革命後,中國社會發生了劇烈變化,傳統的中國美術又隨著時代的驟變而發展。
民國以後
民國美術大體延續清末發展,但是西化潮流因為政治變動而加速,中國開始有畫家留學西方,與歐洲繪畫直接接觸,如徐悲鴻、林風眠等人。新式繪畫學校的建立也帶動中國繪畫西化的發展。相較之下,傳統中國繪畫則因為知識份子的抨擊而趨於衰微,如康有為對中國繪畫的強烈批評。
1931年魯迅在上海倡導發起了中國新興木刻版畫運動,新興木刻從誕生那天起,便和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緊密相關,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命運血肉相連。他是中國革命文藝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國統區美術的主力軍。當時的版畫是以藝術家和革命者的雙重身份出現,以藝術作為戰鬥武器,在思想教育戰線上發揮了它的巨大作用。由於魯迅的倡導,進步的藝術青年拿起了木刻刀,組織起木刻團體,1931年初春被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開除和退學的「一八藝社」社員張眺(耶林)、於海(於寄愚)、陳卓坤(陳廣)、陳耀唐(陳鐵耕)等聯合上海的周熙(江豐)等人在上海成立一八藝社研究所。6月,在虹口每日新聞社樓上舉行一八藝社習作展覽會,展品180幅,其中有油畫、雕塑、圖案及木刻。這是新興木刻版畫首次在展覽會上展出,並出版了畫冊,魯迅為之作序。從此在魯迅的領導下,以上海為代表的中國國統區(白區)新興木刻版畫代表人物有:胡一川、陳鐵耕、陳煙橋、沃渣、馬達,黃新波,李樺,楊可揚,江豐,王琦,黃永玉,鄭野夫,朱宣咸,汪刃鋒,王麥稈,邵克萍,鍾步青,苗勃然,陳鐵耕,力揚,荒煙,王樹藝,余白墅,陳珂田,趙延年,李志耕,丁正獻,徐甫堡等。後來中國新興木刻版畫運動,似星星之火燎原了整個中國大地,以延安為代表的解放區(紅區)新興木刻版畫也蓬勃發展了起來,代表人物有:古元,力群,馬達,彥涵,石魯,夏風,李少言等等。許多進步美術家在當時在報刊、雜志發表了大量的揭露社會黑暗,反對專制統治,追求民主自由的文章和美術作品。引起了國民黨政府的不滿。40年代後期國共戰爭進入白熱化,國民黨的統治也日趨專制化。1948年12月蔣介石親自下令查封由知名人士儲安平在上海創辦《觀察》社並逮捕《觀察》進步人士,這就是近代史上被稱為「近代中國自由主義最後的絕唱」 的「《觀察》事件」。此後,著名的「七君子」之一王造時先生親自出面多方奔走以自己的影響力給當局施壓。並於次年2月親自擔保和營救了包括美術家朱宣咸在內的數位《觀察》進步人士出獄。1949年5月29日劉開渠、楊可揚、張樂平、(鄭)野夫、龐薰琹、朱宣咸、溫肇桐、陳煙橋、邵克萍、趙延年等國統區美術先驅代表上海美術界在《大公報》發表迎接解放的「美術工作者宣言」。該「宣言」的發表標志著國統區美術和上海近代美術史從此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不過,相較於歐洲已經開始從印象派之後新一波的繪畫革命,中國對於西洋繪畫的理解,仍強調古典寫實的訓練。此種訓練在中共建國後由學習蘇聯的社會寫實主義所繼承。另一方面,透過引入的新興木刻版畫,同樣影響了中共建國之後的美術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此兩種繪畫風格主導中國直到20世紀80年代,在改革開放之後,西方的當代藝術才大量進入中國,影響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
台灣在國民黨統治之後,藝術發展附屬在教育體制之下,直到1955年才有專門培養藝術人才的國立藝術學校。但在同一時期,以李仲生為首的一群大陸來台畫家,成立東方畫會,試圖將美國的抽象表現主義與中國文化結合,稱作現代中國繪畫,稍晚五月畫會也有類似的舉措。然而1971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會員國及常任理事國的席次,引起台灣社會極大的波動,關懷台灣本土的文學鄉土主義開始盛行,影響到美術發展。當時如席德進描寫台灣鄉間風景,並關注台灣傳統建築民居,開啟台灣古跡保護的發展。

3. 中國美術史美術起源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跟藝術的起源一樣,是一個很難說的特別清楚的問題。
目前來說主要有以下幾法:
1、巫術說
2、勞動說
3、游戲說
等等。
美術起源,最初是來自工具的合乎人機的使用,人們逐漸找到了規則和對稱的表現,逐漸積累了合乎美的法則。在滿足實用的前提下,也逐漸開始追尋美。

4. 美術片的歷史起源

動畫片最早誕生於法國。1877年,巴黎的光學家兼畫家E.雷諾根據「視覺暫留」的原理,製成一種新的玩具活動視鏡。1878年在巴黎世界博覽會里獲獎。1879年他對活動視鏡又作了改進,根據動畫片的基本原理,利用一隻餅干筒,發明了活動視鏡影戲機,可以使連續圖畫的畫帶無限地延長,能夠表現更長的活動圖畫。雷諾繪制了《喂小雞》、《游泳女郎》、《猴子音樂家》等20多個動畫小節目。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原始動畫片。隨著後來幻燈放映機的發明,1888年10月,雷諾運用幻燈機的技術,製成了光學影戲機。他繪制的動畫片《一杯可口的啤酒》,成為在電影發明以前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動畫片。此片描寫一個遊客在鄉下一家小酒店裡胡鬧的故事,共有 700多幅畫面,畫帶長32米,以每秒 3個畫面的速度放映,可放12~15分鍾。之後,他又繪制了許多動畫片。1892年10月,雷諾將這些片子在巴黎格雷萬蠟像館公開演出,獲得成功。雷諾以他非凡的創造,成為世界動畫片的最早創始人。他在動畫片製作技術上作出了重要貢獻,如人物和布景分開繪制,每張畫面上打兩個洞眼使人物位置得到固定,用透明紙疊在一起描繪人物動作演變及動作重復等等,為後來動畫電影的進步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電影發明以後,動畫片隨著電影技術的進步而發展。1906年,美國的J.S.勃拉克頓攝制了第一部拍攝在膠片上的動畫電影《一張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態》,從此,動畫電影首先在美國發展起來。W.迪斯尼可以稱為美國早期最有代表的著名動畫藝術家。1923年,他拍攝了動畫片《愛麗絲漫遊仙境》,從此走上了動畫藝術的道路。他的大量作品,不僅在美國,而且在世界上都有很大影響。法國動畫先驅者E.科爾於1917年根據福爾頓的有名漫畫攝制了動畫系列片《鍍鎳的腳》,漫畫家B.拉皮埃攝制了《糖果》,沃迦洛普攝制了《小山雞》等,開創了法國動畫片的歷史。蘇聯在十月革命勝利後,動畫片發展迅速,1922年在莫斯科國立電影專科學校成立動畫片實驗工作室,同年,攝制了蘇聯第一部動畫片《炮火中的中國》,這是一部政治雜文式的動畫片。30年代初期,蘇聯產生了有聲動畫片。1936年以後,開始攝制彩色動畫片。40年代初期,布倫別爾格姐妹導演的《沙皇薩爾坦的故事》,是蘇聯早期動畫片中一部有影響的長片。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動畫片迅速發展起來,在數量上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手治蟲導演的系列片《鐵臂阿童木》、松本零士導演的《宇宙戰艦大和號》、大康生導演的《太陽王子》、浦山桐郎導演的《龍子太郎》等,都是有影響的影片。此外,南斯拉夫、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加拿大、美國等國家的動畫片創作都很發達。
中國動畫電影開始於1920年。動畫先驅者萬氏兄弟(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萬滌寰)從中國的走馬燈、皮影戲和美國卡通中得到啟發,試制動畫廣告片。1926年完成了他們的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1934年他們拍攝了第一部有聲動畫片《駱駝獻舞》,在技術上有了較大進步。1941年萬氏兄弟攝制了大型動畫片《鐵扇公主》,片長80分鍾。它根據中國神話小說《西遊記》改編而成,曾在日本、東南亞地區產生較大影響東北電影製片廠1947年和1948年先後完成的木偶片《皇帝夢》和動畫片《瓮中捉鱉》是標志中國美術片復興的代表作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美術電影得到迅速發展,並在國際影壇上產生重要影響。中國漫畫家特偉從1949年開始從事美術電影工作,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美術電影的主要開拓者和領導人之一,也是動畫片的著名導演。1954年和1956年,他先後導演的《好朋友》和《驕傲的將軍》,是50年代有代表性的動畫片。1955年,錢家駿導演的《烏鴉為什麼是黑的》,是中國第一部彩色動畫片。1960年攝製成功的水墨動畫片是一項重大成就,它把中國傳統的水墨畫形式搬上了動畫片銀幕,由於水墨畫沒有明確的邊緣線,打破了動畫片歷來的繪制方法,是動畫電影史上的一個創舉。特偉、錢家駿分別擔任藝術和技術指導的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和1964年由他們導演的《牧笛》,在國際影壇上獲得很高獎譽。1961~1964年萬籟鳴導演的《大鬧天宮》是一部長達 120分鍾的動畫片,分上下兩集,繪制10萬余張畫面,是一部規模巨大的作品,它創造的孫悟空形像,聞名世界。1979年,王樹忱、嚴定憲、徐景達導演的《哪吒鬧海》(第一部寬銀幕長片),1980年徐景達導演的《三個和尚》,1982年唐澄、鄔強導演的《鹿鈴》等動畫片,都是有世界影響的作品。 木偶片是動畫電影產生後發展起來的一個片種,它在創作方法和藝術形式上與動畫片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20世紀初,美國動畫電影的創始人J.S.布萊克頓曾運用動畫片「逐格攝影」的方法拍攝了一把小刀自動切一條臘腸和一支鋼筆自動進行繪畫的鏡頭。逐漸變動小刀和鋼筆的位置,拍成許多畫格,連續放映時同樣能獲得動的視覺印象。這兩個簡單的實驗,概括了拍攝木偶片的基本原理。1910年,法國的動畫片先驅者E.科爾攝制了木偶片《小浮士德》。17世紀以後,木偶戲在捷克民間廣泛流行。20世紀初,他們的木偶戲藝術已有較高水平。1929年,捷克的K.特律姆爾博士攝制了一部以舞台木偶戲明星卡許帕雷克為主角的木偶片,很有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捷克的木偶電影藝術居世界首位。J.特倫卡是捷克木偶電影家的主要代表,他導演的《好兵帥克》和《仲夏夜之夢》是優秀的代表作。H.梯爾洛娃和K.齊門導演的《聖誕夢》、梯爾洛娃導演的《玩具暴動》、B.波耶爾導演的《多喝了一杯》等。都是捷克木偶片發展史中的重要作品。蘇聯的木偶片也產生較早,1935年,A.普圖什柯將木偶與一個真人演員組合在一起,攝制了《新格利佛游記》,是第一部木偶與真人合成的大型有聲木偶片。此外,法國、德國、匈牙利、日本等,在木偶片創作上也較有影響。
中國木偶電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發展起來的。美術家靳夕是木偶片研製的領導人和著名導演。他導演的《神筆》(1956)、《孔雀公主》(1963)、《一隻鞋》(1959)、《誰唱得最好》(1958)和《阿凡提》(1979,與劉蕙儀合作)等木偶片,在創造木偶藝術風格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此外,尤磊導演的《半夜雞叫》(1964),章超群、詹同導演的《奇怪的球賽》(1979),方潤南導演的《愚人買鞋》(1979),虞哲光、章超群導演的木偶紀錄片《掌中戲》(1962)等都是木偶片中的優秀作品。 剪影片起源於歐洲。受古老的人影戲影響。人在一塊白色的幕布後面表演,通過燈光將演員表演形像投射到幕布上。這種藝術稱為「人影戲」。動畫電影發明後,產生了類似人影戲形式的剪影片。它只能通過一個黑影來演戲。藝術家們必須嚴格而精細地設計人物的每個動作和姿態,以表達角色的情緒。德國的動畫先驅者L.賴尼格從1919年開始,拍攝了《阿赫邁德王子歷險記》、《巴巴格諾》和《卡門》等著名的剪影片。法國的動畫藝術家羅爾培克和歇伐從1920年開始合作,每月攝制一部名叫《電影中的鴨子》的剪影系列片。這是最早的一批剪影片。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民主德國攝制了如《魔鬼的名字》等一批有影響的作品。歐洲的剪紙片主要用於動畫片,在繪畫形式上與動畫片基本相同,有時在一部動畫片中採用一部分剪紙的方法,目的是運用這種簡易方法來代替動畫片中繁重的工作。
中國的剪紙片來源於中國皮影戲和窗花剪紙等民間藝術。皮影戲是中國古老的民間戲劇,相傳在10世紀宋代以後已在民間流行。它用驢皮或牛皮鏤刻成各種人物形像,在白色幕布上由人用支棒操縱表演。演出的節目都是中國傳統戲曲,因此人物和布景的造型具有中國戲曲藝術的裝飾美。中國民間剪紙是反映民間風俗的裝飾圖案。中國剪紙片開始於1958年。藝術家萬古蟾是剪紙片的主要創始人。他導演的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一舉成功。之後他導演的《金色的海螺》(1963)、《人參娃娃》(1961)等,在世界上獲得好評。錢運達導演的《紅軍橋》(1964),胡雄華導演的《狐狸打獵人》(1979),周克勤導演的《猴子撈月》(1981),胡進慶導演的《鷸蚌相爭》(1983),王桕榮導演的《火童》(1984)等。都是中國剪紙片的優秀代表。
中國折紙片開始於1960年。虞哲光導演的第一部折紙片是《聰明的鴨子》。它和1980年拍的《小鴨呷呷》,都是適合幼兒欣賞的作品。折紙片情節簡單,具有兒童情趣。
中國台灣省的美術片自70年代後有所發展,1979年蔡明欽導演了動畫長片《三國演義》。

5. 人體美術的起源發展

人體美術起源於古希臘的競技比賽,最初的形式是為獲勝的裸體運動員塑像,即雕塑。後來涉及到了美術的諸多領域,如繪畫、工藝設計等,上個世紀初西方美術傳入我國,也包括令當時人們尷尬的人體繪畫和雕塑。 「人體」是指人的自然肢體,屬於自然界中生物的一部分,與其他生物處於並列的位置,不帶有主觀色彩傾向且客觀存在的人的軀體。
「裸體」指人的身體中有男女性別特徵明顯的部位,不著衣物或不加以遮掩,屬於社會意義范疇,在特定時空內帶有道德傾向或人文色彩。
(摘自《人體美在哪裡》 吳玉陽 文) 美有自然的美和社會的美,人體美屬於自然美的范疇。人體與自然界中的萬物一樣,都是凝聚靈性的美。花草樹木有它們的美,鳥獸魚蟲有它們的美,山川河流有它們的美,自然而然也就有他(她)的美了。天地間萬物的自然美是通過毫無遮掩的本真顯示出來的。如果給它們人為地加上包裝,這種美就會大打折扣的。人與自然界中的萬物一樣,人體美也是這種本真的美。
人與自然界中的動物是有區別的,不同之處就是人類有文明。人不同於動物,也不同於其他的一切,人是自然界中最偉大的一族。人體的自然美與色情有本質區別的,人體美展現的是人自然之軀的形體美,而色情展現的是動物性的本能。人體與裸體也有共同點:都被用作創作者的模特,在一定程度上,人們不應該鄙視裸體,戴著有色的眼光去看它。
(摘自《人體美在哪裡》 吳玉陽 文)

6. 中國美術史的真正起源

1976年山東諸城呈子遺址出土的龍山文化的蛋殼高柄杯:舊石器時代的粗石器,已能磨光、雕琢、鑽孔,符合對稱、均衡等形式美法則,初具節奏和線條的韻律美。
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中,可以找到中國美術的早期形式,這種形式一直延續直公元前6世紀。早在紅山文化時期,就已經有玉雕的龍形及其他佩飾作品出土,從半坡遺址中可以發現,仰韶時期已經有陶藝存在。早期的陶瓷製品沒有畫上去的圖案,但是有滾花。有很多畫有以對稱形式展開的魚或者人的面部的圖案。
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從幾何紋飾進展到動植物紋樣,其中以仰韶文化和馬家窯文化的彩陶紋樣最為豐富生動。除彩陶之外,具有獨立審美價值的人像、動物陶塑也同時出現。
商、周和春秋時期以富有想像力和裝飾性的青銅器作為這一時期美術成就的標志。中國目前已經發現最早的繪畫為長沙楚墓出土的帛畫《龍鳳仕女圖》以及戰國時期的《御龍圖》。
漢時畫跡今已幾乎無存,最完整的為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描繪了墓主人的地上和地下生活。山東肥城孝堂祠、嘉祥武梁祠石刻尚存,可窺見漢時古拙有力的繪畫風格特徵。
戰國、秦漢,以秦始皇陵兵馬俑和霍去病墓石刻為代表,雕塑藝術成就卓著。繪畫品類繁多,帛畫、壁畫、畫像石、畫像磚,異彩紛呈。篆隸形成中國書法藝術。

7. 藝術的起源有那幾種

1、模仿說

這是一個最古老的理論, 藝術的起源, 開始與古希臘哲學家。這一理論認為, 模仿是人類固有的本質和本能, 藝術源於人類對自然的模仿。在古希臘哲學家看來, 所有的藝術都是模仿的產物。

2、游戲說

游戲說, 藝術源於游戲, 它是一個更有影響力的理論, 在藝術的發生理論, 包括藝術, 其代表性的特點是著名的德國美學家席勒和英國學者斯賓塞, 所以人們也稱之為游戲"席勒-斯賓塞理論"

3、表現說

這一理論認為, 藝術源於人類表達和交際情感的需要, 情感表達是藝術最重要的功能, 也是藝術發生的主要動力。這一理論主要由英國詩人雪萊、俄羅斯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等以及歐洲和英國的一些現代和當代美學家持有。

4、巫術說

巫術說是西方關於藝術起源的理論中最有影響、有勢力的一種觀點。這種理論是在直接研究原始藝術作品與原始宗教巫術活動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最早由英國著名人類學家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書中提出。

這種觀點用實用性來解釋藝術的起源,認為在原始人心目中,最初的藝術有著極大的實用功利價值。

5、勞動說

人們認為藝術起源於勞動。代表性人物: 比切爾、奇倫、麥克斯·德·蘇、普列哈諾夫。正確性: 首先, 勞動是原始藝術的主要表達對象。其次, 史前藝術在勞動生產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上留下了很多印記。然而, 過於關注勞動與藝術的直接關系也有些簡單。

8. 關於美術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包括

在考古學和美術史上,人什常常把原始社會早期的石制生產工具,稱作原始美術或原始造型藝術。這些經過加工的石制生產工具,雖然與天然的石塊大不相同,而且其中物化著人的智慧和才能,體現著人的意志和願望,包含著藝術活動的因素,也同時孕育著人類早期審美意識的胚胎,但是,它完全是為著實用目的而製造的,並不是作為純粹審美意義的藝術活動而出現的。所以,從嚴格意義上講,它並不是人類最早的美術遺物。
現已發現的真正的人類最早的美術遺物,最重要的是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的一些裝飾品(如我國「山頂洞人」的裝飾品)和歐洲的洞穴壁畫,以及一些小型雕刻。這些東西產生的時間約在公元前四、五萬年到公元前二、三萬年之間。在這些人類最早的美術遺物中,最突出的是歐洲的洞穴壁畫和一些小型雕刻。下面,就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一下這些人類最早的美術遺物。

9. 美術的起源、類型和功能

美術:泛指創作佔有一定平面或空間,且具有可視性的藝術,就叫作美術。
它的劃分有多種,一般地包括四大門類:繪畫、雕塑、設計、建築。現代有些學者也把其它的歸納入這個門類里,例如:書法、攝影等。
"美術"這一名詞始見於歐洲17世紀,也有人認為正式出現於18世紀中葉。近代日本以漢字意譯,五四運動前後傳入中國,開始普遍應用。
理念:讓藝術融入生活,融入思維,融入靈魂,活在當下。

熱點內容
少兒美術教室 發布:2024-12-24 10:50:33 瀏覽:126
醉酒女教師 發布:2024-12-24 09:47:19 瀏覽:771
甘肅省安全教育 發布:2024-12-24 08:56:11 瀏覽:582
濟南醫學科學院 發布:2024-12-24 08:12:20 瀏覽:512
盤錦教育 發布:2024-12-24 08:10:01 瀏覽:278
潛水艇美術教案 發布:2024-12-23 14:15:19 瀏覽:458
有一部韓國電影師生戀 發布:2024-12-23 13:40:37 瀏覽:252
goodtime舞蹈教學 發布:2024-12-23 13:09:20 瀏覽:939
女老師和校長 發布:2024-12-23 12:14:57 瀏覽:750
廈門師德考核辦法 發布:2024-12-23 12:04:23 瀏覽: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