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人買履文言文翻譯
A. 文言文《鄭人買履》的全文和翻譯
一、譯文
從前有一個鄭國人,想去買一雙新鞋子,於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腳的尺碼,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卻忘了帶上尺碼。挑好了鞋子,才發現:「我忘了帶尺碼。」就返回家中拿尺碼。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他最終沒有買到鞋子。
有人問:「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
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二、原文
鄭人有欲買履者(一些書上寫「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三、出處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1)鄭人買履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韓非子》是法家學派的代表著作,共二十卷。韓非(約公元前280~233年),戰國時期韓國人,為韓國公子,與李斯同學於荀子,喜好刑名法術之學,為法家學派代表人物。
二、作品賞析
韓非子的文章說理精密,文筆犀利,議論透闢,推證事理,切中要害。
韓非子的文章構思精巧,描寫大膽,語言幽默,於平實中見奇妙,具有耐人尋味、警策世人的藝術效果。韓非子還善於用大量淺顯的寓言故事和豐富的歷史知識作為論證資料,說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體現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對社會人生的深刻認識。
在他文章中出現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豐富的內涵,生動的故事,成為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至今為人們廣泛運用了。
三、作者簡介
韓非(約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稱韓非子,新鄭(今河南省新鄭市)人 。戰國時期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法家代表人物。
韓桓惠王之子,大儒荀子學生,秦國丞相李斯師弟。
B. <<鄭人買履>>文言文的翻譯
原文: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譯文:
有個想買鞋子的鄭國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腳的尺寸,然後把它擱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准備去集市時,忘了拿量好的尺寸。已經拿到了鞋子,才說:「我忘記了帶量好的尺碼。」於是返回去取腳的尺寸。等到他返回來的時候,集市已經打烊了,最終沒買到鞋,悻悻而歸。有人問:「(你)為什麼不直接用腳試呢?」 (他)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C. 鄭人買履文言文翻譯
一、譯文
從前有一個鄭國人,想去買一雙新鞋子,於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腳的尺碼,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鄭國人)到了集市,卻忘了帶上尺碼。(鄭國人)挑好了鞋子,才發現:「我忘了帶尺碼。」就返回家中拿尺碼。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最終沒有買到鞋子。
有人問:「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二、原文
鄭人有欲買履者(一些書上寫「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nìng)信度,無自信也。」
三、出處
戰國韓非子的《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3)鄭人買履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一、啟示
對待事物要會靈活變通、隨機應變,不能墨守成規,死守教條,要注重客觀現實的事實,為人處事要從實際出發。
二、作者簡介
韓非(約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戰國時期韓國都城新鄭(今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市)人,法家代表人物,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韓王之子,荀子學生,李斯同門師兄。
韓非子是法家學說的集大成者,其關於法家學說的著作,為中國第一個統一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的誕生提供了理論依據。
韓非深愛自己的祖國,但他並不被韓王所重視,而秦王卻為了得到韓非而出兵攻打韓國。韓非入秦後陳書秦王弱秦保韓之策,終不能為秦王所用。韓非因彈劾上卿姚賈,而招致姚賈報復,遂入獄。後李斯入獄毒之。
韓非人雖死,但是其法家思想卻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奉《韓非子》為秦國治國經要。幫助秦國富國強兵,最終統一六國。韓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對後世影響深遠。韓非將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集於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韓非將老子的辯證法、樸素唯物主義與法融為一體。著有《韓非子》,共五十五篇,十萬余字。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呈現韓非極為重視唯物主義與效益主義思想,積極倡導君主專制主義理論,目的是為專制君主提供富國強兵的思想。
《史記》載:秦王見《孤憤》、《五蠹》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得恨矣!」可知當時秦王的重視。
D. 《鄭人買履》文言文翻譯
從前有一個鄭國人,想去買一雙新鞋子,於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腳的尺碼,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鄭國人)到了集市,卻忘了帶上尺碼。(鄭國人)挑好了鞋子,才發現:「我忘了帶尺碼。」就返回家中拿尺碼。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最終沒有買到鞋子。
有人問:「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
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E. 鄭人買履文言文翻譯
原文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suì)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nìng)信度,無自信也。」
譯文
有個想買鞋子的鄭國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腳的尺寸,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擱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准備去集市時,忘了拿量好的尺寸。已經拿到了鞋子,才說:「我忘記了帶量好的尺碼。」於是返回去取尺碼。等到他返回來的時候,集市已經打烊了,最終他沒買到鞋,悻悻而歸。有人問:「(你)為什麼不直接用腳試呢?」
(他)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注釋
1.鄭:春秋時代一個小國的名稱,在現今河南省的新鄭縣。
2.欲:將要,想要。
3.者:......的人。(定語後置)
4.先:首先,事先
5.度(ó):用尺子量。
動詞
6.而:連詞,表示承接。
7.置:放置,擱在。
8.之:代詞,代它,此處指量好的尺碼。
9.其:他的。
10.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11.至:等到,直到。
12.之:到……去,往
13.操:帶上,拿著的意思。
14.已:已經。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子。
17.乃:於是,這才。
18.持:拿。
19.度(dù):量好的尺碼。
20.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21.市罷:指集市已經散了。
23.遂:於是。
24.曰:說。
25.寧(nìng):寧可。
26.無:沒有,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27.自信:相信自己。
28.以:用。
29.吾:我。
注意字詞【讀音】履:lǚ
邊音,第三聲
【讀音】度:ó
多音字,第二聲
【讀音】寧:nìng
鼻音,
第四聲
【讀音】遂:suì
非常用生字,第四聲
【燈謎】鄭人買履(打三字口語一)
謎底:不知足
主題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對待事物要注重實際,不要墨守成規要懂得變通。
F. 鄭人買履文言文翻譯
鄭國有個想買鞋子的人,他先量好自己腳的長度,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他去集市的時候,忘了帶上,而已經買到鞋子了,卻說「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碼了」便返回家拿。等他回來的時候,集市已經結束了,於是這人沒有買到鞋,。別人問他:「為什麼不自己用腳試試呢?」他說:「我寧願相信量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G. 鄭人買履文言文翻譯答案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翻譯有個想要買鞋子的鄭國人,先自己量好腳的尺度,並把量好的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卻忘了帶量好的尺碼。(他)已經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帶尺碼)就對賣鞋的人說:「我忘記帶量好的尺碼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碼。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最終沒買到鞋。 有人問他說:「為什麼不用你的腳試一試鞋的大小呢?」他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斷句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注釋
.欲:將要,想要。3.者:(怎麼樣)的人。(定語後置)4.先:首先,事先。5.度(ó):衡量。(動詞)6.而:順承連詞 意為然後7.置:安放,擱。(動詞)8.之:代詞,它,此處指量好的尺碼。9.其:他的,指鄭人的。(代詞)10.坐:通「座」,座位。11.至:等到。12.之:到……去,往。(動詞)13.操:拿、攜帶。(動詞)14.已:已經。(時間副詞)15.得:得到;拿到。16.履:鞋子。(名詞)17.乃:於是18.持:拿,在本文中同「操」。(動詞)19.度(dù):量好的尺碼。(名詞)20.及:等到。21.反:通假字,同「返」,返回。22.罷:本義結束,引申為散了。24.遂:於是。25.曰:說。26.寧(nìng):副詞。寧可,寧願。27.無:沒有,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28.自信:相信自己。29.以:用。30.吾:我。31.市罷:集市散了32.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
寓意諷刺了那些克守陳規,不尊重客觀事實的人。這則寓言通過鄭人買鞋的故事,刻畫了一個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的墨守成規的人物形象。這個故事告訴人們,遇事要會靈活變通,不能墨守成規。
H. 鄭人買履文言文翻譯
譯文:
從前有一個鄭國人,想去買一雙新鞋子,於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腳的尺碼,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鄭國人)到了集市,卻忘了帶上尺碼。(鄭國人)挑好了鞋子,才發現:「我忘了帶尺碼。」就返回家中拿尺碼。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最終沒有買到鞋子。
有人問:「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
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原文:
鄭人有欲買履者(一些書上寫「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
曰:「寧(nìng)信度,無自信也。」
(8)鄭人買履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啟示
這個鄭國人只相信量腳得到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不僅鬧出了大笑話,而且連鞋子也買不到,成為了笑柄。
而現實生活中,買鞋子只相信腳碼而不相信腳的事,只懂死守教條而不懂變通,沒有頭腦的人可能是不會有的吧?
但類似這樣的人,的確是有的,而且並不少。有的人說話、辦事、想問題,只從書本出發,不從實際出發。書本上寫到的,他就相信,書本上沒有寫但實際上存在著的,他就不相信。
在這種人看來,只有書本上的才是真理,沒寫上的就不是真理。這樣,思想當然就要僵化,行動就容易碰壁。
I. 鄭人買履原文及翻譯
鄭人買履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歸取之。
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
注釋
鄭——春秋時代一個小國的名稱,在現今河南省的新鄭縣。
履——音呂,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奪,忖度,這里作動詞用,即計算、測量的意思。後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詞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詞,這里指量好的尺碼。
坐——同座,就是座位,這里指椅子、凳子一類的傢具。
操——操持,帶上、拿著的意思。
罷——罷了,完結的意思,這里指集市已經解散。
無——虛無,沒有,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
譯文
鄭國有一個人,眼看著自己腳上的鞋子從鞋幫到鞋底都已破舊,於是准備到集市上去買一雙新的。
這個人去集市之前,在家先用一根小繩量好了自己腳的長短尺寸,隨手將小繩放在座位上,起身就出門了。
一路上,他緊走慢走,走了一二十里地才來到集市。集市上熱鬧極了,人群熙熙攘攘,各種各樣的小商品擺滿了櫃台。這個鄭國人徑直走到鞋鋪前,裡面有各式各樣的鞋子。鄭國人讓掌櫃的拿了幾雙鞋,他左挑右選,最後選中了一雙自己覺得滿意的鞋子。他正准備掏出小繩,用事先量好的尺碼來比一比新鞋的大小,忽然想起小繩被擱在家裡忘記帶來。於是他放下鞋子趕緊回家去。他急急忙忙地返回家中,拿了小繩又急急忙忙趕往集市。盡管他快跑慢跑,還是花了差不多兩個時辰。等他到了集市,太陽快下山了。集市上的小販都收了攤,大多數店鋪已經關門。他來到鞋鋪,鞋鋪也打烊了。他鞋沒買成,低頭瞧瞧自己腳上,原先那個鞋窟窿現在更大了。他十分沮喪。
有幾個人圍過來,知道情況後問他:「買鞋時為什麼不用你的腳去穿一下,試試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說:「那可不成,量的尺碼才可靠,我的腳是不可靠的。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這個鄭國人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他只相信量腳得到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不僅鬧出了大笑話,連鞋子也買不到。而現實生活中,買鞋子只相信腳碼而不相信腳的事,也許是不會有的吧?但類似這樣的人,倒確是有的。有的人,說話、辦事、想問題,只從本本出發,不從實際出發;本本上寫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沒有寫但實際上存在著的,他就不相信。在這種人看來,只有本本上寫的才是真理,沒寫上的就不是真理。這樣,思想當然就要僵化,行動就要碰壁。
大概就是這樣.
J. 鄭人買履文言文的意思
翻譯
從前有一個鄭國人,想去買一雙新鞋子,於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腳的尺碼,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卻忘了帶上尺碼。挑好了鞋子,才發現:「我忘了帶尺碼。」就返回家中拿尺碼。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他最終沒有買到鞋子。
有人問:「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
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原文
鄭人有欲買履者(一些書上寫「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10)鄭人買履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鄭人買履,是先秦時代一則寓言故事,出自戰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它既是一個成語,也是一個典故,但它更是一則寓言,主要說的是鄭國的人因過於相信「尺度」,造成買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鄭人拘泥於教條心理,依賴數據的習慣。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墨守成規的教條主義者,說明因循守舊,不思變通,終將一事無成。
作者介紹
韓非生於周赧王三十五年(約公元前281年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韓非為韓國公子(即國君之子),漢族,戰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省新鄭)。師從荀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後世稱「韓子」或「韓非子」,中國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