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大班美術手工

大班美術手工

發布時間: 2020-11-19 07:39:43

㈠ 幼兒園美工區投放哪些材料

幼兒園美工區投放材料層次及種類

美工區在活動內容上包括三個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的部分,即繪畫、手工和欣賞。那麼材料的投放也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分類
1. 各年齡段幼兒的繪畫基本技能和工具材料
小班:小班幼兒常把繪畫當作游戲,在區域活動中更不能在技能上有過高的要求,要讓幼兒在自己塗鴉的過程中逐步學會使用簡單的繪畫工具和材料,逐步學習控制手的動作。盡量用軟筆、棉簽棒、各種拓印材料等豐富幼兒對色彩的感知和想像。盡量不要用硬筆,以免對幼兒少造成傷害。
中班:中班幼兒已經能夠畫出較有力度而且平穩的線條,掌握了用各種圖形表達簡單物體的繪畫技能。這時在區域內可以提供一些簡單的風景、動物和人物的正面及側面等組合物體的畫,供有興趣的幼兒臨摹。中班的幼兒已基本會用蠟筆均勻塗色、清晰地勾輪廓線、小面積塗色等。
大班:大班幼兒已能觀察到物體的細節部分,並能把所見、所聞表現在畫面中。所以大班幼兒掌握蠟筆、水彩筆、毛筆等不同工具的基本性能和使用方法,有目的地選用和製造多種表現形式。如:塗蠟法、粘彩法、刻劃法、噴水法等。
2. 各年齡段幼兒的手工的基本技能和工具材料
(1)泥工
小班:小班幼兒在美工區的泥工活動中主要是認識泥工的簡單工具和材料,通過自己的操作感知泥是柔軟的、可塑的。小班幼兒泥工活動的主要技能要求有以下幾種:團圓、搓長、壓扁等。美工區的泥工材料要軟硬適中,另外,還可以在區域中投放一些陶泥、各色橡皮泥(彩泥的顏色不宜過多)、面團等。
中班:中班幼兒已基本學會使用:捏、挖、嵌接等方法以使兒童作品形象更生動、真實,也會使用一些簡單的輔助材料表現出簡單的情節,因此區域中要多投放一些顏料、豆類、木棒、瓶蓋等可供幼兒使用或創造的輔助性材料。
大班:大班幼兒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他們的泥工活動,已能運用輔助工具和材料細致、生動地表現物體的特徵和細節。這時要給他們多提供一些泥工工具、模具和更多的可供幼兒想像的半成品材料,以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和表現力。
(2)紙工
小班幼兒在區域中的紙工活動主要是玩紙、撕紙和粘貼。小班幼兒喜愛玩紙和撕紙,區域內可事先准備一些顏色各異、質地不同的紙讓他們撕著玩,在玩紙、撕紙的過程中體驗紙的不同特性,發現各種形狀的變化,並初步撕出一些簡單的形狀。如「蘑菇」「球」「太陽」「餅干」等。還可以提供一些簡單的、僅需要對邊折、對角折的狗頭、牛頭等折紙的示意圖。簡單的圖形粘貼畫和輪廓清晰可以用手撕的圖形。
中班幼兒在紙工活動中基本技能已有了明顯的進步,紙工技能包括折紙、剪紙、撕紙、粘貼。在為中班幼兒准備紙工材料時要充分考慮他們各方面技能的發展,為他們提供難易適當的材料。
A 折紙的技能:集中一角折、四角向中心折、雙正方形、雙三角形
B 粘貼的技能:幾何圖形粘貼、自然物粘貼
C 剪紙的技能:按輪廓線剪、目測剪
在區域中投放的剪刀一定是圓頭的安全剪刀,還可提供能剪出各種花邊的花邊剪刀,既滿足各種需要,又增加活動興趣。
大班:大班幼兒的紙工技能較之中班更為復雜,有菱形折、組合折、折疊撕(剪)。
A 折紙的技能:菱形折、組合折
B 撕紙的技能:折疊撕
C 剪紙的技能:折疊剪
另外,到大班幼兒在紙工活動更豐富,這就需要給他們提供一些輔助材料,像在繪畫和泥工材料中提到的輔助材料都可以運用到紙工中。
3. 各年齡段幼兒的欣賞材料
小、中班:小、中班幼兒主要提供一些他們能理解的美術作品、自然景物、節日裝飾、環境布置等,也可欣賞周圍環境中的自然景色或塗片等。
大班:隨著幼兒認識能力的不斷提高,大班兒童的欣賞范圍也在逐步擴大,而且每種類型的欣賞內容也在不斷地深刻化、復雜化。大班幼兒可以在區域中展示與兒童生活經驗接近的,也可以是神話故事、科學幻想故事等題材的美術作品。

㈡ 大班美術手工製作愛吃面條的小豬教案

麵食小豬全身的做法
小豬饅頭
小豬饅頭的做法
主料
麵粉 (250g) 水 (125g) 酵母 (3g)
調料
紅豆沙 (適量) 紅色素 (1滴)
廚具
蒸鍋
1酵母放進水裡溶化後倒進麵粉里,揉成光滑的面團
2蓋上保鮮膜,放溫暖處發酵到2倍左右的大小
3發好了之後,取出揉勻排出空氣,分成40g一個小面團,在將每一個揉圓
4取剩餘的一塊面團裡面滴入1滴紅色的色素
5揉成粉紅色的面團
6將豆沙餡也分成8個小圓球
7去一個小面團,擀成圓皮包入豆沙餡後,搓圓
8取粉紅色的面團,做成耳朵,鼻子
9將耳朵,鼻子按上去。用牙簽扎2個孔,塞進黑芝麻作為眼睛
10做好之後,把所有的生坯放在蒸籠上,蓋上蓋子發酵15分鍾。然後冷水入鍋,中火蒸上15分鍾左右,關火後3分鍾再揭開蓋子
小竅門:
1.和面得時候,水不要一次加入,最後留20g酌情的添加,面團盡量和的硬一點!
2.粘耳朵,鼻子的時候可以沾點水更好造型!
3.關火之後,一定要等上3~5分鍾再揭開蓋子!

㈢ 大班美術《母雞》的詳細教案

幼兒園美術教案:母雞生蛋

教師:屈老師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知道雞蛋的外形特徵可用橢圓形表現出來。
2、學習給母雞添畫許多圓圓的雞蛋。
3、能夠大膽添畫,樂於參加繪畫活動。

活動准備:
雞蛋一個,油畫棒。

活動過程:
1、觀察幼兒用書,引導幼兒看圖說一說:圖上有什麼?老母雞在干什麼?
教師念兒歌《老母雞》,引導幼兒對母雞生蛋的關注。
2、觀察了解雞蛋的外形特徵
(1)出示雞蛋,師生共同觀察雞蛋,說說:雞蛋什麼樣子的?
(2)請個別幼兒上來示範畫雞蛋,其他幼兒觀察。
(3)集體評價,了解畫雞蛋的正確方法。
3、幼兒添畫:母雞生蛋
(1)引導幼兒在母雞的身體下方和身體周圍的空白處添畫許多雞蛋,鼓勵幼兒畫大。
(2)教師提醒幼兒正確的握筆姿勢和坐姿。
4、展示幼兒作品,相互評價
(1)比一比,看誰的母雞生的蛋又多、又大。
(2)表揚畫面整潔的幼兒。

兒歌:老母雞
老母雞,真能幹,會捉蟲,會生蛋。
生下許多大雞蛋,咯噠,咯噠叫得歡。(更多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如何寫幼兒園的美術手工學情分析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及界定
(一)背景
1.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手的活動關繫到腦的發育,手指動作的訓練對腦細胞可以產生良好的刺激作用。手的動作又是和思維活動直接聯系的,信息從手傳到大腦,又從大腦傳到手。手的活動越多,動作越復雜,就越能刺激大腦皮層上相應的運動區的生理活動,從而思維活動的水平愈來愈高。同時前蘇聯教育學家贊科夫認為:現代社會需要「手腦並用」的人,幼兒園培養的學生,即要善於動腦也要善於動手,實際操作能力是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因素。對於今天的幼兒來說,當然也毫不例外,因此幼兒進行美工製作活動是使自身全面發展的良好途徑。
2.《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應引導幼兒自主選擇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等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美工製作活動能夠豐富幼兒的知識,發展幼兒的經驗,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使幼兒從中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3.我園受社會、環境、文化、師資的影響,以及家長因素等孩子們的依賴性強,動手能力較弱。近兩年,隨著園師資水平的不斷提高,教學資金的加大投入,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我園從幼兒美工製作入手,確定了《美術教學中手工活動案例研究》,在此方面進行相應的實踐研究,從中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二)界定
幼兒園的美術教學活動,是指以培養幼兒美感為目標,以幼兒繪畫、手工、欣賞為主的活動。美的色彩、美的語言、美的行動,時刻影響著幼兒,美術活動為他們創造了一個自由自在表現自己的王國,在美術活動的天地里,他們真正成了活動的小主人。
幼兒園美術教學中的手工活動是幼兒園教師依據幼兒園手工教育目標,引導幼兒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用手對材料進行造型操作,生產出富有美感、表現手藝的作品的教育活動過程。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及意義
(一)理論依據
1.陶行知的創造教育思想
創造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與實踐的鮮明而根本的特色,針對封建教育對學生的束縛,他疾呼「敲碎幼兒的地獄,創造兒童的樂園」陶行知先生在許多文章中反復提出「解放幼兒創造力」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幼兒的眼睛、雙手、頭腦、嘴巴和時間。
2.布魯納的發現教學
布魯納認為:「學習中的發現確實影響著學生,使學生成為一個構造主義者。」在《發現的行為》一文中,布魯納對這種新方法作了詳細的描述,他指出:發現不限於尋求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確切地說,它包括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方法。也就是在教師引導下,依靠教師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讓學習者自己去發現問題,回答問題和解決問題,使他們成為知識的發現者,而不是消極的接受者。
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中指出:生活既教育、社會既學校。這樣,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式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境都可以大大增加。
4.現代幼兒教育理論
《綱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激發幼兒熱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藝術是實際美育的主要途徑,充分發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
5.瑞吉歐理論
在瑞吉歐學前教育機構中,美工作品、泥塑等能夠表現幼兒對周圍世界的理解,闡明了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建構過程,從而引發幼兒情感的自然流露。
6.心理學依據
幼兒正處於與無意識注意佔優勢,具體形象記憶、思維為主的階段,在美工活動中幼兒是非常情緒化的,易受情緒、情感的印象。因此,教師須提供一些有趣、新奇的刺激,引起幼兒的興趣。要他們對美工活動保持穩定的興趣,必須要有足以吸引其參與活動的內容、活動形態。通過美工製作活動既滿足幼兒的需求,同時又能吸引幼兒。
7.生理學依據
①幼兒對美工活動有一種自然的需要。幼兒手的動作逐漸開始復雜起來,同時表現出對動手活動的濃厚興趣。幼兒喜歡製作,這期間他們手指的細小運動很快發展起來。
②幼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充分,腦、眼、手之間的協調關系還沒有很好的建立,腦和視覺對手的控制能力較差,手的骨骼、肌肉發育不完善。因此,通過美工活動,能不能練習和鍛煉腦、手、眼之間的協調,由此,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的發展。
從查閱的多項資料可以看到在以往的研究中,較多地反應在繪畫方面,對於美工研究先對而言較少。目前,存在著幼兒美工活動過於重視技能訓練、活動內容單一、枯燥、脫離生活、缺乏趣味性的現象。所以,將美工活動融入幼兒園各項活動之中,促進幼兒手部的協調性、語言表達能力、認知能力等多種能力的發展,更好的落實《綱要》精神,使幼兒得到全面發展。
(二)意義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提到:「手工是靠手的技能和使用簡單工具對材料進行加工的一種造型活動。在人的童年和少年時期,如果沒有依靠雙手精細的、靈巧的動作激活抽象思維區域,那麼將會影響人今後一生的發展。」手工活動,對人的一生影響如此之大,而對於3-6歲的幼兒來說,更是對其進行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徑。《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教師應「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由此可見,作為幼兒園美術教學領域中重要內容之一的手工活動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
幼兒園美術教學中手工活動的研究受到廣大幼教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其研究逐步深入,相關的研究成果相繼推陳出新,如《在幼兒園手工教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良好品質》《如何提高幼兒園手工活動質量》《廢舊資源在幼兒園手工活動中的開發利用》等。縱觀相關論著,大都研究其應用價值,盡管有可借鑒之處,但從案例分析的角度來說仍有欠缺。聯系我園手工教學實際,在活動開展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如手工活動形式單一,材料投放不充分,教學評價較空洞,家長的配合意識較弱等問題。為使這些實際問題得以妥善解決,提升全園手工教學活動水平,全面提升我園的保教質量,我們選取了這個課題,從案例分析的角度進行深入細致地研究。
幼兒園手工活動質量的提高,為幼兒的想像力、思維力、創造力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能激發幼兒對美術活動的濃厚興趣,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讓幼兒欣賞並感受美術作品中形象美的能力,同時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品質。我園作為有著豐富手工活動經驗、擁有手工技能較高的教師隊伍和良好的手工活動氛圍的園所,力求通過此項課題的開展,使「手工活動」成為我園的一大教育特色,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提升保教質量。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1.研究、探索出適合我園幼兒實際的美工教學活動的良好形式。
2.激發幼兒對美工製作的興趣,自發、主動地去製作,提高自身的製作能力。
3.更新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提高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及教科研能力。
四、課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以質的研究方法為主,採用行動研究方式。具體方法有:
1. 文獻法:通過查閱圖書資料,上網搜集國內外幼兒美工教育發展情況、運用學習、借鑒、揚棄的辦法改進我們的教育方法的同時,挖掘本研究的實踐價值。
2. 調查法:一方面通過調查教師、家長對美工活動的看法及態度,以及幼兒園、家庭及社區幼兒美工教育的現狀。另一方面,調查幼兒對美工活動的興趣及幼兒的活動特點。從以上兩方面入手掌握幼兒美工教育的基本狀況,以不斷調整教育與管理行為,營造良好的研究氛圍,促進研究順利進行。
3. 行動研究法:教師在美工教育的實踐中邊研究邊修正,觀察和收集材料,了解幼兒的活動表現,不斷調整教師的教育行為,完善幼兒美工特色園本課程
4. 案例法:從幼兒的生活出發,教師尋找幼兒感興趣的點進行,自主美工生成課的開展,通過一節活動的展示後,教師針對此課程進行案例分析,總結孩子製作過程、成長的歷程,活動設計的亮點;反思活動的不足,積極改進。
5. 作品評價法:對幼兒的美工作品進行收集、整理、歸納、分析,了解幼兒的發展情況,不斷整理課程內容及研究方法。
6. 經驗總結法:通過階段小結,分析階段性的研究成果及實施中的問題,不斷調整下一階段的研究策略,形成最終的研究報告。
五、課題研究的步驟
(一)准備階段(2012.9)
1.調查幼兒園美工教育的現狀。
2.收集國內外相關的幼兒美工教育資料。
3.收集美工活動相關的工具和材料。
4.成立小課題工作組,落實主要成員,明確分工及任務。
5.初步擬定美工教育目標及教學計劃,並在本園初步實踐。
(二)實施階段(2012.9-2013.4)
1.改進幼兒美工教育課程,形成比較完善的幼兒美工教育課程方案。
2.進行教學案例、課程設計和相關教育活動觀摩。
3.探討手工教學設計,開展教學設計評比活動,關注幼兒優秀手工製品,完善教師評價,開展親子手工活動等。
4.運用作品分析法、對比法等收集多方面材料進行評析。
5.培訓、調研和交流。定期請專家對課程進行指導,舉辦教師培訓,開展交流。展示、研究活動。
(三)總結階段(2013.4.30-2013.5.30)
1.教師撰寫案例、整理教學資料等。
2.整理材料,匯總美工特色教學活動成果。
3.總結成果,撰寫研究報告。申報課題成果。
六、課題研究內容
(一)營造濃郁的藝術氛圍,激發幼兒對美工活動的興趣。
《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園美工活動環境應根據幼兒生活需要,不斷地創設、變換學習的場所,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的活動,以促進幼兒的發展。因此,我園在創設環境同時,不斷加入美工的元素以激發幼兒對美工活動的興趣。如:在創設樓道環境時,我們創設了"剪紙藝術長廊"、"多彩的泥塑"」廢舊大變身吊飾"等內容,貼近幼兒生活,激發幼兒動手參與的慾望。另外,為了給予幼兒更好的美工操作空間,創設藝術操作的氛圍,避免班級活動區域的材料限制,我園充分開發園內的資源,開設幼兒美工室。
(二)選擇生活中的材料,激發幼兒創作的靈感
幼兒的美工活動貴在創造,生活中的許多在大人眼裡看來是廢品的東西往往是孩子們最喜歡、最珍貴的創作源泉,如碎紙屑、空瓶子、小石頭、彩色包裝袋和包裝盒等,這些材料是孩子們學習、創造的中介與橋梁,而運用特殊的材料會使幼兒產生更濃烈的創作興趣。如:開展「巧手變變變」活動中,家長把家中閑置廢舊紙張、果殼、紐扣等材料拿到幼兒園中,製作成了一件件精美的作品。
另外,教師們也開動腦筋,將廢舊的露露罐、紙箱、油桶等紙做成了「高蹺」、「山洞」「小車」等孩子喜愛的戶外游戲器械,這些玩具不但材料源於生活,更能夠真正的用於生活,同時也豐富了園內的戶外游戲玩具。
(三)開展豐富的活動內容,促進家園多元化發展
講合作——讓家長參與親子美工創意活動
在活動開展初期,家長們並不支持幼兒園開展的美工活動,他們總為搜集材料而困惑。為了讓家長更好的了解幼兒園開展美工活動的重要性,我們利用半日開放的時間讓家長和孩子一起進行手工製作,我們教師並進行積極地解說美工活動開展後孩子的變化,家長哎在平日里細致的觀察後發現孩子的變化非常大,思維活躍了、想像力豐富了、敢動手製作了等等的進步讓家長感到很欣慰。我們還進行的親子觀摩活動,製作"燈籠"家長參加完活動後說"原來進行手工活動時寶寶總會說,媽媽你給我做,而現在說媽媽你看我做的漂亮嗎?"從孩子的話語中就可以看出我們孩子的動手能力發展的很好,更贏得了家長的認可和支持,促進了家園的有效合作。
七、研究結果與成效
(一)教師方面
1.積累豐富的經驗,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我園教師雖然不是美術專業畢業,但通過開展此課題研究,教師不斷利用書本自學、網路充電、培訓實踐等各種途徑進行學習,積累了豐富的專業知識及教學經驗,激發教師們的研究熱情,促進了我園教師的專業成長。
2.挖掘教師的藝術潛能,提高教師的環保意識
教師在開展生活化的美工教學活動中,通過收集廢舊材料,將各種材料資源進行再利用,提高教師自身的節約意識、環保意識,在對各種材料進行創作的同時,挖掘了自身的藝術潛能。
3.深入教學實踐,開發園本課程
通過本課題的實踐研究,增強了教師教學實踐能力,實顯教師創造性地制定教學的目標,使教師在園本課程開展的研討能力得到了提高。突出了我園鮮明的辦園思想,可持續發展的先進理念。
(二)家園共育方面
此課題的開展,轉化了家長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家長的認同與支持。實現了家園教育一體化。
(三)幼兒方面
1.發展幼兒獨特的創造能力
幼兒在參與美工活動實踐過程中,教師利用自然界、社會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向幼兒進行美的啟示和教育,使美的感受得以深化,內化為自身對美的事物的表現,並通過各種不同的美工活動,使幼兒把自身對美的體驗和真實情感傾注在藝術創作中,形成具有創造性的藝術作品,並逐步發展了幼兒獨特的創造能力。
2.使幼兒個性得到自然發展
幼兒通過視覺藝術這一形式來表示個人的感受,從中體驗到快樂、成功、確定自身內在的本質和價值。美工活動為幼兒提供了自我表現的最佳形式,從而促進其個性的自然發展。
3.發展幼兒敏銳的思維
幼兒通過對多種材料進行美工製作活動,使幼兒對生活中的事物、材料形成獨特的觀察視覺,在設計創作活動中,不但發展了腦、眼、手的協調性,更促進了敏銳的思維能力。
(四)研究方面
在實踐研究中逐步豐富園本課程,形成本園的美工特色。我園美術教學中手工活動案例研究,基於幼兒喜歡的玩具、動物、日常所用物品進行創作,大大彌補了美工只是為了環境的美化,讓家長看到實效性,讓孩子拿著自己製作的玩具玩耍的體驗到的成功感和喜悅感。
(五)成果方面
1.園內自編教案集、幼兒作品集、親子作品集、教師作品集。
2.形成經驗性文章: 教學案例分析15篇、美工活動專題研討4篇、教師美工教育隨筆2篇、教學設計5篇。
3.參加全國第二十九屆幼兒素質杯幼兒書畫大賽,期中在本次活動中,榮獲第二十九屆「素質杯」全國少年兒童書畫競賽優勝單位100強(特等獎),百名優秀教師(特等獎),15名老師獲優秀教師指導獎,並授予「素質教育優秀教師」稱號。本次幼兒參賽作品中,共有140名幼兒獲獎,其中47人獲得金獎,39人獲得銀獎,35人獲得銅獎,19人獲得優勝獎。
八、存在的問題與思考
(一)在開展「美術教學中手工活動案例研究」的實施中,比較偏重於內容的開展和幼兒美工能力的培養,而在幼兒美工能力評價方面比較薄弱。教師需要進一步探索美工教育的評價策略。
(二)教師不善於及時歸納和總結自己在實踐中好的經驗,收集、整理資料的意識還有待於提高。需要進一步培養總結提升能力,及時的整理、保留活動的資料。
(三)從幼兒園長遠的發展來看,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僅關注了幼兒園特色的突出,研究比較膚淺、單一,沒有上升到構建園本文化的層次。

㈤ 如何寫幼兒園的美術手工學情分析

科學領域分為兩個方面:科學探究、數學認知,有6個目標。強調幼兒的科學學習應注重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培養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兒的數學學習應注重在生活和游戲中感知數學的有用和有趣,初步理解數量關系、形狀與空間關系,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育建議:教師要善於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慾,注重探究過程,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反對提前學習小學教育內容,反對強化訓練某些知識和技能。

(一)背景

1.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手的活動關繫到腦的發育,手指動作的訓練對腦細胞可以產生良好的刺激作用。手的動作又是和思維活動直接聯系的,信息從手傳到大腦,又從大腦傳到手。手的活動越多,動作越復雜,就越能刺激大腦皮層上相應的運動區的生理活動,從而思維活動的水平愈來愈高。同時前蘇聯教育學家贊科夫認為:現代社會需要「手腦並用」的人,幼兒園培養的學生,即要善於動腦也要善於動手,實際操作能力是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因素。對於今天的幼兒來說,當然也毫不例外,因此幼兒進行美工製作活動是使自身全面發展的良好途徑。

2.《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應引導幼兒自主選擇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等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美工製作活動能夠豐富幼兒的知識,發展幼兒的經驗,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使幼兒從中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3.我園受社會、環境、文化、師資的影響,以及家長因素等孩子們的依賴性強,動手能力較弱。近兩年,隨著園師資水平的不斷提高,教學資金的加大投入,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我園從幼兒美工製作入手,確定了《美術教學中手工活動案例研究》,在此方面進行相應的實踐研究,從中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二)界定

幼兒園的美術教學活動,是指以培養幼兒美感為目標,以幼兒繪畫、手工、欣賞為主的活動。美的色彩、美的語言、美的行動,時刻影響著幼兒,美術活動為他們創造了一個自由自在表現自己的王國,在美術活動的天地里,他們真正成了活動的小主人。

幼兒園美術教學中的手工活動是幼兒園教師依據幼兒園手工教育目標,引導幼兒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用手對材料進行造型操作,生產出富有美感、表現手藝的作品的教育活動過程。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及意義

(一)理論依據

1.陶行知的創造教育思想

創造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與實踐的鮮明而根本的特色,針對封建教育對學生的束縛,他疾呼「敲碎幼兒的地獄,創造兒童的樂園」陶行知先生在許多文章中反復提出「解放幼兒創造力」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幼兒的眼睛、雙手、頭腦、嘴巴和時間。

2.布魯納的發現教學

布魯納認為:「學習中的發現確實影響著學生,使學生成為一個構造主義者。」在《發現的行為》一文中,布魯納對這種新方法作了詳細的描述,他指出:發現不限於尋求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確切地說,它包括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方法。也就是在教師引導下,依靠教師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讓學習者自己去發現問題,回答問題和解決問題,使他們成為知識的發現者,而不是消極的接受者。

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中指出:生活既教育、社會既學校。這樣,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式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境都可以大大增加。

4.現代幼兒教育理論

《綱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激發幼兒熱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藝術是實際美育的主要途徑,充分發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

5.瑞吉歐理論

在瑞吉歐學前教育機構中,美工作品、泥塑等能夠表現幼兒對周圍世界的理解,闡明了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建構過程,從而引發幼兒情感的自然流露。

6.心理學依據

幼兒正處於與無意識注意佔優勢,具體形象記憶、思維為主的階段,在美工活動中幼兒是非常情緒化的,易受情緒、情感的印象。因此,教師須提供一些有趣、新奇的刺激,引起幼兒的興趣。要他們對美工活動保持穩定的興趣,必須要有足以吸引其參與活動的內容、活動形態。通過美工製作活動既滿足幼兒的需求,同時又能吸引幼兒。

7.生理學依據

幼兒對美工活動有一種自然的需要。

㈥ 幼兒園小朋友的繪畫作品從哪些角度評價

幼兒園的活動,既然要發揮其教育功效,就不能缺少了評價這個環節。幼兒繪畫活動的評價活動是幼兒園繪畫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與幼兒園其它任何一種教育教學活動的評價相比較,其應用的程度最高,受到的重視程度卻較低。而在繪畫活動中,老師對作品的評價態度往往直接影響著孩子對活動的興趣,影響孩子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因此作為老師,我們要重視對幼兒作品的評價,培養幼兒的繪畫興趣,提高幼兒繪畫的表現力及審美能力。 關鍵詞:評價觀 評價體系 發展性評價 多元評價 教育評價:《綱要》將幼兒園教育評價的功能界定為:「是了解教育的適宜性、有效性,調整和改進工作,促進沒一個幼兒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 發展性評價: 發展性評價是以人為本,以孩子的最終發展為目標的評價方式.這種評價方式是當今世界課程與教學改革評價的最新發展的先進成果,也是今後課程與教學評價的主要發展方向,具有前瞻性與實用性,對於幼兒園的課程改革與評價改革頗有成效且意義深遠。 塗鴉是孩子的天性,當還不太懂事的孩子抓著蠟筆在紙上隨意地塗鴉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孩子滿臉燦爛的笑容,我們看到的是孩子為五彩繽紛的色彩而感動的神情,這一刻,我們相信孩子愛上了塗鴉。而在幼兒園里,我們看到的是有的孩子,漸漸不愛動手畫畫了,而有的畫的總是那麼些,也許原因有很多,但作為我們幼兒園老師應該反省一下,是什麼抹殺了孩子的天性? 我們發現在繪畫活動中,老師對作品的評價態度往往直接影響著孩子對活動的興趣,影響孩子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因此作為老師,我們要重視對幼兒作品的評價,培養幼兒的繪畫興趣,提高幼兒繪畫的表現力及審美能力。 一、確立正確的評價觀,培養和提高幼兒繪畫興趣 教師要明確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淘汰,所以在繪畫活動中我們不能以哪個幼兒畫的好,或哪個幼兒畫的不好為標准來評價幼兒的作品,評價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幼兒的發展,所以發展性評價這種以人為本,以孩子的最終發展為目標的評價方式有助於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他能依據幼兒的不同背景和個性特點,准確地判斷每個幼兒的不同特點及其發展潛力,為每一個幼兒提出適合其發展的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建議。 如果沒有正確的評價觀,就有可能對幼兒產生消極影響。孩子有時候是特別敏感的,一次在繪畫評價活動中,我無意中說了文涇的畫畫的不太好看,顏色圖的有些亂,當時孩子也沒有特別的表現。可是在接下來的一次繪畫活動中,當小朋友們都專注於自己的繪畫時,我卻看到文涇拿著筆愣在哪裡,我問他怎麼了,他說老師我不會畫,這時候我明白,孩子不是不會畫,他是不敢畫,他害怕自己的畫達不到老師的要求,怕老師說他的畫畫的不好看。於是我意識到評價的重要性。又有一次,在《宇宙人游山洞》的美術活動中,佳俊很認真地在山洞裡畫了很多宇宙人,在評價活動中佳俊向同伴們介紹宇宙人在排著隊過山洞,他們要走出山洞回家去,雖然那些宇宙人畫的有些歪扭扭的,但是今天我看到了孩子的進步,本來孩子繪畫的時候特別缺乏耐心,總是草草了事,可今天孩子很認真很耐心地完成了作品。於是我在集體面前表揚了他,並把他的作品展示出來了,我發現下課的時候佳俊會去展示區看看自己的作品,還會向同伴介紹,慢慢地孩子喜歡上了繪畫,每次繪畫活動都很認真,每當我們幫他指出一些不足之處時,孩子也會耐心的聽了,孩子的繪畫的興致越來越高了,他的作品也越來越多地贏得小朋友的喜歡了。 這些讓我清楚的明白了評價對孩子的影響,更清楚了確立正確的評價觀的重要性。作為老師不能以片面的眼光來評價孩子的繪畫作品,用畫的好或不好來評價,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也許只會造成部分幼兒只能聽表揚,不能聽批評,認識不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盲目樂觀。因此教師要用發展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逐步培養其正確認識自己,提高反省能力,不因存在某些不足而懷疑自我價值。這樣,即使教師指出幼兒的不足甚至提出批評,幼兒所感受到的也仍然是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和期望,並會由此產生進步的動力。 二、建立多元的評價體系,促進幼兒多元發展 1、尊重幼兒的個別差異性,讓每個幼兒獲得富有個性特色的發展。 在幼兒園里,老師和孩子是形影不離的,所以相對中小學來說,幼兒園老師和孩子的距離更近些,老師對孩子的各方面了解也更深些。在評價中,不僅要突出「為了孩子的一切」,還要突出「為了一切的孩子」,努力做到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提高不同個性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與學習水平,從而達到促進全體孩子共同進步的目的。 例如:在《森林裡的動物園》這一繪畫活動中,我們對於那些愛繪畫,繪畫線條有力、連貫,圖形、形象清晰完整的孩子來說,在評價中我們應本著「高起點、嚴要求」的原則,為他們的進一步成長留有足夠的發展空間。在觀察他們畫面是否完整,小動物們形象是否清晰的基礎上,我們還要考慮畫面是否具有孩子自己的想像,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富有童趣,我們鼓勵他們發揮想像里,讓畫面里的動物活起來,給動物們提供一個活起來的背景或舞台。對對那些喜歡繪畫,但繪畫線條不流暢、形象不完整的幼兒來說,應本著「低起點、小步子、多活動、快反饋」的評價宗旨,我們更關注的是動物形象是否清晰,孩子有沒有抓住動物的特徵,我們鼓勵他們在活動結束後進入美工區多加練習。對於那些不愛繪畫,繪畫習慣不好的幼兒來說,應從逐步培養喜愛繪畫的情感入手,加強有針對性的個別輔導,教師還應當是一個細心的觀察家,要敏銳地捕捉他們的點滴進步與閃光點,並及時予以獎勵和表揚,使他們不斷看到自己的進步,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2、評價活動由靜態評價變為動態評價,注重活動的過程性。 在以往的繪畫評價活動中,我們往往偏重於作品結果的優劣,靜態的對孩子的繪畫作品實體作出評價。新綱要理念指出我們的評價要關注孩子的學習過程,應動態的對幼兒的整個繪畫過程作出評價。所以在美術活動中,我們要關注孩子在活動中的興趣性、主動性、持久性、繪畫習慣等。如觀察孩子是否主動參與美術活動,對美術活動傾注極大的熱情,完全沉浸其中,還是對美術活動遲疑不前,活動中企圖停止或張望別人做什麼等;觀察幼兒對美術作品的注意集中與持久程度;觀察其作品是自己決定完成的,還是模仿他人完成的。 如:我們班的小妹妹(鄒琦玥),一開始每次繪畫活動時都不肯動筆,軟硬兼施都無濟於事,後來,我觀察到繪畫活動時她雖然自己不畫,但是她會對邊上的小朋友指手畫腳「你畫的不對」、「不是這樣畫的」、「哎,你畫的太難看了」,通過這些行為,我猜測可能小妹妹其實她並非真的不想畫畫,也許是她對自己缺乏信心,她怕自己畫的不好,所以不敢畫,於是繪畫活動時,我就輕輕的對她說「琦玥是不是怕自己畫的不好?」她點點頭,於是我就繼續鼓勵「沒關系的,老師小時候一開始也畫得不好,多花幾次就能畫得漂亮了,但是如果不練習的話就一直畫不好的哦!」在不斷的鼓勵下,琦玥終於第一次自己動筆畫畫了,在活動評價時我把琦玥的進步告訴了大家,並在集體面前給予了肯定,琦玥靦腆的笑了,接著在以後的繪畫活動中,她開始能獨立完成作品了。可見繪畫活動中的評價要注重活動的過程性,變靜態為動態。 3、增強幼兒與評價活動的互動性 在繪畫活動中,我們往往在無意中就會以教師自己的意願為主,自己決定作品的好壞優劣。教師要扮演的是:「裁判者」的角色,雖然也有個別幼兒參與評價,教師總結,但由於教師平時缺乏對幼兒該方面的引導和培養,幼兒缺少該方面的能力,這一切形同虛設。所以

㈦ 急需幼兒園大班和手工美術有關的親子活動!!越詳細越好!!准備材料越簡單越好!!

炊具音樂會 適合年齡:10個月以上 用具:廚房裡的鍋、碗、瓢、盆各准備幾個。 玩法:把准備好的鍋碗等東西反轉放在桌子或地上,然後給寶寶用筷子或調羹,讓寶寶盡情的敲打。 寶寶學會——認識聲音 小貼士:媽媽可以在寶寶打的時候加點音樂背景,並給寶寶節奏的訓練。增強寶寶的音樂感。 歡天喜地跳飛機 適合年齡:3 用具:一套大數字板(1—10)各10張 玩法:媽媽協助孩子把大數字板鋪在地/草坪上,然後媽媽發出指令讓寶寶跳到相應的數字上,比如媽媽說「1」,寶寶就跳到寫有數字「1」的數字板上。 寶寶學會——跳躍和認識數字 小貼士:不要讓寶寶跳相隔太遠的數字以免摔傷。

㈧ 幼兒園大班繪畫與手工春天來了教案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春天的天氣和花草、樹木的特徵,能發現身邊自然景色的變化。 2.樂意在老師的引導下觀察初春的景色,喜愛春天。 活動准備: 1.選擇花草樹木、變化明顯,並有迎春花的地方。 2.散步時帶領幼兒觀察發芽的樹。 活動過程: 1.春天真舒服--到戶外感受春天的天氣。 帶幼兒到戶外曬太陽,鼓勵幼兒表達陽光照在身上的感覺,感知春天來了,春天真暖和。 2.花草、樹木怎麼了--觀察春天的花草、樹木。 (1)帶領幼兒觀察迎春花,通過看一看、聞一聞、說一說,知道春天來了,迎春花最早開放。 (2)與幼兒邊走邊欣賞春天的花草、樹木,知道春天的花是無顏六色的,小草變綠了,大樹長出了綠芽芽。 3.我找到了春天--表達自己的發現。 (1)你們找到春天了嗎?它藏在哪裡? (2)引導幼兒運用恰當的詞彙表達。 (3)帶幼兒到戶外游戲。

熱點內容
語文字音題 發布:2024-10-19 03:20:03 瀏覽:134
股指期貨歷史 發布:2024-10-19 03:16:24 瀏覽:377
整理房間教學反思 發布:2024-10-19 03:14:15 瀏覽:951
師生疫情防控具體舉措 發布:2024-10-19 03:13:38 瀏覽:894
認識除法教學反思 發布:2024-10-19 00:53:21 瀏覽:412
bl小說現代校園 發布:2024-10-19 00:13:19 瀏覽:661
兒童語文樂園 發布:2024-10-19 00:11:14 瀏覽:479
和尚英語 發布:2024-10-18 22:35:55 瀏覽:222
大老師本子 發布:2024-10-18 21:58:36 瀏覽:530
數學三年級計算題大全 發布:2024-10-18 21:50:36 瀏覽: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