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的文言文
㈠ 魏徵勸唐太宗的文言文
諫太宗十思疏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餘,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
譯文:
我聽說想要樹木生長,一定要穩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國家安定,一定要厚積道德仁義。源泉不深卻希望泉水流得遠,根系不牢固卻想要樹木生長。道德不深厚卻想要國家安定,我雖然地位低見識淺,(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您這)聰明睿智(的人)呢!國君處於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間尊大,就要推崇皇權的高峻,永遠保持政權的和平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環境中想著危難,戒奢侈,行節儉,道德不能保持寬厚,性情不能克服慾望,這也(如同)挖斷樹根來求得樹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遠啊。
㈡ 文言文勸讀
師娘教的嗎?只聽說有《勸學》的,沒聽說有《勸讀》的。下面是荀先生寫的勸學: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 直中繩,揉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車柔〕使之然也。故木受 繩則直,金就礫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奚谷〕,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 言,不知學問之大也。於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詩曰: 「嗟爾君子,無恆安息。靖恭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神莫大於 化道,福莫長於無禍。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足支〕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 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 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輯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 假於物也。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 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 於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異體「修」加三點水), 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游必就士, 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 ,禍災乃作。強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穢在身,怨之所構。施薪若一,火就燥也。 平地若一,水就濕也。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 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鳥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召禍也,行有 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 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 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 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擅」換蟲 旁)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忄昏〕〔 忄昏〕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目不能兩視而明,耳 不能兩聽而聰。□(「騰」中「馬」換「蟲」)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枝而窮。詩曰 :「屍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故君子 結於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沉】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故聲無小而不聞,行 無隱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 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 為聖人。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後止也。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 。為之,人也;舍之,禽獸也。故書者,政事之紀也。詩者,中聲之所止也。禮者 ,法之大分,群類之綱紀也。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禮之敬文也 ,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蠕而動,一可 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 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 犢。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口贊〕。傲,非也;〔口贊〕,非也; 君子如向矣。
學莫便乎近其人。禮樂法而不說,詩書故而不切,春秋簡而不速。方其人之習 君子之說,則尊以遍矣,周於世矣。故曰:學莫便乎近其人。
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禮,安特將學雜識 志順詩書而已耳!則末世窮年,不免為陋儒而已。將原先王,本仁義,則禮正其經 緯蹊徑也。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 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飧壺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禮,雖未明, 法士也;不隆禮,雖察辯,散儒也。
問苦者,勿告也。告苦者,勿問也。說苦者,勿聽也。有爭氣者,勿與辯也。 故必由其道至,然後接之,非其道則避之。故禮恭,而後可與言道之方;辭順,而 後可與言道之理;色從,而後可與言道之致。故未可與言而言謂之傲,可與言而不 言謂之隱,不觀氣色而言謂之瞽。故君子不傲不隱不瞽,謹順其身。詩曰:「匪交 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謂也。
百發失一,不足謂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謂善御。倫類不通,仁義不一, 不足謂善學。學也者,固學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塗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 善者多,桀紂盜跖也。全之盡之,然後學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故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為其人以處 之,除其害者以持養之。使目非是無欲見也,使耳非是無欲聞也,使口非是無欲言 也,使心非是無欲慮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聲,口好之五味 ,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權利不能傾也,群眾不能移也,天下不能盪也。生乎由是, 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德操然後能定。能定然後能應。能定能應,夫是謂之成 人。天見其明,地見其光,君子貴其全也。
懶得翻譯了,自己看吧
現在的翻譯都是縮減版,翻譯得也不匝地。
㈢ 勸人不要消極的文言文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中,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內敖舉於海,百里容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㈣ 有哪些勸人不要和別人一般見識的古文句子
1、千里家書只為牆,再讓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2、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輕營。有必不可勸之人,不必多費唇舌。
3、勸汝立身須苦志,月中丹桂自扶疏。
4、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5、善之生如春,惡之死如秋,故發勸極力而樂盡情,此之謂上下相得。
6、唯勸農業,無奪農時;唯薄賦斂,無盡民財。
7、勸世間夫婦,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過於情篤。
8、勸人不可指其過,須先美其長。人喜則語言易入,怒則語言難入。
9、富貴家宜勸他寬,見聰明人宜勸他厚。
10、教之以禮義,誨之以忠信,誡之以典刑,威之以賞罰,故人知勸。
㈤ 勸說別人誠實守信的古文名句
1、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言語應該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
2、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魚父》
3、輕諾必寡信。——《老子》第63章 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
4、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5、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6、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論語•為政》可:可以立身處世。
7、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8、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果:果斷
9、一諾千金。——《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10、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暢泉,晉朝隱士
11、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 --程頤,宋朝哲學家
12、多虛不如少實。 --陳甫,宋朝哲學家
13、以實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 --楊簡,宋朝學者
14、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翟,戰國思想家
15、內外相應,言行相稱。 --韓非,戰國哲學家、教育家
16、善不由外來兮,名不可以虛作。 --屈原,戰國詩人
17、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莊周,戰國哲學家
18、人背信則名不達。 --劉向,漢朝經學家
19、失信不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20、偽欺不可長,空虛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韓嬰,漢朝詩論家
㈥ 誰有 古文 《勸說》全文
是不是這個呀,高中學的好像就是這個!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㈦ 勸勉讀書的古文
1,《勸學》唐代:顏真卿
原文: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白話文釋義: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後悔自己年少時為什麼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2,《勸學詩 / 偶成》宋代:朱熹
原文: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白話文釋義: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學問卻很難獲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陰都要珍惜,不能輕易放過。沒等池塘生春草的美夢醒來,台階前的梧桐樹葉就已經在秋風里沙沙作響了。
3,《讀書》宋代:陸游
原文: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
白話文釋義:歸鄉隱居的志向就算沒有那五畝田園也依然如故,讀書的本意原在於黎民百姓。燈下讀書,眼神已大不如從前了。卻還是閱讀完了兩萬的蠅頭小字。
4,《觀書》明代:於謙
原文: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
白話文釋義:我對書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無論清晨還是傍晚憂愁還是快樂總有它的陪伴。眼前瀏覽過無數的文字後,胸中再無半點塵世間世俗的雜念。新鮮的想法源源不斷的涌來用之不竭,像東風里花柳爭換得形色簇新。漫跨著金鞍,權貴們猶嘆芳蹤難尋,諒也不信這書齋里別有春景。
5,《勸學》唐代:孟郊
原文: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白話文釋義:只有擊打石頭,才會有火花;如果不擊打,連一點兒煙也不冒出。人也是這樣,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掌握知識;如果不學習,知識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任何事情必須自己去實踐,別人得到的知識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時期就應趁早努力,一個人難道能夠永遠都是「少年」嗎?
㈧ 文言文 (勸)字的意思
為
⑴成為,變成。例:①此何遽不為福乎?②處遂改勵,終為忠臣。③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④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⑤然則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⑥冰,水為之,而寒於水。⑦漢之為漢,幾四十年矣。⑧因而化怒為悲。⑨有鬼,非人死精神為之也。⑩寧知此為歸骨所耶?
⑵做。例:①為之,則難者亦易矣。②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③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④寄偽兒啼,恐栗,為兒恆狀。⑤李 李忠義 其城為坎以先登。⑥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⑦有布衣畢升,又為活板。⑧公輸盤為我為雲梯。⑨故為之說。⑩然得而臘之以為餌。(11)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12)為壇而盟。(13)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14)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予趙城。(15)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16)誰為大王為此計者。(17)唐僧貫休為《諾矩羅贊》。(18)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19)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20)今日嬴之為公子亦足矣!(21)今為宮室之美為之。(22)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23)為民誣太守者視此!(24)願為小相焉。(25)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
⑶作為,當作。例:①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②何以為計?③子墨子解帶為城。④此可以人為援而不可圖也。⑤相傳以為雁盪。⑥量其家之所有以為劑。⑦霓為衣兮風為馬。⑧斬木為兵,揭竿為旗。⑨然後以六合為家, 函為宮。
⑷是。例:①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②迨以手捫之,始知其為壁也。③賴膚覺之助,而後見為體。④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城。⑤五代時始印五經,已後典籍皆為板本。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⑦此為何若人?⑧必為有竊疾矣。⑨項燕為楚將。⑩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11)在葯則未為良時也。(12)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13)非為織作遲,群家婦難為。(14)乃知太白「開風言風語入天鏡」之句為妙。
⑸以為,認為。例:①孰為汝多知乎!②驟視之,無不驚為生人者。③竊為大王不取也!
⑹被。例:①周年處少時,凶強俠氣,為鄉里所患。②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③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④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⑤恐為操所先。⑥行將為人所並,豈足托乎!⑦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⑧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⑨吾屬今為之虜矣。⑩則為深谷林莽所蔽。(11)當是為谷中大水沖激。(12)為仲卿母所遣。(13)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14)為國者無使為積之所劫域!(15)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16)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17)身死國滅,為天下笑,(18)竟為秦所滅。(19)若是物特為天之所厚而擇焉以存也者。
⑺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反詰。例:①夫子何命焉為?②何辭為?③秦則無禮,何施之為?④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
⑻指心理活動。例: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⑼有。例:①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②敢用是為怨望。③未報秦施而伐其師,其為死君乎?④頑童之為是心也。
⑽將來,將。例:①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②眾謂予一行為可以紓禍。
(11)治理。例:①安有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下驚者?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動哉!③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④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曬之。
(12)裝作。例:為除不潔者,引入。
(13)為了。例:①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②凡君之所畢世而經營者,為天下也。③慎勿為婦死。④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⑤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14)給,替。例:①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②公輸盤為我為雲梯。③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④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⑤於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⑥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⑦今為君計,菲若遣腹心自結於東,以共濟世業。⑧為漢家除殘去穢。⑨請為籌之。⑩保為將軍破之!(11)我固為子孫創業也。(12)誰為大王為此計者?(13)君為我呼入。(14)公為我獻之。(15)為君翻作《琵琶行》。(16)而為之記,亦以明生死之大。匹夫之有重於社稷也。(17)阿母為汝求。(18)臣請為王言樂。(19)即解貂覆生,為掩戶。(20)為復守黜藏使者。(21)汝來床前,為說稗官野史可喜可之事,聊資一歡。
(15)對,向。例:①不足為外人道也。②為天下唱,宜多應者。③為之奈何?④如姬為公子泣,⑤怵然為戒。⑥為長者折技。
(16)因為。例:①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②非不賢也,為其不可得而法。③凡天下之無地而得安寧者,為君也。
(17)則「於」,在,當。例: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而行。
「為市」談交易。 例:一人去為市,(為市:這里指人口買賣)
「為人」做人處世的態度。例:⑴原來楊修為人恃才放曠。⑵公子為人,仁而下士。⑶原是個宦家子弟,為人奸狡詭譎。
為
(為)
wéiㄨㄟˊ
◎ 做,行,做事:~人。~時。~難。不~己甚(不做得太過分)。
◎ 當做,認做:以~。認~。習以~常。
◎ 變成:成~。
◎ 是:十兩~一斤。
◎ 治理,處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強調:大~惱火。
◎ 助詞,表示反詰或感嘆:敵未滅,何以家~?
◎ 姓。
其它字義
--------------------------------------------------------------------------------
● 為
(為)
wèiㄨㄟˋ
◎ 替,給:~民請命。~虎作倀。~國捐軀。
◎ 表目的:~了。~何。
◎ 對,向:不足~外人道。
◎ 幫助,衛護。
《禮記·檀弓下》:「夫子為弗聞也者而過之。」意謂:夫子假裝聽不見而過之。為即「偽」(偽裝、假裝)。((摘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
㈨ 有關勸說的文言文
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修八尺有餘,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議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㈩ 文言文中的「勸」怎麼翻譯
釋義
鼓勵;勉勵。《貨殖列傳序》:「於是太公~其女功,極技巧。」
努力從事。《貨殖列傳序》:「各~其業。」
勸說。《送元二使安西》:「~君更盡一杯酒。」
勸化⒈規勸感化。⒉(出家人)求人施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