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駕照一千分電影

駕照一千分電影

發布時間: 2024-07-13 03:02:10

❶ 有一個電影,坐牢時候,說的是他爸告訴只要得滿一千分就有一輛坦克 小孩名叫約舒雅

你描述的電影應該是是《美麗人生》。講了一對猶太父子被送進了納粹集中營,父親利用自己的想像力扯謊說他們正身處一個游戲當中,最後父親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傷害,而自己卻慘死的故事。

❷ 電影的發展過程

世界電影的產生和發展如下:

(一)十九世紀30年代,電影開始了它的誕生前的技術准備期,也叫做發明期。

早在1829年,比利時著名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多發現:當一個物體在人的眼前消失後,該物體的形象還會在人的視網膜上滯留一段時間,這一發現,被稱之為「視象暫留原理」。普拉多根據此原理於1832年發明了「詭盤」。

「詭盤」能使被描畫在鋸齒形的硬紙盤上的畫片因運動而活動起來,而且能使視覺上產生的活動畫面分解為各種不同的形象。「詭盤」的出現,標志著電影的發明進入到了科學實驗階段。1834年,美國人霍爾納的「活動視盤」試驗成功;1853年,奧地利的馮烏卻梯奧斯將軍在上述的發明基礎上,運用幻燈,放映了原始的動畫片。

攝影技術的改進,是電影得以誕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認為攝影技術的發展為電影的發明提供了必備條件。早在1826年,法國的W尼埃普斯成功地拍攝了世界上第一張照片「窗外的景」,曝光時間8小時。而在初期的銀板照相出現以後,一張照片縮短至30分鍾左右,由於感光材料的不斷更新使用,攝影的時間也在不斷縮短。

1840年拍攝一張照片僅需20分鍾,1851年,濕性珂珞酊底版製成後,攝影速度就縮短到了1秒,這時候 「運動照片」的拍攝已經在克勞黛特、杜波斯克等人的實驗拍攝中獲得成功。1872年至1878年,美國舊金山的攝影師愛德華慕布里奇用24架照相機拍攝飛騰的奔馬的分解動作組照,經過長達六年多的無數次拍攝實驗終於成功。

接著他又在幻燈上放映成功。即在銀幕上看到了駿馬的奔跑,受此啟發,1882年,法國生理學家馬萊改進了連續攝影方法,試製成功了「攝影槍」,並在另一位發明家強森製造的 「轉動攝影器」的基礎上,又創造了「活動底片連續攝影機」,1888年9月,他把利用軟盤膠片拍下的活動照片獻給了法國科學院。

在1888-1895年期間,法、美、英、德、比利時、瑞典等國都有拍攝影像和放映的試驗。1888年,法國人雷諾試制了 「光學影戲機」,用此機拍攝了世界上第一部動畫片《一杯可口的啤酒》。

1889年,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在發明了電影留影機後,又經過5年的實驗後,發明了電影視鏡。他將攝制的膠片影像在紐約公映,轟動了美國。但他的電影視鏡每次僅能供一人觀賞,一次放幾十英尺的膠片,內容是跑馬、舞蹈表演等。他的電影視鏡是利用膠片的連續轉動,造成活動的幻覺,可以說最原始的電影發明應該是屬愛迪生的。他的電影視鏡傳到我國後被稱之為 「西洋鏡」。

1895年,法國的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愛迪生的 「電影視鏡」和他們自己研製的 「連續攝影機」的基礎上,研製成功了「活動電影機」。「活動電影機」有攝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種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畫格的速度拍攝和放映影片,圖像清晰穩定。1895年3月22日,他們在巴黎法國科技大會上首放影片《盧米埃爾工廠的大門》獲得成功。

同年12月28日,他們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里,正式向社會公映了他們自己攝制的一批紀實短片,有《火車到站》、《水澆園丁》、《嬰兒的午餐》、《工廠的大門》等12部影片。盧米埃爾兄弟是第一個利用銀幕進行投射式放映電影的人。史學家們認為,盧米埃爾兄弟所拍攝和放映已經脫離了實驗階段,因此,他們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電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為電影誕生之時,盧米埃爾兄弟自然當之無愧地成為 「電影之父」。

(二)1896-1912年,電影從幼年期迅速成為一種藝術

早期的電影,還沒有脫離剛剛誕生的痕跡,它以雜耍和魔幻術的姿態,使人們感到新奇。從《火車到站》、《膝行的人》到《水龍出動》、《水龍救火》、《撲滅大火》、《拯救遭難者》等影片,盧米埃爾創造了最早的新聞片、旅遊片、紀錄片、喜劇片等影片樣式。盧米埃爾電影最突出的特點是紀實性,它直接拍攝真實的生活,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成為寫實自然主義電影風格的開路先鋒,形成了電影的紀實性傳統。

盧米埃爾的生活紀實短片在持續放映了一年半時間以後,人們的興趣就在明顯的減弱,以至最後再也無人問津了,這不能不說是時代的局限和自然主義的局限造成的。但剛起步的困境,並沒有影響電影的大勢所趨,另一位法國電影先驅喬治梅里愛應時而出,他使電影從一種紀實性的「活動照相」(亦稱運動畫面)導向了藝術電影,為電影的發展作出了許多創造性的貢獻。

(三)1913-1926年,無聲電影走向成熟

梅里愛在完成他第430部影片之後,於1913年退出影壇,最後慘死在街頭。一代巨匠在為電影藝術的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之後,就這樣靠別了世界。梅里愛的衰落和好萊塢的興起,標志著電影已告別了它的幼年時期,而進入了成熟期階段。

格里菲斯在1915年以藝術家的勇氣拍攝出了世界電影史上的經典無聲片《一個國家的誕生》,在1916年又拍攝了《黨同伐異》。這兩部被譽為電影藝術的典基之作,標志著電影成為藝術的起始,是美國電影史上的里程碑,是當時電影水平的最高境界,也是世界電影史上的兩部經典之作。

格里菲斯的不朽功績是突破了梅里愛時期戲劇電影若干陳舊的陋習。作為第一人,在拍片時,他讓攝影機移動起來,極大地豐富了電影語言,開創性地使用了「特寫」、「圈入」和「切」的手法,又使蒙太奇成為電影藝術的重要組接手段。在梅里愛的特技攝影和英國布賴頓學派對蒙太奇的早期發現的基礎上,格里菲斯創造了平行蒙太奇的交替蒙太奇。在《一個國家的誕生》里,他充分運用了他發展的特技和蒙太奇語言,影片集中體現了當時歐美電影藝術探索的成果。

這部影片在廣闊宏偉的歷史場景中,較好地發揮了電影藝術時空的跳躍自如的特性,同時體現了蒙太奇多線對比、交替的作用。全片由一千多個鏡頭組接而成,不同景別的轉換使用,靈活多變的攝影技巧,是格里菲斯在電影史上的大膽創造。在影片中,近景及特寫等不同景別的組合運用,和諧、變換,各得其所。如大遠景,他用來表現兩軍對峙交火的戰爭場面;特寫,他用來表現人物的細部動作。在拍攝三K黨信馬飛馳的場面時,格里菲斯將攝影機安裝在卡車上,追逐奔馬進行跟拍,取得了緊張、逼真、生動別致的畫面效果。

一年後的《黨同伐異》也是標志格里菲斯畢生成就的影片,沖破了古典戲劇的「三一律」限制,創造了開拓銀幕時間、空間的「多元律」。影片將不同時代的事件加以排比和集中,極大地豐富了電影語言,又豐富並發展了平行蒙太奇語言。這部精典巨作,以其疏密相間的節奏,溢彩流光的畫面,移動攝影的美感,宏偉開闊的大膽構思,在電影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促進了電影藝術的發展。

(四)1927-1945年,電影作為一種藝術走向成熟

1927年是電影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年。《爵士歌王》影片的誕生標志著有聲電影時代的來臨,同時也是電影走向成熟期的標志。聲音使電影由單純的視覺藝術,發展成視聽結合的銀幕藝術,實現了電影史上的一次革命,極大發展了電影的本性,為電影藝術開拓了新的天地。有聲電影從問世到推廣,大約用了五、六年的時間,原因有認識上的、經濟上的和技術上的。

特別是一批有名的電影藝術家,留戀無聲電影時期的美學原則,過多挑剔了剛問世的有聲電影的一些弱點。但是,隨著電影藝術家對聲音控制運用能力的增強,以及錄音設備、技術條件的改善,有聲電影才得以正常的發展。

聲音進入電影之後,蒙太奇不僅是畫面組合,同時也擴展至聲畫的對位或對立,因而豐富了蒙太奇的內涵手段。有聲電影取代無聲電影,是符合電影發展的客觀規律的,也是有其客觀必然性的,因為有聲電影的誕生標志著電影走向藝術真正發達的時期。1933年以後,由於技術的進步,電影製作中同期錄音得以改為後期錄音,電影攝影又變得靈活而富有生氣了。同時,蒙太奇理論和手法都有了較大的發展。蘇聯電影大師普多夫金在拍攝《逃兵》一片時,就曾用聲畫對位和對立的配音方法來加強影片效果,使觀眾耳目一新。

(五)1946-1959年,電影藝術進入了重要的發展時期

這一時期,世界電影呈現多頭並進的曲折發展時期。美國電影在戰後一段時間里,在世界各地受到了冷遇;戰後的蘇聯及其東歐國家形成四足一方,大體沿著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傳統軌道緩慢發展。藝術創作受教條主義和庸俗社會學的影響,少有突破和進展。

這一時期,蘇聯的一些電影工作者拍攝出了一批有感情沖擊力的戰爭片和有一定形象感染力的人物傳記片。如《青年近衛軍》、《攻克柏林》、《易北河會師》、《米丘林》、《茹科夫斯基》、《海軍上將烏沙科夫》。在斯大林逝世後,蘇聯電影在"解凍文學"的思潮影響下,開始走出僵化的模式。繼1957年卡拉托卓夫《雁南飛》以後,蘇聯電影便出現了再度大發展的局面。

西歐的電影大國,如英、法、德、意,構成當時四足並立的另一極。戰爭留下的陰影和經濟困難的制約,西方電影進入特殊的時期,在困難和對手挑戰下,不僅沒有委縮,反而刺激了西歐現實主義電影的繁榮發展。在東方,主要是日本、中國、印度的電影出現了長足的新發展,並先後進入了世界大國之列。

日本電影在東方起步較早,二戰期間日本電影步入歧途,而戰後不久便獲得新生。尤其在1950年黑澤明的《羅生門》以後,日本電影引起了世界的關注。印度電影在三十年代開始也有了較好的狹窄的發展。進入本時期後,印度電影因受義大利、法國和蘇聯電影的影響,逐漸從追求豪華的音樂歌舞片而轉向現實。1953年,拉基卡普爾導演的《流浪者》和比麥爾洛埃的《兩畝地》等影片標志著印度電影的新面貌。

在1955年,印度影片產量達285部,僅次於日本成為世界第二位。現在,印度電影每年產量多達700部左右,成為世界電影產量第一大國。

網路--電影發展史

❸ 【求助】一部國外驚悚電影,片名不知道,只知道有些細節……

第一品 法會因由分

我聽佛是這樣說的。當時,佛祖釋迦牟尼在舍衛國的祗樹給孤獨園,和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人居住在那裡。那時,世尊到吃飯時身著法衣,捧著食缽,進入舍衛國都城化緣。在城內乞食,化緣完後,回到住處。吃完飯,收好法衣和食缽,洗完腳,鋪好座墊就開始打坐。

第二品 善現啟請分

這時名叫須菩提的長老,從眾比丘中離座站起來,右肩袒露,右膝著地,合上手掌十分恭敬地對佛說:「舉世稀有的世尊啊,(佛)您要求各位菩薩好好守護住自己 的心念,要求各位菩薩常常警示自己。世尊啊,那些善男善女如果也想修成至高無上的平等覺悟之心而成佛,那您說怎樣才能守住心念,才能排除邪念的干擾呢?」 佛回答道:「好啊好啊,問得好!須菩提,就像你所說的,佛要求各位菩薩好好守護自己的心念,常常警示自己。現在你認真聽著,我來告訴你。善男善女想修成至 高無上的平等覺悟之心而成佛,應該像這樣守護心念,像這樣排除邪念干擾。」須菩提說:「我正在認真聽著,世尊,我很願意聽您再講下去。」

第三品 大乘上宗分

佛告訴須菩提:「諸位菩薩,大菩薩,應該像這樣排除邪念的干擾。一切有生命的東西,如卵生的,胎生的,潮濕之處腐爛而生的,其他物質幻化而成的,有形的, 無形的,有思想的,無思想的,沒排除雜念的,排除了雜念的,我都使他們滅度而入無余涅槃的境界。雖然我滅度了無量、無數、無邊的眾生,而實質上眾生沒有被 我滅度。」「這是什麼緣故呢?」「菩提,如果菩薩心中還有自我相狀,他人相狀,眾生相狀,長生不老者相狀,那就不是真正的菩薩。」

第四品 妙行無住分

「再說,須菩提,菩薩修行佛法,應該是無所執著,無所布施。也就是說布施而離開布施相,不要執著於聲音、香氣、味道、觸摸、意識的布施。須菩提,菩薩應該 這樣布施,不要執著於表相的布施。」「這是什麼緣故?」「如果菩薩不執著於表相作布施,他所得到的福德就大得不可思量。須菩提,你意下覺得如何?單是東方 的虛空有多大?你能思量得出來嗎?」「不可思量,世尊。」「須菩提,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虛空廣闊,你能思量出有多大嗎?」「不可思量,世尊。 」「須菩提,菩薩不執著於表相作布施,他的福德也像這樣大得不可思量。須菩提,初發菩提心的菩薩只能按我教你的方法來修行。」

第五品 如理實見分

「須菩提,你認為可以憑佛的身相來見如來否?」「不可,世尊。不可以身相來見如來。」「為什麼呢?」「因為佛所說的身相,也就是非身相。」佛告訴須菩提:「凡是一切有形有相的身相,都是虛妄不真的。如果能把各種身相都看成非身相,你就見到如來的法身了。」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須菩提對佛說:「世尊,如眾生聽到佛剛才所講的道理,那他們還能信佛嗎?」佛告訴須菩提說:「不要這樣說。我寂滅後,過五百年將有修持佛法成正果的,對我 剛才說的道理能理解,他們會認為此理真實可信。應當知道,這些人不是從一個佛、兩個佛、三四五個佛那兒來培植自己的善性的,而是從無數個佛那兒來修行種善 根,他們聞說我剛才所講的道理,將在一念之間產生空靈潔凈的信念來。須菩提,我全都能知能見,這些眾生能修得不可估量的福德。」「為什麼呢?」「這些人不 再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四種錯誤想法,他們心中沒有佛法的表相,也沒有非佛法的表相,沒有任何惦念了。」「那又是什麼原因呢?」「這些人如心中 存有相狀,那就會執著於自我的相狀,他人的相狀,眾生的相狀,長壽者的相狀;如心中有佛法的相狀,也就會執著於自我、他人、眾生、壽者的相狀。」「這又是 為什麼呢?」「如果心中有沒有佛法的表相,就會執著於自我、他人、眾生、壽者。因此,我們既不應該執迷於佛法的表相,也不執迷於沒有佛法的表相,不要有任 何惦念。因為這個原因,我常說你們這些比丘,應知道我所說的法,就如同渡河的木筏,過河上岸後就不用惦記它了。對佛法尚且都該這樣不要執著,何況對於非佛 法呢!」

第七品 無得無說分

「須菩提,我再問你,我已修得至高無上的平等覺悟而成佛了嗎?我說過法嗎?」須菩提說:「如按我對佛所說意思的理解,本來就沒有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 之法,您也沒有給我們講過什麼固定的法。」「為何這樣說呢?」「您所說的法,都不能固持,不能用語言來表達,既不是法,又不是非法。」「為什麼會這樣 呢?」「因為所有的聖賢都認為沒有固定的法,只有各人理解不同而存在差別的法。」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須菩提,你再想想!倘若有人將三個大千世界的七寶用來布施,此人所獲的福德是否很多?」須菩提回答道:「相當多,世尊。」「原因何在?」「因為這種福德 是有相布施,並不是自性的智慧福德。」「因此我說那人能獲得的福德多,但只是一個相,而非福德性。如還有人能理解我說的《金剛經》,用心修持,甚至反復念 誦四句偈語等,給他人說法,那麼他所獲得的福德就會超過布施七寶的人。」「這是什麼原因呢?」「須菩提,一切的佛,以及所有佛的至高無上、大徹大悟的智慧 佛法,都是從我所講的經中產生出來的。須菩提,所謂佛法,也就是沒有佛法。」

第九品 一相無相分

「須菩提,我再問你,初果須陀洹的聖人能認為自己已修得須陀洹果了嗎?」須菩提說:「不能的,世尊。」「為什麼?」「因為須陀洹這個果位叫入流,然而卻無 所入,他不被色、聲、香、味、觸、法所惑,這是一個須陀洹的名字,而沒有須陀洹的實體。」「須菩提,你再想想,二果斯陀含可作這樣的念頭:我已得到斯陀含 的果位嗎?」須菩提說:「不可以,世尊。」「為什麼?」「斯陀含具名為『一往來』,然而實無往來,因此這只是斯陀含的名字。」「須菩提,你再想想,阿那含 能有這樣的念頭:我已獲得阿那含的正果而達到無來的境界嗎?」須菩提答道:「不能,世尊。」「為什麼?」「阿那含雖然名為不來,說是不需輪回,而實際上佛 法無來無不來,因此阿那含只是有個無來的空名。」「須菩提,我再問你,阿羅漢能認為自己已經修行到達不再生死輪回這種境界嗎?」須菩提說:「不能這樣認 為,世尊。」「為什麼呢?」「實際上根本沒有什麼法是永恆不變的,因此阿羅漢也只是個名稱。世尊,阿羅漢認為自己已修成了阿羅漢道,那他就有了我相、人 相、眾生相、壽者相。世尊,您曾說我已達到沒有勝負心、斗爭心的境界,這是人的最高境界,是超出欲界最高境界的阿羅漢。世尊,我倘若有這種心念:「我已修 到了無爭的阿羅漢境界。」您就不會說我已是達到一切無爭境界的人了,因為我實際上什麼也沒修,只是得了個須菩提,是無爭之人的名義而已。」

第十品 庄嚴凈土分

佛對須菩提說:「你想想,我當初在然燈佛那裡,佛法上有所修得了沒有?」「沒有,您在然燈佛處並未修得什麼佛法。」「須菩提,我再問你,菩薩用其功德來庄 嚴佛土嗎?」「沒有,世尊。」「為什麼呢?」「說是庄嚴佛土,就是不庄嚴,是叫做莊嚴。」「因此,須菩提,各位菩薩摩訶薩,應該像這樣修得清凈心,不應當 固持聲、色、香、味、觸、法而生成心念。應該無所執著而生成空靈潔凈的心念。須菩提,比方說有個人,身體像須彌山那樣高大,你想想,這身體高大不高大?」 須菩提答道:「很大,世尊。」「為什麼這樣說呢?」「佛說的非身就是法身,沒有邊際,那才是大身。」

第十一品 無為福勝分

「須菩提,就如恆河中有無數沙粒,每一粒沙再做一條恆河。你想想,恆河中所有的沙粒加起來多不多?」須菩提說:「很多,世尊。」「只算恆河,尚且多得無法 計算,更何況河中的沙粒呢!須菩提,我現在實話告訴你:如果有善男善女用可填滿你所住的像恆河沙粒那樣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布施,他們所得到的福德多 不多呢?」須菩提回答說:「很多,世尊。」佛告訴須菩提:「假如善男善女在這部《金剛經》里,不要說講全部經文,甚至只領受執持四句偈語等,給他人解說, 這樣所獲的福德,就比用那麼多的七寶來布施所獲福德要多。」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接著,佛又說:「須菩提,如人們隨時隨地解說這部《金剛經》,甚而至於僅只念誦四句偈語等,應當知道這個地方,所有一切的人和阿修羅,都應當像供養佛塔廟 宇一樣供養這個地方。何況有人能誦讀並領受修持這部經!須菩提,應當知道,此人成就了最高的、第一的、最罕見的佛法。如果有這部經典所在的地方,就是有佛 的地方,就是有佛最尊貴的弟子的地方。」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此時,須菩提問佛道:「世尊,應當叫這部經一個什麼名字呢?我們這些人該如何供奉、修持此經呢?」佛告訴須菩提:「這部經名叫《金剛般若波羅蜜》。就憑這 個名字,你們都應供奉、修持。」「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須菩提,佛說的般若波羅蜜,要按真諦來講,就不是般若波羅蜜,只是個假名而已。須菩提,我再問 你,我講過法沒有?」須菩提對佛說:「世尊,如來沒有說。」「須菩提,你想想,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微塵,是多還是不多?」須菩提道:「很多,世尊。」「須 菩提,各種微塵,我說不是微塵,只是假借個名稱;我說世界就是非世界,只是取個名叫世界。須菩提,你再想想,你能憑借佛的三十二相來認識佛的本性嗎?」「 不能,世尊。我不能憑佛的三十二相來認識佛的本性。」「為什麼呢?」「因為您說三十二相就是非法身相,是叫做三十二相。」「須菩提,倘若有善男善女用如恆 河沙粒那樣多的身體、生命來布施,又另有一人堅持修這部《金剛經》,甚至只念四句偈語之類,給別人講解經文,那麼他的福報功德就比前面的善男善女的功德還 要多。」

第十四品 離相寂滅分

這時,須菩提聽佛解說《金剛經》,深深解悟了佛法的義理和境界,淚流滿面十分悲傷地對佛說:「真是難得的經文啊!世尊,您解說像這樣深刻的經文,我自從修 得慧眼以來,從來沒有聽說過如此經文。世尊,如再有人能聽到這經文,信仰此經並帶著潔凈的心念,就能認識本相,(因此)當知道這個人,成就了第一的、罕見 的功德。世尊,這本相,就是非相,因此佛說它只是取名為本相。世尊,我現在有機會聽這部經典的講義,由信仰佛法,到解悟義理,再修行,最後印證得果也就不 困難了。如有來世,五百年後,有眾生聽說此經,也會信仰、解悟、修持、得果,這人也就成為第一、罕見的。」

「什麼道理呢?」「因為此人已沒有了自我的相狀,沒有了他人的相狀,沒有了眾生的相狀,沒有了長壽者的相狀。」「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我相就是非相、 他人相、眾生相、長壽者相,就是非相。」「那又怎麼說呢?」「脫離了所有的相,就叫做佛。」佛告訴須菩提:「是這樣,是這樣!如再有人聽說此經,不驚奇, 不恐怖,不害怕,應知此人,是相當稀罕的人。」「為什麼呢?」「須菩提,您說第一波羅蜜,就是非第一波羅蜜,只是名為第一波羅蜜。須菩提,那忍辱波羅蜜, 佛說也就是非忍辱波羅蜜,只是名為忍辱波羅蜜。」「原因何在?」「須菩提,比如當初我被歌利王割截身體一事,就是因為我當時已沒有了我相,沒有了他人相, 沒有了眾生相和長壽者相。」「這又怎麼說呢?」

「我當時被歌利王一節節肢解時,倘若有自我的相狀、他人的相狀、眾生的相狀、長生不老者的相狀,那就必定會生憤恨之情。須菩提,再回想過去,在五百年前我 當忍辱仙人時,那時,我就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因此,須菩提,菩薩應脫離所有的相,修成至高無上、大徹大悟的大智慧,不應執著於一切外相而生成 心念,應生成無所掛念的心念。如心中惦念著什麼,就為沒有守護好心念。因此佛說菩薩心中不應該執著於表相的布施。須菩提,菩薩為有利於一切眾生而不那樣布 施。佛說所有的相也即非相,一切眾生也即非眾生。須菩提,我是說真話的人,說實話的人,愛打比方的人,不說謊話的人,不說怪話的人。須菩提,佛所得之法, 是無實也無虛之法。須菩提,倘若菩薩心中執著於佛法而來布施,就好比一個人走進了黑暗之處,就什麼也看不見。倘若菩薩的心中不執著於佛法而來布施,就好比 人有眼睛,明明亮亮像太陽朗照,能看清一切。須菩提,未來之時,若有善男善女,能受持、誦讀這部經,他就將是佛。我就能憑佛的智慧,完全了解此人的修行, 完全能看到他將來一定會修得無邊無量的功德。」

第十五品 持經功德分

「須菩提,假如有修五戒十善的男女,在早晨用恆河沙這么多的身命來作布施,中午又用恆河沙那麼多的身體、性命來作布施,下午也一樣,像這樣用百千萬億劫那 樣長的時間,用身命來作布施;如還有一人,聽見《金剛經》完全信奉不懷疑,那他的福德就超過前面那個布施的人。何況此人還抄寫、受持、讀誦、為他人解說經 文。須菩提,概括地說,這部經有不可思議、不可估量、無邊無際的功德。我是為立志修成大乘的人說這部經的。倘若有人能受持誦讀此經,或對人講說,我便能以 天眼悉知此人、悉見此人能修成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的功德。像這樣的人,就可修成至高無上、大徹大悟的大智慧。」

「這是什麼原因呢?」「須菩提,假設是喜歡小乘法之人,他執著於自我之心、他人之心、眾人之心、壽者之心,那他就不能聽受、誦讀、為人解說此經。須菩提, 無論在什麼地方,假如有這部經,那麼一切的天人、阿修羅全都應當供養此經。應該知道此處即是佛塔,都應該畢恭畢敬,環繞它頂禮膜拜,用種種香、種種花散在 這個地方。」

第十六品 能凈業障分

「再說,須菩提,若有修五戒十善的善男善女,能夠受持誦讀此經,如還被別人輕視作賤,這就是由於前世做下了罪業,應該現世遭受惡報。因為現世被人輕視作 賤,那麼前世的罪業就抵消了,就可修成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須菩提,我回憶過去也曾受過無數的劫,在然燈佛之前,我得逢過無數的佛,我全都恭敬地奉 養,侍候,沒有空過一佛。如果再有人在後世能夠受持、誦讀此經,所得功德,和我在前於三大阿僧祗供養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那麼多的佛的功德相比,還不及我的 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萬分之一、億分之一,甚至都不能用數字來譬喻。須菩提,倘若善男善女在後世能受持、讀誦此經,那他的功德,如我說出有多大。也許有人 聽了,會心意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應當知道此《金剛經》的義理是不可思議的,受持、誦讀此經所得的善報也是不可思議的。」

第十七品 究竟無我分

此時,須菩提又問佛:「世尊,如有善男善女要想修成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那麼他們應該如何守住自己的心念?如何遠離諸相的干擾而降伏其心呢」佛告訴 須菩提:「善男善女發願欲修成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他應當生這種菩薩心:要滅度一切眾生,即度脫一切眾生,令其共成佛道。度完眾生後,又認識實際上 無一眾生是自己滅度的。」

「為什麼要這樣呢?」「須菩提,如菩薩心中還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那他就不是菩薩。」

「這是為什麼呢?」「須菩提,本來就沒有什麼佛法能啟發人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心。須菩提,你意下如何?我在然燈佛處,我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嗎?」「沒有,世尊。按照我意來解釋佛所說的道理,佛在然燈佛處沒有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正是如此,正是如此。須菩提,實際上根本就沒有什 么佛法能使人開啟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的大門。須菩提,倘若我有得此法,那麼佛就不會授記我,對我說:我寂滅後你將成為佛,佛號為釋迦牟尼。」

「這是什麼緣故呢?」「如來二字,就是一切諸法都無法可得的意思。假如有人說,如來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了。須菩提,其實沒有什麼法能使佛開啟至高無 上、大徹大悟大智慧之門。須菩提,我所修成的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其中其實既無實又無虛。所以我才說,一切法都是佛法。須菩提,我說一切法也即是非 一切法,只是名叫一切法。須菩提,就好比說人的身材高大。」須菩提說:「世尊,您說人的身材高大,就是非高大,是叫做大身。」「須菩提,菩薩也是這樣。如 果菩薩這樣說:我應當滅度無量眾生,那他也就不是菩薩了。」

「為什麼呢?」「須菩提,你要記住:實無有法,名為菩薩。因此佛說一切法都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須菩提,倘若菩薩說這樣的話:我應當庄嚴佛土,那他也就不叫菩薩。」

「這又為什麼呢?」「我說庄嚴佛土,也就是非庄嚴,只是叫做莊嚴。須菩提,如菩薩能徹底解悟無自我相狀的佛法,那我才稱其為真菩薩。」

第十八品 一體同觀分

「須菩提,你想想,佛有肉眼嗎?」「是的,世尊,佛有肉眼。」

「須菩提,你想想,佛有天眼嗎?」「是的,世尊,佛有天眼。」

「須菩提,你想想,佛有慧眼嗎?」「是的,世尊,佛有慧眼。」

「須菩提,你想想,佛有法眼嗎?」「是的,世尊,佛有法眼。」

「須菩提,你想想,恆河中有許多沙粒,那我說這些沙粒是沙粒嗎?」「是的,世尊,你說的是沙粒。」

「須菩提,你再想想,如果像恆河中的很多沙粒一樣,大千世界中有像恆河沙粒那樣多的恆河,如有像這多恆河中所有沙粒那樣多的佛世界,你認為這佛世界是多還是不多?」「很多,世尊。」佛告訴須菩提:「這么多佛土中所有眾生的各種心念,我都知道。」

「這是什麼原因呢?」「我所說的各種心念,都是非心念,只不過叫做心念。」

「那您又是如何知道的呢?」「須菩提,過去了的心念已過去了,現在的又過去了,未來的還未來,也不可得。」

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

「須菩提,我問你,倘若有人用裝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用來布施,那麼此人因為布施的因緣所修得的福德多不多?」「是很多,世尊。此人因布施的因緣所得的福 德是很多。」「須菩提,假如福德有一個實體的話,如來便不可以說福德多了。因它沒有實體,無可形容,如來才說他獲得的福德多。」

第二十品 離色離相分

「須菩提,你再想想,可以憑佛的圓滿肉身來見到佛嗎?」「不可以,世尊。不能以有相來見到如來。」

「為什麼呢?」「因為如來所說的肉身,若依真諦來說即是非肉身,只是叫其肉身。」

「須菩提,你再想想,如來可憑各種完美的身相來認識嗎?」「不可以,世尊。如來不應當憑各種完美身相來認識。」

「什麼緣故?」「您所說的各種完美身相,即非具有各種完美身相,只不過是一個假名而已。」

第二十一品 非說所說分

「須菩提,你不要以為佛有這樣的念頭:我應當有所說法。不要有這樣的想法。」「那為什麼呢?」「如有人說佛有所說法,那他就是在誹謗佛,就是不能理解佛法的緣故。須菩提,所謂說法,其實無法可說,只是說他在說法。」

這時,長老慧命須菩提問佛道:「世尊,可有這樣的眾生,在您寂滅後,聽見此經,他還生不生信心呢?」佛說:「須菩提,那些眾生,並非真正的眾生,也非非眾生。」「這是什麼原因呢?」「須菩提,所謂眾生,他之所以成為眾生,也就是因為他們是非眾生,只是叫他們為眾生。」

第二十二品 無法可得分

須菩提問佛說:「世尊,佛所得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也就是什麼也沒得到嗎?」佛回答道:「正是這樣,正是這樣!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無所得,(須菩提)一點法都沒得到,只是說我成就了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

第二十三品 凈心行善分

「再說,須菩提,佛法講平等,沒有高下之分,因此稱其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用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的心念,來修持一切善法,就能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我們說的善法,也即非善法,只是稱其為善法。」

第二十四品 福智無比分

「須菩提,假如三千大千世界中像所有的須彌山王這么多的七寶聚在一起,有人拿它用做布施。如有人對這部經,甚而至於只對四句偈說等,堅持接受,修持誦讀,給他人講解,那麼前面作布施之人的福德,趕不上他的百分之一,百千萬億分之一,以至無法用數字來表達。」

第二十五品 化天所化分

「須菩提,你再想想,你們這些人不要說佛有這樣的心念:我應當滅度眾生。須菩提,不要有這樣的想法。」「為什麼呢?」「實際上並沒有眾生需要佛來滅度的。 如說有,那麼佛就有了自我、他人、眾生、長壽者的相狀。須菩提,佛說有我,即非有我,然而凡夫俗子卻以為確實有我。須菩提,凡人,就是佛所說的非凡人,只 不過名叫凡人。」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須菩提,你再想想,能憑佛的三十二身相來認識佛的本性嗎?」須菩提答:「是的,是的,能夠憑佛的三十二身相來認識佛。」佛說:「須菩提,如果憑佛的三十 二身相就能認識佛的本性,那麼轉輪聖王也就是佛了。」須菩提對佛說道:「世尊,按我對您所說的意思來理解,不應該通過三十二相來認識佛。」此時,釋迦牟尼 佛說了四句偈語:

「若是以色來見我,以聲音來求我,那些人是走了邪道,所以不能見如來。」

第二十七品 無斷無滅分

「須菩提,你如有這樣的念頭:佛不是因為具有圓滿身相的緣故,而修得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不要有這樣的念頭:如來不是因具備了完美身相的緣故而 修成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的。須菩提,如你有此心念: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人,認為一切法都是空的,那麼須菩提,千萬不要有這種想法。」

「那又為什麼呢?」「因為生成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的人,是不能保持空的相狀的。」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貪分

「須菩提,假如菩薩用裝滿恆河的沙粒那麼多的世界七寶用來布施;假如又有人懂得一切法都是無自我相狀的,而得以生成無生法忍的境界。那麼後者所得的功德要比前者的多。」

「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諸位菩薩都不接受福德。」須菩提對佛說:「世尊,為什麼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徳就是要無形相,不執著,當然不應貪戀福德,所以說菩薩不受福德。」

第二十九品 威儀寂靜分

「須菩提,假如有人說如來是時來時去,似坐似卧,那麼此人肯定沒有理解我所說的佛法的義理。」「為什麼呢?」「因為如來沒從哪個地方來,也沒有到哪裡去,所以名為如來。」

第三十品 一會理相分

「須菩提,假如有善男善女把三千大千世界粉碎為微塵,你想一想,這么多的微塵,難道還不多嗎?」須菩提回答說:「很多,世尊。」

「什麼原因?」「如果真有那麼多微塵,佛就不會說微塵多了。」

「那是什麼道理呢?」「佛說微塵多,就是非微塵多,只是叫做微塵多,世尊。」「所以我說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非世界,是稱做世界。」

「這是為什麼呢?」「如果真有世界的話,那麼世界就不過是一個物質的集合體。我說的一個物質集合體,也即一個非物質集合體,只是叫做一個物質集合體。須菩提,所謂一個物質集合體的意思,是無法用言語理解的,可是凡人卻硬要執著地去認識研究這個物質集合體。」

第三十一品 知見不生分

「須菩提,假如有人說佛說過自我、他人、眾生、壽者的道理。那麼你想一想,此人理解了我所說的佛的義理了沒有?」「沒有,世尊。此人沒有理解佛所說的義理。」

「為什麼呢?」「因為世尊您所說的自我、他人、眾生、壽者的道理,也即非自我、他人、眾生、壽者的道理,所以叫做自我、他人、眾生、壽者的道理。」「須菩 提,想要生成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的人,對一切佛法,都應當如此去認識,去理解,即不執著於佛法的相狀。須菩提,我所講的佛法相狀,也即非佛法相狀, 只是稱做佛法相狀。」

第三十二品 應化非真分

「須菩提,假如有人拿能裝滿無數的世界那麼多的七寶來布施;假如有善男善女生成菩提心,對這部經,甚而至於只對其中的四句偈語等,受持、讀誦、給人演說,後者所得的福德勝過前者。怎麼說給他人演說呢?即要不執著於這部經的相狀,就是觀照般若。」

「這又是為什麼呢?」

「一切有為法像什麼呢?如夢幻泡影,又如那露水亦如雷電,應作這樣看。」

釋迦牟尼佛到此說完了這部《金剛經》。長老須菩提、比丘、比丘尼和所有的優婆塞、優婆夷以及世上所有的天人、阿修羅,聽罷此經,全都非常高興,並且從此信仰、受持、遵守、修行這部經。

❹ 《美麗人生》這部電影怎麼樣

《美麗人生》是1997年由羅伯托·貝尼尼自導、自編、自演的作品,在第七十一屆奧斯卡一舉包攬三大獎項。

後半段雖然總體基調沉鬱,但總有詼諧的笑料和溫情的場景穿插,圭多即便身在煉獄,仍不忘向女子集中營那裡播放曾經與妻子定情時的音樂,讓妻子聽到他和孩子的聲音。在電影的最後,約書亞終於等來了父親所承諾的坦克——美國士兵帶來了戰爭勝利的消息。約書亞終與母親相聚,畫外音里是青年約書亞的聲音:「這是我的故事,這是我父親所做的犧牲,這是父親賜予我的恩典。」

《美麗人生》集戰爭、親情、愛情的主題為一體,它所展現出的人性光輝,為後來很多電影立下了教科書式的範本。

❺ 義大利電影《美麗人生》中那個小孩

喬治·坎塔里尼 Giorgio Cantarini 男, 生於1992年 12月5日 ,Florence, Italy 星座: 射手座 晨色如金 (2008) 敵後之戀 (2001) 角鬥士 (2000) 美麗人生 (1997)

熱點內容
老師索禮 發布:2025-04-24 14:32:02 瀏覽:868
老師袁騰飛 發布:2025-04-24 14:22:40 瀏覽:177
老師撓學生腳心 發布:2025-04-24 13:47:42 瀏覽:744
永顏化妝品怎麼樣 發布:2025-04-24 13:42:22 瀏覽:267
小天才英語 發布:2025-04-24 13:30:42 瀏覽:754
高級教師和特級教師 發布:2025-04-24 13:13:31 瀏覽:77
數學作業盒子 發布:2025-04-24 11:57:46 瀏覽:393
人是教育的對象 發布:2025-04-24 10:24:22 瀏覽:974
夏寒老師 發布:2025-04-24 10:13:46 瀏覽:600
美術概論考研 發布:2025-04-24 09:51:02 瀏覽: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