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戲曲美術

戲曲美術

發布時間: 2020-11-18 15:08:15

『壹』 中國戲曲學院歷年美術考題

2010年中國戲曲學院美術類考題
考試地點:中國戲曲本院內部

初試----素描:(寫生)男內青年

考試容時間:3小時

考試用紙:4開紙

復試----色彩:(寫生)3塊襯布、1個罐子、2個蘋果、兩個梨、一個果盤(水果若干)、桃子若干。

考試時間:3小時

考試用紙:4開紙

北京考點(第二批)----舞美系

創作題目:「逛廟會」

1、完成一幅寫實風格命題創作(不要畫裝飾畫、抽象畫)。

2、畫面有人物,有一定情節,有景物(不要單純畫人物或景物)。

3、限用素描形式表現,不得使用水彩、水粉、油畫ā形式。

4、報考動畫專業考生可以畫一幅命題畫,也可以畫四格連環畫面。(僅限動畫專業考生)

2013年中國戲曲學院美術專業考試題目

考點信息:北京考點

素描考題:男青年 默寫

色彩考題: 陶罐 蔬菜類(必須有黃瓜、胡蘿卜)、必須有一塊紅襯布

2014年中國戲曲學院美術類校考單招考題

考點信息:遼寧考點

素描考題:默寫 女青年頭像。

色彩題目:默寫 棕色的罐子、蘋果、梨若干、組成一幅完整的畫。

『貳』 關於戲曲的繪畫作品

關於戲曲的繪畫作品有很多,比如說窗簾飛鳥圖就是和戲曲有關的作品

『叄』 如何讓戲曲藝術走進美術課堂

近年來戲曲進校園一直是我校的特色課程。《美術新課程》中也強調要關注文化和生活,自然的融入課堂教學,成為學生成長的文化養分,而戲曲是我們的傳統文化藝術,它本是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的集合體,為了讓學生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戲曲的魅力,作為美術教師在民族藝術的傳承和發揚上更是責無旁貸。以小學美術課堂為平台,讓戲曲藝術元素走進小學美術課堂,有利於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有利於培養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激發其民族自豪感,有利於喚醒教師在課程開放中的自主意識,有利於豐富課程內容,為美術課注入新的生命力,為此,我們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探索和實踐。

『肆』 中國戲曲校考美術藝考總分

CF永遠最好

『伍』 藝術鑒賞(音樂、美術、戲曲)

『陸』 中國戲曲學院 美術可以考么 美術考什麼 具體一點

舞台美術系基本上每年都會招研究生,所以你不用擔心。這個系有四個研究方向,共招8-10個人左右。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報考其中一個方向。每年有很多人報考舞台美術系,競爭性還是比較大的。而且很多人都報輔導班,我一個同學去年考的就是這個系,記得他好像報的是凱程,聽他說很好,你可以去咨詢一下。

『柒』 戲曲美術一桌二椅的介紹

中國戲曲舞台上的演出用具。用時可多可少,可分可合,視演出需要而定。其用途廣泛,既可作為不同場合的桌椅,又可作為山、樓、床、門的代用物。除幫助演員表演外,還通過不同的擺法和桌圍椅帔的不同色彩與紋樣,並結合其他砌末,對劇情的地點和人物關系作出表現和暗示。桌椅的擺設、撤換,由檢場人負責。桌椅的擺列式樣繁多,如大座、雙大座、大座跨椅、斜場大座、八字桌、三堂桌、騎馬桌、斜場騎馬桌、小座、八字跨椅、八字椅、旁椅、門椅、站椅、倒椅、大高台、小高台、帥帳、樓帳、床帳等。這些擺列式樣,為長期演出過程中所積累,成為運用桌椅的基本程式。但並非一成不變,可根據不同劇目的表演靈活掌握。
戲曲表現人物生活、活動的場所、環境與話劇絕然不同,舞台上僅憑一桌二椅(最多數桌數椅),極簡單的道具卻能能表示出形形色色的環境處所,大小場合。「一桌二椅」可以表示宮廷禁院,可以表示軍帳將台,可以表示庵覌寺院,可以表示亭台樓閣,可以表示配樓山崗,可以表示居室閨房,可以表示房門、圍牆。總之,凡人物所在客觀環境都可包括在「一桌二椅」之內。但是,上述這些「表示」是怎樣反應出來的,觀眾又是怎樣領悟理解呢?主要是通過劇中人物所穿戴的服飾、所唱的詞語、話白和一系列的動作來表現的,在這些表演的基礎上,觀眾再加以想像、聯想、感悟「一桌二椅」所標示的豐富內涵。這個特點是話劇無法比擬的。再者,觀眾看戲所欣賞的是出神入化的表演,注意力並不在「一桌二椅」上。下面做一簡單介紹。
「外桌內椅」(外場桌、內場椅)表示宮廷、衙署、書房、卧室….。用於皇帝上朝,大臣理事,縣令斷案和酒樓小酌等。
「內桌外椅」(內場桌、外場椅)表示內宮、閨房、前堂、大廳…..。《上天台》劉秀穿黃蟒,戴王帽,上唱「金鍾響玉磬鳴王登九重」。不言而喻「一桌一椅」代表的是宮內御座,再加上兩旁站立的太監內侍就是皇帝上朝了。同樣的「一桌一椅」登場的是硬羅帽、穿開敞的黃天霸,旁邊站了個堂倌,這一桌一椅就是酒樓的餐桌、座椅了(《駱馬湖》酒樓)。《鳳還巢》中一桌一椅,椅子在桌前,程雪娥入座這又是小姐的書房了。同樣的擺法,《清官冊》中寇準出場、入座,(驛丞迎候)這又代表館驛了。
要提出的是桌有桌幃,椅有椅怶,不同顏色,不同花紋圖案,有代表不同任務的身份,黃色的桌幃椅披自然是皇帝所用,粉色綉花的,則是婦女所用,而淡藍色無花飾的又是貧寒人家所用了。

『捌』 中國戲曲舞台美術包括什麼內容

1、戲曲行頭

這是對戲曲服飾的一種通俗稱呼。戲曲服飾主要以明代服制為主要樣式,同時參照唐、宋、元、清的一些服飾特徵,變化而成。在穿戴上有較為嚴格的程式規范。有時「行頭」也泛指一切演出用具
2、戲曲化妝

戲曲化妝,也俗稱「扮相」,指戲曲人物的面部化妝。可分為「俊扮」和「彩扮」兩種類型。一般的生行和旦行用「俊扮」,即只略施彩墨來達到美化效果,也稱「素麵」。「彩扮」主要適用於凈、丑兩行,也稱「臉譜」,指以面部誇張的圖案來表現人物的性格、氣質和對人物不同的褒貶。
3、面具

面具,也稱「假面」,指戴於臉上的一種紙制或木製面殼,形狀誇張、色彩鮮艷。古代人歌舞、祭祀時大都戴面具,流傳下來的安徽、貴州等地的儺戲表演依然戴面具。面具可以看成是戲曲臉譜的雛形。
4、臉譜

臉譜,即戲曲凈丑兩行所用的面部化妝手法,以誇張的形式表現人物性格特徵及人物褒貶。因為在勾畫形式上形成了一定的規矩,所以稱「臉譜」。一般講,臉譜來源於南北朝時期北齊蘭陵王長恭作戰時所戴之面具,後由面具發展為直接在臉上勾畫,到明清時形成一定規矩,即成臉譜。
5、旦角頭面

旦角頭面,指戲曲旦角頭上所戴的裝飾物,一般包括發髻、發辮、珠花、耳環、簪子等。
6、髯口

髯口,指戲曲中各種假胡須,一般由人發或玻璃絲製成,講究的用氂牛尾製成。其顏色包括:黑、黲、白三種;其樣式包括:老生行的三縷、五縷、二濤,凈行的滿、扎、虯髯,醜行的一字、二挑、丑三、四喜、夾嘴等。
7、門簾台帳

門簾台帳,舊稱「守舊」,指傳統戲曲舞台上起裝飾作用的襯幕。門簾掛在上下場門位置,台帳掛在上下場門之間。其作用一為分隔前後台,一為裝飾。現在新式劇場中已不再出現,而換之以天幕、側幕。
8、砌末

砌末是對戲曲所有道具和簡單布景的總稱,包括刀槍把子、一桌二椅、桌圍椅帔及各種戲曲演出中所用的小道具。
9、刀槍把子

刀槍把子是對戲曲表演中各種武器的總稱,包括刀、槍、劍、戟、斧、棍、錘等。
10、一桌二椅

一桌二椅,是對戲曲舞台上所用桌椅的簡稱,桌椅為木製,漆紅色,上用桌圍椅帔,以區分於生活桌椅。桌椅在舞台上的擺放形式多樣,根據不同的環境,可多可少、可分可合。它們有時作為桌椅使用,有時則可以指代其他的事物。
11、桌圍椅帔
桌圍椅帔,指在戲曲舞台上,加在桌椅上的裝飾物,多為綢制、綉花,顏色根據使用環境的不同而不同。其作用是使舞台上的桌椅與生活中的桌椅相區別。
12、戲曲舞台

中國戲曲的觀眾場所一直在變化。如果將戲曲的萌芽追溯到原始時期的民間歌舞,那時的表演地是藉助於自然地勢進行的。《詩經》所說的「坎其擊鼓,宛丘之下」中的「宛丘」即是當時的一個觀演地,它四方高而中間低,利於觀眾觀看錶演。此後一直到漢代,這種觀演方式一直存在。而將觀演場所建築化,是在漢代。當時搭建臨時的看棚,用以觀看「百戲」。這是為觀眾搭建的,而表演者則仍就自然地勢。將表演場所建築化,是在唐代,即「樂棚」,供下層百姓觀看錶演。除此之外,「看棚」在民間仍廣泛存在。上層貴族觀看演出則在「歌台」、「舞台」。

到了宋代,在城市,各類表演技藝有了一個固定的場所棗瓦舍勾欄。這時,廣大觀眾所觀看的表演除了其他技藝之外,也包括了戲曲的雛形——宋雜劇。所以,瓦舍勾欄可以被看成是中國劇場的雛形,而且,當時的勾欄已經由原來的四面觀看錶演變成了三面觀看,有了前後台的區分,有了上下場門。而在農村,各種表演技藝的表演場所是「舞亭」,即它是一個高出地面的,有頂蓋的固定建築。它是後來農村戲台的雛形。

元代時,城市瓦舍勾欄依然存在,農村則出現大量固定的戲台。由於當時的戲曲表演大都與酬神有關,所以這些戲台大都與廟宇相連,故稱「廟台」。這些戲台也已將前後台區分開,演員由上下場門出入。觀眾看戲在三面圍觀。
明、清時期,隨著戲曲的發展與成熟,出現了大量臨時的、固定的戲曲演出場所。在農村,多為臨時戲台,稱「草台」。有的搭建於陸上,有的搭建於水上,南方則有搭建於船上的,形成一個流動的戲班。明代,崑曲盛行時,江南官員富戶蓄優成風,時稱「家樂」或「家班」。戲曲演出多在這些官員富戶的廳堂中鋪的紅地毯上進行,戲曲舞台又稱「氍毹」即於此時得名。但也有很多固定戲曲舞台出現。典型的為宮廷大戲台,以其裝飾豪華、規模巨大著稱。明清時期在城市中也出現了很多表演戲曲的茶園酒肆,此為宋元瓦舍勾欄的延續。這些地方設有戲台,以戲曲表演為主,兼賣酒饌。與這些地方相類似的戲曲表演場所是各省的會館,那裡也建有戲台。

民國以後,新式劇場開始進駐城市。這些新式劇場同原來舊式的茶園相比,最大的變化,是將三面觀舞台變為了鏡框式舞台。以後,中國戲曲演出多在這類舞台中進行,而農村依然沿襲著傳統的「草台」樣式。近幾年來,那些早年的茶園會館又被開發出來,作為了戲曲演出場所,如北京的湖廣會館、正乙祠等。

勾欄:宋代出現的各類技藝表演場所,多在當時的瓦舍中搭建。勾欄之名源於表演台周圍所設之矮欄桿。觀眾席逐步升高三面環勾欄而建。勾欄為演出方便,已經有了前後台之分,中間用布幔隔開,演員通過上下場門出入於表演區與後台,時稱「鬼門道」。勾欄可以看成是中國戲曲劇場的雛形。(圖317)
舞亭:宋代農村出現的戲曲演出場所,它源於以前之「露台」,只是在上面加了頂蓋。它高於地面,觀眾四面圍觀上面的表演。它是元代戲台的前身。(
廟台:即元代農村的戲台,因為它們多與神廟相連,故稱「廟台」。而且,廟台的台口多與神廟的山門相對,取演戲為酬神之意。這類戲台距台口三分之一處有兩根柱子,兩側有短山牆,與後牆構成後台,所以這類戲台為三面觀。這類戲台在山西保存的最多,也最完整。另外陝西、河北、河南等省也有少量存世。(
草台:明清以降農村學戲搭建的臨時舞台,現農村仍沿延此傳統。該類戲台多用草席和竹桿或木桿搭建,將看棚、舞台與後台搭成要體。舞台較之看棚要高出許多,觀眾看戲多為仰視。舞台古時為三面觀,近世以後,隨著樂隊放到舞台一側,則慢慢成為一面觀。後台與前台用草席或木板隔開,有上下場門。(
氍毹:本指紅地毯,後來演變為對舞台的習稱。它源於明清時的一種戲曲演出習慣。當時崑曲盛行,高官豪紳多蓄優伶,在家中習演崑曲。而演出多於廳堂中所鋪的紅地毯上進行,久之則成風俗。這類演出形式到清中葉後漸衰,但以「氍毹」稱舞台則成定製
宮廷舞台:指清朝皇帝為觀看戲曲演出而建造的大型固定舞台,是私家固定戲台的典型。皇宮內有兩座,一為漱芳齋戲台,供皇帝和太後宴會時娛樂所用(另有一「風雅存」小戲台,用時不多);一為暢音閣大戲台;頤和園內有一座,名為德和園大戲台;熱河(今承德)行宮內有一座,名為清音閣戲台,是最大的一座,現已毀;圓明園內共有四處,均已被焚毀。這些戲台中,凡大戲台,均為上中下三層,規模宏大,裝飾豪華。
茶樓:也稱「茶園」,也有稱之為「戲園」或「戲館」的,是在清代興起的一種戲曲演出場所,即在茶園酒肆中設戲台唱戲。這類戲曲演出場所,早先是以茶酒為主,看戲為輔,慢慢的,變成了以看戲為主,茶酒為輔了,它們便成了專業的戲曲演出場所。這類戲曲演出場所較之原來的草台、廟台有很大的進步,它們將戲曲的演出地和觀演地都置於的室內,成為規模較大的室內劇場。觀從席在了等級劃分,一般觀眾坐樓下的「散坐」,也稱「池子」;有錢觀眾則坐在樓上戲台兩側的「包廂」內。這類舞台,觀眾看戲也是三面觀的。而且,由於戲台放在了室內,所以演出所需光線同原來的自然光變為了人工光,舞台用光開始有了講究。
劇場:在二十世紀初方在城市中出現,最早的新式劇場是1908年建於上海的「新舞台」,以後則漸漸風行全國。其建築樣式主要受西方劇場的影響。與原來的戲曲園子的區別主要在於由原來的三面觀舞台變成了現在的鏡框式舞台,觀眾席也變成了半環形、緩坡式的座位。其照明設備也隨電燈的出現而較之戲園有了很大提高。這類戲曲舞台出現後,逐漸代替了舊式戲園,成為以後戲曲演出的主要場所。

『玖』 戲曲中的許多元素與美術有關美術范疇有什麼

主要是設計類:臉譜,服裝,舞台美術,燈光……
當然還會有一些形式法則方面的內容,比如演員在舞台上的站位,演員之間的呼應關系等等

『拾』 舞台美術的傳統戲曲

傳統戲曲舞台的一個重要的美術特徵,即它的「虛擬性」。經營好虛實關系,是舞台美術設計的一個關鍵問題。戲劇舞台的設計就是布景,運用實的布景為虛擬的戲劇服務,舞台上所有的布景和空間都具有假定性,一個景片或景塊就可以是牆、門、山等等,這都是簡單的實的營造,而舞台上空的部分才是真正的百寶囊,是觀眾無限遐想的發源地。可以說舞台設計就是通過實在布景的規劃來經營舞台上空的空間,設計的主要任務就是布「空」而非布「實」。
戲曲舞台美術歷來有關於「四個統一」說法,一是似於不似的統一,二是神似與形似的統一,三是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的統一,四是有限空間與無限空間的統一。在空間處理上,用「虛擬藝術手法」,充分調動觀眾的想像力,從而,豐富舞台環境。這時的舞台美術,既講生活真實,又重藝術加工、提煉,講藝術誇張。

熱點內容
德州地理中考試題 發布:2024-09-19 17:55:25 瀏覽:802
師生同台心語 發布:2024-09-19 16:34:58 瀏覽:267
無線怎麼設置 發布:2024-09-19 15:49:14 瀏覽:640
甘肅教育信息 發布:2024-09-19 14:31:52 瀏覽:496
怎麼去眼下皺紋 發布:2024-09-19 13:48:43 瀏覽:931
留學的歷史 發布:2024-09-19 13:22:06 瀏覽:469
浮生物語5下 發布:2024-09-19 13:17:18 瀏覽:786
批圖教學 發布:2024-09-19 11:56:09 瀏覽:988
語文特級教師王君 發布:2024-09-19 10:04:07 瀏覽:121
合肥上元教育 發布:2024-09-19 09:37:59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