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文言文
是也:現在正是這個時候。
出自先秦佚名《唐雎不辱使命》:「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譯文:假若有膽識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發怒,那麼就讓兩個人的屍體倒下,五步之內淌滿鮮血,天下百姓將要穿喪服,現在就是這個時候。
「也」的本義屬於肯定語氣詞,有兩種情況,一個出現在句中,一個出現在句末。
(1)也文言文擴展閱讀
古代漢語的肯定語氣詞有「也」「矣」「已」「而已」「耳」「爾」「而」「焉(然)」「旃」「夫」「者」「雲」。
「矣」只出現在句子的末尾(倒裝句例外),表示肯定語氣,同時還是實現體的標記,表示所述事件已成為事實或推定將成為事實,一般情況下都可翻譯成「了」(現代漢語出現在句子末尾的「了」)。
「已」本是動詞,「完畢」的意思,但是在春秋時期就虛化成語氣詞,《論語》《左傳》《孟子》等文獻中比較常見。表示確信無疑的肯定語氣,同時也是實現體標記,表示所述事件已經成為事實,可以翻譯成「了」。
「而已」「耳」的功能一致,「耳」是「而已」的合音。在《論語》《左傳》《孟子》等文獻中,「而已」的使用頻率相當高,而「耳」則比較少見。「而已」本是兩個詞,「已」是動詞,「而」是連詞。
「爾」作為語氣詞,使用頻率不是很高,《公羊傳》里比較多見。「爾」出現在句子末尾,表示肯定語氣,同時有將事態往大處說的意思,與「而已」「耳」相對,與現代漢語的「呢」大致相當。
「焉」本是指示代詞,因為經常出現在句子末尾,遂逐漸虛化為語氣詞。語氣詞「焉」並不常見,它的功能與「爾」基本一致,表示肯定語氣,同時有將事態往大處說的意思。
⑵ 在文言文中「也」有哪些意思
一般是語氣詞。
同現代漢語「也」。
用在句末,表示判斷語氣。
用在句末,表示陳述或解釋語氣。
用在句中,表示語氣停頓。
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語氣。
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嘆的語氣。
用在句末,表示反詰語氣。
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語氣。
⑶ 文言文中也有哪幾種意思
表選擇強調句末語氣詞(通常表示判斷語氣)判斷句的標志
⑷ 也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也」拼音是[yě],在古文中有如下意思:
1、用作語氣助詞,表示判斷。
古文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卷一.五帝本紀》:「舜,冀州之人也。」
釋義:舜帝,是冀州人士。
2、用作語氣助詞,表示疑問的語氣。
古文出處: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院記》:「此畫果真邪?幻也?」
釋義:這是畫出來的嗎?好像假的吧?
3、用作語氣助詞,表示感嘆的語氣。
古文出處:唐·柳宗元《捕蛇者說》:「苛政猛於虎也。」
釋義:殘暴的統治比老虎還要兇猛啊!
4、用作語氣助詞,用來引起下文。
古文出處:春秋·左丘明:「子產之從政也,擇能而使之。」
釋義:鄭國大夫子產參與執政,選擇賢能的人來任用他。
5、用作語氣助詞, 數事並舉而論時用。
古文出處:先秦·戴聖《禮記.中庸》:「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釋義:大地的法則,就是廣博、深厚、高大、光明、悠遠、長久。
6、用作語氣助詞,置於句中,以調整音節語氣。
古文出處:先秦·戴聖《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釋義: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
7、用作語氣助詞,表示或者、還是。
古文出處:李文蔚《燕青博魚.第三折》:「姦夫在那裡?姓張姓李?姓趙姓王?可是長也矮,瘦也胖?」
釋義:這個姦夫在哪裡?是姓張還是姓李?姓趙還是姓王?高還是矮?瘦還是胖?
8、用作語氣助詞,用於句中,表示停頓語氣。
古文出處:春秋戰國·孔子《論語.先進》:「柴也愚,參也魯。」
釋義:高柴愚直,曾參遲鈍。
9、用作語氣助詞,表示同樣。
【組詞】:「我懂,你也懂。」、「這個問題我也碰過。」
10、用作語氣助詞,強調兩事並列。
古文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回》:「也不至於太冷落,也不至於太熱鬧了。」
釋義:既不冷清也不熱鬧。
11、用作語氣助詞,表示強調。
【組詞】:「一點也不」、「再也不敢」、「連爸媽也樂得開懷大笑。」
12、用作語氣助詞, 表示轉折。
古文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回》:「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
釋義:賈府表面上還很富貴,但其內部已危機重重。
13、用作語氣助詞,表示委婉、讓步。
【組詞】:「這樣也好!」、「也只好如此了!」
⑸ 在文言文中,者……也 是什麼意思呢
的……,用「者……也」表判斷,在古文中常見為助完成判斷語氣的語氣詞,可不譯。
1、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白話文:廉頗,趙國大將)
2、陳勝者,陽城人也。(司馬遷《陳涉世家》)(白話文:陳勝,陽城人)
3、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韓愈《師說》)(白話文:老師,是傳授道理,傳授學業,解釋疑難的人。)
者:如果放在陳述句末,可作為語氣詞,可助終結、比擬等語氣 。
也:「也」也為語氣詞,可助判斷、強調、將然等語氣。
(5)也文言文擴展閱讀
對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句子。可以分為兩個系列:"……者,……也"系列和"乃、為"系列。
文言判斷句,常用"乃"、"為"、"即"、"則"、"是"、"非"來表示,構成又一個系列。
1、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應當擁立的是公子扶蘇。)
2、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功。(我是趙國的大將,有攻城野戰的功勞。)
3、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就是現在一起埋在墳墓里的人。)
4、翩翩兩騎來是誰?(兩個騎馬的人輕快地前來了,他們是誰?)
5、審諦之,頓非前物。(成名仔細看它,立刻覺得它不象先前那隻。)
⑹ 在古文中「也」有哪些意思
「也」在古文中用作助詞,根據用在句子中位置的不同,字義如下回:
一、用於句末,意思是:答
1、表判斷。
2、表疑問或反問,前面常有「安」、「何」等與它相配合。
3、表感嘆。
4、表祈使,常與「無」、「不」等呼應。
5、表示陳述或解釋。
二、用於句中,意思是:
1、表判斷。
2、表陳述或解釋。
3、表語氣停頓。
三、用在復句的前分句末或並列的句子成分之後,表示停頓和上下文的互相關連,兼有舒緩語氣和抒情的作用。
(6)也文言文擴展閱讀
字形演變:
文言版《說文解字》:也,女陰也。象形。𠃟,秦刻石也字。
白話版《說文解字》:也,女陰。象形。𠃟,是秦代刻石的「也」字。
詞語解釋:
1、再也 [ zài yě ]
釋義:表示永遠的意思;亦表示到了極限。
2、也則 [ yě zé ]
釋義:亦是。
3、也波 [ yě bō ]
釋義:襯詞。無義。
4、挨也 [ āi yě ]
釋義:嘆詞。猶哎呀。
5、也曾 [ yě zēng ]
釋義:曾經。
⑺ 「我也是」古文怎麼說
我也是古文可以說成吾亦然。
吾字為上下結構,部首為口,從五從口。五,指金木水火土五行;口指生命。吾,自稱,我的意思。
吾字是形聲字。「五」在九個個位數中位置居中。「五」與「口」聯合起來表示「位置居中的」、「中立的」、「介於兩者之間的」。吾字的本意就是中立的,而之後引申為在你、我、他三種單數人稱中介於「你」和「他」之間的人,即「我」。《說文》解釋:吾,我自稱也。
亦然,意思是亦是如此,也是這樣。
吾亦然的翻譯成現代文意思就是我也是這樣,我也是。
(7)也文言文擴展閱讀
宋代彭龜年的詩《別劉寺簿子澄赴州倅》有兩句:去就抑何心,行可吾亦然。
這兩句詩翻譯成白話就是,去哪裡、做什麼都是憑自己的心,心裡想哪裡就是哪裡。這樣的行為、想法我也是一樣的。
⑻ 在文言文中「也」有哪些意思
(一)句末語氣詞,
1.表示判斷語氣。
①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②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鴻門宴》)
2.句末語氣詞,表示陳述或解釋語氣。例:
①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齊桓晉文之事》)
②雷霆乍驚,宮車過也。(《阿房宮賦》)
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嘆的語氣。
①鳴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過秦論》)
②至於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鍾山記》)
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或反詰語氣。
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②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庄暴見孟子》)
③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語氣。
①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崤之戰》)
②當相與共謀之,勿令姊有窮途之慮也(《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二)句中語氣詞。用在句中,表示語氣停頓。
①是說也,人常疑之。(《石鍾山記》)
②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師說》)
【……之謂也】【其……之謂也】【其……之謂乎】意思是「說的就是……啊」
①詩雲:「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謂也(《齊桓晉文之事》)
【也哉】語氣助詞連用,為加強語氣,多有感嘆或反詰之意。例:
①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觸龍說趙太後》)
②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病梅館記》)
③豈獨伶人也哉!(《伶官傳序》)
也
1、用在句末,表示判斷語氣。2、用在句末,表示陳述或解釋語氣。3、用在句中,表示語氣停頓。4、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嘆的語氣。5、用在句末,表示反詰語氣。6、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語氣。
⑼ 古文中意思是「也」的字有哪些
古詩文中意思是「也」的字有:亦、
基本字義:
亦
1、副詞,也,表示同樣、也是:~無不可。~步~趨。
2、又:「先君何罪?其嗣~何罪?」
3、不過,只是:「王~不好土也,何患無士?」
4、表示加強或委婉的語氣:「嗚呼,~盛矣哉!」「學而時習之,不~說乎?」
5、姓。
亦的組詞如下:
亦乃、亦在、亦何、亦世、亦同、亦已、不亦、亦如、亦然、亦奚、亦安、無亦、抑亦、而亦、亦且、亦前、亦復、亦若、意亦、亦可、亦發、亦或、亦爾、亦無、亦聲、區亦軫、亦有之、人雲亦雲、
(9)也文言文擴展閱讀
字形演變
像臂彎下兩個腋窩的樣子。所有與亦相關的字,都採用「亦」作邊旁。
組詞解釋:
1、亦乃:同樣是。
2、亦在:也在於。
3、亦何:何其;多麼。
唐 杜甫 《鹿頭山》詩:「斯人亦何幸,公鎮逾歲月。」
白話釋義:這樣的人又有什麼希望,公鎮超過一年。
4、亦世:奕世,累世。
宋 汪應辰 《除郭振節度使制》:「不顯亦世,尚繼 汾陽 之休;無競維人,孰雲 充國 之老。」
白話釋義:亦是顯耀在世間,還相繼汾陽的休息;有了賢人國強盛,誰說趙充國的老。
5、亦同: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