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人文言文翻譯
A. 古文翻譯:穿井得一人
穿井得一人釋義:
宋國的一戶丁姓人家,家裡沒有水井,需要出門到遠處去打水澆田,派家裡的一個人去打水,常常有一個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時候,丁氏告訴別人說:「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個人。」聽了的人就去傳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個人。」
國都的人都在談論這件事,使宋國的國君知道這件事。宋國國君派人向丁氏問明情況,丁氏答道:「節省一個空閑的人的勞力,並非在井內挖到了一個活人。」聽到這樣的傳聞,還不如不聽。
原文: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於宋君。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此文出自春秋時代呂不韋所寫的《呂氏春秋》。
(1)穿井得人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呂不韋,姜姓,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滑縣)人。戰國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國丞相,姜子牙23世孫。早年經商於陽翟,扶植秦國質子異人回國即位,成為秦莊襄王,拜為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
在先秦諸子著作中,《呂氏春秋》被列為雜家,其實,這個「雜」不是雜亂無章,而是兼收並蓄,博採眾家之長,用自己的主導思想將其貫穿。
這部書以黃老思想為中心,「兼儒墨,合名法」,提倡在君主集權下實行無為而治,順其自然,無為而無不為。用這一思想治理國家對於緩和社會矛盾,使百姓獲得休養生息,恢復經濟發展非常有利。
呂不韋編著《呂氏春秋》既是他的治國綱領,又給即將親政的秦始皇提供了執政的借鑒。可惜,由於呂不韋個人的過失,使秦始皇對這部書棄而不用,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呂氏春秋》的價值逐漸為後人領悟,成為了解戰國諸子思想的重要資料。
帶兵攻取周國、趙國、衛國土地,分別設立三川郡、太原郡、東郡,對秦王嬴政兼並六國的事業作出重大貢獻。庄襄王去世後,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為相邦,尊稱「仲父」,權傾天下。受到嫪毐集團叛亂牽連,罷相歸國,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飲鴆自盡。
文章啟示:
凡事都要調查研究,仔細辨別,才能弄清真相。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謠言往往失實,只有細心觀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獲得真正的答案。切不可輕信流言,盲目隨從,人雲亦雲,否則就會鬧出以訛傳訛,三人成虎的笑話,使事情的真相被傳得面目全非。
文章簡介:
《穿井得一人》出於《呂氏春秋》,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後,可以得到一個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裡打水;外人卻理解錯了意思,以為是「穿井得到一個活人」,到處傳謠言。
《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是戰國末秦相呂不韋組織門客所撰的一部先秦雜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收入鄂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書中,改名為《穿井得一人》,2016年收入人教社新版語文教科書中(與兩篇《伊索寓言》及列子作品《杞人憂天》同屬《寓言四則》。
《呂氏春秋》作為十二紀、八覽、六論,注重博採眾家學說,以道家思想為主體兼采陰陽、儒墨、名法、兵農諸家學說而貫通完成的一部著作。
但主要的宗旨屬於道家。所以《漢書·藝文志》等將其列入雜家。高誘說《呂氏春秋》「此書所尚,以道德為標的,以無為為綱紀」,這說明最早的注釋者早已點明《呂氏春秋》以道家為主導思想之特徵。
《呂氏春秋》是戰國末期呂不韋重要的巨著,公元前239年左右完成,當時正是秦國統一六國的前夕。其書「基本上以道家為宗,取各家之長而棄其短,所以能成一家之言 。」
是秦漢道家的代表作之一。呂不韋是秦國一代名相,任職於戰國末年。呂因散盡家財幫助在趙國為人質的嬴異人立嫡有大功勞,在異人繼位為秦莊襄王後,被任用為秦國丞相。
在戰國時期,魏國有信陵君,楚國有春申君,趙國有平原君,齊國有孟嘗君,他們都禮賢下士,結交賓客。並在這方面要爭個高低上下。呂不韋認為秦國如此強大,所以他也招來了文人學士,給他們優厚的待遇,門下多達三千人。
與四公子不同的是,呂不韋招攬門客,並不甚看重勇夫猛士,卻十分注重文才。原來,呂不韋有他自己的見解。他素來善於謀略,瞧不起那些頭腦簡單的勇夫。
再說秦國猛將如雲,軍力強大,沒有必要再蓄養征殺之士,還有一個原因,其時許多善辯之士紛紛著書立說,廣為流傳,不但天下聞名,還可傳之後世,永垂青史,這一點尤其令呂不韋眼熱。
呂不韋本是商人出身,沒有條件去著書立說,但他可以藉助這些擅長舞文弄墨的門人,來實現自己的抱負和願望。那時各諸侯國有許多才辯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書立說,流行天下。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作於戰國時期的大作,其中保存了不少古代的遺文佚事和思想觀念,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呂氏春秋》以道為主融合了先秦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體現了道家的優點與特色。
呂不韋借門客之手撰寫《呂氏春秋》,雖主要靠借他人之光提高其形象,但在文化事業上確實是作了件大好事,功不可沒。呂不韋自己認為其中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所以稱之為《呂氏春秋》。 「刻舟求劍」的故事就出自《呂氏春秋·察今》。
B. 穿井得一人的原文與譯文
原文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於宋君。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譯文
宋國有戶姓丁的人家,家裡沒有水井,需要出門到遠處去打水澆田,常常有一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時候,丁氏告訴別人說:「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個人。」聽了的人就去傳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個人。」舉國上下的人都在談論這件事,使宋國的國君知道這件事。宋國國君派人向丁氏問明情況,丁氏答道:「節省一個空閑的人的勞力,並非在井內挖到了一個活人。」像這樣聽到傳聞,還不如不聽。
(2)穿井得人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穿井得一人》出於《呂氏春秋》,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後,可以得到一個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裡打水;外人卻理解錯了意思,以為是「穿井得到一個活人」,到處傳謠言。
這篇文章已被收入2016年人教版語文課本七年級上冊第二十四課《寓言四則》里 (2017年,由於教材調整,《寓言四則》課數上調至22課 。朗讀人是梓君)。
參考資料:網路-穿井得一人
C. 穿井得人文言文翻譯☆
穿井得人
(原文)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專。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屬:「吾家穿井得一人。」
有聞而傳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於宋君。
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中也。」
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翻譯)宋國有一戶姓丁的人家,因為家中沒有井,所以經常要到很遠的有井的地方打水用於灌溉.直到他家打了一口井之後,(才減少了遠處取水的問題),對別人說:「我家打井得到一個人.」聽到了這話的人很驚奇,並對其他人說:「丁家打井時在井中發現一個人.」這話在宋國議論傳播開來,宋國國君也聞知此事了. 宋國國君派人去問丁家的人.丁家的人回答說:「是節省了一個人的勞動力,不是在井中發現一個人.」
摘自《網路·作業幫》
D. 文言文 穿井得人 全文翻譯
原文]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第③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聞而傳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④,聞之於宋君⑤。
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⑥,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⑦,非得一人於井中也。」
《呂氏春和·慎行覽·察傳》
[注釋]
①選自《呂氏春和·慎行覽·察傳》。
②溉汲——從井裡打水澆地。溉:音gai,澆灌。汲:音ji,從井裡打水。
③及——等到。
④國人道之——都城的人談論這件事。國:古代國都也稱「國」。
⑤聞之於宋君——這件事被宋君聽到了。之:代詞,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聞」的賓語。於:介詞:當「被」講,引進主動者。宋君:宋國國君。
⑥問之於丁氏——向丁氏問這件事。於:介詞:當「向」講。
⑦使——使用,指勞動力。
穿井得一人
[譯文]:
宋國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沒有井,須到外面打水澆地,因此經常有一個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後,便對別人說:「我家打井得到一個人。」
有人聽到這話,傳播說:「丁家打井打出了一個人。」都城的人都談論這件事,一直傳到宋國國君那裡。
宋國國君派人去問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說:「得到一個人的勞力,並不是從井中挖出一個人來呀。」
[提示]:
這則寓言提醒人們:聽到什麼傳聞之後,要動腦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雲亦雲,聽到風就是雨,以致以訛傳訛。
E. 文言文穿井得一人的譯翻譯
翻譯如下:
宋國有個姓丁的人,家裡沒有水井,需要出門去打水,經常派一人在外專管打水。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時候,他告訴別人說:「我家打水井得到一個空閑的人力。」
有人聽了就去傳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個人。」
全國人都把「鑿井得一人」這個消息相互傳說著,一直傳到宋國國君的耳朵里。
宋國國君派人向姓丁的問明情況,姓丁的答道,「得到一個空閑的人力,並非在井內挖到了一個活人。」
像這樣以訛傳訛、道聽途說,還不如什麼都沒聽到的好。
注釋:
溉汲:從井裡打水澆地。溉:音gai,澆灌。汲:音ji,從井裡打水。
及:等到。
國人道之:都城的人談論這件事。國:古代國都也稱「國」。
聞之於宋君:這件事被宋君聽到了。之:代詞,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聞」的賓語。於:介詞:當「被」講,引進主動者。
宋君:宋國國君。
問之於丁氏:向丁氏問這件事。於:介詞:當「向」講。
使:使用,指勞動力。
(5)穿井得人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作者詳細資料:
呂不韋(戰國末年秦國丞相前292年—前235年)
姜姓,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滑縣)人。
戰國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國丞相,姜子牙23世孫。
早年經商於陽翟,扶植秦國質子異人回國即位,成為秦莊襄王,拜為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
帶兵攻取周國、趙國、衛國土地,分別設立三川郡、太原郡、東郡,對秦王嬴政兼並六國的事業作出重大貢獻。
庄襄王去世後,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為相邦,尊稱「仲父」,權傾天下。受到嫪毐集團叛亂牽連,罷相歸國,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飲鴆自盡。
主持編纂《呂氏春秋》(又名《呂覽》),包含八覽、六論、十二紀,匯合了先秦諸子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史稱「雜家」。
F. 文言文 穿井得人 翻譯
穿井得人①
[原文]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第③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聞而傳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④,聞之於宋君⑤。
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⑥,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⑦,非得一人於井中也。」
《呂氏春和·慎行覽·察傳》
[注釋]
①選自《呂氏春和·慎行覽·察傳》。
②溉汲——從井裡打水澆地。溉:音gai,澆灌。汲:音ji,從井裡打水。
③及——等到。
④國人道之——都城的人談論這件事。國:古代國都也稱「國」。
⑤聞之於宋君——這件事被宋君聽到了。之:代詞,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聞」的賓語。於:介詞:當「被」講,引進主動者。宋君:宋國國君。
⑥問之於丁氏——向丁氏問這件事。於:介詞:當「向」講。
⑦使——使用,指勞動力。
穿井得一人
[譯文]:
宋國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沒有井,須到外面打水澆地,因此經常有一個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後,便對別人說:「我家打井得到一個人。」
有人聽到這話,傳播說:「丁家打井打出了一個人。」都城的人都談論這件事,一直傳到宋國國君那裡。
宋國國君派人去問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說:「得到一個人的勞力,並不是從井中挖出一個人來呀。」
[提示]:
這則寓言提醒人們:聽到什麼傳聞之後,要動腦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雲亦雲,聽到風就是雨,以致以訛傳訛。
G.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譯
翻譯:
宋國有個姓丁的人,家裡沒有水井,需要出門去打水,經常派一人在外專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時候,他告訴別人說:「我家打水井得到一個空閑的人力。」有人聽了就去傳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個人。」
全國人都把「鑿井得一人」這個消息相互傳說著,一直傳到宋國國君的耳朵里。宋國國君派人向姓丁的問明情況,姓丁的答道,「得到一個空閑的人力,並非在井內挖到了一個活人。」像這樣以訛傳訛、道聽途說,還不如什麼都沒聽到的好。
原文: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於宋君。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穿井得一人》出自春秋時期的呂不韋的《呂氏春秋》
(7)穿井得人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一、穿井得一人故事的啟示
①道聽途說不能輕信,不能盲從,更不能以訛傳訛。
②不要輕信流言,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③在現實生活中對待傳聞要有調查研究的審慎態度和去偽存真的求實精神。
二、作者簡介
呂不韋(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人。[1-3]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國丞相。
呂不韋主持編纂《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20餘萬言,匯合了先秦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稱「雜家」。書成之日,懸於國門,聲稱能改動一字者賞千金。此為「一字千金」。
執政時曾攻取周、趙、衛的土地,立三川、太原、東郡,對秦王政兼並六國的事業有重大貢獻。後因嫪毐集團叛亂事受牽連,被免除相邦職務,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復命讓其舉家遷蜀,呂不韋飲鴆自盡。
H. 《穿井得人》的文言文的翻譯
前言《穿井得人》屬於初中必學文言文,對今後高中文言文的學習也很有幫助,其中涉及到多個重要方面,要求讀者們必須認真閱讀,積極理解,透徹的了解文中意思。
來自
穿井得人 選自《呂氏春秋集釋》秦相國呂不韋組織其門客編寫
原文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聞而傳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於宋君。
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中也。」
譯文
宋國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沒有井,所以經常要一個人到外面打水。等到他家打了一口井,於是對別人說:「我家打井得一人。」有聽說並傳開這件事的人說:「丁家的人打了一口井,發現了一個人。」宋國的人都談論這件事,有人向宋國國君報告。宋國國君派遣人向丁家詢問這件事。姓丁的人回答說:「是打井後得了一個人的勞動力,而不是在井中發現一個人。」
注釋
1:溉汲——打水洗滌。溉:音gài,澆灌。汲:音jí,從井裡打水。
2:居---停留
2:及——到了……的時候。
3:國人道之——全國人都在說這件事。國:古代國都也稱「國」。
4:聞之於宋君——這件事被宋君聽到了。之:代詞,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聞」的賓語。於:介詞:當「被」講,引進主動者。宋君:宋國國君。
5:問之於丁氏——向丁氏問這件事。於:介詞;當「向」講。
6:使——勞動力。
7:吾——我家。
8:於——向;在
9:對——回答
10:不若:不如。
11:穿:鑿通。
12:聞:聽到,後一句中的「聞」是「使聽見」的意思。
13:令:命令
14:常一人居外:經常派一個人在外面
啟示
不要輕信流言蜚語,不要傳播未經自己考察的話,切忌道聽途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以有聞而傳之者的角度來看:不要聽到什麼傳聞之後就外傳,要動腦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雲亦雲,聽到風就是雨,以致於以訛傳訛。
以丁氏的角度來講:在交際中,語言的表達很重要,必須做到表達准確、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和歧義。
I.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譯
翻譯:
宋國的一戶丁姓人家,家裡沒有水井,需要出門到遠處去打水澆田,派家裡的一個人去打水,常常有一個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時候,丁氏告訴別人說:「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個人。」
聽了的人就去傳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個人。」國都的人都在談論這件事,使宋國的國君知道這件事。宋國國君派人向丁氏問明情況,丁氏答道:「節省一個空閑的人的勞力,並非在井內挖到了一個活人。」聽到這樣的傳聞,還不如不聽。
意思是打好一口水井後,還可以得到一個空閑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遠處提水。
(9)穿井得人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穿井得一人》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後,可以得到一個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裡打水;外人卻理解錯了意思,以為是「穿井得到一個活人」,到處傳謠言。
穿井得一人啟示:
凡事都要調查研究,仔細辨別,才能弄清真相。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謠言往往失實,只有細心觀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獲得真正的答案。
切不可輕信流言,盲目隨從,人雲亦雲,否則就會鬧出以訛傳訛,三人成虎的笑話,使事情的真相被傳得面目全非。
網路—穿井得一人
J. 穿井得人 文言文 翻譯
[譯文]: 宋國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沒有井,須到外面打水澆地,因此經常有一個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後,便對別人說:「我家打井得到一個人。」 有人聽到這話,傳播說:「丁家打井打出了一個人。」都城的人都談論這件事,一直傳到宋國國君那裡。 宋國國君派人去問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說:「得到一個人的勞力,並不是從井中挖出一個人來呀。」 [原文]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第③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聞而傳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④,聞之於宋君⑤。 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⑥,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⑦,非得一人於井中也。」 《呂氏春和·慎行覽·察傳》 [注釋] ①選自《呂氏春和·慎行覽·察傳》。 ②溉汲——從井裡打水澆地。溉:音gai,澆灌。汲:音ji,從井裡打水。 ③及——等到。 ④國人道之——都城的人談論這件事。國:古代國都也稱「國」。 ⑤聞之於宋君——這件事被宋君聽到了。之:代詞,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聞」的賓語。於:介詞:當「被」講,引進主動者。宋君:宋國國君。 ⑥問之於丁氏——向丁氏問這件事。於:介詞:當「向」講。 ⑦使——使用,指勞動力。 穿井得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