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文言文短篇

文言文短篇

發布時間: 2020-11-18 17:45:56

① 10個比較短的經典文言文什麼

1、《執竿入城》 三國魏 邯鄲淳

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聖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2、《刻舟求劍》 漢 劉向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3、《葉公好龍》 漢 劉向

葉公好龍,室中雕文盡以為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拖尾於堂。葉公見之, 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神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夫似龍而非龍也。

4、《鄭人買履》 戰國 韓非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5、《自相矛盾 》 戰國 韓非

楚人有賣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6、《守株待兔》 戰國 韓非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為宋國笑。

7、《畫蛇添足》 漢 劉向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我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取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8、《狐假虎威》 <戰國策>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吾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已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9、《北冥有魚》 <莊子>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10、《士別三日》 <三國志>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11、《不恥下問》 <孔子>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12、《高山流水》 <列子>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嵋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余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13、《鑿壁借光》 漢 葛洪

匡衡勤學而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發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14、《曾子殺彘》 <曾子>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5、《黃粱一夢》 <枕中記>

開成七年,有盧生名英,字萃之。於邯鄲逆旅,遇道者呂翁,生言下甚自嘆困窮,翁乃取囊中枕授之。曰:『子枕吾此枕,當令子榮顯適意!』時主人方蒸黍,生俛首就之,夢入枕中,遂至其家,數月,娶清河崔氏女為妻,女容甚麗,生資愈厚,生大悅!於是旋舉進士,累官舍人,遷節度使,大破戎虜,為相十餘年,子五人皆仕宦,孫十餘人,其姻媾皆天下望族,年逾八十而卒。及醒,蒸黍尚未熟。怪曰:『豈其夢耶?』翁笑曰:『人生之適,亦如是耳!』生撫然良久,稽首拜謝而去。」經此黃粱一夢,盧生大澈大悟,不思上京赴考,反入山修道去也。

② 短篇古文

誇父逐日
誇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③ 短篇文言文

[原文]楚有祠者①,踢其舍人卮酒②。舍人相謂曰③:「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⑤,子安能為之足⑥?」遂飲其酒⑦。為蛇足者,終亡其酒⑧。——《戰國策》
[注釋]
①祠(cí)——春祭。
②舍人——古代王公貴族手下的辦事人員。卮(zhī)—— 古代盛酒的器具。
③相謂——互相商量。
④引酒——拿過酒杯。引,取過來。且——將要。
⑤固——本來。
⑥子——對人的尊稱。安——怎麼
⑦遂——就。
⑧亡——失去。
楚國有一家人,祭過了祖宗之後,便將一壺祭祀時用的酒,留給辦事人員喝。辦事人員很多,僅僅一壺酒,到底給誰喝呢?有人提議讓每人在地上畫一條蛇,誰畫得快畫得好,就把這壺酒給他。大家都認為這辦法很好。有一個人很快就把蛇畫好了。這壺酒就歸他所得。這時,他回頭看別人,都沒有畫好,就得意揚揚地說:「你們畫得好慢呀,等我再畫上幾只腳吧」正在他畫蛇腳的時候,另一個人已經把蛇畫好了。那人把酒壺奪了過去說:「蛇是沒有腳的,你怎麽畫上了腳?」說罷,就喝起酒來。為蛇畫腳的人,最終失去了那壺酒。
啟示:把功夫用在做沒有意義的事情上,就會失去寶貴的機會。
《智子疑鄰》
宋有富人,天雨牆壞。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雲。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宋國有一個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牆壞了。富人的兒子說:「要是不修築,一定會有盜賊來偷東西。」鄰居家的老公公也這樣說。晚上富人家果然丟失了很多東西。結果,那個富人認為自己的兒子聰明,卻懷疑鄰居家的老公公偷了他家的東西。
《智子疑鄰》的寓意是感情親近與疏遠往往會導致認識錯誤
塞翁失馬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敵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靠近邊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長推測吉凶掌握術數的人。一次,他的馬無緣無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們都為此來寬慰他。那老人卻說:「這怎麼就不會是一種福氣呢?」過了幾個月,那匹失馬帶著胡人的良馬回來了。人們都前來祝賀他。那老人又說:「這怎麼就不能是一種災禍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馬,他的兒子愛好騎馬,結果從馬上掉下來摔斷了大腿。人們都前來慰問他。那老人說:「這怎麼就不能變為一件福事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塞,健壯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戰。邊塞附近的人,死亡的佔了十分之九。這個人惟獨因為腿瘸的緣故免於征戰,父子倆一同保全了性命。
事情都有正反兩方面的可能,好事可能變成壞事,壞事也可能變成好事,要辯證地看待事物。
寓意是說明人一生的遭遇,常常很難預料,因為有些事情發生的非常不幸,但是可能會因為不幸得到幸運;而有些很稱心如意的事情,結局反會帶來災禍。也就是說禍福無常,往往是相因的。
《濫竽充數》
【原文】
齊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處士②請為王吹竽。宣王悅之,廩③食以數百人。宣王死,閔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注釋】
①竽:一種樂器的名稱,很象現在的笙。
②處士:沒有官職的普通知識分子。
③廩:糧食倉庫。

【譯文】
齊宣王讓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處士請求為齊宣王吹竽,宣王很高興。官倉供養的樂手有好幾百人。齊宣王死後,他的兒子王繼位。王也喜歡聽吹竽,但他喜歡讓他們一個一個地吹,南郭處士只好逃走了。

④ 短篇文言文注釋及翻譯(短篇!)新的!!!

精短文言文匯編
目錄:
1、治駝;2、張佐治遇蛙;3、義士趙良;4、硯眼;5、孝丐;6、縣令挽纖;7、唐臨為官;
8、孫泰;9、神童庄有恭;10、蛇銜草;11、少年治縣;12、桑中生李;13、若石之死;
14、秦西巴縱麑;15、樵夫毀山神。

1、治駝
【原文】
昔有醫人。自媒能治背駝,曰:「如弓者,如蝦者,如環者,若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矣。」一人信焉,使治駝。乃索板二片,以一置於地下,卧駝者其上,又以一壓焉,而即矖(xi)焉。駝者隨直,亦隨死。其子欲訴諸官。醫人曰:「我業治駝,但管人直,那管人死!」嗚呼,今之為官,但管錢糧收,不管百姓死,何異於此醫哉!
另一個版本:
昔有醫人,自詡能治背駝,曰:「如弓者、如蝦者、如環者,若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矣。」一人信焉,使治駝,乃索板二,以一置於地下,卧駝者其上,又以一壓焉,又踐之。駝者隨直,亦隨死。其子欲訴諸官。醫人曰:「我業治駝,但管人直,不管人死!」嗚呼,今之為官,但管錢糧收,不管百姓死,何異於此醫哉!
【注釋】
1、媒:自我宣揚。2、延:請。3、鳴:告發。4、詡:誇耀。5、矢:箭。6、業:職業。
7、昔:以前。8、使:讓。9、但:但是。10、索:要。11、直:筆直。12、以:用。
13、置:安放。14、於:在。15、踐:踐踏。16、亦:也。17、欲:想要。18、為:做。
19、異:不同。
【譯文】
從前有個醫生,自我吹噓能治駝背,說:「背彎得像弓一樣的人,像蝦一樣的人,像鐵環一樣的人,如果請我去醫治,保管早上治晚上就像箭一樣筆直了。」有個人相信了他的話,就讓醫生給他治駝背。醫生要來兩塊門板,把一塊放在地上,叫駝背人趴在上面,又用另一塊壓在上面,然後跳上去踐踏它。背很快就弄直了,但人馬上就死了。那人的兒子想要到官府去申冤,這個醫生卻說:「我的職業是治駝背,我只管治人駝,不管人的死活!」現在官府當官的,只管錢糧上繳完成,不管百姓死活,與這個醫生有什麼不同呢?

2、張佐治遇蛙
【原文】
金華郡守張佐治至一處,見蛙無數,夾道鳴噪,皆昂首若有訴。佐治異之,下車步視,而蛙皆蹦跳為前導。至田間,三屍疊焉。公有力,手挈二屍起,其下一屍微動,以湯灌之,未幾復甦。曰:「我商也,道見二人肩兩筐適市,皆蛙也,購以放生。二人復曰:『此皆淺水,雖放,後必為人所獲;前有清淵,乃放生池也。』吾從之至此,不意揮斤,遂被害。二仆隨後不遠,腰纏百金,必為二人誘至此,並殺而奪金也。」張佐治至郡,急令捕之,不日人金俱獲。一訊即吐實,罪死,所奪之金歸商。
【注釋】
1、金華:古地名,今浙江金華市。2、郡守:郡的長官。3、挈:提。4、從:跟隨。
5、斤:斧頭。6、導:引路。7、並:同時。8、清淵:深水。9、市:到市場上去。
10、湯:熱水。11、適:去到。12、前導:在前面開路。13、焉:在那裡。14、未幾:不久。
15從之:跟隨。16、哀之:感到哀傷。17、異之:感到奇怪。
【譯文】
金華縣的長官張佐治到一個地方,看見有許多青蛙在道路旁鳴叫,而且一隻只都昂著頭,像有冤要說似的。張佐治覺得很奇怪,便下車步行,邊走邊察看,青蛙見他下了車,於是又蹦跳到他的面前為他引路。一直走到了一田邊,只看見三具屍體疊在一起。張佐治用手提起上面兩具屍體,發現最下面那具屍體還在顫動,於是喂給那人熱水喝。不一會兒那人醒了,便講起了經過:「我是名商人,在向集市路上遇見兩個人的肩上背著籮筐,筐中有青蛙,都在哀鳴著。於是我便買下了青蛙把它們全放生了。那兩個賣蛙的人說:『這里水很淺,即使你把青蛙放生了,也會被別人捉住。前面有一潭水很深,是個放生池。』我於是便跟那兩人前往放生池。可誰能料想,那兩個人揮動斧頭,於是,我就被他們傷害了。我的僕人在我後面不遠,他們身上都帶著很多銀子,一定是那害我的人把僕人們引誘到這里來,把他們殺死了,搶走了所有銀兩。」張佐治聽後立刻回縣里,逮捕那殺人的兩人。不久,便人贓俱獲。經過審訊,那兩人都交代了犯罪的事實,判他們死罪,並將他們搶奪的錢財歸還給商人。

3、義士趙良
【原文】
趙良者,燕人也。漂泊江湖,疾惡如仇。一日,途經謝庄,聞有哭聲,遂疾步入茅舍,見一少女蓬頭垢面,哀甚。義士詢之,乃知為某村二惡少所凌辱也,痛不欲生。義士怒不可遏(è,控制),徑自詣(yì)某村,索二惡少,責之曰:「汝等何故凌辱無辜少女?」一惡少虎視眈眈曰:「何預爾事?」義士瞋(chēn)目(瞪大眼睛)斥之:「汝非人也,但(只是)禽獸耳!」未及惡少出劍,義士之白刃已入其胸,立仆。一惡少伏地求恕,義士斬其耳以示眾,儆(jǐng)其不得為非作歹也。
【注釋】
1、垢:臟。2、詢:問。3、索:尋找。4、眈眈:瞪著眼。5、仆:跌倒。6、疾:痛恨。
7、燕人:河北一帶的人。8、凌辱:欺侮與侮辱。9、儆:警告。
【譯文】
趙良,是河北一帶的人。漂泊在江湖上,疾惡如仇。一天,路過謝庄,聽到哭聲,就快步進入茅草屋裡,看見一個女孩蓬頭垢面 ,看起來非常悲傷。趙良問她怎麼了,才得知她是被某村兩個惡少欺負侮辱,痛不欲生。趙良怒不可遏,徑直到了那個村莊,尋找到了兩個惡少,責問他們:「你們為什麼欺凌、侮辱沒有過錯的女孩?」一個惡少虎視眈眈地說:「關你什麼事?」趙良瞪大眼睛罵道:「你不是人,只是只禽獸。」還沒等惡少拔出劍來,趙良的白劍已經插進了他的心臟,立刻倒地了。另一個惡少跪地求饒。趙良割下惡少的耳朵以警戒眾人,並警告他不能再為非作歹了!

4、硯眼
【原文】
明有陸公廬峰者,於京城待用。嘗於市遇一佳硯,議價未定。既還邸,使門人往,以一金易歸。門人持硯歸,公訝其不類。門人堅證其是。公曰:「向觀硯有鴝鵒眼,今何無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遇石工,幸有餘銀,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蓋此硯佳於鴝鵒眼也。
【注釋】
1、待用:等待朝廷任用2、既:已經。3、邸(dǐ):官辦的旅店。4、金:銀子。
5、是:對的。6、向:以前。7、鴝鵒(qú yù):鳥名,俗稱「八哥」。8、值: 遇到。
9、嘗:曾經。10、一金:漢代以黃金一斤為一金。後來以銀為貨幣,銀一兩稱為一金。
【譯文】
明朝有一位叫陸廬峰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他曾經在集市上遇到一塊上好的硯台,價格有爭議沒有定。到了邸府後,讓僕人前往,用一兩銀把硯台買回來。僕人拿著硯台回來了,陸廬峰覺得它不像原來的硯台而感到驚訝。僕人堅持說就是這個硯台。陸廬峰說:「先前的硯台有個『八哥眼』,為什麼現在沒有了?」僕人回答說:「我嫌棄它有一點凸,路上遇見石工,幸虧有剩餘的銀兩,叫他打磨一下使它平整了。」陸廬峰大為惋惜。

5、孝丐
【原文】
丐不如其鄉里,明孝宗時,嘗行乞於吳。凡丐所得,多不食,每貯直之竹筒中。見者以為異,久之,詰其故,曰:「吾有母在,將以遺之。」有好事者欲窺其究,跡之行。行里許,至河旁,竹樹掩映,一蔽舟系柳陰下。舟雖蔽,頗潔,有老媼坐其中。丐坐地,出所貯飲食整理之,奉以登舟。俟母舉杯,乃起唱歌,為兒戲,以娛母。母食盡,然後他求。一日乞道上,無所得,憊甚。有沈孟淵者,哀而與之食,丐寧忍餓,終不先母食也。如是者數年,母死,丐不知所終。丐自言沈姓,年可三十。
【注釋】
1、詰:問。2、遺(wèi):留給;送給。3、跡:動詞,跟蹤。4、里許:一里左右。
5、蔽舟:破船。蔽,通「敝」,破舊。6、奉:通「捧」。7、哀:可憐;同情。
8、不知所終「不知道到什麼地方去了。9、可:大約。
【譯文】
一個乞丐的生活狀況不如他的同鄉人。明孝宗年間,這個乞丐曾經在吳地行乞。每次乞到的食物多數都不吃,常常把它儲存在一個竹筒中。看見的人都對這件事感到很奇怪,時間長了,就有人問乞丐這是為什麼,乞丐說:「我還有老母親在世,要留下來給她(吃)。」有好事的人想知道究竟,於是跟蹤乞丐,走了一里路左右,來到一條河邊,在一片柳陰下系著一條破船,小船雖然很破,但是很乾凈,有一個老婦人坐在裡面。乞丐坐在地上,拿出儲存的食物整理一下,然後端到船上。等母親吃的時候,他站起來唱歌,做小兒游戲的動作,來使母親高興。等母親吃完了才再去要飯。有一天乞丐在路上要飯,什麼也沒有要到,很疲憊。有一個叫沈孟淵的,很可憐他,就給他食物,但是乞丐寧可餓著,也不在母親之前吃。像這樣過了幾年,乞丐的母親去世了,乞丐就不知所終了。乞丐自己說姓沈,(當年)年齡大約三十歲。

6、縣令挽纖
【原文】
何易於,不詳何所人及何所以進。為益昌令。縣距州四十里,剌史崔朴常乘春與賓屬泛舟出益昌旁,索民挽纖,易於身引舟。朴驚問狀,易於曰:「方春,百姓耕且蠶,惟令不事,可任其勞。」朴愧,與賓客疾驅去。
【注釋】
1、何所:什麼地方。2、何所以進:通過什麼途徑做官。3、賓屬:賓客下屬。4、索:要求。
5、身:親自。6、引舟:拉船。7、方:正。8、事:做事。
【譯文】
何易於,不知是什麼地方人和通過什麼途徑做官的。他擔任益昌縣令。益昌縣離州有四十里遠,州刺史崔朴曾經在春天帶者賓客下屬乘船路過益昌附近,要求百姓挽纖拉船,何易於親自挽纖拉船。崔朴驚訝地問情況,何易於說:「現在正當是春天,百姓都在耕種養蠶,惟獨我沒事做,可以擔負那勞役。」崔朴慚愧,和賓客們急忙騎馬離開了。

7、唐臨為官
【原文】
唐臨為萬泉丞。縣有囚十數人,皆因未入賦而系。會暮春時雨,乃耕作佳期。唐臨白縣令:「囚人亦有妻兒,無稼穡何以活人,請出之。」令懼其逸,不許。唐臨曰:「明公若有所疑,吾自當其罪。」令因請假歸鄉。臨悉召囚令歸家耕作,並與之約:農事畢,皆歸系所。囚等感恩,至時畢集縣獄。臨由是知名。
【注釋】
1、會:適逢;正趕上。2、白:稟告。3、逸:逃跑。4、悉:都。5、丞:縣令的屬官。
6、稼穡:田間勞作。7、畢:結束。8、系:拘囚。9、為:做。10、皆:都。11、耕:耕作。
12、活:使……活下來。13、由是:從此。
【譯文】
唐臨當上萬泉縣令的從屬官員。縣里有十幾個囚犯,都是因為未交稅而被關押的。適逢暮春時節的雨季,正是耕種的好日子。唐臨稟報縣令:「囚犯也有妻子孩子,不能耕種與收獲怎麼養活他們,請把他們放出來。」縣令害怕他們逃跑,不肯。唐臨說:「大人如果有所顧忌,我一個人承擔全部責任。」於是縣令請假回家。唐臨把囚犯全部召集起來讓他們回家耕種,並且和他們約定:春種結束,都要回到監獄里去。囚犯們感激唐臨的恩情,到時候全部集中在縣的監獄里了。唐臨就從此出名了。

8、孫泰
【原文】
孫泰,山陽人也,少師皇甫穎,操守頗有古賢之風。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為托,曰:「其長損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詰之,泰曰:「其人有廢疾,非泰不可適。」
眾皆伏泰之義。嘗於都市遇鐵燈台,市之,而命洗刷,卻銀也。泰亟②往還之。
中和中,將家於義興,置一別墅,用緡錢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游吳興郡,約回日當詣所止。居兩月,泰回,停舟徒步,復以余資授之,俾其人他徙。於時睹一老嫗,長慟數聲。泰驚悸,召詰之,嫗曰:「老婦嘗事翁姑於此,子孫不肖,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憮然久之,因紿曰:「吾適得京書,已別除官,不可住此,所居且命爾子掌之。」言訖,解維而逝,不復返矣。
【注釋】
1、師:以……為師。向……學習。2、先是:在此以前。3、子:女兒。4、長(zhǎng):長女。5、女弟:妹妹。6、或:有人。7、適:女子嫁人。8、市:買。9、亟(jí):副詞,急切;迅速。10、家:動詞,安家。11、置:置辦;買。12、詣:往;到……去。13、所止:所住的地方。14、俾:使。15、翁姑:公婆。16、不肖:不成器;不成材。17、紿(dài):欺騙。18、適:剛剛。19、除官:授官。20、訖:完畢;結束。21、解維:解開船上的纜繩。22、逝:離開。
【譯文】
孫泰是山陽人,年輕時拜皇甫穎為師,志行品德很有古代賢人的風度。孫泰的妻子是他的表妹。起初是姨母年紀老了,把兩個女兒託付給孫泰,說:「長女一隻眼睛瞎了,你可以娶她的妹妹。」姨母去世了,孫泰娶了姨母的長女為妻。有人問他的緣故,孫泰說:「那人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給我就嫁不出去了。」眾人都佩服孫泰的正義。孫泰曾經在都市遇見一座鐵燈台,把它買了下來,叫人洗刷,原來是銀製品。孫泰趕忙前往歸還賣主。中和年間,孫泰將在義興安家,購置一座別墅,用兩百貫錢。已經交付了一半錢,孫泰就前往吳興郡游覽,約定回來後就到新買的別墅去。過了兩個月,孫泰回來,停船步行,又把其餘的款項交給房主,讓那人搬遷到別處。在這個時候,看到一個老婦人連聲痛哭。孫泰聽了心裡驚悸,叫她來問。老婦人說:「我曾經在這里侍奉過公婆,子孫不成材,使別墅被別人擁有,因此悲傷。」孫泰茫然自失了很久,就騙她說:「我剛好收到京師文書,已經另外授職,不能住在這里,所住的地方暫且由你的兒子掌管它。」說完,解開船繩就離去了,不再回來。

9、神童庄有恭
【原文】
粵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譽。家鄰鎮粵將軍署,時為放風箏之戲,適落於將軍署之內宅,庄直入索取。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進。將軍方與客對弈,見其神格非凡,遽詰之曰:「童子何來?」庄以實對。將軍曰:「汝曾讀書否?曾屬對否?」庄曰:「對,小事耳,何難之有!」將軍曰:「能對幾字?」庄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將軍以其言之大而誇也,因指廳事所張畫幅而命之對曰「舊畫一堂,龍不吟,虎不嘯,花不聞香鳥不叫,見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間一局棋,便可對矣。」應聲雲:「殘棋半局,車無輪,馬無鞍,炮無煙火卒無糧,喝聲將軍提防提防。」
【注釋】
1、粵中:今廣東番禺市。2、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書。3、神格:神態與氣質。
4、曾屬對否:曾經學過對對子嗎?5、廳事:指大堂。6、卒:軍中伙夫。
【譯文】
粵中部的庄有恭,幼年既有神童的名聲。(他的)家在鎮粵將軍署旁邊,有一次放風箏玩耍,(風箏)恰好落到將軍署的內院中,庄有恭直接進入要求歸還。所有衙役都認為他歲數小而忽略了他,沒有來得及阻擋他進入。將軍正好和客人下棋,看到他精神狀態與眾不同,急促喝問他說:「小孩從哪來的?」庄有恭實話回答。將軍說:「你讀書了沒有?曾經學過對對子嗎?」庄有恭回答說:「對子,小意思了,那有什麼難的!」 將軍問:「能對幾個字的對子?」庄有恭回答:「一個字能對,一百個字也能對。」將軍以為他在吹牛,於是就指著廳里張貼的畫讓他做對子,說:「舊畫一堂,龍不吟,虎不嘯,花不聞香鳥不叫,見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有恭說:「就是這里一盤棋,便可以對呀。」應聲對道:「殘棋半局,車無輪,馬無鞍,炮無煙火卒無糧,喝聲將軍提防提防。」

10、蛇銜草
【原文】
版本一:
昔有田父耕地,值見創蛇在焉。有一蛇,銜草著瘡上,經日創蛇走。田父取其草余葉以治瘡,皆驗。本不知草名,因以「蛇銜」為名。《抱朴子》雲,「蛇銜《指蛇銜草》能續己斷之指如故」,是也。
版本二:
昔有田夫耕地,值見傷蛇在焉。頃之,有一蛇銜草著傷口上,經日創蛇走。田夫取其餘葉治傷,皆驗。本不知草名,鄉人因以蛇銜名之。古人雲:蛇銜草能續已斷之指如故,非妄言也。
【注釋】
1、著(zhuó):放。2、《抱朴子》:晉人葛洪著。3、曩:從前。4、田夫:種田老人。
5、著:放。6、驗:驗證。7、妄:胡亂。
【譯文】
版本一:
從前有一位老農在耕地,看見一條受了傷的蛇躺在那裡。有一條蛇,銜來一棵草放在傷蛇的傷口上。經過一天的時間,傷蛇跑了。老農拾取那棵草其餘的葉子給人治瘡,全都靈驗。本來不知道這種草的名字,就用「蛇銜草」當草名了。《抱朴子》說:「蛇銜能把已經斷了的手指接起來,接得和原先一樣。」說的就是這回事。
版本二:
過去有一位老農耕地,恰好看見一條受了傷的蛇躺在那裡。過了一會兒,另有一條蛇,銜來一棵草放在傷蛇的傷口上。第二天,受傷的蛇跑了。老農拾取那棵草其餘的葉子給人治傷全都靈驗。本來不知道這種草的名字,鄉里人就用「蛇銜草」當草名了。古代人說:「蛇銜草能把已經斷了的手指接得和原先一樣。」並不是亂說的。

11、少年治縣
【原文】
子奇年十六,齊君使治阿。既而齊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齊君曰:「何以知之?」曰:「共載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決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熔庫兵以作耕器,出倉廩以賑貧窮,阿縣大治。魏聞童子治邑,庫無兵,倉無粟,乃起兵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戰,遂敗魏師。
【注釋】
1、阿:地名,即今山東阿縣。2、治:治理。3、反:通「返」,返回。
4、既而:後來,不久。5、遣:派。6、共載:同車。7、白首:老年人。
8、夫:句首語氣詞,用以引起下文的議論,無實義。9、決之:決斷政事。10、耕器:農具。
11、倉:倉庫。12、廩:倉庫中的糧食。13、賑:救災。14、私兵:私人武器。
15、倉廩:儲藏糧食的倉庫。
【譯文】
子奇十六歲的時候,齊國的國君派(他)去治理阿縣。不久,齊君反悔了,派人追趕。追趕的人回來說:「子奇一定能夠治理好阿縣的,同車的人都是老人。」齊君說:怎麼看得出?」追趕的人說:「憑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輕的人來作最終決定,一定能治理好阿縣啊!」子奇治理阿縣,把兵庫里的兵器鍛造成為耕田的農具,打開糧倉來救濟貧窮的人民,阿縣治理得井井有條。魏國的人聽說小孩子治理阿縣,兵庫里沒有武器,糧倉里沒有積糧,於是就起兵攻打(齊國)阿縣,阿縣的人父子兄弟相互鼓勵,以自己家的兵器打敗了魏國軍隊。

12、桑中生李
【原文】
南頓張助於田中種禾,見李核,欲持去,顧見空桑中有土,因植種,以余漿灌溉,後人見桑中反復生李,轉相告語。有病目痛者息陰下,言:「 李君令我目愈,謝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自愈。眾犬吠聲,因盲者得視,遠近翕赫,其下車騎常數千百,酒肉滂沱。間一歲余,張助遠出來還,見之驚雲:「此有何神,乃我所種耳。」因就斫之。
【注釋】
1、南頓:古縣名,在今河南項城市。2、顧:回頭。3、余漿:多餘的水。
4、李君:李先生。此指空桑里長出的李樹。5、豚:小豬 謝以一豚:用一隻小豬祭謝。
6、眾犬吠聲:一隻狗叫,其他的狗也跟著叫起來。形容眾人盲目附和。7、行:不久。
8、翕赫:此指轟動、驚動。翕:聚集。赫:盛貌。
9、滂沱:原來形容雨很大。這里指擺滿了酒肉。
10、空桑:枯空的桑樹,老桑樹有枯空的樹洞。
11、眾犬吠聲:本意為一隻狗叫,許多狗也會跟著叫起來,比喻眾人盲目符合。
12、就斫:跑去砍了。就,接近。斫,砍。
13、亦行自愈:自己也會逐漸痊癒。亦,也。愈,病好了,此指痊癒。
【譯文】
南頓有個叫張助的人,在田裡種莊稼時發現一顆李子的核,本想拿走,回頭看見空心的桑洞里有泥土,就把李核種在那裡,用剩下的水澆了一些。後來,有人看見桑樹中又長出李樹來,十分驚奇,就互相傳說開來。
正好有個眼睛患有小毛病的人,在李樹下休息,向李樹禱告說:「李樹您如果能讓我的眼睛變好,我就以小豬獻給您。」眼痛這種小病,自然就會好。這樣一來,眾人便你一聲我一聲地附和傳說為:「李神能使瞎子重見光明。」遠近涌動,樹下車馬成千上百,大家紛紛前來敬祭,酒肉很快就堆成了小山,綿綿不斷。
時隔一年,張助出遠門回來,見此情形不禁覺好笑,說:「這樹有什麼神靈呀?它不過是我隨便種下的。」於是順手砍掉了它。

13、若石之死
【原文】
若石居冥山之陰,有虎恆窺其藩。若石帥家人晝夜警,日出而殷鉦,日入而舉輝,築牆掘坎以守。卒歲虎不能有獲。一日,虎死,若石大喜,自以為虎死無毒已者。.於是弛其備,撤其備,牆壞而不葺。無何,有貙聞其牛羊豕之聲而入食焉。若石不知其為貙也,斥之不走,。貙人立而爪之斃。人曰:若石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其死也宜。
【注釋】
1、陰:(山的)北面。2、恆:常常。3、窺:窺視,偷看。4、藩:籬笆。5、帥:帶領。
6、警:警惕。7、卒:終,完畢。8、歲:年。9、毒:危害。10、弛:放鬆,放下。
11、弩(nǔ):裝有機關的弓。12、備:防備。13、修:修補。14、決:破裂。
15、葺(qì):修葺,修補。16、無何:不多久。17、貙(chū):一種兇猛的野獸,形似狸。
18、止:停。19、隈(wēi):牆角。20、豕(shǐ):豬。21、斥:呵斥。22、走:跑。
23、以:用。24、人立:像人一樣站立起來。25、但:只。26、宜:應該。
【譯文】
若石隱居在冥山的山北,有老虎經常蹲在他的籬笆外窺視。若石率領他的家人日夜警惕。日出的時候敲響金屬,日落的時候就點起篝火,夜晚就敲鈴鐺守夜。種荊棘灌木、在山谷築牆來防守。一年過去了,老虎沒有得到任何東西。 一天老虎死了,若石很開心,自以為老虎死了就沒有對自己形成威脅的動物了。於是放鬆了警惕,撤除了防備,牆壞了不補,籬笆破了不修理。忽然有一天,有一隻貙追捕麋鹿來到(這里),在他家的一角停了下來,聽到他的牛羊豬的聲音就進入並吃它們。若石不知道它是貙,拚命地叫它走,它不跑開,(又)用土塊打它,貙象人一樣站立起來用爪子抓死了他。大家說:「若石是只知道一樣不知道兩樣,應有此下場啊!」

14、秦西巴縱麑
【原文】
版本一:
孟孫獵而得麑,使秦西巴持歸烹之。麑母隨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縱而予之。孟孫歸,求麑安在。秦西巴對曰:「其母隨而啼,臣誠弗忍,竊縱而予之。」
孟孫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於君,今以為子傅,何也?」孟孫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況於人乎!」
版本二:
魯之貴人孟孫,獵得麑,使秦西巴持歸。其母隨而鳴,秦西巴見其哀,縱而與之。麑隨母而去。孟孫怒曰:「吾獵得麑,爾縱之,何也?」秦西巴曰:「但不忍耳。」孟孫逐秦西巴。居一年,召以太子傅。左右曰:「夫秦西巴有罪於君,今以為太子傅,何也?」孟孫曰:「夫秦西巴以一麑而不忍,又安能虧吾子乎?」
【注釋】
1、縱麑(ní):放走小鹿。麑,小鹿。2、竊:私下,謙辭。3、傅:任輔導責任的官或負責教導的人。在文中指老師。4、使:派,命令,讓。5、獵:打獵。6、烹:燒,煮。7、啼:啼叫。8、忍:忍心。9、居:過了。10、安:哪裡。11、誠:的確。
【譯文】
版本一:
魯國孟孫氏打獵得到一隻幼鹿,派秦西巴帶回去烹了它。母鹿跟著秦西巴叫喚。秦西巴不忍心,放開小鹿還給了母鹿。孟孫氏回來後,問鹿在哪裡。秦西巴回答說:「小鹿的媽媽跟在後面哀啼,我實在不忍心,私自放了它,把它還給了母鹿。」孟孫氏很生氣,把秦西巴趕走了。過了一年,又把他召回來,讓他擔任兒子的老師。左右的人說:「秦西巴對您有罪,現在卻讓他擔任您兒子的老師,這是為什麼?」孟孫氏說:「他對一隻小鹿都不忍心傷害,又何況對人呢?」
版本二:
魯國貴人孟孫君打獵打到了一隻小鹿,便讓秦西巴先帶回去,准備殺了吃掉。結果秦西巴走在回去的路上,一隻母鹿一直跟隨著他,並且啼叫。秦西巴不忍心,於是把小鹿放了,還給了它的母親。小鹿跟隨著母親離開了。 孟孫君很生氣地說:「我打獵獲得的小鹿,你放了它,為什麼?」秦西巴說:「路上母鹿一直跟在後面啼叫,我實在不忍心,就私自把小鹿放了,讓它跟母鹿走了。」過了一年,孟孫君又把他召回來擔任太子的老師。左右的人說:「秦西巴對您有罪,現在卻讓他擔任您兒子的老師,這是為什麼?」孟孫氏說:「他對一隻小鹿都不忍心傷害,又何況對我的兒子呢?」

15、樵夫毀山神
【原文】
康熙十五年,餘姚有客山行,夜宿山神寺。夜半,有虎跪拜,作人言,乞食,神以鄧樵夫許之。明晨,客伺於神祠外,果見一樵夫過之,逆謂曰:「子鄧姓乎?曰:「然。」因告以夜所聞見,戒勿往。鄧曰:「吾有母,仰食於樵。一日不樵,母且飢。死生命也,吾何畏哉?」遂去不顧,客隨而覘之。樵甫采樵,虎突出從竹間。樵手搏數合,持虎尾盤旋久之。虎不勝憤,乃震哮一躍,負痛遁去,樵逐而殺之。客逆勞之。樵曰:「感君高義,盍導我至廟中。」既至,大詬死虎斥神曰:「今竟如何?」遂碎其土偶。
【注釋】
1、康熙:清聖祖玄燁的年號。2、餘姚:古地名,在今浙江餘姚縣。3、伺:等候;祠:廟
4、逆:迎(上去)。5、謂:說。6、戒:告誡。7、且:將。8、覘(chān):悄悄地看。
9、甫:剛。10、合:回合。11、遁:逃走。12、逐:追上去。13、勞:安慰。
14、高義:深厚的情義。15、盍:何不。16、既:已經;詬:辱罵。17、竟:最終。
18、然:是的。19、因:於是。

⑤ 短篇文言文並翻譯

【原文】
齊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處士②請為王吹竽。宣王悅之,廩③食以數百人。宣王死,閔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注釋】
①竽:一種樂器的名稱,很象現在的笙。
②處士:沒有官職的普通知識分子。
③廩:糧食倉庫。

【譯文】
齊宣王讓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處士請求為齊宣王吹竽,宣王很高興。官倉供養的樂手有好幾百人。齊宣王死後,他的兒子王繼位。王也喜歡聽吹竽,但他喜歡讓他們一個一個地吹,南郭處士只好逃走了。

【作者簡介】
韓非(約前280-前233),是韓國的貴族,「喜刑名法術之學」,後世稱他為韓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當時韓國很弱,常受鄰國的欺凌,他多次向韓王提出富強的計策,但未被韓王採納。韓非寫了《孤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這些作品後來集為《韓非子》一書。秦王嬴政讀了韓非的文章,極為贊賞。公元前234年,韓非作為韓國的使臣來到秦國,上書秦王,勸其先伐趙而緩伐韓。李斯妒忌韓非的才能,與姚賈一道進讒加以陷害,韓非被迫服毒自殺。

韓非注意研究歷史,認為歷史是不斷發展進步的。他認為如果當今之世還贊美「堯、舜、湯、武之道」「必為新聖笑矣」。因此他主張「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韓非子

⑥ 20篇短的文言文加翻譯,越短越好

1、烏賊求全
[原文]
海之魚, 有烏賊其名者, 響1水而水烏.戲於岸間, 懼物之窺己也, 則響水以自蔽.海鳥視之而疑, 知其魚而攫之.嗚呼! 徒知自蔽以求全, 不知滅跡以杜疑, 為窺者之所窺.哀哉!
[翻譯]
海中有一種魚,名叫烏賊,它能吐出墨汁使海水變黑。有一次,它爬上岸邊遊玩,它怕別的動物看到它,就吐出墨汁把自己隱蔽起來。海鳥看到了烏黑的海水而起疑,知道一定是烏賊在裡面,就毫不猶豫地往水裡把烏賊抓了出來。唉!烏賊只知道要吐出墨汁來隱蔽自己,以求安全,卻不知道要消滅痕跡,來杜絕海鳥的懷疑,結果,反而暴露了自己,被海鳥察覺目標抓去,真是可憐啊!
[注釋]
1.響(XU,第三聲調):吐出唾液。
2.杜疑:杜絕懷疑。
[道理]
考慮問題切忌片面性,做任何事情都要考慮事物的兩重性,才能馬到成功。

2、哀溺
[原文]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絕湘水。中濟,船破,皆游。其一氓盡力而不能尋常。其侶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後為?」曰:「吾腰千錢,重,是以後。」曰:「何不去之?」不應,搖其首。有頃益怠。已濟者立岸上呼且號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貨為?」又搖其首。遂溺死。
[譯文]
水州的百姓都善於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漲,有五、六個人乘著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時,船破了,都游起水來。其中一個人盡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遠。他的同伴們說:「你最會游泳,現在為什麼落在後面?」他說:「我腰上纏著一千文錢,很重,所以落後了。」同伴們說:「為什麼不丟掉它呢?」他不回答,搖搖他的頭。一會兒,他更加疲睏了。已經游過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極點,蒙味到了極點,自己快淹死了,還要錢財干什麼呢?」他又搖搖他的頭。於是淹死了。

3、臨江之麋
【原文】
臨江地名之人,畋得麋麑畋。麑,幼鹿,畜之,畜之。入門,群犬垂涎,揚尾皆來,其人怒怛之怛,恐嚇。自是日抱就犬,習示之,稍使與之戲。積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為犬良我友良:真,抵觸偃仆益狎偃,仰倒。犬畏主人,與之俯仰甚善。然時啖其舌啖。三年,麋出門,見外犬在道甚眾,走欲與為戲。外犬見而喜且怒,共殺食之,狼藉道上。麋致死不悟。
注釋:
畋:讀音tián
麑:讀音ní
怛:讀音dá
偃:讀音yǎn
啖:讀音dàn,吃,這里作舔解。
【譯文】
臨江(地名)的一個人,獵得一隻麋鹿的幼崽,養了起來。回家進門時,(家裡的)那些狗(見了)直流口水,搖著尾巴都拋過來,那人呵斥嚇唬它們。從這天開始就抱鹿崽子到狗的中間去,常常給那些狗看到它,慢慢讓狗和它嬉戲。過了很久,狗都如那人所願(不企圖吃那鹿崽子了)。鹿崽子稍微大些了,忘了自己是鹿了,以為狗真的是自己的朋友,(跟狗)頂頭摔撲更加親密了,狗害怕主人,和它滾打的很友好。但還是經常舔舌頭(想吃啊!)。三年後,(一天)麋鹿出門,看見很多別人家的狗在道路上,跑去想和它們嬉戲。別人家的狗見了很開心並發了威,一起把它殺了吃掉了,道路上一片狼藉。麋鹿到死都沒明白其中道理。
寓意:
凡是害人的東西,即使一時可以找到"保護傘",但這種庇護是不可能長久的,最終還是沒有好下場。

4、小兒不畏虎
【原文】
忠、萬、雲、安(地名,都是在四川一帶長江沿岸。)多虎。有婦人晝日置二小兒沙上而浣衣於水者。虎自山上馳來,婦人倉皇沉水避之,二小兒戲沙上自若。虎熟視之,至以首抵(同抵。)觸,庶幾(也許可以。)其一懼,而兒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懼之人威無所施歟?
【翻譯】
忠、萬、雲、安這些地方有很多老虎。有個婦人白天將兩個小孩留在沙灘上自己到水裡去洗衣服。老虎從山上跑來,那婦人慌忙潛入水裡躲避老虎,兩個小孩(仍然)在沙灘上自在嬉戲。老虎盯著他們看了很久,甚至用頭觸碰他們呢,期許他們會有些害怕,但是小孩無知,竟然不覺得有什麼奇怪的,老虎最後也就離開了。估計老虎吃人必是先向人顯示其威風,但是對於不怕它的人威風無處施加(而放棄的)嗎?

5、更①渡一遭
【原文】
昔有人得一鱉,欲烹而食之,不忍當殺生之名,乃熾火使釜②水百沸,橫筱③為橋,與鱉約曰:「能渡此則活汝。」鱉知主人以計取之,勉力爬沙,僅能一渡。主人曰:「汝能渡橋,甚善,更為我渡一遭,我欲觀之。」
[注釋]
①更:再,重來。②釜:古代的一種鍋。③筱(xiǎo):細竹子。
【譯文】
過去有人捉到一隻甲魚,想把它煮來吃,又不肯負擔殺生的惡名。於是燒旺火使鍋里的水沸騰,在鍋上橫架上一根細竹子作為橋,然後跟甲魚約定說:「(你)能渡過這橋,我就放你一條生路。」甲魚知道主人是在使用詭計騙殺自己,就盡力小心地(像螃蟹爬沙一樣)爬行,僅僅能夠渡過(竹橋)一次。 主人說:「你能渡過這橋,真是太好了!再給為渡一次橋, 我想(再)仔細看看。」

6、中山竊糟
【原文】
者魯人不能為酒,惟中山之人善釀千日之酒。魯人求其方弗得。有仕於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魯酒漬之,謂人曰『中山之酒也。』魯人飲之,皆以為中山之酒也。
一日,酒家之主者來,聞有酒,索而飲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誇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竊其糟也。」
【譯文】
以前,魯國人不會制酒,只有中山國的人擅於制千日之酒。魯國人向他們請教方法,但無法獲得。有個魯國人到中山國當官,住宿在酒店,偷取店家的酒糟,回到魯國,用魯國的酒浸泡,然後對人說:「這是中山國的酒。」魯國人喝了,也認為是中山國的酒。一日,那酒店的主人來訪,聽說有本國的酒,要來喝看看,才一入口就忍不住吐了出來,笑道:『這是用我家的酒糟泡出來的漕汁啊!』現在您是可以用所學的佛理向我炫耀;但我想真佛會笑您不過是學到一些糟粕罷了。

7、乞貓
【原文】
趙人患鼠,乞貓於中山。中山人予之貓,善捕鼠及雞。月余,鼠盡而雞亦盡。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雞。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毀傷吾器用,吾將飢寒焉,不病於無雞乎?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飢寒猶遠,若之何而去夫貓也?(劉基《郁離子•捕鼠》)
(註:盍,何不。垣墉,牆壁。病,害處。)
[譯文]
有一個趙國人家裡發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貓。中山人給了他貓。這貓既善於捉老鼠,也善於捉雞。過了一個多月,老鼠少了,雞也沒有了。他的兒子很擔心,對他父親說:為什麼不把貓趕走呢?quot;他父親說: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沒有雞。有了老鼠,就會吃我的糧食,毀我的衣服,穿我的牆壁,啃我的用具,我就會飢寒交迫,害處不是比沒有雞更大嗎?沒有雞,只不過不吃雞罷了,離開飢寒交迫還很遠,為什麼要把那貓趕走呢?

8、南歧之見 明•劉元卿
【原文】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飲之者輒病癭,故其地之民無一人無癭者。及見外方人至,則群小婦人聚觀而笑之曰:「異哉人之頸也焦而不吾類!」外方人曰:「爾壘然凸出於頸者,癭病之也,不求善葯去爾病,反以吾頸為焦耶?」笑者曰:「吾鄉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終莫知其為丑。
【譯文】
南歧處在秦蜀的山谷之中,它的水味兒甘甜,但性質很差,喝這種水的人都生粗脖子病,那裡的後代沒有一個不是粗脖子。他們見到外地人來了,男女老少涌去圍觀,還大聲嘲笑他:「真怪呀,這人的脖子怎麼這樣乾枯細瘦?一點也不像我們!」外地人說:「你們那凸在脖子上的東西是一種癭病。你們不找好葯來治病,怎麼反而認為我脖子干細呢?」南歧人聽了大笑道:「我們這地方全是這樣,哪裡用得著去醫治呢?」他們始終不知道自己的脖子是醜陋的。

9、盲子失墜
【原文】
有盲子道涸溪,橋上失墜,兩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墜深淵。過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實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號。久之力憊,失手墜地,乃自哂曰:「嘻!蚤知即實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執一隅以自矜嚴者,視此省哉!
【譯文】
有盲人過乾涸的溪流,(在)橋上失足墜落,兩手攀住橋欄桿,戰戰兢兢抓緊,自認為(一旦)失手必定墮入深淵的。經過的人告訴他說:「不要怕,盡管放手下來,是實地。」盲人不信,抓著欄桿不聽地哭號,(時間)久了,失手掉到地上。便自嘲道:「呵!早知道是實地,何必(這么)久苦自己呢?」
大道(真理)很平實,在黑暗中守著迷茫,執著地呆在角落獨自守舊的人,看看這(故事該)省悟啊!
道理:
●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不要固執己見,作繭自縛,要善於聽取別人正確意見,勇於探索創新。社會總是不斷向前發展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人們的意識形態應順應時勢,看清路子,放大膽子,走自己的路。
從上不難看出「省」就是醒悟的意思。「苦」就是辛苦的意思。

10、一錢莫救 ——明•馮夢龍《廣笑府》
【原文】
一人性極鄙嗇,道遇溪水新漲,吝出渡錢,乃拚命涉水。至中流,水急沖倒,漂流半里許。其子在岸旁覓舟救之。舟子索錢,一錢方往。子只出五分,斷價良久不定,其父垂死之際,回頭顧其子大呼曰:「我兒我兒,五分便救,一錢莫救!」
【譯文】
有個人性極吝嗇,有一次他在路途中,遇到河水新漲,雖可坐船渡河,但他怕出船錢,便拚命涉水過河,剛走到河當中,便被水沖倒,漂流了半里多。他的兒子在岸上,要找船救他。船家開船價,說給一錢才能前去,兒子給他講價,說只給五分。這樣討價還價拖延了很久也沒定下來。他的父親這時快不行了,在垂死之際,還回過頭來向他兒子大聲呼喊:
「我兒我兒,五分便救,一錢莫救!」

11、取金
【原文】
一官出朱票,取赤金二錠,鋪戶送訖,當堂領價。官問: 「價值幾何?」鋪家曰:「平價該若干,今系老爺取用,只領半價可也。」官顧左右曰:「這等,發一錠還他。」發金後,鋪戶仍候領價。官曰:「價已發過了。」鋪家曰:「並未曾發。」官怒曰:「刁奴才,你說只領半價,故發一錠還你,抵了一半價錢。本縣不曾虧了你,如何胡纏?快攆出去!」
【譯文】
一個當官的拿出銀票,讓錢庄換兩錠金子,錢庄的人給送來了,當場收費(利息、服務費之類的)。當官的問: 「給給你多少錢?」錢庄的人說:「標准費用應是若干,如今是老爺您用,我們只守一半的費用。」當官的對身邊人說:「這樣的話,拿一錠金子讓他再替我存起來。」 存完後,錢庄的人仍然等著收費。當官的說:「費用已經給你了。」錢庄的人說:「沒有給呀。」當官的大怒說:「刁奴才,你說只收一半費用,所以拿一錠金子還給你,抵了一半的費用。我沒有虧了你,還敢胡纏?快攆出去!」

12、呂蒙正不受鏡
【原文】
呂文穆公蒙正以寬厚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鏡,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獻以求知。其弟伺間從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過碟於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復敢言。聞者嘆服,以為賢於李衛公遠矣。蓋寡好而不為物累者,昔賢之所難也。
【譯文】
呂蒙正以寬厚為宰相,宋太宗趙光義特別知遇關照。朝中的官吏,家裡藏有古鏡,他說能照二百里,想通過呂蒙正的弟弟把古鏡送給他以博取好感。他弟弟找個機會裝作閑談提到這件事。呂蒙正笑道:「我的面子不過碟子那麼大,怎麼用得著照二百里地的鏡子叫呢?」他弟弟聽後也就不再說什麼了。聽說這件事的人都嘆服,拿他比作唐朝宰相李德裕(李德裕曾罷冗官二千餘員,以為人嚴峻拒絕請托著稱)。像呂蒙正這樣沒有特別嗜好而又不為物慾所累的人,古代賢者也不易做到。
13、文徵明習字(《書林紀事》)
【原文】
文徵明臨寫《千字文》,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平生於書,未嘗苟且,或答人簡札,少不當意,必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譯文】
文徵明監貼寫《文字文》,每天以寫十本作為標准,書法就迅速進步起來。他平生對於寫字,從來也不馬虎草率。有時給人回信,稍微有一點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寫過它,不怕麻煩。因此他的書法越到老年,越發精緻美好。

14、薛譚學謳
【原文】
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行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射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譯文】
薛譚向秦青學習唱歌,還沒有學完秦青的技藝,就以為學盡了,於是就告辭回家。秦青沒有勸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給他餞行,秦青打著拍節,高唱悲歌。歌聲振動了林木,那音響止住了行雲。薛譚於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來繼續學習。從此以後,他一輩子也不敢再說要回家。
15、司馬光好學(《三朝名臣言行錄》)
【原文】
司馬溫公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眾兄弟既成誦,游息矣;獨下帷絕編,迨能倍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溫公嘗言:「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譯文】
司馬光幼年時,擔心自己記誦詩書以備應答的能力不如別人。大家在一起學習討論,別的兄弟已經會背誦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馬光卻)獨自苦讀,像董仲舒和孔子讀書時那樣專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夠熟練地背誦為止,(由於)讀書時下的力氣多,收獲就長遠,他所精讀和背誦過的書,就能終身不忘。司馬光曾經說:「讀書不能不背誦,在騎馬走路的時候,在半夜睡不著覺的時候,吟詠讀過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獲就多了!」

16、歐陽修苦讀(《歐陽公事跡》)
【原文】
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譯文】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17、王冕僧寺夜讀(《宋學士文集》)
【原文】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痴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琅琅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知。
【譯文】
王冕是諸暨縣人。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學堂,去聽學生念書。聽完以後,總是默默地記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王冕的父親大怒,打了王冕一頓。過後,他仍是這樣。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想讀書這樣入迷,何不由著他呢?」王冕由是離開家,寄住在寺廟里。一到夜裡,他就暗暗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裡拿著書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書聲琅琅一直讀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個個面目猙獰凶惡,令人害怕。王冕雖是小孩,卻神色安然,好像沒有看見似的。

18、張無垢勤學(《鶴林玉露》)
【原文】
張無垢謫橫浦,寓城西寶界寺。其寢室有短窗,每日昧爽執書立窗下,就明而讀。如是者十四年。洎北歸,窗下石上,雙趺之跡隱然,至今猶存。
【譯文】
張九成被貶官到橫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間一扇短窗,每天天將亮時,他總是拿著書本站在窗下,就著微弱的晨光讀書。這樣一直堅持了十四年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頭上,雙腳踏出的痕跡還隱約可見。
19、程門立雪(《宋史》)
【原文】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譯文】
楊時到洛陽求見程頤。楊時大概當時有四十歲了。一天拜見程頤的時候,程頤偶爾坐著打瞌睡。楊時與游酢站在門外等著沒有離開。等到程頤醒後,門外積雪已經一尺多厚了。

20、鑿壁借光(《西京雜記》)
【原文】
匡衡勤學而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發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譯文】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又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遍。」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請採納+贊同】

⑦ 文言文短篇10字

1.原文: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譯文:
晉國的大夫范氏滅亡的時候,有個老百姓得到一隻鍾,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鍾太大,沒法背.於是就用錘去把它打碎,這樣鍾又轟轟地響起來,那個老百姓怕別人聽到響聲來搶這只鍾,趕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來,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就聽不見了.
2.原文:齊宣王使人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同『悅』]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閔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譯文:齊宣王讓人吹竽,必須三百人.南郭處士被請來為齊宣王吹竽,齊宣王很高興,給這三百人獎賞.後來宣王死了,齊閔王當上皇帝,他喜歡一個一個聽,南郭處士逃跑了.
3.原文: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譯文: 一片蘆葦白蒼蒼,
清晨白露結成霜,
我那心愛的人兒哪!
就在河水的那一旁.
4.原文: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無異,華捉而擲去之.
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著,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譯文:管寧和華歆一起在園子里鋤菜.地上有一塊金子,管寧看見,照舊揮鋤除草,看它跟瓦片、石頭沒有什麼不同;華歆看見,把金子拾起來,丟下鋤頭離開了.
他們有曾同坐在一塊席子上讀書,正好有官員乘著大車、戴著官帽經過門前.管寧(無動於衷),依舊讀書;華歆卻把書扔下,出去觀看.管寧把所做坐的席子割作兩半,跟華歆分開坐.他說:「你不是我的朋友.」
5.原文:誇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譯文:誇父追趕太陽,追至太陽身邊,因炎熱而口渴,喝乾了江河仍嫌不足,於是,欲飲沼澤之水,未等喝到,不幸渴死.手杖棄於路邊,競長成一片桃林.
6.原文:鍾毓、鍾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鍾繇曰:「可令二子來.」於是敕見.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戰戰惶惶,汗出如漿.」復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戰戰慄慄,汗不敢出.」
譯文:鍾毓、鍾會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就擁有了美好的名聲.(在他們)十三歲那年,魏文帝聽說了他們的名聲,就對他們的父親鍾繇說:"你可以叫你的兩個兒子來見我."於是(鍾繇帶著他們的兩個兒子進宮面見魏文帝).(面見皇帝時)鍾毓(緊張得)臉上流汗,魏文帝(親熱地)問他:"你的臉上怎麼會流汗呢?"鍾毓回答說:"(我)敬畏害怕,汗水像酒水一樣湧出來." 魏文帝再問鍾會說;"(那)你為什麼不流汗呢?" 鍾會回答說:"我害怕得發抖,連汗也不敢出."
7.原文: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譯文:王子猷居住在山陰,一次夜下大雪,他從睡眠中醒來,打開窗戶,命僕人斟上酒.四處望去,一片潔白銀亮,於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誦著左思的《招隱詩》.忽然間想到了戴逵,當時戴逵遠在曹娥江上游的剡縣,即刻連夜乘小船前往.經過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門前卻又轉身返回.有人問他為何這樣,王子猷說:「我本來是乘著興致前往,興致已盡,自然返回,為何一定要見戴逵呢?」
8.原文:李元禮嘗嘆荀淑、鍾皓曰:「荀君清識難尚,鍾君至德可師.」
譯文:李元禮曾經贊嘆荀淑和鍾皓的品德說:「荀淑的見識高超,不能復加,鍾皓的道德高尚可以作為老師.」

9.原文:陳太丘詣荀朗陵,貧儉無僕役,乃使元方將車,季方持杖後從,長文尚小,
載著車中.既至,荀使叔慈應門,慈明行酒,餘六龍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
於時太史奏:「真人東行.」
譯文:陳太丘去拜訪荀朗陵,因為家窮又儉朴,沒有僕人雜役,就讓兒子陳元方駕車,陳季方拄著棍子在後面跟著.孫子陳長文還小,就抱在車里.等到了荀朗陵家,荀朗陵的兒子荀叔慈來開門,荀慈明在席間勸酒,他家其他六個兒子陪著吃飯.而荀朗陵的孫子荀文若也還小,就坐在爺爺腿上.這事傳到朝廷,太史向上報告說:「有德的星星都向東方聚集了."
10.原文: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慾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後賊追之,王欲舍所攜之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譯文:華歆和王朗一同躲避災難,有一個人想和他們同乘一條船,華歆就為難他,(不讓他上船),王朗(對華歆)說:"船還有位置,為什麼不給他上呢?"後面的敵人(向那人)追了過來.(這時)王朗就想拋下帶著的那個人.華歆說:"我之所以懷疑正是因為這樣啊.既然已經答應他讓他上船,怎麼可以現在拋下他呢?"因此,就當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那樣.世人就以這件事來平定華歆、王朗的(品質)好壞.
11.【原文】 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
譯文:【翻譯】 魏武帝曹操要接見匈奴的使者,他自己認為相貌不好看,不能用威儀震服匈奴,就讓崔季珪代替他接見,他自己握刀站在坐榻旁邊做侍從.已經接見完了,就派間諜,去問匈奴使者:「魏王這人怎麼樣?」匈奴使者評價說:「魏王高雅的氣質,不同尋常;但是坐榻邊上拿刀的那個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聽後,就派人追去,殺掉了這個使者.
12.原文:晉文王功德盛大,坐席嚴敬,擬於王者.唯阮籍在坐,箕踞嘯歌,酣放自若.
譯文:晉文王功勞很大,恩德深厚,座上客人在他面前都很嚴肅莊重,把他比擬為王.只有阮籍在座上,伸開兩腿坐著,嘯詠歌唱.痛飲放縱,不改常態.
13.原文:嵇康與呂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駕.安後來,值康不在,喜出戶延之,不入,題門上作「鳳」字而去.喜不覺,猶以為欣.故作鳳字,凡鳥也.
譯文:嵇康和呂安很友好,每一想念對方,即使相隔千里,也立刻動身前去相會.後來有一次,呂安到來,正碰上嵇康不在家,嵇喜出門來邀請他進去,呂安不肯,只在門上題了個「鳳」字就走了.嵇喜沒有醒悟過來,還因此感到高興.所以寫個鳳字,是因為它分開來就成了凡鳥.
14.原文:謝萬在兄前,欲起索便器.於時阮思曠在坐,曰:「新出門戶,篤而無禮.」
譯文:謝萬在兄長面前,想起身找便壺.當時阮思曠在座,說:「新興的門第,甚是無禮.」
15.原文:王子猷作桓車騎參軍.桓謂王曰:「卿在府久,比當相料理.」 初不答,直高視,以手版拄頰雲:「西山朝來致有爽氣.」
譯文:王子猷任車騎將軍桓沖的參軍.桓沖對他說:「你到府中已經很久了,近日內應該處理政務了.」王子猷並沒有回答,只是看著遠處,用手板支著腮幫子說:「西山早晨很有一股清爽的空氣呀.」
16. 原文:謝中郎是王藍田女婿,嘗著白綸中,肩輿徑至揚州聽事見王,直言曰:「人言君侯痴,君侯信自痴.」藍田曰:「非無此論,但晚令耳.」
譯文:從事中郎謝萬是藍田侯王述的女婿,他曾經戴著白頭巾,坐著轎子徑直到揚州府大廳上見王述,直言不諱地說:「人家說大人傻,大人確實是傻.」王述說:「不是沒有這種議論,只是因為成名較遲罷了.」
17.原文:高坐道人於丞相坐,恆偃卧其側.見卞令,肅然改容,雲:「彼是禮法人.」
譯文:高坐和尚在丞相王導家做客,常常是仰卧在王導身旁.見到尚書令卞壼,就神態恭敬端莊,說道:「他是講究禮法的人.」
18.原文:王黃門兄弟三人俱詣謝公,子猷、子重多說俗事,子敬寒溫而已①.既出,坐客問謝公:「向三賢孰愈?」謝公曰:「小者最勝.」客曰:」②何以知之?」謝公曰:「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 .推此知之.」
譯文:黃門侍郎王子猷兄弟三人一同去拜訪謝安,子猷和子重大多說些日常事情,子敬不過寒暄幾句罷了.三人走了以後,在座的客人問謝安:「剛才那三位賢士誰較好?」謝安說:「小的最好.」客人問道:「怎麼知道呢?」謝安說:「善良的人話少,急躁的人話多.是從這兩句話推斷出來的.」
19.原文:李白少讀書,未成,棄去.道逢老嫗磨杵,白問其故.曰:『欲作針.』白感其言,遂卒業.
譯文:李白年少時讀書,不能成就,於是放棄離開.在路上遇到一個老婆婆在磨杵,就上前問為什麼.老婆婆說:「要磨成針.」李白從中醒悟,於是完成學業.
20.原文: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 吾盾之堅 , 物莫能陷也 .」又譽其矛曰:「 吾矛之利 , 於物無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 , 陷子之盾 , 何如 ?」 其人弗能應也 .
譯文: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誇贊自己的盾說:「我的盾十分堅固,任何東西都不能穿透它.」又炫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十分鋒利,什麼東西都能穿透.」有人問:「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麼樣呢?」那個人回答不出來了.
雖然有些長有些短,但要找完全符合要求很難,希望能幫你啦!

⑧ 短篇文言文翻譯帶注釋十篇 速度!!!!!!!!

1《共工怒觸不周山》
原文: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 滿西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譯文:從前,共工與顓頊爭為帝王(共工:傳說中的部落首領。顓頊:傳說中的五帝之一,黃帝軒轅氏的孫子),(共工)發怒撞不周之山(觸:碰,撞。不周山:傳說中的一座大山),支撐天的柱子折了(按,古人認為天圓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撐,地的四角有大繩拴掛),系掛地的繩子斷了。天向西北方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動(焉:代詞兼語氣詞,與「於是」或「於此」相當);大地的東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東南角流去(潦:積水。水潦,這里泛指大地上的江河。塵埃:塵土,這里指泥沙。歸:歸向,這里指流向)。

2《誇父逐日》
原文:誇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譯文:誇父追趕太陽,追至太陽身邊,因炎熱而口渴,喝乾了江河仍嫌不足,於是,欲飲沼澤之水,未等喝到,不幸渴死。手杖棄於路邊,競長成一片桃林。

3《精衛填海》
原文:發鳩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
譯文: 太陽神炎帝有一個小女兒,名叫女娃,是他最鍾愛的女兒。炎帝不僅管太陽,還管五穀和葯材。他事情很多,每天一大早就要去東海,指揮太陽升起,直到太陽西沉才回家。

16 按圖索驥
《漢書•梅福傳》
[原文]
伯樂《相馬經》有「隆顙蛈日①,蹄如累麴」之語②。其子執《馬經》以求馬,出見大蟾蜍③,謂其父曰:「得一馬,略與相同,但蹄不如累麴爾!」伯樂知其子之愚,但轉怒為笑曰:「此馬好跳,不堪御也④。」
[譯文]
伯樂《相馬經》中有「高高的額頭,眼睛鼓起,馬蹄像疊起來的酒葯餅子」之類的話。他的兒子,拿著父親寫的《相馬經》,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發現有一隻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徵,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不像疊起來的酒葯餅子。」父親知道兒子愚笨,不生氣反而笑道:「這馬喜歡跳,不好駕馭。」

5.掩耳盜鈴
出處: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自知》

【原文】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鍾者②。欲負而走③,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④,鍾況然有音⑤。恐人聞之而奪已也,遽掩其耳⑥。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譯文】智伯消滅范氏的時候,有個人趁機偷了一口鍾,准備背著它逃跑。但是,這口鍾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錘子砸碎以後再背。
誰知,剛砸了一下,那口鍾就"咣"地發出了很大的響聲。他生怕別人聽到鍾聲,來把鍾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兩只耳朵緊緊捂住。
害怕別人聽到鍾的聲音,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為別人也聽不到了,這就太胡塗了。

6.請君入瓮

出處:唐•張鷟《朝野僉載•周興》

【原 文】
或告文昌右丞周興與丘神績通謀,太後命來俊臣鞠之。
俊臣與興方推事對食,謂興曰:「囚多不承,當為何法?」興曰:「此甚易耳!取大瓮,與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圍如興法,來起謂興曰:「有內狀推兄,請兄入此瓮。」興惶恐叩頭伏罪。

【譯 文】
唐朝女皇武則天,為了鎮壓反對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兩個最為狠毒,一個叫周興,一個叫 來俊臣。他們利用誣陷、控告和慘無人道的刑法,殺害了許多 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則 天手裡,內容竟是告發周興與人聯絡謀反。武則天大怒,責令 來俊臣嚴查此事。來俊臣,心裡直犯嘀咕,他想,周興是個狡 猾奸詐之徒,僅憑一封告密信,是無法讓他說實話的;可萬一 查不出結果,太後怪罪下來,我來俊臣也擔待不起呀。這可怎 么辦呢?苦苦思索半天,終於想出一條妙計。他准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把周興請到自己家裡。兩個人你 勸我喝,邊喝邊聊。酒過三巡,來俊臣嘆口氣說:「兄弟我平日辦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認罪,不知老 兄有何辦法?」周興得意地說:「這還不好辦!」說著端起酒杯抿了一口。來俊臣立刻裝出很懇切的樣子 說:「哦,請快快指教。」周興陰笑著說:「你找一個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瓮里,你 想想,還有什麼犯人不招供呢?」來俊臣連連點頭稱是,隨即命人抬來一口大瓮,按周興說的那樣,在四 周點上炭火,然後回頭對周興說:「宮里有人密告你謀反,上邊命我嚴查。對不起,現在就請老兄自己鑽 進瓮里吧。」周興一聽,手裡的酒杯啪噠掉在地上,跟著又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說:「我有罪, 我有罪,我招供。」

7.高山流水

出處 戰國•鄭•列禦寇《列子•湯問》

原文: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翻譯:音樂才子俞伯牙喜歡彈一曲《高山流水》,卻沒有人能夠聽懂,他在高山上撫琴,曲高而和寡。終於有一天,有一個砍柴的樵夫經過,聽懂了他的《高山流水》,這個人就是鍾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鍾子期,他們約好兩年後見面,可是兩年後鍾子期卻沒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聽才知道,原來鍾子期已經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約定,俞伯牙悲痛欲絕,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夠聽懂他音樂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會有人聽懂他的音樂了,於是他在子期的墳頭摔了他心愛的琴,也表示他對知音的敬重和珍惜。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懷念子期,人們用此感嘆知音難覓。

8.唇亡齒寒
【出 處】 左丘明《左傳•僖公五年》

原文(《左傳•僖公五年》)
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者,其虞、虢之謂也。」公曰:「晉,吾宗也,豈害我哉?」對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從,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為文王卿士,* (肙力)在王室,藏於盟府。將虢是滅,何愛於虞?且虞能親於桓、庄乎,其愛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為戮,不唯逼乎?親以寵逼,猶尚害之,況以國乎?」 公曰:「吾享祀豐潔,神必據我。」對曰:「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馮依,將在德矣。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弗聽,許晉使。宮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臘矣,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
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為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者,其虞、虢之謂也。」

3.望梅止渴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

原文:
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譯文:有一次,曹操率領部隊行軍時一時沒有找到水源,士兵們都乾渴難忍。於是曹操傳下命令說:「前面有一篇大梅林,梅子結滿枝頭,既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們聽了這話,都流出口水,靠這種辦法,使部隊堅持走到前邊有水源的地方。

10.盲人摸象
出 處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洪進禪師》

原文:
《大般涅盤經》三二:「爾時大王,即喚眾盲各各問言:『汝 見象耶?』眾盲各言:『我已得見。』王言:『象為何類?』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瓮,其觸尾者言象如繩。」

譯文:
從前,有四個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麼樣子,可他們看不見,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齒。他就說:「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個又大、又粗、有光滑的大蘿卜。」高個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對,不對,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來。「你們凈瞎說,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來矮個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卻嘟嚷:「唉,大象哪有那麼大,它只不過是一根草繩。」
拔苗助長《孟子•公孫丑上》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譯文:
古時候宋國有個人,嫌禾苗長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點,回家還誇口說:「今天我幫助苗長了!」他兒子聽說後,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長的人實在很少啊。以為沒有用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自幫助它生長的,就像拔苗助長的人,非但沒有好處,反而危害了它。

急於求成,一心只想讓莊稼按自己的意願快長高,結果落得一個相反的下場。

11 學弈 <孟子>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唯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天鵝)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譯文:
弈秋是全國最善於下棋的人。讓他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聚精會神,認真聽弈秋的教導;另一人雖然也聽講,可是心裡卻想著天上有天鵝飛過,怎樣拿弓箭去射它,這個人雖然和那個專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學習,成績卻不如那個人。是他的智力不如那個人嗎?回答說:不是這樣的。

做事要一心一意、專心致志,才能成功。

12 截竿進城《笑林》
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堅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聖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譯文:
魯國有個人扛著根又粗又長的毛竹進城。到了城門口,他把毛竹豎起來拿,被城門卡住了,他把毛竹橫著拿,又被兩邊的城牆卡住了。他折騰了半天,累得氣喘吁吁,還是進不了城。旁邊有個老頭兒邊看邊樂:「你可真是個大草包!腦袋瓜里就只有一根弦!我這一大把年紀,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你怎麼不請教請教我呢?」賣毛竹的人連忙向他打躬作揖:「您老多指教吧!」老頭兒捋(lǚ)著白鬍子說:「這事兒簡單。你把毛竹鋸為兩段,不就進去了嗎?」「毛竹鋸斷了就不頂用了。」「那總比你卡在城外強吧!」賣毛竹的人就借了把鋸子,把毛竹鋸斷,拿進城去了。
告訴我們我們要多動腦,不要讓頭腦僵化了。

13 入木三分
《書斷•王羲之》
原文:
「晉王羲之,字逸少,曠子也。七歲善書,十二見前代《筆說》於其父枕中, 竊而讀之。父曰:『爾何來竊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爾看《用筆法》, 父見其小,恐不能秘之。』語羲之曰:『待爾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請,今而 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兒之幼令也。父喜,遂與之。不盈期月,書便大進。衛夫 人見,語太常王策曰:『此兒必見《用筆訣》,近見其書,便有老成之智。』流 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譯文:
晉代王羲之,字逸少,是王曠的兒子。七歲就擅長書法,十二歲時在父親的枕中看到古代的《筆說》,就偷來讀。父親(發現後)問:「你為什麼偷我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母親說:「你看《筆說》。」父親見他小,怕他不能守住秘密。就對王羲之說:「等你長大成人後,我再傳授給你。」王羲之誠懇的請求父親:「現在就給我用吧。倘使等到我成人,恐怕會埋沒幼年的才華。」父親很高興,於是就給了他。不到一個月,書法便大有長進。衛夫人見了後,對擔任太常官的王策說:「羲之一定是看了《筆說》,最近看他的書法,已有了老成穩重的風格。」淚流滿面地說:「這孩子一定會比我還有名。」晉帝時,朝廷在北郊舉行祭祀大典,更換祝版時,工人削去他的字,滲入木板三分。

形容書法筆力強勁,也比喻見解、議論十分深刻、恰切。

14 聞雞起舞
《晉書•祖逖傳》
【古文】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為軍諮祭酒。逖居京口,糾合驍健,言於睿曰:「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爭權,自相魚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之以復中原,郡國豪傑,必有望風響應者矣!」睿素無北伐之志,以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千人廩,布三千匹,不給鎧仗,使自召募。逖將其部曲百餘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陰,起冶鑄兵,募得二千餘人而後進。
譯文
當初,范陽人祖逖,年輕時就有大志向,曾與劉琨一起擔任司州的主簿,與劉琨同寢,夜半時聽到雞鳴,他踢醒劉琨,說:「這不是令人厭惡的聲音。」就起床舞劍。渡江以後,左丞相司馬睿讓他擔任軍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驍勇強健的壯士,對司馬睿說:「晉朝的變亂,不是因為君主無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亂,而是皇親宗室之間爭奪權力,自相殘殺,這樣就使戎狄之人鑽了空子,禍害遍及中原。現在晉朝的遺民遭到摧殘傷害後,大家都想著自強奮發,大王您確實能夠派遣將領率兵出師,使像我一樣的人統領軍隊來光復中原,各地的英雄豪傑,一定會有聞風響應的人!」司馬睿一直沒有北伐的志向,他聽了祖逖的話以後,就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僅僅撥給他千人的口糧,三千匹布,不供給兵器,讓祖逖自己想辦法募集。祖逖帶領自己私家的軍隊共一百多戶人家渡過長江,在江中敲打著船槳說:「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復成功,就像大江一樣有去無回!」於是到淮陰駐扎,建造熔爐冶煉澆鑄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後繼續前進。

形容人很勤奮

15 杯弓蛇影《感事》
【原文】杯弓蛇影①
嘗②有親客③,久闊④不復來。廣⑤問其故,答曰:「前在坐,蒙⑥賜酒,方欲飲,見杯中有蛇,意甚惡之⑦,既飲而疾⑧。」
於時⑨河南⑩聽事(11)壁上有角(12),漆畫作蛇(13)。廣意(14)杯中蛇即角影也。復置酒於前處,謂客曰:「酒中復有所見不(15)?」答曰「所見如初。」廣乃告其所以(16),客豁然意解(17),沈痾(18)頓愈。
【翻譯】 樂廣有一位親密的朋友,分別很久不見再來了。問到原因時,友人告訴說:「前些日子他來你家做客,承蒙你的厚意,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時候,彷彿看見杯中有一條"小蛇"在晃動。心裡雖然十分厭惡它,可還是喝了那杯酒。回到家裡,就身得重病。」當時河南聽事堂的牆壁上掛著一張角弓。樂廣心想,杯中所謂的"小蛇"無疑是角弓的影子了。於是,他便在原來的地方再次請那位朋友飲酒。問道:「今天的杯中還能看到'小蛇'嗎?」朋友回答說:「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樣。」樂廣指著牆壁上的角弓,向他說明了原因,客人恍然大悟,積久難愈的重病一下子全好了。
在生活中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要問一個為什麼,都要通過調查研究去努力弄清事實的真相,求得正確解決的方法.

5《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譯文: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在一起,跟子侄輩(哥哥的子女)的人講解詩文。不久,雪下得很大了,太傅高興地問:「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呢?」他哥哥的長子謝朗說:「與空中撒鹽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說:「不如比作柳絮乘風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她就是謝太傅的長兄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6《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譯文:陳太丘跟一位朋友約好同行,約定的時間是中午,正午過了(太丘的朋友)沒來,陳太丘便不再等候,離開了,(陳太丘)走後,(友人)才來。陳太丘的長子陳元方當時才七歲,正在門外玩耍。客人問元方:「你父親在嗎?」元方答道:「等了您很久您都沒來,他便離開了。」朋友便生氣的罵道:「不是人啊!和別人約好一起走,卻把對方丟下自己走了。」元方答道:「您跟我父親約好正午。正午時你還不到,就是不守誠信;對著人家的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朋友感到慚愧,便下車想拉元方的手,元方進入了家門,不再回頭看父親的朋友一眼。

⑨ 急求30篇短小文言文(越短越好),最好有譯文!!!!!!!!!

沒有對不起

熱點內容
文章說英語 發布:2025-01-10 14:10:08 瀏覽:972
華祺教育 發布:2025-01-10 13:53:42 瀏覽:186
aa校園巴士 發布:2025-01-10 11:44:41 瀏覽:729
中國歷史上被譽為葯王的是 發布:2025-01-10 11:29:56 瀏覽:123
全國二卷2017數學文科 發布:2025-01-10 11:17:49 瀏覽:111
配音h教學 發布:2025-01-10 11:16:27 瀏覽:276
笙視頻教學 發布:2025-01-10 09:02:09 瀏覽:765
負責英語 發布:2025-01-10 08:32:28 瀏覽:302
學校師德師風檢查總結 發布:2025-01-10 08:09:29 瀏覽:291
順產多少錢 發布:2025-01-10 07:56:11 瀏覽: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