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還在文言文

還在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4-11-15 23:10:42

A. 文言文怎麼

1. 文言文還怎麼得心應手翻譯

一,學習文言實詞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文言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在文言文中,實詞的數量比虛詞多得多,學習文言文,最應該下功夫的是多掌握文言實詞的詞義,只有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文言詞語的意義,對文言詞語方面的知識有了一定的積淀,才有可能比較順利地閱讀文言文。

學習文言實詞,應該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區別古今詞義的異同。 漢語從右代發展到今天,詞義不斷演變,其中一些基本詞彙和一般詞彙中極少一部分的意義,古今意義沒有什麼變化,這類詞對於我們學習文言文不會造成什麼困難。

但另外有一些詞語,文言文中雖然常用,但隨著舊事物、舊概念的消失而消失,古今詞義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詞義的擴大。 詞義擴大是指詞義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范圍擴大,即由部分到整體,由個別到一般,由狹窄到寬泛,使原義成為新義外延的一部分。

例如「秋」,指由一個季節擴大到指全年;「睡」指由坐著打瞌睡擴大到指睡眠。 (2),詞義的縮小。

詞義縮小是指詞義所反映客觀事物的范圍縮小,即由整體到部分,由寬泛到狹窄,使新義成為原義外延的一部分。例如:「丈夫」,古代泛指男子漢,如「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現在,「丈夫」專指女子的配偶。

「臭(xiù)」,由泛指所有氣味到專指穢氣。「湯」由泛指熱水、開水到專指菜湯、肉湯等。

(3),詞義的轉移。 詞義的轉移是指詞義由指甲事物變為指乙事物。

如「學者」,古代指「求學的人」,如「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禪山汪》),現在指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小姐」,古代指對末出嫁的女子或有權勢人家的末出嫁的女子,現在,在改革開放背景下,其意義基本上變成了指有不正當行為的女子。

如果你稱呼一個年輕美貌的女子為小姐,那麼,這位小姐會很生氣的向你瞪白眼,以示她不是小姐。 (4),詞義的褒貶色彩發生了變化。

例如,「謗」,古代指公開指責別人的過失,是個中性詞。如「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鄒忌諷齊王納諫》,現在,「謗」用於誹謗,指無中生有地說別人的壞話,是個貶義詞。 以上四種情況,是古今詞義變化的主要類型。

大量的古今意義既有聯系又有差別的詞的存在,是文言文學習的主要障礙。我們學習文言文,必須結合學習文言作品,有目的、有計劃、按要求地掌握一批文言常用詞的常用義。

2,注意區分古今漢語中的單音詞和復音詞。 現代漢語中復音詞占絕大多數,而文言中則以單音詞為主,因此,我們在文言文閱讀中,不要把文言中的雙音節詞誤認為是現代漢語中的雙音詞。

例如,「非常之觀,常在於險處」(《游褒禪山》)中的「非常」,古義是兩個詞:不同一般。而今義則是一個表示程度的副詞。

另外,也不要把文言中的復音詞分開來解釋。例如:「日暮,所擊殺無慮百十人」(《馮婉貞》)中的「無慮」是個聯綿詞,意思是「大概」、「大略」之義,這個意思與「無」、「慮」二字毫無關系,不能拆開來講。

3,要注意古代漢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 和現代漢語一樣,文言文中也有一詞多義現象。

如果我們只懂得一個多義詞的一種或者兩種意義,在閱讀文言文時便輕易拿一種或者兩種意義去文釋,就有可能產生理解上的錯誤。為了避免出現錯誤,我們要有意識地作好知識積累和整理工作。

我們的教科書中,每篇文言課文後面都有這方便的練習題,這是幫助我們作積累和整理工作,必須認真完成,千萬不可忽視。詞義積累多了,遇到多義詞就可以比較准確地選擇義項了。

另外,我們還需要了解關於詞的本義和引申義方面的知識。每個詞都有它本來的意思,即本義。

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而新產生的意義就是它的引申意義。如:「妻」,古義就是用手去抓住一個女子,今義則是指男子的配偶。

「孫」,古義表示我的兒子的兒子一直排下去,代代相傳,今義則指兒子的兒子。 4,要注意通假字現象。

古字通假是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在古代,因為音同或者音近的關系,一些字往往同其他一些字通用,這種文字在使用中互相代替的現象叫做「通假」字。

「通」是通用;「假」是借用。識別通假字不是一件易事,時代越早的文言文,通假字的閱讀就越困難。

對於初學者來說,掌握通假字的辦法就是多讀文言作品,多查字典,作好知識的積累工作。 二,學習文言虛詞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文言虛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和代詞。虛詞的詞彙意義比較抽象,但是,它有表達語氣、組織實詞等多種語法功能。

文言虛詞,特別是常用虛詞在文言中出現的頻率比較高,用法比較靈活。閱讀文言文,要善於辨析虛詞的意義和作用,才能完整的理解文章的意思。

如果把虛詞理解錯了,就會影響到對整個句子乃至通篇文章的理解。在學習中,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便的問題。

1,分清實詞和虛詞。 文言虛詞大多是由實詞虛化而成的。

例如,「所」的基本意義是「處所」,後來引申為表示「……的地方」或者「……的人」,作結構助詞。又如,「之」的基本意義是「往」,後來虛化為代詞、助詞、語氣詞等,成為用得最多的虛詞。

相當。

2. 卻,仍然,還在古文一般怎麼表達

「卻」可表達成「而」、「但」,「仍然」可表達為「仍」、「如故」,「還在」可表達為「依舊」。

1、而

例句《荀子·勸學》: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翻譯:青從藍色中提取卻比藍更青。

2、但

例句三國曹丕《與吳質書》:公幹有逸氣,但未遒耳。

翻譯:公子文風灑脫奔放,但是還不夠剛勁有力罷了。

3、仍

例句《漢書·武帝紀》:今大將軍仍復克獲。

翻譯:現在大將軍仍然重新獲勝。

4、如故

例句西漢司馬遷《史記·張儀列傳》:「懷王後悔,赦張儀,厚禮之如故。

翻譯懷王後悔了,赦免了張儀,仍然跟以前一樣以厚禮待他。

5、依舊

例句《南史·梁昭明太子統傳》:「天監元年十一月,立為皇太子。時年幼,依舊居內。」

翻譯:天監元年十一月,立為皇太子,年紀還小, 住的跟往常一樣。

3. 【文言文翻譯:1.何岳兩次還金【譯文】2.拾得【遺】銀二百餘兩遺:

原文:秀才何岳,號畏齋.曾夜行拾得銀貳百餘兩,不敢與家人言之,恐勸其留金也.旦日攜至拾銀處,見一人尋至,問其銀數與封識①皆合,遂以還之.其人慾分數金為謝,畏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數金乎?」其人感謝而去.又嘗③教書於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於畏齋,中有數百金.尋,官吏詣京,去數年,絕音信,聞其侄以他事南來,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齋一窮秀才也,拾金而還,暫猶可勉⑤; 寄金數年,略不動心,此其過⑥人也遠矣!譯文:秀才何岳,自號畏齋,曾經在夜晚走路時撿到200餘兩白銀,但是不敢和家人說起這件事,擔心家人勸他留下這筆錢.第二天早晨,他攜帶著銀子來到他撿到錢的地方,看到有一個人到這兒尋找,便上前問他,回答的數目與封存的標記都與他撿到的相符合,於是就還給了他.那人想從中取出一部分錢作為酬謝,何岳說:「撿到錢而沒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東西了,(我連這些都不要),又怎麼會貪圖這些錢呢?」那人拜謝而走.他又曾經在做官的人家中教書,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將一個箱子寄放在何岳那裡,裡面有幾百兩銀子,(官吏)說:「等到他日我回來再來取.」去了許多年,沒有一點音信,(後來)聽說官吏的侄子為了別的事情南下,但並非取箱子.(何岳)得以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帶回官吏那兒.秀才何岳,只是一個窮書生而已,撿到錢歸還,短時期內還可以勉勵自己不起貪心;金錢寄放在他那數年卻一點也不動心,憑著一點就可以看出他遠過與常人.注釋:①封識(zhì):封存的標記. ②利:貪圖. ③俟(sì):等待.④暫猶可勉:短時間內還可以勉勵自己不起貪心⑼ ⑤過:超出. ⑥金:金子中心主旨:拾金不昧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文中敘述了窮秀才何岳兩次還金的故事,表現了何岳的高尚品格,至今仍有教育意義.2.拾得【遺】銀二百餘兩 遺:遺失的,丟失的。

熱點內容
2的乘法口訣教學設計 發布:2024-11-16 01:21:14 瀏覽:804
還在文言文 發布:2024-11-15 23:10:42 瀏覽:59
九年級下歷史書 發布:2024-11-15 22:54:31 瀏覽:950
容桂在哪裡 發布:2024-11-15 22:05:14 瀏覽:946
鹵菜是哪裡的 發布:2024-11-15 21:27:34 瀏覽:577
小金老師 發布:2024-11-15 20:40:18 瀏覽:651
語文復習提綱 發布:2024-11-15 20:01:12 瀏覽:381
無煙校園看青草更青下聯 發布:2024-11-15 20:01:09 瀏覽:143
數學格式 發布:2024-11-15 19:42:55 瀏覽:593
提高新時期師德建設的科學化水平 發布:2024-11-15 19:12:19 瀏覽: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