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學科資源

學科資源

發布時間: 2020-11-19 06:30:18

A. 藝術學科教學如何整合開發利用資源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顯著變化是拓展和整合了課程資源,要求學校積極開發並合理利用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上好音樂、美術課不能僅僅單純的依靠其自身的課程資源,特別是面對當今的現代音樂、美術教育,再不是孤立的存在於教育系統中,它需要與教育系統中的各個學科、各類資源相結合,使藝術學科課堂教學能夠體現藝術的本質,真正能發揮藝術教育的審美功能。
在實施課程中,教師應樹立新的課程資源觀,發揮課程資源的作用,挖掘一切對藝術教育教學工作有利的相關資源與藝術學科課程、教學內容整合融為一體,形成師生共同開發、豐富、整合課程資源的過程。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利用課程資源的引導者。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應該圍繞學生的學習,引導幫助學生走出教科書,走出課堂和學校,充分利用校內外各種資源,在社會的大環境里學習和探索。
首先,要作到藝術學科內部課程資源的整合。它包括:音樂、美術自身資源、課程標准、教材、音響、圖象資料等。課程標準是國家根據國情而統一制定的綱領性文獻,藝術學科教師都要以此為准繩,落實於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教材是根據課程標准來編寫的,是有較高學識和一定實踐經驗的專家學者參與編寫的,具有科學性和系統性,覆蓋面大,資源相對豐富的特點,它集中地反映課程的基本理念,是課堂教學的主要資源。
其次,是與相關藝術門類課程資源的整合。音樂、美術與藝術門類課程資源的整合,為教師的教學工作開闊了思路,為教師的教學過程拓寬了領域。各學科知識相互融合滲透、相互補充,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音樂、美術藝術全新的教學模式是在教學中經常以音樂、

B. 什麼是學科門類,學科大類,專業

學科門類,對具有一定關聯學科的歸類,是授予學位的學科類別。

學科大類,即一級學科,包括以下2種提法:

1、教育部《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在高等學校研究生教育體系設置中,一級學科是學科大類,二級學科是其下的學科小類。

2、國家標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學科分類與代碼國家標准》(GB/T 13745)。它是經國家技術監督局批准,由國家科委與技術監督局共同提出,國家技術監督局於1992年11月1日正式在北京發布該標准。

專業,高等教育培養學生的各個專門領域,大學為了滿足社會分工的需要而進行的活動。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專業的本質內涵,表明了專業的范圍、對象和功能,而「專門領域」是大學區別於其他層次教育的特徵之一。



(2)學科資源擴展閱讀

專業歷史發展

1、專業的開創,以工具為代表的先進技術的開創

人類的石器時代、銅器時代、鐵器時代,直到古代中國著名的四大發明,原始的石匠、銅匠、鐵匠、木匠等,作為原始的專業雛形,仍然流行於家庭作坊。

2、現代專業的發端,以蒸汽機為代表的工業革命開創了人類的現代專業的發端

現代工業的發明大王愛迪生為人類貢獻了非常多的發明,包括至今仍然使用的白熾燈、電話;出現了工廠、作坊等為單元的工業原始結構。在這些地方,長期從事不同的產品加工和服務分工,出現的是現代工業專業化分工的原型。

3、現代專業的出現,以教育、工業等現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為代表的現代專業的出現

由於大量的社會化分工,不斷的催生了教育實踐和工業、商業實踐,為某一特定的人群的工作的名稱和工作內容的規劃、設計、研究,促進了新職業的專業化理念傳播。

4、現代化專業模式,以專業化的培訓、教育、人才培養為代表的現代化專業模式

由於規模化的工業發展,需要對於某種特定的技能、技術、科學理論、科學研究、科學試驗、科學檢測、科學評測的人才群體,進行大規模的人才人力輸出,滿足社會和企業的巨量需求,所以奠定了現代的、信息化條件下的專業的基本概念。

5、專業的分化和合並,專業的高度發展的結果就是專業的分化和合並

由於社會科學技術的高度迅猛發展,人類在享受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同時,出現了傳統的專業的發展變化,伴隨高科技化的逐步前進,不斷的分化出新的專業,並且轉變為大量的社會和企業職業需求,人們呼喚更加專業的引導及服務,並且提高專業的科技含量,比如:防靜電行業、工業自動化培訓。

6、知行合一,專業之本實踐道

專業知識的積累靠人類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專業的本質是科學與規范人類的知與行。知行合一於具體專業的項目計劃及領域邊界之內方謂達之作業規范。

C. 一級學科和二級學科有什麼區別,比如清華大學研究

一級學科是學科大類,二級學科是其下的學科小類,也就是專業。

1.我國學科目錄分為學科門類、一級學科(本科教育中稱為「專業類」,下同)和二級學科(本科專業目錄中為「專業」,下同)三級。

2.一級學科,包括以下2種提法:①教育部《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在高等學校研究生教育體系設置中,一級學科是學科大類,二級學科是其下的學科小類。根據2011修訂版,共設13個學科門類(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軍事學、藝術學)、110個一級學科。例如,理學下有數學物理學、地理學等十餘個一級學科。②國家標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學科分類與代碼國家標准》(GB/T 13745)。它是經國家技術監督局批准,由國家科委與技術監督局共同提出,國家技術監督局於1992年11月1日正式在北京發布該標准。1993年7月1日正式實施此標准。根據2009修訂版,共設5個門類(自然科學類、農業科學類、醫葯科學類、工程與技術科學類、人文與社會科學類)、58個一級學科。例如,自然科學類下有數學、物理學、地球科學等八個一級學科。

3.二級學科是指,一級學科再下設若干二級學科,如數學下設基礎數學、計算數學等5個二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就授至二級學科,一般意義上的博碩士點數指的就是可以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二級學科的數目。

D. 簡介「CALIS重點學科網路資源導航門戶」的功用。

目的是將網際網路中相關重點學科的最優秀的網站信息提供給讀者,幫助高校科研人員快速、准確地獲取所需的相關權威機構、出版物、專家、學術動態等信息.

E. 如何以學科為基礎加快「雙一流」建設

一是學科建設的內涵是人才培養、學術團隊、科研創新「三位一體」內,必須突出人才培養、原始容創新和影響力的核心任務,將學術探索和服務國家需求相融合,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建設性社會影響的重大突破。

四是強調學科帶頭人引領作用,既看重學術造詣,也看重道德品質,既注重前沿方向的把握,也關注組織能力建設,打造銜接有序、結構合理的高水平人才團隊和梯隊。五是創新學科組織模式,以服務需求為目標,以問題為導向,按照內在聯系組建學科群,打破傳統學科之間的壁壘,加強學科協同交叉融合,構建協同共生的學科體系。

F. 學科建設中,最有優勢的學科是哪些

高校優勢學科:內涵、意義與建設
劉國瑜
摘要: 作為實體化的學術組織,高校優勢學科應具有高水平的學科隊伍、完備的物質技術基礎、良好的運行機制並做出重要的社會貢獻。優勢學科對於高校發展的意義突出表現在:支撐學校美譽度,吸引優秀師生,贏得社會支持,帶動其他學科發展。推進高校優勢學科建設,需創新管理體制機制,引育青年領軍人才,組建優勢學科群,大力推進協同創新,著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 高校 優勢學科 學科建設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相繼實施了「211工程」「985工程」以及「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和「特色重點學科」等項目,與此同時,許多省市也對高校的學科建設進行了重點投入,這些舉措有力地促進了優勢學科與高水平大學建設。目前,大力推進優勢學科建設,盡快建成一批高水平大學,已成為全國上下的廣泛共識。並且,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建設優勢學科和高水平大學的任務愈加緊迫。為更好地促進高校優勢學科建設,本文試就高校優勢學科的內涵、意義與建設作一探討。
一、高校優勢學科的內涵
高校優勢學科是指高校在長期辦學過程中形成的、相對其他高校同類學科處於優勢地位、並得到社會公認和好評的學科。然而,這種籠統而模糊的認識既無助於人們把握高校優勢學科的內涵,也無益於高校優勢學科的建設。高校中的學科既指以知識系統為基礎的學科,又指以具體的院系建制為依託的學科。作為前者,它是一個按知識門類劃分的學術體系;作為後者,它是一個組織實體,有自己的機構建制、力量配置、運行機制等[1]。也正是基於後者,不同高校中的同類學科表現出不同的發展水平和特色。因此,我們可結合學科組織的要素,對高校優勢學科的內涵作進一步的分析。
(一)擁有高水平的學科隊伍
學科隊伍是學科的第一資源,是決定學科質量的關鍵因素。學科隊伍包括學科帶頭人和學術梯隊,其中學科帶頭人是核心,決定著一個學科的興衰。優秀的學科帶頭人是學科的旗幟,因其具有較高的學術造詣和較強的組織才能,能夠提出本學科的發展願景,並能帶領學科隊伍搶抓發展機遇佔領學術制高點。當然,一個學科的進步與發展僅靠學科帶頭人的個人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有圍繞學科帶頭人形成的學術梯隊,它們能使學科帶頭人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彰顯,是推動學科發展的堅實力量。因此,擁有國際或國內公認的優秀學科帶頭人和高水平的學術梯隊是高校優勢學科的首要特徵。
(二)具有完備的物質技術基礎
高校學科組織的運行是以學科帶頭人為代表的學科隊伍,藉助於一定的物質技術基礎,圍繞一定的學科方向,實現知識的生產、傳遞、融合與應用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一定的物質技術基礎是學者進行學術活動必不可少的支撐條件。特別是現代科學研究對高性能儀器、設備以及資金、信息等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能否取得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研究所需的支撐條件是否得到滿足。因此,充足的學術活動經費、先進的儀器設備、良好的現代化信息保障體系等是學科不斷發展和壯大的重要保證,也是高校優勢學科實力和水平的象徵。
(三)具有良好的運行機制
高校學科組織的運行機制是學科組織內部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的運作方式,或者說是協調學科組織內部各要素之間相互關系的一種運作方式[2]。良好的運行機制不僅能凝聚學科成員的智慧和力量,使不同的學術個體組成更為有效的整體,實現目標協同,朝著既定的學科發展目標前行,而且能有效整合學科要素,促進學科組織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提高學科要素投入的效率與效益。因此,良好的運行機制,既是實現學科發展目標的重要保障,也是高校優勢學科的重要特徵。
(四)做出重要的社會貢獻
為了解不同高校中同類學科的綜合實力和比較優勢,人們常藉助於一定的指標體系對學科進行綜合評價。雖然對高校學科的評價可以從師資隊伍與資源、科學研究水平、人才培養質量、經濟文化貢獻、國際學術聲譽等方面進行,但歸根結底取決於學科的社會貢獻,即學科的學術創新能力、人才培養能力和直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因此,只有培養出社會需要的高質量人才,產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供高質量的社會服務,對國家和民族乃至全人類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並得到同行和社會認可的學科,才能被稱為優勢學科。
二、優勢學科之於高校發展的意義
高校依賴於學科而建立,提升高校辦學水平,關鍵是抓好學科建設。一所高校如果沒有合理的學科結構和若干個在國內外有影響的優勢學科,是建不成高水平大學的。優勢學科之於高校發展的意義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支撐學校美譽度
發展自身優勢,樹立良好形象,提高學校知名度和美譽度,是高校走向成功的關鍵因素,而這取決於其學科特別是優勢學科的水平。優勢學科是一所高校被社會認可的重要標志,無論是在學術界還是其他領域,當人們談及某一所高校時,都會有意或無意地與其擁有的優勢學科聯系起來。縱觀世界許多著名大學,它們都是因為優勢學科的顯現及其實力的不斷提升而擴大了學校的社會影響,且因在某些學科領域取得了獨特成就而贏得了較高的社會聲譽。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就是因為其生物原子工程學科的迅速崛起而很快世界著名的。所以,有特色、高水平的學科是高校的代表性「名片」,在標示學校相對優勢,顯示學校辦學實力,彰顯學校辦學特色,贏得社會的信任和贊美等方面,起著決定性作用。
(二)吸引優秀師生
「一所大學要實現卓越,第一或許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決定因素就是擁有眾多的優秀教師和學生」[3]。對於任何一所追求卓越的大學來說,必須增強對高水平師資和優秀生源的吸引力,而這依賴於高水平的學科平台。首先,高水平的學科平台有利於吸引、匯聚高水平師資。因為學者們深知,只有置身於高水平的學科平台,才可能形成人才聚集效應,才容易產生創造性成果,進而實現自身持續的學術進步。這種判斷和預期,無疑會使高水平學科平台對高水平人才產生強大吸引力。其次,高水平的學科平台有利於吸引具有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一方面,優秀考生在選擇高校時都會了解各高校的學科水平,盡可能地選擇那些學科排名靠前、聲望較大的高校。另一方面,高水平的學科擁有出色的科學家,這對任何要進入該研究領域的年輕人無疑是一種無法抗拒的力量。總之,優勢學科有利於實現「卓越吸人才,人才促卓越」的滾雪球效應,促進學校卓越發展。
(三)贏得社會支持
高校作為一種公共服務機構,其生存與發展必須以提供服務(人才、知識)的數量和質量為依據取得社會(政府、企業等)的支持(資金、信譽、期望等),這些支持作為收益(經濟收益或信譽收益)又進一步擴大了高校服務數量和質量的「可能性邊緣」,從而促進高校的建設與發展[4]。也就是說,高校必須通過提供服務取得社會的支持而求得自身的生存與發展。然而,高校在多大程度上贏得社會的支持則取決於其提供服務的能力,而這又依賴於學科優勢。因為優勢學科在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方面具有較高的水平,它們既容易贏得政府的青睞和支持,也更容易從政府部門爭取到競爭性科研與學科建設經費。此外,優勢學科在運用知識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難題等直接服務社會方面也具有優勢,這也使得其更容易贏得政府、行業、企業等的支持。總之,優勢學科更容易贏得社會各界的支持,從而使其領先地位得到進一步強化。
(四)帶動其他學科發展
提升整體學科實力,是全面提升高校辦學質量和水平的基礎。然而,辦學資源有限,一所高校不可能在很多領域同時取得優勢。這就決定了高校的學科建設必須考慮先後和有所側重,這既是建成優勢學科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有效提升學校整體學科水平的有效途徑。因為,通過選擇幾個學科,集中力量,重點建設,使其率先形成優勢,成為優勢學科後,其他學科的水平也會得到提升。一方面,優勢學科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成功經驗,可以為其他學科的建設提供借鑒,促使其他學科提高思想認識,明確學科建設思路,形成有效的建設措施,加快建設與發展;另一方面,優勢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既能拓展自身的研究領域,促進自身的發展,又能發揮優勢學科的輻射作用,帶動其他學科的建設。
三、高校優勢學科建設的主要路徑
優勢學科並不是凝固不變的,而是一個動態的概念。現有的優勢學科既會因優勢的不斷發展與完善而繼續保持優勢地位,也會因優勢的逐漸削弱甚至喪失而衰退為一般學科。因此,優勢學科建設「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需要長期不懈地努力和堅持。加強優勢學科建設,關鍵在於進一步培育學科優勢,讓其優勢更加突出。具體地說,應著力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創新管理體制機制
優勢學科建設不僅涉及到學科方向凝練、隊伍建設、平台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等環節,而且還包括學校與主管部門、地方政府及社會之間的溝通與協調。也就是說,優勢學科建設不是某個部門、某個院系、某個學科的事情,牽涉到眾多部門和人員。這就要求高校創新學科管理體制機制,努力形成從校領導到相關職能部門、院系和學科通力合作的局面。首先,要落實優勢學科建設領導責任,建立由校長牽頭、分管校領導具體負責、相關職能部門和學院負責人及學科帶頭人參加的領導小組,負責優勢學科建設的協調推動、過程管理和督查考核,保證優勢學科建設工作在常態下有條不紊地進行。其次,要建立起以打造學科新優勢為主線的學科資源配置機制,保障優勢學科建設所需的人力、財力與物力資源。第三,要努力營造有利於人才成就事業的良好環境,為他們充分施展才華提供機會和平台,使他們的創新潛能得到充分釋放,更大程度地激發學科建設活力。
(二)引育青年領軍人才
人才特別是青年科技英才是學科建設的關鍵資源,關乎學科的長遠發展和命運。有學者對1500年—1960年全世界1249名傑出自然科學家和1928項重大科學成果進行統計分析後發現,自然科學發明的最佳年齡段是25~45歲,峰值為37歲[5]。因此,高校優勢學科建設應充分利用國家、部、省(市)各類人才計劃,把引進和培育青年領軍人才作為重點任務,促進高水平學科隊伍建設。一是積極從海外引進學科急需、享有較高學術聲譽的青年科學家,以其為領軍人物凝聚一批海內外學術骨幹,構建起結構合理的人才梯隊,真正開展學科前沿問題的研究,推進知識體系的不斷豐富和發展,以理論創新強化學科的學術優勢地位;二是對已表現出很好的學術實力和發展潛力的優秀青年教師,資助他們到相應學科領域水平突出的國家和地區的高水平大學、科研機構進行學術研修和交流,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和國際化水準,培養和造就一批富有創新能力的青年骨幹教師和具有國際影響的學科領軍後備人才,不斷壯大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隊伍。
(三)組建優勢學科群
學科融合不僅是學科發展的趨勢,也是學術研究產生重大創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徑。因為,「學科研究本身在越來越深入自己的對象時,就接近這樣一個界限,這個界限表明,構成其他學科對象的屬性和過程在客觀上包含在這一對象中……不去考察似乎與這一對象完全無關的屬性和現象,就不可能認識構成該學科本身對象的那些現象」[6]。高校中的各個學科雖因研究對象的不同而有著各自的邊界,但這種邊界並不是絕對的,相互之間存在不同程度的共生關系,它們在爭奪有限資源的同時,也能從對方獲得各自發展所需的學術「營養」。學科群是在高校組織內部,根據學科發展的內在聯系,將若干關系密切、互動性強的學科以一定形式結合而成的學科群體。作為消解學科邊界的一種組織設計,學科群適應了科學技術綜合化發展的需要,是學科建設的有效模式。因此,高校優勢學科建設應按照內在聯系緊密、優勢互補的原則,積極組建由優勢帶頭學科、基礎支撐學科、相關配套學科、新興交叉學科同存共榮的學科群,促進學科間的協同與互動,增強學科的群體效應和共生效應,為優勢學科的建設營造良好的學科生態。通過各學科之間的互相支撐、互為補充、深度融合,在進一步提升優勢學科水平的同時,帶動相關學科的發展,最終實現學科的整體優化和可持續發展。
(四)大力推進協同創新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主體協同創新已成為提升高校學科建設水平的新途徑。實踐中,我們也經常看到,許多學科依循原有學科傳統,不溫不火,一旦通過產學研協同創新,就能發現新的學科前沿領域和新的知識增長點,就能迅速實現學科知識的更新、發展成優勢研究領域,在已有學科基礎上生發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有我精」的特色和優勢[7]。因此,高校優勢學科建設應以需求導向驅動學科創新,密切關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需求,主動加強與科研機構、企業的聯系,通過開展深度合作,建立協同創新的戰略聯盟,在更大范圍內整合資源,促進學科建設從封閉式向開放式轉變,在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中,不斷拓展研究的問題域,激發創新活力,使學科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斷鞏固和強化學科的優勢領先地位。
(五)著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隨著社會經濟、科技以及高等教育的發展,高校學科建設的功能已經歷了從早期的單一教學功能到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等多項功能並存的演進。從表面上看,這一發展過程是學科功能的豐富或分化,但從教育的本質上看,這一發展過程是一個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方式的過程。人才培養是高校學科建設的本質要求和根本使命,衡量高校學科建設水平的第一標准就是看人才培養質量尤其是研究生教育質量。正如有學者指出的,「學科乃是集教學、研究等活動和師資與其他條件為一體的育人平台,學科建設的重要性是無可置疑的,但大學的學科建設必須以『育人為本』」[8]。因此,高校優勢學科建設應牢固樹立育人為本的理念,著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優勢學科的獨特育人優勢,使良好的學術研究條件和氛圍成為一種重要的教育力量,特別是要深度挖掘科研中的教育因子,促進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的結合,彰顯優勢學科建設之根本理念與內在靈魂,實現優勢學科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要加強學科間的相互配合,積極開展跨學科教育教學活動,並為本科生尤其是研究生開展跨學科研究提供必要的條件和支持,以充分發揮學科間綜合育人功能,不斷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馮向東.張力下的動態平衡:大學中的學科發展機制[J].現代大學教育,2002,(2):67-71.
[2] 龐青山.大學學科論[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6:154.
[3] [摩洛哥]賈米爾·薩米.世界一流大學:挑戰與途徑[M].孫薇,王琪,譯校.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16.
[4] 王英.學科建設以合作為基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3):24-26.
[5] 王通訊.人才成長的八大規律[J].社會觀察,2006,(3):14-15.
[6] [前蘇聯]斯米爾諾夫.現代科學中跨學科發展的某些趨勢[J].黃德興,譯.現代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文摘,1986,(8):15-18.
[7] 李克敏.發揮產學研合作反哺效應加快大學學科特色發展[J].中國高等教育,2012,(1):28-30.
[8] 龔克.素質教育知與行[J].中國高教研究,2015,(5):7-8.

G. 系列學科課程資源 是什麼意思

(一)立足課堂教學,開發教材資源重視歷史教材這一課程資源的深度挖掘與利用將是全面實現歷史課程標准,達到有效教學的基本保障。1、大膽處理教材正文,保證教學的有效性。改變過去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強調注重課本知識的情況,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和現實社會和科技發展的關系,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精選學生未來發展必備的知識。2、對課本中資料卡片和圖表、知識鏈接和史學爭鳴等內容的開發利用新課程教材中幾乎每課均附加大量的資料卡片和知識鏈接,以輔助學生理解教材正文內容,這也是新課程教材的一大亮點。(二)組織實踐活動,開發鄉土資源在學生身邊的社區歷史課程資源包括校外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文化宮、兄弟學校與單位的人力資源、歷史學專家、閱歷豐富的長者等。鄉土歷史課程大多記錄學生家鄉的歷史,十分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學生看得見、摸得著,具有親切感。能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先輩在歷史上對家鄉、對祖國的貢獻,了解家鄉人民創造的輝煌業績,進一步體會到家鄉的可愛,使歷史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所以,學習鄉土歷史課程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便於學生到實地去調查研究,產生直接經驗,為開發學生課程資源奠定良好基礎。

H. 什麼是學科課程

學科課程亦稱抄「分科課程」。以文襲化遺產為基礎組織起來的傳統的課程形態的總稱。由一定數量的不同學科組成。

學科課程的特點在於:它是依據知識的門類分科設置的;它是將人類活動經驗加以抽象、概括、分類整理的結果;它往往是相對獨立的、自成體系的;它通常按特定知識領域內在的邏輯體系來加以組織。邏輯性、系統性和簡約性是學科課程最大的特點。

(8)學科資源擴展閱讀

主要弊端有以下幾點:

1、科目繁多的學科課程導致總體課程體系臃腫不堪,同時也會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

2、學科課程以分門別類的方式組織和編排,而學生的現實生活卻是完整的,這種課程上的人為的割裂,造成學生認知結構的支離破碎,不利於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發展。

3、由於學科劃分過細,造成知識面過窄,內容偏深偏難。

4、各學科相互分離,彼此孤立,造成學習內容相互分離甚至脫節。

熱點內容
少兒美術教室 發布:2024-12-24 10:50:33 瀏覽:126
醉酒女教師 發布:2024-12-24 09:47:19 瀏覽:771
甘肅省安全教育 發布:2024-12-24 08:56:11 瀏覽:582
濟南醫學科學院 發布:2024-12-24 08:12:20 瀏覽:512
盤錦教育 發布:2024-12-24 08:10:01 瀏覽:278
潛水艇美術教案 發布:2024-12-23 14:15:19 瀏覽:458
有一部韓國電影師生戀 發布:2024-12-23 13:40:37 瀏覽:252
goodtime舞蹈教學 發布:2024-12-23 13:09:20 瀏覽:939
女老師和校長 發布:2024-12-23 12:14:57 瀏覽:750
廈門師德考核辦法 發布:2024-12-23 12:04:23 瀏覽: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