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則的文言文

則的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19 08:07:47

① 則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及例句

①<名>法則;准則。《叔向賀貧》:「宣其德行,順其憲則。」
②<名>榜樣。屈原《離騷》:「願依彭咸之遺則。」
③<動>效法。《易經·擊辭》:「河山圖,洛出書,聖從則之。」
④<名>等級。《漢書·敘傳》:「坤作地勢,高下九則。」
⑤<副>用於加強判斷,相當於「乃」、「就是」。《岳陽樓記》:「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⑥<副>表示限定范圍,相當於「只」、「僅僅」。《兩小兒辯日》:「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
⑦<連>表示順承,相當於「就」、「便」。《寡人之於國也》:「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
⑧<連>表示轉折,相當於「卻」、「可是」。《師說》:「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
⑨<連>表示後一件事是新發現的情況,相當於「原來已經」。《餚之戰》:「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
⑩<連>表示假設,相當於「如果」、「假使」。《史記·項羽本紀》:「謹守成皋,則漢欲挑戰,慎勿與戰。」
⑾<連>表示讓步,相當於「倒」、「倒是」。《國語·晉語》:「美則美矣,抑臣亦有懼矣。」
⑿<助>無意義。《詩經·齊風·雞鳴》:「匪雞則鳴,蒼蠅之聲。」
⒀<助>表示疑問,相當於「呢」。《荀子·宥坐》:「百仞之山,任負車登焉,何則?陵遲故也。」

② 文言文,「則」的意思

就。

③ 則在古文中的含義

「則」在古文中很重要,一般表順承,意為那麼、就。如「險以遠,則至者少」是說:對於處在險遠(的風景),人們就到的少了。「然則何時而樂耶」是說:那麼什麼時候享了呢?

④ 「則」在古代文言文翻譯為什麼

則,最常見的意思是:那麼,就;法則。
具體如下:
1.規程,制度:規~。總~。原~。細~。
2.效法:~先烈之言行。
3.表示因果關系,就,便:聞過~喜。
4.表示轉折,卻:今~不然。
5.表示肯定判斷,乃,是:此~余之罪也。
6.用在一、二、三……等數字後,列舉原因或理由:一~房子太小,二~參加的人數多。
7.與「做」相近(中國宋、元、明代小說、戲劇里常用):~甚(做什麼)。
8.量詞,指成文的條數:新聞兩~。

⑤ 「則」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例句有哪些

〈動〉

  • 劃分抄等級

  • 仿效,效法 。

  • 做,作

  • 正相反

  • 表示相反或對照

  • 表示平列關系

  • 表示假設,相當於「若」、「如果」

  • 雖然,表示讓步關系

⑥ 文言文中「則」字的解釋

就 就是

⑦ 文言文中「則」字的用法

①<名>法則;准則。《叔向賀貧》:「宣其德行,順其憲則。」
②<名>榜樣回。屈原《離答騷》:「願依彭咸之遺則。」
③<動>效法。《易經·擊辭》:「河山圖,洛出書,聖從則之。」
④<名>等級。《漢書·敘傳》:「坤作地勢,高下九則。」
⑤<副>用於加強判斷,相當於「乃」、「就是」。《岳陽樓記》:「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⑥<副>表示限定范圍,相當於「只」、「僅僅」。《兩小兒辯日》:「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
⑦<連>表示順承,相當於「就」、「便」。《寡人之於國也》:「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
⑧<連>表示轉折,相當於「卻」、「可是」。《師說》:「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
⑨<連>表示後一件事是新發現的情況,相當於「原來已經」。《餚之戰》:「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
⑩<連>表示假設,相當於「如果」、「假使」。《史記·項羽本紀》:「謹守成皋,則漢欲挑戰,慎勿與戰。」
⑾<連>表示讓步,相當於「倒」、「倒是」。《國語·晉語》:「美則美矣,抑臣亦有懼矣。」
⑿<助>無意義。《詩經·齊風·雞鳴》:「匪雞則鳴,蒼蠅之聲。」
⒀<助>表示疑問,相當於「呢」。《荀子·宥坐》:「百仞之山,任負車登焉,何則?陵遲故也。」

⑧ 則在文言文中有什麼意思如題

一、連詞
連接詞與詞、短語與短語、句與句,表示順承或轉折關系。
1.表示並列關系
這種用法都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則」連用,每個「則」字都用在意思相對、結構相似的一個分句里,表示兩個(或兩個以上)分句之間是並列關系(不是表示兩個詞之間)。可譯為「就」,或不譯。
例:⑴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師說》)
⑵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荀子·勸學》)
2.表示順承關系
⑴所連接的後一部分是對前一部分的說明或解釋。可譯為「有「就是」「就是因為」等,或隨上下文義靈活譯出。
例:楚得枳而國亡,齊得宋而國亡,齊、楚不得以有枳、宋而事秦者,何也?則有功者,秦之深仇也(《史記·蘇秦列傳》)
按:「則有功」句:就是因為凡是有功績的國家,都是秦國刻骨的仇敵。
⑵所連接的前一部分表原因,後一部分表結果,或在事理上有相承關系。可譯為「就」「便」等,或隨上下文義靈活譯出。
例:夫夷以近 ,則游者眾;險以遠 ,則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⑶表示所連接的兩項在時間上前後相承。可譯為「就」「便」「才」等。
例: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陽樓記》)
3.表示轉折關系
⑴表示意思有轉折時,「則」字用在後一分句,可譯為「可是」「反而」「卻」;表示姑且承認一件事,預備下句轉入正意時,「則」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譯為「雖然」「倒是」。
例:A.欲速則不達(《論語·子路》)
B.其室則邇,其人甚遠。(《詩經·鄭風·東門之墠》)
按:B.他家雖在我近旁,人兒卻象在遠方。
⑵用在由相同的兩個詞(或片語)構成的復合謂語中,表示讓步。可譯為「是」「倒是」等。
例:治則治矣,非書意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按:(燕國)治倒是治理好了,但這並不是信的原意啊。
4.表示假設關系。
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設的情況,相當於「假使」「如果」;有的用於後面的分句,表示假設或推斷的結果,相當於「那麼」「就」。
例:⑴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⑵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捕蛇者說》)
按:⑴國內如果沒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輔助君主的賢士,國外如果沒有敵對的國家和外犯的禍害,國家常會因此滅亡。
二、副詞
1.用在判斷句中,起強調和確認作用,可譯為「是」「就是」。
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2.表示對動作行為的強調。可按上下文義靈活譯出。
例:⑴非死則徙爾(《捕蛇者說》)
⑵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荀子·哀公》)
表示僅限於某種范圍。可譯為「僅」「只」「才」等。
例: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列子·湯問》)
三、語氣詞
用在句末,常與疑問代詞「何」一起構成「何則」,表示疑問語氣。可譯為「呢」。
例:宋人聞之,儼然感悅,而晉國日昌。何則?以其諸逆存順(《韓詩外傳·卷一·第二十二章》)
四、名詞:
(會意。金文從鼎,從刀。古代的法律條文曾刻鑄在鼎上,以便讓人遵守。本義:准則,法則)
同本義〖criterion;norm;standard;rule〗
則,等畫物也。——《說文》
則,法也;則,常也。——《爾雅》
根天地之氣,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鳥獸草木之生物,雖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嘗變也,謂之則。——《管子·七法》
均守平則。——《周禮·大司馬》
法則以馭其官。——《周禮·太宰》
掌則以逆都鄙之治。——《周禮·太史》。注:「亦法也。」
有物有則。——《詩·大雅·庶民》
天不變其常,地不易其則。——《管子·形勢》
又如:則天(以天為法,治理天下);則度(法度);則效(則象。效法)
等級(由則的劃分等級引申而來)〖grade〗
《坤》作墜勢,高下九則。——《漢書·敘傳下》。顏師古注引劉德曰:「九州土田上中下九等也。」
古指三百平方里以下的采邑〖districtabout300squareli〗。王莽時以土方五十里為一則,為子男封邑
標准權衡器〖standardweighingdevice〗
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軌則,壹稟於六律。——《史記》
榜樣〖example〗。如:以身作則
五、動詞:
劃分等級〖grade〗
咸則三壤,成賦中邦。——《書·禹貢》
仿效,效法〖follow;imitate〗。如:則先烈之言行
做,作〖do〗
眾人聽了,嚇得不敢則聲。——《紅樓夢》
望採納昂

⑨ 「則」在文言文中都有什麼意思,還要例句

一、連詞
1.表並列
這種用法都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則」一起用,表示兩個(或兩個以上)分句之間是並列。可譯為「就」,或不譯。
例: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師說》)
2.表順承
⑴所連接的後一部分是對前一部分的說明或解釋。可譯為「有「就是」「就是因為」等。
例:則有功者,秦之深仇也(《史記·蘇秦列傳》)
⑵所連接的前一部分表原因,後一部分表結果,或在事理上有相承關系。可譯為「就」「便」等。
例:夫夷以近 ,則游者眾;險以遠 ,則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⑶表示所連接的兩項在時間上前後相承。可譯為「就」「便」「才」等。
例: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岳陽樓記》)
3.表轉折
⑴表示意思有轉折時,「則」字用在後一分句,可譯為「可是」「反而」「卻」;「則」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譯為「雖然」「倒是」。
例:A.欲速則不達(《論語·子路》)
B.其室則邇,其人甚遠。(《詩經·鄭風·東門之墠》)
⑵用在由相同的兩個詞(或片語)構成的復合謂語中,表示讓步。可譯為「是」「倒是」等。
例:治則治矣,非書意也(《外儲說左上》)
4.表示假設關系。
有的用在前一分句,相當於「假使」「如果」;有的用於後面的分句,表示假設或推斷的結果,相當於「那麼」「就」。
例: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二、副詞
1.用在判斷句中,起強調和確認作用,可譯為「是」「就是」。
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2.表示對動作行為的強調。可按上下文義靈活譯出。
例:非死則徙爾(《捕蛇者說》)
3.表示僅限於某種范圍。可譯為「僅」「只」「才」等。
例:及日中,則如盤盂(《列子·湯問》)
三、語氣詞
用在句末,常與疑問代詞「何」一起。可譯為「呢」。
例:何則?以其諸逆存順(《韓詩外傳·卷一·第二十二章》)
四、名詞:
1.准則,法則
例:則,等畫物也。——《說文》
2.等級
《坤》作墜勢,高下九則。——《漢書·敘傳下》
3.古指三百平方里以下的采邑
例:王莽時以土方五十里為一則,為子男封邑。
4.標准權衡器
例: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軌則,壹稟於六律。——《史記》
5.榜樣。如:以身作則
五、動詞:
1.劃分等級
如:咸則三壤,成賦中邦。——《書·禹貢》
2.仿效,效法。如:
眾人聽了,嚇得不敢則聲。——《紅樓夢》

⑩ 求古文中「則」的全部意思及例句20個左右

1.表示並列關系,「就」或不譯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2.表示順承關系,「有「就是」「就是因為」等/「就」「便」等/「就」「便」「才」等
楚得枳而國亡,齊得宋而國亡,齊、楚不得以有枳、宋而事秦者,何也?則有功者,秦之深仇也。
夫夷以近 ,則游者眾;險以遠 ,則至者少。
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3.表示轉折關系,「可是」「反而」「卻」/雖然」「倒是」
欲速則不達。
其室則邇,其人甚遠。
治則治矣,非書意也。

4.表示假設關系,「假使」「如果」/「那麼」「就」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5.用在判斷句中,起強調和確認作用,可譯為「是」「就是」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6.表示對動作行為的強調
非死則徙爾。
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

7.語氣詞 用在句末,常與疑問代詞「何」一起構成「何則」,表示疑問語氣
宋人聞之,儼然感悅,而晉國日昌。何則?以其諸逆存順。

8.模範
以身作則。

9.效法
則先烈之言行。

10.動詞, 劃分等級
咸則三壤,成賦中邦。

11.准則,法則
則,法也;則,常也。
法則以馭其官。
天不變其常,地不易其則。
根天地之氣,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鳥獸草木之生物,雖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嘗變也,謂之則。

12.等級
作墜勢,高下九則。

熱點內容
認識除法教學反思 發布:2024-10-19 00:53:21 瀏覽:412
bl小說現代校園 發布:2024-10-19 00:13:19 瀏覽:661
兒童語文樂園 發布:2024-10-19 00:11:14 瀏覽:479
和尚英語 發布:2024-10-18 22:35:55 瀏覽:222
大老師本子 發布:2024-10-18 21:58:36 瀏覽:530
數學三年級計算題大全 發布:2024-10-18 21:50:36 瀏覽:952
人教二年級數學上冊 發布:2024-10-18 18:58:56 瀏覽:43
2017教師資格證面試報名時間 發布:2024-10-18 18:10:10 瀏覽:255
新京博教育 發布:2024-10-18 16:17:08 瀏覽:125
安全教育工作計劃 發布:2024-10-18 16:11:59 瀏覽: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