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文言文
第5課《世說新語》兩則:陳太丘與友期、詠雪
第10課《論語》十二章原文
第15 課古代詩歌四首:觀滄海、次北固山下、錢塘湖春行、天凈沙·秋思
第20課 雖有佳餚
第25課 河中石獸
② 七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翻譯。
《世說新語》兩則
詠雪——謝安在寒冷的雪天舉行家庭聚會,和他子侄輩的人講解詩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麼呢?」他哥哥的長子謝朗說:「在空中撒鹽差不多可以相比。」謝安大哥的女兒說:「不如比作柳絮憑借著風飛舞。」太傅大笑起來。她就是謝安大哥謝無奕的女兒謝道韞,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陳太丘與友期——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在中午,過了中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後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齡七歲,在門外玩耍。陳太丘的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離開了。」友人便生氣地說道:「真不是人啊!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朋友感到慚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
《論語》十二章——孔子說:「學了(知識)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復習它,不也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惱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了呢?」
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五十歲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做事才能隨心所欲,不會超過規矩。」
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從中獲得新的理解與體會,那麼就可以憑借這一點去做老師了。」
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惑;只空想卻不學習,就會疑惑。」
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一竹籃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
孔子說:「知道學習的人比不上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比不上以學習為樂趣的人。」
孔子說:「我整天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做枕頭,也自得其樂。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雲。」
孔子說:「多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好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
孔子在河邊感嘆道:「時光像流水一樣消逝, 日夜不停。」
孔子說:「軍隊的主帥可以改變,普通人的志氣卻不可改變。」
子夏說:「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雖有嘉餚《禮記》——雖然有美味的內食,但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雖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習之後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後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後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後才能勉勵自己。所以說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尚書.說命》說:「教人是學習的一半。」這話說的餓就是這個道理。
河中石獸 紀昀——滄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寺廟的大門倒塌在了河裡,兩個石獸一起沉沒於此。過了十多年,僧人們募集金錢重修(寺廟),在河中尋找石獸,到底沒能找到。(人們)認為它們順流而下了,(於是)劃著幾只小船,拖著鐵鈀,(向下游)尋找了十多里,沒找到(它們的)蹤跡。
一位講學家在寺廟里教書,聽說了這件事笑著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這(石獸)不是木片,怎麼能被洶涌的河水帶走呢?應該是(乃,表推測,意思是「應該是」)石頭的特點又硬又重,河沙的特點是又松又輕,(石獸)埋沒在沙上,越沉越深罷了。順流而下尋找石獸,難道不荒唐嗎(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問語氣,見於《<論語>十二章》)?」大家信服地認為(這話)是精當確切的言論。
一個老河兵聽了這話(之,代詞,代指講學家的話,不同於上文「聞之笑曰」),又笑著說:「凡是落入河中的石頭,應當從上游尋找它們。是因為石頭的特點又硬又重,河沙的特點是又松又輕,水不能沖走石頭,水流的反沖力,一定在石頭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蝕沙子形成坑洞,(石下的坑洞)越沖越深,到石頭(底面)一半時,石頭一定會栽倒在坑洞里。像這樣再次沖刷,石頭又會再次(向前)翻轉。不停地轉動,於是(石頭)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尋找石獸,固然荒唐;在原地尋找它們,不是更荒唐嗎?」(人們)依照他的話(去做),果然在(上游)幾里外找到了(石獸)。那麼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況(者,不是……的人,而是……的情況)有很多,怎麼能(只)根據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呢?
智子疑鄰——宋國有個富人,因下大雨,牆坍塌下來。他兒子說:「如果不(趕緊)修築它,一定有盜賊進來。」隔壁的老人也這么說。(可富人不聽他們的話。)這天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這家人很贊賞兒子聰明,卻懷疑偷盜是隔壁那個老人乾的。
塞翁失馬——靠近長城一帶的人們中,有一個精通術數的人。(一天)他家的馬不知什麼緣故逃到胡人那邊去了,人們都來安慰他,他卻說:「這難道不是福氣嗎?」過了幾個月,他那匹馬(竟然)帶領著一群胡人的駿馬回來了。人們都去祝賀他,他卻說:「這難道不是禍害嗎?」家裡有的是好馬,他兒子喜歡騎著玩,(有一天)從馬上摔下來,摔斷了大腿。人們都來安慰他,他卻說:「這難道不是福氣嗎?」過了一年,胡人大舉進攻,進了長城,壯年男子都拿起武器作戰。靠近長城一帶的人,絕大多數都戰死沙場。他兒子就因為腿瘸的緣故(沒有被征去打仗),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③ 初中全部文言文有哪些
一、七年級上冊文言文
1、童趣(沈復)2、《論語》十則3、山市蒲松齡4、《世說新語》兩則劉義慶5、詠雪6、陳太丘與友期7、寓言四則8、智子疑鄰9、塞翁失馬
二、七年級下冊文言文
1、傷仲永王安石2、孫權勸學《資治通鑒》3、 口技林嗣環4、 短文兩篇5、誇父逐日6、共工怒觸不周山7、狼蒲松齡
三、八年級上冊文言文
1、桃花源記陶淵明2、短文兩篇3、陋室銘(劉禹錫)4、愛蓮說(周敦頤)5、核舟記 (魏學洢)6、大道之行也(《禮記》)7、三峽(酈道元)8、短文兩篇9、答謝中書書(陶弘景)10、記承天寺夜遊(蘇軾)11、觀潮 (周密)12、湖心亭看雪(張岱)
四、八年級下冊文言文
1 、與朱元思書吳均2 、五柳先生傳陶淵明3 、馬說韓愈4、 送東陽馬生序宋濂5、 小石潭記柳宗元6、 岳陽樓記范仲淹7、 醉翁亭記歐陽修8、滿井游記袁宏道
五、九年級上冊文言文
1、 陳涉世家司馬遷2、 唐雎不辱使命《戰國策》3 、隆中對陳壽4、出師表諸葛亮
六、九年級下冊文言文
1、 公輸《墨子》2、《孟子》兩章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生於憂患,死於安樂5、魚我所欲也《孟子》6、《莊子》故事兩則7、惠子相梁8、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9、 曹劌論戰《左傳》10、 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11、愚公移山《列子》
(3)七年級語文文言文擴展閱讀:
文言文是以古漢語口語為基礎的書面語,在遠古時代文言文與口語的差異微乎其微。現今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
隨著歷史變遷,口語的演變,文言文和口語的差別逐漸擴大,「文言文」成了讀書人的專用。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後白話文來講的,古代並無文言文這一說法。其特徵是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
④ 語文「七年級上冊」的文言文有哪些
《童趣來》
《論語十則》
《山市》源
《世說新語兩則》
《寓言四則》
⑤ 初一的語文文言文有哪些
陸少保,字元方,曾於東都賣一小宅。家人將受直矣,買者求見。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無出水處耳。」買者聞之,遽辭不買。子侄以為言,元方曰:「不爾,是欺之也。」
譯文:
陸少保,字叫元方,於洛陽城賣一棟房子,陸家人要接受錢款,買者要求拜見,元方告訴那人說:」這房子非常好,但沒有排水道啊.」買者聽到後,立即不買了.小輩們因此埋怨起來,元方說:」不能這樣,不能為錢而騙人啊.」
此乃該篇文言文的原文,下附「官方」譯文。
我們不難看出這個版本譯文的諸多破綻:從頭一句來看,賣房的發起者是陸元方,而且在中國古代,所謂「一家之主」,男士一直在家庭中起主導作用並有決策權。也就是說,這間房子從陸元方自己出發是想賣的。
看下一句,「家人將受直矣」,「家人」在句中是解為家庭成員還是用人暫且不提,如果即將收款,那麼一定是各項事宜已經充分談妥,到了敲定的時候了。這時候買主來拜見明擺著是來交錢的。但是陸元方也在這時候才告訴買主房子沒有下水管的事,豈不為時已晚?如果說整個賣房過程中全部是家人和買主的暗箱操作恐怕不可能,最起碼陸元方是要看售樓廣告的。況且根據全文第一句,房子根本就是陸元方本人想賣,那麼更要參與整個過程了。
從全文和既定主旨來看,文章要表現的是陸元方的忠厚大氣,胸懷廣博,那麼就沒有理由事先不言明沒有下水道的事。更何況就算當今的某些俗人賣房,也不至於齷齪到臨交款時才說出如此重大的缺陷。那麼只剩下一種可能,那就是陸元方原來是提到過下水道的事的,但是被家人刪去了。
如果這樣,那麼陸元方是不知道買主們是抱著有下水道的打算來買房的,他也就沒有理由再次強調沒有下水道。文中他的做法直接的推論是,陸元方完全了解客人們不知道沒有下水道,也就是說最後一稿也就是陸元方過目的一稿廣告沒有提及這件事。那麼問題就又回來了:以陸元方如此忠厚,他會坐視不管嗎?這種行為是完全可以理解為商業詐騙的。況且文中有雲「元方因告其人曰」,說明買主的求見和元方的話是有直接因果關系的,陸元方的行為早有準備。那麼我們是否可以認為這件事是早有預謀的呢?至於為何如此預謀,在下就不深究了。
文章本身的矛盾就是這樣,如果陸元方不是另有所圖的話這種情況基本上是不會出現的。
下面是一個網路上流傳的我個人比較認同的見解:那就是文中的買主是第N個買主,也就是說在陸元方賣宅事件中有不止一個買主參與。這時陸家已經將一切准備停當,正要吩咐下人去取款,但突如其來的又一個買主無疑造成了麻煩。這時陸元方怕恐夜長夢多,損害了已簽約買主的利益,又因為急需資金(一般古代人是不搞房地產投資的,賣房主要因為資金問題),所以設巧計將此買主請走。這時,後輩對元方的行為不理解,於是有些微詞,元方隨即解釋這是騙他的,是善意的謊言。
至於這個版本的中心思想完全可以理解為機敏聰慧,顧全大局等,或者從善意的謊言來理解,或者乾脆批判地看,譴責元方作為商人的不誠信……等等等等。
牢騷完畢,請方家點評。
⑥ 初中語文文言文有哪些
1、《論語》——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2、《世說新語》——劉義慶
3、《賣油翁》——歐陽修
4、《三峽》——酈道元
5、《陋室銘》——劉禹錫
6、《愛蓮說》——周敦頤
7、《強項令》——范曄
8、《小石潭記》——柳宗元
9、《記承天寺夜遊》——蘇東坡
10、《桃花源記》——陶淵明
11、《岳陽樓記》—— 范仲淹
12、《魚我所欲也》—— 孟子
13、《出師表》—— 諸葛亮
(6)七年級語文文言文擴展閱讀:
現今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言。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隨著歷史變遷,口語的演變,文言文和口語的差別逐漸擴大,「文言文」成了讀書人的專用。
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後白話文來講的,古代並無文言文這一說法。其特徵是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
經過歷代文人修飾越顯浮華,唐代起大文學家韓愈等發起「古文運動」,主張回歸通俗古文。現代書籍中的文言文,為了便於閱讀理解,一般都會對其標注標點符號。
⑦ 初一語文常考文言文
(一)《童趣》
一、 詞語積累
(一) 常規詞語 [余]我. [童稚(zhì)]幼小.稚,幼小.[秋毫]秋天鳥類新生出的纖細羽毛.比喻最細微的事物.毫,細毛. [故]所以. [物外]超出事物本身.[私]暗自,暗暗的.[擬作]比作.擬,比,比擬. [向]接近. [昂首]抬頭.昂,抬. [項]頸,脖頸. [素帳]未染色的帳子. [徐]慢慢地. [觀]看,觀賞. [果]果真. [唳(lì)]鳥鳴.[怡(yí)然]安適、愉快的樣子. [定神]使精神安定. [以……為……]把……當作……. [礫(lì)]碎石、碎瓦. [壑(hè)]坑谷、深溝.[神遊]游覽於假想境界中,愉快而滿足. [興]興趣. [蓋]有「原來」的意思. [為(wèi)]被. [方]正. [鞭]用鞭子打. [數十]幾十. [驅]趕,驅逐.
(二) 通假字 [強]通「僵」,僵硬的意思.
(三)成語 [明察秋毫]明,視力.察,看清.本來形容目光敏銳,連最微小的東西也看得清.後形容人洞察事理.
[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
[怡然稱快]形容內心十分快意.
[龐然大物]外表上龐大的東西.
[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聲音像雷聲一樣,形容蚊子很多.
二、文學常識 本文選自《浮生六記·閑情記趣》.作者沈復,清代文學家.
三、 整體把握 本文圍繞「物外之趣」記敘了童年時的幾件趣事:一是把蚊子成雷當作「群鶴舞於空中」、「鶴唳雲端」;二是將叢草、蟲蟻、土礫分別當成樹林、野獸、丘壑,神遊其中;三是觀蟲時驅趕癩蝦蟆.首段先點明主旨「物外之趣」,二、三、四段記事分述.作者以「物外之趣」統攝幾件事,意在說明他年幼時已經有了自發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
四、閱讀探究 1. 從第一段來看,小時的我有怎樣的本領、習慣和收獲? 本領:張目對日,明察秋毫.習慣: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收獲:時有物外之趣.
2. 體現全文中心的詞語是什麼?物外之趣.
3. 圍繞「物外之趣」寫了哪幾件事? 一將蚊子擬作白鶴之趣. 二 神遊叢草、土礫、蟲蟻構成的幻境之趣. 三 觀蟲斗、驅癩蝦蟆之趣.
4. 表現作者心情的詞語有哪些?有怎樣的作用?詞語:「怡然稱快」、「怡然自得」、「神遊」、「呀然」等.作用:形象真實地反映了兒童觀物時的心理,表現了「物外之趣」,使讀者如身臨其境.
5. 推測作者將癩蝦蟆「驅之別院」的目的.可能為「二蟲」復仇,主要原因是它破壞了自己的審美情趣.
6. 第四段表現作者「童稚」的語句是什麼? 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7. 作者獲得「物外之趣」的基礎和關鍵是什麼? 基礎:細致的觀察.關鍵:豐富的想像. 8. 從文中可以看出「物外之趣」是怎樣得來的? ① 有強烈的好奇心.②有細致的觀察力.③有豐富的想像力.
五、 遷移運用 1. 學了本文,你得到什麼啟示? ① 要熱愛動物、熱愛自然,與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處. ② 獲得美好的體驗要有強烈的好奇心、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像力. ③ 要善於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美,懷有一顆童心,做一個有情趣的人.
2. 你的童年也一定有「物外之趣」的美好體驗,寫下來,與大家分享. (如:觀察螞蟻搬家,把它們想像成支援前線的「大軍」;看到漫天飄舞的雪花,把它當作天女散花;自己築小塘壩堵住水源,而後打開塘壩,把它想像成黃河決堤;自己「過家家」時,拿松針當韭菜、拿手帕當被褥、拿布娃娃當孩子、拿小盒子當房屋,手動著,嘴說著,陶醉其中,其樂無窮.……)
3. 生活中,你怎樣做一個有情趣的人?心胸開闊,不為生活所累;遇事想得開,利用想像把困難和挫折當成朋友的善意玩笑;把自己遇到的好事和壞事都當成生活對自己的恩賜等.
4. 閱讀下列古詩,談談這首詩包含的情趣. 古朗月行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兒童善於觀察,對事物懷有強烈的好奇心,又有豐富的想像力.他們在玩味、想像的美好的體驗中得到心理的滿足,獲得了審美情趣.
翻譯: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時候,能睜大眼睛直視太陽,視力好極了,每遇見細小的東西,一定要仔細觀察它的紋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脫事物本身的樂趣.
夏夜裡,蚊群發出雷鳴似的叫聲,我心裡把它們比作群鶴在空中飛舞,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現了千百隻白鶴;抬頭看著它們,連脖子也變得僵硬了.我又留幾只蚊子在白色帳子里,慢慢地用煙噴它們,使它們沖著煙邊飛邊叫,構成一幅青雲白鶴圖,果真像鶴群在青雲邊上發出叫聲一樣,這使我感到高興極了.
我常在土牆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雜草叢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檯子一般高,把叢草當成樹林,把蟲子、蚊子當成野獸,把土塊凸出部分當成丘陵,低陷部分當成山溝,我便憑著假想在這個境界中游覽,愉快而又滿足.
有一天,我看見兩只小蟲在草間相鬥,(便蹲下來)觀察,興味正濃厚,忽然有個極大極大的獸拔山倒樹而來,原來是一隻癩蝦蟆,舌頭一吐,兩只小蟲全被它吃掉.我那時年紀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聲驚叫起來.待到神智恢復,捉住癩蝦蟆,抽了它幾十鞭子,把它趕到別的院子去.
(二)《〈論語〉十則》
一、詞語積累
(一)常規詞語[子]先生,指孔子. [時習]時常地復習.時,時常(又:按一定時間).習,溫習、復習、實習. [朋]同門,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從. [(不)知](不)了解.[慍(yùn)]生氣,發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進行自我檢查、反省.三,泛指多次,省,反省. [為(wèi)]替,給. [謀]謀劃,指辦事. [忠]盡心竭力. [交]結交,交往. [信]真誠,誠實. [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故]指學過的知識. [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無所適從. [殆(dài)]有害. [誨(huì)]教,教導. [知(之)]知道(它). [是]此,這. [賢]賢人,有才德的人. [齊]看齊,一齊. [內]指內心. [善者]指長處.善,好. [從]跟從,這里指學習. [士]士人,封建時代稱讀書人.這里指有抱負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hóng)毅]剛強,勇毅. [任]負擔,擔子.引申為責任、職責. [重]重大. [已]停止. [歲寒]寒冷的冬天.歲,指時間. [凋(diāo)]凋謝. [行]奉行. [其]大概. [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欲] 想,希望. [勿(wù)]不要.[施]加.
(二)通假字、古今字1. 通假字:[女]同「汝」,你. [(是)知(也)]通「智」,聰明、智慧.2. 古今字:[說]「悅」的古字,愉快.
(三)成語[不亦樂乎] 願意是「不也很快樂嗎?」現用來表示達到極點的意思.[溫故知新] 溫習舊的知識,能夠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認識現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加給別人.[任重道遠]擔子很重,路程遙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歷長期的奮斗.[見賢思齊]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想向他學習,和他一樣.[擇善而從]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三人行,必有我師]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形容謙虛好學.
二、文學常識1. 《論語》: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2.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三、閱讀探究1. 第一則:(1)這一則告訴我們要有怎樣的學習方法、學習樂趣(態度)和為人態度(個人修養)?①學習方法:學後要時常復習.②學習樂趣: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探討學問.③為人態度:對不了解自己的人,毫不怨恨.(2)學後復習本是一件艱苦的事,孔子怎麼說是愉快呢?在復習中鞏固了所學,加深了理解,收獲增多,這對一個渴求知識和技能的人來說一定是愉快的.(3)「有朋自遠方來」,孔子為什麼會感到快樂?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投奔自己,向自己學習,且雙方可以探究學問,這自然是十分快樂的事情.(4)從第三句來看,我們應學習孔子什麼美德?胸懷寬廣,為人大度.2. 第二則:從曾子「三省」來看,古代治學之人非常重視的是什麼?你怎樣看待這種做法?重視品德修養.德乃為人之本,治學之基.一個人首先應該有德,有才無德,其人會遭人鄙視,其才也不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卻會引起消極的影響.3. 第三則:(1)「溫故」和「知新」是否是並列關系?作者強調了什麼?為什麼?不是.強調獨立思考的必要性.孔子說:「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一定要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在復習舊知識中有所發現,才 「可以為師」.所以,關鍵是要「知新」,這就要獨立思考.(2)「溫故知新」的學習方法對你有怎樣的啟發?在學習中要及時溫習舊知識,通過獨立思考,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有新發現,從而將知識融會貫通,增長自己的能力.4. 第四則:(1)這一則闡述了怎樣的內容?你從中掌握了什麼學習方法?闡述了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系.告訴我們要學思結合,二者不可偏廢.(2)為什麼要將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學是基礎,只學不思,是死學;只思不學,是空想.只有將二者結合,才能真正領悟知識的精髓.5.第六則:(!)孔子教育仲由(子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用現代漢語概括孔子的觀點.要有謙虛的學習態度.(2)為什麼說謙虛是一種智慧?首先,謙虛是一種美德.其次,只有謙虛,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為求知和交往等創造良好的條件.6. 第六則、第七則:(1)這兩則講了怎樣的學習態度?要善於向一切人學習.既要學習長處,又要借鑒短處,從而反省自己.(2)用一個成語概括第七則的主要意思.取長補短.(3)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你能聯想到孔子的哪句話?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 第八則:(1)孔子說這番話的目的是什麼?鼓勵門人一生為實現「仁」的理想而奮斗.(「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2)曾子為什麼要強調「弘毅」?「弘毅」是剛強、勇毅的意思,只有剛強、勇毅才能接受重任並為之奮斗.8. 第九則:怎樣理解「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孔子借「松柏之後凋」比喻社會現象,以「松柏」比喻君子.只有在險惡環境下,才能顯示出君子的操守.9. 第十則:(1)「恕」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什麼關系?「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對「恕」的詮釋.(2)你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一觀點?這句話現在看來,有其現實意義.其中包含相互體諒的意思.遇事如果換位思考,推己及人,仁愛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結論,改變已有的不正確做法,這樣就會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對立,避免對他人造成傷害.
四、總結遷移1. 請按照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品德修養給十則語錄歸類.①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 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②學習態度:有朋自遠方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見賢思齊 三人行,必有我師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③品德修養:人不知而不慍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2. 新學期又開始了,我校要迎來一批新同學,請你從本文中為學校選擇一句話製成歡迎橫幅.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3. 《論語》中含有大量的成語,請再從《論語》中挑選出幾個本文外的成語.不恥下問 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 4. 又要重新布置班級了,請在本文中選擇幾條格言,書寫成條幅,掛在班級牆壁上.①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②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③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④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⑤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⑦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5. 學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作為學生不應死學書本,應該掌握恰當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更應加強思想品德修養,使自己的各方面全面發展,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適應社會的需要.
翻譯:
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後按一定的時間間去實習(溫習)它,不也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到這里)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與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復習過呢?」
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後,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就可以(憑借這一點)當老師了.」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有(陷入邪說的)危險.」
孔子說:「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孔子說:「看見賢人(品德高尚的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品德不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孔子說:「幾個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也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途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是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到死為止,不也很遙遠嗎?」
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後落葉的.」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三)《世說新語》兩則《詠雪》
一、詞語積累[內集]家庭聚會.內,指家人.集,聚集. [兒女]指子侄輩,這里指家中年輕一代人. [講論文義]講解詩文.義,道理,意義,文章表達的意思. [俄而]不久,一會兒. [欣然]高興的樣子. [似]相似,像. [差(chà)]大致、差不多. [擬]相比. [未若]不如,比不上. [因]由於.
二、文學常識1. 《世說新語》:六朝志(記)人小說代表作.全書8卷,分德行、言語、方正、政事、文學、雅量等36門.是南朝宋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2. 本文選自《世說新語箋(jiān)疏》中的「言語」一門.
三、內容點擊《詠雪》講的是晉朝文學世家謝氏家族裡的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少女謝道韞表現了以柳絮詠雪的才能.
四、閱讀探究1. 文中「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怎樣一種家庭氣氛?輕松、愉快、溫馨、和諧的家庭氣氛.2. 從上下文看,「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麼不同?文中「兒女」即子侄輩,指家中年輕一代人.今天的「兒女」專指子女.3. 文章結尾交代謝道韞的身份有什麼用意?暗示作者贊賞她的才氣.4. 以「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紛」,你認為哪個更好?為什麼?第一種意見:「撒鹽空中」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都與鹽比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很高很遠,與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先求得形似,而後達於神似.第二種意見:「柳絮因風起」一句好.好的詩句應有深刻的意蘊,「柳絮」句將物象與意蘊統一起來,形成了詩句的意象,給人以春天即將來臨的感覺;而「撒鹽空中」僅有物象而無意蘊.
五、遷移拓展你還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寫飛雪的古詩佳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春雪》
《陳太丘與友期》
一、詞語積累
(一)常規詞語[期行]約定同行.期,約定. [期日中]約定的時間是中午.期,約定的時間.日中,正午時分. [舍(shě)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棄.去,離開. [乃]才. [時年]當時的年齡. [戲]嬉戲,玩耍. [客]客人,指朋友. [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委]丟下、舍棄. [君]有禮貌地稱呼對方. [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無信]不講信用. [引]拉. [顧]回頭看.
(二)通假字[不]同「否」.
二、文學常識 出自《世說新語箋疏》中「方正」一門.
三、內容點擊《陳太丘與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面對父親的友人的無信、無禮,義正辭嚴地加以反駁的故事.既表現了他的聰敏,更寫出了他的懂得為人的道理.
四、閱讀探究1. 陳太丘「期日中,過中不至」,陳太丘的朋友反怒責陳太丘,說明朋友是怎樣的人?不講信用,粗野無禮.2. 元方面對父親朋友的粗野語言,針鋒相對地指出他的「無信」「無禮」,這說明元方是個怎樣的人?聰敏,機智,善辯,懂得維護家人尊嚴,懂得為人之道.3. 有人認為客人已經認錯,元方就應該原諒他,而他居然「入門不顧」,弄得客人尷尬之極,無地自容,這的確有些失禮.你是否同意這個看法?[第一種意見]不同意.元方當時才七歲,他能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從容不迫地反駁一個成年人,使對方明理,並贏得對方的嘆服,維護了父親的名譽,這已屬不易.我們不能對一個七歲的孩子求全責備.[第二種意見]同意.父親的友人已經表示了歉意,應該給人改正過錯的機會.人沒有一生都不犯錯誤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總是抓住人的「小辮子」不放.4. 有人認為,陳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處,你同意這個看法嗎?同意.面對元方的反駁,有人很慚愧,想與元方握手道歉,這說明他有知錯能改的精神.5. 友人為什麼能夠啞口無言、賠禮道歉?元方的反駁有理有據.第一,從信用方面看,父親朋友失約在先,無信;從禮貌方面,父親的友人當元方的面罵元方的父親,無禮.因此,友人最後啞口無言,只得賠禮道歉.
五、遷移拓展1. 面對他人的無禮,你該如何處理?[意見一]抓住對方失禮之處,針鋒相對,維護個人名譽不受侵害.[意見二]針對對方失禮之處,擺事實,講道理,使對方明白自己的過錯,既維護個人名譽,又不傷害對方.自己不能向對方一樣失禮.2. 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來了客人,你該如何接待?在能確定對方身份的前提下,以禮相待;如果不明對方身份,要機智地探詢對方情況,提高安全意識.3. 你還知道哪些《世說新語》中的故事?如「王戎識李」.4.出自《世說新語》的成語:望梅止渴、難兄難弟、鶴立雞群、標新立異、一往情深5. 古代像謝道韞、陳元方這樣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還有很多,你能舉出幾個這樣的事例嗎?一 王冕四歲作畫; 二 曹植七歲作詩;三甘羅十二歲做宰相;四 司馬光砸缸.
翻譯:
《詠雪》
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談詩論文.忽然間,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跟一位朋友約定一同出門,約好正午時碰頭.正午已過,不見那朋友來,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後,那人才來.太丘的長子陳元方那年七歲,當時正在門外玩.那人便問元方:「你爸爸在家嗎?」元方答道:「父親等您好久都不來,他已經走了.」那人便發起脾氣來,罵道:「真不是東西!跟別人約好一塊兒走,卻把別人丟下,自個兒走了.」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好正午一同出發,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那人感到慚愧,便從車里下來,想跟元方握手,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家的大門.
⑧ 七年級上冊語文人教版文言文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的原文和譯文:
5、《世說新語》兩則
原文 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譯文:
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談詩論文。忽然間,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陳太丘與友期
原文: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譯文:
陳太丘跟一位朋友約定一同出門,約好正午時碰頭。正午已過,不見那朋友來,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後,那人才來。太丘的長子陳元方那年七歲,當時正在門外玩。那人便問元方:「你爸爸在家嗎?」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來,他已經走了。」那人便發起脾氣來,罵道:「真不是東西!跟別人約好一塊兒走,卻把別人丟下,自個兒走了。」元方說:「您跟我爸爸約好正午一同出發,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那人感到慚愧,便從車里下來,想跟元方握手,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家的大門。
10、《論語》十二章
原文和譯文: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去溫習它,不也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到這里)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復習過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孔子說:「我十五歲就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能自立於世,四十歲能通達整理不為外物所迷惑;五十歲的時候我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時能聽得見各種意見,七十歲時能隨心所欲,而不會逾越規矩。」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後,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就可以當老師了。 」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子曰:「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得;只是空想卻不肯讀書,就有危險了。」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譯:孔子說:「多麼有賢德啊,顏回!一竹籃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別人都受不了那窮困的憂愁,顏回卻依然自得其樂。多麼有賢德啊,顏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孔子說:「對於學習,知道怎麼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譯: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其中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孔子說:「幾個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也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譯:孔子對著滔滔江水,感慨地說:「時光就像這流去的江水一樣,日夜不停呀!」
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譯:孔子說:「軍隊可以改變主帥,但哪怕是一個最普通的人,也不可改變志氣。」
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譯:子夏說:「廣泛地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並且能多考慮當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20、雖有嘉餚 《禮記·學記》
原文:
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譯文:
雖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雖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習之後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後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後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後才能勉勵自己。所以「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尚書.兌命》說:「教人是學習的一半。」這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25、河中石獸紀昀
原文: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pǐ)於河,二石獸並沉焉。 閱十餘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於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zhào)數小舟,曳(yè)鐵鈀(pá),尋十餘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湮(yān)於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嚙(niè)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於數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yì)斷歟?
譯文:
滄州南面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寺院正門倒塌在河中,(門前)兩個石獸一起沉入了河底。過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錢款重修寺廟,在河中尋找兩個石獸,到底沒能找到,(人們)認為它們順流而下了。(於是)劃著幾只小船,拖著鐵耙,(向下游)找了十多里,沒找到(它們的)痕跡。
一個講學者在寺廟里講學,聽了這件事笑著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這(石獸)不是木片,怎麼能被大水帶走呢?應該是石頭的特點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點是又松又輕,(石獸)埋在沙里,越沉越深罷了。順流而下尋找它們,難道不荒唐嗎?」大家信服地認為這是正確的觀點。
一個老河兵聽了這話,也笑著說:「凡是沉在河中的石頭,應當從上游尋找它們。石頭的特點是又硬又重,沙的特點是又松又輕,水不能沖走石頭,(但)水流的反沖力,一定會將石頭底下迎著水流的地方沖刷成坑穴。(石下的沙坑)越沖越深,延伸到石頭(底面)一半的時,石頭一定會栽倒在坑穴里。照這樣再次沖刷,石頭又會再次(向前)翻轉。不停地翻轉,於是(石頭)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尋找石頭,固然荒唐;在原地尋找它們,不是更荒唐嗎?」人們依照他的話(去做),果然在(上游)幾里外找到了(石獸)。那麼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況太多了,怎麼能(只)根據某一個道理就主觀地臆斷呢?
30、智子疑鄰
原文:
宋有富人,天雨牆壞。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雲。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譯文:
宋國有一個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牆坍塌下來。他的兒子說:「如果不(趕緊)修築它,一定有盜賊來偷東西。」鄰居家的老人也這樣說。(可富人不聽他們的話。)這天晚上富人家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那個富人認為自己的兒子聰明,卻懷疑偷竊是隔壁那個老人乾的。
30、塞翁失馬
原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譯文:
靠近長成一帶的們人中,有位精通術數的人。(一天)他的馬無緣無故逃跑到了胡人的那邊去了。人們都來安慰他。那老人卻說:「這難道不是福氣呢?」過了幾個月,那匹馬(竟然)帶著一群胡人的駿馬回來了。人們都來祝賀他。那老人卻說:「這難道不是禍害嗎」他家是有的是好馬,他的兒子喜歡騎馬,(有一天)從馬上掉下來,摔斷了大腿。人們都來慰問他。那老人卻說:「這難道不是福氣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進攻,進了長城,壯年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戰。靠近長城一帶的人,絕大多數都戰死沙場。這個人惟獨因為腿瘸的緣故(沒有被征去打仗),父子倆得以保全了性命。
⑨ 初一上冊必背古詩詞文言文有哪些
1、童趣 沈復〔清文學家〕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
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
然稱快。
余常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
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
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2、論語十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
乎?」 《學而》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為政》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為政》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泰伯》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子罕》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
也。」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3、觀滄海 曹操〔東漢〕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4、次北固山下 王灣〔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5、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6、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宋〕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7、天凈沙 秋思馬致遠〔元〕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8、《世說新語》兩則劉義慶〔南宋〕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
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
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
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
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9、龜雖壽 曹操 〔東漢〕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0、過故人庄 孟浩然 〔唐〕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11、題破山寺後禪院 常建 〔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除鍾磬音。
12、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唐〕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13、夜雨寄北 李商隱 〔唐〕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14、泊秦淮 杜牧 〔唐〕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15、浣溪沙 晏殊 〔北宋〕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16、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楊萬里 〔宋〕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
17、如夢令 李清照 〔宋〕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18、觀書有感 朱熹 〔南宋〕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