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高三文言文

高三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19 08:08:34

1. 高中語文文言文

18個常見文言虛詞用法



⑴表示轉折關系,相當於「然而」、「可是」、「卻」。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②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⑵表示偏正關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詞,相當於「著」、「地」等,或不譯。例:
①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
②朝而往,暮而歸

⑶表示假設關系,連接主語和謂語,相當於「如果」、「假使」。例:
①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②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

⑷表示並列,相當於「而且」、「又」、「和」或不譯。例:
①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②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

⑸表示承遞關系,相當於「而且」、「並且」、「就」或不譯。例:
①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聞而愈悲。

⑹通「如」:好像,如同。例:
軍驚而壞都舍。

⑺通「爾」,你,你的。例:
①而翁歸。
②若欲死而父。

「而已」罷了。例:
①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②如是而已。
③俟封奏時潛易之而已。
④此其心以為天下之知戰得惟我而已。
⑤比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

「而後」才,方才。例:
①賴膚覺之助,而後見為體。
②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③三月而後成。

「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例:
①今以鍾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②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



什麼。例:
①子何而往?(何:憑什麼。)
②大鐵椎,不知何許人。

怎麼樣。例:
①如太行、王屋何?
②其如土石何?

哪裡。例:
①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何往:到哪裡。)
②卻看妻子悉何在。
③豫州今欲何至?

⑷多麼。例:
①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②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

⑸為什麼。例:
①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者二者之為,何哉?
②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③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鍾名,何哉?
④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

⑹怎麼。例:
①若為佣耕,何富貴也?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⑺作語助詞相當於「啊」。例:
新婦車在後,隱隱何甸甸。

⑻何:通「呵」,喝問。
例: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誰何:呵問他是誰何意思是檢查盤問。)

「何如」怎麼樣,怎樣。例: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
②今日之事何如?
③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何消」哪用得著。例:
這自然,何消吩附。

「何若」如何。怎樣。例:
此為何若人。

「何嘗」並非。例:
你說的何嘗不是。

「何為」
⑴什麼是。例:何為「護官符」?
⑵怎麼會?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
⑶作什麼。例:①客何為者?②敬傑多而財有餘,何為而不成?

「何意」
⑴什麼意思。例:卻不害我,倒與我好差使正不如何意?
⑵豈料,哪裡料到。例: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何由」
⑴如何。例:長夜沾濕何由徹。
⑵什麼原因。例:致之何由?由於疾病。
⑶從什麼地方。例:何由知吾可也?

「何乃」怎麼能。例:
何乃太區區!

「何得」怎麼能。例: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財產何得不蹶?

「何加」有什麼益處。例:
萬鍾於我何加焉!

「何曾」有什麼益處。例:
可又是胡說,你又何曾見過他?

「何其」多麼。例:
何其衰也!



⑴表示疑問語氣,相當於「嗎」、「呢」。例:
①天下事有難易乎?
②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③若毒之乎?
④君將哀而生之乎?
⑤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

⑵表示反問語氣,相當於「嗎」、「呢」。例:
①孰為汝多知乎!
②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③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作者: acalit 2006-10-7 20:37 回復此發言

--------------------------------------------------------------------------------

2 18個常見文言虛詞用法

⑶形容詞詞尾,有時相當於「地」。例:
①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乎干城之具也。
②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
③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
④忽乎吾將行兮。

⑷表示測度語氣,相當於「吧」。例:
①日食飲得無衰乎?
②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⑸同「於」。例:
①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
②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
③以吾一日長乎爾。(爾:比。)
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⑤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乎:對。)
⑥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⑦良劍期乎斷,不期乎莫鋣。(乎:引進動作的對象。)

⑹表示感嘆語氣,相當於「啊」、「呀」。例:
①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②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③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⑺表示商量語氣,相當於「嗎」,「吧」。例:
①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②無以,則王乎?

⑻用在句中,表示停頓語氣。例:
於是乎書



⑴於是,就。例:
①乃取一葫蘆置於地。
②乃入見

⑵才,這才。例:
①雖理想派之作,亦先有所本,乃增損而潤色之。(乃:然後才。)
②設九賓於廷,臣乃敢上璧。

⑶卻。例:
①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
②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
③今君乃亡趙走燕。
④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⑷是,就是,原來是。例:
①視之,乃龐德也。
②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③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乃:一說這里有「在」的意思)
④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

⑸竟然。例:
①問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漢。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⑹他的。例:
是芋視乃婦也。

⑺乃至,甚至。例:
蒙沖斗艦乃以千數。(乃:一說竟然。)

⑻可是。例:
①零落難堪,似成棄物;乃摘而藏之,雙備經年裹物之用。
②時夫仆俱陰險行後,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覺引余獨往。(乃:一說只是,表示輕微的轉折。)

⑼而,又。例:
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10)這樣。例:
夫我乃行之。

(11)你,你的。例: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⑴用作第三人稱,表示領屬關系,相當於「他、她、它(們)的。」例:
①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益。」(其:他的。)
②恐前後受其敵。(其:它們的。)③其夫囈語。(其:她的。)
④吾有卿之名,而無其實。(其:它的)
⑤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其:他們的。)
⑥其釵環裙襖,三人皆是一樣的妝飾。(他:她們的。)

⑵其中,其中的。例:
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②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
③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

⑶活用作第一人稱。相當於「我(的)」、「自己(的)。」例:
①並自為其名。
②舍其文軒。
③既其出。(其:我們)
④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⑤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其:我的)

⑷用作第三人稱,相當於「他、她、它(們)。」例:
①妻跪問其故?
②念悲其遠也。(其:她)
③向其先表之時可導也。(其:他們)
④望請其指教。(其:她們)
⑤成以其小,劣之。(其:它)
⑥矗不知其幾千萬落。(其:它們)

⑸在句中表示反問語氣,相當於「難道」、"怎麼"。例:
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其如土石何:又能拿這些泥士石頭怎麼樣。)
②其孰能譏之乎?
③且行千里,其誰不知?

⑹指示人、事、物,多表示遠指,相當於「那」之類的詞。例:
①其不設色者:曰水墨。(其:那。)
②懷其璧。(其:那塊)
③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本義項指後一個「其」:那個。)
④其極刑,曰:「順我,即先刺心;事則四肢解盡,心猶不死。」(其:一說如果。)

作者: acalit 2006-10-7 20:37 回復此發言

--------------------------------------------------------------------------------

3 18個常見文言虛詞用法
⑤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雲?(其往:其後,將來)
⑥未必有其實。(其:那樣。)

⑺表示選擇關系,相當於"是......還是......".例: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⑻指示人、事、物,有時表示近指,相當於「這」之類的詞。例:
①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其:這種)
②今存其本不忍廢。(其:這)
③此其患不見於今,而將見於他日。(此其:這種。此、其同義連用。)

⑼在句中表示祈使語氣,相當於「可」、「還是」。例:
①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其:可要)
②依新已五歲,轉眼成人。汝其善撫之。(其:可要。一說表示期望。)
③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其:還是)
④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其:可,一定。這里有命令的意味。)

(10)在句中表示揣測語氣,相當於「恐怕」、「或許」、「不概」、「可能」。例:
①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賜。
②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③則齊國其庶幾乎?

(11)表示假設關系,相當於「如果」。例:
①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
②其若是,孰能御之?



⑴暫且,姑且。例:
①你兩個且在這里,等灑家去打死了那廝便來!
②存者且偷生。

⑵將,將要。例:
①以為且噬己也。
②今且九十。

⑶而且,並且。例:
①且人之患志之不立。
②余悲之,且曰。
③且以一譬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
④肅宣權旨。論天下事勢,致殷勤之意,且問備曰。
⑤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且:一說況且。)

⑷況且,再說。例:
①且焉置土石?(且:一說而且。)
②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
③且秦強而趙弱。

⑸尚且,還。例:
①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⑹連接兩個形容詞,表示關系:又,又......又......。例:
①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調和之有異,時、位移人也。
②河水清且漣漪。
③示趙弱且怯也。

⑺同「夫」,句首助詞。例:
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

⑻連接兩個動詞表示並列關系:一面......,一面......;一邊......,一邊......。例:
①又有若老人咳且笑於山谷中者。
②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

⑼如果。例:
明復妄言,我當焚汝廬。

(10)還有,那末。例:
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

「且住」即「且慢」,暫時慢著,常含阻止之意。例:
①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
②且住,你聽我說!
③瑜又曰:「子翼,且住!......教你看曹賊之首!......」

「且夫」句首助詞,表示下文是更進一步的議論。例:
⑴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⑵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

「且如」就像。例: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⑴如果,假如。例:
①今若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
②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
③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④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
⑤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

⑵像,好像。例:
①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②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③細若蚊足。

⑶你(的),你們(的)。例:
①若所市於人者。
②若毒之乎?
③更若役,何富貴也。
④若翁廉。(若:你們)

⑷此,如此,這樣。例:
以若所為,求若所欲。

⑸至於。例:
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

「若此」如此,這樣。例:
①何以自繪敗狀,令人喪氣若此?
②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若夫]是用在一段話的開頭、引起論述的詞。近似「要說那」、「像那」的意思。例: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

「若定」心中有數,從容不迫。例:
指揮若定。

「若何」怎麼樣。例:
以閑敝邑,若何?

「若干」約計之詞,相當於「幾許」、「多少」。例:

作者: acalit 2006-10-7 20:37 回復此發言

--------------------------------------------------------------------------------

4 18個常見文言虛詞用法
車後若干遞送夫。



⑴處所,地方。例:
①持童抵主人所。
②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③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④樂土樂土,愛得我所。

⑵用在動詞或者「介詞+動詞」之前,組成名詞性片語,相當於「......的事、物? 」「......的地方」、「......的人」等。例:

①漁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②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③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④荊柯有所待,欲與俱。
⑤此疾之所由生也。(所由生:產生的緣由。)

「所以」
⑴表示行為所憑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據,相當於"用來......的方法""是用來......的"等。例:①吾知所以人距子矣,吾不言。②故釋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為法。
⑵表示原因。相當於「......的原因(緣故)」。例:①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之所以興隆也。②荊人尚猶循表而導之,此其所以敗也。③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④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所謂」所說的。例:
①酈道元所謂環水也。
②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③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④漢高帝所謂「某業所就,孰與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覺溢之於辭矣。

「所在」
⑴到處。例:石之鏗然有聲音者,所在皆是也。
⑵所在之處,處所。例:①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②急趨之,折過牆隅,迷其所在。③宮闕山陵之所在,去之茫茫。



⑴成為,變成。例:
①此何遽不為福乎?
②處遂改勵,終為忠臣。
③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⑵做。例:
①為之,則難者亦易矣。
②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③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④寄偽兒啼,恐栗,為兒恆狀。
⑤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

⑶作為,當作。例:
①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
②何以為計?
③子墨子解帶為城。
④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⑷是。例:
①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②五代時始印五經,已後典籍皆為板本。
③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⑸以為,認為。例:
①孰為汝多知乎!
②驟視之,無不驚為生人者。
③竊為大王不取也!

⑹被。例:
①周年處少時,凶強俠氣,為鄉里所患。
②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
③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④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
⑤恐為操所先。

⑺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反詰。例:
①夫子何命焉為?
②何辭為?
③秦則無禮,何施之為?
④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

⑻指心理活動。例: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⑼有。例:
①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
②敢用是為怨望。
③未報秦施而伐其師,其為死君乎?
④頑童之為是心也。

(10)將來,將。例:
①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②眾謂予一行為可以紓禍。

(11)治理。例:
①安有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下驚者?
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動哉!
③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④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曬之。

(12)裝作。例:
為除不潔者,引入。

(13)為了。例:
①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②凡君之所畢世而經營者,為天下也。
③慎勿為婦死。
④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⑤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14)給,替。例:
①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②公輸盤為我為雲梯。
③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
④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
⑤於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

(15)對,向。例:
①不足為外人道也。
②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③為之奈何?

(16)因為。例:
①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
②非不賢也,為其不可得而法。
③凡天下之無地而得安寧者,為君也。

(17)則「於」,在,當。例:
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而行。

「為市」談交易。 例:
一人去為市,(為市:這里指人口買賣)

「為人」做人處世的態度。例:
⑴原來楊修為人恃才放曠。
⑵公子為人,仁而下士。
⑶原是個宦家子弟,為人奸狡詭譎。



⑴相當於「於之」、「於此」、「於彼」。例:
①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焉:在其中)
②不復出焉。(焉:從這里。)
③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焉:從別人那裡。)
④永之人爭奔走焉。
⑤然力足以至焉。
⑥始而慚焉,久而安焉。(焉:對此)
⑦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焉:從這里。)
⑧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子被逮,激於義而死焉者也。(焉:在這件事情上。)
⑨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焉:從這裡面。)

⑵哪裡,怎麼。例:
①且焉置土石?
②非再至,焉知其若此?
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

⑶作語氣助詞,用於句末。例:
①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②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③今其室十無一焉。
④雖雞狗十無一焉。
⑤請致電上海領事而救先生焉。

⑷作詞尾,相當於「然」、「......的樣子」。例:
①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②而小儒規規焉以君臣之義無所逃於天地之間。

⑸相當於「之」。例:
①謹食之,時而獻焉。(焉:它,指蛇。)
②惟俟夫觀人風者得焉。(焉:它,指作者自己所寫的這篇文章。)
③猶且從師而問焉。(焉:他們,指五人。)
④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焉:他們,指五人。)
⑤非曰能之,願學焉。(焉:它,指作小相的事。

⑹作語氣助詞,用於句中,表示停頓,無義。例: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否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2. 高三文言文翻譯

1.張銳等人假借其他事情逮捕他入獄,繳納贖金免除了杖刑的責罰,並得以官復原職,卻依然停止發放俸祿.
2.因為軍人嘩變就責怪巡撫、按察使,那朝廷綱紀還算什麼呢?況且歐陽重是奉詔命行事並非無事生非。
3.大歷年間,滑帥令狐彰,汴帥田神功相繼在任上去世,當時番國兵馬驕橫,趁著將帥去世,所以士氣非常低落.
4.手下的刀筆吏如果不是大的過錯,不進行鞭打,而是當面問清情況,訓斥後釋放.
5.與宗六和尚分別後,我忽然回憶起他前面所說的話,想想也不一定對.
6.所以有幸到達的就少了。既然這樣,哪如全然不被人所知,又能常常保有其清靜優美,並且沒有遊人突然到來的禍患呢?
7.不得寵信,被貶官離去,之後間隔不到七年,敵人兵馬就逼近了都城.
8.現在太子少傅丞相福國公陳先生在開篇為他的文集作序言,這是用來宣傳弘揚他文章的精義,同時也是對他的稱引推重,這本來就已經是盡善盡美的事情了。

3. 求高三文言文 論語七則 原文~

第一則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①也。貧與賤,是人版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權之,不去②也。君子去仁,惡乎③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④仁,造次⑤必於是,顛沛⑥必於是。」第二則子曰:「賢哉,回也①!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②,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③。賢哉,回也!」 第三則:子曰:飯①疏食②,飲水,曲肱而枕③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第四則: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①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②。』」第五則:曾子曰:「士①不可以不弘毅②,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③?死而後已④,不亦遠乎?第六則:在陳絕①糧,從者病,莫②能興③。子路慍④,見曰:「君子亦有窮⑤乎?」子曰:「君子固窮⑥,小人窮斯濫⑦矣。」第七則: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4. 高三上冊所有文言文翻譯

齊桓晉文之事
齊宣王問(孟子)說:"齊桓公、晉文公(稱霸)的事,(我)可以聽聽嗎?"
孟子回答說:"孔子的學生中沒有稱道齊桓公、晉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後世失傳了。我沒有聽說過這事。(如果)一定要說,那麼還是說說行王道的事吧!"
(齊宣王)說:"要有什麼樣的道德,才可以行王道以統一天下呢?"
(孟子)說:"安撫老百姓而稱王天下,便沒有什麼人能抵禦他了。"
(齊宣王)說:"象我這樣的人,能夠安撫老百姓嗎?"
(孟子)說:"可以。"
(齊宣王)說:"根據什麼知道我可以做到呢?"
(孟子)說:"我聽胡齕說:'您坐在大殿上,有個人牽牛從殿下走過。您看見這個人,問道:"牛(牽)到哪裡去?"(那人)回答說:"准備用它來祭鍾。"大王您說:"放了它!我不忍看它那副恐懼發抖的樣子,就這樣沒有罪過而走向受刑的地方。"(那人問)道:"那麼,廢棄祭鍾的儀式嗎?"你說:"哪能廢呢?用羊來換它吧。"'不知道有沒有這件事?"
(齊宣王)說:"有這事。"
(孟子)說:"這樣的心就足以行王道以統一天下了。老百姓都以為大王是吝嗇。我確實知道您是出於一種不忍的同情心。"
(齊宣王)說:"是的,的確是這樣(對我誤解)的百姓。齊國雖然土地狹小,我怎麼至於吝惜一條牛?就是不忍看它那副恐懼發抖的樣子,毫無罪過而走向受死的地方,所以用羊去換它。"
(孟子)說:"你不要對百姓說您吝嗇而感到奇怪。以小換大,他們怎麼知道其中的意思呢?您如果不忍看它無罪而走向死地,那麼,牛和羊又有什麼區別呢?"
齊宣王笑著說:"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想法呢?(我也說不清楚),我(的確)不是吝惜錢財而以羊換掉牛的,(這么看來)老百姓說我吝嗇是理所應當的了。"
(孟子)說:"沒有關系,您這樣做正體現了仁愛之道,(原因在於您)看到了牛而沒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對於飛禽走獸:看見它活著,便不忍心看它死;聽到它(哀鳴)的聲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所以君子把廚房建得遠遠的。"
齊宣王高興了,說:"《詩經》說:'別人有什麼心思,我能揣測到。'——說的就是先生您這樣的人啊。我這樣做了,回頭再去想它,卻想不出是為什麼。先生您說的這些,對於我的心真有豁然開郎的作用啊!這種心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麼呢?"
(孟子)說:"(假如)有人報告大王說:'我的力氣足以舉起三千斤,卻不能夠舉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鳥獸秋天新生細毛的末稍,卻看不到整車的柴草。'那麼,大王您相信嗎?"
(齊宣王)說:"不相信。"
"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獸,而老百姓卻得不到您的功德,卻是為什麼呢?這樣看來,舉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氣的緣故;看不見整車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緣故;老百姓沒有受到受護,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緣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統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幹。"
(齊宣王)說:"不肯干與不能幹在表現上怎樣區別?"
(孟子)說:"(用胳膊)挾著泰山去跳過渤海,告訴別人說:'我做不到。'這確實是做不到。為長輩按摩一下肢體,告訴別人說:'我做不到。'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大王所以不能統一天下,不屬於(用胳膊)挾泰山去跳過渤海這一類的事;大王不能統一天下,屬於對長輩按摩肢體一類的事。尊敬自己的老人,進而推廣到尊敬別人家的老人;愛護自己的孩子,進而推廣到愛護別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統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轉動東西那麼容易了。《詩經》說:'(做國君的)給自己的妻子和兒女作好榜樣,推廣到兄弟,進而治理好一家一國。'——說的就是把這樣的心推廣到他人身上罷了。所以,推廣恩德足以使天下安定,不推廣恩德連妻子兒女都安撫不了。古代聖人大大超過別人的原因,沒別的,善於推廣他們的好行為罷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廣到禽獸身上,老百姓卻得不到您的好處,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稱一稱,才能知道輕重;量一量,才能知道長短,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這樣。大王,您請思量一下吧!
"還是您發動戰爭,使將士冒生命的危險,與各諸侯國結怨,這樣心裡才痛快么?"
齊宣王說:"不是的,我怎麼會這樣做才痛快呢?我是打算用這辦法求得我最想要的東西罷了。"
(孟子)說:"您最想要的東西是什麼,(我)可以聽聽嗎?"
齊宣王只是笑卻不說話。
(孟子)說:"是因為肥美的食物不夠吃呢?又輕又暖的衣服不夠穿呢?還是因為各種色彩不夠看呢?美妙的音樂不夠聽呢?左右受寵愛的人不夠用呢?(這些)您的大臣們都能充分地供給,難道大王真是為了這些嗎?"
(齊宣王)說:"不是,我不是為了這些。"
(孟子)說:"那麼,大王所最想得到的東西便可知道了:是想開拓疆土,使秦國、楚國來朝見,統治整個中原地區,安撫四方的少數民族。(但是)以這樣的做法,去謀求這樣的理想,就象爬到樹上去抓魚一樣。"
齊宣王說:"象(你說的)這么嚴重嗎?"
(孟子)說:"恐怕比這還嚴重。爬到樹上去抓魚,雖然抓不到魚,卻沒有什麼後禍;假使用這樣的做法,去謀求這樣的理想,又盡心盡力地去干,結果必然有災禍。"
(齊宣王)說:"(這是什麼道理)可以讓我聽聽嗎?"
(孟子)說:"(如果)鄒國和楚國打仗,那您認為誰勝呢?"
(齊宣王)說:"楚國會勝。"
(孟子)說:"那麼,小國本來不可以與大國為敵,人少的國家本來不可以與人多的國家為敵,弱國本來不可以與強國為敵。天下的土地,縱橫各一千多里的(國家)有九個,齊國的土地總算起來也只有其中的一份。以九分之一(的力量)去使九分之八(的力量)降服,這與鄒國和楚國打仗有什麼不同呢?還是回到根本上來吧。(如果)您現在發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當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來做官,種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來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貨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國那些憎恨他們君主的人都想跑來向您申訴。如果象這樣,誰還能抵擋您呢?"
齊宣王說:"我昏亂糊塗,不能做到這一步。希望先生您幫助我(實現)我的志願。明白地教導我,我雖然不明事理,請(讓我)試著這么做做看。"
(孟子)說:"沒有長久可以維持生活的產業而常有善心的,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於老百姓,沒有固定的產業,因而就沒有長久不變的心。如果沒有長久不變的善心,(就會)不服從約束、犯上作亂,沒有不做的了。等到(他們)犯了罪,隨後用刑法去處罰他們,這樣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愛的君主掌權,卻可以做這種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規定老百姓的產業,一定使他們上能贍養父母,下能養活妻子兒女;年成好時能豐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於餓死。然後督促他們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隨國君走就容易了。如今,規定人民的產業,上不能贍養父母,下不能養活妻子兒女,好年景也總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壞年景免不了要餓死。這樣,只把自己從死亡中救出來,還來不及,哪裡還顧得上講求禮義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為什麼不回到根本上來呢?(給每家)五畝地的住宅,種上桑樹,(那麼)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上絲織的衣服了;雞、狗、豬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養繁殖的)時節,七十歲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畝的田地,不要(因勞役)耽誤了農時,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餓了;重視學校的教育,反復地用孝順父母,尊重兄長的道理叮嚀他們,頭發斑白的老人便不會再背著、頂著東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絲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餓受凍,這樣如果還不能統一天下,那是沒有的(事情)。"

庄暴見孟子
庄暴來見孟子,(他對孟子)說:「我被齊王召見,齊王把(他)愛好音樂的事告訴我,我沒有什麼話用可來回答。」庄暴又問:「愛好音樂,那怎麼樣呢?」孟子說:「如果齊王(果真)很喜歡音樂,那麼齊國治理得大概很不錯了吧。」

有一天,孟子被齊宣王接見,(孟子向宣王)說:「君王曾經把(您)愛好音樂的事告訴庄暴,有這回事嗎?」宣王變了臉色說:「我不是能愛好古代聖王的雅樂,只是愛好世俗一般流行的音樂罷了。」(孟子)說:「只要君王(果真)很愛音樂,那麼齊國就(治理得)差不多了。當今的音樂和古代的音樂是一樣的。」(宣王)說:「(這個道理)可以說來聽聽嗎?」(孟子)問道:「一個人單獨欣賞音樂快樂,跟別人一起欣賞音樂也快樂,哪一種更快樂呢?」(宣王)說:「(自己欣賞音樂)不如跟別人一起欣賞音樂更快樂。」(孟子又)問:「跟少數人一起欣賞音樂而快樂,跟多數人一起欣賞音樂也快樂,哪一種更快樂呢?」(宣王)回答:「不如跟多數人一起欣賞音樂更快樂。」(於是孟子又)說:「請讓我給君王談談關於欣賞音樂的事吧。假如現在君王在這里奏樂,百姓聽到您的鍾、鼓、簫、笛的聲音,都覺得頭痛,愁眉苦臉地互相轉告說:『我們的君王這樣愛好音樂,為什麼使我們落到這樣壞的地步呢?父子不能見面,兄弟東奔西跑,妻子兒女離散。』假如現在君王在這里打獵,百姓聽到您的車馬的聲音,看到儀仗的華麗,都覺得頭痛,愁眉苦臉地互相轉告說:『我們的君王這樣愛好打獵,為什麼使我們落到這樣壞的地步呢?父子不能相見,兄弟東奔西跑,妻子兒女離散。』這沒有別的緣故,(只是您)不肯和百姓同歡樂啊。假使君王在這里奏樂,百姓聽到君王鍾、鼓、簫、笛的聲音,都興高采烈地互相轉告說:『我們的君王大概沒有疾病吧,不然,怎麼能奏樂呢?』假如現在君王在這里打獵,百姓聽到君王車馬的聲音,看到儀仗的華美,都興高采烈地互相轉告說:『我們的君王大概沒有疾病吧,不然,怎麼能打獵呢?』這沒有別的緣故,(只是因為您能)和百姓同歡樂啊!如果現在君王能和百姓同歡樂,就能統一天下了。」

孟子見梁襄王
孟子謁見梁襄王,出來以後,告訴旁人說:「遠遠望去,不像個國君的樣子;走近他,也看不到使人敬畏的表現。他突然問我:『天下要怎樣才能安定?』我回答說:『統一才會安定。』他又問:『誰能統一天下呢?』我回答:『不喜好殺人的國君,就能統一天下。』他又問:『那有誰來跟從他呢?』我回答說:『天下的人沒有誰不跟從他。大王懂得禾苗的情況嗎?七八月間(夏歷五六月間)長時間天旱,禾苗枯萎了。只要天上黑油油地湧起烏雲,嘩啦啦地下起大雨,禾苗便又蓬勃生長起來了。國君如果能這樣,又有誰能對抗得他了呢?如今各國的君主,卻沒有一個不是喜歡殺人的。如果有一位不喜歡殺人的國君,那麼天下的老百姓都會伸長脖子仰望著他了!果真這樣的話,百姓們歸隨他,就好像水向下奔流一樣,浩浩盪盪,有誰能阻擋得住呢?』」

短文兩篇
齊國有一個人,家裡娶了一個大老婆和一個小老婆。那丈夫每次外出,一定吃飽肉、喝醉酒,然後才返回家。大老婆問跟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麼人,他說全都是些有錢有勢的顯貴。大老婆便告訴小老婆說:「丈夫外出,總是飯飽酒醉才回來;問他同些什麼人吃喝,他說全是些有錢有地位的人。但是,我從來沒見過什麼顯貴人物到我們家來。我准備偷偷地看他究竟到了什麼地方。」第二天清早起來,她便悄悄尾隨在丈夫後面,走遍京城中,沒見一個人站住同她丈夫說話的。那齊人最後走往東城外的墓地,又走向祭掃墳墓的人,討些殘菜剩飯;不夠,又東張西望地跑到別處乞討。這便是他吃飯喝醉的辦法。大老婆回到家裡,便把這情況告訴小老婆,她說:「丈夫,是我們仰望並終身依靠的人,現在他竟這樣!」她便與小老婆一道怨恨咒罵丈夫,在庭院中相對哭泣。但她丈夫不知道,高高興興地從外面回來,向他的兩個女人擺威風。在君子看來,有些人所用的追求陞官發財辦法,不讓他們的大、小老婆認為羞恥並相對哭泣的,真少啦!

弈秋是全國的下棋聖手,假使讓他教兩個人下棋。一個人專心專意,只聽奕秋的話。另一個呢,雖然聽著,但心裡卻想著有隻天鵝快要飛來,要拿起弓箭去射它。這樣,即使跟人家一道學習,他的成績也一定不如人家的。是因為他的聰明不如人家嗎?自然不是這樣的。

5. 從高一到高三語文文言文所有題目都有什麼,謝謝~

一.解釋字含義
1.籍(
借)
2.去(距離

3.故(原因

4.作(寫作

5.演(寫作

6.懈(
懈怠專)
二.解釋下列括弧屬里字的意思。
1.不知多讀(乃)籍人之工夫

2.(因)艱難費力之故
因為
3.(若)荒疏之後
假如
4.每日(即)一篇半篇亦無不可
即使
5.有不可因不佳(而)懈其心
從而
6.須頻改(之)方入妙耳
這里指文章
18.用現代漢語翻譯這句話。
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須頻改之方入妙耳
文章不能一寫就非常好,必須多改動幾次才能變好
19.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學者需要勤加寫作,毫不懈怠地堅持寫作,多修改文章,才能寫出好的文章

6. 高中文言文

「而」是虛詞。(一)用作連詞。 1.表示並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勸學》) ②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難》) ③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2.表示遞進關系。可譯為"並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②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屈原列傳》) ③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皜駁色,而皆若僂(《登泰山記》)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 3.表示承接關系。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陳情表》) ②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4.表示轉折關系。可譯為"但是""卻"。 ①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②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陳情表》) 5.表示假設關系。可譯為"如果""假如"。 ①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②死而有知,其幾何離(《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飾關系,即連接狀語。可不譯。 ①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於國也》) ③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鴻門宴》) 7.表示因果關系。 ①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 ②表惡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戰》) 8.表示目的關系。 ①縵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②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二)通「爾」,用作代詞,第二人稱,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 ①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 ②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於茲(《項脊軒志》)(三)通「如」:好像,如同。軍驚而壞都舍。(《察今》)

7. 高三怎麼學文言文

語文其實是最不用費心的。首先作文,背點範文,多看看書,如果沒時間看書,可以多看看閱讀,就是平時做的閱讀理解什麼的。文言文,其實要背一些經常用到的字或詞的意思,老師講完的範例多回頭看看。

8. 高中語文必背文言文篇目

高中語文必背文言文篇目有:

聲聲慢(尋尋覓覓)、書憤(早歲那知世事回艱)、永遇樂(千答古江山)、揚州慢並序、長亭送別(節選)、逍遙游(節選)、勸學(節選)、屈原列傳(節選)、陳情表、滕王閣序(節選)、師說、阿房宮賦、六國論。

游褒禪山記、前赤壁賦氓、離騷(節選)、迢迢牽牛星、短歌行(對酒當歌)、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山居秋暝、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兵車行、蜀相、客至、登高、登岳陽樓、石頭城、琵琶行序、李憑箜篌引。

過華清官(長安回望綉成堆)、錦瑟、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雨霖鈴(寒蟬凄切)、桂枝香(登臨送目)、念奴嬌(大江東去)、鵲橋仙(纖雲弄巧)。



(8)高三文言文擴展閱讀:

我國的古典詩文包含著中華民族的智慧、美德與情操,是融匯人文精神和自然科學等諸多知識的結晶,兼容了德育、智育、美育等功能。

同時,經典古詩文又是中國文化的最好載體。大量閱讀古詩文,必將受到民族精神的感召。優秀的傳統文化必將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必將幫助我們完善自身人格修養、提高文化品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網路-高中生必背文言文40篇

9. 高考必考文言文

1、孔子語錄(論語)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2、魚我所欲也 (《孟子·告子上》)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3、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4、 曹劌論戰 (《左傳》)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5、《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熱點內容
和尚英語 發布:2024-10-18 22:35:55 瀏覽:222
大老師本子 發布:2024-10-18 21:58:36 瀏覽:530
數學三年級計算題大全 發布:2024-10-18 21:50:36 瀏覽:952
人教二年級數學上冊 發布:2024-10-18 18:58:56 瀏覽:43
2017教師資格證面試報名時間 發布:2024-10-18 18:10:10 瀏覽:255
新京博教育 發布:2024-10-18 16:17:08 瀏覽:125
安全教育工作計劃 發布:2024-10-18 16:11:59 瀏覽:472
多開班主任 發布:2024-10-18 15:00:36 瀏覽:927
少兒街舞教學計劃 發布:2024-10-18 14:58:27 瀏覽:318
教學簡報模板 發布:2024-10-18 14:32:07 瀏覽: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