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轅北轍文言文翻譯
㈠ 南轅北轍的全文翻譯
南轅北轍原文:
魏王欲攻邯鄲,季梁諫曰:"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
今王動欲成霸王,舉欲信於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也。"
南轅北轍譯文:
魏王准備攻打邯鄲,季梁聽到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來,來不及舒展衣服皺折,顧不得洗頭上的塵土,就忙著去謁見魏王,說:「今天我回來的時候,在大路上遇見一個人,正在向北面趕他的車,他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我說:『您既然要到楚國去,為什麼往北走呢?』
他說:『我的馬好。』我說:『馬雖然不錯,但是這也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說:『我的路費多。』我說:『路費即使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方向啊。』他又說:『我的車夫善於趕車。』我最後說:『這幾樣越好,反而會使您離楚國越遠!』
如今大王的每一個行動都想建立霸業,每一個行動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國的強大,軍隊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鄲,以使土地擴展,名分尊貴,大王這樣的行動越多,那麼距離大王的事業無疑是越來越遠。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國去卻向北走的人一樣的嗎?」
啟示:想到達南方,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只有首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麼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1)南轅北轍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季梁,春秋初期隨國大夫,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是我國南方第一位文化名人,開儒家學說先河的重要學者。
魏王,戰國時代大王。公元前334年,魏惠王正式稱王,更改元年,至前225年秦將王賁引黃河、鴻溝水灌大梁城,水淹三月,城內死傷無數,「魏王假」投降,魏國滅亡。
㈡ 文言文南轅北轍字詞翻譯
原文
魏王欲攻邯鄲。季梁聞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頭塵不去,往見王曰:「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之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此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欲舉信於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也。」出自《戰國策·魏策四》
譯文
魏王想攻打邯鄲。季梁聽到這件事,(立刻)半路折回,來不及舒展衣服的皺折,顧不得彈去頭上的塵土,就忙著去拜見魏王,說:「今天我回來的時候,在大路上遇見一個人,(他)正駕著他的車往北面趕,他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我說:『你既然要到楚國去,為什麼往北走呢?』他說:『我的馬好。』我說:「馬雖然好,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說:『我的費用多。』我說:『即使你的路費再多,但是這條路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又)說:『我的車夫技術好。』這幾個方面越好,但是就離楚國更加遠罷了!
而今,大王想要成為霸王,時時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國的強大,軍隊的精良,去攻打邯鄲,來使土地擴充,名分尊貴,大王這樣的行動越多,就離建立王業越遠啊。就像是去楚國卻往北方走。」
字詞注釋
1
北面:面向北方。
2
持:掌持。
3
欲:想要。
4
之:到······去。
5
雖:即使。
6
攻:攻打。
7
奚為:為什麼。
8
用:費用。
9
恃:依靠、倚仗。
10
猶:好像,猶如。
11
大行:大路。一譯太行山。
12
駕:馬車。13
猶:好像。
㈢ 南轅北轍文言文翻譯
作品譯文:
魏王想要攻打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季梁聽說這件事後,半路返回,來不及抻平皺縮的衣服和去除頭上的塵土,去拜見魏王說:「今天我來的時候,在路上遇見了一個人,正在面朝北面駕著他的車,他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
我說:『您去楚國去,為什麼往北走呢?』他說:『我的馬很精良。』我說:『你的馬雖然很精良,可這不是去楚國的路。』
他說:我的路費很多。我說:你的路費雖然多,可這不是去楚國的路。他說:『我的馬夫善於駕車。這幾個條件越是好,就離楚國越遠了。
大王的行動是想成為霸王,舉止是想取信於天下。依仗魏國的強大,軍隊的精銳,而去攻打邯鄲,以使土地擴展,有好的名聲。大王這樣的行動越多,那麼(您)距離稱王的事業就越來越遠了。這就好像到楚國卻向北走一樣。」
(3)南轅北轍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戰國後期,一度稱雄天下的魏國國力漸衰,可是國君魏安厘王仍想出兵攻伐趙國。謀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鄰邦,聽到這個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風塵僕僕趕來求見安厘王,勸阻伐趙。
作品鑒賞:
季梁為了打動魏王,來了個現身說法,以自己的經歷,帶出了南轅北轍的故事,形象地說明了魏王的行動與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馳的道理。
其實這個故事並不一定就發生在季梁身上,他之所以與自己的親身經歷相聯系,是為了讓故事顯得生動和真實,從而更具有說服力。我們在說服他人時不妨也用這種說法,將一些故事、案例融入自己的親身經歷,這樣就更容易打動人。
㈣ 《南轅北轍》 文言文翻譯
魏王想攻打邯鄲,季梁聽到這件事,(立刻)半路折回,來不及舒展衣服皺折,顧不得洗去頭上的塵土,就忙著去拜見魏王,說:「今天我回來的時候,在太行山遇見一個人,正駕著他的車往北面趕,他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我說:『你既然要到楚國去,為什麼往北走呢?』他說:『我的馬好。』我說:『馬雖然好,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說:『我的路費多。』我說:『路費即使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方向啊。』(他又)說:『我的車夫善於趕車。』這幾樣越好,反而會離楚國越遠!如今大王的每一個行動都想建立霸業,每一個行動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國的強大,軍隊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鄲,以使土地擴展,名分尊貴,大王這樣的行動越多,那麼距離大王的事業無疑是越來越遠。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國去卻向北走的人一樣的嗎?」
㈤ 南轅北轍的原文和譯文(要准確)
原文: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譯文:今天,臣[我]看見有人在一條大路(也有解釋為太行山)上,朝著北面駕車前行,對我說,想到楚國去。我說:「你要到楚國去,為什麼卻將要向北面駕車?(楚國在南面)」。車的主人說,我的馬很好,跑得快。我說:「馬雖然好,但這條路不是去楚國的路。」他說:「我的財物多(有錢)」。我說:「財物多,但是這條路不是去楚國的路」。我說:「」他說:「我的車夫好。」。像這樣的東西(良馬、財物、車夫)越好越多,離楚國就越遠了。
㈥ 南轅北轍文言文的翻譯
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
翻譯:
南轅北轍
「南轅北轍」這則成語的轅是車杠;轍是車輪在路上留下的痕跡。轅向南轍向北,比喻行動與目的相反,結果離目標越來越遠。
這個成語來源於《戰國策.魏策四》,今者臣來,見人於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
戰國後期,一度稱雄天下的魏國國力漸衰,可是國君魏安厘王仍想出兵攻伐趙國。謀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鄰邦,聽到這個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風塵僕僕趕來求見安厘王,勸阻伐趙。 季梁對安厘王說:「今天我在太行道上,遇見一個人坐車朝北而行,但他告訴我要到楚國去。楚國在南方,我問他為什麼去南方反而朝北走?那人說:『不要緊,我的馬好,跑得快。』我提醒他,馬好也不頂用,朝北不是到楚國該走的方向。那人指著車上的大口袋說:『不要緊,我的路費多著呢。』我又給他指明,路費多也不濟事,這樣到不了楚國。那人還是說:『不要緊,我的馬夫最會趕車。』這人真是糊塗到家了,他的方向不對,即使馬跑得特別快,路費帶得特別多,馬夫特別會趕車,這些條件越好,也只能使他離開目的地越遠。」 說到這兒,季梁把話頭引上本題:「而今,大王要成就霸業,一舉一動都要取信於天下,方能樹立權威,眾望所歸;如果仗著自已國家大、兵力強,動不動進攻人家,這就不能建立威信,恰恰就像那個要去南方的人反而朝北走一樣,只能離成就霸業的目標越來越遠!」
魏安厘王聽了這一席話,深感季梁給他點明了重要的道理,便決心停止伐趙。
以上史事,形成成語「北轅適楚」,後來在流傳過程中,人們習慣說作「南轅北轍」,並引申出另一個成語「背道而馳」,意義和「南轅北轍」相同。
今天,臣[我]看見有人在一條大路[也說解釋為太行山]上,朝著北面駕車前行,對我說,想到楚國去。我說:「你要到楚國去,為什麼卻將要向北面駕車?[楚國在南面]」。車的主人說,我的馬很好,跑得快。我說:「馬雖然好,但這條路不是去楚國的路。」他說:「我的財物多[有錢]」。我說:「財物多,但是這條路不是去楚國的路」。我說:「」他說:「我的車夫好。[回答者不是車夫,是坐在車里的人]」。像這樣的東西[良馬、財物、車夫]越好越多,離楚國就越遠了。
今者臣來 臣:我
方北面而持其駕 北面:向著北方;面向北方
我欲之楚 之:往,去
寓意:方向錯了,條件越好,結果越糟。
㈦ 南轅北轍譯文
今天臣來的時候,在大路上遇見一個人,正駕著車向北方走,他告訴臣說:「我要專到楚國去。」臣屬有點疑惑,就問說:「先生,您要到楚國去,楚國在南方,為什麼您卻往北走呢?」他說:「因為我的馬好,很會走。」臣說:「您的馬雖然好,但這並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就又說:「我的路費很多,足夠讓我走長途的路。」臣再回答說:「您的路費雖然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又繼續解釋說:「我駕車的本領很好。應該沒問題的。」臣聽了,還是認為他不對,告訴他說:「雖然您的馬好,路費多,駕車的本領也高,但如果您的方向搞錯了,條件愈好,不但不能讓您到達預定的目標,反而會助長錯誤,白費力氣而徒勞無功啊!」
㈧ <<南轅北轍>>文言文和翻譯
原文:
魏王欲攻邯鄲,季梁諫曰:"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舉欲信於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也。"
譯文:
魏王准備攻打邯鄲,季梁聽到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來,來不及舒展衣服皺折,顧不得洗頭上的塵土,就忙著去謁見魏王,說:「今天我回來的時候,在大路上遇見一個人,正在向北面趕他的車,他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我說:『您既然要到楚國去,為什麼往北走呢?』他說:『我的馬好。』我說:『馬雖然不錯,但是這也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說:『我的路費多。』我說:『路費即使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方向啊。』他又說:『我的車夫善於趕車。』我最後說:『這幾樣越好,反而會使您離楚國越遠!』如今大王的每一個行動都想建立霸業,每一個行動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國的強大,軍隊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鄲,以使土地擴展,名分尊貴,大王這樣的行動越多,那麼距離大王的事業無疑是越來越遠。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國去卻向北走的人一樣的嗎?」
㈨ 《南轅北轍》文言文翻譯
譯文:
魏王准備攻打邯鄲,季梁聽到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來,來不及舒展衣服皺折,顧不得洗頭上的塵土,就忙著去謁見魏王,說:「今天我回來的時候,在大路上遇見一個人,正在向北面趕他的車,他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我說:『您既然要到楚國去,為什麼往北走呢?』他說:『我的馬好。』
我說:『馬雖然不錯,但是這也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說:『我的路費多。』我說:『路費即使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方向啊。』他又說:『我的車夫善於趕車。』我最後說:『這幾樣越好,反而會使您離楚國越遠!』
如今大王的每一個行動都想建立霸業,每一個行動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國的強大,軍隊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鄲,以使土地擴展,名分尊貴,大王這樣的行動越多,那麼距離大王的事業無疑是越來越遠。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國去卻向北走的人一樣的嗎?」
原文:
魏王欲攻邯鄲,季梁諫曰:"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
今王動欲成霸王,舉欲信於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也。"
寓意:
南轅北轍說明了做事不能背道而馳,要切合實際情況。如果行動與目的相反,結果會離目標越來越遠。所以磨刀不誤砍柴工,在做一件事情前先樹立正確的目標。
(9)南轅北轍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南轅北轍
成語拼音:nán yuán běi zhé
成語解釋: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成語出處:西漢 劉向《戰國策 魏策》:「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
成語繁體:南轅北轍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用法:南轅北轍聯合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背道而馳
反義詞:有的放矢
成語例子:你想這六條要求,與中央開出的六條款約,簡直是南轅北轍,相差甚遠,有甚麼和議可言。(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六十八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