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美術歷史

美術歷史

發布時間: 2020-11-18 15:03:27

㈠ 簡述中國美術發展的歷史

中國美學史關於美的論述對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了解歷史可以正確的看待現在社會主義文藝,中國美學史關於美的論述讓我們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國美學所研究的內容,他的發展過程同前人對美的看法所總結的理論。中國美學講究的氣韻、風骨、意境、神韻等,還有美與善(功利)講的密不可分,甚至混為使用,對現在社會主義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意義。
在中國古代就有許多關於美與善(功利)的論述。墨子說:「故食必常飽,然後求美;衣必常暖,然後求麗;居心常安,然後求樂。為可長,行可久,先質而後文,此聖人之務。」「先質而後文。」既「食必常飽,然後求美;衣必常暖,然後求麗。」這說明美與功利善的關系,事物總是先有功利,然後才可然有美,美與功利與善是不可分的,要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就要解決現代人民的工作問題,只有吃飽了,才可然更好的發展當代的文化藝術,還有孔子說「里仁為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孔子還提出尊五美,屏四惡等,孔子和墨子的美學思想都是強調了美與善(功利)的聯系。但墨子是站在小手工業的立場上,代表他們的利益和思想。孔子是站在統治階級的立場上,一切都是統治階級說話的,他所謂的善和功利的思想是指統治階級對「禮」和」仁義」都是為統治階級的社會等級秩序,社會思想和教化目的服務的。荀子也說過:"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載莫不盡其美致其用."每是存在於天地之間的客觀事物,這些客觀事物之所以是美的,就在於"致其用".這就是說是有功利性的,可以來為社會服務的.
在從藝術方面來講,中國古代藝術家所追求的美的境界是意境,所謂意境:就是心與物情與景的統一,就是藝術家的主觀思想情感審美情趣,與自然景物的貫通交融,我國的詩歌,繪畫,以及其他藝術中,常常以精練的語言、造型、韻律,創造出感性的美的意境.如杜甫的詩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既表現了春夜的怡靜的氣氛,又表現了詩人的愉悅心境.又如在造型藝術中所講究的形神.中國畫論把形神兼備作為藝術美的重要標准.所謂神指人的思想感情性格等;所謂形是指人物的外部表情特徵,語言動作表情等.如四川出土的"說書佣",東漢工藝品<馬踏飛燕>.都體現了藝術中的形神兼備的思想,當代的社會主義文藝,不管是在繪畫、雕塑、音樂對形神,意境的要求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優秀的作品不單只是在技術的高操,其內容所表達的思想,或是能給人有細細品味的地方,如唐太宗李世民陵墓中的昭陵六駿,採用寫實手法,布局簡潔明快,造型雄健優美。其六駿造型個異,或靜立,或疾馳,或患步款行,姿態生動.
中國古代藝術繪畫、雕塑、音樂等,因時代和作者的個性不同,其藝術也就有不同的風格,各種對美的理解,在其論述也是十分精到的.如<詩品><畫品><書品>等,對當時的藝術文化的發展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現在的電影藝術MTV等製作,因製作人的不同,其作品的風格也不同,有的雄偉大氣,有的狂放,而有的含蓄.抒情、瀟灑而優美.雖現代藝術有許多借鑒西方美學發展自己,但主要受中國美學史論述的影響更深.中國本土文化藝術受外來文化藝術元素沖擊,而得到更好的發展.所以,中國美學史關於美的論述對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㈡ 美術歷史的定義是什麼

http://mslm.com.cn/read2.php?Did=5145&LMID=66

㈢ 美術的歷史

法國里昂國立美術學院為法國著名國立藝術學院,創辦於1756年,是一所著名的國立高等藝術院校,由里昂市政府直接管理。該學院師資雄厚,教學質量極高,名聲赫赫。就讀於該學院的學生已連續幾年在國家級藝術作品競賽中榮獲冠軍。學生畢業前景廣闊,深受歡迎。
學院提供兩種高等藝術教育學制國立文憑課程:三年制"造型藝術國立文憑"(DNAP)課程,適合藝術專業高中畢業及大學一至三年級學生;兩年制"造型表現高等國家文憑"(DNSEP)課程,適合藝術專業大學四年級及本科畢業學生。
以上兩種文憑課程均設有藝術、造型設計、傳媒交流專業。每年9月入學,學生畢業後獲法國國立藝術文憑。該院學費低廉,進入專業後學費每年均381歐元。

㈣ 中國美術的發展與演變

中國建築藝術,在世界建築史上是延續歷史最長,分布地域最廣,有著特殊風格與體系的造型藝術。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在文化層面上表現出三大特質:注重審美性與政治倫理性的高度統一;具有鮮明的人文主義品格,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集中展現;在多樣變化中注重綜合性的整體空間意象。
其形式特徵主要表現為:①多以群體組合的形式構成豐富的空間序列。如以十字軸線展開的壇廟建築;以縱軸為主橫軸為輔的民居和宮殿建築;以曲折軸線展開的園林建築。不管哪種展開方式都形成抑揚頓挫,有前序、高潮、尾聲的空間序列。②單體建築造型有一定的規格程式。如殿、亭、廊等形制都由台基、屋身和屋頂組成,同時各部分之間都有一定的比例,尤其是到了清代,這種規格化已達極致。③木結構的梁架組合形式所形成的體量巨大的屋頂,與坡頂、正脊和翹起飛檐的柔美曲線,使屋頂成為中國建築最突出的形式特色。④室內空間處理靈活多變。常用板壁、槅扇、帳幔、屏風、博古架隔為大小不一,富有變化的空間,產生迂劻、含蓄的空間意象。⑤注重建築構件的色彩和裝飾彩繪的表現性。並以此標示等級與功能的差異。
中國建築藝術按時間序列可分為秦漢、隋唐、明清、近現代4個階段。
①秦漢階段。早在商周時期,中國建築的主要特徵如庭院形式、對稱布局、木樑架結構、單體造型、大屋頂等已初步形成,不過因諸侯割據而南北各異。秦漢時期隨著政治上的集權和一統,建築風格也趨於統一。其特徵是,都城裡坊劃分有秩,並多封以高牆。宮殿、陵墓多為高大的台榭式群體建築,其中單體建築體量巨大,多以十字軸線展開,並裝飾有造型誇張、詭譎、色彩濃重的雕刻和彩繪,布局舒展、整齊,具有明確的倫理、等級、秩序等內涵,表現出剛健、質朴的風格特色。
②隋唐階段。漢末到南北朝時期,隨著佛教的傳入和盛行、南北民族的大融合以及文人士大夫歸隱山林的思想情趣和山水詩、畫的出現,使南北朝時期的建築藝術在傳統的理性精神中加入了許多浪漫情調。至唐代終於形成了理性與浪漫相交織的盛唐風貌。宏偉、規整的都城,恢宏舒展的宮殿、壇廟,規模巨大,形制多樣的寺塔、石窟,造型渾厚,裝飾華麗,展示出博大偉美的風格特徵。
③明清階段。經五代兩宋城市經濟的發展及各地方文化乃至蒙、藏、阿拉伯文化的進一步交融,至18世紀的清代,中國古代建築藝術走向最成熟的階段。城市街巷規格方整,宮殿陵墓建築定型化,但形制增多,手法多樣,造園藝術空前繁榮。其總體風格是雍容、典麗、嚴謹、清晰。
④近現代階段。隨著封建制度的解體和西方文化的東漸、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現代人審美情趣和文化心理的變遷,20世紀的中國建築產生了較大變異。在傳統的園林建築中,增加了建築的比重,空間更加曲折多變,裝飾更加繁復細麗。出現了大量中西合璧式的公共建築,更加註重其實用功能與審美功能的統一。80年代以後城市整體布局更加開放,變革更加迅速。風格更加豐富多樣,尋找時代風格與民族風格的有機結合將是中國現代建築的重要課題。 古代雕塑作品主要是陵墓雕塑、宗教雕塑和民俗雕塑。其發展高峰是秦漢至隋唐時期。20世紀以後受西方文化影響出現了大型紀念性雕塑和架上雕塑。
中國原始雕塑主要以人和各種動物形象的陶塑為主,還有石、骨、玉材料的雕刻。人物形象大多是附加在實用器物上的裝飾物。多以捏塑、貼塑、錐刺等手法製成,隨意性很強,形象粗簡、稚拙。但從遼寧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發現的頭像和殘片看,可知5000年前的原始先民們已有了木架支撐、層層敷泥等最初的雕塑方法。商周時期的雕塑作品以青銅器鑄造為主。商代青銅禮器造型奇特,多富於神秘、威懾的色彩。西周以後,其風格趨於寫實而富於理性。至春秋戰國時期則變得繁麗、華美。商、周時期除禮器外,還有一些器物支架、底座等實用青銅器和石、骨、玉雕刻作品,或人物或動物皆造型巧妙,製做精細。
另外如四川廣漢三星堆出土的一組青銅人像,形制巨大,形象誇張,與中原遺物有著明顯差異,可窺見遠古巴蜀文化的風貌。秦漢時期的雕塑空前繁盛。最具典型意義的是秦始皇陵兵馬俑雕塑群。其塑造方法是模塑與手塑相結合,塑好泥胎後,入窯燒制再加彩繪而成。以體量的巨大、數量的眾多、形象的真實產生著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漢代的厚葬風使動物俑和人物俑的雕塑作品眾多,造型古樸、神態誇張而強調動勢。西漢名將霍去病墓前的大型動物石刻,手法簡練概括,於渾厚中顯示著雄強的力之美。隨著佛教的盛行,佛像雕塑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雕塑藝術的主流,著名的雲岡、敦煌、龍門、麥積山四大石窟均開鑿於這個時代。一般而言,北魏時期的造像在形式風格上受印度或西域式樣的影響,庄嚴、渾朴,於靜穆中顯示著佛的偉力。南北朝的佛教雕刻融合漢族知識分子的審美時尚,形成了褒衣博帶秀骨清象的新風貌,此外,南朝陵墓雕刻群也是這個時期重要的雕刻作品。最出色的是那些鎮墓神獸,體量巨大,造型奇偉。
隋唐時期是中國古代雕塑的鼎盛期。其成就首先表現在石窟雕塑上,如龍門石窟奉先寺石刻造像。其雕刻手法流暢而嫻熟,創造了完全民族化的造型風格,它不僅體現唐帝國博大、雄強的時代精神,同時也顯示出唐人豐富的想像力和高超的雕刻技藝。唐代宗教雕塑的另一特點是形象的現實化與個性化。那些佛國的人物都被賦予了世人的性格和神貌。以順陵石獅、昭陵六駿為代表的陵墓雕刻,單純而注重動勢,體現出雄視一切的恢宏氣度。此外,最能代表唐俑藝術水平的是那些真實生動的三彩俑。
世俗題材的增多和寫實風格的發展是宋、遼、金時期雕塑藝術的主要特點,四川大足石窟、山西晉祠、山東長青靈岩寺、江蘇直保聖寺彩塑,都生動傳神地表現出了世人情態,有很強的寫實性。遼代大同下華嚴寺的菩薩造像體態優美、神性含蓄、衣飾華美,大有唐塑遺風。此外河南焦作金墓出土的磚雕人物,型制雖小卻有濃郁的生活情味。元、明、清時代的雕塑成就主要體現在宮廷、園林中的雕塑作品上,在點綴人間、烘托氛圍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此外,清末天津張明山的以民俗生活為題材的小型泥塑,在寫實方面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20世紀以後,中國雕塑在題材內容和形式風格上產生了新的變化,出現了一批雕塑家和紀念性的寫實雕塑作品。80年代以後,雕塑藝術向著多樣化發展,環境雕塑和小型架上雕塑並駕齊驅,並且在藝術觀念、創作手法和材質的探索上都有了長足的進展。 中國的繪畫藝術源遠流長,在數千年的演化過程中,不僅創造了多種多樣的形式,並且在繪畫觀念及表現方法上自成體系,獨具民族特色。傳統的中國繪畫,主要使用柔軟的毛筆、水墨,以黑白線條和裝飾性色彩描繪形象,與注重再現客觀事物外在形式的西方傳統繪畫相比,更注重主觀情感的表達和意境的創造。20世紀以後,中國繪畫從西方獲得了許多借鑒,有了更加多樣化的發展。
中國的繪畫藝術源遠流長
中國繪畫的緣起,可追溯到大約1萬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那些刻在岩壁和獸骨上的花紋、描繪在陶器上的紋樣、畫在地面和牆壁上的人和動物形狀等,雖然粗獷、稚拙,但已具備了在平面空間展示形象的基本性能,可視為中國最早的繪畫藝術。據記載,周代已有歷史人物的畫像,春秋時期已有大型壁畫。從出土的青銅器紋飾、漆器彩繪和楚墓帛畫可看出在春秋戰國時期以線造型的特色已初步形成。秦漢時期的繪畫藝術已十分發達。既有壁畫又有肖像畫,既有歷史畫又有神怪畫,題材多樣,種類不一,從漢墓出土的大量壁畫、畫像石、畫像磚、帛畫、漆畫等可睹當時繪畫藝術之風貌。其壁畫造型生動洗練,用筆質朴簡率,在單純、稚拙的形式中表現出運動、力量和速度感,其畫像磚多為各種生活場面,造型誇張簡括,注意整體動勢的描繪。
其帛畫多富有浪漫性,如湖南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非衣帛畫,製作精細,造型准確,用線流暢而有變化,以石青石綠等礦物顏料著色,至今鮮麗不變。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壁畫空前興盛。以敦煌莫高窟的壁畫數量最多也最精彩。卷軸畫和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等士人畫家的出現,標志著中國繪畫進入了一個新的更加自覺的理性階段。人物畫趨於成熟,准確的人體比例、優美的線描和深入的表情刻畫取代了漢代繪畫天真、稚拙、以動態傳情的特色。與此同時還出現了最早的山水畫,並產生了中國最早的獨立畫論。隋唐繪畫仍以宗教題材為大宗。佛教的盛行不僅為畫家們提供了施展創造才能的物質條件和觀賞群,還能確立畫家的社會地位,因之許多畫家都從事寺廟壁畫創作,大大提高了它們的藝術水平。與此同時表現世人生活的人物畫高度繁榮,將人物畫從南北朝的「跡簡意淡而雅正」推向了「細密精緻而臻麗」的境界。山水畫迅速發展,花鳥、鬼神、牛馬、屋宇等開始獨立成科,一時名家輩出,使唐代繪畫五彩紛呈,絢麗多姿。
五代兩宋時期的繪畫藝術進一步成熟和完備,登上中國古代繪畫的頂峰。寺觀壁畫衰落,世俗生活和山水、花鳥成為畫家們更加喜歡的題材。繪畫的教化功能被逐漸減弱,審美、寄情和娛悅功能則被空前看重。文人畫家的涌現,使繪畫向詩歌汲取營養,更加註重詩情意境的表現。在材料工具和技巧上更趨考究、精妙。水墨畫空前成熟,重彩畫更加工整細麗。總體看宋代繪畫更趨精緻、多樣化,並富於人情味的抒情性。繪畫功能的轉變也使其創作與欣賞的結構發生著雅俗分流的變化。元代知識分子的特殊境遇和文人畫思潮的擴大,使繪畫產生了時代性的轉折與變異,元畫以卷軸為主,且多用紙。紙能充分發揮渴筆的功能,遂使筆法空前豐富,與宋畫相比更能表現物象的多種質感和藝術家細膩的感受。
宋人崇尚以詩入畫,強調空間與情趣的變化。元人崇尚以書入畫,更強調筆墨情趣的形式感,從繪畫自身來看,元畫向著完滿性跨越了一大步。明清兩代山水花鳥畫更成大宗,宗教畫、人物畫愈加衰落。明代山水畫壇畫派林立,進一步發展了中國傳統繪畫的形式風格。明中葉以後,形成一股雅俗合流的勢力。著名畫家涉足文學插圖、年畫、稿本的創作,給繪畫藝術帶來了新的生機。清初社會矛盾空前尖銳,出現了四畫僧、四王、金陵八家等一大批傑出畫家。突起了中國繪畫史上的又一個高峰。乾隆年間(1736~1796)揚州畫派和清末海上畫派的出現,使摹古之風甚盛的清代中、晚期畫壇又放異彩。雅俗合一之勢更加明顯。辛亥革命以後,在西方文化的沖擊與影響下,中國的繪畫在觀念與價值取向上都面臨著多種選擇的可能。但為人生而藝術、把繪畫創作與現實功利緊密結合的大趨勢成為主要流向,寫實主義繪畫漸居首位。50年代以後,以徐悲鴻畫派與前蘇聯繪畫體系相結合為根基,為政治和為人民服務的繪畫大發展。80年代以後,中國繪畫更向著多層次,多態式發展,出現了空前繁榮的景象。 以毛筆書寫漢字,也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造型式樣。講求用筆的疾徐、頓挫、順逆、剛柔、墨色的濃淡、干濕創造美的章法及結構形式,藉以表達書法家的文化修養、品格情操。
中國書法在數千年的演化過程中,形成了篆、隸、楷、草、行等主要字體形式。篆書是商、周、戰國時代通行的字體,大都刻在甲骨、青銅器或簡牘、帛、石、陶上。至秦代小篆成為中國推行使用的統一字體。其結體圓長,筆畫勻稱,藏頭護尾,圓潤優美。隸書盛行於漢代,字體寬扁,左右舒展,橫畫如蠶頭燕尾,具有濃厚的裝飾意趣。楷書經南北朝到唐代發展至頂峰,其字形方正、筆畫結構嚴整。王羲之、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書法家留下的不同風格的楷書作品,給後人以深刻影響。草書經章草、小草發展為狂草,筆線連綿不斷,大起大落如風馳電掣。此書也盛行於唐代,以張旭和懷素最為著名。行書介乎草書與楷書之間,書寫簡易,流暢。形成於漢,成熟於兩晉。歷代書法家都以行書字體創造了各自不同的風格。 中國的工藝美術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它一方面以滿足人們的實用要求和審美要求為目的,與社會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緊密相聯;另一方面,高超、精湛的製造技藝又閃爍著中國歷代勞動者智慧的光芒。所以
中國的工藝美術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又濃縮著民族文化的精華,展示著民族精神發展的歷程。
中國工藝美術門類眾多,按功能可分為實用工藝美術和陳設工藝美術;按生產方式可分為手工藝美術和工業設計;按生產和消費的社會層次可分為民間工藝美術、宮廷工藝美術和文人工藝美術。按材料和創作工藝可把傳統工藝美術歸結為雕刻工藝、織綉工藝、編織工藝、金屬工藝、陶瓷工藝、漆器工藝六大類別。現代工藝則以產品對象分為室內環境設計、染織設計、日用工業品造型設計、日用陶瓷設計、商業美術設計和書籍裝飾設計等。
原始人製造的第一件勞動工具可視為中國工藝美術的遠源。從單純工具發展為新石器時代的石、玉、骨、牙雕刻,縫紉,編織,制陶等工藝,已明顯地表現出對美的追求與創造了。最有代表性的是形制多樣、紋飾斑斕的陶器。商、周、春秋、戰國時期,渾厚、奇麗的青銅禮器和精美的玉器是造型藝術的代表。至漢代青銅造型仍占重要地位,漆器、絲織、釉陶等製作技藝已相當成熟,南北朝時期在青瓷燒制、織錦技術等方面成就最為突出,風格趨於華麗。唐代的織錦、陶瓷、金銀器、漆器等工藝獲得全面發展,其製作水平和生產規模都是空前的。富麗華貴、舒展豐滿是唐代工藝造型的風格特徵。宋元兩代制瓷工藝蓬勃發展,瓷窯遍布中國各地,以鈞、汝、官、哥、定五大名窯的產品最具特色。
優雅的造型,晶瑩的釉色,精湛的制胎、燒窯技藝,享譽全世界。明代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促使其工藝美術跨入一個新階段,各工藝門類都有了全面發展,其總體風格簡約、勁健而端莊。清代工藝美術在品種、形式、手法、技藝等各方面都遠遠地超越了前代,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集大成時期。與時代和上層人士的審美趣味相諧,其風格日趨雕琢、精緻、繁縟。20世紀以後,在現代工業文明的沖擊下,傳統工藝美術衰落,具有清新、明快、簡潔風格的現代工藝迅速崛起。尤其是80年代以後,中國工藝美術在形式和內涵上都與現代社會文化及人們豐富多變的審美心態息息相關,在品類的繁多、風格的多變、技藝的精良等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它們一方面構建著現代社會的生活環境,另一方面又不斷地影響和更新著人們的精神追求和審美觀念。中國美術大約產生在史前時代。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不僅演化出雕塑、繪畫、工藝造型等門類,還形成了不同於西方美術的獨特傳統與體系。
中國的工藝美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原始社會新石器時期的陶器,可以說是最早的工藝美術品。此後,商周的青銅器,戰國的漆器,漢唐的絲織品,宋朝的刺綉,明清的景泰藍和瓷器等,都是極其精美、名貴的工藝品。中國傳統的工藝美術,製作精美,技藝高超,不但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而且品種豐富,種類繁多。如:金屬工藝、漆器、陶瓷、編織、刺綉等。中國工藝美術品是中國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珍寶,很早以前它們就已走向世界,並向各國人民展示了自己的風采。 年畫是中國畫的一種,始於古代的「門神畫」。清光緒年間,正式稱為年畫,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繪畫體裁,也是中國農村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大都用於新年時張貼,裝飾環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慶之意,故名。傳統民間年畫多用木板水印製作。舊年畫因畫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稱謂。整張大的叫「宮尖」,一紙三開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細致的叫「畫宮尖」、「畫三才」。顏色上用金粉描畫的叫「金宮尖」、「金三才」。六月以前的產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後的產品叫「秋版」。
各地對年畫的稱謂南轅北轍,北京叫「畫片」、「衛畫」,蘇州叫「畫張」,浙江叫「花紙」,福建叫「神符」,四川叫「斗方」,不一而足。今天,各地對年畫逐漸約定俗成地簡稱為「年畫」。年畫是中華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種民間工藝品,是一種承載著人民大眾對未來美好憧憬的民間藝術表現形式。歷史上,民間對年畫有著多種稱呼:宋朝叫「紙畫」,明朝叫「畫貼」,清朝叫「畫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間,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寫到:「掃舍之後,便貼年畫,稚子之戲耳。」年畫由此定名。傳統年畫以木刻水印為主,追求拙樸的風格與熱鬧的氣氛,因而畫的線條單純、色彩鮮明。內容有花鳥、胖孩、金雞、春牛、神話傳說與歷史故事等,表達人們祈望豐收的心情和對幸福生活的憧憬,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與鄉土氣息。中國著名的四大「年畫之鄉」是:綿竹年畫,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這些地方所生產的年畫深受城鄉人民喜愛。主要產地有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和山東濰坊等,上海有「月份牌」年畫,其他還有四川、福建、山西、河北以至浙江等地。

㈤ 西方美術發展史

15世紀之間的西方美術,包括拜占庭美術、
愛爾蘭-撒克遜和維金美術、奧托美術、加洛林美術、
羅馬式美術和哥特式美術。早期基督教美術有時也被歸
入中世紀美術。這些豐富多彩的美術構成了歐洲美術發
展過程中的重要環節。
中世紀美術是西方文化的特殊表現形式之一。它改
變了希臘美術、羅馬美術的傳統,並在發展中逐漸形成
自己的形式和內容體系,成為特定時期人們生活、觀念、
思想、感情的特殊形式的表現。總的說來,中世紀美術
屬於基督教美術。作為宗教信仰和神學的表達形式,這
種藝術不注重客觀世界的真實描寫,而強調所謂精神世
界的表現。為此,它往往以誇張、變形,改變真實空間序
列等多種手法來達到強烈表現的目的。在這一總的特徵
下,中世紀美術各種風格之間又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拜
占庭美術以其東方式的裝飾性和抽象性與歐洲藝術分立
而自成體系,並在約1000年的發展中始終保持著自己的
獨立性。愛爾蘭-撒克遜和維金美術、奧托美術、加洛
林美術、羅馬式美術和哥特式美術則以不同的形式出現
在歐洲美術發展的不同時期,相繼以各自獨特的風格在
美術史上佔有其一席地位。
建築的高度發展是中世紀美術的最偉大成就。在中
世紀,各種形式的大型宗教建築在各地大量修建。作為
歷史紀念碑的許多拜占庭教堂、羅馬式教堂、哥特式教
堂都在藝術上和工程設計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隨著大
教堂的建設,雕刻、鑲嵌畫、壁畫也在不同時期獲得了
不同形式的繁榮;中世紀藝術家的大量優秀雕刻和繪畫
包括鑲嵌畫作品在大教堂內外創作出來。插圖畫和各種
小型藝術也是中世紀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在中世
紀曾獲得相當的繁榮。
由於文藝復興時代及其後的寫實主義藝術觀的影響,
中世紀美術曾在很長時期內沒有得到人們的充分認識,
甚至稱為「黑暗時期」而加以否定。從19世紀開始,西
方史學家們才開始重新認識和評價中世紀美術。在20世
紀,中世紀美術成為美術史研究的重點之一。許多現代
美術史學者分別從不同的角度,運用不同的方法,對各
種中世紀美術風格進行深入的觀察和解釋。他們的研究
越來越充分地揭示出中世紀美術所獨具的美學特徵及其
在西方美術發展史中的地位和意義。

㈥ 中國美術發展史

中國美術的載體局限於宮廷和學院之中。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孤獨的藝術家,他們在田園和山林當中進行創作。這常常是一些學者和被貶的官員,他們對社會現狀不滿,從而逃避現實。每逢朝代更替時經常有這種情況發生,比如,明末清初,滿族入侵之際。
中國藝術的影響在整個東亞文化圈都可以觀察得到。尤其在曾經在中國統治下的地區,像朝鮮,越南這些藩屬,或者有中國人移民的地方,如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日本藝術同樣不能擺脫中央帝國的影響。在一些領域,日本的追隨者甚至超越了他們的先師,比如在日本達到鼎盛的漆器手工藝。16世紀以來,中國的工藝品---尤其是瓷器,大量向歐洲出口,這對歐洲藝術也產生了影響。台灣地區的美術以及中國移民的美術創作可以認為是中國美術的一部分。
漢朝時期
1976年山東諸城呈子遺址出土的龍山文化的蛋殼高柄杯
舊石器時代的粗石器,已能磨光、雕琢、鑽孔,符合對稱、均衡等形式美法則,初具節奏和線條的韻律美。
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中,可以找到中國美術的早期形式,這種形式一直延 中國美術史續直公元前6世紀。早在紅山文化時期,就已經有玉雕的龍形及其他佩飾作品出土,從半坡遺址中可以發現,仰韶時期已經有陶藝存在。早期的陶瓷製品沒有畫上去的圖案,但是有滾花。有很多畫有以對稱形式展開的魚或者人的面部的圖案。
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從幾何紋飾進展到動植物紋樣,其中以仰韶文化和馬家窯文化的彩陶紋樣最為豐富生動。除彩陶之外,具有獨立審美價值的人像、動物陶塑也同時出現。
商、周和春秋時期以富有想像力和裝飾性的青銅器作為這一時期美術成就的標志。中國目前已經發現最早的繪畫為長沙楚墓出土的帛畫《龍鳳仕女圖》以及戰國時期的《御龍圖》 。
漢時畫跡今已幾乎無存,最完整的為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描繪了墓主人的地上和地下生活。山東肥城孝堂祠、嘉祥武梁祠石刻尚存,可窺見漢時古拙有力的繪畫風格特徵。
戰國、秦漢,以秦始皇陵兵馬俑和霍去病墓石刻為代表,雕塑藝術成就卓著。繪畫品類繁多,帛畫、壁畫、畫像石、畫像磚,異彩紛呈。篆隸形成中國書法藝術。
編輯本段魏晉南北朝
佛教公元1世紀進入中國。到8世紀,它在藝術領域已經展現了卓著的 中國美術史效應,尤其在大型宗教塑像方面。 魏晉、南北朝,佛教藝術勃興,敦煌石窟、雲崗石窟、龍門石窟等相繼開鑿,大量的壁畫和泥塑,在描繪宗教內容的同時,反映著現實的生活;除民間畫工外,士林畫家大量涌現。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 (現存摹本)是早期人物畫的代表作,該畫用筆如春蠶吐絲,緊勁連綿,形神兼備,格調古逸,內容是宣傳封建女性的德行修養。中國傳統人物畫注重「成教化,助人倫」的教育功能,由此可見一斑。
隋唐時期
隋唐則「君子之於學,百工之於藝,自 中國美術史三代歷漢,至唐而備矣。」尤以繪畫、雕塑成就輝煌。就繪畫而言,唐代周昉、張萱的仕女畫標志著人物畫的進一步完善。山水畫已擺脫了作為人物畫背景的附屬地位而成為一個獨立的畫種,隋代展子虔的設色山水《游春圖》 ,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第一幅以風景為主題的繪畫,李思訓的金碧山水,王維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潑墨山水,已經形成了中國畫山水畫的北派和南派的雛形。唐代薛稷的鶴,邊鸞的孔雀,刁光胤的花竹,也說明花鳥畫已開始興起。隋唐雕塑最引人注目的當推陵墓雕刻。昭陵石刻中那組以描繪李世民生前所騎六匹戰馬的浮雕像(習稱「昭陵六駿」)雕工精細,形體准確,造型生動,是中國雕塑史上的傑作。
兩宋時期
《清明上河圖》局部,描繪了清明時節,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兩岸的繁華和熱鬧的景象和優美的自然風光。
五代、兩宋是中國繪畫藝術的鼎盛期。隨著畫院的設立, 中國美術史宮廷繪畫呈現興旺活躍的景象,後世文人畫通常將繪畫傳統回溯至此時。新的繪畫內容如民俗畫也開始出現,如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以長卷式構圖,生動地描繪汴京(今開封)的繁華景象,如實地展示了當時的社會生活風貌。這一時期山水畫最後人著墨最多的部份,五代時生活在中原的荊浩、關仝,活動於江南的董源、巨然,分別以不同的筆墨技法描繪不同地域的山川景象,畫風各異,對後世山水畫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北宋李成的平遠畫風,范寬的崇山峻嶺,許道寧的林木野水,郭熙的巨章高壁,惠崇、趙令穣的抒情小景,米芾、米友仁父子的雲山墨戲,使北宋山水畫呈現高度成熟的狀態。到了南宋,大山堂堂的繪畫風格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留白的繪畫方式,李唐繼承前朝,但開展出了獨特的斧劈皴技巧來畫山石,後來的院畫家如馬遠、夏圭基本上追隨李唐的風格,然而在畫面上注重剪裁、大片留白渲染,呈現空氣感,被稱作是詩意山水,一變為纖巧,反映了山水畫的不斷變革和發展。
花鳥畫也有著長足的進步。五代時徐熙的汀花野竹,黃筌的奇花異鳥分別具有野逸和富貴兩種不同的風格。到了北宋,花鳥畫從對稱的裝飾性轉變為寫實生動,強調擬真,趙昌的折枝花卉,易元吉的猿猴,崔白的敗荷鳧雁可以看作是北宋早中期的代表。到了趙佶主政,刻意經營畫院,仿效科舉考試納才,增加畫院的待遇,讓徽宗朝成為宋代繪畫的高峰,其院體花鳥畫,強調精細寫實,栩栩如生。南宋梁楷、法常的花鳥畫已水墨寫意之先河,文同的墨竹可說是最早沒骨花鳥的傑作。
陶瓷方面,宋代亦到高峰。此時的單色瓷工藝到達極致,北宋末期所燒制的汝窯是迄今認為單色瓷發展的極致,色澤溫潤,有珠玉光澤,以枝釘滿釉燒造,工藝技術高超,今日傳世品稀少,不足一百件。其他如定窯、耀州窯、磁州窯、建窯都有非常高度的發展,並有大量外銷,影響周邊東亞等地。南宋官窯則被認為是繼承汝窯,供給宮廷使用的高級瓷器,龍泉窯與景德鎮此時也有大量生產,供應外銷,近年考古發現的海底沉船可為佐證。
遼金西夏
遼、金、西夏是中國北方民族所建立的國家,控制華北自10世紀到13世紀,直到忽必烈統一中國為止。傳統中國史學以宋代為正統,對北方政權並不在意,然而他們對中國繪 中國美術史畫史的影響力,應該要加以重視並深入研究。
遼代起於唐末混亂,五代十國之際,與後來的北宋分庭抗禮。在藝術表現上,傳世的藝術品不多。然而透過近年不斷出土的重要墓葬,如遼慶陵、陳國公主墓、葉茂台遼墓等,幫助我們對遼代美術有更多了解。遼代美術在某種程度上,比宋代美術更多的繼承唐代美術的風格,兼具契丹北方古樸渾厚的氣質。
金代遼而起,滅北宋之後,與南宋南北對峙。由於金代接收北宋首都汴京,並改為南京,可以推測大量北宋內府收藏進入金的宮廷,大幅提高金代皇室的文化與藝術素養。最為著名的皇帝為金章宗,不僅其書法刻意模仿宋徽宗的瘦金體,甚至學習宣和年間的內府收藏機制,其收藏印是後代鑒別古畫的一個重要的根據。
金代畫家於中國繪畫史常被人忽略,但歐美學者很早就發現,古代書畫中許多佚名的宋代山水作品,可能是金人所作。而如今存有名字的畫家,如武元直、李山、王庭筠等,其山水竹石畫作,比起同時南宋院畫家的作品,似乎更顯出「文人」的品味。
元代
創作於元朝的《盧溝筏運圖》。描繪了元世祖至正三年(1266年)在盧溝橋附近漕運西山石木用於修造大都宮殿的情景 中國美術史元代未逾百年,然在中國繪畫發展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山水畫方面,由於蒙古朝廷輕視漢人,多所貶抑,漢人知識分子有不願出仕異族朝廷者,多避居山林,與友朋往來,其中不乏有以書畫交誼。此時的繪畫脫離了宮廷氣氛,文人畫獲得了突出的發展。文人畫多取材山水、花鳥,藉以抒發「性靈」和個人抱負。畫家標舉士氣,崇尚品藻,講究筆墨情趣,脫略形似,強調神韻,並開啟重視詩、書修養的文人條件。此類畫家以「元四家」(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為代表,並開啟後來中國山水畫主流。
入仕元朝的畫家也對中國繪畫有重要影響。如趙宋後嗣的趙孟頫,官拜刑部尚書的高克恭,以及如朱德潤、柯九思、任仁發、唐棣等。趙孟頫提倡復古,主張青綠設色和古樸的山水構圖,著名的作品如《鵲華秋色圖》可為代表。而由於道教藝術在元代頗為活躍,多有壁畫及外銷畫作流傳,《永樂宮壁畫》是此類繪畫的代表作。
元代是景德鎮真正馳名的時期,最著名的瓷器即為青花瓷和釉里紅。此時的瓷器外銷極為暢行,所以有研究認為青花的紋樣是伊斯蘭教客戶的要求而出現。龍泉窯的青瓷也非常著名,外銷日本與朝鮮半島的數量甚多,亦大量外銷到東南亞一帶。
明代
明朝早期的一套傢具,現存於倫敦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
明代初期,宮廷畫家師承南宋院體風格,稱之為「浙派」(代表畫家為戴進和吳偉),雖然被晚明董其昌等人貶低,但是影響范圍廣及日本朝鮮等地,並一直透過民間畫師的傳承下來,今日台灣地區廟宇壁畫仍是浙派的延續。
另一方面,文人官僚以元四大家為學習對象,出現後來成為文人畫傳統的「吳派」(代表畫家是沉周、文徵明、唐寅、仇英),與浙派為明代畫壇的兩大主要派別。由於晚明崇尚吳派而貶低浙派,致使吳派在中國傳統繪畫中成為山水畫的主流,影響力一直持續到民國初年,甚至國民政府遷台初的繪畫教育,依然以吳派繪畫為主。
此外,陳淳、徐謂的大寫意花鳥,創潑辣豪縱一格,給中國傳統繪畫帶來了新的活力。陳洪綬和崔子忠是明末有名的人物畫家,號稱「南陳北崔」。前者作品,形象誇張甚至變形,格調高古,對版畫的發展作出了貢獻。此一畫風,後世學者常稱為變形主義。
編輯本段清代
制於清代的玉金罐,約在乾隆年間製作。
清代延續晚明以來尊崇吳派的傳統,出現所謂四王,稱其畫風為「正統畫派」。然而民間出現一種嶄新的畫風,構圖大膽,別開生面,以前朝遺民八大山人及石濤最為人所知。清代中葉江南地區富裕,揚州一帶出現以賣畫為生計的文人畫家,書畫均不落俗套,奇特新穎,後來學者將其中重要的八位稱之為揚州八怪。
清代亦為西方繪畫逐漸進入的時期,最著名的就是乾隆時期任職於宮廷的郎士寧,然而這種西方的風潮並沒有影響到民間。但中國當時唯一對外的口岸廣州,出現專門替歐洲商人以油畫作畫的畫工,此是西方繪畫進入中國民間之始。晚清上海闢作通商口岸,由於地處輻輳,成為重要港口,也帶動油畫的需求與發展,中國畫家逐漸學會透視法等西洋繪畫方式,並使用進口顏料作畫,影響傳統繪畫的風貌。
清末上海取代揚州為商業中心,職業畫家群也從揚州轉移到上海,出現了海派風格,可謂中國傳統繪畫的最後一脈。民初高劍父兄弟吸收日本畫的西洋式畫風,開創出嶺南畫派。兩者均代表了中西結合的新畫風,為中國畫的發展作出了有益的嘗試。清代民間美術的興隆值得稱道。木版年畫這一傳統民間美術品種在清代獲得了前所末有的發展。其製作地區遍及大江南北的一些城鎮鄉村,並形成了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濰縣楊家埠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年畫。與此同時,杭州誕生了中國最早的美術高等教育院校。
辛亥革命後,中國社會發生了劇烈變化,傳統的中國美術又隨著時代的驟變而發展。
民國以後
民國美術大體延續清末發展,但是西化潮流因為政治變動而加速,中國開始有畫家留學西方,與歐洲繪畫直接接觸,如徐悲鴻、林風眠等人。新式繪畫學校的建立也帶動中國繪畫西化的發展。相較之下,傳統中國繪畫則因為知識份子的抨擊而趨於衰微,如康有為對中國繪畫的強烈批評。

㈦ 現代美術的歷史發展

現代美術的產生和發展是沿著必然規律運行的,西方藝術自遠古產生始就注重實用、物質性的再現,經歷不同時代的發展和完善,到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已達高峰。當照相術發明,再現的寫實主義繪畫已被攝影部分取代,繪畫必然另擇其路,由再現走向表現,由寫客觀物質的形態走向表現畫家自我內在精神為追求。繪畫自產生起就以為別人服務為宗旨,原始社會為實用,後來為神、為人的生活、為政治斗爭等服務。西方藝術家宣稱他們不再為誰服務,藝術就是為完善藝術自身而獨立存在。因此藝術的價值觀與傳統決裂了。所有這一切都是隨著社會發展、思潮的演變,緩慢地由量變到質變的。 現代藝術是從西方開始的,最先是繪畫和版畫,然後在19世紀中期擴展到其他的視覺藝術上,如雕塑和建築。到了19世紀末期,一些對現代藝術有重要影響的運動開始出現:以巴黎為中心的印象派,以及最初從德國開始的表現主義。
現代藝術受到的影響來自很多方面:比如接觸到東方的裝飾性藝術,尤其是日本版畫;泰納(J. M. W. Turner)和德拉克羅瓦在顏色上的創新;還有像米勒等畫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有更多描述日常生活的主題。當時對藝術的普遍觀念認為,藝術應該精確地描述事物,而且必須企圖表現出其理想的樣貌。因此當時最成功的畫家如果不是接受委託,就是透過舉辦大型畫展來進行創作。政府也會資助畫家,並且定期舉辦展覽。 於是跳脫理想化與精確描述的藝術,就不只是一種藝術路線的改變,而是社會和經濟狀況造成的結果。這些新的運動並不必然將他們自己視為一種進步前衛或者個人藝術的解放。相反地,他們認為他們才是再現了所謂的真實與普世價值。印象派畫家說人們並沒有看到物體,而是看到那些物體反射出的光,因此畫家必須在自然的光線下而非在畫室中作畫,並且捕捉那些光線帶來的效果。印象派藝術家自己組成了一個團體來推廣他們的作品,盡管內部關系有些緊張,他們還是能夠集結起來舉辦了一些展覽,然後他們的風格又被其他國家的藝術家所接納。這些因素都促使大家相信這是一個「運動」。從建立起一套藝術方法、逐漸形成一股風潮、到最後獲得國際性的接納,這個過程將在每個現代藝術運動中不斷被重復。
畫家德拉克羅瓦的《自由引導人民》 1901年-1906年,在法國巴黎,梵高、高更和塞尚的作品,首次大規模公開展覽,20世紀的現代藝術發展,約始於1906年,20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中興起的藝術運動有野獸派、立體主義、表現主義和未來主義。
第一次世界大戰造成了這一階段的終止,不過也因此開始了一些反戰運動,比如達達主義和杜桑(Marcel Duchamp)的作品以及超現實主義。另外像風格派(de Stijl)和包豪斯學派也影響到日後關於藝術、建築、設計和藝術教育之間關連的發展。
在1913年的軍械庫畫展(The Armory Show)中以及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移民到美國的歐洲藝術家,現代藝術被介紹到了美國。不過要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美國才成為新興藝術運動的重要地點。1950年代和1960年代出現的藝術運動有抽象表現主義、波普藝術、歐普藝術和極簡主義;1960年代和1970年代則出現了地景藝術、表演藝術、觀念藝術和照相寫實主義。
大約在這個時期,有些藝術家和建築師開始揚棄「現代」的觀念,並創作典型的「後現代」作品。
從後戰時期開始,越來越少藝術家使用繪畫來作為他們主要的創作媒介,有越來越多人使用大型的裝置和表演。從1970年代開始,新媒體藝術(new media art)變成了一個藝術類別,有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在實驗一些科技媒介來創作,比如影像藝術(video art)。

㈧ 中國美術歷史的介紹

http://content.e.tw/junior/art/tc_wc/History/east/default.htm
中國美術史主流思想就歷史的進展可分為三皇五帝時代字文畫、三代器物畫、春秋戰國時代、秦代、漢代、三國時代、六朝時代、隋代、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來介紹其特色及影響.
這個網站有詳細內容.

http://www.white-collar.net/02-lib/01-zg/03-guoxue/%C6%E4%CB%FB%C0%FA%CA%B7%CA%E9%BC%AE/%D7%A8%CC%E2%C0%E0/%CE%C4%BB%AF/%D6%D0%B9%FA%C3%C0%CA%F5%CA%B7/Basic/EBookLib/JXCKS/TS011014/
這個是<中國美術史>

㈨ 中國繪畫的歷史

中國繪畫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經過數千年的不斷豐富、革新和發展,以漢族為主、包括少數民族在內的畫家和匠師,創造了具有鮮明民族風格和豐富多彩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獨具中國意味的繪畫語言體系,在東方以至世界藝術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與影響。
中國繪畫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彩陶紋飾和岩畫,原始繪畫技巧雖幼稚,但已掌握了初步的造型能力,對動物、植物等動靜形態亦能抓注主要特徵,用以表達先民的信仰、願望以及對於生活的美化裝飾。
先秦繪畫己在一些古籍中有了記載,如周代宮、明堂、廟祠中的歷史人物、戰國漆器、青銅器紋飾,楚國出土帛畫等,都己達到較高的水平。
秦漢王朝是中國早期歷史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大國,疆域遼闊,國勢強盛,絲綢之路溝通中外藝術交流,繪畫藝術空前發展與繁榮。尤其是漢代盛行厚葬之風,其墓室壁畫及畫像磚畫像石以及隨葬帛畫,生動塑造了現實、歷史、神話人物形象,具有動態性、情節性在反映現實生活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其畫風往往氣魄宏大,筆勢流動,既有粗獷豪放,又有細密瑰麗,內容豐富博雜,形式多姿多彩。
魏晉南北朝時期戰爭頻仍,民生疾苦,但是繪畫仍取得了較大的發展,苦難給佛教提供了傳播的土壤,佛教美術勃然興起。如新疆克孜爾石窟,甘肅麥積山石窟,敦煌莫高窟都保存了大量的該時期壁畫,藝術造詣極高。由於上層社會對繪事的愛好和參與,除了工匠,還涌現出一批有文化教養的上流社會知名畫家,如顧愷之等。這一時期玄學流行,文人崇尚飄逸通脫,畫史畫論等著作開始出現,山水畫、花鳥畫開始萌芽,這個時期的繪畫注重精神狀態的刻畫及氣質的表現,以文學為題材的繪畫日趨流行。
隋唐時國家統一,社會相對穩定,經濟比較繁榮,對外交流活躍,給繪畫藝術注入了新的機運,在人物畫方面雖然佛教壁畫中西域畫風仍在流行,但吳道子、周昉等人具有鮮明中原畫風的作品佔了絕對優勢,民族風格日益成熟,展子虔、李思訓、王維、張繰等人的山水畫、花鳥畫己工整富麗,取得了較高的成就。
五代兩宋之後,中國繪畫藝術進一步成熟完備一,出現了一個鼎盛時期,朝廷設置畫院,擴充機構編制,延攬人才,並授以職銜,宮廷繪畫盛極一時,文人學士亦把繪畫視作雅事並提出了鮮明的審美標准,故畫家輩出,佳作紛呈,而且在理論上和創作上亦形成了一套獨的體系,其內容、形式、技法都出現了豐富精彩、多頭發展的繁榮局面。
繪畫發展至元、明、清,文人畫獲得了突出的發展。在題材上,山水畫、花鳥畫占據了絕對的地位。文人畫強調抒發主觀情緒,「不求形似」、「無求於世」,不趨附大眾審美要求,借繪畫以示高雅,表現閑情逸趣,倡導「師造化」、「法心源」,強調人品畫品的統一,並且注重將筆墨情趣與詩、書、印有機融為一體,形成了獨特的繪畫樣式,涌現了眾多的傑出畫家、畫派,以及難以數計的優秀作品。
中國繪畫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植於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它不單純拘泥於外表形似,更強調神似。它以毛筆、水墨、宣紙為特殊材料,建構了獨特的透視理論,大膽而自由地打破時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與想像力,這種出色的技巧與手段,不僅使中國傳統繪畫獨具藝術魄力,而且日益為世界現代藝術所借鑒吸收。

㈩ 關於美術繪畫的歷史和流派都有哪些

這可是兩門課程啊,不是一兩句話講得完的。美術史分中外美術史。各自又按發展時間和地域流派有詳細的解說。關於美術流派有幾十種,有本《有鬍子的蒙娜麗莎》就是專門講解美術流派的,很好的書

熱點內容
師生同台心語 發布:2024-09-19 16:34:58 瀏覽:267
無線怎麼設置 發布:2024-09-19 15:49:14 瀏覽:640
甘肅教育信息 發布:2024-09-19 14:31:52 瀏覽:496
怎麼去眼下皺紋 發布:2024-09-19 13:48:43 瀏覽:931
留學的歷史 發布:2024-09-19 13:22:06 瀏覽:469
浮生物語5下 發布:2024-09-19 13:17:18 瀏覽:786
批圖教學 發布:2024-09-19 11:56:09 瀏覽:988
語文特級教師王君 發布:2024-09-19 10:04:07 瀏覽:121
合肥上元教育 發布:2024-09-19 09:37:59 瀏覽:216
蠶婦教學設計 發布:2024-09-19 09:31:08 瀏覽: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