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美術家
1. 當代著名書畫家有哪些人
1,范曾
范曾,字十翼,別署抱沖齋主,江蘇南通人,中國當代大儒、思想家、國學大師、書畫巨匠、文學家、詩人。現為北京大學中國畫法研究院院長、講席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終身研究員。
2,黃永玉
黃永玉,筆名黃杏檳、黃牛、牛夫子。1924年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常德縣(今常德市鼎城區),祖籍為湖南省的鳳凰縣城。土家族人。
3,李可染
李可染,原名李永順,江蘇徐州人,中國近代傑出的畫家、詩人,畫家齊白石的弟子。代表畫作有《灕江勝境圖》、《萬山紅遍》、《井岡山》等。代表畫集有《李可染水墨寫生畫集》、《李可染中國畫集》、《李可染畫牛》等。
4,許麟廬
許麟廬,又名德麟,山東煙台蓬萊人,1916年10月19日生。國畫家、書法家、書畫鑒賞家。中國美術家協會和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5,吳冠中
吳冠中,江蘇宜興人,當代著名畫家、油畫家、美術教育家。油畫代表作有《長江三峽》《北國風光》《小鳥天堂》《黃山松》《魯迅的故鄉》等。個人文集有《吳冠中談藝集》《吳冠中散文選》《美醜緣》等十餘種。
2. 簡述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的關系
有的散文作者向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散文的真實性原則,是要生活真實還是要藝術真實?為什麼我如實地反映了生活,讀者卻不買帳?而我注重藝術真實了,讀者反而說我寫的不真實?其實,這是文學理論上的老問題,即在創作中是要生活真實還是要藝術真實?我在《散文的質》一文中也曾涉及到這個問題,由於篇幅所限,沒有展開來談。現在讓我們共同研究和探討這個問題。
首先,生活真實是基礎。這是因為,所有藝術都來源於生活,既不是作家頭腦中固有的,主觀臆斷的,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藝術來源於生活,是社會生活的反映,這不是馬克思的發明,早在蘇格拉底和柏拉圖那裡就已經誕生了。蘇格拉底說:「看來我們對於寫作這些故事的人,應該加以監督,……因為他們所講的既不真實,對於未來的戰士又是有害無益的。我們應該把真實看得高於一切。」車爾尼雪夫斯基說:「再現生活是藝術一般性格的特點,是它的本質。」生活真實就是客觀存在的人、事、物。世界上所有藝術都是生活的反映,沒有不反映生活的藝術作品。不過反映的形式有所區別而已,有的直接鮮明,有的曲折隱晦,有的則錯誤地或歪曲地反映罷了。反映生活是藝術的本質特徵之一。即便是原始社會的陶碗陶罐上的圖案和花紋,也是來源於原始生活的。由於生活的原始與簡單,其圖案和花紋也很簡單。我在淄博看到一些漢代的瓦當,那上面有水的圖案,有花草的圖案,還有一人牽一隻羊的圖案。其實這都是當時社會生活的真實反映。中國畫歷來強調「以自然為師」。社會生活是藝術的來源,而且是唯一的源泉,這是全部藝術的實踐證明了的真理,也是文學創作的一條基本規律。散文也不例外,散文藝術的目的是再現真實的社會生活,散文是把真實生活中人和事物作為描摹的對象。如果說注重藝術真實了,那必定是遵循了這一創作規律的,是以生活真實為基礎的。就是說,散文的基本材料是真實的,不是虛假的。反之,就給人以虛假的感覺。我們在閱讀作品時,經常見到有讀者回貼說:「不真實,是虛構的」。這就是違背了生活真實性原則。
其次,生活真實不等於藝術真實。換言之,藝術真實不等於生活真實。這是因為:第一、生活與藝術之間總有一段距離的,從生活真實到藝術真實,要經過作家頭腦的加工提煉,要有藝術實踐活動。第二、生活本身也不能說都反映了本質。社會生活頻繁復雜,有些生活是瑣碎的,粗糙的,細微的,不連貫的;真與假、美與丑,善與惡混雜在一起。有些生活是表象而根本不反映生活本質。所以,對生活素材要做分析鑒別,由表及裡,去粗存精,去偽存真的加工。這就是典型化過程。不能剜到籃里就是菜,也不能原封不動地照搬生活。要有所區別,有所鑒定,有所選擇。只有那些反映了生活本質的材料,才算得上是合格的、真實的。否則,只不過是素材,是毛坯。!我在網路上看到許多散文作者在描摹生活方面很賣力,有點近乎自然主義的描寫。但總感到個人色彩太濃,不夠典型化,與藝術真實相差懸殊。這樣的作品就達不到公開發表的水準,只能在網上傳閱。第三、必須深入生活,加強生活實踐,才能獲得生活本質。經歷過的就是實踐過的。試想,如果朱自清沒有小時候家庭生活的經歷,又怎麼能夠寫出《背影》那樣感人的散文呢?這就是真與實踐的關系。這里的真是經過藝術加工的真,是反映生活本質的真;這里的實踐,是藝術實踐。當然作者不可能把所有生活都體驗,有些不是作者親歷親為,是所見、所聞,這也算是實踐。把這些原始的材料提練加工的過程,反復修改的過程,也是藝術實踐過程。散文不允許虛構,不能象小說那樣,可以虛構一些情節。但是,不允許虛構不等於不容許藝術加工。散文如果沒有藝術加工,照抄照搬生活,那也必定是不討好的,也是勞而無功的。這個道理與照像和攝影一樣,照像是復制生活,而攝影則要剪輯和蒙太爾。也就是說,要有後期製作的藝術加工。有些初學者不懂散文的寫作過程和原理,老是將生活原封不動地照搬上來,結果是費力不討好,讀者不買帳。因為作者沒有搞清生活的本質是什麼,把一些個別現象當作了生活本質。而有些作者雖然把自己經歷的最悲慘、最痛苦的事寫上來,也沒引起讀者的共鳴,比如自己的兄弟打架斗毆被人家砍了一刀,真實倒沒人懷疑,但這件事有啥社會意義呢?還是因為那僅是生活的個別現象,不能反映生活的本質。所謂生活的本質,是指那些典型的、帶有普遍性的、規律性的、具有社會意義的東西。
再次、藝術真實總是高於生活真實的。第一、藝術真實是帶著作者主觀傾向性的生活真實。由於藝術是經過作者頭腦加工提煉生活得來的,這里邊已經有了作者的思想意識活動和意識形態。作家往往是從生活真實的原則出發,高度概括了一類人和事,是雜取了許多同類的生活,然後加上自己的思想觀點,再寫到作品裡。而這種傾向性是通過細節緩緩流露出來的,不是那種口號式的表白。若不是這樣,那就是作者偷懶或不懂藝術。這也是寫手與藝術家的區別。第二、藝術真實是經過作者加工提煉後的生活真實。它來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莫伯桑說:「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自然地進行,有的事情急轉直下,有的則老是停滯不前。藝術則不同,它要事物進行得有預防、有準備,要善於運用聰明而不露痕跡的轉換手法把主要事件突出地表現出來,而不是把層出不窮的混雜的事實拘泥地照寫下來。」這里的素材已經成為題材,這里的細節已經是典型化了的細節,這里的語言已經是標准規范化的語言。
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之間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生活真實是基礎,藝術真實是追求的目標。誰也離不開誰,不能把它們搞成兩張皮。把握好它們之間的度,是一個創作難題。中國文學史上有「形似」與「神似」的爭辯,形似太過,則會產生自然主義,太強調神似又容易脫離實際。齊白石有一段著名的說法:「作畫貴在似與不似之間,不似為欺世,太似則媚俗。」後來有一個基本的共識就是,以形似為基礎,重在神似。藝術真實以不脫離生活真實為原則,脫離生活真實的東西如空中樓閣,如沙灘上的建築。但盲目地追求生活真實,而忽略了文學創作的目標,也會迷失方向。
因此,我們寫散文,還是要處理好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的關系,遵循藝術創作的基本規律,在生活真實這個富礦里挖掘出更加藝術的真實。這就給作者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不僅要善於觀察生活,體驗生活,而且要主動深入生活,到生活中去提煉、挖掘、概括本質性的東西。而且還要多學點哲學,不斷開闊眼界和思想,成為生活的思想家。有的作者告訴我,老是覺得個人寫的東西缺乏思想和深度。什麼原因呢?我看主要是讀哲學太少,理論思維和邏輯思維不夠。再就是缺少生活積累,生活的底子不夠。那麼,深入生活就成了補課的第一任務。同時,還要善於發現,即在深入生活的過程中發現真善美。生活中不是沒有真善美,而是缺少發現。有的作者不是沒有生活,他有一定的生活閱歷,但還是寫不出,肚子里有貨倒不出,這就是善不善表達的問題。還有的作者有了一段生活,也寫了一些東西,但再寫下去,就感到捉襟見肘,沒多少寫頭。這說明他已經透支了生活,需要趕快深入生活,補充養料。我曾勸一位作者多出去走走,見多識廣才有寫頭。老是身邊的人和事,等把親朋好友都寫完啦,還寫什麼呢?有的作者說,我有生活,也有觀察生活的能力,也掌握了一些藝術技巧,那為什麼寫出來的東西還是不受歡迎呢?這是因為缺少創造,你寫的東西,人家也寫了,你沒有超過人家的地方,所以就雷同,就一般化。藝術具有不可模擬性,是這一個。即個人風格、個人氣派,獨立思考、獨出心裁、獨到之處、獨辟蹊徑,獨樹一幟。我曾經接受過一位散文家的批評,覺得他對我的散文敘述方式說得對,由於習慣了傳統的敘述方式,不能單刀直入,把亮點突顯出來,所以人家讀起來感覺不到新意。所以我准備在寫法上有所創新,形成自己的風格。認識到缺陷,就是進步。因此散文作者廣納善言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善於從老題材中挖掘新意,其實這也是創造。不斷開拓新生活,開辟新領域,挖掘新意境,散文才能常寫常新。
3. 世界性的藝術雜志有哪些
其實藝術這個詞彙包羅萬象,意義很廣,一時間很難以概括。各種藝術類的雜志也各不相同,有的是文學藝術、有的是書法繪畫藝術、有的是設計創意藝術、有的是雕塑藝術等等……如今我們先把藝術大概劃分為以下幾種:
書法、繪畫、雕塑
設計/創意、畫報、雜技/魔術
書法/繪畫、藝術理論、美術
戲劇、藝術類學報年鑒、藝術研究
藝術教育、聲樂舞蹈
下面介紹的是全球各種藝術行業的雜志:
書法的有:
《書畫世界》雙月刊
《中國文房四寶》半年刊
《中國書法》月刊
《中國鋼筆書法》月刊
《寫字》雙月刊
《書法》月刊
《書法報》周刊(報)
《書法叢刊》季刊
《書法賞評》雙月刊
《書法研究》雙月刊
《書法之友》月刊
《書畫藝術》雙月刊
《書與畫》月刊
《青少年書法 》月刊
繪畫的有:
《all大美術》月刊
《美術之友》雙月刊
《美術向導》雙月刊
《中國油畫》雙月刊
《新美術》雙月刊
《美術》月刊
《中國紡織美術》季刊
《浙江工藝美術》季刊
《藝苑(美術版)》季刊
《小畫家》月刊
《西北美術》季刊
《世界美術》季刊
《國畫家》雙月刊
《畫廊》季刊
《美術大觀》月刊
《美術觀察》月刊
《美術界》月刊
《美術啟蒙》月刊
《美術學報》半年刊
《美苑》雙月刊
雕塑的有:
《雕塑》雙月刊
設計/創意的有:
《iidea美與時代》月刊
《服裝設計師》月刊
《SURFACE (美國) 》月刊
《HOW (美國) 》雙月刊
《藝術與設計》月刊
《設計》月刊
《國際流行公報女士版》不定期刊
《國際流行公報男士版》半年刊
《L'UOMO VOGUE (義大利) 》月刊
《VOGUE(美國) 》月刊
《ALLURE(美國) 》月刊
《OBJEKT (英國) 》季刊
《收藏界 》月刊
《VANITY FAIR(美國) 》月刊
《GOLF DIGEST(美國) 》月刊
《ESQUIRE(英國) 》月刊
《G.Q.(英國) 》月刊
《ELLE(美國) 》月刊
《MARIE CLAIRE(美國) 》月刊
《HOMES & GARDENS(英國) 》月刊
《ICON (英國) 》月刊
《ICON (法國) 》半年刊
《ARCHITECTURE AUS (澳大利亞) 》雙月刊
《THE PLAN (義大利) 》季刊
《ARTICHOKE (澳大利亞) 》季刊
《HOUSES (澳大利亞) 》月刊
《ELLE DECOR (義大利) 》月刊
《ESCAPARATISMO (西班牙) 》季刊
《包裝與設計 》雙月刊
《WEAR (德國) 》季刊
《NUMERO HOMME (法國) 》半年刊
《F THE FASHION BUSINESS(德國) 》半年刊
《FASHIONTREND (義大利) 》季刊
《WEAR (CHI)(德國) 》季刊
《JPEOPLE BRAND FILE(德國) 》半年刊
《ZOOM ON FASHION TRENDS (義大利) 》季刊
《LEATHER GARMENTS(義大利) 》半年刊
《I-D (英國) 》月刊
《CLEAR MAGAZINE (英國) 》季刊
《A MAGAZINE (法國) 》半年刊
《SPOSABELLA(義大利) 》季刊
《VOGUE SPOSA (義大利) 》季刊
《LA SPOSA (義大利) 》半年刊
《DOMINA SPOSA (義大利) 》半年刊
《BOOK MODA SPOSA (義大利) 》半年刊
《MODERN BRIDE (美國) 》月刊
《IN STYLE WEDDING (美國) 》季刊
《BRIDES (美國) 》月刊
《BRIDAL GUIDE (美國) 》月刊
《OUI (法國) 》季刊
《ARCHITEKTUR & WOHNEN (德國) 》雙月刊
《ABITARE (義大利)》月刊
《GRAPHIC (NETHERLANDS)(荷蘭) 》半年刊
《THE BITE(英國)》季刊
《GRAFIK (英國)》月刊
《PRINT (美國)》雙月刊
《I.D. (美國)》月刊
《藝術與設計.數碼設計》月刊
《設計新潮-建築》雙月刊
《創意》月刊
《VOGUE PAIRS(法國)》月刊
畫報的有:
《人民畫報(中文版)》月刊
《中國畫報(英文)》月刊
《PRINT (美國)》雙月刊
《競賽畫報》半月刊
《上影畫報》月刊
《阿凡提畫報》月刊
《新疆畫報》雙月刊
《新疆畫報(維文)》雙月刊
《哈薩克少年兒童科學畫報(哈文) 》雙月刊
《江蘇畫刊》月刊
雜技與魔術的有:
《雜技與魔術》雙月刊
書法與繪畫的有:
《人民畫報(中文版)》月刊
《all大美術》月刊
《世界知識畫報A》半月刊
《周末畫報》周刊(報)
《THE BITE(英國)》季刊
《書畫世界》雙月刊
《四川畫報》雙月刊
《上影畫報》月刊
《北影畫報》月刊
《新美域》雙月刊
《小畫家》月刊
《書法》月刊
《書法報》周刊(報)
《書法叢刊》季刊
《書法賞評》雙月刊
《書法研究》雙月刊
《書法之友》月刊
《書畫藝術》雙月刊
《書與畫》月刊
《青少年書法》月刊
《拼拼讀讀畫報》月刊
《故事大王畫報》月刊
《國畫家》雙月刊
《黑龍江畫報》雙月刊
《畫廊》季刊
《吉林畫報》雙月刊
藝術理論的有:
《藝術與設計》月刊
《設計》月刊
《中國藝術》季刊
《上海藝術家》雙月刊
《數碼藝術》月刊
《藝術與設計·產品設計》月
《現代藝術》雙月刊
《藝術百家》季刊
《藝術殿堂(朝鮮文)》雙月刊
《藝術教育 》月刊
《藝苑掇英 》季刊
《新玉文藝(維文)》雙月刊
《新疆藝術(維文版)》雙月刊
《西江文藝》月刊
《山南文藝(藏文)》季刊
《青海群眾藝術(藏文)》季刊
《齊魯藝苑》季刊
《內蒙古藝術》季刊
《民族文學研究》季刊
《民族藝術研究》雙月刊
《長江文藝》月刊
《東方藝術》雙月刊
《佛山文藝》半月刊
《鋼琴藝術》月刊
《廣東藝術》雙月刊
《江門文藝》半月刊
《解放軍文藝》月刊
《金沙江文藝》雙月刊
美術的有:
《HOW (美國)》雙月刊
《中國中小學美術》雙月刊
《美術之友》雙月刊
《連環畫報》月刊
《藝術世界》月刊
《GRAPHIC(NETHERLANDS)(荷蘭)》半年刊
《THE BITE(英國)》季刊
《GRAFIK (英國)》月刊
《美術向導》雙月刊
《中國油畫》雙月刊
《中國版畫》半年刊
《新美術》雙月刊
《少兒美術》月刊
《美術》月刊
《阿凡提畫報》月刊
《中外童話畫刊》月刊
《中國書法》月刊
《中國連環畫》月刊
《中國經貿畫報》月刊
《中國紡織美術》季刊
《浙江工藝美術》季刊
《藝海》雙月刊
《藝術導刊》雙月刊
《藝術廣角》雙月刊
《藝術探索》季刊
《藝苑(美術版)》季刊
《新疆畫報》雙月刊
《新疆畫報(哈文)》雙月刊
《新疆畫報(維文)》雙月刊
《西北美術》季刊
《世界美術》季刊
《少兒畫王》月刊
《少兒書畫》月刊
《上海工藝美術》季刊
《當代美術家》季刊
《江蘇畫刊》月刊
《美術大觀》月刊
《美術觀察》月刊
《美術界》月刊
《美術啟蒙》月刊
《美術學報》半年刊
《美術研究》季刊
戲劇的有:
《中國京劇》月刊
《中國戲劇》月刊
《中國戲劇年鑒》年刊
《中國電視戲曲》雙月刊
《中國百老匯》月刊
《新劇本》雙月刊
《戲劇叢刊》雙月刊
《戲劇文學》月刊
《戲劇藝術》雙月刊
《戲劇之家》雙月刊
《戲劇——中央戲劇學院學報》季刊
《戲曲藝術》季刊
《戲文》雙月刊
《戲劇春秋》雙月刊
《舞蹈》月刊
《舞台藝術》雙月刊
《吐魯番文藝(維文)》季刊
《四川戲劇》雙月刊
《上海戲劇》月刊
《蒲劇藝術》季刊
《牧笛》雙月刊
《安徽新戲》雙月刊
《當代戲劇》雙月刊
《歌劇藝術研究》雙月刊
《黃梅戲藝術》季刊
《劇本》月刊
《劇影月報》雙月刊
《劇作家》雙月刊
藝術類學報年鑒的有: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季刊
《中華藝術導刊》雙月刊
《中外學術導刊》半月刊
《管理學報》月刊
《解放軍報》日報
《中國硬筆書法學報》
《中國海關統計年鑒》月刊
《雲南藝術學院學報》季刊
《星海音樂學院學報》季刊
《天津音樂學院學報》季刊
《四川年鑒》年刊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設計藝術》季刊
《陝西年鑒》年刊
《齊魯學刊》雙月刊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季刊
《北京電影學院學報》雙月刊
《河南年鑒》年刊
《黑河學刊》雙月刊
《黑龍江年鑒》年刊
《湖北年鑒 》年刊
《湖南年鑒 》年刊
《黃鍾——武漢音樂學院學報》季刊
《火箭兵報》周刊(報)
《吉林年鑒》年刊
《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季刊
《晉陽學刊》雙月刊
《空軍報》周刊(報)
《蘭州學刊》雙月刊
《遼寧師專學報》雙月刊
《洛陽大學學報》季刊
藝術研究的有:
《設計》月刊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季刊
《中國藝術》季刊
《上海藝術家》雙月刊
《藝術世界》月刊
《中國軍工報》周報
《藝術市場》月刊
《中國文藝家》月刊
《藝術與設計·產品設計》月
《現代藝術》雙月刊
《人民武警報》周報
《藝術家》月刊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季刊
《中國戲劇年鑒》年刊
《造型藝術》雙月刊
《雲南藝術學院學報》季刊
《藝海》雙月刊
《藝術·生活》雙月刊
《藝術百家》季刊
《藝術導刊》雙月刊
《藝術廣角》雙月刊
《藝術界》雙月刊
《藝術探索》季刊
《藝苑掇英》季刊
《星海音樂學院學報》季刊
《新疆藝術(漢文版)》雙月刊
《新疆藝術(維文版)》雙月刊
《新疆畫報(哈文)》雙月刊
《戲劇藝術》雙月刊
《戲劇之家》雙月刊
《戲劇——中央戲劇學院學報》季刊
《戲曲藝術》季刊
《舞台藝術》雙月刊
《文藝理論文摘卡》季刊
《文藝理論研究》雙月刊
《文藝理論與批評》雙月刊
《文藝研究》雙月刊
《外國文藝》雙月刊
《天津音樂學院學報》季刊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設計藝術》季刊
《曲藝》月刊
《青海群眾藝術(藏文)》季刊
《蒲劇藝術》季刊
《南國紅豆》雙月刊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季刊
《內蒙古藝術》季刊
《民族藝林》雙月刊
《民族藝術》季刊
《北京電影學院學報》雙月刊
《東方藝術》雙月刊
《福建藝術》雙月刊
《歌劇藝術研究》雙月刊
《廣東藝術》雙月刊
《黃梅戲藝術》季刊
《黃鍾——武漢音樂學院學報》季刊
《美術研究》季刊
藝術教育的有:
《中國中小學美術》雙月刊
《設計》月刊
《中國音樂教育》月刊
《多來咪》雙月刊
《小書畫家樂園》月刊
《小藝術家》月刊
《中小學音樂教育》月刊
《藝術教育》月刊
聲樂舞蹈的有:
《中國京劇》月刊
《音像世界》月刊
《樂器》月刊
《中國電視戲曲》雙月刊
《舞蹈》月刊
《安徽新戲》雙月刊
《樂府新聲》季刊
4. 謝藝的畫家
謝大弘擅長國畫人物、書法,參展日本、台灣、香港畫展多次。新加坡國際藝廊畫家。1991年參加美國加州「中國畫廊」舉辦的「中國名家畫展」翌年二月,受美中友好基金會邀請,經文化部審批同意,公派赴美舉辦「謝藝中國畫展」之後在美國「帕克畫廊」參加「中國畫家三人展」並作巡迴講學一年。
1985年以來在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等十幾家出版社出版作品三十餘部。國畫作品以大寫意傳統技法表現文人雅士、神佛僧侶,凸顯文人畫的特徵,畫面清雅高古並力求表現詩畫氣韻和意境。書法以行草為主,少有篆隸等靈活滲透。其書法講究氣息貫通,全局動勢而不拘於一筆一字,遂能達到氣息貫通,運行自如的靈動境界。觀其整幅,似可看到作者書寫之疾緩動勢無一阻礙一氣呵成,全局流暢互動極富觀賞效果。
名錄見收於《中國美術家辭典》、《中華人物辭海》、《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世界當代美術家辭典》、《世界美術作品選集》等。
5. 如何鑒賞藝術
一、藝術欣賞的本質
藝術欣賞需要學習嗎?假如有一個人請你去看一個畫展。你說,且慢!讓我先去學習一下如何看畫,然後再去看畫展。這不是笑話嗎?對於普通人來說,藝術欣賞似乎就是看到了美術作品的畫面,聽到了音樂會曲子的每個音符,藝術欣賞似乎是無師自通的。其實這樣的藝術欣賞只是欣賞的最低層次,也就是獲得感官愉悅,並沒有了解藝術欣賞的本質所在。
那麼,藝術欣賞的本質是什麼呢?藝術欣賞的本質就是對藝術作品的虛空、空白和不確定性的填補。什麼叫藝術作品的虛空、空白與不確定性呢?什麼又叫做對藝術作品虛空、空白與不確定性的填補呢?
試舉一例。據說,唐寅有一幅作品,名曰《川上圖》。畫面上是一個人牽驢過橋,橋下水流湍急,驢不肯過橋,牽驢的人用力拉驢。這幅畫在畫店出售,被人以高價訂購,約好次日來取畫。畫店老闆十分高興。當日關門之後,他想看看這幅平淡無奇的畫為什麼可以賣出如此高價。當他仔細觀察這幅畫時大吃一驚,牽驢者與驢之間竟然忘了畫繩子。店主擔心買主反悔,便拿起毛筆在人與驢之間添上了一條繩子。次日買主見畫後卻拒絕購買了。顧客說:「我購買此畫就在於喜歡它是沒有繩子的,既然添上了,還要它干什麼呢?」人與驢之間沒有繩子,就叫做藝術作品的虛空、空白與不確定性。欣賞者在心中畫出這條繩子,就叫做對藝術作品的虛空、空白與不確定性的填補。
芥子園畫傳有一幅畫《對話的人》。兩人相對而立,雖然說話的人沒有嘴,聽話的人沒有耳,但寥寥數筆竟得入微,這就叫做藝術作品的虛空、空白與不確定性。欣賞者在欣賞這幅作品時,要在自己的心中把說話者的嘴和聽話者的耳添上,就叫做對藝術作品的虛空、空白與不確定性的填補。
由以上兩例我們得出:藝術作品中的虛空、空白與不確定性就是「象」與「意」之間的距離。作品中的「象」是人的感官可以感知的客觀存在之物象,也就是「無繩牽驢」「無嘴說話,無耳聽聞」。藝術作品的 「意」是人的感官無法直接感知的,隱藏於「象」背後的象外之象,也就是需要想像填補的「繩子」「對話者的嘴與耳」。藝術欣賞者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審美情趣,在「象」與「意」之間修築一條由此及彼的道路,就是對藝術作品中的虛空、空白與不確定性的填補。
齊白石有一幅畫,叫做「蛙聲十里出山泉」。齊白石91歲時,作家老舍來訪,引用清代詩人查初白的詩句請老人作畫。齊白石一揮而就。畫面上一條溪流從長滿青苔的亂石中瀉出,幾只蝌蚪在溪水中嬉戲,順流而下。這幅作品,有巨大的虛空、空白和不確定性。數尺長的畫卷,不足十里,更無法客觀復制蛙聲。但是,你是否看到了在十里之外,有許多碧綠的、身上背著三條金線的青蛙在溪水中、池塘里跳躍?假如你看到了也聽到了,那麼,你就在「象」與「意」的空白間搭建了橋梁,你就是對作品的虛空、空白和不確定性做出了填補,你就欣賞了齊白石的名作。
繪畫是這樣,那麼雕塑作品有沒有虛空、空白與不確定性呢?有的。雕塑是靜止的,生命是運動的,由靜止到運動的差距就是雕塑作品的虛空、空白與不確定性。接受者在欣賞雕塑作品時,能夠把靜止的看成運動的,這就是一種填補。
仔細觀察羅丹的《思想者》,我們注意到「思想者」的右肘放在左腿上,這是一個很別扭的姿勢,不能長久地這樣坐著。為什麼羅丹要給「思想者」安排這樣的坐姿呢?按照常理,人們在思考一個問題時要選擇一個舒服的姿勢,右肘放在右腿上。於是,我們展開想像,思想者思考的那個問題應該是一個很復雜、很困難的問題,右肘放在右腿上的坐姿時間太長了,他太累了;於是,他換了一個姿勢,把右肘放在左腿上,就是現在的坐姿。但是這個姿勢是更容易疲勞的姿勢,堅持不了太久,以後,他的右肘又會放在右腿上。羅丹的雕塑,給接受者留下了虛空、空白和不確定性。這是羅丹的高妙之處。接受者填補了這些不確定性,這是接受者的高明之處。那麼,我想考一考讀者,運用由靜止見運動的思維方式,我們是否可以填補米勒名畫《倚鋤的男子》中的虛空、空白與不確定性?通過這幅靜止的畫面,讀者是否想像到畫面男子勞動的前後過程?畫中男子如此疲勞,在這之前他做了什麼?他為什麼不能坐下或躺下休息,而只是倚鋤小憩片刻呢?如果讀者可以由靜止的畫面想到男子勞動的前後過程,你就真正學會了藝術欣賞。
二、藝術欣賞的目的
藝術欣賞有多重目的:認識目的、審美目的、交往目的、娛樂目的等等,但藝術欣賞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凈化人的靈魂,也就是它的美育目的。
藝術作品是藝術家情感的形式美表達。藝術家的靈魂總是通過情感的宣洩或隱或顯地表現在藝術作品之中。一切優秀的藝術家都有一個高尚的、純潔的、善良的靈魂。藝術欣賞者正是在欣賞的過程中感受到藝術家靈魂的高尚,從而受到心靈的滌盪和洗禮。
我國當代美術家韓美林,在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期間,先被批鬥,繼而投入監獄,經歷了難以言傳的人生苦難。對於常人來說,社會和環境給予的苦難和不公引起的是憤恨和不滿,然而,苦難對於一個心靈純凈的藝術家來說意味著磨練,他用真、善、美回報了社會給予的苦難,那跑遍世界的「福娃」就灌注了他的純潔善良的靈魂,藝術家這種以德報怨的寬厚胸懷足以使爭名逐利、睚眥必報的人們低頭反思自己的靈魂。正是浸透著靈魂深處至真至善的千萬件優秀藝術作品在召喚欣賞者積極填補藝術作品的虛空、空白和不確定性的同時,深深感動欣賞者,使藝術欣賞者被藝術創作者的純凈靈魂所吸引,而立志做一個高尚的、純潔的、善良的人。
6. 畫家曾剛簡介生日 家鄉
曾剛,男,1961年11月6日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
教育簡歷:
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湖北大學地理系本科學生,並獲理學學士學位;
1988年4月至1989年8月,聯邦德國Philipps-University Marburg訪問學者,接受國際知名地貌學家Prof.Dr. Wolfgang Andres的指導,取得「攻博」資格;
1989年9月至1992年7月,聯邦德國Justus Liebig-University Giessen區域規劃學專業博士研究生,接受經濟地理學家Prof. Dr. Ernst Giese的指導,並獲博士學位。
工作簡歷:
1982年7月至1988年3月,湖北大學地理系、區域規劃研究所任教;
1992年7月至1996年3月,聯邦德國Justus Liebig-University Giessen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地理研究所博士後、助教、研究員;
1996年4月起,華東師范大學經濟地理學副教授、教授、博士生指導教師,華東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副院長、院長。
科教工作:
主要從事經濟地理學、區域規劃等領域的教學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技術擴散與高新技術產業、區域發展與規劃、產業集群、企業網路研究等。
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教育部、人事部、上海市政府、廣西南寧市政府、德國DFG(德國國家研究基金會)以及其他地方政府管理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委託的研究項目30餘項;
在中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70餘篇,獨立或與人合作完成的4本專著先後在國內或國外出版發行。
社會兼職:
華東師范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
華東師范大學國土開發與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
華東師范大學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院院長;
華東師范大學德國研究中心副主任;
上海市地理學會理事;
長江流域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中國地理學會理事;
中國地理學會經濟地理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區域科學協會流域發展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
江蘇省城市發展研究院兼職教授;
聯邦德國University Duisburg-Essen兼職教授;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編委;
《人文地理》編委;
《地域研究與開發》編委;
《世界地理研究》編委;
《安全與環境學報》編委;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編委。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范大學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研究員。
國外夥伴:
聯邦德國Philipps-University Marburg經濟地理學教授Prof. Dr. Harald Bathelt;
University Hannover校長、經濟地理學教授Prof. Dr. Ludwig Schaetzl。
近年發表的部分論文:
曾剛、王琛:巴黎地區的發展與規劃。載《國外城市規劃》2004年第5期,第44-49頁。
曾剛、孔翔:《科技創新與區域競爭力》。浦東幹部管理學院教材,2004年11月。
曾剛、文嫮:上海浦東信息產業集群的建設。載《地理學報》2004年第59卷增刊,第59-66頁
文嫮、寧奉菊、曾剛:上海國際社區需求特點和規劃原則初探。載《現代城市研究》2005年第5期第17-21頁。
Harald Bathelt, Gang Zeng: Von ressourcenabhaengigen, unvernetzten Instrien zu Instrieclustern? Das Beispiel der suedchinesischen Grossstadt Nanning. In: Zeitschrift fuer Wirtschaftsgeographie, Jg. 49 (2005), Heft 1, Seite 1-22(南寧市從資源依賴型產業向產業集群升級的可行性研究。載德國《經濟地理雜志》2005年第1期)。
文嫮、曾剛:全球價值鏈治理與地方產業網路升級研究。載《中國工業經濟》2005年第7期第20-27頁。
王琳、肖勤、曾剛:上海浦東新區電子信息與生物醫葯企業創新合作網路比較研究。載《地域研究與開發》2005年第5期第34-37頁。
曾剛、文嫮:全球價值鏈視角下的瓷磚地方產業集群發展研究。載《經濟地理》2005年第4期第467-470頁。
曾剛、林蘭:不同空間尺度的技術擴散影響因子研究。載《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6年第2期,第22-27頁
曾剛、李英戈、樊傑:京滬區域創新系統比較研究。載《城市規劃》2006年第3期,第32-38頁。
曾剛、林蘭、樊鴻偉:論技術擴散的影響因子。載《世界地理研究》2006年第1期,第1-8頁。
[編輯本段]2、經濟學博士
曾 剛,男,1975年8月出生,四川省江油縣人。經濟學博士,長江證券博士後研究人員。先後畢業於四川大學對外經濟貿易系、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曾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數篇,並在報紙和雜志上發表一般性文章數十篇,另出版有譯著和專著多部。主要研究領域為貨幣理論及銀行理論。
主要研究成果:
《歐元與國際貨幣競爭》,中國金融出版社,1998
《現代金融理論》,中國金融出版社,1999
《貨幣理論與政策》(譯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貨幣經濟學手冊》(譯著),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
「信用違約率問題研究」,《國際金融研究》,2002年11月
「FDI與東道國產業發展」,《世界政治與經濟》,2003年1月
「銀行運行與信用貨幣供給」,《太平洋學報》,2003年4月
「中國房地產金融政策的發展及變化」,《中國公共政策分析》,社科文獻出版社,2004年2月
「就業優先的宏觀經濟政策」,《中國金融論壇》,社科文獻出版社,2004年
「貨幣穩定、金融穩定與貨幣政策」,《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04
「信用評級與銀行信用評級」,《銀行家》,2004年7月
「宏觀經濟與金融運行分析」,《中國金融》,2005年3月
「中性宏觀經濟政策三題」,《中國金融論壇》,社科文獻出版社,2005年6月
「貨幣與信貸運行分析」,《農村金融研究》,2005年6月
「2005年一季度金融運行分析」,《中國金融》,2005年5月
「金融穩定:理論與政策」,《中國金融發展報告》,社科文獻出版社,2005年6月
《風險管理》(譯著),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
《貨幣錯配:新興市場國家的困境與對策》(譯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貨幣流量分析理論研究——基本框架及對幾個方面的考察》(專著),人民出版社,2005
[編輯本段]3、成都新思維學校副校長
曾剛,英文名:Frankie。1981年出生。成都新思維學校副校長;成都新思維學校英語教研組組長;四川省十佳優秀教師。成都金牌培訓教師。
媒體報到 幫助學生用最簡單的方法提升成績
8月12日下午2點半,成都新思維學校衣冠廟校區「初升高」英語銜接班,28歲的曾剛正在給學生們上英語課,他沒有按照高一的英語教材講解
單詞和語法,而是講授兩個英語句子的連接方式。「學會了,高考英語得10分;學不會,這10分就沒有了。」戴著小麥克風的曾剛篤定地對著台下六七十個學生講道。不碰教材、不講課文,直接從高考英語的18個考點入手講解題方法與技巧,這是成都新思維學校「考點英語」的教學特色,學生做一張英語試卷就像庖丁解牛,每道題都可以找到對應的考點及解題規律,得出正確答案。作為學校副校長、英語教研組組長,為了歸納這18個考點,曾剛准備了800多頁的案頭資料。從1981年-2009年27年全國及各省市高考英語題,每一道題考查的內容及方式,都被他「細嚼」了一遍。
辛苦歷程
畢業於西南科技大學英語系的曾剛曾在綿陽師范學院任教,後加盟成都一所著名的考研培訓學校。在這里,他認識了全國著名的考研輔導專家任汝芬教授。每次任汝芬到成都來,他所教的考研政治輔導班都爆滿。為了解任汝芬教書的訣竅,曾剛也去「蹭」了幾次課。他發現,任汝芬教書的一大特色,就是直接從考研考點入手,給學生授課。
任汝芬的教學方法給了曾剛很大的啟發。既然政治能從考點入手教學,那麼英語為什麼又不能呢?聯想到自己中高考時只知道背課文、記單詞,曾剛決定幫中學生找一條英語中、高考的「捷徑」。從未上過中學英語課的曾剛找來了四川省高考英語大綱、成都市中考英語大綱和歷年的考試真題,著手研究其中的規律。真的動起手來,曾剛才發現,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每道題的考查重點在哪裡、容易出現哪些「陷阱」、學生如何能准確找到其中的解題竅門……把這些內容一一列出,最後化繁為簡,真的太難了。盡管很艱難,曾剛仍然堅持做下去,因為他相信,自己走的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半年時間,曾剛一有空閑就鑽研中學英語教學,在記了800多頁的筆記後,最終歸納出了中、高考英語考點及解題方法。
輝煌成就
2006年暑假,曾剛帶著他的「考點英語」來到成都新思維學校。沒有名校學歷背景,沒有中學教學經驗,剛開始,沒有幾個學生願意選他曾剛為學生上課的課。面對著教室里稀稀落落的學生,曾剛口吐「豪言」:「不管你們以前英語成績是好還是差,在這個班上都要『歸零』。我保證你們迅速從『零』變成『100』。」曾剛的承諾並沒有落空,每堂課上,他先告訴學生考點的名稱,考試時是以單選、改錯或者別的題型出現,分值是多少,裡面可能涉及的細則又是哪些,然後再告訴學生解題方法。上了幾次課後,學生都覺得做英語考題容易多了。大家一傳十,十傳百,到了暑期快結束時,曾剛已在新思維同時帶了五六個班,每個班都有好幾十個學生,一些學生為了聽他的課,甚至坐在過道里聽。暑期結束時,曾剛成為新思維學校英語教研組組長。
「80後」老師不懼權威
3年下來,曾剛已成為新思維學校的名師,他的不少學生拿到了高分。今年中考,曾剛所教的學生小石中考英語成績為147分,升入成都七中理科實驗班。而在初中剛入校時,小石的英語僅考了27分!拿到中考成績後,小石給曾剛寫了一封信,信中說,「不論今後怎樣,我的心中一定有份空間是屬於曾老師的。」
曾剛有時會給中學英語教學「挑刺」。他認為,對於學生來說,最困難的還不是完不成學習任務,而是找不到任務是什麼。現在一些老師喜歡讓學生背固定搭配,3年下來,這么多固定搭配,學生不背成「一團糨糊」才怪!「老師就是要幫學生用最簡單的方法提升學習成績。」今年年底,曾剛和同事們准備把新思維的「考點英語」總結成書出版,讓更多的學生從中受益。
[編輯本段]4、上海市虹口畫院畫師
曾剛,筆名:無為。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成都市市美術家協會會員、成都市翰林藝術進修學院教師、上海市虹口畫院畫師。
曾剛熱愛生活,卷戀大自然,長期堅持寫生,足跡遍布巴山蜀水及相臨省份。傳統筆墨基礎較堅實,好作宏遍巨構,頗得氣勢,石質堅凝,樹木密茂,急流卷浪,雲氣浮動,而且法度謹嚴、有生活氣息、並在色彩上有所探索、力求把絢麗的色彩同水墨協調起來,並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1994年,出版《曾剛速寫稿》。1994年,在成都市美術館舉辦五人聯展。1995年,獲四川省三峽風情畫展三等獎。1996年,獲全國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六十周年畫展三等獎。1998年,出版《曾剛山水畫選》。1998年,在四川省美術展覽館舉辦個人畫展。2000年,上海教育電視台專報道其藝術事跡。2000年,遷入上海發展,並受聘多所學校任教。2001年,中國書畫報刊登其作品及文章。2001年,在上海豫園藝術苑舉辦個人畫展。2001年,獲第六屆海內外中國書畫精品展金獎。
[編輯本段]5、北京職業藝術家
生平簡歷
1976年出生湖南新邵
2003畢業四川美術學院版畫系,獲學士學位
2003----2005任教四川師范大學教師
2006---現居北京職業藝術家
展覽
2002全國第六屆高等美術學院版畫年會展(南京)
2003四川優秀畢業創作展(重慶美術館)
2005個展(香港世界畫廊)
2006聯展(香港世界畫廊)(中國北京紅T空間)(千年時間畫廊)
2007聯展798藝術節
2007藝術北京(北京農展館)
2008紐約藝術空間(北京)個展
出版
《當代美術家》,《江蘇畫刊》,《四川美術學院歷屆優秀畢業創作》,《美術焦點》等
獲獎
全國第六屆高等美術學院版畫年會獎(2002南京)
四川美院優秀畢業創作獎(2003)
四川美院學生年展二等獎(2002)
7. 畫家何昌林
何昌林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1943年生於四川新都1965年四川美術學院附中畢業後,考入四川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裝潢專業1969年四川美術學院畢業後,分配到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文化局從事美術輔導和美術創作工作1985年調入四川美術出版社從事編輯工作,任四川美術出版社 編審
1982年創作的組畫《火把節》(二人合作)入選《全國少數民族美術作品展覽》並獲「佳作獎」1984年創作的組畫《彝寨即景》(二人合作)入選《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優秀作品展》1984年參與集體創作的大幅屏畫《涼山風情》獲《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銅牌獎1987年作品《午餐》入選《中國現代版畫展》赴日本展出1991年作品《彝家的太陽》入選「日本藝術交流中心」舉辦的《記念中國新興版畫運動60周年中國當代版畫新作展》論文《火的民族,火的藝術》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學報《裝飾》1986年第3期發表論文《涼山彝族漆器藝術研究》在四川美術學院學報《當代美術家》1996年第1期發表2004年第8期《民族畫報》以「彝鄉情」為題對畫家及作品作專題介紹1995年接受日本「朝日新聞社」采訪,采訪記錄於1995年8月25日《朝日新聞周刊》刊登1993年以前創作的美術作品主要為台灣佛光大學美術館收藏1993年至2005年為日本「津村株式會社」簽約畫家2003年出版《何昌林畫集》(四川美術出版社)
8. 有一個在法國名譽很高的當代美術家是誰
周碧初(1903—1995),當代著名油畫家、美術教育家、20世紀中國油畫先驅者之一。他青年時代留學法國,10年後回國,先後在新華藝專和杭州國立藝專任教授。他一生追求純真的藝術,晚年更是融會中西,大膽變法,作畫豪放,信手揮灑,不再拘泥於形似,多借物抒情,講究意境,使作品富有中國韻味。其獨特的「東方氣息油畫」,令人耳目一新。而這一風格的形成,便是以他深厚的中國畫造詣為基礎的。這從《雙蝦圖》中可見一斑。
索菲特德斯基1966年生於巴黎,1988年畢業於法國巴黎國家高等美術學院油畫系,成績優秀,1990年獲巴黎第一大學(素邦大學)造型藝術系碩士學位。自從1993年第一次踏上中國,她就與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除了在包括中國美術館和上海美術館在內的眾多機構舉辦十多次畫展之外,她還學說漢語、學畫中國水墨畫。如今,她可以用漢語流暢地表達她的思想、用水墨自由地抒發她的情感。
朱德群,1920年生於安徽蕭縣白土鎮(當時蕭縣屬於江蘇省徐州市)一個具有文化修養的醫生世家,1935年進入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學習西畫,1941年畢業於國立杭州藝專。1945年任教南京中央大學建築系。1949年任教台北師大藝術系。1951至1955年任教於台灣師范學院。1955年定居巴黎,從事繪畫創作。1980年入籍法國。1997年當選法蘭西學院藝術院終身士。朱德群先生是當今著名海外華人藝術家之一。
9. 中華之光書畫家張文健
中華之光書畫家張文健、中國國盛·黃澤金都是年輕成名的畫家
張文健,1959年生,四川省合江縣人。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四川分會會員、瀘州市東方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法縣政協委員。其山水畫、花鳥畫作品先後在《中國勞動報》、《中國礦業報》、《四川畫報》等全國許多報刊雜志上發表。其作品入選第三屆中國國際民博會暨第二屆中華民間藝術精品博覽會《全國名家書畫小品邀請展》和「全國梅蘭竹菊中國畫作品展」,並在慶祝建國五十五周年全國書畫大賽中榮獲銀獎,作品入選當代美術家圖錄。
10. 公谷的藝術簡歷
2011年,作品入展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書法展;
2010年,獲的「書廉政准則,做廉潔幹部」書法大賽一等獎;
2009年,舉辦上海市閔行區義務書法培訓活動;
2009年,獲得「百年蘭大杯」書法大賽銀獎;
2008年,創辦浩賢堂書法藝術工作室;
2007年,獲得全國書法大賽一等獎;
2005年,書法作品入選《當代美術家》雜志;
2004年,加入四川省書法家協會和成都市書法家協會;
2002年,書法作品和個人簡歷編入《中國書法作品選》一書;
2002年之前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