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文言文
① 小古文有什麼
明日歌 清(錢鶴灘)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換舊符.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
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
應是嫦娥擲與人.
清明 唐(杜甫)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七步詩 三國·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江畔獨步尋花 唐(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石灰吟 明(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竹石 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己亥雜詩 清(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② 急求30篇短小文言文(越短越好),最好有譯文!!!!!!!!!
沒有對不起
③ 短小的文言文
題目:以百姓為甲兵
房玄齡奏:「閱府庫甲兵,遠勝隋世。」上曰:「甲兵武備,誠不可闕;然煬帝甲兵豈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盡力使百姓義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參考譯文:房玄齡向唐太宗稟奏:「我查看了倉庫里的盔甲兵器,遠遠勝過隋朝。」唐太宗說:「武器裝備確實不可缺少,但是隋煬帝的武器難道充足嗎?最終他還是失掉了天下。如果你們盡心盡力使百姓平安,這就是我的真正的武器裝備啊。
1)關羽刮骨療毒
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後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曰:「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醫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2)王戎識李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3)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4)陸績懷橘
績年六歲,於九江見袁術。術出橘,績懷三枚;去,拜辭墮地。術謂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績跪答曰:「欲歸遺母。」術大奇之。
(5)楊修啖酪
人餉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許,蓋頭上提「合」字以示眾,眾莫能解。次至楊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復何疑?」
(6)鄭人買履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謂曰:「吾忘持度!」返歸取之。及返,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7)文徵明習字
文徵明臨寫《千字文》,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平生於書,未嘗苟且,或答人簡札,少不當意,必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8)掩耳盜鈴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9)謎語一則
王荊公戲作謎語:「畫時圓,寫時方;東時短,夏時長。」吉甫解雲:「東海有一魚,無頭亦無尾,更除脊樑骨,便是這個謎。」
(10)畫龍點睛
張僧繇於金陵安樂寺,畫四龍於壁,不點睛。每曰:「點之即飛去。」人以為誕,因點其一。須臾,雷電破壁,一龍乘雲上天,不點睛者皆在。
(11)響遏行雲
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勿止,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12)蛇銜草
昔有田父耕地,值見傷蛇在焉。有一蛇,銜草著瘡上,經日傷蛇走。田父取其草余葉以治瘡,皆驗。本不知草名,因以「蛇銜」為名。《抱朴子》雲,「蛇銜《指蛇銜草》能續己斷之指如故」,是也。
(13)神針道人
凌雲北游太山,古廟前值病人,氣垂絕。雲嗟嘆久之。一道人忽曰:「汝欲生之乎?」曰:「此人毒氣內侵,非死也,毒散自生耳。」因授雲針術,制病無不效。
(14)楊務廉有巧思
楊務廉甚有巧思,嘗於沁州市內刻木作僧,手持一碗,自能行乞。碗中投錢,關鍵忽發,自然作聲雲:「布施。」市人競觀,余其作聲,施者日盈數千。
(15)多言何益
子禽:「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蝦蟆蛙蠅,口千舌敝,然而
莫之聽。今觀晨雞,以時而鳴,天下振動。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時也。」
(16)木刻鍾馗
宋慶歷中,有一術士,姓李,多巧思。嘗木刻一舞鍾馗,高三尺許,右手持鐵簡。以香餌置鍾馗左手中,鼠緣手取食,則左手扼鼠,右手以簡斃之。
(17)商鞅立木建信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轍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18)承宮拾薪苦學
承宮少孤,年八歲,為人收豬。鄉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經》授諸生數百人。宮過廬下,樂其業,因就聽經,遂留請門下,為諸生拾薪,執苦數年,勤學不輟。
參考副本「網頁
④ 超短小的文言文,加翻譯(10篇)
1、杯弓蛇影
嘗有親客,久闊(久別)不復來,廣(樂廣)問其故,答曰:「前在坐,蒙(承蒙)賜酒,方(正)欲飲,見杯中有蛇,意甚惡(厭惡)之,既飲(喝完酒)而疾(得病)。」於時(當時)河南(樂廣擔任河南尹)聽事(聽事堂)壁上有角(弓),漆畫作蛇,廣意(意料)杯中蛇即角影也。復置酒於前處,謂客日:「酒中復有所見不(否)?」答曰:「所見如初。」廣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痾(chénkē,重病)頓愈。
譯文
(樂廣)曾經有個很親近的朋友,很久沒到家裡來了。樂廣問他是什麼原因,(那朋友)回答說:「前次我在你家裡做客,承蒙你設酒款待。(我)正要舉杯飲酒,
(忽然)看見酒杯里有一條小蛇,心裡十分厭惡它,可還是把酒喝下去了,(喝下之後,)就得了病。」(樂廣回憶)在那次請客時,客廳牆壁上掛著一張漆了彩色、畫有小蛇的角弓,便想到酒杯里的小蛇一定是角弓的影子。(於是,樂廣)再把酒杯放到原來的地方,對他的朋友說:
「酒杯里還能看見什麼東西么?」那人回答說:
「所看到的東西跟原先一樣。」樂廣就把酒杯里看見小蛇的原因告訴了他。那位朋友豁然開朗,疑慮全消,病也一下子好了。
2、王冕僧寺夜讀《宋學士文集》
【原文】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痴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琅琅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知。
【譯文】
王冕是諸暨縣人。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學堂,去聽學生念書。聽完以後,總是默默地記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王冕的父親大怒,打了王冕一頓。過後,他仍是這樣。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想讀書這樣入迷,何不由著他呢?」王冕由是離開家,寄住在寺廟里。一到夜裡,他就暗暗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裡拿著書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書聲琅琅一直讀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個個面目猙獰凶惡,令人害怕。王冕雖是小孩,卻神色安然,好像沒有看見似的。
3、張無垢勤學《鶴林玉露》
【原文】
張無垢謫橫浦,寓城西寶界寺。其寢室有短窗,每日昧爽執書立窗下,就明而讀。如是者十四年。洎北歸,窗下石上,雙趺之跡隱然,至今猶存。
【譯文】
張九成被貶官到橫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間一扇短窗,每天天將亮時,他總是拿著書本站在窗下,就著微弱的晨光讀書。這樣一直堅持了十四年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頭上,雙腳踏出的痕跡還隱約可見。
⑤ 古文中有哪些字代表「小」的意思
在古文里代表「小」的詞有:幼、微、幺、渺、藐、稚、芥、毫、希。
1、幼: 會意。從幺( yāo),從力。幺,小。年幼力小。本義:幼小
2、微:小,細小:細~。輕~。~小。
3、幺: 小,排行最末的:~叔。~妹。
4、渺:微小:~小。
5、藐:小,幼:~孤。~小。
6、稚:幼小:幼~。~氣。
7、芥: 小草,喻輕微纖細的事物。
8、毫:細長而尖的毛:毫毛。數量極少,一點兒。
9、希:少:~少(shǎo )。~罕。
(5)小文言文擴展閱讀:
形容「小」的成語:
1、慎小事微:謹慎對待微小的事情。
2、寸利必得:寸利:微小的利益。微小的利益也必須得到,不能放棄。形容斤斤計較個人的得失。
3、半絲半縷:縷:線。半根絲,半縷線。形容數量少,價值極其微小的東西。
4、不失毫釐:失:差。毫釐:很小的重量或長度的單位。不差一毫一厘米。
5、鳳毛麟角:鳳;麟:鳳凰、麒麟;是傳說中珍禽異獸。鳳凰身上的羽毛;麒麟頭上的犄角。比喻珍貴、稀少的人或事物。
6、錙銖較量:指對很少的錢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計較。
7、尺土之封:尺:比喻數量小。極小的封地。
8、半臂之力:半臂:半隻臂膀。指很小的一點力量。多為謙辭。
9、塵埃落定:塵埃:細小的灰塵。塵埃全部落下。比喻事情已經結束。
10、搬斤播兩:專從細小的斤兩上動腦筋。
⑥ 短小文言文翻譯(原文與譯文)
紀昌學射
甘蠅,古之善射者,彀弓而獸伏鳥下。弟子名飛衛,學射於甘蠅,而巧過其師。
紀昌者,又學射於飛衛。飛衛曰:「爾先學不瞬,而後可言射矣。」
紀昌歸,偃卧其妻之機下,以目承牽挺。二年後,雖錐末倒眥,而不瞬也。
以告飛衛。飛衛曰。「未也,必學視而後可。視小如大,視微如著,而後告我。」
昌以氂懸虱於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間,浸大也;三年之後,如車輪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貫虱之心,而懸不絕。
以告飛衛。飛衛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譯文如下,僅供參考:
甘蠅是古代擅長射箭的人。拉上滿弓還未發射,鳥獸便都趴下了。有個弟子飛衛,向甘蠅學習射箭,(技藝)又超過其師傅。紀昌,又向飛衛學習射箭。
飛衛說:「你先學不眨眼睛,然後才能談及射箭。」
紀昌回到家,仰卧在妻子的織布機下,眼睛注視著梭子(練習不眨眼睛)。二年後,即使用錐尖刺(紀昌的)眼皮,他也不會眨眼。(他把這件事)告訴飛衛,飛衛說:「功夫還不到家,還要學會看東西才可以——把小的看大,把微小的看出顯著,然後再來告訴我。」
紀昌用氂牛毛系著虱子懸掛在窗戶上,從南面來練習看。十天過後,(虱子在紀昌眼中)漸漸變大;三年之後,感覺像車輪般大了。看周圍其餘東西,都像山丘般大。於是就用燕國牛角裝飾的弓,北方蓬桿造成的箭,射向虱子,正穿透虱子中心,而拴虱子的毛卻沒斷。(把這件事)告訴飛衛。飛衛高興地跳高拍胸說:「你掌握技巧了。」
⑦ 短小的古文
弈秋
原文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翻譯
弈秋是全國的下棋聖手,假使讓他教兩個人下棋。一個人專心專意,只聽奕秋的話。另一個呢,雖然聽著,但心裡卻想著有隻天鵝快要飛來,要拿起弓箭去射它。這樣,即使跟人家一道學習,他的成績也一定不如人家的。是因為他的聰明不如人家嗎?自然不是這樣的。
工之僑獻琴 劉基
工之僑得良桐焉,斫而為琴,弦而鼓之,金聲而玉應。自以為天下之美也,獻之太常。使國工視之,曰:「弗古。」還之。
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又謀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諸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諸朝。樂官傳視,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僑聞之,嘆曰:「悲哉世也!豈獨一琴哉?莫不然矣。」
譯文:
工之僑得到一塊好的桐木,砍來作成一張琴,裝上琴弦彈奏起來,優美的琴聲好象金屬與玉石相互應和。他自己認為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獻到主管禮樂的官府;官府的樂官讓國內最有名的樂師考察它,說:「(這琴)不古老。」便把琴退還回來。
工之僑拿著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漆上殘斷不齊的花紋;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裝了匣子埋在泥土中。過了一年挖出來,抱著它到集市上。有個大官路過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錢買去了它,把它獻到朝廷上。樂官傳遞著觀賞它,都說:「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寶啊!」
工之僑聽到這種情況,感嘆道:「可悲啊,這樣的社會!難道僅僅是一張琴嗎?整個世風無不如此啊。」
道理:判定一個事物的好壞,應該從本質上進行鑒定,而不是從浮華的外表來下結論。只有本質上是好的東西,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否則,再華麗的外表也只能作為擺設,起不到任何作用。同時,我們在實際生活中應該學會變通地適應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具備生存的基本條件。
誡子書
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官至丞相。這篇《誡子書》是寫給兒子諸葛喬(一說諸葛瞻)的。
【語譯】德才兼備人的品行,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朴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不看輕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幹必須刻苦學習。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追求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奮精神,輕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志隨著歲月消磨,最後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為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到那時,)守在自家的狹小天地里,悲傷嘆息,還有什麼用呢?
楚人學舟
原文
楚人有習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師之是聽。於是小試洲渚之間,所向莫不如意,遂以為盡操舟之術。遂遮謝舟師,椎鼓徑進,亟犯大險,乃四顧膽落,墜槳失柁。
翻譯
楚地有個學習駕船的人,他(在)開始(的時候)折返、旋轉、快、慢,完全聽從船師傅的話。於是在江中島嶼之間小試(身手),所做的沒有不得心應手的,便以為學全了駕船的技術。馬上謝別了船師,擊鼓(古人大概是靠擊鼓來發布號令的吧)快進,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險,就四處張望嚇破了膽,槳墜(江)舵失去操控。然而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嗎?
膠柱鼓瑟
原文
齊人就趙學瑟,因之先調,膠柱而歸。三年不成一曲,齊人怪之。有從趙來者,問其意,方知向人之愚。
翻譯
有個齊國人跟趙國人學彈瑟,由趙國人先調好了弦,(齊人)就將調弦的柱子用膠粘住了回家。三年彈不成一首曲子,那齊人埋怨趙國人。有個跟趙國人學藝的人來到他這里,詢問他埋怨的原因,才知道前面這(齊)人這么蠢。
詩畫皆以人重
王士禛 清代詩人
予嘗謂詩文書畫皆以人重,蘇、黃遺墨流傳至今,一字兼金;章敦、京、卞豈不工書,後人糞土視之,一錢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書,獨其人之賢者傳遂遠,使顏魯公書雖不工,後世見者必寶之,非獨書也。詩文之屬莫不皆然。
【譯文】我曾經說過詩文書畫都是因為人的品德才變得貴重起來,蘇軾、黃庭堅的墨跡流傳到今天,一個字就值得上上兩的黃金(一字兼金的意思不明,猜的);章敦、蔡京、蔡卞之流的字難道寫得不好嗎,,但是後世的人都把他們的字當成糞土一樣,一錢不值。歐陽修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古時候的人的字都是寫得很好的,但只有那些廉潔賢能的人的字才能夠流傳久遠,就算顏魯公(顏真卿)的字寫得不好,後世的人見了也會把他的字當成寶貝一樣,並不單單是因為他的字的本身的好壞。詩與文章之類都是這個道理。
楊布打狗
[古文]
楊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楊布怒,將撲之。楊朱曰:「子無撲矣,子亦猶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來,豈能無怪哉?」
注釋:
緇(zī):黑色。
評註:
這篇寓言故事說明:若自己變了,就不能怪別人對自己另眼相看。別人另眼看自己,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然的話就像楊布那樣:一身衣服變了,反而怪狗不認識他。
翻譯
楊朱有個弟弟叫楊布,穿著白色的衣服出門。恰好遇上天下雨,他就脫掉白衣穿上黑衣服回家。他的狗不知道是他換了衣服,汪汪叫著撲過來。楊布怒氣沖沖地就要打這條狗,楊朱對他說:「你別打它啦,你也可能犯它這種錯誤。要是你的狗出去時是白色,回來時卻變成了黑色,你會不覺得奇怪嗎?」
善呼者
[原文]公孫龍在趙之時,謂弟子曰:「人而無能者,龍不能與游。」有客衣褐帶索而見曰:「臣能呼。」公孫龍顧謂弟子曰:「門下故有能呼者?」對曰:「無有。」公孫龍曰:「與之弟子籍。」後數日,往說燕王。至於河上,而航在一汜。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者來。
[譯文]公孫龍在趙國的時候,對門客說:「沒什麼能力的人不能跟我們一塊出門」。
一天,有個穿褐衣的人找上了門,對他說:「我嗓門大!」於是公孫龍問他的門客:「你們中間有大嗓門麽?」下面回答說沒有。於是公孫龍就把這個大嗓門的人收做門客。
過了幾天,公孫龍要去游說燕王,不料走到河邊這邊的岸上沒有船,於是他讓大嗓門往對岸喊話要船,就喊了一下,那邊就有船家聽到開船過來了
紀昌學射
[原文]甘蠅,古之善射者,彀弓而獸伏鳥下。弟子名飛衛,學射於甘蠅,而巧過其師。紀昌者,又學射於飛衛。飛衛曰:「爾先學不瞬,而後可言射矣。」
紀昌歸,偃卧其妻之機下,以目承牽挺。二年之後,雖錐末倒眥,而不瞬也。以告飛衛。飛衛曰:「未也,必學視而後可,視小如大,視微如著,而後告我。」
昌以氂懸虱於牖,南面而望之,旬月之間,浸大也;三年之後,如車輪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貫虱之心而懸不絕。以告飛衛,飛衛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譯文]甘蠅,是古代善於射箭的人。(只要)把弓拉滿就會獸伏鳥落。他的弟子叫飛衛,向甘蠅學習射箭技術,技能超過了他的老師。紀昌,又向飛衛學習射箭技術,飛衛說:「你先學會不眨眼,然後就可以談論射箭的事了。」
鄭人買履
[原文]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謂曰:「吾忘持度!」返歸取之。及返,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譯文]古時鄭國有一個人想買一雙鞋,就在家裡把自己腳的大小量好了尺寸。他來到了集市上賣鞋的店鋪里,看好了一雙鞋,正准備買的時候,忽然發現自己量好的尺寸放在家裡忘了帶來了,就說忘了帶尺寸,回家拿來尺寸再買,所以就往回走。旁邊的人問他,你給自己買鞋,為啥不直接試試大小,非按原本的尺寸幹啥?鄭國的那人就說,我寧可相信我量的尺寸合適,腳卻不一定準確。後來人們就用「鄭人買履」來形容和譏笑那些不顧客觀實際,搞教條主義的人。
後來,那個鄭國的人聽說人們都在議論他,取笑他。他就想聲明當時自己是怎麼想的,並不是象人們傳說的那樣,那麼痴傻呆板。他說,當時他想買一雙鞋倒是真事,其實,他並沒有在家裡量好什麼尺寸,那天,當他看到一雙很好看的鞋的時候,鞋店裡的好幾個人在那裡邊拿著鞋子邊說著大話,有的人在大聲地說,這鞋太好了,穿上它走路快如風,而且還有按摩保健作用,夏天防蚊子,冬天防虱子,且冬暖夏涼。還有一個人在說,這鞋價格便宜,質量又好,穿十年,鞋幫不打折,鞋底磨不薄,越穿越結實,還具有護膚養顏,平火息燥,去痰止咳,活血化瘀的作用。當他聽到這些人說這些話的時候,他已經試穿過幾雙鞋了,本來都要交錢了,可是越聽越覺得那些呼三喝四的人說的話不著邊兒了,心想這肯定是店主雇來的一些托兒,要不怎麼光吆喝不見有人買呢?還有你看櫃台後站著的那個黑大漢,那架勢隨時就象動武的樣子,誰只要進來試了鞋而不買,很可能他就不會讓你走。因此,他只好靈機一動謊說量好的尺寸忘在家裡了,不然怎麼脫身啊?誰成想,那些不明就裡的人倒說鄭人買履怎麼怎麼樣,反倒被人諷諷笑話,真是豈有此理。當有人聽到他這么說的時候,才恍然大悟,不禁伸出大拇指稱贊說:「高,高,實在是高。原來是這么回事呀!真是知其一不知其二呢,還說人家教條主義,這都哪和哪呀,嘁!」
歧 路 亡 羊
[原文]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楊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既反,問:「獲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譯文]楊子的鄰居掉了一隻羊,於是帶著他的人,又請楊子的兒子一起去追趕羊。楊子說:「哈哈,掉了一隻羊罷了,為什麼要這么多人去找尋呢?鄰人說:「有許多分岔的道路。」不久,他們回來了。楊子問:「找到羊了嗎?」鄰人回答道:「逃跑了。」楊子說:「怎麼會逃跑了呢?」鄰居回答道:「分岔路上又有分岔路,我不知道羊逃到哪一條路上去了。所以就回來了。」
楚人隱型
[原文]楚人貧居,讀《淮南方》,得「螳螂伺蟬自鄣葉可以隱形」,遂於樹下仰取葉──螳螂執葉伺蟬,以摘之。葉落樹下,樹下先有落葉,不能復分別。掃取數斗歸,一一以葉自鄣,問其妻曰:「汝見我不?」妻始時恆答言「見」,經日,乃厭倦不堪,紿雲「不見」。嘿然大喜,齎葉入市,對面取人物。吏遂縛詣縣。
[譯文]有個楚國人,過著貧窮的日子,一次讀《淮南方》這本書,看到書中寫有「螳螂窺探蟬時用樹葉遮蔽自己的身體,可以用這種方法隱蔽自己的形體」,於是就在樹下仰起身子摘取樹葉──就是螳螂窺伺蟬時使著隱身的那片樹葉,來摘取它。這片樹葉落到樹底下,樹下原先已經有許多落葉,不能再分辨哪片是螳螂隱身的那片樹葉。楚人便掃集收取樹下的好幾筐樹葉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樹葉遮蔽自己,問自己的妻子說:「你看得見我不?」妻子開始總是回答說「看得見」,整整過了一天,就厭煩疲倦得無法忍受,只得欺騙他說「看不見了」。楚人內心暗自高興,攜帶著對葉進入集市,當著面拿取人家的貨物。於是差役把他捆綁起來,送到了縣衙門里。
誇父逐日
[原文]誇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譯文]誇父與太陽競跑,一直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黃河、渭水喝水。黃河、渭水的水不夠,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還沒趕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遺棄的手杖,化成桃林。
揠苗助長
[原文]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譯文]宋國有有一個擔憂自己田裡的禾苗總不長,就把每棵禾苗都拔高了。他筋疲力盡地回到家,對佳人說:「今天我可累壞了,是為了幫禾苗長高。」他的趕緊走到田裡去看,田裡的禾苗全都乾枯了。
何待來年
[原文]今有人。曰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提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後已。」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譯文]現在有一個人,天天都偷鄰居的一隻雞。有人勸告他說:「這不是正道人的行為。」他說:「好吧,我以後減少一些,每月偷一隻雞,等到明年我就不偷了。」既然知道不對,就應該立刻改正,為什麼要等到明年呢?
亡羊補牢
[原文]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楊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既反,問:「獲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譯文]楊子的鄰居掉了一隻羊,於是帶著他的人,又請楊子的兒子一起去追趕羊。楊子說:「哈哈,掉了一隻羊罷了,為什麼要這么多人去找尋呢?鄰人說:「有許多分岔的道路。」不久,他們回來了。楊子問:「找到羊了嗎?」鄰人回答道:「逃跑了。」楊子說:「怎麼會逃跑了呢?」鄰居回答道:「分岔路上又有分岔路,我不知道羊逃到哪一條路上去了。所以就回來了。」
自相矛盾
[原文]楚人有賣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譯文]楚國有個既賣盾又賣矛的人。(他)稱贊他自己(的盾)說:「我這盾牌的堅固,沒有東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稱贊他的矛說:「我這矛的鋒利,對於任何東西沒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說:「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會怎麼樣?」這個賣東西的人不能夠回應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塞 翁 失 馬
[原文]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敵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譯文]靠近邊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長推測吉凶掌握術數的人。一次,他的馬無緣無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們都為此來寬慰他。那老人卻說:「這怎麼就不會是一種福氣呢?」過了幾個月,那匹失馬帶著胡人的良馬回來了。人們都前來祝賀他。那老人又說:「這怎麼就不能是一種災禍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馬,他的兒子愛好騎馬,結果從馬上掉下來摔斷了大腿。人們都前來慰問他。那老人說:「這怎麼就不能變為一件福事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塞,健壯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戰。邊塞附近的人,死亡的佔了十分之九。這個人惟獨因為腿瘸的緣故免於征戰,父子倆一同保全了性命。
精衛填海
[原文]又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
[譯文]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發鳩山,山上長了很多柘樹。有一種鳥,它的形狀像烏鴉,頭部有花紋,白色的嘴,紅色的腳,名叫精衛,它的叫聲像在呼喚自己的名字。傳說這種鳥是炎帝小女兒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東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沒有回來,所以化為精衛鳥。經常口銜西山上的樹枝和石塊,用來填塞東海。濁漳河就發源於發鳩山,向東流去,注入黃河。
濫竽充數
[原文]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悅之,(一個「廣」字頭,裡面是稟的字,意思是糧食倉庫)食以數百人。宣王死,(左邊一個三點水旁,右邊一個「緡」字的右邊部分,這個字是一個古代皇帝的稱號)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譯文]齊宣王讓人吹竽,(每次都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一個普通的知識分子請求為齊宣王吹竽。齊宣王很高興,把倉庫里的糧食給吹竽的幾百人。(後來,)齊宣王死了,齊(左邊一個三點水旁,右邊一個「緡」字的右邊部分,)王立王登基。((左邊一個三點水旁,右邊一個「緡」字的右邊部分)王立王聽人吹竽是)喜歡一個一個地聽。南郭逃走了。
薛譚學謳《列子》
[原文]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於效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譯文]薛譚向秦青學習唱歌,還沒有把秦青的本領完全學會,就認為全部學到手了,於是辭別了秦青回家。秦青不阻止,在城外大路旁為他餞行,並且邊彈琴邊高聲歌唱。歌聲振動樹林,響徹雲霄,使天空中飄動的雲也止住了。薛譚這才賠禮道歉請求返回,終生都不敢說要回去的話了。
關尹子教射
列子學射,中(射中了靶子)矣,請於關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相當於「的」,這里指射中靶子的道理)乎?」對曰:「弗知(不知道)也。」關尹子曰:「未可(不行。意思是還不能算學會射箭)。」退(告辭回去)而習之(學習射箭)。三年,又以報關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關尹子曰:「可矣,守(遵守,依照)而勿失(丟失,違背)也。」
塞翁失馬
[原文]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日,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譯文]邊塞上有一人善於算卦,知道他的馬無緣無故走失了,跑到北邊少數民族住的地方。人們安慰老翁。他說:「這怎麼不是好事呢?」過了幾個月,他的馬帶了北方少數民族的好馬回來。人們恭喜老翁,他說:「這怎麼不是壞事呢?」家裡的好馬,他的兒子喜歡騎,卻墮馬而折斷了股骨。人們安慰老翁,他說:「這怎麼不是好事呢?」過了一年,外族人入侵,青壯年加入戰斗中。參加戰斗的人,十個死了九個。惟有老翁的兒子因為腿腳有毛病,不能參加戰斗,父子一起活了下來。
養獼猴的人
[原文]宋有狙公(養獼猴的人。狙:獼猴)者,愛狙,養之成群,能解(理解)狙之意,狙亦得(懂得)公之心。損(減少)其家口(家中口糧),充(滿足)狙之欲(要求)。俄而匱(缺乏)焉。將限其食,恐眾狙之不馴(順服)於己(狙公自己)也,先誑(欺騙)之曰:「與(給)若(你們)芧(xù,橡實),朝三而暮四,足(夠)乎?」眾狙皆起而怒。俄而曰:「與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眾狙皆伏而喜。
[譯文]寧國—有個狙公,喜愛獼猴,養了一大群。(他)能了解獼猴的心意,獼猴也懂得狙公的話語。(狙公)減少家中的口糧,用來滿足獼猴的要求。不久,(家裡的口糧)不夠了,(狙公)想限制獼猴的食量,卻又擔心這些獼猴不順服,於是先欺騙它們說:「以後給你們橡實吃,早上三粒,晚上四粒,夠了吧?」這些猴猴都直立起來,發著怒。(狙公)馬上改口說:「給你們橡實,早上四粒,晚上三粒,夠了吧?」(這時,)所有的獼猴都趴在地上,顯得十分高興。
齊大飢
[原文]齊大飢(飢荒很嚴重)。黔敖為食(設食攤)於路,以待餓者而食(給……吃)之。有餓者,蒙袂(用袖子遮住臉;)輯屨(拖著鞋子)貿貿然(昏昏沉沉的樣子)來。黔敖左奉(捧著)食,右執飲(端著湯),曰:「嗟(喂)!來食(來吃)!」揚其目(指餓者瞪著眼)而視之,曰:「予唯(正因為)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這個地步)也。」從(指黔敖趕上去)而謝(道歉)焉。終(到底)不食而死。
[譯文]齊國發生了大災荒。富人黔敖在路邊熬了粥,等待飢餓的人來了,就施捨給他們吃。有個餓得發慌的人,用衣袖蒙著頭,用繩子綁著鞋,昏昏沉沉地走過來,黔敖見了,左手捧起食物,右手端著湯,叱喝道:「喂!來吃吧!」那人聽了,翻起眼睛,瞪著黔敖,說:「我就是因為不吃這種吆喝著施捨的食物,才餓到這種地步啊!」(黔敖)隨即向他表示歉意。那人始終不肯吃,便餓死了。
葉公好龍
[原文]葉公子高好龍,鉤(衣服上的帶鉤)以寫(畫)龍,鑿(同「爵」,酒器)以寫龍,屋室雕文(雕刻的花紋)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下降到葉公住地),窺(探望)頭於牗(yǒu,窗戶),施(延伸)尾於堂。葉公見之(龍),棄而還走(掉頭就跑。還,通「旋」。),失其(他的)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那個)似龍而非龍者也。
[譯文]葉公子高非常喜歡龍,(他)在衣帶鉤上畫著龍,在酒器上刻著龍,房屋卧室凡是雕畫花紋的地方全都刻畫著龍。於是天上的真龍聽到這件事,就降落到葉公的住所,把頭伸到窗戶里來探看,尾巴拖到廳堂里。葉公看見了掉頭就跑,嚇得魂飛魄散,臉部變色,驚恐萬狀。可見,這個葉公並不是喜愛龍,而是喜愛那種像龍卻不是龍的東西啊。
⑧ 小學生簡短的文言文
論語八則: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學而》)
學習需要不斷復習才能掌握。學了知識,按時復習,這是愉快的事。這里既有學習方法,也有學習態度。朋,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探討問題,是一種樂趣。
人家不了解,我卻不怨恨,是君子的風格。這是講個人修養問題。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復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現。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3、子曰:「學而不思則閏;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
這里闡述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也是講學習方法的。
4、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孔於說:「子路,教給你正確認識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這段說的是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
5、子貢問曰: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子貢問道:「孔文子為什麼叫「文」呢?」孔子說:「他聰敏而又愛好學刁,並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因此用『文』做他的謚號。」這里借回答於貢的問話,借題發揮,教育弟子要勤學好問。
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述而》)
這一則是孔子的自述,講的是學習態度和方法。要把學過的東西默默地記在心裡,不斷積累知識。「學而不厭」,講的是好學精神,學無止境,從不感到滿足。「誨人不倦」,講的是教學態度,要熱情地教導學生。孔於一生都是這樣做的,所以他說:「對我來說,有什麼呀?」表現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這里說的是只要虛心求教,到處都有老師。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孔子說:「(對待任何事業和學問)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這段主要講學習的三個層次,只有以之為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
⑨ 文言文中小的含義
有以下四種用法:①<形>小。《曹劌論戰》:「~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②<形>年紀幼小;排行在後的。《柳毅傳》:「洞庭龍君~女也。」
③<形>地位低下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願為~相焉。」【又】〈形意動〉認為……小。《孟子?盡心上》「孔子登東山而~魯。」
④<動>小看;輕視。《鹽鐵論?利議》:「心卑卿相,志~萬乘。」