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學科
社會的和諧發展,教育的和諧發展與人的和諧發展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只有和諧的教育才能造就出社會需要的各種和諧發展的人,從而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構建和諧教育,既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標。
B. 如何開創一門新的學科
「商務傳播學」或許可以沿著施拉姆將「傳播學」定位於「一個研究領域」而不是一門學科的創建路徑,但是並不在嚴格意義上以傳統
C. 如何構建新課程教學理念的理想的學科教學方式
在每節課前首先制定「預習提示」,針對學習內容的不同採取不同的指導策略,總體上從以下三方面對學生進行預習指導。
1.「非實驗性」內容的預習指導
教材中的「想想議議」主要以思考題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閱讀性的指導,有的思考題附加一定的指導性提示,確保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正常的進行閱讀;有的閱讀指導中附加一定數量的針對性練習,深化了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教材中的「科學世界」和「STS」作為學生的閱讀材料,可讓學生歸納總結其介紹的內容,或給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供思考,這樣培養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了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興趣。
2.「實驗性」內容的預習指導
教材中的「想想做做」、「探究」和「演示」等,可讓學生利用身邊物品自製儀器或鼓勵學習小組借用儀器,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去實驗、探究。有時把課本上的「演示實驗」改換成可利用身邊物品去觀察和探究的實驗,而課本上的實驗變換成猜想、解釋與討論性的實驗,這樣整合教材,提高教材的可預習性。對於一些典型的實驗探究問題,我們從科學探究的各個環節,如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實驗設計、進行實驗及收集數據、數據處理與分析論證、交流合作等要素給予一定的宏觀預習性的提示和指導,確保學生有目的、有計劃的按正確的思路去實驗探究。有時選擇一些重要的探究性實驗在課堂上預習是很必要的,也是很有價值的,這樣學生通過動手實驗與思考,真正把科學探究落到實處。
3.相關練習性的指導
教材中的「動手動腦學物理」的練習,原則上由學生預習時完成,這是有難度的,但若對不同難度的試題進行相應的提示,學生完全可以獨立完成或小組合作完成。有的練習題來自生活,鼓勵學生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解決,走向社會甚至網路去調查、去了解,提高了學生對「從生活中走向物理,從物理中走向社會」的認識。有時在「預習提示」中還補充一定數量的針對性練習,可作為預習反饋。
對於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存在的疑惑,或有什麼新的發現,建議學生記錄下來供課堂討論,培養學生大膽質疑和發現問題的能力。「預習提示」中還讓學生對預習內容進行簡要總結,發表自己的感想和學習心得,從一定角度培養了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關注了學生學習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二、展示
課堂展示學生預習的情況,讓學生展示其學習歷程,教學時盡可能的讓學生積極參與問題的討論和實驗探究的展示。
一般課堂教學伊始,首先以小組為單位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通過預習你學習了哪些物理知識?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應用這些物理知識?不完整時由小組內學生或其他小組補充。這種教學思路,一改過去的教學常規,突出了學生對預習內容的整體把握情況,注意聯系生活實際,充分體現「STS」的思想。然後按預習提示的問題逐一討論,教師根據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點撥,規范其不準確的表述,解答其疑惑的問題,糾正其錯誤的理解。
對於教材中的各種實驗,大多讓學生來展示,講解其實驗方案,演示其過程,總結實驗結論。在展示和互動中,學生的思維發生了「碰撞」,通過探究的「切磋」、學具製作技巧的「展示」,大家互相學習、互相啟發,激發了學生對探究的再次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導演,是組織者、合作者,這樣的教學理念,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和語言表達能力,滿足了學生的自豪感,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對於「動手動腦學物理」中的練習題和補充的針對性練習,我們大多採用學生作業展示或師生討論的方式來完成,當堂處理練習。課前由於學生通過自學已基本掌握了書上的知識,所以教師真正講解的東西不是太多,這樣一節課輕松的完成了教學任務,大大的提高了教學效率。
◆模式實施策略
「預習—展示」型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關鍵在預習,預習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這種教學模式的實施,通過教學的不斷總結和反思,筆者認為這種教學模式的實施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加強「預習提示」的設計
1.「預習提示」的設計應由淺入深,初次嘗試應注意將預習提示「細化」,加強對預習的指導,避免不能理解概念和規律使預習停滯。
2.要鼓勵學生嘗試做預習筆記,找到新教材的重點和預習中的難點,這樣課堂學習時做到心中有數,帶著預習中的疑問學習,提高了學習效率。
3.要深入了解學生。這種教學模式的教學思路不同與一般的教學思維,只有深入了解學生才能將「備學生」與「備教材」有機的聯系起來,讓「預習提示」的設計方案更進一步的接近學生的思維,讓課堂展示的教學設計更具有可操作性。
二、要加強合作學習
加強合作學習是「預習」實施的關鍵。學校定期開放實驗室要落到實處,學生可以學習合作小組為單位,向實驗室借用常用儀器課外自主實驗與探究。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問題的預習與討論、實驗與探究,它可以充分活躍學生的思想,增加彼此學習的經驗和機會,使學生在獲得自我可能性認識的同時,又能通過合作與交流,學到他人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看到自己尚未發覺或發現的自我潛能,培養自信心。
三、要改變對學生的評價方式
遵循新課程標准「三位一體」的評價體系,要對學生的階段性考試、探究與創造能力、課堂教學表現能力等綜合評價,形成對某個學生本階段或本學期的整體評價,激發學生對「預習—展示」型教學模式的積極參與意識和熱情,使這種教學模式能順利的實施。
◆模式構建感言
「預習—展示」型課堂教學模式實施之初備受同行的質疑,實質上反映了以發展為價值趨向的現代教學文化,和以接受為價值趨向的傳統教學文化的沖突。教學設計要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首先要弄清學生的學習規律有哪些,其次要弄清學習材料及教學目標是如何與學習規律相匹配的,同時還要將具體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環節,與相應的學習規律結合起來進行設計,體現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創設學生全身心積極參與的充滿情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成功學習的體驗,激發其自信心、成就感和學習欲。
因此,教學設計時,必須簡化教,必須放棄「包辦」,將原來教的內容「下放」給學生,讓學生預習,教師根據學生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設計教,隨堂的點撥,有些內容讓學生間互教互學,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了些合作,融洽了師生關系,形成了一個「學習共同體」。這樣就落實了物理新課程的理念,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D. 如何構建課程體系
但是面對數十個學院開出的好幾百門課,如何構建出一個適合自己發展要求合理均衡且精力和體力又能及的課程體系真是一門系統工程學啊!根據我原來的想法,首先是應該確定自己將來的職業定位,由職業定位就能得出學習的方向和側重,自然相應的課程結構就能定下來,在相同的課程設置下盡可能的選擇大師或者知名教授的課,但是這個構想在第一個環節就遇到了矛盾,我的職業定位需要在我了解了自己的特長和基本的行業情況之後才能確定,而我在沒有了解各個行業涉及的具體知識體系和進入門檻之前是確定不了自己的職業定位的,這就陷入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邏輯循環!
這個問題目前為止還沒有解決,周圍的同學也都是懵懵懂懂,這既是一個很簡單的生活問題,同時又是一個層次非常高的哲學問題,很少有人認真的問過自己這樣幾個問題:我是誰?我來到這兒要做什麼?我為什麼要這么做?更少有人能認真回答這些問題,依我現在的級別還很難准確的回答這幾個問題,但是我想到了從另一個側面來解決這個問題。
洋務運動的時候有一種提法叫:「中體西用」,其實上面的問題是解決「體」的問題,用MBA的話來說就是解決戰略性的問題,方向問題。但是直接入手解決的話估計要從哲學系和歷史學系的本科開始補課了,既然我的視界還站不到那樣的高度,只有從「用」的角度入手來由下而上的解決這個問題了,我一直認為有很強的人文社會學科的大學才算是真正的大學,因為如果忽略的基本層面的東西,那麼應用學科再強也只能歸為「技」,而「技」的層次永遠要低一些!為什麼?因為任何能夠有規律可循並且可以通過練習掌握的東西永遠要比需要通過感悟或者領悟獲得的東西要簡單。你不得不承認這一點!所以,明白了這一點就很容易構建我的課程體系了,首先要有形而上的課程來提升眼界和思想水平,那麼就要有哲學院,歷史學院,國學院,國際關系學院等等的課程,但是:讀死書、死讀書、百無一用是書生,僅有形而上是不適合在地球生存的,所以,技能型的課程就構成了選課體系的主題,技能型的課程說白了就是專業課程了,專業課又可以分成基礎的專業課,和非基礎的專業課,無疑語言是第一重要的基礎專業課,而且還有一些資格認證需要拿到,其次就是以後的職業需要的專業課程,既然不能精確的確定,那麼總可以先都了解了解吧,所話說貨比三家,這選職業就像選老婆,是男人一輩子最關鍵的幾個環節之一或者是最關鍵的環節,所以不怕貨比貨就怕不識貨,況且這樣看來整個的課程架構也就這一點不能確定,總體來說常量是大於變數的,還是很穩定的嘛!
所以我的具體的選課架構就非常簡單明了:
選國關學院金正昆老師的國際關系史研究,解決提升形而上的思想眼界問題。
選財政金融學院沈偉基老師的貨幣銀行和經濟學院吳漢江老師的西方經濟學補基礎性的經濟知識。
商學院開的必修課就正兒八經的來解決管理、財務、HR、營銷等等方面的專業基礎。
最後還有非常重要的英語,就要多靠自己啦!
E. 如何構建學科知識體系 doc
學科也有大小之分,建議從基礎書做起,把基本知識點弄清楚,然後弄清楚知識點間的聯系,最後做出自己的歸納。
F. 如何構建新課程教學理念的學科教學方式
一、預習
在每節課前首先制定「預習提示」,針對學習內容的不同採取不同的指導策略,總體上從以下三方面對學生進行預習指導。
1.「非實驗性」內容的預習指導
教材中的「想想議議」主要以思考題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閱讀性的指導,有的思考題附加一定的指導性提示,確保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正常的進行閱讀;有的閱讀指導中附加一定數量的針對性練習,深化了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教材中的「科學世界」和「STS」作為學生的閱讀材料,可讓學生歸納總結其介紹的內容,或給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供思考,這樣培養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了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興趣。
2.「實驗性」內容的預習指導
教材中的「想想做做」、「探究」和「演示」等,可讓學生利用身邊物品自製儀器或鼓勵學習小組借用儀器,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去實驗、探究。有時把課本上的「演示實驗」改換成可利用身邊物品去觀察和探究的實驗,而課本上的實驗變換成猜想、解釋與討論性的實驗,這樣整合教材,提高教材的可預習性。對於一些典型的實驗探究問題,我們從科學探究的各個環節,如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實驗設計、進行實驗及收集數據、數據處理與分析論證、交流合作等要素給予一定的宏觀預習性的提示和指導,確保學生有目的、有計劃的按正確的思路去實驗探究。有時選擇一些重要的探究性實驗在課堂上預習是很必要的,也是很有價值的,這樣學生通過動手實驗與思考,真正把科學探究落到實處。
3.相關練習性的指導
教材中的「動手動腦學物理」的練習,原則上由學生預習時完成,這是有難度的,但若對不同難度的試題進行相應的提示,學生完全可以獨立完成或小組合作完成。有的練習題來自生活,鼓勵學生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解決,走向社會甚至網路去調查、去了解,提高了學生對「從生活中走向物理,從物理中走向社會」的認識。有時在「預習提示」中還補充一定數量的針對性練習,可作為預習反饋。
對於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存在的疑惑,或有什麼新的發現,建議學生記錄下來供課堂討論,培養學生大膽質疑和發現問題的能力。「預習提示」中還讓學生對預習內容進行簡要總結,發表自己的感想和學習心得,從一定角度培養了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關注了學生學習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二、展示
課堂展示學生預習的情況,讓學生展示其學習歷程,教學時盡可能的讓學生積極參與問題的討論和實驗探究的展示。
一般課堂教學伊始,首先以小組為單位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通過預習你學習了哪些物理知識?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應用這些物理知識?不完整時由小組內學生或其他小組補充。這種教學思路,一改過去的教學常規,突出了學生對預習內容的整體把握情況,注意聯系生活實際,充分體現「STS」的思想。然後按預習提示的問題逐一討論,教師根據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點撥,規范其不準確的表述,解答其疑惑的問題,糾正其錯誤的理解。
對於教材中的各種實驗,大多讓學生來展示,講解其實驗方案,演示其過程,總結實驗結論。在展示和互動中,學生的思維發生了「碰撞」,通過探究的「切磋」、學具製作技巧的「展示」,大家互相學習、互相啟發,激發了學生對探究的再次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導演,是組織者、合作者,這樣的教學理念,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和語言表達能力,滿足了學生的自豪感,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G. 如何構建全面落實新課程教學理念的學科教學方式
一、預習
在每節課前首先制定「預習提示」,針對學習內容的不同採取不同的指導策略,總體上從以下三方面對學生進行預習指導。
1.「非實驗性」內容的預習指導
教材中的「想想議議」主要以思考題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閱讀性的指導,有的思考題附加一定的指導性提示,確保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正常的進行閱讀;有的閱讀指導中附加一定數量的針對性練習,深化了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教材中的「科學世界」和「STS」作為學生的閱讀材料,可讓學生歸納總結其介紹的內容,或給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供思考,這樣培養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了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興趣。
2.「實驗性」內容的預習指導
教材中的「想想做做」、「探究」和「演示」等,可讓學生利用身邊物品自製儀器或鼓勵學習小組借用儀器,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去實驗、探究。有時把課本上的「演示實驗」改換成可利用身邊物品去觀察和探究的實驗,而課本上的實驗變換成猜想、解釋與討論性的實驗,這樣整合教材,提高教材的可預習性。對於一些典型的實驗探究問題,我們從科學探究的各個環節,如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實驗設計、進行實驗及收集數據、數據處理與分析論證、交流合作等要素給予一定的宏觀預習性的提示和指導,確保學生有目的、有計劃的按正確的思路去實驗探究。有時選擇一些重要的探究性實驗在課堂上預習是很必要的,也是很有價值的,這樣學生通過動手實驗與思考,真正把科學探究落到實處。
3.相關練習性的指導
教材中的「動手動腦學物理」的練習,原則上由學生預習時完成,這是有難度的,但若對不同難度的試題進行相應的提示,學生完全可以獨立完成或小組合作完成。有的練習題來自生活,鼓勵學生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解決,走向社會甚至網路去調查、去了解,提高了學生對「從生活中走向物理,從物理中走向社會」的認識。有時在「預習提示」中還補充一定數量的針對性練習,可作為預習反饋。
對於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存在的疑惑,或有什麼新的發現,建議學生記錄下來供課堂討論,培養學生大膽質疑和發現問題的能力。「預習提示」中還讓學生對預習內容進行簡要總結,發表自己的感想和學習心得,從一定角度培養了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關注了學生學習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二、展示
課堂展示學生預習的情況,讓學生展示其學習歷程,教學時盡可能的讓學生積極參與問題的討論和實驗探究的展示。
一般課堂教學伊始,首先以小組為單位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通過預習你學習了哪些物理知識?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應用這些物理知識?不完整時由小組內學生或其他小組補充。這種教學思路,一改過去的教學常規,突出了學生對預習內容的整體把握情況,注意聯系生活實際,充分體現「STS」的思想。然後按預習提示的問題逐一討論,教師根據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點撥,規范其不準確的表述,解答其疑惑的問題,糾正其錯誤的理解。
對於教材中的各種實驗,大多讓學生來展示,講解其實驗方案,演示其過程,總結實驗結論。在展示和互動中,學生的思維發生了「碰撞」,通過探究的「切磋」、學具製作技巧的「展示」,大家互相學習、互相啟發,激發了學生對探究的再次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導演,是組織者、合作者,這樣的教學理念,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和語言表達能力,滿足了學生的自豪感,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對於「動手動腦學物理」中的練習題和補充的針對性練習,我們大多採用學生作業展示或師生討論的方式來完成,當堂處理練習。課前由於學生通過自學已基本掌握了書上的知識,所以教師真正講解的東西不是太多,這樣一節課輕松的完成了教學任務,大大的提高了教學效率。
◆模式實施策略
「預習—展示」型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關鍵在預習,預習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這種教學模式的實施,通過教學的不斷總結和反思,筆者認為這種教學模式的實施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加強「預習提示」的設計
1.「預習提示」的設計應由淺入深,初次嘗試應注意將預習提示「細化」,加強對預習的指導,避免不能理解概念和規律使預習停滯。
2.要鼓勵學生嘗試做預習筆記,找到新教材的重點和預習中的難點,這樣課堂學習時做到心中有數,帶著預習中的疑問學習,提高了學習效率。
3.要深入了解學生。這種教學模式的教學思路不同與一般的教學思維,只有深入了解學生才能將「備學生」與「備教材」有機的聯系起來,讓「預習提示」的設計方案更進一步的接近學生的思維,讓課堂展示的教學設計更具有可操作性。
二、要加強合作學習
加強合作學習是「預習」實施的關鍵。學校定期開放實驗室要落到實處,學生可以學習合作小組為單位,向實驗室借用常用儀器課外自主實驗與探究。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問題的預習與討論、實驗與探究,它可以充分活躍學生的思想,增加彼此學習的經驗和機會,使學生在獲得自我可能性認識的同時,又能通過合作與交流,學到他人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看到自己尚未發覺或發現的自我潛能,培養自信心。
三、要改變對學生的評價方式
遵循新課程標准「三位一體」的評價體系,要對學生的階段性考試、探究與創造能力、課堂教學表現能力等綜合評價,形成對某個學生本階段或本學期的整體評價,激發學生對「預習—展示」型教學模式的積極參與意識和熱情,使這種教學模式能順利的實施。
◆模式構建感言
「預習—展示」型課堂教學模式實施之初備受同行的質疑,實質上反映了以發展為價值趨向的現代教學文化,和以接受為價值趨向的傳統教學文化的沖突。教學設計要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首先要弄清學生的學習規律有哪些,其次要弄清學習材料及教學目標是如何與學習規律相匹配的,同時還要將具體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環節,與相應的學習規律結合起來進行設計,體現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創設學生全身心積極參與的充滿情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成功學習的體驗,激發其自信心、成就感和學習欲。
因此,教學設計時,必須簡化教,必須放棄「包辦」,將原來教的內容「下放」給學生,讓學生預習,教師根據學生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設計教,隨堂的點撥,有些內容讓學生間互教互學,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了些合作,融洽了師生關系,形成了一個「學習共同體」。這樣就落實了物理新課程的理念,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H. 如何構建學科知識體系
構建學來科知識體系,首先,要把源學科知識縱向切一刀,這樣便繪制出一個學科知識發展的「階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