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意思文言文

意思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18 16:57:51

文言文中可以的意思

一、表示可能或能夠。
例句:「衡門之下,可以棲遲。」
白話譯文:橫木為門城東頭,可以幽會一逗留。
出處:先秦·佚名《 詩· 陳風·衡門》

二、表示有某種用途。
例句:「它山之石,可以為錯。」
白話譯文: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來磨玉英。
出處:先秦·佚名《 詩· 小雅·鶴鳴》

三、表示許可。
例句:「小出可以不拘。」
白話譯文:小到可以不限。
出處:清·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音律》
四、不壞;還好
例句:「這封信清楚明白,末了兩節又有活潑趣味,也就可以了。」

出處:現代·葉聖陶 《文心》 四
五、很,厲害。
例句:「這真閑得可以。」
出處:現代·朱自清 《回來雜記》

㈡ 而在古文中都有什麼意思

而(ér)在古文中可作代詞、名詞、動詞、連詞、助詞及詞綴。

1、代詞。
表示你;你的。如:「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 《記王忠肅公翱事》

2、名詞。
即「而」作為象形字的本義:胡須。

3、動詞。
通「如」。好像。如:「溺死者千有餘人,軍驚而壞都舍。」《呂氏春秋》

4、連詞。可連接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系。

表轉折關系。如:「吾見師出,而不見其入也。」 《餚之戰》

表修飾關系。如:「吾恂恂而起。」 《捕蛇者說》

表假設關系。如:「吾攻趙,旦暮且下,而諸侯敢救趙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 《信陵君竊符救趙》

表並列關系。如:「苟粟多而財有餘。」 《論積貯疏》

表相承關系。如:「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扁鵲見蔡桓公》

表示遞進關系。如:「君子愽學而日參省乎已。」 《勸學》

表因果關系。如:「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 《廉頗藺相如列傳》

(2)意思文言文擴展閱讀:

而的用法 

⑴表示轉折關系,相當於「然而」、「可是」、「卻」。例:   

  1.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2.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3.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興之。   

  4.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⑵表示偏正關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詞,相當於「著」、「地」等,或不譯。例: 

  1. 一絲而累,以至於寸。 

  2. 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 

  3. 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餘則熙熙而樂。   

  4. 朝而往,暮而歸。   

  5. 掩口胡盧而笑。 

⑶表示假設關系,連接主語和謂語,相當於「如果」、「假使」。   

  1. 人而無信,不知其也。   

  2. 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 

⑷表示並列,相當於「而且」、「又」、「和」或不譯。例:   

  1.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2.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3.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   

  4. 秦師輕而無禮。 

㈢ 為什麼叫文言文是什麼意思

文言文是以古漢語為基礎經過加工的書面語,最早根據口語寫成的書面語中可能就已經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而絲綢價格昂貴、竹簡笨重且記錄的字數有限,為能在「一卷」竹簡上記下更多事情,就需將不重要的字刪掉。後來當「紙」大規模使用時,統治階級的來往「公文」使用習慣已經定型,會用「文言文」已經演變成讀書識字的象徵。文言文是相對白話文而來的,其特徵是以文字為基礎來寫作,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標點,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古文等多種文體。現代書籍中的文言文,為了便於閱讀理解,一般都會對其標注標點符號。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文言文
英文名稱:Literary Chinese
代表作家:屈原、司馬遷、歐陽修
代表作品:《離騷》、《醉翁亭記》、《出師表》
基本風格:言簡意賅
創作年代:古代
記載:竹簡、絲綢等物

㈣ 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中讀音:zhōng、zhòng,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如下:
1、和四方、上下或兩端距離同等的地位。
中離維綱。——《儀禮·大射儀》

與太史數射中。——《周禮·射人》
持弓矢審固,然後可以言中。故盛算之器即曰中。——《禮記·射義》
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為都。——《新書·屬遠》
2、通「得」義:

《周禮·師氏》:「掌國中失之事。」
杜子春說:「中當為得。」古音中、得同音義通。故古書中「中意」亦通「得意」。「中」還可作虛詞用:中----中字亦虛詞,《易經·系辭下》:「葬之中野。」《禮記·表記》:「中心僭怛。
3、內,裡面。與「外」相對 。
五帝之中無傳政。——《荀子·非相》
儒有衣冠中。——《禮記·儒行》
皮樹中、閭中、虎中、兕中、鹿中,是也。——《禮記·鄉射禮記》
以益中外之累。——《後漢書·列女傳》
中藏隱情不可致,詰公(袁可立)一覽,立得籍甚。——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4、半;中途;半中腰 。
夜中,星殞如雨。——《春秋》
5、方位名。泛指一個地區內或一個時期內,中間;居中 。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陶淵明《桃花源記》
6、指宮禁之內。亦借指朝廷。

趙高用事於中。——《史記》
公來自中,天子所倚。——唐·韓愈《祭董相公文》
7、內心 。
憂從中來。——曹操《短歌行》
8、內臟。

五中所主,何藏最貴。——《素問》
9、中介人
中央向嚴鄉紳借二十兩銀子。——《儒林外史》
10、中等。
受中賞。——《戰國策·齊策》
中家以上。——清·方苞《獄中雜記》
11、方言∶成,行,好,可以,了得。[All right]
正要與姐姐、姐夫商量了,往府里討去,可是中么?——《二刻拍案驚奇》
12、容易
我是薛家丫頭,狄家媳婦,我的錢不中騙。——《醒世姻緣傳》
13、合適,適當
是秦之計中,齊燕之計過矣。——《戰國策·齊策二》
余觀君疏於世故,而謀國無不中。——宋·葉適《袁聲史墓誌銘》
14、不偏不倚
頭頸必中。——《禮記·玉藻》
衣冠不中,不敢以入朝。——《晏子春秋》
15、通「忠」。忠誠。
難進而盡中。——《孝經·聖治》
中和,祗庸孝友。——《周禮·春官·大司樂》
中不上達。——《荀子·成相》

㈤ 文言文中的「之」是什麼意思

一、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他們)、「它」(它們)。
2、活用為第一人稱
。如君將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說》
3、指示代詞,表近指。可譯為「這」,通常作復指性定語。如: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師說》
二、用作助詞:
1、結構助詞,定語的標志。用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可譯為「的」,有的可不譯。如:
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赤壁之戰》
2、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
如: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師說》
3、定語後置的標志,不譯。如: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
4、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可不譯。譯時也可省去。如: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隆中對》
5、只起調整音節的作用,無義,譯時應省去。如:
頃之,煙炎張天。《赤壁之戰》
三、
動詞,譯為「到、往」,
如:吾欲之南海,何如?《為學》

㈥ 為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為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如下:
1、做;干。
《為學》:「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
譯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難和容易之分嗎?做了,那麼困難也變得容易。
2、發明;製造;製作。
《活板》:「慶歷中,有布衣畢升,又為活板。」
譯文:慶歷年間,有位平民畢升,又創造了活板。
3、作為;當作。
《公輸》:「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
譯文:墨子先生解下衣帶,用衣帶當做城牆,用木片當做守城器械。
4、成為;變成。
《察今》:「向之壽民,今為殤子矣。」
譯文:本來可以長壽的人,現在也變成短命鬼了。
5、是。
《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
譯文:對於皇宮的內臣和朝廷的外臣一視同仁。
6、治;治理。
《論積貯疏》:「安天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
譯文: 哪裡有治理天下,(已經)危急到這般地步,可是主上不震驚的呢?
7、寫;題。
《傷仲永》:「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譯文:仲永立刻寫下了四句,並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
8、以為;認為。
《鴻門宴》:「竊為大王不取也。」
譯文:認為 我私下裡覺得大王這樣做不可取。
9、叫做;稱做。
《陳涉世家》:「號為張楚。」
譯文:國號叫做張大楚國。
10、算作;算是。
《餚之戰》:「秦則無禮,何施之為?」
譯文:秦國無禮,並沒有施捨給我們好處。

㈦ 會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1、huì

(1)會合;聚集。《陳涉世家》:「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岳陽樓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

(2)乃置酒大會賓客。」

【又】會見;見面。《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聞,不肯與會。」《孔雀東南飛》:「於今無會因。」

(3)機會;時機。《後序》:「中興機會,庶幾在此。」

(4)節奏。《庖丁解牛》:「乃中《經首》之會。」

(5)領會;理解。《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6)適逢;恰巧遇上。《陳涉世家》:「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7)能。《林黛玉進賈府》:「我自來是如此,從會飲食時便吃葯。」

(8)當然;必定。《孔雀東南飛》:「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行路難》:「長風破浪會有時。」

(9)將要。《江城子·密州出獵》:「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kuài

(1)算帳;結帳。《馮諼客孟嘗君》:「誰習計會,能為文收責於薛者乎?」

(2)帽子上綴結采玉的縫隙叫會,作朝及蔽膝的領縫也叫會。

【會聖】有超人本領。

【會子】①宋代發行的一種紙幣。②約會的帖子。

(7)意思文言文擴展閱讀

1、含「會」的句子、詩句:

(1)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岳陽樓記》

譯文:雖然如此,那麼向北面通到巫峽,向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水,降職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他們)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2)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出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閣序》

譯文:西望長安,東指吳會,南方的陸地已到盡頭,大海深不可測,北方的北斗星多麼遙遠,天柱高不可攀。

(3)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唐代:李白的《行路難·其一》

譯文:相信總有一天,能乘長風破萬里浪; 高高掛起雲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4)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出自宋代: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

譯文: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就像滿月一樣,朝著西北瞄望,射向西夏軍隊。

(5)會賓客大宴,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出自清代:林嗣環的《口技》

譯文:一天正趕上有一家人宴請賓客,在客廳的東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屏風,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屏風裡面,裡面只放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

2、組詞:

1、開會 [ kāi huì ]若幹人聚在一起議事、聯歡、聽報告等。

2、機會 [ jī huì ]恰好的時候;時機:錯過~。千載一時的好~。

3、盛會 [ shèng huì ]盛大的會:團結的~。

4、後會有期 [ hòu huì yǒu qī ]以後還有相見的時候(多用於離別時安慰對方)。

5、融會貫通 [ róng huì guàn tōng ]把多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合而得到全面的透徹的理解。融會:融合領會。貫通:徹底理解。

㈧ 說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說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講說;說明;言論;說法;主張;勸說;說服;喜歡;高興。
引證解釋:
一:讀音:shuō
1、陳說;講說。
《桃花源記》:「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譯文:到了郡城,到太守那裡去,講說了這番經歷。
2、說明;解說。
《離騷》:「眾不可戶說兮,孰雲察余之中情。」
譯文:眾人無法挨家挨戶說明,誰會來詳察我們的本心。
3、言論;說法;主張。
《鴻門宴》:「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
譯文:反而聽信小人的言論,想殺有功的人。
4、文體的一種,也叫雜說。多用於說明事物,講述道理。
《黃生借書說》:「為一說,使與書俱。」
譯文:寫了這一篇借書說,讓(它)和(出借的)書一起(交給黃生)。
二:讀音:shuì
勸說;說服。
《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患之,數請魏王,及賓客辯士說王萬端。」
三:讀音:yuè
通「悅」。喜歡;高興。
《論語》:「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譯文:學過的內容在適當的時候溫習,不也是一件很高興的事嗎?

㈨ 文言文中之的意思和用法

一、施行、進展。

例句: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白話譯文: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有賢德、有才能的人選出來(給大家辦事),
(人人)講求誠信,崇尚和睦。

出處:西漢·戴聖《禮記》

二、出,生出,滋長。

例句:枝莖益大,有所之。

白話譯文:枝莖逐漸生長壯大,有所增高。

出處:東漢·許慎《說文》

三、去,到,前往。

例句:吾欲之南海,何如?

白話譯文:我准備到南海去,你覺得怎麼樣?

出處: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四、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稱,相當於他、她、它、他們。

例句:鄭商人弦高將市於周,遇之。

白話譯文:鄭國的一個叫弦高的商人正要去周朝的管轄地做買賣,半路上遇到了他們(秦國的部隊)。

出處:春秋末年·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五、之拼音:zhī

釋義:

1、助詞,表示領有、連屬關系:赤子之心。

2、助詞,表示修飾關系:緩兵之計。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用在主謂結構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4、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閑視之。

5、代詞,這,那:「之二蟲,又何知」。

6、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

7、往,到:「吾欲之南海」。

(9)意思文言文擴展閱讀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假之[jiǎ zhī]

假若。

2、之適[zhī shì]

前往;往來。

3、久之[jiǔ zhī]

很久,許久。

4、之卦[zhī guà]

《周易》卦變之稱。

5、之往[zhī wǎng]

去;到。

㈩ 是 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這;這個;這樣。

《嚴先生祠堂記》:」仲淹來守是邦,始構堂而奠焉,乃復為其後者四家,以奉祠事。」

譯文:我到這個州任職後,開始建造祠堂來祭奠先生,又免除了先生四家後裔的徭役,讓他們負責祭祀的事情。

2、對;正確。

《歸去來兮辭》:「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譯文::確實走入了迷途大概還不遠,已覺悟到現在的做法是對的而曾經的行為是錯的。

3、凡是;所有的。

《游園》:「是花都放了,那牡丹還早。」。

所有的花都放了,但是牡丹還要有一段時間才開花。

④表判斷。《琵琶行》:「同是天涯淪落人。」

譯文:我們倆同是天涯淪落的可悲人。

(10)意思文言文擴展閱讀:

白話版《說文解字》:是,正、直。字形由「日、正」會義。所有與是相關的字,都採用「是」作邊旁。造字本義:動詞,夏至,太陽當頭,適宜農務。

相關詞彙解釋:

1、老是[lǎo shì]

總是;表示一直如此(多含不滿或厭惡意):老是感冒。

2、凡是[fán shì]

總括某個范圍內的一切:凡是新生的事物都是在同舊事物的斗爭中成長起來的。

3、硬是[yìng shì]

就是(無論如何也是):他雖然身體不好,可硬是不肯休息。

4、橫是[héng shi]

表示揣測;大概:他橫是快四十了吧?

5、算是[suàn shì]

總算:這一下你算是猜著了。

熱點內容
德州地理中考試題 發布:2024-09-19 17:55:25 瀏覽:802
師生同台心語 發布:2024-09-19 16:34:58 瀏覽:267
無線怎麼設置 發布:2024-09-19 15:49:14 瀏覽:640
甘肅教育信息 發布:2024-09-19 14:31:52 瀏覽:496
怎麼去眼下皺紋 發布:2024-09-19 13:48:43 瀏覽:931
留學的歷史 發布:2024-09-19 13:22:06 瀏覽:469
浮生物語5下 發布:2024-09-19 13:17:18 瀏覽:786
批圖教學 發布:2024-09-19 11:56:09 瀏覽:988
語文特級教師王君 發布:2024-09-19 10:04:07 瀏覽:121
合肥上元教育 發布:2024-09-19 09:37:59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