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信的文言文

信的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20 10:58:29

『壹』 「信」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信」既是儒家實現「仁」這個道德原則的重要條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養的內容之一。孔子及其弟子提出出「信」,是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定互守信用,藉以調整統治階級之間、對立階級之間的矛盾。儒家把「信」作為立國、治國的根本。「信」作為儒家的倫理范疇,意為誠實,講信用,不虛偽。漢儒把「信」列入「五常」之中。《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信近於義,言可復也。」《左傳.宣公二年》:「麂退,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於此,不如死也。』觸槐而死。」

『貳』 帶有"信"字的古詩詞,古文~~

  1. 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王安石《商鞅》

  2.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盡事。輕攏慢拈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白居易《琵琶行》

  3. 仗劍行千里,微軀敢一言。曾為大梁客,不負信陵恩。——王昌齡《答武陵太守》

  4. 信腳自能知舊路,驚心時復認鄰翁。當時手種斜橋柳,無數鳴蜩翠掃空。——范成大《初歸石湖》

  5.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6. 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瓏瓏地,共賞金尊沈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李清照《漁家傲》


『叄』 關於誠信的文言文

關於誠信的文言文:《商鞅立木建信》

原文: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之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國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數。於是太子犯法。衛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 。

明日,秦人皆趨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說,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

譯文:

商鞅變法的條令已准備就緒,還沒公布,擔心百姓不相信自己,於是(命人)在都城市場南門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頭,招募(能)搬到北門的人,給予十金。

百姓看到後對此感到奇怪,沒有人敢去搬木頭。(商鞅)又說:「能搬木頭的人賞五十金。」有一個人搬了木頭,就給了他五十金,以此來表明沒有欺騙(百姓)。

變法令頒布了一年,秦國百姓前往國都控訴新法使民不便的數以千計。這時太子也觸犯了法律,公孫鞅說:「新法不能順利施行,就在於上層人士帶頭違犯。太子是國君的繼承人,不能施以刑罰,便將他的老師公子虔處刑,將另一個老師公孫賈臉上刺字,以示懲戒。」

第二天,秦國人聽說此事,都遵從了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國出現路不拾遺、山無盜賊的太平景象,百姓勇於為國作戰,不敢再行私鬥,鄉野城鎮都得到了治理。

本文所記載的事,發生在周顯王十年(公元前359年)。秦國在實施新法令之前,立於南門,取信於民。新法實行後,太子犯法,刑其師傅。這兩件事說明了信用是國家的重寶,善於治理國家的人必定得到民眾的信任。

(3)信的文言文擴展閱讀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孫氏,名鞅,衛國頓丘(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梁庄鎮) 人。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國君後代。

商鞅輔佐秦孝公,積極實行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

經濟上,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戰;軍事上,統率秦軍收復了河西之地,賜予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史稱為商鞅 。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後,商鞅被公子虔指為謀反,戰敗死於彤地,屍身車裂,全族被殺。

『肆』 信 在文言中的解釋及例句

主要釋義

(a)誠實,不欺騙:~用。~守。~物。~貨。~誓旦旦。

(b) 不懷疑,認為可靠:~任。~托。~心。~念。

(c) 崇奉:~仰。~徒。

(d) 消息:~息。杳無音~。早知潮有~,嫁與弄潮兒。

(e) 函件:~件。~箋。~鴿。~訪。

(f) 隨便,放任:~手(隨手)。~步(隨意走動,散步)。~筆。~意。
(g) 同「芯2」。(h) 姓。
(1) 會意。從人,從言。人的言論應當是誠實的。本義:真心誠意。

(2) 同本義

信,誠也。《說文》

諸已之謂信。《孟子》

信,言合於意也。《墨子經》

信者,誠也。專一不移也。《白虎通·情性》

定身以行事謂之信。《國語·晉語》

期果言當謂之信。《賈子道術》

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謂之信。《禮記·經解》

信誓旦旦。《詩·衛風·氓》

反賊無信!吾不幸誤中汝奸計也!《三國演義》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傳·曹劌論戰》

信而見疑。《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則是無信。《世說新語·方正》

(3) 又如:信行(信用;守諾言);信人(講守信用的人;相信別人。)。

(4) 真實,不虛偽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謂為信然。——《三國志·諸葛亮傳》

其事信。——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

(5) 又如:信官(誠實不欺的官員);信賞(懸賞);信賞錢(懸賞金);信人(誠實的人)。

真實的一個詞
動詞

(1) 相信;

信任不我信兮。——《詩·邶風·擊鼓》

且單於信女,使昫人死生。——《史記·蘇武傳》

不自信。——《戰國策·齊策》

親之信之。——諸葛亮《出師表》

猶信。——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是二者,余未信之。——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記》

笑而不信。——宋·蘇軾《石鍾山記》

(2) 又如:信不及(不能相信;不敢相信);不信邪;信得過;信愛(信任喜愛);信納(相信採納);信不信由你;聽其言而信其行。

(3) 守信用 [keep one』s word;keep one』s credit] 已諾不信則兵弱。

《荀子·富國》小信未孚。

《左傳·庄公十年》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賈誼《過秦論[3]
》 信義著於四海。

晉·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 信義安所見。

《漢書·李廣蘇建傳》虜帥失信。

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4) 住宿兩夜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詩·周頌·有客》子庚門於純門,信於城下而還。

《左傳·襄公十八年》

(5) 證實;應驗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老子》

(6) 知曉我父母皆仙人,何可以貌信其年歲乎?

《聊齋志異》 早信此生終不遇,當年悔草《長楊賦》。

陸游《蝶戀花》

(7) 又如:信道。(知道;料道)。

(8) 通「伸」。

《隆中對》欲信大義於天下。
《孟子·告子上》今有無名之指屈而不信。
(1) 信約;盟約 以繼好結信。——《左傳·襄公元年》

(2) 符契;憑證 行而無信。——《戰國策·燕策》

(3) 又如:信籠(內盛物品後封口加蓋印信的箱籠);刻木為信。

(4) 持有信物的外交使臣或傳送函件或口頭消息的人,宜急追信改書。

《資治通鑒》越絕糧,使素忠為信,告糶於吳。

《越絕書》 司空鄭沖馳遣信就阮籍求文。

《世說新語·文學》

(5) 又如:信使(使者)。

(6) 通「訊」。音訊 不見眼中人,天長音信斷。——李白《大堤曲》

(7) 又如:信耗(信息;消息);信炮(按約定信號所放之炮);信音(音信;消息);通風報信;凶信;信鴿;信鴻;信鳥;信問(信息)。

(8) 書信,信件(晚起義。先秦兩漢的書信又用「書」字表示)函使報信。——清·袁枚《祭妹文》

(9) 又如:信局(投遞信件的機構)、私信、掛號信、平信、死信、匿名信、信箱、信筒、信簡(書信)。
(10) 姓。

『伍』 「信」在文言文中的意義還要註明出處,謝謝

信:
讀音一:xìn
(1)形容詞 ①言語真實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真實的語言不華美,華美的語言不真實。
②引申為誠實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劌論戰》) ——祭祀時用的牛羊豬和玉器絲綢,不敢向神虛報,一定要誠實。
③可靠的
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過秦論》) ——可靠的臣子率領精銳的士卒,拿著鋒利的兵器盤問著來往的行人。
(2)名詞
①信用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劌論戰》) ——小的信用不能取得神的信任,神是不會保佑你的。 ②信物,憑據
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荊軻刺秦王》) ——如果前往卻沒有什麼信物,那麼就不能接近秦王。
③使者
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孔雀東南飛》) ——你馬上去回絕那位信使(這里指媒人),我們慢慢地再說這件事吧。
④音訊,消息
大概說長安登科,函使報信遲早雲爾。(《祭妹文》) ——大概是說我在京城考中進士,信使來報信早晚之類的事情。
(3)動詞 ①相信
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屈原列傳》) ——懷王貪心,相信了張儀的話,就和齊國絕交了。
②信任
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屈原列傳》) ——疏遠了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令尹子蘭。
③守信用
則直前詬虜帥失信,數呂師孟叔侄為逆。(《〈指南錄〉後序》) ——就徑直上前怒罵敵軍統帥不講信用,列舉呂師孟叔侄叛逆的罪狀。
(4)副詞
①表肯定,確實,實在,果真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夢游天姥吟留別》) ——海上來客談論瀛洲,(大海)煙波浩渺,實在難以找到。
②表不確實,隨意,隨便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琵琶行》) ——低頭隨手連續的彈奏著,好像要把心中所有的事情都訴說出來。
讀音二:shēn,通「伸」, 動詞。
①伸張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隆中對》) ——我沒有衡量自己的德行,估計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人面前伸張正義。
②伸出
狼欣然從之,信足先生。(《中山狼傳》) ——狼高興的聽從了他的話,把腳伸給了東郭先生。

『陸』 帶有「信」字的古詩詞,古文有哪些

一、古詩詞
1、[唐] 白居易 《長恨歌》:東望都門信馬歸
譯文:東望京都心傷悲,任憑馬兒去馳歸
2、[唐] 李白 《夢游天姥吟留別》 :煙濤微茫信難求
譯文:說它在煙濤浩渺中,實難尋求
3、[宋] 蘇軾 《浣溪沙》:沙上不聞鴻雁信
譯文:沙上看不到鴻雁送來的信
4、[宋] 歐陽修 《蝶戀花·臘雪初銷梅蕊綻》:望極不來芳信斷
譯文:絕望至極等不到信件
5、[宋] 辛棄疾 《鷓鴣天·晚日寒鴉一片愁》:不信人間有白頭
譯文:不相信人間能有白頭到老的那一日。
二、古文

1、唐 韓愈 《順宗實錄四》:「吾諫官也,不可令天子殺無罪之人,而信用奸臣。」
譯文:我諫官呢,不能讓天子殺無罪的人,而信任用奸臣
2、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名實》:「吾見世人,清名登而金貝入,信譽顯而然諾虧,不知後之矛戟,毀前之干櫓也。」
譯文:我看到人們,清廉的名聲上,黃金貝進入,信譽顯揚而信守諾言,不知道以後的矛和戟,毀滅前的盾牌啊。
3、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六:「一日,公廳肅客,有急足聲。喏雲:某知州府有書信,今且往某州下書,回途卻請回信。」
譯文:一天,公廳敬客,有急腳聲。喏說:我知道州府有一封信,現在去某某州下的書,回來路上卻請回信
4、元 陳以仁 《存孝打虎》楔子:「 唐僖宗信任田令孜等,貪財好賄。人民失散,四野飢荒。」
譯文:唐僖宗信任田令孜等,但卻貪愛錢財。人民失散,四野飢荒
5、唐 韓愈 《與孟尚書書》:「來示雲,有人傳 愈 近少信奉釋氏。此傳之者妄也。」
譯文:來提示,有人傳越近從小信奉佛教。這個傳說的是錯誤的

『柒』 辨析文言文中「信」的意思

xìn
〔動〕
(1)
相信;信
xìn
〔名〕
(1)
信約;盟約
以繼好結信。——《左傳·襄公元年》
信任不我信兮。——《詩·邶風·擊鼓》
且單於信女,使昫人死生

『捌』 信 在古文中的解釋 具體

①<形>言語真實;誠實。《曹劌論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②<形>實在的;真實的。《祭十二郎文》:「嗚呼!其信然邪?」
③<副>確實;的確。《促織》:「聞之,一人飛升,仙及雞犬,信夫!。」
④<動>相信;信任。《促織》:「成述其異,宰不信。」
⑤<名>信用。《<指南錄>後序》:「則直前詬虜帥失信。」
⑥<動>講信用。《諫太宗十思疏》:「信者效其忠。」
⑦<名>信物;憑證。《中山狼傳》:「是皆不足以執信也。」
⑧<名>使者;送信的人。《孔雀東南飛》:「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
⑨<名>消息;音訊。《柳毅傳》:「長天茫茫,信耗莫通。」
⑩<名>快信;信件。《紅樓夢》:「弟於內家信中寫明,不勞吾兄多慮。」
⑾<動>任隨;隨意。《琵琶行》:「低眉信手續續彈。」
shēn
<動>通「伸」。伸展;伸張。《中山狼傳》:「狼欣然從之,信足先生。」
【信步】隨意行走。

『玖』 古文中的信是什麼意思

基本釋義
[ xìn ]
1.誠實,不欺騙:~用。~守。~物。~貨。~誓旦旦。
2.不懷疑,認為可靠:~任。~托。~心。~念。
3.崇奉:~仰。~徒。
4.消息:~息。杳無音~。
5.函件:~件。~箋。~鴿。~訪。
6.隨便,放任:~手(隨手)。~步(隨意走動,散步)。~筆。~意。
7.同「芯2」。
8.姓。
[ shēn ]
1.古同「伸」,舒展開。
2.古同「伸」,表白。
詳細釋義

〈形〉
(會意。從人,從言。人的言論應當是誠實的。本義:真心誠意)
同本義
信,誠也。——《說文》
有諸已之謂信。——《孟子》
信,言合於意也。——《墨子經》
信者,誠也。專一不移也。——《白虎通·情性》
定身以行事謂之信。——《國語·晉語》
期果言當謂之信。——《賈子道術》
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謂之信。——《禮記·經解》
信誓旦旦。——《詩·衛風·氓》
反賊無信!吾不幸誤中汝奸計也!——《三國演義》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傳·庄公十年》
信而見疑。——《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則是無信。——《世說新語·方正》
又如:信行(信用;守諾言);信人(講守信用的人)
真實,不虛偽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謂為信然。——《三國志·諸葛亮傳》
其事信。——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又如:信官(誠實不欺的官員);信賞(懸賞);信賞錢(懸賞金);信人(誠實的人)
〈動〉
相信;信任
不我信兮。——《詩·邶風·擊鼓》
且單於信女,使昫人死生。——《史記·蘇武傳》
不自信。——《戰國策·齊策》
親之信之。——諸葛亮《出師表》
猶信。——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笑而不信。——宋· 蘇軾《石鍾山記》
又如:信不及(不能相信;不敢相信);不信邪;信得過;信愛(信任喜愛);信納(相信採納);信不信由你;聽其言而信其行
守信用
已諾不信則兵弱。——《荀子·富國》
小信未孚。——《左傳·庄公十年》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賈誼《過秦論》
信義著於四海。——晉· 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
信義安所見。——《漢書·李廣蘇建傳》
虜帥失信。——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住宿兩夜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詩·周頌·有客》
子庚門於純門,信於城下而還。——《左傳·襄公十八年》

熱點內容
師德事跡簡要 發布:2024-11-01 11:16:50 瀏覽:24
班主任設備 發布:2024-11-01 10:39:53 瀏覽:384
七八年級數學 發布:2024-11-01 10:37:56 瀏覽:863
什麼是烏木 發布:2024-11-01 03:59:52 瀏覽:119
顧丹老師 發布:2024-11-01 03:47:18 瀏覽:145
大學班主任班會 發布:2024-11-01 03:47:09 瀏覽:579
婦科唐老師 發布:2024-11-01 01:57:00 瀏覽:268
交往教學論 發布:2024-11-01 01:39:57 瀏覽:456
教師統招 發布:2024-11-01 00:00:29 瀏覽:40
全金屬手機有哪些 發布:2024-10-31 23:58:19 瀏覽: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