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倒裝句文言文

倒裝句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19 06:25:24

文言文中的倒裝句的分類及例句

倒裝句

(一)主謂倒裝

甚矣,汝之不惠!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二)賓語前置

1、動詞賓語前置
⑴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置於動詞前。

古之人不余欺也

世溷濁而莫余知兮

⑵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放在動詞謂語之前

良問曰:「大王來何操?」

沛公安在?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⑶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以加重語氣。
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去我三十里,唯命是聽。
2、介詞賓語前置

⑴疑問代詞作賓語,一般放在介詞之前。

王問:「何以知之?」

微斯人,吾誰與歸?

⑵介詞賓語不是疑問代詞,但是為了強調它,也放在介詞的前面,這種情況最常見的是介詞「以」的賓語前置。

余是以記之

曼辭以自飾

⑶介詞賓語是方位詞,也放在介詞前面。
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

(三)定語後置 中心詞是名詞,其後常有「之」字,後置的定語是動詞性或形容詞性的,其後常有「者」字。

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國之孺子之游者,無不哺也

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四)介詞結構後置(狀語後置)
私見張良,具告以事

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青出於藍而青於藍

㈡ 古文中倒裝句的類型有哪些

1、主謂倒裝

也叫謂語前置或主語後置。古漢語中。謂語的位置也和現代漢語中一樣,一般放在主語之後,但有時為了強調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在一些疑問句或感嘆句中,就把謂語提前到主語前面。

2、賓語前置

否定句中代詞充當賓語、疑問代詞充當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為提賓標志時,賓語通常都要前置。

3、定語後置

古漢語中有時為了突出修飾語,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

文言文中,定語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詞前邊,但有時為了突出中心詞的地位,強調定語所表現的內容,或使語氣流暢,往往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

4、介賓結構後置

(也叫狀語後置)

用介詞「於」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後置,譯成現代漢語時,除少數譯作補語外,大多數都要移到動詞前做狀語。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後置,在今譯時,一般都前置做狀語。

(2)倒裝句文言文擴展閱讀

現代漢語中常見的倒裝句有:主語和謂語倒置,定語、狀語和中心語倒置。倒裝句主要是為了能夠強調某一事物。

1、主謂

主語在前,謂語在後,這是正常的、一般的語序。有時也會顛倒過來,謂語前置,這是最常見的變式句,這種現象常見於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謂語和主語之間一般有停頓,書面上用逗號隔開。構成:「謂——主」格。

2、定語狀語後置

定語、狀語在中心語前,這是正常的、一般的語序。有時也會放到中心語之後。後置的定語、狀語限於一些「的」字短語、形容詞、副詞和介詞短語。構成:「中心語——定/狀語」格。

㈢ 古文中的倒裝句是什麼

賓語前置 定語後置之類的
賓語前置:句讀(doù)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否)焉。(之,賓語提前的標志) 《師說》
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鍾山記》蘇軾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 《離騷》屈原
東望愁泣,若不自勝。 《柳毅傳》李朝威
見大王愛女牧羊於野,所(代詞,「之人」)不忍視。 《柳毅傳》李朝威
是以後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 《齊桓晉文之事》〈孟子〉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齊桓晉文之事》〈孟子〉
而良人未之知也。 《齊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定語後置
在古漢語中將定語移置在中心詞之後的現象。定語後置一般有三種情況:
1)、中心詞+定語+者或中心詞+之+定語+者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石鍾山記》)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五人墓碑記》張溥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愚公移山》〈列子〉

2)、中心詞+之+形容詞(定語)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勸學》)
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涉江》)
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3)、中心詞+數量詞(定語)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
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鴻門宴

㈣ 文言文倒裝句有哪幾種,有什麼具體的例子

文言文中的倒裝句比較多,有定中倒裝句、動賓倒裝句、介詞短語倒裝句、主謂倒裝句等。

(一) 定中倒裝句

在一般情況下,定語應該放在中心詞前面,如"彼童子之師","師"是中心詞,定語"彼童子"處在中心詞前面。但是,中心詞也可以處在中心詞後面,形成中心詞在前,定語在後的句式,這就是定中倒裝句。如:

(1)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2)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一蟲,自名"蟹殼青",日與子弟角,無不勝。(《促織》)

(3)豫州軍雖敗於長坂,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赤壁》)

(4)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師說》)

(1)的"一片"是定語,處在中心詞"孤帆"的後面,(2)的"好事者"是定語,修飾的是中心詞"少年"。 "少年"前頭還有定語"村中"。(3)的"還者" 是修飾中心詞"戰士"的。(4)的"師"是中心詞,前面定語?quot;彼童子",後面定語是"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師"的前後都有定語。

(二) 動賓倒裝句

在一般情況下,動詞在前,賓語在後,這是漢語的語法規律。可是,有時候動詞和賓語也可以倒裝,讓賓語處在到動詞前面。在文言文當中,動賓倒裝句是很有規律的,大約有三種情況。

1、否定句賓語提前

這樣的句子必須是否定句;有了否定的條件,賓語就可以提到動詞之前。如:

(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鍾山》)

(2) 世溷濁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涉江》)

(3) 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隆中對》)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齊桓晉文之事》)

這些句子都是否定句,否定詞是"不、莫、未"。(1)是"古人沒有欺騙我";動詞是"欺",賓語是"余"。(2)是"這個世界真渾濁,不能理解我";"知"是動詞,"余"是賓語。(3)是"當時的人並不認可他"; 動詞是"許" ,賓語是"之"。(4)是"但是這樣還不能做王,沒有這樣的事";動詞是"有",賓語是"之"。

2、 疑問句賓語提前

這種倒裝句式的先決條件是,必須是個疑問句,而且是疑問代詞做賓語。有了這個先決條件,疑問代詞賓語就得提到動詞前面去。

(1)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2)沛公安在?(《鴻門宴》)

(3)客何為者?(《鴻門宴》)

(4)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論語》)

(5)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

這些句子都是疑問句,疑問代詞都是"何",這個"何"就提到了動詞前面。(1)是"操何"(帶來了什麼),(2)是"在安"(在哪兒),(3)是"為何"(做什麼),(4)是"有何"(有什麼),(5)是"至何"(到哪兒)。

3、 用"之"幫助把賓語提前

這種句式,也必須是疑問句,

(1)宋何罪之有?(《公輸》)

(2)何功之有哉?(《信陵君》)

(3)何陋之有?(《陋室銘》)

這種句式的特點是動詞"有"在賓語後面,賓語在前面,動詞和賓語之間有"之"。"何"是定語。(1)是"宋國有什麼罪?"(2)是"有什麼功勞?"(3)是"有什麼簡陋呢?"

動賓倒裝句主要有否定句賓語提前、疑問句賓語提前、用"之"幫助把賓語提前這么三種情況。還有一些別的情況。如:"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屈原》)""自佐"是"輔佐自己"。"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浪淘沙》)""多情應笑我"是"應笑我多情",賓語"多情"也提到了賓語的前面。

此外,還有其他的辦法組成倒裝句。如:"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屈原列傳》?quot;這里不是用"之"幫忙,而是用"一"幫助把賓語提到動詞前面去。

(三) 介詞短語倒裝句

介詞短語倒裝句有兩種情況。

1、介詞短語後置句

介詞短語後置句的特點是,應該在動詞前面的介詞短語,卻放在了動詞後面。"試以豬鬣撩撥蟲須,仍不動。(《促織》)"介詞短語"以豬鬣"放在動詞"撩撥"的前面,這是正常的次序。如果介詞短語放在動詞的前面,說成"試撩撥蟲須以豬鬣",就成了介詞短語倒裝句。

(1)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師表》)

(2)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得道多助》)

(3) 皆不可限以時月。緣土氣有早晚,天時有愆伏。(《采草葯》)

(4) 及滑,鄭商人弦高將市於周,遇之。(《崤之戰》)

?(1)是"故臨崩以大事寄臣",(2)是"不以封疆之界域民",(3)是"皆不可以時月限",(4)是"鄭商人弦高將於周市"( 鄭商人弦高將在周這個地方做買賣)。

2 、介詞賓語前置句

介詞短語倒裝句還包括介詞短語本身倒裝。在一般情況下,介詞總是在前面,介詞賓語總是在後面。可是有時候,介詞在後,介詞賓語在前,跟動賓倒裝句的情況很相似。這就是介詞賓語前置句。

(1)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

(2)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廉頗》)

(3) 問:"何以戰?"(《曹劌》)

怎麼判斷文言文中什麼是倒裝句是什麼到裝

古漢語的倒裝句有下面幾種情況:

1、主謂倒裝

在感嘆句或疑問句中,為了強調謂語而將它放到句首,以加強感嘆或疑問語氣。主謂倒裝也叫謂語前置或主語後置。古漢語中。謂語的位置也和現代漢語中一樣,一般放在主語之後,但有時為了強調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在一些疑問句或感嘆句中,就把謂語提前到主語前面。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譯文:「你太不聰明了」

2、定語後置

古漢語中有時為了突出修飾語,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文言文中,定語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詞前邊,但有時為了突出中心詞的地位,強調定語所表現的內容,或使語氣流暢,往往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

例如: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吃掉一石小米。)

3、賓語前置

否定句中代詞充當賓語、疑問代詞充當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為提賓標志時,賓語通常都要前置。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放置於動詞或介詞之後。

例如: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裝。

4、狀語後置

現代漢語中狀語置於謂語之前,若置於謂語之後便是補語。但在文言文中,副詞、形容詞、動詞片語、介賓片語等用在謂語後面(如果謂語後面有賓語,則用在賓語後面)。是單音節詞的,前面無語音停頓,書面上不用逗號隔開;是多音節詞或片語的,前面有語音停頓,書面上用逗號隔開。意義上對謂語起修飾限製作用,就是狀語後置。

(5)倒裝句文言文擴展閱讀:

文言文中其他幾種特殊句式:

1、判斷句

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表示判斷的句子,叫判斷句。

現代漢語一般是在主語和謂語之間用判斷動詞「是」來表示判斷的。但在古漢語里,「是」多作代詞用,很少把它當作判斷詞用。因此,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藉助語氣詞來表示判斷。

2、被動句

在古漢語中,主語是謂語所表示行為的被動者的句式叫被動句。

3、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一詞語或某種成分的現象,是古今共有的。不過,文言里這種現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現代漢語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在古文中也經常被省略。

㈥ 文言文中的倒裝句

文言文中的倒裝句比較多,有定中倒裝句、動賓倒裝句、介詞短語倒裝句、主謂倒裝句等。

(一) 定中倒裝句

在一般情況下,定語應該放在中心詞前面,如"彼童子之師","師"是中心詞,定語"彼童子"處在中心詞前面。但是,中心詞也可以處在中心詞後面,形成中心詞在前,定語在後的句式,這就是定中倒裝句。如:

(1)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2)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一蟲,自名"蟹殼青",日與子弟角,無不勝。(《促織》)

(3)豫州軍雖敗於長坂,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赤壁》)

(4)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師說》)

(1)的"一片"是定語,處在中心詞"孤帆"的後面,(2)的"好事者"是定語,修飾的是中心詞"少年"。 "少年"前頭還有定語"村中"。(3)的"還者" 是修飾中心詞"戰士"的。(4)的"師"是中心詞,前面定語?quot;彼童子",後面定語是"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師"的前後都有定語。

(二) 動賓倒裝句

在一般情況下,動詞在前,賓語在後,這是漢語的語法規律。可是,有時候動詞和賓語也可以倒裝,讓賓語處在到動詞前面。在文言文當中,動賓倒裝句是很有規律的,大約有三種情況。

1、否定句賓語提前

這樣的句子必須是否定句;有了否定的條件,賓語就可以提到動詞之前。如:

(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鍾山》)

(2) 世溷濁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涉江》)

(3) 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隆中對》)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齊桓晉文之事》)

這些句子都是否定句,否定詞是"不、莫、未"。(1)是"古人沒有欺騙我";動詞是"欺",賓語是"余"。(2)是"這個世界真渾濁,不能理解我";"知"是動詞,"余"是賓語。(3)是"當時的人並不認可他"; 動詞是"許" ,賓語是"之"。(4)是"但是這樣還不能做王,沒有這樣的事";動詞是"有",賓語是"之"。

2、 疑問句賓語提前

這種倒裝句式的先決條件是,必須是個疑問句,而且是疑問代詞做賓語。有了這個先決條件,疑問代詞賓語就得提到動詞前面去。

(1)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2)沛公安在?(《鴻門宴》)

(3)客何為者?(《鴻門宴》)

(4)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論語》)

(5)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

這些句子都是疑問句,疑問代詞都是"何",這個"何"就提到了動詞前面。(1)是"操何"(帶來了什麼),(2)是"在安"(在哪兒),(3)是"為何"(做什麼),(4)是"有何"(有什麼),(5)是"至何"(到哪兒)。

3、 用"之"幫助把賓語提前

這種句式,也必須是疑問句,

(1)宋何罪之有?(《公輸》)

(2)何功之有哉?(《信陵君》)

(3)何陋之有?(《陋室銘》)

這種句式的特點是動詞"有"在賓語後面,賓語在前面,動詞和賓語之間有"之"。"何"是定語。(1)是"宋國有什麼罪?"(2)是"有什麼功勞?"(3)是"有什麼簡陋呢?"

動賓倒裝句主要有否定句賓語提前、疑問句賓語提前、用"之"幫助把賓語提前這么三種情況。還有一些別的情況。如:"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屈原》)""自佐"是"輔佐自己"。"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浪淘沙》)""多情應笑我"是"應笑我多情",賓語"多情"也提到了賓語的前面。

此外,還有其他的辦法組成倒裝句。如:"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屈原列傳》?quot;這里不是用"之"幫忙,而是用"一"幫助把賓語提到動詞前面去。

(三) 介詞短語倒裝句

介詞短語倒裝句有兩種情況。

1、介詞短語後置句

介詞短語後置句的特點是,應該在動詞前面的介詞短語,卻放在了動詞後面。"試以豬鬣撩撥蟲須,仍不動。(《促織》)"介詞短語"以豬鬣"放在動詞"撩撥"的前面,這是正常的次序。如果介詞短語放在動詞的前面,說成"試撩撥蟲須以豬鬣",就成了介詞短語倒裝句。

(1)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師表》)

(2)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得道多助》)

(3) 皆不可限以時月。緣土氣有早晚,天時有愆伏。(《采草葯》)

(4) 及滑,鄭商人弦高將市於周,遇之。(《崤之戰》)

?(1)是"故臨崩以大事寄臣",(2)是"不以封疆之界域民",(3)是"皆不可以時月限",(4)是"鄭商人弦高將於周市"( 鄭商人弦高將在周這個地方做買賣)。

2 、介詞賓語前置句

介詞短語倒裝句還包括介詞短語本身倒裝。在一般情況下,介詞總是在前面,介詞賓語總是在後面。可是有時候,介詞在後,介詞賓語在前,跟動賓倒裝句的情況很相似。這就是介詞賓語前置句。

(1)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

(2)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廉頗》)

(3) 問:"何以戰?"(《曹劌》)

㈦ 文言文中的倒裝句的分類及例句

文言文倒裝句主要來有四源種:(1)主謂倒裝。在感嘆句或疑問句中,為了強調謂語而將它放到句首,以加強感嘆或疑問語氣。甚矣,汝之不惠;快哉,此風。(2)賓語前置。否定句中代詞充當賓語、疑問代詞充當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為提賓標志時,賓語通常都要前置。何陋之有;古之人不余欺也(3)定語後置。古漢語中有時為了突出修飾語,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唯利是圖
(4)介賓結構後置。何以知之;掭以尖草

㈧ 文言文句式的倒裝句

文言文中的倒裝句,是相對於現代漢語的句序而言的,基於此,我們將文言倒裝句式分為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主謂倒裝等。
1.賓語前置
所謂賓語前置,就是通常作賓語的成分,置於謂語動詞的前面,以示強調。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賓語。賓語前置通常分為四種情況。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大王來何操?」
(2)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藉助「之」「是」將賓語提前。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未之多見也。」
(4)介賓短語中賓語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語後置
通常定語應該放置於中心詞的前面,但文言語句中卻有很多句子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強」都是後置定語。文言中的定語後置有以下幾種情況。
(1)中心詞+定語+者或中心詞+之+定語+者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石鍾山記》)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五人墓碑記》張溥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愚公移山》〈列子〉
( 2)中心詞+之+形容詞(定語)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勸學》) 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涉江》) 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3)中心詞+數量詞(定語)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 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鴻門宴》)
3.介賓短語後置 (狀語後置)
文言文中,介詞結構作狀語往往都會置於句後作補語。如:「貧者語於富者曰」「於富者」就是置於句後作補語的介賓短語。
標志詞:於、以
4.主謂倒裝
這種情況很少,往往是為了表示強烈的感嘆。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國。」
[小練習]判斷下列各句中的句式。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王無異於百姓之以王為愛也。
③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④何由知吾可也?
⑤甚矣,烏紗之橫,皂隸之俗哉!
⑥欲祠韋蘇州、白樂天諸公於其中
⑦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
⑧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惡。

㈨ 文言文主謂倒裝句

主謂倒裝
這種情況較為少見,往往是為了強調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在一些句子中才出現倒裝現象,這類句子一般是感嘆句或疑問句。
例1:「甚矣,汝之不惠。」正確語序為「汝之不惠,甚矣!」意思是「你太不聰明了。」
例2「美哉,我少年中國。」 正確語序為「我少年中國,美哉!」意思是:「我的少年中國,美麗啊。」
例3「如鳴佩環」 正確語序為「如佩環鳴」,意思是:「像玉佩玉環相碰時發出的清脆聲音。」
例4「豐年留客足雞豚」中的「足雞豚」, 正確語序為「雞豚足」,意思是:「雞、豬豐足。」
例5「卷石底以出」 正確語序為「石底卷」,意思是:「石底翻卷過來。」
如果為了某種目的,把謂語放在主語的前面,並且能夠恢復「主•謂」次序而意思不變的,就可以看作是主謂倒裝。

㈩ 初中文言文中倒裝句的類型是什麼

初中文言文中倒裝句只需要掌握4種即可。

分別是: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專定語後屬置、狀語後置。

熱點內容
少兒美術教室 發布:2024-12-24 10:50:33 瀏覽:126
醉酒女教師 發布:2024-12-24 09:47:19 瀏覽:771
甘肅省安全教育 發布:2024-12-24 08:56:11 瀏覽:582
濟南醫學科學院 發布:2024-12-24 08:12:20 瀏覽:512
盤錦教育 發布:2024-12-24 08:10:01 瀏覽:278
潛水艇美術教案 發布:2024-12-23 14:15:19 瀏覽:458
有一部韓國電影師生戀 發布:2024-12-23 13:40:37 瀏覽:252
goodtime舞蹈教學 發布:2024-12-23 13:09:20 瀏覽:939
女老師和校長 發布:2024-12-23 12:14:57 瀏覽:750
廈門師德考核辦法 發布:2024-12-23 12:04:23 瀏覽: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