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美術教學研究

美術教學研究

發布時間: 2020-11-19 09:20:00

1. 如何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研究

美術是人類發展過程中進行思想交流、信息傳遞的重要方式。小學美術教學對於孩子們的智力開發、個性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美術教育工作者肩負的重要責任,對孩子們未來擁有高尚的品德情操,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有著重要的推進作用。在美術課學習過程中,對孩子們的視覺感受力、形象思維和空間概念有著重要的培養意義。

2. 如何在美術教學中凸顯造型表現學習領域課題的研究方法

「綜合·探索」學習領域課程是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准》中特別倡導的新的美術活動課程。

在當前高等師范院校專科美術教學中增設綜合性的美術活動課程,能有效提高師范生在美術教學上的綜合應用能力,從而使之能自覺地將美術與生活相結合、美術與其他學科相結合以及美術與教師職業相結合,以適應未來新的幼兒園和小學美術教育的發展。

筆者針對當前高等師范專科美術課程設置現狀中所存在的問題,系統闡述了在現有美術課程中增設綜合性美術活動課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並結合國內外教育者所開發的綜合性美術活動案例,以及筆者近幾年來在教學實踐中所開展的綜合性美術活動案例,進一步論證了該課程開設的可行性與可操作性。

3. 如何正確運用范畫提高美術教學質量的研究

一、情況分析: 繪畫,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是使兒童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培養兒童創造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但我們忽視幼兒的「心靈感悟」,繪畫採用固定模式,給自由表現設置障礙。長久以來,我們已習慣了讓幼兒欣賞范畫作畫,當這種教育方式終被摒棄時,孩子們仍是大多坐在教室里,手握畫筆,並不大膽地在紙上塗塗畫畫。沒有了范畫,但也沒有夠多的目識心記的東西讓他們展開聯想,怎能自如地表現?二、研究重點1、通過督促教師進行正常的教學工作,做到按表上課,不使美術教學成為虛設,而使美術教學落到實處。2、通過聽課、評課活動,促使教師備好、上好每一節課,努力提高教學藝術水平。3、通過組織美術研討和交流活動,使全體美術教師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專業素質。4、本學期將以范畫在繪畫活動中的正確運用為重點,並討論范畫對幼兒想像力的影響。三、具體措施1、范畫內容要根據幼兒活動目標、活動難易程度來選擇。一般來說,當活動對象是首次接觸活動內容的,范畫要注意突出物像的總體印象。把范畫的示範像下暴雨一樣傾盆而出會讓幼兒失去思考空間,幼兒疏於動腦,所作的作品十之八九與范畫相雷同。范畫內容可顯山不露水,這樣會引導幼兒主動去想,自然每個幼兒的構思就不同了。再有,要找一些能夠引起幼兒聯想的作品,以免幼兒「照搬」。2、范畫內容的選擇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易為幼兒掌握和理解。(1)、按教研組成員實際所教年齡段為例,對照教學目標,有目的地選取教學內容,探討教學方法,每位教研組成員每月相互聽課至少一節,每學期至少寫一篇有關領域的案例或論文;另外充分發揮教研組中骨幹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對青年教師進行跟蹤指導。(2)、加強集體備課制度,要求教研組各成員在每次活動前先熟悉教材,對有疑問的、難以解決的內容作一記錄,並在集體備課中共同商討。(3)、分析、比較各年齡段幼兒美術能力發展的差異。 3、加強教研組自身建設,活動制度化,保證活動時間,充實活動內容,提高活動質量,並對每次活動的開展、研討做詳細記錄,積累有關資料。4、繼續以「漂流書」為理論學習的主要模式,鼓勵每位教研組成員積極加強自身學習,收集美術范畫方面的各種經驗、信息,認真作好學習筆記,並在教研組活動中相互交流、學習。另外,還要主動參加其他教研組的活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4. 4. 美術教育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和基本內容是什麼

研究對象:在美術取向的美術教育中,主要是藉助教育的手段和方式,傳授美術知識和技能。 而在教育取向的美術教育中,重點是把握美術知識、技能的傳授與教育學功效之間的關系。如果把握不當,就會出現極端化的傾向,導致教學方向偏離。

基本內容:

1、從年齡上分內容包括學前美術教育、小學美術教育、中學美術教育和大學美術教育。

學前美術教育主要指在幼兒園、托兒所或學前班進行的美術教育。 中學美術教育包括在普通中學、職業中學,以及中等師范學校進行的美術教育。 大學美術教育則包括在專業美術院校進行的美術教育和普通高等院校進行的美術教育。 各類老年書畫學校,則可相應地歸為老年美術教育。

2、從教育場所方面分主要內容為學校美術教育、社會美術教育和家庭美術教育。

學校美術教育是在各級各類學校進行的美術教育。這類美術教育一般有權威性的教學大綱,正式教材,嚴格的教學計劃和一定的考核方法等。

社會美術教育包括青少年宮美術教育,以及通過博物館;美術館、各類短訓班、補習班進行的美術教育。 家庭美術教育指在家庭進行的美術教育,一般由家長或家庭教師擔任指導。

3、從美術教育涵義出發分內容包括美術取向的美術教育和教育取向的美術教育

將美術教育相應地分成以技能傳授為主,以培養專門人才為目的的專業美術教育和以培養學生審美能力與美術素質為目的的普通美術教育。

(4)美術教學研究擴展閱讀:

美術取向的美術教育和教育取向的美術教育的差異:

1、培養目標

專業美術教育的目標是各類美術專門人才,並以此滿足社會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學生能夠以某種專業技能獲取社會職業。而普通美術教育的著眼點是對人的素質的培養,對學生的未來社會角色不具備決定性,僅具有間接和隱性作用。

2、培養對象

專業美術教育的任務主要是培養專業美術人才,所實施的對象是少數經過遴選的有強烈興趣和較強基礎的學生。普通美術教育作為一種素質教育,則基本上是對全體學生實施的。

3、教育內容

專業美術教育的教學內容的專業劃分十分精細,而且深入到美術學科的內部構成中,如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工藝等。教學內容的連續性一般都很強,一個具體內容往往連續安排一周乃至數周以上。本專業的學習還按嚴格的科學程序,循序漸進地進行。

普通美術教育對美術只作一般性的了解和嘗試,因此,其教學內容幾乎包容了美術的所有門類。鑒於如此廣泛的教學內容,而且,教學時數還必須受制於學校總體教學計劃和條件,所以,教學的嚴謹性和連續性只能是相對的。

4、教育成果評價

評價專業美術教育培養的人才,直接以其專業知識和技能接受社會的選擇。因此,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將直接受到社會的檢驗和評價。

社會對普通美術教育的效果的評價就不可能那麼直接。這是因為學生—般不以美術作為職業追求,美術教學也不以技能訓練為主要目的,而學生素質的變化又難以以某種硬指標檢驗,因此,評價往往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5. 美術教學研究常用方法是

歷史研究法、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經驗總結法、行動研究法等六種教育研究方法。(一)歷史研究法歷史研究法就是通過搜集某種教育現象發生、發展和演變的歷史事實,加以系統、客觀的分析、研究,從而提示其發展規律的一種研究方法。它的主要步驟如下:1.確定研究課題。包括分析和研究課題,明確自己准備研究的課題的要求與范圍,以確定自己准備的材料等。2.收集完備的資料並加以科學分析。由於歷史研究需要研究者對前人的研究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所以,搜集和分析文獻資料在研究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對准備利用的文獻資料必須對其可靠性進行鑒別和評價。3.歸類和整理。根據自己研究的范圍對資料進行合理的整理,確定課題研究所涉及、建構的概念、命題、邏輯體系等。<P>4.對形成的結論進行檢驗。檢驗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實踐檢驗;另一種是邏輯檢驗。5.將分析研究的材料寫成報告。(二)觀察研究法觀察研究法指研究者按照預定的研究目的,有計劃地通過感官和輔助儀器,對處於自然狀態下的教育教學現象進行系統考察,從而獲取經驗、事實的一種研究方法。一般由准備、觀察、記錄與整理三個步驟組成。</P>1.觀察准備。根據研究的目的,選擇好觀察的對象。制定觀察計劃,計劃中要明確規定觀察的目的、重點、范圍及要搜集的材料,觀察的次數、時間,採用什麼儀器,什麼時候使用儀器設備,制定哪些表格、怎樣填寫等。2.進行實際觀察。按計劃進行,不要輕易改變觀察重點。如原計劃不當,可隨機應變,但必須完成原定任務。觀察中要選好時間、場合、位置、角度。選用多種觀察途徑,如參觀、聽課、參加活動、列席會議、個別訪談等。3.記錄和整理觀察材料。觀察時當場口問、眼看、耳聽、手記,及時寫出觀察到的現象,若現場記錄不方便,可事後補記。記錄要按順序,准確全面地記載。記錄的方法有描述記錄 (**記描述法、逸事記錄法、連續記錄法)、取樣記錄 (時間取樣、活動取樣、事件取樣)、行為核對表等。整理材料就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對材料作出分類、匯總,刪去錯誤,補上遺漏材料,特殊材料另作處理,匯總的材料應准確、全面、詳實。通過觀察可以獲得對研究對象的直接認識,為科研提供可靠的事實。此研究方法具有直接性、客觀性、可靠性、系統性等特點,從不同的角度可分為不同的類型。例如,按觀察的情境條件可分為自然觀察與實驗觀察。前者是無控制的**常教育教學條件下的觀察,後者則有嚴密計劃,是嚴格控制下的觀察。按觀察方式又可分為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按觀察者是否直接參與被觀察者所從事的活動來分,可分為參與性觀察和非參與性觀察。按取樣角度來分,還可分為時間樣本法、事件樣本法和情境樣本法等等,這里不一一詳述。(三)調查研究法調查研究法是在教育理論指導下,運用問卷、列表、訪談、個案分析和測驗等科學方式,有目的、有計劃地搜集教育問題的資料,從而對教育現狀作出科學的分析認識並提出具體工作建議的一整套實踐活動。其特點是:它是一種間接的研究方法;對調查對象不必加以控制;研究對象是當前的教育現狀而非教育史實。其主要作用:為教育研究搜集第一手材料和數據;為教育行政部門制定教育的政策、規劃、改革方案提供事實依據;通過調查研究,發現新的研究課題、先進經驗及存在的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新見解和新理論,推進教育事業與教育科學的發展。它包括確定調查課題、選取調查對象、擬訂調查提綱、選擇調查工具、實施調查收集資料、整理調查資料、撰寫研究報告等步驟。就調查過程的順序而言,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五步:1.調查前的准備工作根據研究課題的性質、目的、任務,確定調查對象、調查地點,選擇相應的調查類型和調查方式,擬訂調查計劃,做好各種技術、事物和組織准備,進行試探性調查,制定調查表格和觀察、問卷、訪談提綱以及編制測驗題目。2.實施調查,搜集資料這是調查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運用各種調查方式 (問卷、訪問和座談等)了解情況,力求搜集的資料全面、系統,具有典型性、客觀性、真實性。3.整理調查資料用各種調查方式搜集到的材料,必須加以整理。整理資料的方法可根據資料的性質而定。對於敘述性資料要用明白流暢的文字加以整理;對於數據性的資料要用統計法、列表法和圖示法加以整理。4.分析調查結果搜集到的事實材料,經過整理達到清楚明了後就可以考慮對調查所得的結果進行分析:根據調查研究的結果,給調查開始時提出的需要解決的問題作出回答;對獲得結果加以理論上的分析,闡明原因和背景,進行解釋;根據研究的結論對美術教學實踐提出適宜的改革建議方案和措施;在反思本調查的優點和不足的基礎上,提出需要進一步研究的新課題。5.撰寫調查報告這是調查最後階段的總結。它是指明確、具體而簡潔地用文字的形式介紹調查的實際情況,並作出科學的分析。教育調查研究的分類按調查對象的范圍可分為全面調查、典型調查、抽樣調查、綜合調查和專家調查等。教育調查的具體方法有:訪談、問卷、測驗、查閱書面材料、開座談會、通訊等。運用此法進行科研時應注意:一要虛心求教,避免自以為是;二要實事求是,避免主觀偏見;三要深入、細致地調查,避免浮皮潦草;四要數量統計與分析准確,避免籠而統之。(四)實驗研究法教育實驗研究法指研究者按照特定的研究目的和理論設想合理地控制或創設一定條件,人為地變革研究對象,從而驗證假設,探討教育現象因果關系的一種研究方法。按其組織形式可分為單組實驗、等組實驗和循環組實驗等。實驗法是以科學的理論假設為依據,在教學實踐中採用必要的而又合乎教學情況的控制,側重研究自變數與因變數的關系,它是揭示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一種比較合適的方法。實驗法的全過程可分為准備、實施、總結三個基本步驟:1.實驗的准備。總體任務是制定實驗研究的實施方案,具體包括:(1)明確實驗的研究課題、研究目的;(2)明確實驗的理論基礎,制定研究的理論假設;(3)選擇被試對象,分解實驗變數,進行實驗設計;(4)選擇和編輯合適的統計工具和手段。2.實驗的實施。主要任務是按照實驗設計,操縱自變數,控制無關變數,隨時觀察和測量因變數,搜集實驗數據和其他重要實驗資料。<P>3.實驗的總結與評價。對實驗數據和有關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對變數進行相關分析、因果分析,得出實驗結論;通過檢驗實驗誤差,分析實驗的效度;撰寫實驗報告。採用實驗研究法進行教育研究,首先要有科學的理論指導,其次應全面衡量一下實驗的客觀及主觀條件是否具備。由於美術學科的特殊性,實驗研究法具有相對的寬泛性。(五)經驗總結法經驗總結法指通過各種方式全面搜集反映某種教育實踐經驗的事實材料,經過分析、整理和加工,將現象材料提高到理性認識的一種研究方法。它是廣大教師參與科研的入門方法。它包括具體經驗總結、一般經驗總結和科學理性的經驗總結。教育經驗總結法基本步驟:1.准備工作根據實踐定好題目,選定對象 (對象要有代表性),掌握有關資料,制定總結計劃 (包括目的、進程、分工)等。2.搜集具體事實經驗總結要以具體事實為基礎。教師採取多種方法,主動去發掘先進經驗的具體事實。搜集具體事實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直接獲得的第一手材料即各種現象;二是書面材料;三是對實際效果的考證材料和各方面的反映。3.分析和綜合在搜集具體事實材料的基礎上,對材料進行分析和綜合,使之條理化、系統化。分析綜合首先要做的是根據總結的目的,對材料歸類整理,刪繁就簡,辨別真偽,核實數據和實例;其次是揭示事實的內部聯系和分清主次,哪些是創新的,哪些是帶有規律性的,並把它條理化。4.論證定稿經過以上工作之後,可以寫出經驗總結的初稿,組織不同形式的論證。論證應以經驗總結研究者為主,請有關部門的領導、教育專家、教育理論工作者、教職工和學生參加,接受他們的質疑,聽取他們的意見,然後修改補充,最後定稿。這樣經驗總結的全過程就算結束,總結成果也就出來了。用經驗總結法來研究小學美術教學時要注意選擇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義的總結對象,要詳細佔有事實材料,要有可靠的理論支撐,理清觀點,揭示教學效果獲得的內在機制,要正確區分現象和本質,提煉出規律性的主題。經驗總結法要求新教師掌握、理解先進經驗的本質,再與自身的具體工作條件相結合,加以創造性的應用,對業務素養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大有好處。其次,選擇的經驗應具有先進性、獨創性,抓住本質、主流的經驗;再次,要以客觀事實為依據,不摻雜個人的主觀偏見,把定性與定量結合起來,盡可能用數據來說明問題。(六)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法指實際工作者 (如教師)基於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與專家合作,將問題發展成研究主題進行系統的研究,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的一種研究方法。它是一種融教育研究和教育實踐為一體的教育研究方法,綜合性極強。</P><P>行動研究法是將美術教學改革行動和美術教學研究活動結合起來。它與美術教學實踐的具體行動息息相關。它研究的內容是針對美術教學實際活動,在研究中不斷提出改革意見和方案;美術教學實踐的動態流程又不斷提出新的問題,使研究者不斷得到啟示,再充實和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體目標。行動研究法是科學研究與美術實踐之間架起的一座橋梁,能增進二者的相互反饋功能,使美術教學研究價值增生。行動研究法一般步驟:界定問題、文獻探討、擬訂計劃、收集資料、建立假設、實施行動 (反復研討、改進)、全面評價結果、撰寫研究報告 (結論與建議)。此法特別適合於中小規模的課程研究與改革,以及對具體教育結構的整體性考察除以上提到的幾種研究方法外,文獻分析法、比較研究法、理論研究法、教育預測法、統計法等也是教育科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無論哪種方法都有自身的適用范圍、優點和局限性,在實際研究中要加以區別對待,靈活運用,以發揮各種方法在研究中的最佳效果。

6. 淺論如何做好中學美術教育課題研究

要提高美術教學活動的質量,保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思想的落實,就離不開評價。評價不僅是個人之間交流的一種手段,而且也是群體間交流的一種必要手段。無可否認,美術教學的過程其實就是師生雙邊的交流活動,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准確反映著教師的教學水平,這種學習反饋形式-學業評價會促使教與學形成良性循環機制,從而完整地、准確地體現出美術教育思想。因此,如何進行作業評價成為我們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從評價標准看:美術作業的評價方式是多種多樣,在教學中,大多數老師往往採取當堂評價的方式,如學生、師生共評,教師點評等,作為美術教學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當堂評價美術作業難以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對作業中所蘊含的情感和心理等意識問題,更難以做到深入的恰當的分析,只能泛泛地點到為止。尤其是面對一些大班額的具體情況,僅憑有限的課堂上三五分鍾的作業評價了。所以,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除了在課堂上的當堂評價外,在辦公室批改學生的美術作業,是大多數老師所採用的對學生美術作業評價的主要方式,這種評價方式,屬於靜態的對於學生學習實踐結果的評價,由於離開了學生本人,多少帶有一些教師的主觀意識,因此在評價時,教師如何通過學生的作業來和學生進行客觀的平等的意識上的交流,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從評價結果上看,發現很多老師在批改學生作業的時候,往往重改不重批,有的甚至不改不批,打上一個分數就算完了,至於那個分數是怎麼打的?為什麼那樣打,大多數老師都沒在等級分數之外給學生一個明確的交待,更有甚者,對一些自認為不好的作業竟一撕了之,有的甚至當著學生的面。毫無疑問,這種行為更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人以這種缺乏溝通、缺乏理解、缺乏情感因素,缺乏明確指導的作業評價方式,是對學生勞動成果和學生本人的不尊重,是與《課程標准》所提倡的「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相違背的。

7. 如何提高小學美術課堂趣味化教學研究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要掌握先進的教學理論。教無定法,但仍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教師首先要學習並掌握先進的教學理論,才能形成鮮明的指導思想,實現正確決策。即使教書多年,有了一些經驗的教師,也可藉此指導創新教學,提升教學水平。教學方法要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動口提問,動腦回答,動手演練,教法具有組織性、啟發性、指導性、多樣性、教育性。注意學法指導,學法具有主動性、靈活性、實踐性。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有機結合,能及時對課堂進行調整。

8. 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美術的興趣教研資料

在從事美術教育有八個年頭後,我對美術教學逐漸有了自己的一些感悟。美術課作為九年義務教育的一門必修課,對於陶冶學生情操,啟迪學生智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於種種原因,農村美術教育相對於城市來說是滯後的,這不僅需要社會、學校的努力,更需要我們一線的美術教師為之付出努力,來發展農村的美術教育。一些客觀因素我們無法改變,我們能改變的就是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從自身出發,了解學生,轉變觀念,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摯友,是學習的原動力,而在現在農村美術教學存在程式化、簡單化,教學過程死板,教學方法單調,受教材束縛,面對相對陳舊的教學內容,進行煩瑣枯燥的教學,以本為本,脫離社會生活和學生實際。因此,在農村初中美術教學中,由於教學設施、場地、認識等方面的限制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逐漸降低,使許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也是束手無策,這就造成了教學上的低效率後果,並逐漸進入到教——學的低效惡性循環,無法適應當代學生健康、活潑、創造性地發展的需要。那麼,在美術教學中如何激發、培養農村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呢?筆者有如下體會:
一、了解學生,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時,他就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主動地、積極地、執著地探索該事物的奧秘。我們要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就得了解學生,因材施教,允許學生個性的自由發展,允許學生興趣的不同方向,承認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承認學生對知識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識的能力有強有弱,給學生以充分的尊重,從而培養其學習興趣。在國畫課上,有部分同學握著毛筆手就發抖,不敢動筆,於是我鼓勵他大膽運筆,從最簡單的開始,重在體驗筆墨的情趣,不在於畫的好壞。一節課下來,全班同學都很愉快地交了作業,盡管作業的質量不一,但我很高興,因為我保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體驗了國畫的情趣。學生的基礎與接受能力有高低,因材施教,讓學生在自己的起跑線上前進,相信自己學習國畫的能力,體會成功的喜悅。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意願,在許可的范圍內向學生「妥協」一下,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二、創設愉悅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學生學習時僅有老師一個人說教,學生聽,這樣的課堂最不受學生歡迎。作為一線美術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讓他們更喜歡上美術課,樂於學習美術知識,接受美的熏陶。農村學校最大的優勢在於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只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你會看到諸如小溪邊的卵石片、泥土、家禽羽毛、農家些柴禾堆的各種秸桿都是進行工藝製作的好材料。結合當地資源,可以通過剪、貼等手段進行工藝創作達到藝術設計效果,從而培養學生的興趣。如:在上製作裝飾畫一課時,我要求學生利用生活中平常的東西製作裝飾畫,我沒有講述裝飾畫的原理、色彩搭配等,而是將閑暇時從網上收集的一些精美的裝飾畫,一一展示給學生,那生動的造型、漂亮的色彩、給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那獨具匠心的創意更是讓他們不由自主地發出贊嘆。受此感染,學生也躍躍欲試,我因勢利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構思、討論製作的內容,需要的材料,然後分頭行動,一次手工製作熱潮在校園里掀起……通過這節課我更深刻地認識到一個良好的範例,對學生不僅具有啟發、展示的作用,更是一種學習動力的催化劑。
三、利用鄉土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眾所周知,上美術課,要准備很多材料,如:橡皮泥、積木等等,要購買這些材料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花費,如果沒有這些材料,美術課便難以開展。為了改變現狀,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學習美術的興趣,我提倡學生將鄉村隨處可見的材料引入課堂,沒有橡皮泥製作泥塑,可以使用隨處可得的黏土,馬鈴薯、紅薯同樣可用;沒有積木,山上的茅草莖、竹子同樣可以做造型;漫山遍野的松果、樹皮、稻草,還有雞蛋殼、毛線、碎布、都可以用來製作手工藝品。於是美術課堂便成為學生的手工作坊,別具一格的裝飾畫也應運而生,用茅草的花穗做成的貓頭鷹,用茅草莖編成的風車,用竹管做成的樂器,用碎布做成的仕女圖,用皺紋紙做成的白雪公主,最精彩的是利用我們生活中各種廢棄的玻璃、陶瓷、硬塑瓶子,做的沙瓶畫,由於細沙質地粗糙,沙瓶畫顯示出了豐富的肌理效果,美妙極了……
讓學生把美術創作與手工勞作相結合,全面調動了學生的感官,它不但要運用到美術的語言,如觀察、分析事物的色彩、形狀、線條、明暗、肌理等並進行藝術抽象,同時要考慮到如何感受和了解材料的形、色、質量、如何選擇適宜的工具、如何運用適當的方法加工製作等。學生可以完全自由地表達個性和自我的想法,從而體驗創造的獨特興趣。
四、利用實地寫生,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引領學生走進生活,學習美術有很多課需要走出教室,實地寫生,這也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課。作為視覺藝術教育的美術課,不但需到生活里捕捉題材內容,而更本質的是需要學生通過觀察、體驗、感受,去真實描繪和創造生活。在美術教學中,根據教材組織學生以「生態游」的方式,去田野、河邊、草地上、花叢中寫生。這樣孩子們不但興趣盎然,作品富有真情實感,而且在寬松愉快而自由的環境里,他們的想像力、創造力得到了自由發揮。如果僅憑教師說教,該怎麼選景,該怎麼構圖,哪些畫面需要,哪些畫面不需要,然後讓學生去完成作業,這樣閉門造車,學生是表現不出來什麼的。要想表現得真切,學生必須有實地的體驗,認真的觀察才行,因為藝術來源於生活。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讓他們去聽、去看、去觸摸、去感受,嘗試直接用色彩去表達,去抒發。如在上畫一課時,我要求學生選擇適合而簡潔的畫面,運用顏色和畫具,畫一幅色彩風景畫。當我把學生帶到校外,他們歡呼雀躍,高興的選擇一處風景開始創作,那專注的神情,認真的態度,讓我驚訝,再觀察他們的作品,比平時在教室里畫的要仔細得多,形象得多,我想這就是源於他們走出了教室,細致觀察的結果。因此要多帶學生出去走走,讓他們在真實的環境中去感受生活,這樣一來,學生的感悟能力增強了,繪畫能力就提高了,自然學習興趣更濃了。
五、利用媒體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多媒體作為信息的載體,在教育目標與教育內容的實踐中搭起過渡的橋梁。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它不僅刺激人的視覺和聽覺,而且能有效喚起人的興趣、情緒和思維,最大限度地作用與人。學校可以建立多功能教室,讓學生直接接受各種美術教育信息,如:中國刺綉歷史,唐三彩、中華陶俑、中國畫筆墨情趣等,以更直觀、更形象的畫面出現在學生面前,吸引學生的視覺,聽覺,使他們進入情境,便於他們認識、理解、接受、領悟,使美術教學更為生動活潑,這種有別於平時課堂教學的學習方式更受學生歡迎,從而使學生體驗到美術的樂趣,感受美術帶來的愉悅。
同時,還可利用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美術現象,時時給他們提供關注和參與的機會。如《道路交通安全法》知識競賽的會標、運動會的廣告、元旦晚會的底幕、晚會主持人的服裝、演員的服裝、學校將要新建的科技大樓、美術室的室內設計,這些都是發生在學生們身邊的事情,也是他們經常談論的話題,這些鮮活的內容最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
以上只是筆者在美術教學中一點淺薄的認識,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需要我們一線的美術教師繼續為之努力。我們期待我們的教學環境越來越好,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讓農村的孩子們接受更多的美術知識,受到更多美的熏陶。

9. 美術教學的構成要素

基本要素就是教師,教材和學生。

一般認為,研 究是一種系統的探究活動,因而它必須包括目的、過程和方法等基本要素。研究需要具備專門的知識和接受特定的訓練。

教育研究是科學研究的組成部分,因 而與研究具有同質性。 但是由於人們強調的側重點不同,因 而教育研究也存在著不同的界定。但 是不論側重於哪一方面,教育研究都至少包含這樣三個方面:
一 是它有明確的研究目的,即發展教育理論或解決教育實際問題;
二 是它有特定的研究對象,即教育理論和實踐發展過程中的現象或問題;
三是它需要科學、合理地運用研究方法,促使研究過程的科學性和系統性。

教育研究是人們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採用嚴格而科學的方法,認識教育現象,發現教育問題,探索教育規律,以推動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發展教育理論的創造性活動。它以科學理論為武器,以教育領域及其相關領域的現象或問題為主要對象,以探索教育的規律、解決教育實際問題、豐富教育科學的知識體系為目的。

熱點內容
王式教育 發布:2024-10-16 02:25:24 瀏覽:518
體驗式教育理念來源於 發布:2024-10-16 02:08:35 瀏覽:340
奧賽經典初中數學 發布:2024-10-16 01:21:50 瀏覽:957
4單元作文語文 發布:2024-10-16 00:27:44 瀏覽:233
數學分析b 發布:2024-10-16 00:06:05 瀏覽:62
魯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 發布:2024-10-15 22:06:20 瀏覽:160
打滾子教學 發布:2024-10-15 21:05:54 瀏覽:552
北京教師買房 發布:2024-10-15 20:21:54 瀏覽:196
四川傅老師 發布:2024-10-15 18:44:52 瀏覽:523
mr教育 發布:2024-10-15 18:08:23 瀏覽: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