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隨文言文

隨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5-04-13 21:52:06

『壹』 隨侯得珠文言文翻譯

1. 隨侯得珠文言文翻譯

傳說隨國的君主隨侯在一次出遊途中看見一條受傷的大蛇在路旁痛苦萬分,隨侯心生惻隱,令人給蛇敷葯包紮,放歸草叢。這條大蛇痊癒後銜一顆夜明珠來到隨侯住處,說:「我乃龍王之子,感君救命之恩,特來報德。」這就是被稱作「靈蛇之珠」的隨侯珠。

相關成語

隨珠和璧(又作「隨珠荊玉」):形容珍寶中的極品。

隨珠彈雀:比喻做事不當,得不償失。

漢代以後的《淮南子》、《搜神記》將隨侯珠的故事記得更詳細。原意是:春秋時隨國有斷蛇丘。隨侯出行,見大蛇被打成兩斷,看其蛇有些靈異,便命隨行者用葯救治,蛇立即能活動。此處便叫「斷蛇丘」。一年以後,蛇銜明珠來報答隨侯。「珠盈徑寸,純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燭室,故謂之『隨侯珠』,亦曰『靈蛇珠』,又曰『明月珠』。丘南有隨季良(梁)大夫池。」蛇採用什麼形式送明珠?民間一說是隨侯乘船時,突遇風浪,一大蛇於水中銜大珠獻上;另一說是深夜夢見一大蛇銜來明珠報恩,隨侯醒來果見一明珠將室內照得如同白晝。

2. 隨侯得珠文言文翻譯

傳說隨國的君主隨侯在一次出遊途中看見一條受傷的大蛇在路旁痛苦萬分,隨侯心生惻隱,令人給蛇敷葯包紮,放歸草叢。

這條大蛇痊癒後銜一顆夜明珠來到隨侯住處,說:「我乃龍王之子,感君救命之恩,特來報德。」這就是被稱作「靈蛇之珠」的隨侯珠。

相關成語隨珠和璧(又作「隨珠荊玉」):形容珍寶中的極品。隨珠彈雀:比喻做事不當,得不償失。

漢代以後的《淮南子》、《搜神記》將隨侯珠的故事記得更詳細。原意是:春秋時隨國有斷蛇丘。

隨侯出行,見大蛇被打成兩斷,看其蛇有些靈異,便命隨行者用葯救治,蛇立即能活動。此處便叫「斷蛇丘」。

一年以後,蛇銜明珠來報答隨侯。「珠盈徑寸,純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燭室,故謂之『隨侯珠』,亦曰『靈蛇珠』,又曰『明月珠』。

丘南有隨季良(梁)大夫池。」蛇採用什麼形式送明珠?民間一說是隨侯乘船時,突遇風浪,一大蛇於水中銜大珠獻上;另一說是深夜夢見一大蛇銜來明珠報恩,隨侯醒來果見一明珠將室內照得如同白晝。

3. 「呂蒙大才」文言文及翻譯

原文

呂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鄧當。當為孫策將,數討山越。蒙年十五六,竊隨當擊賊,當顧見大驚,呵叱不能禁止。歸以告蒙母,母恚欲罰之,蒙曰:「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魯肅代周瑜,過蒙屯下。肅意尚輕蒙,或說肅曰:「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顧之。」遂往詣蒙。酒酣,蒙問肅曰:「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肅造次應曰:「臨時施宜。」蒙曰:「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因為肅畫五策。肅於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於此也。」

翻譯

呂蒙字子明,祖籍汝南富陂。年少時去南方,依附姐夫鄧當。鄧當是孫策手下的將領,多次參加討伐少數民族政權山越的戰斗。呂蒙十五六歲時,偷偷跟隨鄧當參加戰斗,鄧當發現以後大吃一驚,大聲指責呂蒙,讓他回去,呂蒙不答應。回去後,鄧當向呂蒙的母親告狀,呂蒙的母親很生氣,要懲罰呂蒙,呂蒙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母親悲傷無奈地認同了呂蒙。 魯肅臨時代理周瑜的事務時,入駐呂蒙的屯兵之處。當時魯肅還是輕視呂蒙的,有人對魯肅說:「呂蒙將軍的功名一天天增長,不能拿以前的眼光看待他了,您應該重視這個事情。」魯肅隨即去拜訪呂蒙。酒到酣處,呂蒙問魯肅:「您擔負重任以抵禦關羽方面軍,打算用什麼方法應付突然發生的襲擊?」魯肅輕慢地說:「臨時想辦法就行。」呂蒙說:「現在東吳和西蜀是暫時聯盟,關羽畢竟對我們有威脅,怎能不提早做好應對的打算呢?」於是就這個問題,為魯肅想了五種應對的方法。魯肅又佩服又感激,從飯桌上跨過去,坐在呂蒙旁邊,手撫著呂蒙的背,親切地說:「呂蒙,我不知道你的才能策略竟然到了如此的境地!」

4. 汪克寬文言文翻譯

明史汪克寬傳【原文】 汪克寬,字德一,祁門人。

祖華,受業雙峰饒魯,得勉齋黃氏之傳。克寬十歲時,父授以雙峰問答之書,輒有悟。

乃取《四書》,自定句讀,晝夜誦習,專勤異凡兒。後從父之浮梁,問業於吳仲迂,志益篤。

元泰定中,舉應鄉試,中選。會試以答策伉直見黜,慨然棄科舉業,盡力於經學。

《春秋》則以胡安國為主,而博考眾說,會萃成書,名之曰《春秋經傳附錄纂疏》。《易》則有《程朱傳義音考》。

《詩》有《集傳音義會通》。《禮》有《禮經補逸》。

《綱目》有《凡例考異》。四方學士,執經門下者甚眾。

至正間,蘄、黃兵至,室廬貲財盡遭焚掠。簞瓢屢空,怡然自得。

洪武初,聘至京師,同修《元史》。書成將授官,固辭老疾。

賜銀幣,給驛還。五年冬卒,年六十有九。

(《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列傳第一百七十·儒林傳一》) 【譯文】 汪克寬,字德一,是祁門縣人。(他的)祖父汪華,受業於雙峰人饒魯,得到理學大師勉齋先生黃氏(黃干)的真傳。

汪克寬十歲時,父親教給他雙峰問答之書,(他)總是有領悟。於是取出《四書》來,自即確定句讀,晝夜誦讀研習,專心勤奮與一般的小兒不同。

後來隨從父親到浮梁,向吳仲迂求學,志氣越發深篤。元末泰定年間,被舉薦參加鄉試,考中。

參加會試時因回答(皇帝)策問剛直被黜免,情緒激昂地放棄了科舉事業,專心在經學上努力。《春秋》則以胡安國(所傳的)為主,又廣泛地考證眾家學說,匯通精選成書,命名為《春秋經傳附錄纂疏》。

《易經》則撰有《程朱傳義音考》。《詩經》則撰有《集傳音義會通》。

《禮經》則撰有《禮經補逸》。《綱目》則撰有《凡例考異》。

全國各地的讀書人,到他門下從師受業的很多。至正年間,蘄縣、黃縣的亂兵到達,居室資財全部遭到焚燒搶掠。

飲食多次斷絕,(但是他卻)怡然自得。明代洪武初年,受聘到京城,(與人)一同修撰《元史》。

書成後(朝廷)將要授官(給他),以年老生病堅決推辭。(朝廷)賞賜他白銀及其他禮物,給予驛站車馬回鄉。

洪武五年冬去世,享年69歲。【注釋】1、受業:從師學習。

《孟子·告子下》:「交(曹交)得見於鄒君,可以假館,願留而受業於門。」《史記·孔子世家》:「孔子不仕,退而脩詩書禮樂,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莫不受業焉。」

宋蘇軾《秘閣試論·禮義信足以成德論》:「夫樊遲親受業於聖人,而猶惑於是說。」清薛福成《庸盦筆記·徐庶成真》:「餘六七歲時,從之受業。」

2、饒魯(1193-1264):饒州余干(今江西萬年)人。南宋著名理學家。

字伯輿,一字仲元,號雙峰,門人私謚文元。饒魯先後從柴元裕、柴中行、黃干、李燔學。

游學豫章書院、東湖書院,歸里,建朋來館,廣聚學者,互相切磋。復築石洞書院,聚徒講學。

其學以持守涵養為主,學問思辨為先,而篤行終之。遠近從學者眾。

受諸道部使之聘,歷主白鹿洞、濂溪、建安、東湖、西澗、臨汝諸書院。景定元年(1260)薦授迪功郎差饒州州學教授。

著有《五經講義》《語孟紀聞》《西銘圖》等。3、勉齋黃氏:黃干(1152-1221),字直卿,號勉齋,黃瑀第四子。

南宋著名理學家。祖籍長樂縣,徙居閩縣(今福州市區)。

宋淳熙二年(1175)其兄任職吉州,黃干從行,結識劉清之(子澄)。清之奇其才,書薦於朱熹。

時大雪,黃干至崇安五夫里拜訪,不料朱熹已外出,黃干留住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次年春,朱熹歸。

黃干自見朱熹,便夜不設榻,衣不解帶,少倦則微坐、一倚,或至達曙。朱熹語人曰:「直卿志堅思苦,與之處甚有益」。

淳熙九年,朱熹以仲女為其妻。紹熙五年(1194年),授迪功郎,監台州酒務。

時竹林精舍建成,朱熹致書黃干,請其「代即講席」,並編《禮書》。慶元二年(1196)「偽學」之禁起,朱熹罷祠落職,仍講學不輟。

黃干於建陽潭溪建潭溪精舍,為其「講道著書之地」,亦為朱熹往來雲谷、考亭憩息之所。翌年,丁母憂,黃干奔喪福州北郊長箕嶺,築墓廬講學,從者甚眾。

慶元六年(1200)三月朱熹病重,命黃干收《禮書》底本,補輯成之;並手書與他訣別道:「吾道之託在此,吾無憾矣。」朱熹病逝,黃干守喪三年畢。

調監嘉興石門酒庫,揭露庫吏勾結奸商「公造私酒」,官酒不賣,反而自賣私酒之行徑。嘉定元年(1208)黃干力主「壯國勢而消外侮」。

先後任江西臨川令、新淦令及安徽豐安軍通判。嘉定八年(1215)知湖北漢陽軍,面對嚴重旱災,籌集賑荒米7萬餘石,分甲乙丙丁四等賑糶,活者萬家。

嘉定十年(1217)調知安慶府,親自督修郡城,備戰守,保障安慶境內不受金兵侵擾,當地士民稱贊道:「不殘於寇,不滔於水,生汝者黃父也。」次年,講學江西白鹿洞書院。

嘉定十二年(1219)十月返回福州;次年致仕,專事講學,弟子日盛,編禮著書,孜孜不倦。病逝後,於紹定六年(1233)詔贈朝奉郎,端平三年(1236)賜謚「文肅」,元至正十九年(1359),福州建勉齋書院紀念他,清雍正二年(1724)從祀於孔廟,又在府學里建黃勉齋祠。

著有《朱熹行狀》《勉齋集》《書傳》《易解》《孝經本旨》《四書通釋》《儀禮通解》等。4、專。

5. 文言文 居大不易 翻譯

長安物價正貴,恐怕白居不易。

能寫出如此的詩句,白居又有什麼難的?我前面說的話只是兒戲罷了!

樂天初舉,名未振,以歌詩投顧況,況戲之曰:「長安物貴,居大不易。」及讀至原上草雲:「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曰:「有句如此,居亦何難?老夫前言戲之耳!」

詩人十六歲到長安赴試,拜訪著名詩人顧況。顧況看到「白居易」三字,便詼諧幽默地說:「長安物價正貴,恐怕白居不易!」及披卷閱得《賦得離離原上草》中「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不禁大為驚奇,拍案叫絕,馬上改變語氣,鄭重地說:「能寫出如此的詩句,白居也易!」從此,白居易詩名大振。

6. 文言文《宋史朱昭傳》的翻譯

朱昭,字彥明,府穀人。他憑著自己的能力和功業,逐步升任至秉義郎的官職,他韜光養晦,在官場上從不表現出來自己有什麼特立獨行的地方。 宣和末年,當震威城兵馬監押,兼知城事。金兵入侵,夏人乘機攻下河外的全部城鎮。震威府距離府州三百里,勢力十分孤立。朱昭帶領全城老幼繞城固守,以抵禦敵人攻擊的力量。朱昭招募精銳的士兵一千多人,和他們商定:「敵人知道城中的虛實,有看輕我們的心。如果我們出其不意去攻擊他,可以一鼓作氣把他們消滅。」於是趁著夜晚從城牆上放士兵下去,逼近夏人的營地,敵人果然十分驚慌,城裡官兵乘機大聲叫喊,奮勇殺敵,殺死和俘獲了很多敵人。

夏人用鵝梯准備登上城牆,但是箭好像雨一樣(向他們射去),他們沒辦法登上來,但是攻勢卻日夜不停。夏人的首領思齊穿著鎧甲來到城前,以氈盾擋住自己,邀請朱昭出來議事。朱昭穿著平時的衣服登上城牆上,披著襟衣問:「你是什麼人,這么不光彩(指思齊用氈盾擋住自己)。想見我,我在這里,你有什麼事?」思齊拿來盾牌上前,訴說宋朝的失信行為,說:「大金約我夾攻京師,定下城下之盟,畫河為界;太原早晚被我攻下,麟州諸州縣都已經歸我所有,你依仗什麼而不投降呢?」朱昭說:「皇上知道朝中奸臣誤國,已經毫無保留的改正過錯,把皇位傳到自己的皇族手中。現在皇上的政治綱領已經煥然一新,只有你還不知道嗎?」於是把內禪的詔書拿出來宣讀,眾人十分驚訝地望著朱昭,佩服他的雄辯能力。當時,很多城的人都投降了,朱昭的舊識對他說:「現在天下已經完了,忠心是沒什麼用了。」朱昭怒喝他說:「你這些人背棄正義,苟且偷生,與豬狗無異,還敢用言語來誘我投降?我寧死不降!」於是拿起弓箭去射他們,眾人都被嚇走了。(震威城)被圍困了四日,城牆有很多地方都毀壞了,朱昭用計謀來防禦敵人的進攻,雖然管用,但卻沒有軍隊來支援。朱昭在廳事召集諸位校將說:「城就快被攻破了,自己的妻兒不可被賊人所污辱,我先讓我的妻兒自殺而死,然後拚死一戰,如果勝利了就立了大功,如果失敗了就戰死境內,大丈夫一生的事就此結束了。」眾人都還沒答應。此時,朱昭的幼子在門階前玩耍,朱昭馬上上前把他殺了,長子驚訝地望著他,朱昭又把他殺了。(嘖嘖嘖~~~~真殘忍~~~譯到我自己也不想再譯下去了)跟著朱昭帶領著幾名兵士把他們自家的人全殺了,把屍體全都拋入井中。部將賈宗的老母親剛走到前來,朱昭對她說:「老人家,(你是我的)同鄉人,我不想親自殺你,請你自己投井吧。」她服從了。跟著用土把井給填埋了。將士們於是跟著把自己的妻兒全殺了。朱昭對眾人說:「我和大家都沒有了顧慮了。」

這時軍中有人跟敵人暗中勾結,對敵人說:「朱昭與他產士兵都殺了自己的家人,將要出戰,人雖然少,但全都是敢死的人。」敵人十分害怕,於是就利誘守城的兵士,登上了城上。朱昭帶領眾人在城裡的街巷迎戰,從晚上到早上,屍體遍布街上。朱昭騎著馬越過城牆的缺口逃出,但馬卻墜入了塹溝,賊人歡呼說:「捉到朱將軍了。」想把他生擒。朱昭瞪著兩眼持著劍,賊人無一個敢上前,隨後中箭而死,死時四十六歲。

7. 文言文 秦士錄 翻譯

【參考譯文】

鄧弼,秦地人,身高七尺,能夠憑氣力在眾人中稱雄。鄰家的牛正爭斗得難以分開,鄧弼用拳頭擊打牛的背脊,牛立刻背脊折斷,跌倒在地。但是他嗜好喝酒,並且酒後使性,怒視旁人,人們見了他總迴避,說:"狂徒不可接近,接近他就一定要受到羞辱。"

一日,鄧弼獨自在青樓飲酒,兩位書生經過樓下,他急忙拉對方入樓內一起喝酒。兩位書生向來瞧不起他這個人,便竭力拒絕他。鄧弼發怒說:"你倆如果一定不依從,我一定殺死你倆,然後逃進山林里,我絕不能忍受你倆的羞辱!"兩位書生迫不得已,只好聽從了他。酒喝得很盡興,鄧弼解開衣服,兩腿岔開,席地而坐。兩書生向來聽說他酒後會撒酒瘋,便想起身離開,鄧弼制止他們說:"不要走!我今日並非想請你們喝酒,而是想略吐胸中不平之氣罷了。經、史、子、集四部的書籍任憑你們詢問,如果不能回答,就讓這把刀沾上鮮血。"兩書生隨即摘取《七經》數十則義理來考問鄧弼,鄧弼都能一一列舉古書中對經文的註解來回答,一點都沒有遺漏。鄧弼笑著問:"你倆服還是不服?"兩書生再也不敢提問。鄧弼披頭散發跳著說:"古人學經是要養氣,如今的人一穿起讀書人的衣服,反而就毫無生氣,只想賣弄學問,把世上的豪傑當作小孩子看待,這怎麼可以呢?你兩個算了吧。"兩書生向來自恃博學多才,聽了鄧弼的話,感到非常羞愧。他倆回去後去詢問與鄧弼交往的朋友,鄧弼的朋友也說從未看見鄧弼拿書本吟詠誦讀過。

泰定末年,德王任職西御史台,鄧弼寫了數千字的文書,籠在袖中去拜見德王。守門的士兵不替他通報,鄧弼便接連擊倒好幾個人,德王命令差役把鄧弼揪了進去。鄧弼用咄咄逼人的語氣說:"您為什麼不禮遇壯士?今天雖然號稱天下無事,但東海島上的部族(指日本),還沒有稱臣降服;西南眾多野蠻部落,雖然說稱臣進貢,卻行使與中原皇帝一樣的禮制。如果您能得到一兩個像我這樣的人才,讓他們帶領十萬精銳善戰的士卒去征伐,那麼普天之下,就沒有哪一處不是大王您的疆土了。大王您怎麼不禮遇壯士呢!"德王說:"你自稱壯士,那麼你在百萬軍中,能夠斬殺大將嗎?"鄧弼回答說:"能夠。"德王看看左右說:"姑且試試看。"德王暗中命令五十名擅長使槊的人,騎馬趕快到東門外。等到鄧弼來到,眾槊齊發;鄧弼大呼奔走,那五十人急忙後退五十步躲避。一會兒,煙塵漫天,只見雙劍飛舞,頃刻馬首被紛紛砍落墜地。德王拍著大腿高興地說:"真是壯士啊!真是壯士啊!"於是吩咐拿酒獎賞鄧弼,鄧弼就站著喝酒,也不跪拜。

德王於是上書把鄧弼推薦給天子,正巧丞相與德王不和,便故意阻撓,致使德王舉薦不成。鄧弼知道後慨嘆道:"上天生我一具銅筋鐵肋,卻不讓我在疆場上建立功勛,竟然讓我默默無聞地困死在草野,這是命運啊!這也是時運啊!還有什麼可說的呢?"隨後就跑進王屋山做了道士,十年後死去。

史官評說:鄧弼死後不到二十年,天下大亂。中原數千里,人才盡絕。燕子飛來,卻無家可歸(喻指人才投靠無路),都競相跑到山林里。假如鄧弼還健在,那一定有表現自己才能的機會。可惜啊!鄧弼的魂魄不顯靈則罷了,如若顯靈,我知道他一定會怒發沖冠的!

8. 文言文董允傳的翻譯

董允,字休昭,是掌軍中郎將董和的兒子。先主(劉備)立太子,董允被選為太子舍人,又改任太子洗馬。後主(劉禪)繼位後,董允升任黃門侍郎。

丞相諸葛亮將要北征魏國,駐軍漢中,考慮到後主年紀幼小,難以辨別是非曲直;因為董允心性公正,眼光明亮,想把宮廷內府的事務交由他負責。諸葛亮給後主上奏疏說:「侍中郭攸之、費禕、侍郎董允等人,是先帝簡選提拔起來留給陛下的。至於權衡取捨,規劃補益,毫無保留地向陛下進獻忠言,都是他們的責任。我認為,宮中的事務,不論大小,都拿來跟他們商量,就一定能夠彌補失誤和疏漏,得到更大的收益。如果沒有聽到勸勉陛下發揚聖德的忠言,就應當責罰董允等人,以表明他們的怠慢失職。」不久,諸葛亮請費禕作參軍,將董允升任侍中,兼任虎賁中郎將,統領皇宮的宿衛親兵。郭攸之性情向來平和溫順,只是湊數的官員而已。進獻忠言採納意見的任務,都由董允一人承擔了。

董允處理政事注意制定防範措施,克盡匡正扶救的職責。後主劉禪常常想要挑選美女充實後宮,董允認為古代天子的後妃之數不超過十二人,現在後主的嬪妃美女已經充備,不應該再增加,就始終堅持,不答應選取美女之事。後主劉禪越發畏懼害怕他。尚書令蔣琬兼任益州刺史,上疏推薦費禕和董允,又上表說:「董允在宮內侍奉多年,輔佐襄助王室,應該賜予他爵位和封地,來褒獎他的辛勞和功勛。」董允堅決推辭,不肯接受。後主逐漸長大,寵愛宦官黃皓。黃皓善於阿諛逢迎,機敏狡黠,想要取悅後主,求得進身。董允時常對上正顏厲色地匡正後主,對下則多次斥責黃皓。黃皓害怕董允,不敢胡作非為。一直到董允去世,黃皓的職位沒有超過黃門丞。

董允曾與尚書令費禕、中典軍胡濟等人相約出遊宴飲,車馬已經准備停當,擔任郎中的襄陽人董恢前來拜訪董允,表示敬意。董恢年紀輕輕,官職卑微,看見董允停止外出接待他,踟躕不安,請求離去。董允不答應,說:「本來我之所以要出遊,就是要和志趣相投的人一起遊玩暢談。現在您已經屈尊(來到我家),正要好好說說闊別多日蘊積的思念之情。舍棄這樣的交談,去赴那個宴會,不是我原來(做這事)的意圖。」於是讓人解下駕車的馬匹,費禕等人也都停了車馬,不再出去遊玩了。董允遵守正道,禮賢下士,行事大都是這種樣子。

延熙六年(公元243年),董允被加封為輔國將軍。延熙七年(244),以侍中身份暫理尚書令職務,做大將軍費禕的副手。延熙九年,董允去世。

9. 文言文陳登雲及翻譯

文言文陳登雲(翻譯):

陳登雲,字從龍,唐山人。萬曆五年(1577)進士,授職鄢陵知縣。政績最好,升為御史。出按遼東,上疏陳明安定邊境的十條對策,又請求加速建立首功的賞賜制度。後改為山西巡撫。

回到京城,恰好朝廷大臣正在爭論立儲君的事。陳登雲認為朝議遲遲不能決定,是貴妃家人暗中搗鬼。萬曆十六年(1588)六月因發生災害上疏彈劾貴妃父親鄭承憲,說:「鄭承憲包藏禍心,覬覦儲君。天天與宦官往來,商量對策,而且廣泛交結山人、術士、道士、和尚之流。當初陛下重懲科場冒名頂替之人,鄭承憲的妻子每每揚言事情是自己揭發的,用來恐嚇勛貴,以巧言惑動朝廷人士。不但惠安遭到他們算計,即使中宮與太後家也謹慎避開他們的鋒芒。陛下統治國家已很久了,這是惠政的結果,而鄭承憲每次對人說,認為是不立太子的結果。干擾盛典,蓄謀已久,以後有什麼事他干不出來呢?如果不振奮朝綱,以大義決斷,否則即使日日不上朝不奏樂,穿白衣,停止刑罰,恐怕皇天也不答應,天變是不可抗拒的。」疏上,貴妃、鄭承憲都發了脾氣,同仁也以為陳登雲危險,但皇上把奏疏留下了。

很久以後,他又上疏彈劾吏部尚書陸光祖、四川提學副使馮時可、應天巡撫李淶、順天巡撫王致祥、禮部侍郎韓世能、尚書羅萬化、南京太僕卿徐用檢。朝廷的大官都很怕他。當時,正好考選科道,陳登雲因而上疏說:「近來御史官,壬午以前害怕 *** ,剛正的變溫柔了;壬午以後拘於情面,正直的變為諂媚。其間難道沒有剛正的人嗎,但不勝被攻擊傾軋,沒有安身的地方。二十年來,以正直提升為京官的只有一、二個人。背著皇上,培植黨羽,搖尾乞憐,像所謂『七豺』、『八狗』,御史佔了一半。台諫是為天下主持是非的,而使人踐踏到這種地步,怎能希望他不顧情面,正直地處理事情,為國除掉奸人、消滅敗類呢!與其因誤用而貶退,不如謹慎地考察人選。」因而條陳數件事獻給皇上。

出任河南巡按。那年發生大飢荒,人相互吞食。副使崔應麟看見百姓吃湖中的雁屎,便包來給陳登雲看,陳登雲便送到朝廷。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鍾化民分發庫銀賑恤百姓。陳登雲三次巡視地方,執政嚴厲,按規定應當提升為京官,屢次被宮中扣住不下發,於是他稱病歸家。不久之後就死了。

熱點內容
課本英語 發布:2025-04-13 22:42:31 瀏覽:295
隨文言文 發布:2025-04-13 21:52:06 瀏覽:504
八年級上冊美術課本 發布:2025-04-13 21:52:03 瀏覽:316
語文的知識 發布:2025-04-13 21:17:40 瀏覽:378
高中化學必修一知識總結 發布:2025-04-13 20:52:49 瀏覽:413
老師站著 發布:2025-04-13 20:50:43 瀏覽:793
三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測試卷 發布:2025-04-13 20:31:01 瀏覽:61
爺的英語 發布:2025-04-13 20:20:26 瀏覽:82
五年級上冊數學視頻教學 發布:2025-04-13 20:10:46 瀏覽:743
天津吉他老師 發布:2025-04-13 18:44:11 瀏覽: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