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傳統美術教學

傳統美術教學

發布時間: 2024-09-16 06:14:39

如何將傳統文化融入幼兒美術教育

一、在傳統文化主題活動中進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

教師有目的的開展中華傳統文化主題活動,對幼兒進行有關的教育教學活動,它是實施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最主要的活動形式,如:在教室、走廊等公共區域懸掛適宜的傳統藝術作品:草編、剪紙畫、手繪紙傘等;窗戶上張貼各式各樣的剪紙;古代山水畫、壁畫、京劇臉譜創意手工等等布置的教室牆飾;幼兒作品展示區展示幼兒的傳統繪畫和手工作品。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幼兒在無意識的狀態下耳濡目染,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為幼兒創造美奠定一定的基礎,更好的實現傳統文化的美術教育。

四、在實踐中體驗傳統藝術作品。

一切的教育活動前提都是為了讓幼兒在美術教育活動中能通過親身的操作實踐,切實的感受到傳統文化藝術之美,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

在幼兒園大班的一節美術活動《畫臉譜》中,幼兒觀察認識真實的京劇臉譜,了解臉譜花紋對稱的特點,發現彎曲的線條構成不同的臉譜圖案,在欣賞各種特色的臉譜總結特點後,探索製作臉譜面具的步驟方法,先設計並畫出自己喜歡的臉譜形象,再用橡皮泥、雞蛋殼等進行裝飾完成臉譜面具。在這樣的實踐操作過程中,幼兒能完整的欣賞、了解、創作傳統文化藝術京劇臉譜。

五、結合幼兒年齡特點,給傳統文化加入現代新理念。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3-4歲幼兒多用塗鴉的形式對事物進行象徵性的表達;4-5歲幼兒能用簡單的線條或形狀表現事物,5-6歲幼兒可看到對事件、情節的表現。他們大都喜歡顏色鮮亮的事物,對具有童趣性的對象更加感興趣,所以在融入傳統文化的美術教育活動中,選擇適宜幼兒年齡特點或幼兒相對感興趣的傳統美術形式,剛接觸傳統美術教育時,也可先選擇幼兒較為熟知的、易於操作或再創造的傳統美術作品,由易到難、由簡到繁,使幼兒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慢慢體會傳統文化之美,也使傳統文化更加有效的融入到美術教育中。

中華傳統文化流傳至今,或多或少都會受到現代因素的影響,而並非原原本本的將其摹照下來,我們將其融入到美術教育中時,就必須依據現代的教育情況取其精華進行合理的再創造,除此之外我們的教育對象幼兒也是靈動的且富有創造力的,我們在探索學習傳統藝術作品的基礎上可加入更容易讓幼兒接受的操作內容和方法。例如:在中班組織剪紙的手工活動時,可以對剪紙內容進行改變,並不一定必須要選擇剪紙窗花,我們也可以用對稱的剪紙方法剪小魚、小花等幼兒感興趣的對象,這樣既學習了傳統工藝,又添加了新的美術元素,更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

② 如何更好地繼承與發展傳統工藝美術

一、美術教學需要民族傳統文化的浸潤。普通高中美術課程具有人文學科的特徵,體現為基礎性、多樣性和選擇性,其主要任務是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豐富生活情趣和終身愛好美術的情感,培養人文精神,完善人格。從高中教材可以知道,能和傳統文化有關聯的課程相當少,傳統文化常常被忽視和遺忘,機械反復地進行技能學習,將忽視美術內涵。學生的自主創造力得不到合理的發揮,也摧殘學生對審美的理解、感知、想像,更不能讓學生得到美的教化與並強化美術文化的認識。中國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藝術教育資源,我們可以汲取傳統文化中的藝術精華、精神積淀、審美情趣。二、利用課堂課程教材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美術教師在平時的美術教學中應多注重向學生傳授中國傳統的文化知識,對現有教材進行合理的補充和拓展,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掌握。比如對中國書法、篆刻印章、中國結、皮影、武術、中國漆器、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四大發明、中國織綉、中國瓷器古代兵器、青銅器、年畫、鞭炮、謎語、餃子、舞獅等傳統文化的特點和內涵要有大概的理解和把握。在美術教學中,抓住教材安排的一些具有傳統特色的插圖滲透傳統教育。如對中國建築與外國建築的比較,欣賞中國的建築,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從建築的構造到裝飾紋樣、裝飾色彩,無不反映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交融,有極其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利用課堂知識讓學生課外通過探索各具特色的少數民族民居,如傣族的竹樓、蒙古族的蒙古包、侗族的鼓樓,而蒙古包是用最簡潔的手法、最省料的工藝完成的一種極富表現力的創造,體現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我們不僅為工匠的精湛技藝而贊嘆,而且鼓樓是侗家人團結的象徵。通過對建築藝術的欣賞,學生體會以人為本、和諧相處的理想境界,這些理念與如今的和平發展、愛護自然、保護地球、構建和諧社會不謀而合。這樣通過課堂,提高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同時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和情趣。三、結合名畫欣賞,融入傳統文化,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高中生抽象思維能力較強,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進一步提高,表現為獨立思考不盲從,喜歡發表個人見解。於是在美術教學中必須改變傳統的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採用互動式問答,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美術作品反映了不同時代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點,在日常教學中老師要抓住賞畫、品畫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精髓。如在課前我安排三分鍾左右的時間進行《走進名家、名畫》欄目,通過一周一位學生輪流交流,感受藝術家對生活、對生命的熱愛,使學生熱愛生活,珍愛生命。同時結合具體的課堂教學,適時地融入傳統文化,如講各種不同的面和不同的線的表現時,我通過讓學欣賞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吳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等具體的作品感受中國畫線條的特有的藝術魅力。通過賞畫,學生對中國畫中的用線有了一定的認識,唯有在認知的情況下才能進一步地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和創造,在筆墨飛舞中感受中華民族藝術神韻。中國畫是中華民族藝術的瑰寶,有著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讓學生欣賞《花鳥畫》,運用中國畫筆墨的方法表現自然界中的花、鳥,指導學生在中國畫表現中逐步掌握水與色的運用及構圖中的基本要求,通過欣賞啟發學生富有創意地運用中國畫技法特點加上自己想像,表現自己的想法。如講現代山水畫《江山如此多嬌》時,根據毛澤東《沁園春・雪》的詩,運用革命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手法,表現我國幅員遼闊、氣勢雄偉的壯麗山河畫卷,可以讓學生再創造,藉助對詩的理解,結合原作,自己進行構思、創作。這種訓練是向正式創作的過渡,是啟發學生思維的一種有力手段,是對學生思想認識的不斷深化提高的過程。另外,適當地根據課本中的文學形象,安排一些速寫、記憶畫、創作畫的練習,能進一步提高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四、在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的思想內涵,提升愛國情懷。美術作品是客觀現實的形象,通過美術作品的賞析可以透視古今中外的自然景物、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從而提高學生對自然美、生活美、藝術美的感染,受到審美教育。同時,應滲透德育教育、凈化學生心靈,增強愛國意識,形成良好的品德。因此,在教學中,可通過一些討論性、評價性、故事性的方法,有意識地加強對作品的題材創作背景分析。如講《流民圖》時,可讓學生自主討論中國20世紀上半葉的現狀,然後講解作者的創作意圖是改變中國當時的局面,主動投身現代文化革命,他們關注社會,反映現實,為人生而藝術,以繪畫為武器,參加斗爭,引導鼓舞人民起來戰爭,教師應及時啟發學生學習畫家那種勇於探索、勇於獻身的愛國主義情操。這樣長期在課堂中灌輸,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情熏陶,從而在心靈深處逐步形成良好的品格,在感悟傳統文化內涵的同時,強化愛國情懷。五、拓寬學生視野,利用課堂引導學生觀察和感悟生活,領悟傳統文化精髓。生活中的美是最動人的,我們不僅要欣賞藝術作品,還要啟發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好食物,通過觀察自然界的美麗景色,如山、水、春、夏、秋、冬美麗的變化,從中獲取美的滋養,如高高的山峰具有屹立、挺拔的力量感和崇高的美感,瀑布具有壯觀宏偉的氣勢之美,引導學生感受那種大自然的美妙旋律,關注生活中出現的富有中國特色的文化,比如中國結是中國特有的民間手工編結裝飾品,它的製作方法、材質、圖形等都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嚴格的製作工藝。其生動優美的造型及色彩的和諧搭配,都得到大家的喜愛。又如剪紙,它是中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有中國特色的一種鏤空藝術。一句話,通過欣賞文學可增強想像力,通過聆聽音樂,可懂得空間抽象的意念,通過觀察舞蹈可了解體態的情感變化。總之,引導學生開闊視野、感受、體驗美的各異形態,從中感悟對美的創造情感,學會觀察、捕捉生動感人的形象,積累繪畫創作素材,激發創作靈感,提高審美意識,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沒有傳統優秀文化,沒有民族人文精神,就會虛無,就會異化。因此,美術教師要充分利用美術課堂,挖掘並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加大民族傳統文化精華的教育比重,讓學生在美術學習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怎麼認識民間美術鑒賞教學

在教學中,部分學生對民間美術這一藝術認識不足,認為它俗氣、土氣,是鄉野藝術,不能與高雅的學院藝術相提並論。以下是我整理的怎麼認識民間美術鑒賞教學,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民間美術鑒賞教學:民俗與民間美術的血肉關系

民俗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它的產生是人類對社會生活的一種理解。民間美術就是一種民俗現象,包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價值,民間美術的產生、發生與社會歷史文化密不可分的。許多民間美術的造型直接來源於日常民俗活動,比如以前舊的結婚禮俗活動,產生了轎簾刺綉、蓋頭等刺綉藝術品,產生了各種製作精美的面花藝術品,過春節、正月十五鬧花燈這種傳統的民俗活動也產生了年畫、剪紙、面具、大頭娃娃、舞獅等藝術作品,可見沒有民俗活動,就不會有與之相關的民間美術。

民間美術是一種帶有原發性的美術形式,它在傳承的過程中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相關,自誕生之日起就融合在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民俗在整個歷史過程中,是民間美術品用來承載民間文化精神等觀念形態的媒介,是民間美術的載體,沒有民俗活動就沒有民間美術。

民間美術鑒賞教學:民間藝術的情與美

民間美術的情與美的流露,是民間美術的靈魂。許多民間美術都滲透著母親的真摯情感,比如在陝西農村,有種娃娃睡覺用的耳枕,會做成各種孩子喜愛的精美動物造型,中間還留有一個洞,這樣,孩子睡覺時就不會壓著耳朵,淚水也不會濕了枕頭,平時也可以當做玩具。又如孩子戴的帽子、穿的鞋子,都會做成老虎的形狀,虎帽、虎鞋把孩子打扮得“虎頭虎腦”,也蘊含著母親深深的祝福,願自己的孩子像老虎一樣,百病不生、百毒不侵,勇敢、健壯、健康地成長。

虎鞋已經夠漂亮的了,細心的母親還會在後面加上一條上翹的尾巴,成了便於提鞋的鞋拔子,這無一不是母愛的結晶,這真誠無私的愛心是人世間最美好的藝術。作為素質教育的繪畫藝術鑒賞教育,其不是為培養專職鑒賞家,而是通過美育,培養學生對美術文化的理解力,學會欣賞周圍生活中的一切視覺形式,進而使審美接受不是視覺接受,也不是大腦接受,而是整個身心的接受。

民間美術的發展具有傳承性,民間美術從古到今,世代相傳,它在傳承的基礎上吸收、改造和發展,並且留有每個時代的烙印,在勞動人民的生產生活和社會所需中不斷進行創作。就剪紙這一民間美術表現形式來說,它是一家族的女長者自娛自樂的一種民間美術行為,是一種土生土長的文化現象,並且在農閑時傳給下一代。

她傳授的不僅是民間剪紙、表現技巧、造型特點,更多的是這一較悠久深遠的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當地生活中的風俗時令、人生禮儀。所有這些民間美術作品都已成為中華民族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在民眾中代代傳承。可以說民間美術不僅僅是一種民俗文化,它還真實而又形象生動地記載著民間習俗,展示、維系和豐富著民俗文化,為民俗文化活動增添亮麗的色彩。

民間美術鑒賞教學:對生命的渴望與禮贊

對生命的渴望,是民間美術永恆的主題。民間有許多刺綉、剪紙,如“蓮花生長”、“榴開百子”,年畫中的“蓮生貴子”、“送子觀音”等,都反映了勞動人民對生命的崇拜與渴求,這種對生命的熾烈追求,射出動人的火花。民間美術中的“生命樹”是自然與人的結合體,象徵萬物之靈,更是對生命與生殖的禮贊,如“陰陽魚”反映勞動人民樸素的性意識。

透過這些造型,可以發現許多民間美術都始終保持一種原始的處處流淌著生命和生殖活力的“陰陽哲理”。在中國漫長穩定的農耕文化形態中,民間美術的價值遠遠超越它本身,已成為人民群眾重要的生活,是中國古老文化千百年的積淀,是勞動人民樸素情感與審美意識的流露。它朴實無華,有的只是真情與真實,喚起人們對人類童年的回憶和對故鄉泥土的眷戀。這種情感基礎,是民眾約定俗成的生活方式和祈求生存繁衍、吉祥平安的重要心理依託。

民間美術滲透到民間習俗的各個層面,充實了民俗活動的內容和活動情境,可以說許多民俗活動,因有民間美術而豐富了內容,擴大了影響。從總體來看,它是緊緊圍繞人們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從人們的生活需要出發,進行創造和發展的。民間剪紙、年畫、牆頭畫、門相畫、檐畫、炕畫、床頭雕刻等都是圍繞住的方面,並依靠各種居住形式和建築格局而發揮民間創造才能的。民間的印染、織綉藝術,離開穿著服飾、枕被帳簾,幾乎無法表現;陶紋釉畫、編織雕樓,離開民間日常生活用具,其展現的程度會受到限制。飲食用具、縫紉的針擔線盞,以及婚嫁喜壽用品,無不與家庭食住的需要相聯系,其美學價值寓於實用價值之中。這種美學價值與實用價值的完美結合,正是民間美術創作的一大特色。

④ 傳統的中學美術教學與綜合性藝術課程的教學有什麼不同

藝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藝術不再局限於傳統的劇場、戲院、音樂廳、美術館,而是成為電視、電腦、網路等大眾媒體,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和學習不可侵害的部分。越來越多的人文學者、科學工作者和工程技術從藝術中吸取靈感,將藝術的思維方式滲透到自己的工作和研究中,藝術的感受、想像、創造等能力,已成為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素質。
現代教育趨向於學科之間的綜合,藝術課是教育改革中誕生的一門新型課程,它是在我國已有的音樂、美術學科課程基礎上建構的一門綜合性課程。這門課程綜合了音樂、美術、戲曲、舞蹈、以及影視書法、篆刻等藝術形式和表象手段,對學生的生活、情感、文化素養和科學認識等產生直接與間接的影響。藝術課程不是各門藝術學科知識技能數量的相加,而是綜合發展學生多方面的藝術能力,藝術課程也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藝術能力,同時還培養學生的整和創新、開拓貫通和跨域轉換的多種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沒有認識到這一目標的綜合性本質,只停留在一般認識上的「音樂、美術課的合二為一」,或「音樂、美術、舞蹈、戲劇、影視」的簡單相加,就很容易將一節藝術課上成「大雜燴」。在生活中,孩子們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已經感覺到這些領域,有的是有意的,而更多的是無意的。我們的藝術課就要對孩子的這些來自生活的感受加以強化、提升,促進他們藝術能力和藝術素養的綜合發展。因此,綜合性的藝術教育為學生打開了通向藝術的多種通道,藝術課程重視學生參與和體驗,能夠激發學生豐富的藝術想像,提高學生的綜合藝術素養。
藝術課程的綜合性具體表現為:
一、教育目標綜合
藝術課程在目標定位上,提倡以培養學生的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的整合發展為總目標,在多藝術門類、多學科綜合的藝術教育活動中,通過藝術與生活、藝術與情感、藝術與文化、藝術與科學的連接,達到學生藝術能力、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
1、人文素養目標。藝術學科是一種人文課程,運用其藝術感人的形式和豐富的內容,培養學生的情感和精神追求。例如:《戲劇中的笑與哭》一課,是從以戲劇為切入點,本課的人文主題,是繼續感受表情中所蘊涵的豐富情感,初步知道藝術與生活的關系。在課堂中讓學生重點觀看京劇或地方戲中人物的笑與哭,思考藝術與生活中笑與哭的區別,並嘗試模仿,體會舞台表演與生活的異同,知道藝術與生活是緊密相聯的,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2、藝術能力目標。綜合運用音樂、美術、戲劇、舞蹈等知識讓學生通過藝術學習獲得感知與欣賞、表現與創造、反思與評價等多項能力,進而形成交流與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表情歌》一課,要讓學生學唱《表情歌》,用快樂的情緒和動作表現歌曲,同時還要在歌曲的基礎上,創編表現不同情緒的歌詞和動作,最後大家分別扮做「原始人娃娃」、「京劇娃娃」和「木偶娃娃」等進行表演,在唱唱跳跳中進行表現。藝術方面的綜合能力在愉快中得到提高。
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是相互交融的,藝術能力能體現鮮明的人文色彩,人文素養的形式又需要一定的藝術能力,兩者綜合發展,二者交融,生成出一種涵蓋二者又超越二者的高級素質。
二、教學內容綜合
藝術課程在學習內容上,由偏重藝術知識技能傳授的逐段遞進轉向強調學生藝術綜合能力和多種文化素養的培養,教材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學習內容,強調不同藝術門類的溝通與融合,進而拓寬學生的視野,通過生動的教學活動,使學習生活變得鮮活充實,易於為學生掌握。
1、藝術門類的綜合。藝術課程提出以音樂、美術、戲劇、舞蹈、影視等多種藝術門類的綜合性學習為實現目標的學習領域。
2、學習內容的綜合。藝術教育以藝術為載體,包含著美學、藝術批評、藝術史、藝術創作等四部分,不應局限於某個方面,而應讓他們全方面的接觸藝術,熟悉藝術的發展史,從而獲得完整的藝術能力。例如:在《黃土地的暢想》一課,講述了黃河歷史是中華民族文明的象徵,我們都是龍的傳人,並讓學生觀看在黃土高坡上,黃河邊的人們大型的歌舞表演的錄像片和相關的美術作品,提高了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形成學生的藝術通感。
三、教學方式綜合
在教學方式上注重多種方式進行綜合,滿足學生的生命活動,由偏重教師為主導的知識技能的傳輸和訓練,轉向強調教學中「雙主體」互動關系,以及學生體驗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學習過程,教師可以根據自身的素質和教學的需要,組織多種形式的綜合藝術教學活動。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對打破統一固定的教學模式,廣泛開發教育、文化資源、調動教師的主動性、創造性、發展個性化的教學等,提供了無限廣闊的空間。教學中,藝術課程強調在輕松、愉悅、民主的氛圍中,在師生、生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和共同參與中進行教學活動。
1、構建兩種教學模式
模式一:「一科切入,兼及數科」是指在教學中以音樂、美術、舞蹈、戲劇中的某一門作為學科主題的主要教學內容,同時適當兼備其它藝術學科,達到綜合藝術教學。例如:《風雨長城》,是以音樂切入的藝術課,學生將通過有關長城建築藝術風採的各類圖片、錄像資料的賞析,通過演唱、欣賞與長城有關的經典的音樂作品,分析體驗作品在旋律與節奏等音樂方面的風格特點和歌詞表達的情感內容與思想。在藝術創作表現與感受的過程中,從而了解歷經風桑的中華民族的歷史,感受不屈奮爭的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本課圍繞「長城」將音樂、視覺、藝術、舞蹈等有機結合,同時自然地滲入歷史、文學等知識。這種模式一是在綜合的過程中保持了某一門藝術學科的學科特徵,有利於教學活動「由點及面」的展開;二是照顧到我們目前藝術課教師的基本素質以及它們在美術和音樂方面的學科背景,使一般的教師能夠比較容易的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和教學條件,實施綜合藝術教學。
模式二:「多科綜合」是指在教學中圍繞同一人文主題或共同的藝術要素,實現音樂、美術、舞蹈、戲劇等藝術學科的不分主次的完全綜合,它重在使學生形成一種綜合的藝術能力。例如:《圓》一課中,以多種藝術門類中都存在的藝術要素,將音樂、繪畫、雕塑、舞蹈、戲劇有機融合為一體的多種綜合,這種綜合一步步把學生引導和升華到文化的視角,進入「天圓地方」、「圓滿」等我國人民共同信守的哲學觀,從多個不同角度提高了學生的感受力和理解力。這種模式是一種各門學科之間大綜合,有利於直接的培養學生的藝術通感和綜合藝術能力的形成。
2、多種教學方式綜合運用
教學方式有對話式、體驗式、探究式、調控式、小組合作式等。針對藝術學科的綜合性以及各藝術門類的特點,將這些教學方式有機的結合並運用。與此同時,更要注重學生的學習方法不僅指教師的教法,二者應是統一的,在藝術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在平等、自由的環境中共同感受,談論藝術;教師尊重每個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充分調動他們的主動性,讓他們大膽地進行藝術想像和創作,積極投身於藝術活動之中,同時鼓勵學生展開合作學習,發揮群體力量,對藝術作深入的探索。
四、教學環境綜合
藝術課程利用鮮活的生活經驗和不同的文化資源,延伸藝術課堂。
1、藝術教材是立體的文化網站,學生從中吸取藝術的營養,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形成。例如:在一節圍繞風箏進行的藝術課中,教師給予學生的任務是設計、製作和放飛風箏。完成這項活動不僅需要運用特定的藝術知識、技能和美的原則把風箏設計得美觀、新奇,而且必須解決這樣一個問題:如何才能把風箏飛起來,多大的風箏才能飛起來等等。要想回答這想問題,學生需要領域的知識,如空氣運動學、工程設計等內容,學生通過這一課的學習,綜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2、教學設計與實踐設計應自覺地把整體、整合與互通、互補有機的結合,為師生在藝術實踐中參與創新、創造留有空間。例如:《戰爭樂舞》一課,學生將結合前幾課長城和兵馬俑的有關知識,進行綜合創作和表現:穿上自己設計的鎧甲、帶上自己創作的面具,伴隨著自己製作的戰爭背景音樂、音響,以自己創作的戲劇舞蹈的表現方式,在現生動逼真的、在長城上戍邊衛國的戰爭場面。
3、教材注重貼進學生生活,聯系個人成長的環境。如日常生活、情感體驗、文化背景、心理特點等從興趣、需要、情感表達、人際交流出發,使藝術學習豐富多彩,鮮活充實,獲得永久的動力,進而發展藝術能力,提高人文素養。例如:藝術課《一起玩玩具》,教師讓學生展現自己帶來的玩具,目的是為了讓同學們體會分享的快樂。當大家玩玩具時,教師發現有一個孩子非常沉默,就關心的詢問他。這個孩子傷心地告訴教師:「這是我奶奶留給我的最後一件玩具,可是奶奶已經去世了,我非常喜歡我的奶奶。」教師即興抓住了這一情感點,讓這個孩子向大家講奶奶的故事,使孩子們由同伴之情進入到親情的體驗。
五、藝術評價的綜合
藝術課程評價既要注重學生的整體發展,又要注重藝術學習過程,同時又要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1、藝術課程注重對學生整體發展的評價,不僅僅關注對學生藝術知識與技能掌握程度以及整體藝術發展水平的評估,還強調對學生通過藝術的學習,在文化修養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人文素養上獲得發展的評價。教師可以結合「藝術與生活」、「藝術與情感」、「藝術與文化」、「藝術與科學」四個方面的內容,制定科學的、可操作的評價標准,進行整體評價。例如:讓學生觀察周圍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並說出自己的與眾不同想法和創造性思維,最後讓學生反思,能否能珍視利用他人的意見。
2、注重藝術學習過程的評價,使評價與教學活動、評價與具體的藝術活動融為一體。綜合藝術教育,克服傳統的評價弊端,發展一種把豐富多彩、生動多樣的教學活動等評價活動高度融為一體的「無跡之跡」的評價。例如:在師生對話中,學生被頻繁要求解釋自己創作作品的步驟,並以過程的角度評價自己作品,你為什麼這樣修改?你覺得這樣修改作品有好處嗎?如果是這樣,為什麼?為達到對過程的評價,教師必須認真地和隨時地觀察有關學生創作、反思等過程的跡象。這種觀察可以圍繞合作活動過程中的草圖製作,反復修改,回頭反思和對自己作品和他人作品的知覺活動中尋找評價的證據。
3、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與以往注重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同,在綜合藝術教學中評價的主體擴展了,加強了自評、互評,使評價成為教師、學生和家長等共同積極參與的交互活動,學生只有成為一個積極自我評價者,才有可能變為一個主動的學習者。例如:教師要求每位學生製作一隻「方盒藝術品」,用美術的方式,將盒子的表現等內部四壁進行裝飾,盒子的外面表達別人眼中的你是什麼樣的,盒子的內部表達你對自我的認識,學生做完自己的盒子藝術品後,教師要求他們相互交換作品,並發給每人一張紙,在紙的正面,要求學生寫下「你是如何理解作者的創意的」,並對其作品評價。很明顯,這種大家一起觀看、猜測和審視的過程,不僅加強了全班同學和某個作者之間的溝通和了解,也加強了大家一起協作「攻關」的意識和樂趣,使學習成為一個愉快地解決問題的過程。
「以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的整合發展」的總目標,和促進藝術學科內容的融合以及藝術與其它學科的溝通,通過藝術與生活、藝術與情感、藝術與文化、藝術與科學的連接,實現培養目標等,是藝術課程的最本質的特徵。它使我們在設計課程時,從過去以藝術學科體系為設計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從單門的音樂、美術學科的設計轉變為建立多門藝術學科的溝通和整合,綜合是藝術課程的核心思想。

⑤ 思維繪畫與傳統少兒美術培訓有哪些區別

為什麼說思維繪畫比傳統的少兒美術培訓更好?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少兒美術培專訓是很多家長屬首選的兒童培訓項目之一。不過,近年來,人們對傳統少兒美術培訓的關注有所轉移,而關注轉移的方向則是有別於傳統少兒美術培訓的思維繪畫培訓。思維繪畫之所以能使人們的關注目光發生轉移,其必然與傳統的少兒美術培訓有所不同。事實上,數百萬個家庭也用事實證明了這一點,思維繪畫不僅與傳統的少兒美術培訓不同,並且思維繪畫更優於傳統的少兒美術培訓。思維繪畫與傳統的少兒美術相比,它究竟好在哪裡呢?
首先,思維繪畫與傳統少兒美術的區別在於教學方法上的不同,傳統的少兒美術教學更多的是側重臨摹或模仿,傳統的少兒美術培訓,很多時候是老師提供作品給孩子,然後讓孩子照著現有的作品畫,這種教學方法雖然提高了孩子的臨摹和觀察能力,但卻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創造和想像力的發揮,對孩子的思維造成了束縛;而思維繪畫與之完全不同,思維繪畫注重孩子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發揮,鼓勵孩子想畫什麼就畫什麼,真正解放孩子的思維,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這一點東方娃娃就做的很好

熱點內容
文言文虛詞且 發布:2024-09-19 06:42:07 瀏覽:330
師生之間如何交往 發布:2024-09-19 05:28:12 瀏覽:955
簏湖美術館 發布:2024-09-19 05:28:12 瀏覽:789
個人師德心得體會 發布:2024-09-19 03:36:47 瀏覽:258
金書匠教師 發布:2024-09-19 02:09:01 瀏覽:851
物理學報復審 發布:2024-09-19 00:41:31 瀏覽:115
小學師德工作匯報 發布:2024-09-18 20:59:58 瀏覽:78
易成數學下載 發布:2024-09-18 20:49:36 瀏覽:997
英語面試模板 發布:2024-09-18 20:08:57 瀏覽:665
三養教育 發布:2024-09-18 19:50:57 瀏覽: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