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文言文勵志

文言文勵志

發布時間: 2020-11-19 07:42:11

A. 要100句經典勵志文言文語錄高級一點的,,帶上翻譯,,必採納!!

古文經典勵志名句

1、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舉成名。——司馬遷

2、去留無意,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漫隨天外雲卷雲舒。——《幽窗小記》

3、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4、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

5、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魏徵列傳》

6、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

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論語》

9、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謂不朽。——《左傳》

10、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

11、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國演義》

12、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唐·王勃

13、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梁惠王下》

14、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

15、學而不知道,與不學同;知而不能行,與不知同。——黃睎

16、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管子·牧民》

17、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18、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19、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

20、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劉鶚

21、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22、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盡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23、君子憂道不憂貧。——孔丘

24、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告子下》

25、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26、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載

27、丹青不知老將至,貧賤於我如浮雲。——杜甫

28、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經》

29、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30、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31、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3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3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罕》

34、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中庸》

35、操千曲爾後曉聲,觀千劍爾後識器。——劉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古文經典勵志名言

1、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盡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2、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3、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唐·王勃

4、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罕》

5、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6、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告子下》

7、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經》

8、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10、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11、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B. 文言文中勵志名言

1、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

2、百種弊病,皆從懶生。——《曾國藩》

3、足下不死,孤不得安。——《羅貫中》

4、大仁之極,而大勇生焉。——《譚嗣同》

5、凡事留餘地,雅量能容人。——《曾國藩》

6、人要為善,先要明善始得。——《曾國藩》

7、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王陽明》

8、寧可無錢使,不可無行止。——《增廣賢文》

9、百病必先治其本,後治其標。——《李時珍》

10、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11、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岳飛》

12、言常苦於有餘,行常苦於不足。——《朱熹》

13、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曹雪芹》

14、治國不用佞臣,治家不用佞婦。——《增廣賢文》

15、閑來只把青山畫,賣得桃花當酒錢。——《唐寅》

16、處朋友,務相下則得,相上則損。——《王陽明》

17、不驕方能師人之長,而自成其學。——《譚嗣同》

18、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19、功名富貴笑談中,回首一場春夢。——《湯顯祖》

20、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蘇軾》

21、寧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餘。——《增廣賢文》

22、不妄取,不妄求,不妄想,不妄求。——《易經》

23、但願蒼生皆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於謙》

24、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易經》

25、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

26、人生幾番存厚道,才臣一意進權謀。——《羅貫中

C. 勵志古文

蘇軾的《留侯論》
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夫子房受書於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隱君子者出而試之。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皆聖賢相與警戒之義;而世不察,以為鬼物,亦已過矣。且其意不在書。 當韓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鋸鼎鑊待天下之士。其平居無罪夷滅者,不可勝數。雖有賁、育,無所復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鋒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於一擊之間;當此之時,子房之不死者,其間不能容發,蓋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於盜賊,何者?其身之可愛,而盜賊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蓋世之才,不為伊尹、太公之謀,而特出於荊軻、聶政之計,以僥幸於不死,此圯上老人所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鮮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後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莊王伐鄭,鄭伯肉袒牽羊以迎;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踐之困於會稽,而歸臣妾於吳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報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剛也。夫老人者,以為子房才有餘,而憂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剛銳之氣,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何則?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於草野之間,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驚,而項籍之所不能怒也。 觀夫高祖之所以勝,而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項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戰百勝而輕用其鋒;高祖忍之,養其全鋒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當淮陰破齊而欲自王,高祖發怒,見於詞色。由此觀之,猶有剛強不忍之氣,非子房其誰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為魁梧奇偉,而其狀貌乃如婦人女子,不稱其志氣。嗚呼!此其所以為子房歟!

作品譯文
古時候被人稱作豪傑的志士,一定具有勝人的節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無法忍受的度量。有勇無謀的人被侮辱,一定會拔起劍,挺身上前搏鬥,這不足以被稱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傑氣概的人,遇到突發的情形毫不驚慌,當無故受到別人侮辱時,也不憤怒。這是因為他們胸懷極大的抱負,志向非常高遠。 張良被橋上老人授給兵書這件事,確實很古怪。但是,又怎麼知道那不是秦代的一位隱居君子出來考驗張良呢?看那老人用以微微顯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聖賢相互提醒告誡的意義。一般人不明白,把那老人當作神仙,也太荒謬了。再說,橋上老人的真正用意並不在於授給張良兵書(而在於使張良能有所忍,以就大事)。 在韓國已滅亡時,秦國正很強盛,秦王政用刀鋸、油鍋對付天下的志士,那種住在家裡平白無故被抓去殺頭滅族的人,數也數不清。就是有孟賁、夏育那樣的勇士,沒有再施展本領的機會了。凡是執法過分嚴厲的君王,他的刀鋒是不好硬碰的,而他的末余之勢可以駕馭(連上句意思是:在鋒芒之勢上,是沒有可乘之機的)。張良壓不住他對秦王憤怒的情感,以他個人的力量,在一次狙擊中求得一時的痛快,在那時他沒有被捕被殺,那間隙連一根頭發也容納不下,也太危險了! 富貴人家的子弟,是不肯死在盜賊手裡的。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生命寶貴,死在盜賊手裡太不值得。張良有超過世上一切人的才能,不去作伊尹、姜尚那樣深謀遠慮之事,反而只學荊軻、聶政行刺的下策,僥幸所以沒有死掉,這必定是橋上老人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所以那老人故意態度傲慢無理、言語粗惡的深深羞辱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方才可以憑借這點而成就大功業,所以到最後,老人說:「這個年幼的人可以教育了。」 楚莊王攻打鄭國,鄭襄公脫去上衣裸露身體、牽了羊來迎接。庄王說:「國君能夠對人謙讓,委屈自己,一定能得到自己老百姓的信任和效力。」就此放棄對鄭國的進攻。越王勾踐在會稽陷於困境,他到吳國去做奴僕,好幾年都不懈怠。再說,有向人報仇的心願,卻不能做人下人的,是普通人的剛強而已。那老人,認為張良才智有餘,而擔心他的度量不夠,因此深深挫折他年輕人剛強銳利的脾氣,使他能忍得住小怨憤去成就遠大的謀略。為什麼這樣說呢?老人和張良並沒有平生的老交情,突然在郊野之間相遇,卻拿奴僕的低賤之事來讓張良做,張良很自然而不覺得怪異,這自然,秦始皇不能使他驚恐,項羽不能使他發怒。 看那漢高祖之所以成功,項羽之所以失敗,原因就在於一個能忍耐、一個不能忍耐罷了。項羽不能忍耐,因此戰爭中是百戰百勝,因此隨隨便使用他的刀鋒(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實力)。漢高祖能忍耐,保養那完整的刀鋒(把自己的精銳實力保養得很好,等待對方的衰弊),這是張良教他的。當淮陰侯韓信攻破齊國要自立為王,高祖為此發怒了,語氣臉色都顯露出來,從此可看出,他還有剛強不能忍耐的氣度,不是張良,誰能成全他? 司馬遷本來猜想張良的形貌一定是魁梧奇偉的,誰料到他的長相竟然像婦人女子,與他的志氣和度量不相稱。啊!這就是張良之所以成為張良吧(言外之意:正因為張良有能忍之大度,所以,盡管他狀貌如婦人,卻能成就大業,遠比外表魁梧的人奇偉萬倍)!

D. 誰有激勵自己奮進的文言文

我最喜歡的
蒲松齡的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滅吳。
還有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蘇軾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宜自勉,歲月不待人。 陶淵明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況
其實人的奮斗,確定目標是最主要的,其次就是堅持,所以,我比較喜歡蒲松齡的那句詩,對仗工整,琅琅上口。而且又是熟悉的典故。

E. 文言文勵志短句

文言文勵志短句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2、好學近內乎容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3、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4、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5、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7、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8、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9、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0、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11、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12、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13、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14、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15、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16、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17、學之廣在於不倦,不倦在於固志。
18、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F. 勵志的文言文

這個 且看蘇軾的《留侯論》
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夫子房受書於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隱君子者出而試之。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皆聖賢相與警戒之義;而世不察,以為鬼物,亦已過矣。且其意不在書。 當韓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鋸鼎鑊待天下之士。其平居無罪夷滅者,不可勝數。雖有賁、育,無所復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鋒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於一擊之間;當此之時,子房之不死者,其間不能容發,蓋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於盜賊,何者?其身之可愛,而盜賊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蓋世之才,不為伊尹、太公之謀,而特出於荊軻、聶政之計,以僥幸於不死,此圯上老人所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鮮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後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莊王伐鄭,鄭伯肉袒牽羊以迎;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踐之困於會稽,而歸臣妾於吳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報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剛也。夫老人者,以為子房才有餘,而憂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剛銳之氣,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何則?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於草野之間,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驚,而項籍之所不能怒也。 觀夫高祖之所以勝,而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項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戰百勝而輕用其鋒;高祖忍之,養其全鋒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當淮陰破齊而欲自王,高祖發怒,見於詞色。由此觀之,猶有剛強不忍之氣,非子房其誰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為魁梧奇偉,而其狀貌乃如婦人女子,不稱其志氣。嗚呼!此其所以為子房歟!
作品譯文
古時候被人稱作豪傑的志士,一定具有勝人的節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無法忍受的度量。有勇無謀的人被侮辱,一定會拔起劍,挺身上前搏鬥,這不足以被稱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傑氣概的人,遇到突發的情形毫不驚慌,當無故受到別人侮辱時,也不憤怒。這是因為他們胸懷極大的抱負,志向非常高遠。 張良被橋上老人授給兵書這件事,確實很古怪。但是,又怎麼知道那不是秦代的一位隱居君子出來考驗張良呢?看那老人用以微微顯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聖賢相互提醒告誡的意義。一般人不明白,把那老人當作神仙,也太荒謬了。再說,橋上老人的真正用意並不在於授給張良兵書(而在於使張良能有所忍,以就大事)。 在韓國已滅亡時,秦國正很強盛,秦王政用刀鋸、油鍋對付天下的志士,那種住在家裡平白無故被抓去殺頭滅族的人,數也數不清。就是有孟賁、夏育那樣的勇士,沒有再施展本領的機會了。凡是執法過分嚴厲的君王,他的刀鋒是不好硬碰的,而他的末余之勢可以駕馭(連上句意思是:在鋒芒之勢上,是沒有可乘之機的)。張良壓不住他對秦王憤怒的情感,以他個人的力量,在一次狙擊中求得一時的痛快,在那時他沒有被捕被殺,那間隙連一根頭發也容納不下,也太危險了! 富貴人家的子弟,是不肯死在盜賊手裡的。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生命寶貴,死在盜賊手裡太不值得。張良有超過世上一切人的才能,不去作伊尹、姜尚那樣深謀遠慮之事,反而只學荊軻、聶政行刺的下策,僥幸所以沒有死掉,這必定是橋上老人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所以那老人故意態度傲慢無理、言語粗惡的深深羞辱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方才可以憑借這點而成就大功業,所以到最後,老人說:「這個年幼的人可以教育了。」 楚莊王攻打鄭國,鄭襄公脫去上衣裸露身體、牽了羊來迎接。庄王說:「國君能夠對人謙讓,委屈自己,一定能得到自己老百姓的信任和效力。」就此放棄對鄭國的進攻。越王勾踐在會稽陷於困境,他到吳國去做奴僕,好幾年都不懈怠。再說,有向人報仇的心願,卻不能做人下人的,是普通人的剛強而已。那老人,認為張良才智有餘,而擔心他的度量不夠,因此深深挫折他年輕人剛強銳利的脾氣,使他能忍得住小怨憤去成就遠大的謀略。為什麼這樣說呢?老人和張良並沒有平生的老交情,突然在郊野之間相遇,卻拿奴僕的低賤之事來讓張良做,張良很自然而不覺得怪異,這自然,秦始皇不能使他驚恐,項羽不能使他發怒。 看那漢高祖之所以成功,項羽之所以失敗,原因就在於一個能忍耐、一個不能忍耐罷了。項羽不能忍耐,因此戰爭中是百戰百勝,因此隨隨便使用他的刀鋒(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實力)。漢高祖能忍耐,保養那完整的刀鋒(把自己的精銳實力保養得很好,等待對方的衰弊),這是張良教他的。當淮陰侯韓信攻破齊國要自立為王,高祖為此發怒了,語氣臉色都顯露出來,從此可看出,他還有剛強不能忍耐的氣度,不是張良,誰能成全他? 司馬遷本來猜想張良的形貌一定是魁梧奇偉的,誰料到他的長相竟然像婦人女子,與他的志氣和度量不相稱。啊!這就是張良之所以成為張良吧(言外之意:正因為張良有能忍之大度,所以,盡管他狀貌如婦人,卻能成就大業,遠比外表魁梧的人奇偉萬倍)!

G. 勵志的古文句子

春宵一刻值千金.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不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百學須先立志.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學》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史記.滑稽列傳》
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問元戎早晚,鳴鞭徑去,解天山箭.
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H. 文言文的勵志的句子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譯:作為君子,應該有堅強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奮斗精神,努力加強自我修養,完成並發展自己的學業或事業,能這樣做才體現了天的意志,不辜負宇宙給予君子的職責和才能。

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志》劉備語
譯:對任何一件事,不要因為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對於一些微小的。卻有益於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為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

3.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論語》
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4.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論語》
譯:幹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於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論語》
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於他人的願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願和正當的要求,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
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
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8.當仁,不讓於師。 ——《論語》
譯: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後發展為成語「當仁不讓」。

9.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論語》
譯:君子不會誇誇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周易》
譯:同心協力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表一致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周易》
譯: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也不會到處炫耀、賣弄。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12.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
譯:自滿於已獲得的成績,將會招來損失和災害;謙遜並時時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
譯: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別人並不理解,可我決不會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一種君子風度的表現嗎?

14.言必信 ,行必果。 ——《論語》
譯:說了的話,一定要守信用;確定了要乾的事,就一定要堅決果敢地幹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論語》
譯:講事實,不憑空猜測;遇事不專斷,不任性,可行則行;行事要靈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為中心,不自以為是,與周圍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務。

1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譯:三個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學習的,那他就可當我的老師。我選取他的優點來學習,對他的缺點和不足,我會引以為戒,有則改之。

17.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論語》
譯:君子總是責備自己,從自身找缺點,找問題。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別人,找別人的缺點和不足。

18.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論語》
譯: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凈,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裡慾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的樣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論語》
譯:遇到挫折與失敗,絕不從客觀上去找借口,絕不把責任推向別人,後來發展為成語「怨天尤人」。

20.不遷怒,不貳過。 ——《論語》
譯:犯了錯誤,不要遷怒別人,並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則亂大謀。 ——《論語》
譯:不該乾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堅持不幹,叫「忍」。對小事不忍,沒忍性,就會影響大局,壞了大事。

22.小人之過也必文。 ——《論語》
譯:小人對自己的過錯必定加以掩飾。

2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論語》
譯:有了過錯而不改正,這就是真的過錯了。

24.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論語》
譯:君子致力於根本,確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產生。

25.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論語》
譯:君子認為說得多做得少是可恥的。

26.三思而後行。 ——《論語》
譯:每做一件事情必須要經過反復的考慮後才去做。

27.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譯:壞事做得太多,終將自取滅亡。

28.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譯:人都有可能犯錯誤,犯了獵誤,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傳》
譯:評價一個人時,不能因為一點過失就抹殺他的功勞。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譯:人家一次就學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學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學一千次,也肯定會掌握的。

31.知恥近乎勇。 ——《中庸》
譯:知道什麼是可恥的行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現。

32.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譯:以為自己的錯誤比別人的小,缺點比別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孟子》
譯:君子最大的長處就是用高尚、仁義的心去對待別人。

34.人皆可以為堯舜。 ——《孟子》
譯: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大聖人。

35.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韓非子》
譯:千里大堤,因為有螻蟻在打洞,可能會因此而塌掉決堤;百尺高樓,可能因為煙囪的縫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災而焚毀。

36.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詩序》
譯:提出批評意見的人,是沒有罪過的。

I. 十句勤奮勵志的話(古文)

1、朱熹《勸學詩》: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2、明 楊繼盛《言志詩》:讀律看書四十年,烏紗頭上有青天。男兒欲畫凌煙閣,第一功名不愛錢。

3、宋 劉過《書院》: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

4、漢樂府《長歌行》: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5、晉 陶淵明《雜詩》: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6、唐 杜荀鶴《閑居書事》: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少年辛苦終成事,莫向光陰惰寸功。

7、唐 王貞白《白鹿洞詩》:讀書不覺春已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8、荀子 《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9、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10、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9)文言文勵志擴展閱讀:

1、勵志不僅僅是要激活一個人的財富慾望,更要激活一個人的生命能量,喚醒一個民族的創造熱情。

2、勵志便是讓一個人重新煥發起這種力量。並不是讓弱者取代另一個人成為強者,而是讓一個弱者能與強者比肩,擁有實力相當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惟有從內心深處展開的力量,用心靈體驗總結出的精華,才是一個人真正獲得尊嚴和自信的途徑。

J. 古文勵志學習名句

荀子 《勸學》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神童詩》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神童詩》
少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

朱熹《勸學詩》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明 楊繼盛《言志詩》
讀律看書四十年,烏紗頭上有青天。男兒欲畫凌煙閣,第一功名不愛錢。

宋 劉過《書院》
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

漢樂府《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晉 陶淵明《雜詩》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唐 《金縷衣》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顏真卿《勸學》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明 宋應星《憐愚詩》
一個渾身有幾何,學書不就學兵戈。南思北想無安著,明鏡催人白發多。

唐 杜荀鶴《閑居書事》
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少年辛苦終成事,莫向光陰惰寸功。

唐 王貞白《白鹿洞詩》
讀書不覺春已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唐 孟郊
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網路隨易搜,很多的

熱點內容
語文字音題 發布:2024-10-19 03:20:03 瀏覽:134
股指期貨歷史 發布:2024-10-19 03:16:24 瀏覽:377
整理房間教學反思 發布:2024-10-19 03:14:15 瀏覽:951
師生疫情防控具體舉措 發布:2024-10-19 03:13:38 瀏覽:894
認識除法教學反思 發布:2024-10-19 00:53:21 瀏覽:412
bl小說現代校園 發布:2024-10-19 00:13:19 瀏覽:661
兒童語文樂園 發布:2024-10-19 00:11:14 瀏覽:479
和尚英語 發布:2024-10-18 22:35:55 瀏覽:222
大老師本子 發布:2024-10-18 21:58:36 瀏覽:530
數學三年級計算題大全 發布:2024-10-18 21:50:36 瀏覽: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